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4007U - 一种液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4007U
CN220044007U CN202320974397.9U CN202320974397U CN220044007U CN 220044007 U CN220044007 U CN 220044007U CN 202320974397 U CN202320974397 U CN 202320974397U CN 220044007 U CN220044007 U CN 220044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ooling
liquid cooling
controller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743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龙
李锦成
韦彪
党光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yike Dat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yike Dat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yike Dat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yike Dat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743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4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4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4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液冷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液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液冷装置用于供冷却液进行循环;加液盘管,加液盘管与多个液冷装置连接;抽液盘管,抽液盘管与多个液冷装置连接;储液装置,储液装置用于盛放供多个液冷装置使用的冷却液;储液装置分别与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连接,储液装置用于进行通过加液盘管向液冷装置输入冷却液和通过抽液盘管抽取液冷装置的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降低了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液冷数据中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冷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液冷数据中心的加液和抽液主要通过简易的补液车来实现,例如,当运维人员发现机箱液位过低时,通过补液车进行手动补液,当运维人员发现需要维修液冷设备时,通过补液车进行手动抽液后,再对设备进行维修。但是,现有的补液车方案中,补液车一次补液量或者抽液量较少,需要进行多次补液或者抽液才能满足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需求,从而导致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效率低下,增加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降低了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冷系统,该液冷系统包括:液冷装置,液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液冷装置用于供冷却液进行循环;加液盘管,加液盘管与多个液冷装置连接;抽液盘管,抽液盘管与多个液冷装置连接;储液装置,储液装置用于盛放供多个液冷装置使用的冷却液;储液装置分别与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连接,储液装置用于进行通过加液盘管向液冷装置输入冷却液和通过抽液盘管抽取液冷装置的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在本申请的液冷系统中,通过设置储液装置储存供多个液冷装置所使用的冷却液,并通过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分别与多个液冷装置连接,以及通过储液装置分别与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连接,使得储液装置能够通过加液盘管向多个液冷装置输入冷却液,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的加液功能,以供多个液冷装置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并且使得储液装置能够通过抽液盘管接收多个液冷装置输出的冷却液,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的抽液功能,以对冷却液进行储存。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补液车,且无需更多的运维人员即可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的补液和抽液,从而提高了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效率,降低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每个液冷装置包括储液组件和液冷组件;储液组件分别与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连接,储液组件用于暂时存储储液装置输入的供液冷组件使用的冷却液;液冷组件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补液管与储液组件连接,液冷组件用于容置待散热设备,液冷组件还用于进行通过补液管接收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和通过排液管向储液组件输出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通过在液冷装置中设置储液组件,并分别通过加液盘管和抽液盘管将储液组件和储液装置连接起来,使得储液组件能够对储液装置输入的冷却液进行缓冲,减缓对液冷组件的压力冲击。并且,通过排液管和补液管分别将储液组件和液冷组件连接起来,使得储液组件能够将其内储存的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内,以及接收并储存液冷组件输出的冷却液,从而实现对液冷组件的加液和抽液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储液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液位传感器电连接;加液盘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一驱动器;控制器还与第一阀门和第一驱动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一阀门和第一驱动器。通过在储液组件内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第一液位高度信息,并将第一液位高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可以在储液组件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及时地打开第一阀门和控制第一驱动器运行,使得第一驱动器能够在储液组件内储存的冷却液不足时及时地驱动储液装置内的冷却液向储液组件内输入,实现储液装置对储液组件的自动加液功能,从而避免影响储液组件对液冷组件的加液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储液组件设置于液冷组件的底部。