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175U - 电池和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和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175U
CN220042175U CN202320593736.9U CN202320593736U CN220042175U CN 220042175 U CN220042175 U CN 220042175U CN 202320593736 U CN202320593736 U CN 202320593736U CN 220042175 U CN220042175 U CN 2200421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wall
passage
pressure
pressure relie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937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柯剑煌
陈小波
李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CN2022/10076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23245547A1/zh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1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电池包括:箱体,该箱体包括电气腔;电池单体,容纳于电气腔,电池单体的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被配置为在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经由泄压机构与电池单体的内部相连通,其中,第一通路用于将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向电气腔内,第二通路用于将从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出电气腔;第一平衡阀,用于将经过第一通路的排放物排出箱体;第二平衡阀,用于将经过第二通路的排放物排出箱体。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电池和用电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22年06月23日提交的名称为“电池和用电设备”的PCT专利申请PCT/CN2022/100760的优先权和于2022年11月30日提交的名称为“电池和用电设备”的PCT专利申请PCT/CN2022/135702的优先权,以上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以电池作为储能设备的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电池的安全问题不能保证,那该电池就无法使用。因此,如何增强电池的安全性,是电池技术中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和用电设备,能够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箱体,包括电气腔;电池单体,容纳于该电气腔,该电池单体的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该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经由该泄压机构与该电池单体的内部相连通,其中,该第一通路用于将该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向该电气腔内,该第二通路用于将从该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出该电气腔;该电池还包括:第一平衡阀,用于将经过该第一通路的排放物排出该箱体;第二平衡阀,用于将经过该第二通路的排放物排出该箱体。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电池单体内部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排放物朝向电池单体设置泄压机构的方向排放,这种排放物的威力和破坏力通常很大,若仅设置一个通路,很可能冲破该通路上或者该通路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结构,造成进一步的安全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的箱体包括电气腔,该电池还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其中,该电气腔用于容纳电池单体,该电池单体的第一壁设置有泄压机构,该第一通路用于将从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向电气腔内,该第二通路用于将从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出该电气腔,即经过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可以分为两个通路共同进行排放,能够加快排放速度。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可以将经过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的排放物排出箱体,以避免排放物在箱体内堆积而引发的热扩散,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气腔包括第二壁,该第一壁面向该第二壁。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电池单体的泄压机构朝向电气腔的壁,而非朝向其他电池单体,这样可以便于在电气腔的壁上设置避让结构,用于为泄压机构提供变形的避让空间,能够提高电池的空间利用率,也可以降低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引起其他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平衡阀位于该电气腔除该第二壁之外的壁上。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该第一平衡阀不会由于受到排放物的冲击而发生失效,能够保证第一平衡阀的可靠性,同时可以通过合理设置第一平衡阀的位置,使第一通路能够更有效地将排放物排出电气腔。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壁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对应的泄压区,该泄压区用于形成至少部分该第二通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该泄压区能够为该泄压机构致动时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第二壁遮挡该泄压机构而造成泄压机构致动不及时,进而可以通过该泄压机构快速排出排放物,排放物可以通过泄压区排出电气腔,通过设置泄压区能够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内部件的影响。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箱体包括:收集腔;用于在泄压机构致动时收集经过该第二通路排出的排放物,该第二平衡阀设置于该收集腔的壁上。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该收集腔可以集中收集和/或处理该排放物,例如,该收集腔可以使进入收集腔的排放物降温,以避免排放物引起电池单体之间的热扩散;再将排放物通过设置于收集腔的第二平衡阀排出至电池的箱体外部,可以避免大量排放物在收集腔内堆积。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壁用于形成至少部分该收集腔。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通过第二壁形成至少部分收集腔,可以简化箱体结构,并且该第二壁与第一壁附接,从而能够使得排放物经过位于第一壁的泄压机构排出后,直接进入该第二壁形成的至少部分收集腔,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壁设置有开口朝向该泄压机构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形成至少部分该收集腔,该泄压区为该凹槽的开口。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该凹槽可以同时起到容纳泄压机构变形和容纳排放物的作用,有利于简化该电池的箱体结构和减小电池体积,排放物能够随着泄压机构的变形而快速进入该凹槽,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从而减少排放物回到电气腔的量。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凹槽的远离该电池单体的表面凸出于该第二壁的除该凹槽以外的区域的远离该电池单体的表面。
