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3615U -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3615U
CN220043615U CN202320604084.4U CN202320604084U CN220043615U CN 220043615 U CN220043615 U CN 220043615U CN 202320604084 U CN202320604084 U CN 202320604084U CN 220043615 U CN220043615 U CN 2200436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ner shell
magnet
outer shell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0408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少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60408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36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36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36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外壳和相对外壳旋转的内壳,外壳设置有容纳内壳的腔室,外壳与内壳的圆心重合,且外壳和内壳围合成完整的圆,外壳和内壳之间设置有旋转轴,内壳可绕着旋转轴相对外壳转动,旋转轴的端部设置在外壳上,且旋转轴靠近内壳的内侧壁,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磁铁,内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磁吸以锁紧外壳和内壳。本实用新型需要取用蓝牙耳机时,直接人力拨动内壳,使人力克服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吸力,即可将内壳与外壳分离以取出耳机充电槽内的耳机;放置耳机后,旋转内壳,使内壳和外壳抵接,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下快速实现紧密卡合,开合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蓝牙耳机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指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电线的牵绊,可以自在的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自从蓝牙耳机问世以来,一直是行动商务族提升效率的好工具。
由于蓝牙耳机具有便携性和使用方便等优点,无线耳机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青睐。无线耳机都是使用耳机充电盒对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从耳机充电盒中拿出使用。
目前,现有的耳机充电盒打开方式,一种是翻盖式,通过在充电盒上设置翻盖,通过开启翻盖将耳机拿出;一种是抽拉式,通过抽拉装载耳机的载体将充电盒打开,从而拿出耳机;还有一种是旋转式,通过旋转装载耳机的耳机盒到一定角度,将耳机拿出。
其中旋转式的无线耳机壳,蓝牙耳机充电仓多采用卡接式结构,以开启或封闭充电仓。但是,这种卡接式结构导致充电仓在开启或者关闭时,需要使用者将其抠开,需要耗费的力量较大,给使用者造成了使用麻烦的问题,极大的降低了用户体验。因此,实有必要设计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的旋转式的蓝耳耳机充电仓开合不方便、及因此导致的降低用户体验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外壳和相对所述外壳旋转的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圆心和所述内壳的圆心重合,且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围合成完整的圆,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所述内壳可绕着所述旋转轴相对所述外壳转动,所述旋转轴的顶端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靠近所述内壳的内侧壁。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所述内壳的腔室,
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磁吸以锁紧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内壳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一磁铁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磁铁。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内壳的两个端部在两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铁。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壳的对应位置的端部抵接,所述外壳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壳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重叠部分,且所述内壳在与所述外壳重叠部分的直径小于不与所述外壳重叠部分的直径,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的交接处至所述内壳的内侧壁的中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壳的外侧壁在所述凸起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呈拱形的凹槽,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配合使用加强在闭合状态下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锁紧。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上安装有用于推拉内壳的把手,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耳机充电槽,所述内壳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耳机充电槽连接的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PCB板,所述内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电口。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件。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防尘塞,用以防止灰尘进入充电口。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上还设置有充电提示灯。
根据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和内壳绕着旋转轴转动,需要取用蓝牙耳机时,直接人力拨动内壳,使人力克服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吸力,即可将内壳与外壳分离以取出耳机充电槽内的耳机;放置耳机后,旋转内壳,使内壳和外壳抵接,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下快速实现紧密卡合,开合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在图中,各个附图标记如下:
1、外壳;11、腔室;12、凸起;13、第一磁铁;
2、内壳;21、凹槽;22、把手;23、耳机充电槽;24、电池;25、PCB板;26、充电口;27、第二磁铁;3、旋转轴;4、装饰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讲解说明。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声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地限定。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外壳1和相对外壳1旋转的内壳2,外壳1的圆心和内壳2的圆心重合,且外壳1和内壳2围合成完整的圆,外壳1和内壳2之间设置有旋转轴3,旋转轴3提供内壳2相对外壳1转动的支撑点,内壳2可绕着旋转轴3相对外壳1转动,旋转轴3的端部设置在外壳1上,且靠近内壳2的内侧壁。
外壳1上设置有第一磁铁13,外壳1设置有容纳内壳2的腔室11,内壳2上设置有第二磁铁27,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27磁吸以锁紧外壳1和内壳2。