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冷却液在不需要水泵等驱动器的作用下就能够从液冷组件内排出,从而可以减少驱动器的使用,降低液冷装置的建造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节省液冷装置的占地面积,以放置更多数量的液冷装置,提高液冷系统的液冷能力。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每个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和容置结构;第一液冷分配结构通过补液管与储液组件连接,第一液冷分配结构用于接收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容置结构连通,第一液冷分配结构用于通过进液管向容置结构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管接收容置结构内输出的冷却液;容置结构用于容置待散热设备;容置结构通过排液管与储液组件连接,容置结构用于通过排液管向储液组件输出冷却液。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储液组件通过补液管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输入冷却液,保证液冷组件对冷却液的使用需求,并且,可以使得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与容置结构连通起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实现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功能,进一步地,还可以使得容置结构能够通过排液管将冷却液输出至储液组件内进行储存,以避免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每个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冷分配结构;第二液冷分配结构通过补液管与储液组件连接,第二液冷分配结构用于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不工作时通过补液管接收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第二液冷分配结构还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容置结构连接,第二液冷分配结构还用于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不工作时通过进液管向容置结构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管接收容置结构内输出的冷却液。通过在液冷组件内增设第二液冷分配结构,并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将第二液冷分配结构与容置结构连接起来,使得液冷组件能够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不能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二液冷分配结构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正常地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保证液冷组件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地,通过补液管将第二液冷分配结构与储液组件连接起来,使得容置结构在冷却液不足时能够通过第二液冷分配结构补充冷却液,避免影响液冷组件的散热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每个容置结构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内设置有第二驱动器;补液管上设置有补液阀;控制器还与补液阀和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补液阀和第二驱动器。通过在容置结构内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检测冷却液的第二液位高度信息,并将第二液位高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可以在容置结构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及时地打开补液阀和控制第二驱动器运行,使得第二驱动器能够在容置结构内的冷却液不足时及时地驱动储液组件内的冷却液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内输入,并通过进液管输入至容置结构内,实现储液组件对容置结构的自动加液功能,从而避免影响液冷组件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功能。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容置结构的数量为多个,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分别通过多条进液管和多条出液管与多个容置结构连接,储液组件通过多条排液管与多个容置结构连接。通过在液冷组件内设置多个容置结构,并通过多条进液管和多条出液管将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与多个容置结构连通起来,使得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与多个容置结构之间循环,以对多个容置结构中的多个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使得每一个液冷组件能够对更多数量的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提高了每一个液冷组件的散热效率。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液冷系统还包括机房;液冷装置设置于机房内,储液装置设置于机房外;机房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抽液盘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控制器还与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电连接,控制器控制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通过将液冷装置设置在机房内以及将储液装置设置在机房外,并通过在抽液盘管上设置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使得冷却液能够在机房发生火灾时,在第三驱动器的驱动作用下从机房内的各液冷装置内输出至机房外的储液装置内,从而实现对冷却液的保护,避免火灾造成冷却液变质的情况。进一步地,通过在机房内设置温度传感器,并将控制器与温度传感器、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电连接,使得液冷系统能够实现管理自动化,在机房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地将冷却液转移到机房外,进一步降低火灾扩大的风险。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机房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器,显示器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在机房的外壁上设置显示器,且通过把显示器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使得运维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查看显示器,就可以掌握液冷系统的运行情况。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液冷系统;
