CN220058006U -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8006U
CN220058006U CN202321666122.5U CN202321666122U CN220058006U CN 220058006 U CN220058006 U CN 220058006U CN 202321666122 U CN202321666122 U CN 202321666122U CN 220058006 U CN220058006 U CN 220058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clamping
fixing
foundation pi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61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举
冯健锋
袁传明
刘承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Lu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Lu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Lu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Luyan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61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8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8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8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动把手,带动滑动杆在支架上滑动,使卡合块沿着限位槽向外移动,并带动弹簧压缩,使卡合块不再卡合在卡合槽中,将加长板沿着滑槽向上抽出,对加长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卡合槽与限位槽对齐,然后松开把手,通过弹簧回弹复位,带动把手和滑动杆复位,将卡合块向内侧推动,使卡合块卡合在限位槽和卡合槽中,完成对加长板的固定,通过将卡合块卡合在不同位置的卡合槽中,可以对加长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可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中需要挖掘基坑,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建筑基坑在施工完成后,因土质松软,所以基坑侧壁容易发生坍塌,此时便需要使用到支撑结构对基坑进行支撑,以防止基坑坍塌或者变形。
现有技术中,如中国专利CN215252930U公开了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它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杆,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支撑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远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滑条,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杆,以及支撑杆、支撑板、防滑条、固定锥、固定板和限位板之间的配合设置,支撑架顶住基坑的内壁,避免基坑的侧壁坍塌,降低施工人员的危险,不需要重新开挖,增加施工效率,通过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槽口,以及第二槽口、固定柱、限位片和连接杆之间的配合设置,方便将若干支撑架进行连接。
上述专利中,虽然可以通过支撑架顶住基坑的内壁,避免基坑的侧壁坍塌,降低施工人员的危险,但是支撑架为一体成型,导致支撑架的防护高度无法进行调节,无法满足不同高度的基坑进行使用,从而降低了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一种可以调节和便于收纳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两个所述矩形块的外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加长板,所述加长板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卡合槽,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开设有靠近限位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前表面对称滑动贯穿连接有滑动杆,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合块,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前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所述滑动杆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所述卡合块与所述限位槽和多个所述卡合槽呈配套设置。
优选的,两个所述弹簧的后端面均与卡合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的前端面均与支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弹簧与卡合块和支架进行固定,可以通过弹簧回弹力带动卡合块始终卡合在卡合槽中。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前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两个所述转动块的内表面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两个所述螺纹槽的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卡杆,通过转动块的设置,使支撑杆和卡杆可以在支撑板上进行转动,通过转动卡杆,使卡杆在螺纹槽中转动,使卡杆缩回或伸出。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表面对称固定卡块,两个所述卡杆均与两个所述卡杆呈配套设置,将卡杆卡合在卡块中,可以通过支撑杆和卡杆配合使用对支撑板进行支撑。
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上表面均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把,通过转把转动固定杆,使固定杆在固定板上进行转动,使固定杆向下移动并插入地面中,对底座进行加固,避免偏移。
优选的,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均与底座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收纳箱,所述收纳箱的外表面铰链连接有盖子,通过将转把将固定杆从固定板上取下,然后将固定杆放置在收纳箱中,让将盖子进行关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拉动把手,带动滑动杆在支架上滑动,使卡合块沿着限位槽向外移动,并带动弹簧压缩,使卡合块不再卡合在卡合槽中,将加长板沿着滑槽向上抽出,对加长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卡合槽与限位槽对齐,然后松开把手,通过弹簧回弹复位,带动把手和滑动杆复位,将卡合块向内侧推动,使卡合块卡合在限位槽和卡合槽中,完成对加长板的固定,通过将卡合块卡合在不同位置的卡合槽中,可以对加长板的位置进行调节,可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撑。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转动块、支撑杆、螺纹槽、卡杆和卡块配合使用,可以对支撑板进行支撑,同时通过固定板、转把和固定杆配合使用,可以对底座进行支撑加固。
