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0917U -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0917U
CN220050917U CN202321180733.9U CN202321180733U CN220050917U CN 220050917 U CN220050917 U CN 220050917U CN 202321180733 U CN202321180733 U CN 202321180733U CN 220050917 U CN220050917 U CN 220050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in
sheet
positioning
bas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073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波
赵军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073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0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0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0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片类薄壁零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置有加工槽,所述盖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针对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能够实现快速装夹和定位,使用简单方便,且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可同时加工多个片类薄壁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一次装夹多个零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工安装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通过夹具对片类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时的装夹变形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产品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尤其是一些制造业产品,如新能源汽车、新型家电等,这些新产品内包含了许多片类薄壁零件,因此在制造业中对于这些片类薄壁零件的加工需求也随之增加。
现有制造业加工技术中,对于片类薄壁零件的加工往往直接夹取在机床上进行加工,且每次加工只能逐个进行。
但是在对于片类薄壁零件加工时,装夹时容易变形且装夹不平整,且每次只能加工一个零件,极大地影响了加工效率。
因此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该夹具能够一次装夹多个零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工安装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能够极大地减少人工操作时的装夹变形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片类薄壁零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置有加工槽,所述盖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定位销和设置在所述盖板上的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卡合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孔的数量至少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紧固螺栓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和盖板上的固定孔,所述底座和盖板通过所述紧固螺栓与固定孔螺纹连接实现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和盖板上的固定孔的数量至少有2个。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呈阵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有10个,所述定位槽呈两行五列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上的加工孔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加工槽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加工孔的直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包括底座和盖板,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片类薄壁零件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置有加工槽,所述盖板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槽连通。针对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能够实现快速装夹和定位,使用简单方便,且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可同时加工多个片类薄壁零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一次装夹多个零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工安装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通过夹具对片类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时的装夹变形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者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与片类薄壁零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与片类薄壁零件组装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片类薄壁零件未加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底座-1、盖板-2、片类薄壁零件-3、定位槽-4、加工槽-5、定位结构-6、固定结构-7、通孔-8、定位销-9、定位孔-10、紧固螺栓-11、固定孔-12、加工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类薄壁零件3加工夹具,包括底座1和盖板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片类薄壁零件3的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的结构大小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一致,确保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在所述定位槽4中不会发生松动,保证了加工的精度,所述定位槽4上设置有加工槽5,加工时所述加工槽5的作用是提供加工空间配合机床车刀能够将片类薄壁零件3加工完全而不损坏所述定位槽4,所述盖板2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6和固定结构7,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与所述定位槽4连通 ,即机床车刀能够穿过所述通孔8对放置在所述定位槽4上的片类薄壁零件3进行加工。