110、液冷装置;120、加液盘管;130、抽液盘管;140、储液装置;150、控制器;160、机房;
111、储液组件;112、液冷组件;121、加液阀;122、第一阀门;123、第一驱动器;131、抽液阀;132、第二阀门;133、第三驱动器;141、液位传感器;142、压力传感器;161、温度传感器;162、显示器;
1111、第一液位传感器;1121、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2、容置结构;1123、第二液冷分配结构;
11221、第二液位传感器;11211、第二驱动器;
A、排液管;B、补液管;C、进液管;D、出液管;A1、排液阀;B1、补液阀;C1、进液阀;D1、出液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无论是选择哪一种液冷解决方案都需要用到冷却液来进行散热,因此,对冷却液的管理是数据中心行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尤其对于单相浸没式液冷这种解决方案,冷却液使用量巨大,不论是数据中心在刚建成且初次投入使用时给液冷设备统一加液,或者在使用过程中针对液冷设备开盖挥发、漏液等导致液体部分流失的问题而进行补液,还是在使用过程中将液冷设备中的冷却液抽取出来以实现对液冷设备的维修,在这些过程中,都需要液冷数据中心对液冷设备的加液和抽液进行管理。
针对上述问题,当前液冷数据中心的加液和抽液主要通过简易的补液车来实现,例如,当运维人员发现机箱液位过低时,通过补液车进行手动补液,当运维人员发现需要维修液冷设备时,通过补液车进行手动抽液后,再对设备进行维修。但是现有的补液车方案中,补液车一次补液量或者抽液量较少,需要进行多次补液或者抽液才能满足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需求,从而导致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效率低下,增加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种液冷系统,通过设置储液装置存储供多个液冷装置(相当于上文中的液冷设备)使用的冷却液,并通过加液盘管将储液装置的冷却液输送至多个液冷装置中,以及通过抽液盘管将多个液冷装置内的冷却液抽取至储液装置中,实现对液冷数据中心内多个液冷装置的加液和抽液功能。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补液车,且无需更多的运维人员即可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的补液和抽液,从而提高了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效率,降低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数据中心、石油炼制厂、实验室和医院等热量敏感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以数据中心为例进行说明,其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液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该液冷系统100包括:液冷装置110、加液盘管120、抽液盘管130和储液装置140。液冷装置1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液冷装置110用于供冷却液进行循环。加液盘管120与多个液冷装置110连接。抽液盘管130与多个液冷装置110连接。储液装置140用于盛放供多个液冷装置110使用的冷却液。储液装置140分别与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连接,储液装置140用于进行通过加液盘管120向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和通过抽液盘管130抽取液冷装置110的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具体地,液冷装置110内容置有服务器或者其他IT设备,在运行时这些设备会产生热量,液冷装置110通过冷却液的循环可以带走这些设备产生的热量,以实现对发热设备的散热功能。以服务器为例,为了尽可能对数据中心内更多数量的服务器进行散热,将液冷装置110的数量设置为多个,以容置更多个服务器,并通过冷却液对更多的服务器进行散热。
储液装置140可以是体积较大的储液罐和储液箱等容器,用来储存所有液冷装置110所需要使用的冷却液,以使储液装置140能够向所有液冷装置110提供所需的冷却液,实现对服务器的散热功能,并能够接收所有液冷装置110输出的冷却液。
为了将储液装置140内的冷却液输送至多个液冷装置110中,并接收从多个液冷装置110内抽取出来的冷却液,设置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将储液装置140和液冷装置110连接起来,使得储液装置140可以通过加液盘管120向多个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以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加液,以及通过抽液盘管130接收多个液冷装置110输出的冷却液,以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抽液。需要说明的是,储液装置140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加液和抽液一般不同时进行。
其中,加液盘管120为具有单一的进水管和多条出水管的管状结构,抽液盘管130为具有多条进水管和单一的出水管的管状结构。具体地,加液盘管120与储液装置140的连接为单一管道连接,与多个液冷装置110的连接为多管道一一对应连接,使得储液装置140内的冷却液可以通过加液盘管120同时向多个液冷装置110内输入,以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加液,提高冷却液的输送效率。同样地,抽液盘管130与储液装置140的连接为单一管道连接,与多个液冷装置110的连接为多管道一一对应连接,使得多个液冷装置110内的冷却液都可以通过抽液盘管130同时输出至储液装置140中,以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内的冷却液的抽取。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加液盘管120与每个液冷装置110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加液阀121,以控制对其中一个、部分或者所有的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的管路,实现对液冷装置110的加液的控制,从而提高液冷系统100对所有液冷装置110的加液的管理能力。同样地,可以在抽液盘管130与每个液冷装置110之间连接的管道上设置抽液阀131,以控制其中一个、部分或者所有的液冷装置110输出冷却液的管路,实现对液冷装置110的抽液的控制,从而提高液冷系统100对所有液冷装置110的抽液的管理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储液装置140内设置液位传感器141和压力传感器142,以检测储液装置140的液位高度和压力值,以数据中心的测试阶段为例,通过检测储液装置140在向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之前以及在向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之后的液位高度和压力值,就可以通过前后液位高度的差值以及储液装置140前后压力值的差值计算出储液装置140向液冷装置110输入的冷却液体积,进一步就可以计算出每个液冷装置110所需的冷却液的体积,以在储液装置140内储存充足的冷却液,避免因冷却液不足而延误液冷装置110的运行。