由于第二壁的厚度有限,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减小该凹槽的深度受到的第二壁的厚度的限制,使得该凹槽能够具有更大的容积,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排放物,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且易于加工。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平衡阀位于该凹槽的底壁和/或侧壁。
排放物通过凹槽的开口进入凹槽内部,并在凹槽内堆积,与凹槽的底壁或者侧壁直接接触,所以,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使得凹槽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平衡阀及时打开,并及时将排放物通过第二平衡阀排出箱体。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壁用于隔离该电气腔和该收集腔。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能够使得容纳电池单体的电气腔与收集排放物的收集腔分离,避免二者之间相互影响。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箱体还包括:防护构件,该防护构件用于与该第二壁形成该收集腔。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由第二壁和防护构件形成收集腔,这样,可以通过防护构件保护该第二壁。例如,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该电池箱体可能受到外力作用,通过设置防护构件,可以避免第二壁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进而避免内部电池单体被破坏,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平衡阀位于该防护构件。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当防护构件构成部分收集腔时,可以通过在防护构件上设置第二平衡阀将排放物排出,而不会影响第二壁原本的功能和结构。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泄压区包括设置于该第二壁的薄弱区,该薄弱区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被破坏,以使该排放物穿过该薄弱区而进入该收集腔。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在泄压机构未致动时,例如,电池正常使用过程中,使得该第二壁处于密封状态,有效保护泄压机构,防止泄压机构被外力破坏而意外失效。在泄压机构致动时,薄弱区能够被破坏,使排放物不受阻挡地顺利排出电气腔并进入收集腔。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泄压区包括贯穿该第二壁的通孔,该通孔用于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该排放物能够经过该通孔进入该收集腔。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在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使经过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通过通孔直接进入收集腔,从而使得排放物能够更快地排出电气腔并进入收集腔,减少排放至电气腔的排放物的量。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平衡阀和所述第二平衡阀满足:
其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D表示所述泄压区的最小厚度。
过大时,例如超过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大值,而(P2÷P1)可能处于极小值,即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相对较小,而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大。此时由于泄压区的厚度较厚,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排放物冲破薄弱区进入第二通路的难度较高,则热失控电池单体排出的大部分排放物会进入该电气腔,而通过冲破薄弱区并排出电气腔的排放物却较少,使得第二通路的泄压作用减弱;并且,由于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大,即开启第一平衡阀所需压力值较大,很容易在电气腔内堆积大量排放物,该部分高温排放物容易损坏电气腔内其他部件,例如容易导致汇流部件短路,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因此,参数/>不宜设置过大。
相对的,当过小时,例如超过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小值,而(P2÷P1)可能处于极大值,即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相对较大,而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小。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大量排放物易于进入第二通路,一方面减弱了第一通路的泄压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较大,难以及时开启泄压,排放物会在第二通路或收集腔内堆积,并无法及时排出箱体,降低了排放物的排放效率,影响电池的安全,因此参数/>也不宜设置过小。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满足:其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d表示所述第二壁的朝向所述电池单体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当参数过大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大值,而参数(P2÷P1)处于极小值,即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相对较小,而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大。此时由于第二壁与第一壁之间的最小距离d较大,电池单体热失控使得泄压机构致动时,电池单体排出的大量排放物会通过第二壁与第一壁之间的空隙进入电气腔,一方面减弱了第二通路的泄压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较大,不易于及时开启泄压,容易导致排放物在电气腔内堆积,影响电气腔内其他部件的安全,例如容易导致汇流部件短路,进而影响电池的安全性。因此,参数/>不宜设置过大。
