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588U - 变电站 - Google Patents

变电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588U
CN220042588U CN202320779756.5U CN202320779756U CN220042588U CN 220042588 U CN220042588 U CN 220042588U CN 202320779756 U CN202320779756 U CN 202320779756U CN 220042588 U CN220042588 U CN 2200425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abinet
low
transformer
medium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7975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中信
文厚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t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t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t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7975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5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5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5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变电站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变压器,设置在底座上;低压柜,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变压器的一侧,低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和低压柜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设置在底座上且与低压柜位于同一侧,中高压柜和低压柜沿底座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中高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和中高压柜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容纳腔内,以通过底座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变电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电站。
背景技术
目前,中高压电气行业所使用的光伏/风力发、储、变电用箱变(箱式变电站)通常采用外壳全包覆设计,外壳的材质为冷轧钢板,夹层使用泡沫、石棉等材料进行填充,以提升产品的整体美观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现有技术中,随着箱变(箱式变电站)内的组合电气等元件的不断增多,箱变(箱式变电站)中的变压器容量和发热量也越来越大,为了避免箱变(箱式变电站)的内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外壳融化、甚至引发火灾等现象,全包覆外壳上通常会加装风机、散热片等散热装置以提升箱变(箱式变电站)的散热可靠性。
然而,在外壳上加装散热装置一方面会导致箱变(箱式变电站)的加工成本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会导致工作人员的装配步骤增多,进而提升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和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电站,变电站包括:底座,具有容纳腔;变压器,设置在底座上;低压柜,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变压器的一侧,低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和低压柜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设置在底座上且与低压柜位于同一侧,中高压柜和低压柜沿底座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中高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和中高压柜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容纳腔内,以通过底座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隔板,隔板设置在容纳腔内以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子容纳腔和第二子容纳腔;变压器位于第一子容纳腔的上方,低压柜和/或中高压柜位于第二子容纳腔的上方,以使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位于第二子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隔板上设置有穿设部,穿设部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底座包括设置在第一子容纳腔内的过线部;经由变压器引出的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穿过过线部后通过穿设部进入至第二子容纳腔内,以接入至低压柜内;和/或,经由变压器引出的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穿过过线部后通过穿设部进入至第二子容纳腔内,以接入至中高压柜内。
进一步地,穿设部包括第一穿设孔,过线部包括第一过线槽,第一过线槽设置在底座的内壁上且与第一穿设孔相连通,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油箱;低压套管盒,设置在变压器油箱远离低压柜的一侧,经由低压套管盒引出的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依次穿过第一过线槽、第一穿设孔及第一进线部后伸入至低压柜内,以与低压柜电连接。
进一步地,穿设部还包括第二穿设孔,过线部包括第二过线槽,第二过线槽设置在底座的内壁上且与第二穿设孔相连通,变压器包括:变压器油箱;高压套管盒,设置在变压器油箱靠近低压柜的一侧,经由高压套管盒引出的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依次穿过第二过线槽、第二穿设孔及第二进线部后伸入至中高压柜内,以与中高压柜电连接。
进一步地,低压柜线缆为铜排套管;和/或,中高压柜线缆为一体化套管。
进一步地,底座具有开口,变压器油箱通过开口与第一子容纳腔连通,变电站还包括:储油结构,储油结构设置在第一子容纳腔内,以用于存储从变压器油箱泄漏的油液。
进一步地,变压器在开口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内,开口在储油结构上的正投影位于储油结构内。
进一步地,变电站还包括:油水分离器,设置在底座上,油水分离器与储油结构相连通。