在本申请的液冷系统100中,通过设置储液装置140储存供多个液冷装置110所使用的冷却液,并通过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分别与多个液冷装置110连接,以及通过储液装置140分别与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连接,使得储液装置140能够通过加液盘管120向多个液冷装置110输入冷却液,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加液功能,以供多个液冷装置110进行冷却液的循环,并且使得储液装置140能够通过抽液盘管130接收多个液冷装置110输出的冷却液,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110的抽液功能,以对冷却液进行储存。通过这种方式,不需要补液车,且无需更多的运维人员即可实现对多个液冷装置的补液和抽液,从而提高了液冷数据中心的补液和抽液效率,降低液冷数据中心的运维成本。
为了对储液装置140输入的冷却液进行缓冲,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并结合图2,图2示出了液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每个液冷装置110包括储液组件111和液冷组件112。储液组件111分别与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连接,储液组件111用于暂时存储储液装置140输入的供液冷组件112使用的冷却液。液冷组件112分别通过排液管A和补液管B与储液组件111连接,液冷组件112用于容置待散热设备,液冷组件112还用于进行通过补液管B接收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和通过排液管A向储液组件111输出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具体地,在液冷装置110中,液冷组件112通过冷却液循环实现对待散热设备(上文的服务器或者其他IT设备)的散热功能。在液冷数据中心的使用过程中,会针对液冷组件112开盖挥发、漏液等导致冷却液部分流失的问题而进行补液,此时,由于一次补液需要的冷却液的体积较小,若直接通过储液装置140向液冷组件112输入冷却液,所输入的冷却液的流量会过大而对液冷组件112造成压力波动,从而影响液冷组件112的性能。
基于此,为了对储液装置140输入的冷却液进行缓冲,在液冷装置110中设置储液组件111,储液组件111可以是储液罐和储液箱等容器,用来暂时缓存储液装置140输入的供储液组件111所使用的冷却液。具体地,储液组件111通过加液盘管120接收储液装置140输入的冷却液,通过抽液盘管130向储液装置140将冷却液输出至储液装置140中。
为了将储液组件111内暂时储存的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中,分别通过排液管A和补液管B将储液组件111和液冷组件112连接起来,使得液冷组件112能够通过补液管B将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内,以实现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功能,通过排液管A接收并储存液冷组件112输出的冷却液,以实现液冷组件112的排液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液冷组件112的上述加液功能和排液功能一般不同时进行。
具体地,在液冷系统100的测试阶段时,当储液组件111接收完储液装置140输入的冷却液后,就会通过补液管B将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内,对液冷组件112内的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在液冷系统100的使用过程中,当需要对液冷组件112进行补液时,就可以通过补液管B将储液组件111内暂时储存的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中,以此满足液冷组件112的补液需求,当需要对液冷组件112或者待散热设备进行维修时,储液组件111就会通过排液管A接收并储存液冷组件112输出的冷却液。
通过在液冷装置110中设置储液组件111,并分别通过加液盘管120和抽液盘管130将储液组件111和储液装置140连接起来,使得储液组件111能够对储液装置140输入的冷却液进行缓冲,减缓对液冷组件112的压力冲击。并且,通过排液管A和补液管B分别将储液组件111和液冷组件112连接起来,使得储液组件111能够将其内储存的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内,以及接收并储存液冷组件112输出的冷却液,从而实现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和抽液功能。
为了实现液冷系统100对储液组件111的加液的自动化控制,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储液组件111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液冷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150,控制器150与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电连接。加液盘管120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控制器150还与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电连接,控制器150控制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
具体地,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可以设置在储液组件111的内壁上检测冷却液的第一液位高度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地掌握储液组件111内冷却液的液位高度。将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设置在加液盘管120上,使得液冷系统100能够在储液组件111内储存的冷却液不足时,可以及时地打开第一阀门122,以使储液装置140与储液组件111连通,从而使得储液装置140内的冷却液在第一驱动器123的驱动作用下输入至储液组件111中,避免因储液组件111储存的冷却液不足而影响对液冷组件112的补液功能。
进一步地,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与控制器150连接是指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与控制器150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当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检测出储液组件111的冷却液的第一液位高度信息后,就会将该第一液位高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50。同时,控制器150分别与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连接,通过控制器150可以控制第一阀门122的开闭,并控制第一驱动器123运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123可以使用磁力泵、液下泵和管道泵等水泵,控制器150可以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控制器),一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
当控制器150分析出储液组件111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就会控制第一阀门122打开,同时,还会向第一驱动器123发送运行的信号,以控制第一驱动器123运行,使得第一驱动器123能够及时地驱动储液装置140内的冷却液向储液组件111内输入,实现对储液组件111的自动补液功能,及时地对液冷组件112进行补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检测到储液组件111中的冷却液达到设定液位高度时,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就会向控制器150发送告警信号,以使控制器150关闭第一阀门122和第一驱动器123,停止向储液组件111补液。