相对的,当参数过小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小值,而参数(P2÷P1)处于极大值,即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相对较大,而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小。由于第二壁与第一壁之间的最小距离d较小,电池单体热失控使得泄压机构致动时,电池单体排出的大量排放物会通过第二通路排出,减弱了第一通路的泄压作用;并且,电池单体的排放物易于进入第二通路,但由于第二平衡阀不能够及时开启以将排放物排出箱体,排放物会在收集腔内堆积,降低了排放物的排放效率,影响电池的安全,因此,参数/>也不宜设置过小。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壁的朝向该电池单体的表面和该第一壁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该第一通路包括该第一间隙。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一方面便于实现,并且无需额外增加其他部件,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设置第一间隙,可以降低对电气腔的密封性要求,尤其是可以降低对第二壁的密封性要求,从而可以降低电池的加工难度,提高电池的加工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包括: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设置在该第一壁与该第二壁之间,该连接结构用于形成部分该第一通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通过连接结构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尤其在电池单体未发生热失控时,可以通过该连接结构实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实现第一壁和第二壁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连接结构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可以调整第一通路的位置,进而可以实现经过第一通路的排放物的定向排放,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连接结构设置有第一流道,该第一通路包括该第一流道。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经过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可以通过第一流道排至电气腔内,这样,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一流道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内部件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包括:电池单体组,所述电池单体组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该电气腔包括与该第二壁相交的第三壁,该电池单体组的面向该第三壁的端面与该第三壁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该第一通路包括该第二间隙。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通过第二间隙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可以无需增加额外部件,减少加工难度,也可以降低端面与第三壁之间的密封要求。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包括:第一间隔结构,设置在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三壁之间,所述第一间隔结构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通过第一间隔结构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一方面可以提高端面与第三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尤其在电池单体未发生热失控时,可以通过该第一间隔结构实现端面与第三壁之间的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实现端面与第三壁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间隔结构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可以调整第一通路的位置和走向,进而可以实现经过第一通路的排放物的定向排放,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一间隔结构设置有第二流道,所述第一通路包括所述第二流道。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经过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可以经过该第二流道排放,这样,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二流道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内部件的影响,例如,避免对电极端子和汇流部件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还包括:第二间隔结构,设置在相邻的两个该电池单体之间,该第二间隔结构用于形成至少部分该第一通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设置在电池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之间的第二间隔结构,在电池单体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吸收电池单体的膨胀变形;在电池单体下方隔离部件为热管理部件时,也可以用于阻隔热管理部件产生的水气;在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时,一方面可以阻隔电池单体之间传递的热量,另一方面,该第二间隔结构可以用于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则第二间隔结构可以允许少量排放物排至电气腔,增加了排放物的排放路径,也就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间隔结构用于在所述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以使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通路包括所述第三间隙。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通过合理选择第二间隔结构的材料,即可使得第二间隔结构在泄压机构致动时被破坏,进而形成第三间隙,而无需对第二间隔结构进行额外的加工,更加简便,也可以保证电池单体在正常使用时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第二间隔结构设置有第三流道,所述第一通路包括所述第三流道。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该第二间隔结构设置有第三流道,该第一通路包括该第三流道。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三流道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内部件的影响,可以避免电池单体之间的热扩散,进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在第一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阀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阀,且所述第一平衡阀和所述第二平衡阀满足:
其中,S1表示该电池包括的全部该第一平衡阀的总泄压面积;S2表示该电池包括的全部该第二平衡阀的总泄压面积;P1表示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
当参数过大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此时参数(S1÷S2)可能处于极大值,即第一平衡阀的泄压面积可能处于极大值,而第二平衡阀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小值,参数(P2÷P1)处于极小值,则第二平衡阀的开阀压力可能处于极小值,而第一平衡阀的开阀压力可能处于极大值,这样,第二平衡阀的开阀压力小,可以及时开启将排放物排出箱体,但该第二平衡阀的泄压面积过小,容易导致排放物排出箱体的速度较慢,即便第二平衡阀可以及时开启,也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泄压效果。而第一平衡阀的泄压面积虽然很大,但第一平衡阀的开阀压力过大,使得排放物无法及时通过第一平衡阀排出箱体,即容易使得排放物在电气腔内堆积,危害电气腔的安全。