进一步地,低压柜和/或中高压柜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腐层。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变电站的变压器、低压柜及中高压柜均设置在底座上,低压柜位于变压器的一侧,中高压柜与低压柜位于同一侧且和和低压柜沿底座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低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和低压柜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和中高压柜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容纳腔内,以通过底座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这样,变电站整体采用无包覆外壳设计,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变压器、低压柜及中高压柜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扩散至空气中,较大程度地确保了各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提升了变电站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变电站无需设置散热装置,较大程度地较低了变电站的加工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和劳动强度。同时,至少部分的低压柜线缆和至少部分的中高压柜线缆位于底座内,一方面能够通过底座对两种线缆进行保护,以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得变电站整体无外部走线,进而提升了变电站的整体美观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变电站的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变电站的左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变电站的变压器的右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变电站的底座的俯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底座;11、容纳腔;111、第一子容纳腔;112、第二子容纳腔;12、隔板;13、过线部;131、第一过线槽;132、第二过线槽;14、储油结构;20、变压器;21、低压套管盒;22、高压套管盒;23、变压器油箱;30、低压柜;40、中高压柜;50、油水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变电站。
如图1至图4所示,变电站包括底座10、变压器20、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底座10具有容纳腔11。变压器20设置在底座10上。低压柜3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位于变压器20的一侧,低压柜3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20和低压柜30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40设置在底座10上且与低压柜30位于同一侧,中高压柜40和低压柜30沿底座10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中高压柜4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20和中高压柜40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容纳腔11内,以通过底座10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变电站的变压器20、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均设置在底座10上,低压柜30位于变压器20的一侧,中高压柜40与低压柜30位于同一侧且和和低压柜30沿底座10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低压柜3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20和低压柜30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4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20和中高压柜40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底座10的容纳腔11内,以通过底座10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这样,变电站整体采用无包覆外壳设计,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变压器20、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扩散至空气中,较大程度地确保了各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提升了变电站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变电站无需设置散热装置,较大程度地较低了变电站的加工成本,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和劳动强度。同时,至少部分的低压柜线缆和至少部分的中高压柜线缆位于底座10内,一方面能够通过底座10对两种线缆进行保护,以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得变电站整体无外部走线,进而提升了变电站的整体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方向为底座10的宽度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变电站整体的进线孔和出线孔分别位于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上,而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位于变压器20的同一侧且沿底座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使得变电站整体的进线孔和出线孔位于同一侧,不仅使得变电站的接线位置能够与实际的安装现场相匹配,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20为三相无载调压升压变压器,低压柜30为低压控制柜,中高压柜为中高压充气柜。
具体地,三相无载调压升压变压器的内部铁心采用高性能冷轧硅钢片叠级而成的三相三柱式铁心。低压线圈采用高导电率的铜箔或铝箔沿固定绕向绕制,高压线圈采用高导电率的铜线或铝线沿固定绕向沿轴向依次往复绕制形成层式绕组,箔间及导线之间均存在应有的绝缘件。沿三相无载调压升压变压器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油位计和片散,油位计用于显示三相无载调压升压变压器运行时的内部油位高度,片散用于散热。沿三相无载调压升压变压器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有注油阀、压力释放阀、放气阀、油面温度控制器、端子箱、放油阀及取油样阀等保护元件。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20上还设置有配套组件,配套组件包括控制信号线和包覆金属软管,控制信号线及包覆金属软管由端子箱引出,引至低压柜30内。