通过在储液组件111内设置第一液位传感器1111检测冷却液的第一液位高度信息,并将第一液位高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150,使得控制器150可以在储液组件111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及时地打开第一阀门122和控制第一驱动器123运行,使得第一驱动器123能够在储液组件111内储存的冷却液不足时及时地驱动储液装置140内的冷却液向储液组件111内输入,实现储液装置140对储液组件111的自动加液功能,从而避免影响储液组件111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功能。
为了降低液冷装置110的生产成本,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储液组件111设置于液冷组件112的底部。
将储液组件111设置于液冷组件112的底部,在需要对液冷组件112进行维修时,可以使得液冷组件112内的冷却液在重力的作用下,通过排液管A输出至储液组件111内,通过这种方式,使得冷却液在不需要水泵等驱动器的作用下就能够从液冷组件112内排出,从而可以减少驱动器的使用,降低液冷装置110的建造成本。进一步地,还可以节省液冷装置110的占地面积,以放置更多数量的液冷装置110,提高液冷系统100的液冷能力。
为了实现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与抽液,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2,每个液冷组件112包括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通过补液管B与储液组件111连接,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用于接收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与容置结构1122连通,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用于通过进液管C向容置结构1122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管D接收容置结构1122内输出冷却液。容置结构1122用于容置待散热设备。容置结构1122通过排液管A与储液组件111连接,容置结构1122用于通过排液管A向储液组件111输出冷却液。
其中,容置结构1122(即上文中的机箱)主要用来盛放待散热设备和冷却液,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的内部设置有换热器,该换热器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热量带走,使得冷却液的温度降低。
通过补液管B将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与储液组件111连接起来,使得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能够通过补液管B接收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以保证储液组件111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功能。
为了确保液冷组件112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的功能,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将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连通起来,使得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接收的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之间不断循环。具体地,当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通过补液管B接收到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后,就会通过进液管C输入至容置结构1122内,在容置结构1122内的冷却液就会吸收待散热设备产生的热量后,然后吸收热量后的冷却液就会通过出液管D回流至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中,并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中的换热器进行换热后,再向容置结构1122内输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冷却液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之间的不断循环,以持续地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
进一步地,通过排液管A将容置结构1122与储液组件111连接起来,当需要对容置结构1122或者待散热设备进行维修时,容置结构1122就可以通过排液管A将其内的冷却液输入至储液组件111中储存,然后再进行维修,以避免在维修过程中冷却液发生挥发以及对冷却液造成污染的情况。在维修完成后,储液组件111可以再通过补液管B将冷却液输入至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排液管A上设置排液阀A1,在进液管C上设置进液阀C1,在出液管D上设置出液阀D1,从而可以在储液组件111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输入冷却液时关闭排液阀A1和出液阀D1,并打开进液阀C1,以实现对液冷组件112的加液功能的控制,还可以在进行维修时打开排液阀A1,并关闭进液阀C1和出液阀D1,停止冷却液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之间的循环,以实现对液冷组件112的抽液功能的控制。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储液组件111通过补液管B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输入冷却液,保证液冷组件112对冷却液的使用需求,并且,可以使得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与容置结构1122连通起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以实现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功能,进一步地,还可以使得容置结构1122能够通过排液管A将冷却液输出至储液组件111内进行储存,以避免造成冷却液的浪费。
为了提高液冷组件112的功能可靠性,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2,每个液冷组件112还包括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通过补液管B与储液组件111连接,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用于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不工作时通过补液管B接收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还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与容置结构1122连接,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还用于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不工作时通过进液管C向容置结构1122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管D接收容置结构1122内输出的冷却液。