3、本实用新型中,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卡杆转入螺纹槽中,将转把将固定杆从固定板上取下,然后将固定杆放置在收纳箱中,让将盖子进行关闭,避免使用时固定杆的尖刺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误伤,然后将支撑板与底座进行折叠,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支撑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的固定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支撑组件;101、支撑板;102、加长板;103、转动块;104、支撑杆;105、矩形块;106、卡杆;107、底座;108、支架;109、把手;110、卡合槽;111、滑槽;112、限位槽;113、卡合块;114、弹簧;115、滑动杆;116、螺纹槽;117、卡块;2、固定组件;201、固定板;202、固定杆;203、转把;204、盖子;205、收纳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1,支撑组件1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2;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07,底座107的上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105,两个矩形块105的外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1,支撑板10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11,滑槽1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加长板102,加长板102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卡合槽110,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2,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开设有靠近限位槽1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108,支架108的前表面对称滑动贯穿连接有滑动杆115,两个滑动杆115的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合块113,两个滑动杆115的前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109,两个滑动杆11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114,卡合块113与限位槽112和多个卡合槽110呈配套设置,两个弹簧114的后端面均与卡合块113的前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弹簧114的前端面均与支架10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其整个实施例1达到的效果为,当需要对支撑板101进行加长时,通过拉动把手109,带动滑动杆115在支架108上滑动,使卡合块113沿着限位槽112向外移动,并带动弹簧114压缩,使卡合块113不再卡合在卡合槽110中,然后将加长板102沿着滑槽111向上抽出,对加长板102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卡合槽110与限位槽112对齐,然后松开把手109,通过弹簧114回弹复位,带动把手109和滑动杆115复位,从而将卡合块113向内侧推动,使卡合块113卡合在限位槽112和卡合槽110中,完成对加长板102的固定,通过将卡合块113卡合在不同位置的卡合槽110中,可以对加长板102的位置进行调节,可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撑。
实施例2
如图1-图6所示,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03,两个转动块103的内表面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04,两个支撑杆10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116,两个螺纹槽116的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卡杆106,底座107的外表面对称固定卡块117,两个卡杆106均与两个卡杆106呈配套设置。
其整个实施例2达到的效果为,将卡杆106从支撑杆104中转出,然后通过转动块103转动支撑杆104,使卡杆106卡合在卡块117上,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杆104和两个卡杆106对支撑板101的两侧进行支撑,防止倒塌,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卡杆106转入螺纹槽116中,便于收纳。
实施例3
如图1-图6所示,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固定板201,两个固定板201的上表面均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杆202,两个固定杆20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把203,两个固定板201的外表面均与底座10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固定板201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收纳箱205,收纳箱205的外表面铰链连接有盖子204。
其整个实施例3达到的效果为,通过转把203转动固定杆202,使固定杆202在固定板201上进行转动,使固定杆202向下移动并插入地面中,对底座107进行加固,避免偏移,通过将转把203将固定杆202从固定板201上取下,然后将固定杆202放置在收纳箱205中,让将盖子204进行关闭,避免使用时,固定杆202的尖刺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误伤。