具体地,低压柜30内部设置有框架断路器、空气开关、熔丝、温湿度控制器及铝合金加热板等基本保护元件。
具体地,中高压柜40内部设置有气箱、中/高压断路器、电流/电压互感器及避雷器等基本保护元件。
可选地,底座10包括隔板12,隔板12设置在容纳腔11内以将容纳腔11分隔为第一子容纳腔111和第二子容纳腔112。变压器20位于第一子容纳腔111的上方,低压柜30和/或中高压柜40位于第二子容纳腔112的上方,以使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位于第二子容纳腔112内。这样,位于第二子容纳腔112内的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能够通过隔板12与第一子容纳腔111相分隔,以进一步提升底座10对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的保护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均位于第二子容纳腔112内。
具体地,在变压器20运行过程中,其内部的绝缘油液会泄漏至第一子容纳腔111内,通过隔板将第一子容纳腔111和第二子容纳腔112相隔开,能够有效地阻止泄漏至第一子容纳腔111内的绝缘油液进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以避免绝缘油液与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接触而导致其损坏,进而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隔板12上设置有穿设部,穿设部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底座10包括设置在第一子容纳腔111内的过线部13。经由变压器20引出的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穿过过线部13后通过穿设部进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以接入至低压柜30内;和/或,经由变压器20引出的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穿过过线部13后通过穿设部进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以接入至中高压柜40内。这样,过线部13能够对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进行固定、保护,以使得两种线缆的走线路径能够与变压器20的出线位置相匹配。同时,上述设置使得两种线缆能够通过穿设部穿过隔板12以伸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进而实现了变压器20和低压柜30、中高压柜40之间的电连接。
如图1至图4所示,穿设部包括第一穿设孔,过线部13包括第一过线槽131,第一过线槽131设置在底座10的内壁上且与第一穿设孔相连通,变压器20包括变压器油箱23和低压套管盒21,低压套管盒21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3远离低压柜30的一侧,经由低压套管盒21引出的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依次穿过第一过线槽131、第一穿设孔及第一进线部后伸入至低压柜30内,以与低压柜30电连接。这样,由于第一过线槽131与第一穿设孔相连通,使得穿设在第一过线槽131内的低压柜线缆能够直接穿过第一穿设孔以伸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进而使得位于第一子容纳腔111内的低压柜线缆均处于第一过线槽131的保护下,进一步提升了底座10对低压柜线缆的保护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过线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具体地,第一过线槽131的起始端与低压套管盒21的位置相匹配,以使得经由低压套管盒21引出的低压柜线缆能够以最短路径伸入至第一过线槽131内,进而减少了低压柜线缆的设置长度,以降低低压柜线缆的加工成本。
如图1至图4所示,穿设部还包括第二穿设孔,过线部13包括第二过线槽132,第二过线槽132设置在底座10的内壁上且与第二穿设孔相连通,变压器20还包括高压套管盒22,高压套管盒22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3靠近低压柜30的一侧,经由高压套管盒22引出的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依次穿过第二过线槽132、第二穿设孔及第二进线部后伸入至中高压柜40内,以与中高压柜40电连接。这样,由于第二过线槽132与第二穿设孔相连通,使得穿设在第二过线槽132内的中高压柜线缆能够直接穿过第二穿设孔以伸入至第二子容纳腔112内,进而使得位于第一子容纳腔111内的中高压柜线缆均处于第二过线槽132的保护下,进一步提升了底座10对中高压柜线缆的保护可靠性。同时,上述设置使得过线部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也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具体地,第二过线槽132的起始端与高压套管盒22的位置相匹配,以使得经由高压套管盒22引出的中高压柜线缆能够以最短路径伸入至第二过线槽132内,进而减少了中高压柜线缆的设置长度,以降低中高压柜线缆的加工成本。
具体地,过线部13还包括第三过线槽,第三过线槽设置在变压器油箱23的表面上且位于高压套管盒22的下方,第三过线槽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以对位于变压器油箱23表面上的中高压柜线缆进行固定、保护。
可选地,低压柜线缆为铜排套管;和/或,中高压柜线缆为一体化套管。这样,上述设置能够确保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的绝缘可靠性,进而使得变压器20和低压柜30、中高压柜40之间的距离能够设计的更小,以实现变电站的小型化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变电站整体采用无包覆外壳设计,使得线缆的选择上无需考虑线缆与外壳之间的绝缘距离要求和爬电距离要求,进而使得低压柜线缆和中高压柜线缆的选择更加灵活、多样,而采用铜排套管和一体化套管能够在减小变压器20和低压柜30、中高压柜40之间的距离的前提,满足变压器20、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设置要求,进而提升了变电站整体的运行稳定性。
具体地,铜排套管采用铜排贯穿式树脂套管。
具体地,低压套管盒21沿变压器油箱23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低压套管盒21内的铜排贯穿式树脂套管沿变压器油箱23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铜排贯穿式树脂套管的延伸方向与变压器油箱23内部的元器件排布方向相匹配。
具体地,高压套管盒22沿变压器油箱23的高度方向设置,以使得位于高压套管盒22内的一体化套管沿变压器油箱23的高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一体化套管的延伸方向与变压器油箱23内部的元器件排布方向相匹配。