在液冷系统100中,为了确保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进行维修或者发生故障时,液冷组件112能够正常地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在液冷组件112中增设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其中,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的内部结构与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相同。
具体地,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与容置结构1122连接,以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不能进行工作时,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能够通过进液管C向容置结构1122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出液管D接收容置结构1122输出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在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与容置结构1122循环,确保液冷组件112能够继续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进一步地,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通过补液管B与储液组件111连接,以在容置结构1122内的冷却液不足时,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可以通过补液管B接收储液组件111输入的冷却液,及时地进行冷却液的补充,保证液冷组件112的散热功能。
通过在液冷组件112内增设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并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将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与容置结构1122连接起来,使得液冷组件112能够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不能进行工作时,通过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正常地对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保证液冷组件112的正常功能。进一步地,通过补液管B将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与储液组件111连接起来,使得容置结构1122在冷却液不足时能够通过第二液冷分配结构1123补充冷却液,避免影响液冷组件112的散热功能。
为了实现液冷系统100对容置结构1122的加液的自动化控制,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2,每个容置结构1122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液冷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电连接。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内设置有第二驱动器11211。补液管B上设置有补液阀B1。控制器还与补液阀B1和第二驱动器11211电连接,控制器控制补液阀B1和第二驱动器11211。
具体地,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可以设置在容置结构1122的内壁上检测冷却液的第二液位高度信息,从而可以及时地掌握容置结构1122内冷却液的液位高度。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内设置第二驱动器11211,一方面,通过第二驱动器11211可以驱动储液组件111内的冷却液输入至液冷组件112内,以确保液冷组件112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通过第二驱动器11211还可以驱动液冷组件112内的冷却液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之间不断循环,实现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需要说明的是,当储液组件111向液冷组件112加液时,出液管D上的出液阀D1就会关闭。
其中,控制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控制器150,还可以是单独的一个PLC控制器。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与控制器连接是指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与控制器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检测出容置结构1122内的冷却液的第二液位高度信息后,就会将该第二液位高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同时,控制器分别与补液阀B1和第二驱动器11211连接,通过控制器可以控制补液阀B1的开闭,并控制第二驱动器11211运行。
当控制器分析出容置结构1122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就会控制补液阀B1打开,同时,还会向第二驱动器11211发送运行的信号,以控制第二驱动器11211运行,使得第二驱动器11211能够及时地驱动储液组件111内的冷却液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内输入,并通过进液管C输入至容置结构1122中,以实现对容置结构1122的自动补液功能,及时地对容置结构1122进行补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检测到容置结构1122中的冷却液达到设定液位高度时,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就会向控制器发送告警信号,以使控制器关闭补液阀B1,并打开出液阀D1,停止向储液组件111补液,在第二驱动器11211的驱动下实现冷却液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和容置结构1122之间的循环。
通过在容置结构1122内设置第二液位传感器11221检测冷却液的第二液位高度信息,并将第二液位高度信息传输给控制器,使得控制器可以在容置结构1122的液位高度低于预设液位高度阈值时,及时地打开补液阀B1和控制第二驱动器11211运行,使得第二驱动器11211能够在容置结构1122内的冷却液不足时及时地驱动储液组件111内的冷却液向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内输入,并通过进液管C输入至容置结构1122内,实现储液组件111对容置结构1122的自动加液功能,从而避免影响液冷组件112对待散热设备的散热功能。
为了增强液冷组件112的散热能力,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2,容置结构1122的数量为多个,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分别通过多条进液管C和多条出液管D与多个容置结构1122连接,储液组件111通过多条排液管A与多个容置结构1122连接。
在液冷数据中心中,需要进行散热的负载(待散热设备)较多,因此,在液冷组件112内设置多个容置结构1122,以容置更多的待散热设备,提高每个液冷组件112的散热能力。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分别通过进液管C和出液管D与每一个容置结构1122连接,使得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能够通过每一条进液管C向每一个容置结构1122输入冷却液,并通过每一条出液管D接收容置结构输出的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均能够在每一个容置结构1122与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之间循环,带走待散热设备产生的热量。进一步地,储液组件111通过多条排液管A与多个容置结构1122连接,以接收并储存每一个容置结构1122输出的冷却液。