当参数过小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此时参数(S1÷S2)可能处于极小值,例如第一平衡阀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小值,第二平衡阀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大值;参数(P2÷P1)可能处于极大值,例如第二平衡阀的开阀压力处于极大值,第一平衡阀的开阀压力处于极小值。此时第一平衡阀极易开启,排放物容易经过第一通路排向电气腔,但由于第一平衡阀的泄压面积小,排放物容易在电气腔内堆积,影响电气腔的安全;同时,尽管第二平衡阀具有足够的泄压面积,但由于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过大,排放物难以通过第二平衡阀排出箱体外部,继而会在收集腔内堆积,也容易导致回流至电气腔内的排放物增多,危害电气腔的安全。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电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意可能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池,该电池用于为该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在第二方面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该用电设备为车辆、船舶或航天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车辆的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实施例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5至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不同角度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至图8中的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俯视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1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处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1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E处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1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F处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1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
图22是图21中G处的局部截面放大图;
图2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电池单体组和第二间隔结构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一实施例公开的第二间隔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即本申请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垂直”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垂直,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平行”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平行,而是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申请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并且为了简洁,在不同实施例中,省略对相同部件的详细说明。应理解,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中,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池、锂离子一次电池、锂硫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或镁离子电池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电池单体可呈圆柱体、扁平体、长方体或其它形状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电池单体一般按封装的方式分成三种:柱形电池单体、方体方形电池单体和软包电池单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也不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所提到的电池是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例如,本申请中所提到的电池可以包括电池模块或电池包等。电池一般包括用于封装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的箱体。箱体可以避免液体或其他异物影响电池单体的充电或放电。
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片、负极片和隔离膜组成。电池单体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隔膜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电池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放电容量、充放电倍率等性能参数,另外,还需要考虑电池的安全性。对于电池来说,主要的安全危险来自于充电和放电过程,为了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对电池单体一般会设置泄压机构。泄压机构是指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致动以泄放内部压力或温度的元件或部件。该预定阈值可以根据设计需求不同而进行调整。例如,该预定阈值可取决于电池单体中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解液和隔离膜中一种或几种的材料。泄压机构可以采用诸如对压力敏感或温度敏感的元件或部件,即,当电池单体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泄压机构致动,从而形成可供内部压力或温度泄放的通道。
目前的泄压机构设计方案中,主要关注将电池单体内部的高压和高热释放,即将电池单体的排放物通过泄压机构排到电池单体外部。然而,如何设置该高温高压的排放物排出电池单体后的排放路径,从而能够及时并顺利排出该排放物,避免对电池造成进一步的安全问题,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该电池的箱体包括电气腔以容纳电池单体。电池还包括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第一通路和第二通路在该泄压机构致动时,能够经由该泄压机构与电池单体的内部相连通。其中,该第一通路能够将从该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排向该电气腔内,该第二通路用于将从该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由该电气腔排放至电气腔外。这样,经过泄压机构排出的排放物可以分为两个通路共同进行排放,能够加快排放速度。另外,电池还包括第一平衡阀和第二平衡阀,其中,第一平衡阀用于将经过第一通路的排放物排出箱体,第二平衡阀用于将经过第二通路的排放物排出箱体。这样,通过第一通路回流至电气腔的残余排放物可以通过第一平衡阀排出箱体,经过第二通路排出电气腔的排放物通过第二平衡阀也可以排出箱体,避免排放物在箱体内堆积,进一步加快排放速度,防止箱体内部件的热损伤。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均适用于各种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上述的用电设备可以是车辆、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等。车辆可以是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航天器包括飞机、火箭、航天飞机和宇宙飞船等等;电动玩具包括固定式或移动式的电动玩具,例如,游戏机、电动汽车玩具、电动轮船玩具和电动飞机玩具等等;电动工具包括金属切削电动工具、研磨电动工具、装配电动工具和铁道用电动工具,例如,电钻、电动砂轮机、电动扳手、电动螺丝刀、电锤、冲击电钻、混凝土振动器和电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上述用电设备不做特殊限制。