针对本实用新型,先将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放置在所述定位槽4中,然后盖上所述盖板2,通过所述定位结构6实现所述盖板2和底座1的定位,然后通过所述固定结构7将所述盖板2和底座1固定,最后将夹具放置在待加工位置上即可进行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定位结构6和固定结构7,能够实现快速装夹和定位,使用简单方便,且所述底座1设置有多个定位槽4,可同时加工多个片类薄壁零件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工安装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通过夹具对片类薄壁零件3进行加工,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时的装夹变形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结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定位销9和设置在所述盖板2上的定位孔10,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定位孔10卡合连接。即当所述盖板2与底座1合上时,通过所述定位销9插入到所述定位孔10中,即可快速实现所述盖板2和底座1的定位,即可快速实现所述通孔8与所述定位槽4的定位,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具体地,所述定位孔10的数量至少有2个,才能确保起到定位的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紧固螺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和盖板2上的固定孔12,所述底座1和盖板2通过所述紧固螺栓11与固定孔12螺纹连接实现固定。当所述盖板2与底座1实现定位后,通过所述紧固螺栓11依次穿设在所述盖板2上的定位孔10上以及所述底座1上的定位孔10上并与底座1上的定位孔10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所述盖板2与底座1的固定。具体地,所述底座1上和盖板2上的固定孔12的数量至少有2个,才能起到较佳的固定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4的深度等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的厚度,即当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放置在所述定位槽4中时,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的表面与所述底座1的表面平齐,因此,当所述盖板2与底座1完成固定时,才能保证所述盖板2的底面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的表面接触设置,保证了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的固定稳定性,防止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发生松动,保证了加工的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定位槽4呈阵列分布,具体地,所述定位槽4的数量有10个,所述定位槽4呈两行五列分布,即所述底座1能够一次性放下10个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进行加工,加工的效率高。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通孔8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上的加工孔13的直径。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应当说明的是,所述加工孔13为片类薄壁零件3加工完成后在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上留下的孔,即加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上加工出该孔。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孔8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上的加工孔13的直径,是为了提供足够的空间配合机床车刀能够对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进行加工,防止所述通孔8的直径过小而损坏所述盖板2。
同理,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加工槽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加工孔13的直径,也是为了防止所加工槽5的直径过小而损坏所述底座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加工槽5具有一定的深度,其作用是提供足够的空间配合车床车刀能够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加工完全而不损坏所述底座1。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先将所述片类薄壁零件放置在所述定位槽中,然后盖上所述盖板,通过所述定位孔和定位销实现所述盖板和底座的定位,然后通过所述固定孔和紧固螺栓将所述盖板和底座固定,最后将夹具放置在待加工位置上即可进行加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定位结构和固定结构,能够实现快速装夹和定位,使用简单方便,且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定位槽,可同时加工多个片类薄壁零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人工安装成本,提高了加工效率,且通过夹具对片类薄壁零件进行加工,极大地减少了人工操作时的装夹变形问题。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盖板(2),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片类薄壁零件(3)的定位槽(4),所述定位槽(4)上设置有加工槽(5),所述盖板(2)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定位结构(6)和固定结构(7),所述盖板(2)上设置有通孔(8),所述通孔(8)与所述定位槽(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6)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的定位销(9)和设置在所述盖板(2)上的定位孔(10),所述定位销(9)与所述定位孔(10)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10)的数量至少有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结构(7)包括紧固螺栓(11)以及设置在所述底座(1)上和盖板(2)上的固定孔(12),所述底座(1)和盖板(2)通过所述紧固螺栓(11)与固定孔(12)螺纹连接实现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和盖板(2)上的固定孔(12)的数量至少有2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的深度等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呈阵列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4)有10个,所述定位槽(4)呈两行五列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8)的直径不小于所述片类薄壁零件(3)上的加工孔(13)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工槽(5)的直径不小于所述加工孔(13)的直径。
CN202321180733.9U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Active CN220050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733.9U CN22005091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0733.9U CN22005091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0917U true CN220050917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0733.9U Active CN220050917U (zh) 2023-05-17 2023-05-17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0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50917U (zh) 一种片类薄壁零件加工夹具
CN215546822U (zh) Y型薄壁零件加工三轴夹具
CN212578051U (zh) 一种加工治具
CN219666307U (zh) 曲面零件加工工装
CN219665798U (zh) 一种两个角度面孔顶面的同心铣夹具
CN220555000U (zh) 一种精密机械防变形加工平台
CN213163518U (zh) 一种线切割用圆形工件快速定位治具
CN219986876U (zh) 用于圆锥体零件锥顶加工的高精度定位夹持工装
CN214026500U (zh) 一种石墨电极加工工装
CN211072759U (zh) 铣床用夹具
CN218017170U (zh) 一种零件铣削装夹工装
CN219581705U (zh) 一种数控车床用小轴零件的定位装置
CN221019841U (zh) 细长轴圆周面加工工装
CN216990888U (zh) 回位针加工夹具
CN220533566U (zh) 一种工件加工工装
CN215510661U (zh) 回氢泵转子外型加工夹具
CN214560230U (zh) 一种双工位推拉定位加工夹具
CN216462210U (zh) 一种异型镶件的装夹治具
CN215967522U (zh) 一种加工零件上下两端相互垂直两沟槽的工装
CN212169691U (zh) 一种连接件夹具工装
CN212794104U (zh) 一种用于阀体侧面通孔的钻孔装置
CN220427546U (zh) 一种汽车盖板夹紧工装
CN209936757U (zh) 一种数控车床回转体零件的夹具
CN216029510U (zh) 加工装夹
CN217020615U (zh) 一种3d打印机零件的夹具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