通过在液冷组件112内设置多个容置结构1122,并通过多条进液管C和多条出液管D将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与多个容置结构1122连通起来,使得冷却液能够在第一液冷分配结构1121与多个容置结构1122之间循环,以对多个容置结构1122中的多个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使得每一个液冷组件112能够对更多数量的待散热设备进行散热,提高了每一个液冷组件112的散热效率。
为了提高液冷系统中冷却液的安全性,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液冷系统100还包括机房160。液冷装置110设置于机房160内,储液装置140设置于机房160外。机房160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1。控制器150与温度传感器161电连接。抽液盘管130上设置有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控制器150还与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电连接,控制器150控制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
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最常用的冷却液是油和氟化液,当液冷数据中心发生火灾时可燃的油类冷却液存在造成灾情进一步扩大的风险,而氟化液类冷却液虽不可燃但在高温下会分解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这种情况下冷却液可能会带来二次伤害等重大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冷却液的消防能力,以在数据中心发生火灾时将灾情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中,机房160可以是数据中心或者数据中心放置各设备的空间。具体地,在建设液冷系统100时,将液冷装置110建设在机房160内,将储液装置140建设在机房160外,并将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设置在抽液盘管130上,使得在机房160发生火灾等意外时,可以及时地打开第二阀门132,以使各液冷装置110与储液装置140连通,从而使得各液冷装置110内的冷却液在第三驱动器133的驱动下能够全部转移到机房160外安全的储液装置140内,保护冷却液不受到火灾的影响,降低灾情的损失。
进一步地,将温度传感器161设置在机房160的内壁上,可以检测出机房160内的温度信息,可以及时地掌握机房160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161与控制器150连接指温度传感器161与控制器150之间可以进行通信,当温度传感器161检测出机房160的温度信息后,就会将该温度信息发送给控制器150。同时,控制器150还分别与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连接,通过控制器150可以控制第二阀门132的开闭,并控制第三驱动器133运行。
控制器150接收到温度信息后,就会将温度信息与预设温度阈值进行比较,预设温度阈值是指机房160发生火灾时的温度值。当控制器150分析出机房160内的温度高于预设温度阈值时,就会控制第二阀门132打开,以使储液装置140与各个液冷装置110连通,同时,还会向第三驱动器133发送运行的信号,以控制第三驱动器133运行,使得各液冷装置110内的冷却液能够及时地在第三驱动器133的驱动下输出至机房160外的储液装置140内,实现液冷系统100的自动化管理,保护冷却液不受火灾的影响,提高液冷系统100针对冷却液的智能消防能力,减少火灾扩大的风险以及损失。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温度传感器16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并分别安装在机房160内侧壁和顶部,以提高检测到的机房160的温度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灾情判断的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增设烟雾传感器以检测机房160内的烟雾浓度,与温度传感器161检测的温度信息结合起来判断机房160是否发生火灾,以进一步提高灾情判断的可靠性。
通过将液冷装置110设置在机房160内以及将储液装置140设置在机房160外,并通过在抽液盘管130上设置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使得冷却液能够在机房160发生火灾时,在第三驱动器133的驱动作用下从机房160内的各液冷装置110内输出至机房160外的储液装置140内,从而实现对冷却液的保护,避免火灾造成冷却液变质的情况。进一步地,通过在机房160内设置温度传感器161,并将控制器150与温度传感器161、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电连接,使得液冷系统100能够实现管理自动化,在机房160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地将冷却液转移到机房160外,进一步降低火灾扩大的风险。
为了实时监控液冷系统100的运行情况,本申请进一步提出一种实施方式,请继续参阅图1,机房160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器162,显示器162与控制器150电连接。
其中,显示器162可以使用触摸显示屏,在机房160的外壁上镶嵌设置显示器162,并通过显示器162与控制器150的通信连接,可以接收并显示控制器150上传的信息,例如,控制器150上传的温度信息和液位信息,使得运维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显示器162掌握液冷系统100的运行情况。
并且,由于控制器150与各阀门和各驱动器连接,通过显示器162还可以手动控制液冷系统100,例如,在机房160发生火灾时,手动操作显示器162就可以打开第二阀门132和第三驱动器133,使得冷却液能够短时间内转移。
通过在机房160的外壁上设置显示器162,且通过把显示器162与控制器150通信连接,使得运维人员可以直接通过查看显示器162,就可以掌握液冷系统100的运行情况。

Claims (10)

1.一种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包括:
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液冷装置用于供冷却液进行循环;
加液盘管,所述加液盘管与多个所述液冷装置连接;
抽液盘管,所述抽液盘管与多个所述液冷装置连接;
储液装置,所述储液装置用于盛放供多个所述液冷装置使用的冷却液;所述储液装置分别与所述加液盘管和所述抽液盘管连接,所述储液装置用于进行通过所述加液盘管向所述液冷装置输入冷却液和通过所述抽液盘管抽取所述液冷装置的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储液组件和液冷组件;
所述储液组件分别与所述加液盘管和所述抽液盘管连接,所述储液组件用于暂时存储所述储液装置输入的供所述液冷组件使用的冷却液;
所述液冷组件分别通过排液管和补液管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液冷组件用于容置待散热设备,所述液冷组件还用于进行通过所述补液管接收所述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和通过所述排液管向所述储液组件输出冷却液中的至少一种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加液盘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和第一驱动器;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驱动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阀门和所述第一驱动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组件设置于所述液冷组件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冷组件包括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和容置结构;