以下实施例为了方便说明,以用电设备为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一种车辆1的结构示意图,车辆1可以为燃油汽车、燃气汽车或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可以是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或增程式汽车等。车辆1的内部可以设置马达40,控制器30以及电池10,控制器30用来控制电池10为马达40的供电。例如,在车辆1的底部或车头或车尾可以设置电池10。电池10可以用于车辆1的供电,例如,电池10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用于车辆1的电路系统,例如,用于车辆1的启动、导航和运行时的工作用电需求。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池10不仅仅可以作为车辆1的操作电源,还可以作为车辆1的驱动电源,替代或部分地替代燃油或天然气为车辆1提供驱动动力。
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电力需求,电池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多个电池单体之间可以串联或并联或混联,混联是指串联和并联的混合。电池也可以称为电池包。例如,多个电池单体可以先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模块,多个电池模块再串联或并联或混联组成电池。也就是说,多个电池单体可以直接组成电池,也可以先组成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再组成电池。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主要以如图2至图4所示的箱体11为例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同样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中基于电池10建立了空间坐标系。如图2至图4所示,电池10的箱体11中容纳有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电池单体20,该第一方向为空间坐标系的X轴方向;多个电池单体20沿第一方向排列构成一个电池单体组20a,箱体11中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并列设置两个电池单体组20a,该第二方向为空间坐标系的Y轴,空间坐标系的Z轴垂直于X轴和Y轴构成的平面。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
图2至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不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电池10的Y-Z平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电池10可以包括:箱体11,包括电气腔11a;电池单体20,容纳于该电气腔11a,该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1a设置有泄压机构212;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其中,该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被配置为在该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经由该泄压机构212与该电池单体20的内部相连通,其中,第一通路15用于将从该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放至电气腔11a;第二通路16用于将从该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出电气腔11a;第一平衡阀17,用于将经过第一通路15的排放物排出该箱体11;第二平衡阀18,用于将经过第二通路16的排放物排出该箱体11。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本申请主要以长方体电池单体20为例进行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电池单体20还可以为圆柱体或者其他形状。该第一壁21a可以为电池单体20的任意一个壁。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泄压机构212是指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致动,以泄放内部压力或温度的元件或部件。该阈值设计根据设计需求不同而不同。该阈值可能取决于电池单体20中的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电解液和隔离膜中一种或几种的材料。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致动”是指泄压机构212产生动作或被激活至一定的状态,从而使得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及温度得以被泄放。泄压机构212产生的动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泄压机构212中的至少一部分破裂、破碎、被撕裂或者打开,等等。泄压机构212在致动时,电池单体20的内部的高温高压物质作为排放物会从致动的部位向外排出。以此方式能够在可控压力或温度的情况下使电池单体20发生泄压及泄温,从而避免潜在的更严重的事故发生。
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来自电池单体20的排放物包括但不限于:电解液、被溶解或分裂的正负极极片、隔离膜的碎片、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火焰,等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该泄压机构212设置于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1a,该泄压机构212可以为第一壁21a的一部分,也可以与第一壁21a为分体式结构,通过例如焊接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壁21a上。例如,当泄压机构212为第一壁21a的一部分时,例如,泄压机构212可以通过在第一壁21a上设置刻痕的方式形成,与该刻痕的对应的第一壁21a厚度小于泄压机构212除刻痕处其他区域的厚度。刻痕处是泄压机构212最薄弱的位置。当电池单体20产生的气体太多使得箱体11内部压力升高并达到阈值或电池单体20内部反应产生热量造成电池单体20内部温度升高并达到阈值时,泄压机构212可以在刻痕处发生破裂而导致箱体11内外相通,气体压力及温度通过泄压机构212的裂开向外释放。
再例如,泄压机构212也可以与第一壁21a为分体式结构,泄压机构212可以采用诸如防爆阀、气阀、泄压阀或安全阀等的形式,并可以具体采用压敏或温敏的元件或构造,即,当电池单体20的内部压力或温度达到预定阈值时,泄压机构212执行动作或者泄压机构212中设有的薄弱结构被破坏,从而形成可供内部压力或温度泄放的开口或通道。
应理解,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气腔11a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即电气腔11a提供电池单体20的安装空间。电气腔11a可以是密封或非密封的。电气腔11a的形状可以根据所容纳的一个或者多个电池单体20和汇流部件12而定。例如,图2至图4以电气腔11a为长方体为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或其他异常情况时,电池单体内部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排放物朝向电池单体20设置泄压机构212的方向排放,这种排放物的威力和破坏力通常很大,若仅设置一个通路,很可能冲破该通路的结构或者冲破位于该通路周围的一个或多个结构,造成进一步的安全问题。因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的箱体11包括电气腔11a以容纳电池单体,电池10还包括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该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在该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经由该泄压机构212与电池单体20的内部相连通,该第一通路15能够将从该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向该电气腔11a内,该第二通路16用于将从该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出该电气腔11a,这样,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可以分为两个通路共同进行排放,能够加快排放速度。第一平衡阀17可以将经过第一通路15的排放物排出箱体11,第二平衡阀18可以将经过第二通路16的排放物排出箱体11,避免排放物在箱体11内堆积而引发的热扩散,进一步加快排放速度,防止箱体内部件的热损伤,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气腔11a还可以用于容纳其他部件,例如,还可以用于容纳汇流部件12,即电气腔11a提供电池单体20和汇流部件12的安装空间。该汇流部件12用于实现多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例如并联或串联或混联。汇流部件12可通过连接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214实现电池单体20之间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汇流部件12可通过焊接固定于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214。