如图1至图4所示,底座10具有开口,变压器油箱23通过开口与第一子容纳腔111连通,变电站还包括储油结构14,储油结构14设置在第一子容纳腔111内,以用于存储从变压器油箱23泄漏的油液。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实现了储油结构14与底座10的一体化设计,进而减少了变电站的安装步骤,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装难度和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通过储油结构14对泄漏油液进行储存能够避免油液流入土地而导致土地出现污染问题,进而提升了变电站的环保性。
具体地,变电站在进行安装时,需根据产品安装尺寸图在施工现场挖设油池,一方面挖设油池需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由于产品安装尺寸图与实物尺寸有一定的误差,而导致变电站的安装难度较大。储油结构14和底座10采用一体化设计使得工作人员无需挖设油池,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在安装变电站时无需考虑变电站和油池之间的尺寸误差问题,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安装难度。
具体地,底座10由骨架槽钢和花纹钢板组成,骨架槽钢俯视呈井字形结构,变压器20、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安装在骨架槽钢上,花纹钢板包覆在骨架槽钢上以围绕形成容纳腔11,储油结构14焊接在骨架槽钢上且位于第一子容纳腔111内。
具体地,骨架槽钢上开设有多个盲孔,低压柜30及中高压柜40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通过将紧固件设置在盲孔和安装孔内,以将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安装在骨架槽钢上。
具体地,变压器20的底部安装有槽钢,槽钢与骨架槽钢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以使得变压器20与底座10之间具有一定空隙,进而使得发热量较大的变压器20能够更加快速地扩散热量,以提升变压器20的散热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20在开口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内,开口在储油结构14上的正投影位于储油结构14内。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经由变压器20泄漏出的油液能够通过开口全部落入至储油结构14内,进而提升了储油结构14对泄漏油液的收集可靠性。
如图4所示,变电站还包括油水分离器50,油水分离器50设置在底座10上,油水分离器50与储油结构14相连通。这样,通过油水分离器50对储油结构14内的泄漏油液进行油水分离,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对泄漏油液进行回收、再利用,不仅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也进一步提升了变电站的环保性。
具体地,储油结构14上设置有油水分离器安装管,油水分离器安装管的一端与储油结构14连通,油水分离器安装管的另一端用于安装油水分离器50。
可选地,低压柜30和/或中高压柜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腐层。这样,上述设置提升了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防腐性能,以延长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防腐层。
具体地,由于变电站采用无包覆外壳设计而导致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柜体会直接裸露在外部环境中,进而导致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柜体容易腐蚀、损坏,在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外表面上设置防腐层,能够有效地延长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低压柜30和中高压柜40的柜体采用高防腐性能的冷轧钢板制成,表面喷涂的防腐材料需满足C4防腐等级要求。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变电站的变压器、低压柜及中高压柜均设置在底座上,低压柜位于变压器的一侧,中高压柜与低压柜位于同一侧且和和低压柜沿底座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低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变压器和低压柜通过低压柜线缆电连接,中高压柜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变压器和中高压柜通过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其中,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容纳腔内,以通过底座对低压柜线缆和/或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这样,变电站整体采用无包覆外壳设计,裸露在外部环境中的变压器、低压柜及中高压柜能够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地扩散至空气中,较大程度地确保了各装置的运行稳定性,提升了变电站整体的散热效率,进而使得变电站无需装配包覆外壳和散热装置,较大程度地较低了变电站的加工成本,降低了工作人员的装配难度和劳动强度,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箱变的加工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至少部分的低压柜线缆和至少部分的中高压柜线缆位于底座内,一方面能够通过底座对两种线缆进行保护,以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使得变电站整体无外部走线,进而提升了变电站的整体美观性。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包括:
底座(10),具有容纳腔(11);
变压器(2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
低压柜(3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位于所述变压器(20)的一侧,所述低压柜(3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低压柜线缆的第一进线部和第一出线部,所述变压器(20)和所述低压柜(30)通过所述低压柜线缆电连接;
中高压柜(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与所述低压柜(30)位于同一侧,所述中高压柜(40)和所述低压柜(30)沿所述底座(10)的预设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中高压柜(40)的柜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穿设中高压柜线缆的第二进线部和第二出线部,所述变压器(20)和所述中高压柜(40)通过所述中高压柜线缆电连接;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所述中高压柜线缆线缆位于所述容纳腔(11)内,以通过所述底座(10)对所述低压柜线缆和/或所述中高压柜线缆进行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10)包括隔板(12),所述隔板(12)设置在所述容纳腔(11)内以将所述容纳腔(11)分隔为第一子容纳腔(111)和第二子容纳腔(112);