工作原理:当需要对支撑板101进行加长时,通过拉动把手109,带动滑动杆115在支架108上滑动,使卡合块113沿着限位槽112向外移动,并带动弹簧114压缩,使卡合块113不再卡合在卡合槽110中,然后将加长板102沿着滑槽111向上抽出,对加长板102的位置进行调节,当位置调节完成后,将卡合槽110与限位槽112对齐,然后松开把手109,通过弹簧114回弹复位,带动把手109和滑动杆115复位,从而将卡合块113向内侧推动,使卡合块113卡合在限位槽112和卡合槽110中,完成对加长板102的固定,通过将卡合块113卡合在不同位置的卡合槽110中,可以对加长板102的位置进行调节,可对不同深度的基坑进行支撑,将卡杆106从支撑杆104中转出,然后通过转动块103转动支撑杆104,使卡杆106卡合在卡块117上,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杆104和两个卡杆106对支撑板101的两侧进行支撑,通过转把203转动固定杆202,使固定杆202在固定板201上进行转动,使固定杆202向下移动并插入地面中,对底座107进行加固,避免偏移,不需要使用时,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卡杆106转入螺纹槽116中,将转把203将固定杆202从固定板201上取下,然后将固定杆202放置在收纳箱205中,让将盖子204进行关闭,避免使用时固定杆202的尖刺会对工作人员产生误伤,然后将支撑板101与底座107进行折叠,方便收纳。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他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包括支撑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的外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组件(2);
所述支撑组件(1)包括底座(107),所述底座(107)的上表面靠近后侧的位置对称固定连接有矩形块(105),两个所述矩形块(105)的外表面之间转动连接有支撑板(101),所述支撑板(101)的上表面开设有滑槽(111),所述滑槽(111)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加长板(102),所述加长板(102)的前表面开设有多个卡合槽(110),所述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开设有限位槽(112),所述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开设有靠近限位槽(112)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架(108),所述支架(108)的前表面对称滑动贯穿连接有滑动杆(115),两个所述滑动杆(115)的后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卡合块(113),两个所述滑动杆(115)的前端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把手(109),两个所述滑动杆(115)的外表面均套设有弹簧(114),所述卡合块(113)与所述限位槽(112)和多个所述卡合槽(110)呈配套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簧(114)的后端面均与卡合块(113)的前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弹簧(114)的前端面均与支架(10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01)的前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转动块(103),两个所述转动块(103)的内表面之间均转动连接有支撑杆(104),两个所述支撑杆(104)的下表面均开设有螺纹槽(116),两个所述螺纹槽(116)的内表面均螺纹连接有卡杆(10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7)的外表面对称固定卡块(117),两个所述卡杆(106)均与两个所述卡杆(106)呈配套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两个固定板(201),两个所述固定板(201)的上表面均螺纹贯穿连接有固定杆(202),两个所述固定杆(202)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转把(20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固定板(201)的外表面均与底座(107)的外表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201)的外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收纳箱(205),所述收纳箱(205)的外表面铰链连接有盖子(204)。
CN202321666122.5U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Active CN220058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6122.5U CN220058006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6122.5U CN220058006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8006U true CN220058006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52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6122.5U Active CN220058006U (zh) 2023-06-28 2023-06-28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8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58006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基坑支撑结构
CN219240447U (zh) 一种湿地型河岸格宾网挡墙
CN210992879U (zh) 一种快速收纳羽毛球网架
CN213361727U (zh) 一种万向调节脚
CN211877436U (zh) 一种岩土工程中岩土取样装置
CN214144604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房屋建设脚手架
CN210636434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拔桩机
CN220301908U (zh) 一种可收缩的遮阳棚
CN214994143U (zh) 一种房屋建筑用地基抗震结构
CN221031669U (zh) 一种模板支撑托架
CN221031625U (zh) 一种围墙的加固结构
CN219196956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CN220620136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桩
CN216380864U (zh) 一种道路施工用隔离装置
CN219952938U (zh) 一种支撑牢固的围挡
CN219732024U (zh) 一种建筑支护结构
CN216843981U (zh) 一种展厅多媒体显示设备
CN220953530U (zh) 一种用于水土保持的挡土装置
CN220974923U (zh) 一种建筑模板码放架
CN213267871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拔桩设备
CN220953454U (zh) 一种地基开挖防坍塌用防护架
CN217630025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施工围堰装置
CN215520163U (zh) 一种建筑电气施工安全防护装置
CN217758683U (zh) 一种建筑地基加固支柱
CN220680783U (zh) 一种工程施工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