电池单体20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极端子214,该至少两个电极端子214包括至少一个正电极端子和至少一个负电极端子。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极端子214用于与电池单体20内部的电极组件的极耳电连接,以输出电能。本申请实施例的至少两个电极端子214可以设置在电池单体20的同一个壁上或者不同壁上。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电池单体20包括两个电极端子214为例,并且该两个电极端子214设置在同一个壁上。例如,该两个电极端子214可以位于与第一壁21a相对设置的壁,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的电气腔11a包括第二壁11c,该第二壁11c面向第一壁21a。这样,使电池单体20的泄压机构212朝向电气腔11a的壁,而非朝向其他电池单体20,可以便于在电气腔11a的壁上设置用于为泄压机构212提供变形的避让空间的避让区,能够提高电池10的空间利用率,也可以降低发生热失控的电池单体20引起其他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的风险,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可选地,该第二壁11c可以是电气腔11a的面向第一壁21a的任意一个壁,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电气腔11a可以为中空的多面体结构,即该电气腔11a可以由多个壁围合形成,而该第二壁11c可以为多个壁中的任意一个壁。
再例如,箱体11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梁113,该至少一个梁113将电气腔11分为多个子电气腔,每个子电气腔内容纳有电池单体组20a,该电池单体组20a可以包括多个电池单体20。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箱体11可以包括平行于第一方向X的梁113,该梁113将电气腔11a分为两个子电气腔,每个子电气腔内容纳一个电池单体组20a,在该实施例中,电气腔11a的该第二壁11c也可以为梁113。在该实施例中,电池单体20朝向梁113的壁为第一壁21a,该第一壁21a上设有泄压机构212,梁113与该第一壁21a相对的壁构成了第二壁11c。可选地,该第二壁11c还可以是电气腔11a的顶壁或侧壁,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的第一平衡阀17位于电气腔11a除第二壁11c之外的壁上。由于在电池单体20发生泄压时,第二壁11c会直接受到排放物的冲击,容易导致第一平衡阀17发生失效等情况,且该第二壁11c上还可能会设置泄压区114等结构,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将第一平衡阀17设置在第二壁11c上,不利于排放物排出电气腔11,因此,第一平衡阀17设置在电气腔11除第二壁11之外的壁上。例如,当箱体11为长方体时,该第一平衡阀17可以位于围合成该长方体的除第二壁11c之外的任意一个壁上,例如,图2至图4的实施例中,第一平衡阀17设置在于箱体11平行于Y-Z平面的壁面上。当箱体11为其他形状时,第一平衡阀17的位置也可以根据箱体11的形状和安装位置进行调整。
图2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气腔11a上共设置有两个第一平衡阀17,可选地,该第一平衡阀1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一平衡阀17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10的具体结构,例如子电气腔11a的数量或电池10的结构尺寸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电池10发生泄压时的排放物的量的大小进行设置。第一平衡阀17可以根据电池10的结构设置在电气腔11a的适当位置上,当电池10包括多个第一平衡阀17时,第一平衡阀17可以均匀分布在电气腔11a的壁面上,也可以根据电池1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在距离泄压机构212较近的位置。
可选地,该第一平衡阀17的可以为弹簧式阀门或杠杆式阀门等类型。可选地,该第一平衡阀17可以为压力致动的,即在电气腔11a内部压力到达一定阈值时即开启进行泄压,可选地,也可以为根据其他参数如温度进行致动。当电池10处于正常状态时,即电气腔11a内部压力处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以下时,该第一平衡阀17为关闭状态,当电池10发生泄压后,第一平衡阀17开启,将排放物排出箱体11外部。可选地,该第一平衡阀17可以为能够重复使用的阀门,即当泄压完成,电气腔11a的内部压力恢复到阈值以下之后,第一平衡阀17可以自行关闭;可选地,第一平衡阀17也可以为破坏式阀门,即开阀时阀体结构被破坏或部分破坏,以形成排气通路。第一平衡阀17的类型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壁11c设置有与该泄压机构212对应的泄压区114,该泄压区114用于形成至少部分第二通路16,即排放物可以通过该泄压区114排出电气腔11a。该泄压区114能够为该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第二壁11c遮挡该泄压机构而造成泄压机构212致动不及时,进而可以通过该泄压机构212快速排出排放物,排放物可以通过泄压区114排出电气腔11a,通过设置泄压区114能够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11a内部件的影响。
应理解,第二壁11c设置的每个泄压区114可以对应一个或者多个泄压机构212。例如,第二壁11c设置有多个泄压区114,多个泄压区114与多个电池单体20的泄压机构212一一对应。再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壁11c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泄压区114,每个泄压区114对应有多个泄压机构212。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泄压区11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下面将结合附图,对不同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箱体11还可以包括:收集腔11b;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收集经过第二通路16排出的排放物,第二平衡阀18设置于所述收集腔的壁上,以便及时将排放物排出箱体11。该收集腔11b可以集中收集和/或处理该排放物,例如,该收集腔11b可以使进入收集腔11b的排放物降温,以避免排放物引起电池单体20之间的热扩散;再将排放物通过设置于收集腔11b的第二平衡阀18排出至电池10的箱体11外部,可以避免大量排放物在收集腔11b内堆积,进而影响电池10的安全性能。该收集腔11b可以是密封或非密封的。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收集腔11b内可以包含空气,或者其他气体。可选地,该收集腔11b内也可以包含液体,比如冷却介质,或者,设置容纳该液体的部件,以对进入收集腔11b的排放物进一步降温。进一步可选地,收集腔11b内的气体或者液体是循环流动的。