所述变压器(20)位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的上方,所述低压柜(30)和/或所述中高压柜(40)位于所述第二子容纳腔(112)的上方,以使至少部分所述低压柜线缆和/或至少部分所述中高压柜线缆位于所述第二子容纳腔(112)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12)上设置有穿设部,所述穿设部用于穿设所述低压柜线缆和/或所述中高压柜线缆,所述底座(10)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内的过线部(13);
经由所述变压器(20)引出的至少部分所述低压柜线缆穿过所述过线部(13)后通过所述穿设部进入至所述第二子容纳腔(112)内,以接入至所述低压柜(30)内;和/或,
经由所述变压器(20)引出的至少部分所述中高压柜线缆穿过所述过线部(13)后通过所述穿设部进入至所述第二子容纳腔(112)内,以接入至所述中高压柜(40)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包括第一穿设孔,所述过线部(13)包括第一过线槽(131),所述第一过线槽(131)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一穿设孔相连通,所述变压器(20)包括:
变压器油箱(23);
低压套管盒(21),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油箱(23)远离所述低压柜(30)的一侧,经由所述低压套管盒(21)引出的至少部分低压柜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过线槽(131)、所述第一穿设孔及所述第一进线部后伸入至所述低压柜(30)内,以与所述低压柜(30)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穿设部还包括第二穿设孔,所述过线部(13)包括第二过线槽(132),所述第二过线槽(132)设置在所述底座(10)的内壁上且与所述第二穿设孔相连通,所述变压器(20)包括:
变压器油箱(23);
高压套管盒(22),设置在所述变压器油箱(23)靠近所述低压柜(30)的一侧,经由所述高压套管盒(22)引出的至少部分所述中高压柜线缆依次穿过所述第二过线槽(132)、所述第二穿设孔及所述第二进线部后伸入至所述中高压柜(40)内,以与所述中高压柜(40)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柜线缆为铜排套管;和/或,所述中高压柜线缆为一体化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具有开口,所述变压器油箱(23)通过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连通,所述变电站还包括:
储油结构(14),所述储油结构(14)设置在所述第一子容纳腔(111)内,以用于存储从所述变压器油箱(23)泄漏的油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20)在所述开口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开口在所述储油结构(14)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储油结构(14)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变电站还包括:
油水分离器(5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油水分离器(50)与所述储油结构(14)相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柜(30)和/或所述中高压柜(4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防腐层。
CN202320779756.5U 2023-04-10 2023-04-10 变电站 Active CN2200425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756.5U CN220042588U (zh) 2023-04-10 2023-04-10 变电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79756.5U CN220042588U (zh) 2023-04-10 2023-04-10 变电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588U true CN220042588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8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79756.5U Active CN220042588U (zh) 2023-04-10 2023-04-10 变电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5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5051B (zh) 用于高压直流传送的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
CN101795052B (zh) 基于晶闸管的高压直流输电用换流阀阀模块
CN101719719A (zh) 一种新型的晶闸管换流阀阀模块
CN106783045B (zh) 一种集变电箱和综合配电箱组成的横向一体化柱上变压器台
CN220042588U (zh) 变电站
CN202210646U (zh) 应用于高原环境的40.5kV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
CN205543910U (zh) 一种紧凑型箱式变电站
CN201072698Y (zh) 一体化设计的中高频变压器
CN219874761U (zh) 紧凑型升压站的设备连接结构及升压站
CN105490196A (zh) 一种紧凑型箱式变电站
CN117188650A (zh) 一种储能墙
CN108987043B (zh) 一种集成式变压器
CN212209125U (zh) 一种油浸式变压器防护罩
CN112467586B (zh) 一种风力发电用箱式变电站
CN209516045U (zh) 一种低压接线端子盒
KR101609635B1 (ko) 원통형 전극타입의 방전 에너지 방지 및 침수 감전 방지 장치
CN209119786U (zh) 一种高压隔爆型海缆箱
CN114883966A (zh) 一种集成式中压柜及立式箱变
CN201022138Y (zh) 箱式变电站
CN207234224U (zh) 一种小型化低压综合配电箱
CN101740204B (zh) 风力发电用机舱内置式变压器
CN210404695U (zh) 一种用于高压电缆分接箱的排线装置
CN216691356U (zh) 用于中高压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筒内双变压器布置结构
CN218770890U (zh) 一种水上漂浮光伏发电欧式箱变
CN113314957B (zh) 用于地效翼船的应急控制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