具体地,外壳1内设置有腔室11,内壳2与外壳1相匹配,内壳2可容纳于腔室11内,且可相对外壳1在水平方向上旋转。在具体使用时,首先可以稍用力使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27分离,使得外壳1和内壳2解除锁闭状态,然后可以推动内壳2使其相对外壳1旋转,使得内壳2旋转出腔室11,从而取出耳机;取出后,将内壳2旋转回腔室11内,第一磁铁13和第二磁铁27磁吸后锁紧外壳1和内壳2,整个过程操作十分方便,结构简单新颖,成本低廉,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需要取用蓝牙耳机时,直接人力拨动内壳,使人力克服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磁吸力,即可将内壳与外壳分离以取出耳机充电槽内的耳机;放置耳机后,旋转内壳,使内壳和外壳抵接,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的相互吸引下快速实现紧密卡合,开合方便快捷,极大的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磁铁13,内壳2的一端部在第一磁铁13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磁铁27。第一磁铁13可以设置在外壳1和内壳2的重叠部分处的外壳1上,也可以设置在外壳1与内壳2的端部抵接处的外壳1上。第二磁铁27对应设置在外壳1和内壳2的重叠部分处的内壳1上,也可以对应设置在外壳1与内壳2的端部抵接处的内壳2上。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壳1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第一磁铁13,内壳2的两个端部在两个第一磁铁13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铁27。
外壳1包括两个相对平行设置圆板,两个圆板通过弧形板连接,内部形成用于容纳内壳2的腔室11,旋转轴3的两个顶端设置在外壳1两侧的圆板上,内壳2设置有与旋转轴相匹配的通孔,同样内壳2也是与外壳1相适配的扇形,使得看起来更加美观。旋转轴3使得内壳2绕旋转轴转动,从而实现取放耳机的动作,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外壳1的一侧的端部与内壳2的对应位置的端部抵接,外壳1的另一侧的端部与内壳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重叠部分,且内壳2在与外壳1重叠部分的直径小于不与外壳1重叠部分的直径,旋转轴3设置在内壳2和外壳1的交接处至内壳2的内侧壁的中部之间,设置的目的是保证拿取耳机时,耳机周边无遮挡物,方便抓取。
在优选实施例中,外壳1的内侧壁设置有凸起12,内壳2的外侧壁在凸起12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呈拱形的凹槽21,通过凸起12和凹槽21配合使用加强在闭合状态下内壳2和外壳1锁紧。
在优选实施例中,内壳2上安装有用于推拉内壳2的把手22,内壳2的内部设置有耳机充电槽23,内壳2的内部还设置有与耳机充电槽23连接的电池24及与电池24电连接的PCB板25,内壳2上设置有与电池24连接的充电口26。内壳2上设置有防尘塞,用以防止灰尘进入充电口26。内壳2上还设置有充电提示灯,可以根据充电提示灯的颜色确实是否已经充满电,以及电池电量的剩余情况。
外壳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件,使整个耳机更加美观。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包括外壳和相对所述外壳旋转的内壳,所述外壳设置有容纳所述内壳的腔室,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圆心和所述内壳的圆心重合,且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围合成完整的圆,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提供所述内壳相对所述外壳转动的支撑点,所述旋转轴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外壳上,且所述旋转轴靠近所述内壳的内侧壁,
所述外壳上设置有第一磁铁,所述内壳上设置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和所述第二磁铁磁吸以锁紧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端部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内壳的一端部在所述第一磁铁的对应位置设置有所述第二磁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个端部均设置有所述第一磁铁,所述内壳的两个端部在两个所述第一磁铁的对应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壳的对应位置的端部抵接,所述外壳的另一侧的端部与所述内壳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重叠部分,且所述内壳在与所述外壳重叠部分的直径小于不与所述外壳重叠部分的直径,所述旋转轴设置在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的交接处至所述内壳的内侧壁的中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壳的外侧壁在所述凸起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呈拱形的凹槽,通过所述凸起和所述凹槽配合使用加强在闭合状态下所述内壳和所述外壳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安装有用于推拉内壳的把手,所述内壳的内部设置有耳机充电槽,所述内壳的内部还设置有与所述耳机充电槽连接的电池及与所述电池电连接的PCB板,所述内壳上设置有与所述电池连接的充电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饰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设置有防尘塞,用以防止灰尘进入充电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上还设置有充电提示灯。
CN202320604084.4U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Active CN2200436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4084.4U CN22004361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04084.4U CN22004361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3615U true CN220043615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04084.4U Active CN220043615U (zh) 2023-03-23 2023-03-23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36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18285B2 (en) Device with multi-directional inductive charger for charging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CN106331930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充电盒和适配该充电盒的无线耳机
CN206237490U (zh) 充电式手机保护壳
CN106454587B (zh) 一种无线耳机的收纳盒
CN207801528U (zh) 一种防止tws耳机充电不稳定的耳机充电盒
CN110493680A (zh) 双耳无线耳机
CN220043615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KR200420648Y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용 액세서리
CN2445522Y (zh) 可自动卷收的手持电话耳机
CN210629801U (zh) 充电仓及带充电仓的耳机
CN209046853U (zh) 一种磁力旋转盖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17159980U (zh) 一种双转轴开盖的tws蓝牙耳机充电盒
CN220934892U (zh) 一种三合一无线充电器
CN209345367U (zh) 一种便于收纳的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CN202532200U (zh) 一种无开关式移动电源手电筒
CN208461983U (zh) 一种多方位无线充电音箱
CN212463497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仓
WO2021007992A1 (zh) 一种可以收纳数据线的手机保护壳
CN219980458U (zh) 一种小型移动电源
CN209692106U (zh) 转接头组件及其带吸附定位功能的转接头结构
CN221448445U (zh) 一种带支架的便携式充电手机壳
CN214412412U (zh) 一种侧面开合补光灯磁吸无线充电宝
CN211831130U (zh) 无线蓝牙耳机充电仓
CN220874685U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结构
CN215267683U (zh) 一种多功能无线耳机充电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