图2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放物可以通过泄压区114排至收集腔11b,可选地,当箱体11无收集腔11b时,也可以直接经过泄压区114排放至箱体11外部。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收集腔11b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壁11c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收集腔11b。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壁11c为防护构件117朝向第一壁21a的壁,第二壁11c上设置有开口朝向第一壁21a的凹槽,当电池单体发生泄压时,该凹槽的开口即为泄压区114,这样能够可以简化箱体11的结构,并且该第二壁11c与第一壁21a附接,从而能够使得排放物经过位于第一壁21a的泄压机构212排出后,通过泄压区114直接进入该第二壁11c形成的至少部分收集腔11b,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
可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壁11c设置有开口朝向泄压机构的凹槽115,该凹槽115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收集腔11b,泄压区114为凹槽115的开口。该凹槽115可以同时起到容纳泄压机构212变形和容纳排放物的作用,有利于简化该电池10的箱体11的结构和减小电池体积,排放物能够随着泄压机构212的变形而快速进入该凹槽,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从而减少排放物回到电气腔11a的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壁11c的凹槽11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壁11c的厚度大于凹槽115的深度,这样,可以提升第二壁11c的强度和对箱体11内部件的保护作用,且使箱体11具有规则的外表面,有利于电池10的安装。
可选地,不同于如图2至图4所示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设置凹槽115。例如,图5至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不同方向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该实施例的电池10的Y-Z平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至图7所示,凹槽115的远离电池单体20的表面凸出于第二壁11c的除该凹槽115以外的区域远离该电池单体20的表面。由于第二壁11c的厚度有限,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减小该凹槽115的深度受到的第二壁11c的厚度的限制,使得该凹槽115能够具有更大的容积,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排放物,有利于提升电池的安全性,且易于加工。
可选地,如图2至图7所示,第二平衡阀18可以设置在凹槽115的底壁和/或侧壁上,具体位置可以根据电池10的结构及安装方式确定,以使得排放物能够快速排出收集腔11b。排放物通过凹槽115的开口进入凹槽115内部,并在凹槽115内堆积,与凹槽115的底壁或者侧壁直接接触,所以,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使得凹槽115的底壁和/或侧壁上设置的第二平衡阀18及时打开,并及时将排放物通过第二平衡阀18能够更快地排出箱体11。
图2至图4以及图5至图7所示的两个实施例中,第二壁11c上均设有两个凹槽115,凹槽115的壁上均设置有两个第二平衡阀18。可选地,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该第二平衡阀18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平衡阀18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10的具体结构,例如凹槽115或收集腔11b的数量或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电池10发生泄压时的排放物的量的大小进行设置。第二平衡阀18可以根据电池10的结构设置在收集腔11b或凹槽115的适当位置上,当电池10包括多个第一平衡阀18时,第一平衡阀18可以均匀分布在收集腔11b或凹槽115的壁面上,也可以根据电池10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例如可以设置在距离泄压机构212较近的位置。
可选地,该第二平衡阀18可以为弹簧式阀门或杠杆式阀门等类型。可选地,该第二平衡阀18可以为压力致动的,即在收集腔11b的内部压力到达一定阈值时即开启进行泄压,可选地,也可以为根据其他参数如温度进行致动。当电池10处于正常状态时,即收集腔11b内部压力处于预设的压力阈值以下时,该第二平衡阀18为关闭状态,当电池10发生泄压后,第二平衡阀18开启,将排放物排出箱体11外部。可选地,第二平衡阀18可以为能够重复使用的阀门,即当泄压完成,收集腔11b的内部压力恢复到阈值以下之后,第二平衡阀18可以自行关闭;可选地,第二平衡阀18也可以为破坏式阀门,即开阀时阀体结构被破坏或部分破坏,以形成排气通路。第二平衡阀18的类型还可以为其他类型,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收集腔11b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例如,为了起到更好的隔离效果,如图8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壁11c还用于隔离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其中,这里所谓的“隔离”指分离,可以不是密封的。具体地,通过第二壁11c隔离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可以使用于容纳电池单体20和汇流部件12的电气腔11a与收集排放物的收集腔11b是分离的,能够尽可能地减少排放物与电气腔11a中容纳的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壁11c为隔离部件116,则该隔离部件116包括该泄压区114。这样,可以尽可能地减少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之间的距离,节省空间,提高箱体11的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作为隔离部件116的第二壁11c可以为热管理部件,该热管理部件用于为电池单体20调节温度。具体地,该第二壁11c可以用于容纳流体以给电池单体20调节温度。在给电池单体20降温的情况下,该隔离部件116可以容纳冷却介质以给电池单体20调节温度,此时,隔离部件116也可以称为热管理部件、冷却部件、冷却系统或冷却板等。另外,隔离部件116也可以用于加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可选的,隔离部件116中的流体可以是循环流动的,以达到更好的温度调节的效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作为隔离部件116的第二壁也可以为用于支撑电池单体20的部件,具体地,该隔离部件116可以为用于承托或固定电池单体的支撑板或梁。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主要以隔离部件116用作第二壁11c为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相关描述同样适用于梁113作为第二壁11c,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第二壁11c隔离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以图8和图9为例,对于电气腔11a,箱体11可以包括具有开口的第一罩体,其中,该第一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如图8至图9所示,该第一罩体可以包括第一部分111和相对的两侧分别具有开口的第二部分112,第一部分111和第二壁11c分别盖合该第二部分112的开口,这样,用于形成电气腔11a的壁包括该第一罩体和该第二壁11c;或者,不同于图8至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该第一罩体也可以为一端开口的一体式结构,而第二壁11c盖合开口,以形成电气腔11a。
箱体11还可以包括:防护构件117,用于与第二壁11c形成收集腔11b。该防护构件117用于防护电池单体20或隔离部件116,即该收集腔11b的壁包括防护构件117与隔离部件116。通过以上实施方式,可以由第二壁11c和防护构件117形成收集腔11b,这样,可以通过防护构件117保护该第二壁11c。例如,在电池使用过程中,该电池的箱体11可能受到外力作用,通过设置防护构件117,可以避免第二壁11c在外力作用下被破坏,进而避免内部电池单体20被破坏,提高电池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