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通过所述补液管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用于接收所述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分别通过进液管和出液管与所述容置结构连通,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用于通过所述进液管向所述容置结构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所述出液管接收所述容置结构内输出的冷却液;
所述容置结构用于容置所述待散热设备;所述容置结构通过所述排液管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容置结构用于通过所述排液管向所述储液组件输出冷却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第二液冷分配结构;
所述第二液冷分配结构通过所述补液管与所述储液组件连接,所述第二液冷分配结构用于在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不工作时通过所述补液管接收所述储液组件输入的冷却液;
所述第二液冷分配结构还分别通过所述进液管和所述出液管与所述容置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液冷分配结构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不工作时通过所述进液管向所述容置结构内输入冷却液,并通过所述出液管接收所述容置结构内输出的冷却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容置结构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
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内设置有第二驱动器;
所述补液管上设置有补液阀;
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补液阀和所述第二驱动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补液阀和所述第二驱动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一液冷分配结构分别通过多条所述进液管和多条所述出液管与多个所述容置结构连接,所述储液组件通过多条所述排液管与多个所述容置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系统还包括机房;
所述液冷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房内,所述储液装置设置于所述机房外;
所述机房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抽液盘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和第三驱动器,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驱动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阀门和所述第三驱动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房的外壁上设置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CN202320974397.9U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液冷系统 Active CN220044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397.9U CN2200440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液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74397.9U CN2200440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液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4007U true CN220044007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6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74397.9U Active CN220044007U (zh) 2023-04-20 2023-04-20 一种液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4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57060B (zh) 冷却设备
US7086247B2 (en) Cooling system and method employing auxiliary thermal capacitor unit for facilitating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an electronics rack
CN111465257B (zh) 用于浸没冷却热管理的系统和方法
EP4068927A1 (en)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with dual dielectric cooling liquid circulation
US20220322562A1 (en) Immersion cooling system with dual dielectric cooling liquid circulation
CN109029005A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该冷却系统的掘进机
CN220044007U (zh) 一种液冷系统
CN207519036U (zh) 冷却设备
CN116683093A (zh) 浸没式液冷系统及储能系统
CN210247359U (zh) 一种服务器集装箱数据中心及其温控系统
CN118215901A (zh) 用于液体浸入式冷却的流体分解检测系统和方法
EP1913311B1 (en) Device for providing a cooled or heated liquid onboard an aircraft
CN215683073U (zh) 液冷源补液装置及液冷源
CN114597546A (zh) 一种蓄电池柜体、蓄电池柜体灭火降温系统和方法
CN114763074A (zh) 多充电连接器的液冷充电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CN114023470B (zh) 非能动换热系统和反应堆系统
CN218039456U (zh) 电池包冷却系统、电池包冷却总成及车辆
US20220400584A1 (en) Liquid immersion cooling platform and components thereof
CN220228713U (zh) 一种润滑站的加热装置
US11729949B2 (en) Disaggregated system architecture for immersion cooling
US11662126B2 (en) Leak mitigation system
CN216491806U (zh) 一种制冷设备电控箱电磁抑制结构及制冷设备
CN218125264U (zh) 一种服务器液冷系统
CN207897291U (zh) 适用于冷却设备的导流系统及冷却系统
CN110139531B (zh) 适用于冷却设备的导流系统及冷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