再例如,不同于上述如图8至图9所示方式,箱体11也可以包括封闭的第二罩体,该第二罩体可以用于形成电气腔11a,或者,通过将隔离部件116设置于该第二罩体内部,将第二罩体内部隔离出电气腔11a,进一步地,也可以隔离出收集腔11b。其中,该第二罩体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该第二罩体可以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四部分的一侧具有开口以形成半封闭结构,隔离部件116设置于第四部分的内部,第三部分盖合第四部分的开口,进而形成封闭的第二罩体。
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下文中主要以图8至图9所示的方式形成收集腔11b为例,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如图8所示,第二平衡阀18位于防护构件117上,以便收集腔11b中的排放物可以尽快排出。当由防护构件117构成部分收集腔11b时,可以通过在防护构件上设置第二平衡阀18将排放物排出,而不会影响第二壁11c原本的功能和结构,例如对排放物的冷却功能等。
图10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俯视图,该图上示出了箱体的第一部分111和截面A-A,图11是图10中所示实施例的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两个电极端子214均位于电池单体20的与箱体11的第一部分111相对的壁上,且该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相对设置。可选地,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的相对位置也可以不同于如图10至图12所示的方式实现。例如,图1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Y-Z平面的截面视图,图14为图1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该实施例中,对比图13与图11可知,图13中的电池单体20的两个电极端子214也位于同一壁,但与图11不同的是,图13所示的两个电极端子214所在的壁与泄压机构212所在的第一壁21a相交。图15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Y-Z平面的截面视图,图16为图15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对比图15和图11可知,图15所述的电池单体20的尺寸与图11所示的电池单体20的尺寸不同,这样,图11中的电池10包括两组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电池单体20,而图15中的电池10仅包括一组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电池单体20,因此该箱体11中未设有如图11或图13中所示的梁113;并且,电池单体20的两个电极端子214分别位于不同的壁,例如,可以位于电池单体20的相对设置的两个壁,该相对设置的两个壁与该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1a相交。图17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10的Y-Z平面的截面视图,图18为图17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对比图17和图11可知,图17的第二壁11c为梁113,该梁113包括该泄压区114,第一壁21a为与该梁113相对的壁,而电极端子214位于电池单体20与第一壁21a相对的壁上。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隔离部件116和防护构件117可以用于形成收集腔11b的一部分,梁113为中空结构,而该梁113的中空结构也可以用于形成收集腔11b的一部分,即隔离部件116和防护构件117形成的部分收集腔11b与梁113的中空结构相连通,则泄压机构212朝向该梁113设置时,即梁113作为第二壁11c面向泄压机构212所在的第一壁21a时,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可以经过梁113进入收集腔11b。
以上实施例仅为不同实施方式中的泄压机构212所在的第一壁21a、电极端子214和第二壁11c的举例说明,泄压机构212所在的第一壁21a、电极端子214和第二壁11c也可以根据电池10的实际结构和安装方式有其它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当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之间不设置隔离部件时,例如图2至图4所示或如图5至图7所示,收集腔11b为开设在第二壁11c上的凹槽115时,该凹槽115的开口可以作为泄压区114。不同于通过凹槽115实现收集腔11d和泄压区114的方式,当第二壁11c用于隔离电气腔11a和收集腔11b时,第二壁11c上可以设置泄压区114,该泄压区114可以为设置于第二壁11c的薄弱区;或如图11至16所示,该第二壁11c上也可以开有凹槽,该凹槽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容纳泄压机构212的变形,该凹槽的底壁可以设置有薄弱区。该薄弱区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被破坏,以使排放物穿过所述薄弱区而进入所述收集腔11b,该薄弱区的最小厚度为D。可以在泄压机构212未致动时,例如,电池正常使用过程中,使得该第二壁11c处于密封状态,有效保护泄压机构212,防止泄压机构212被外力破坏而意外失效。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薄弱区能够被破坏而使排放物不受阻挡地顺利排出电气腔11a,同时维持第二壁11c的其他功能不受影响。
应理解,泄压区114为薄弱区时,该薄弱区可以采用各种便于排放物破坏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以下进行举例说明。例如,泄压区114可以为第二壁11c上厚度较小的区域,以使得该泄压区114强度较弱,进而形成薄弱区。除了采用较小厚度的薄弱区外,还可以采用低熔点材料以形成薄弱区,以便于被排放物熔破。也就是说,薄弱区可以具有比第二壁11c的其余部分更低的熔点。例如,薄弱区采用的材料的熔点低于400℃。
可选地,该泄压区114也可以包括贯穿第二壁11c的通孔,该通孔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使排放物能够经过通孔进入收集腔11b。该贯穿方向垂直于第一壁21a。例如,图8至图9以泄压区114为贯穿第二壁11c的通孔为例,贯穿方向垂直于第一壁21a,即贯穿方向为第三方向Z。泄压区114为通孔时,一方面便于加工,另一方面可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使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通过通孔直接进入收集腔11b,从而使得排放物能够更快地排出电气腔11a并进入收集腔11b,减少排放至电气腔11a的排放物的量。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满足:
其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D表示泄压区114的最小厚度。
应理解,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例如,该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可以为第一压力,则第一平衡阀17在电气腔11a的内部压力达到所述第一压力P1时开启。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例如,该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可以为第二压力,则第二平衡阀18在收集腔11b的内部压力达到第二压力P2时开启。
应理解,上文如图2至图16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泄压区114,对于不同形式的泄压区114,其最小厚度D的计算方式不同。例如,对于如图2至图4或图5至图7所示的实施例,泄压区114为凹槽115的开口,则其最小厚度D为0;再例如,对于如图8至图18中的各个实施例,当泄压区114为第二壁11c上设置的薄弱区时,其最小厚度D为薄弱区的不同区域的厚度中的最小厚度,当泄压区114为通孔时,其最小厚度D为0。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尽可能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设计电池的各项参数时,希望热失控气体能够尽可能多地进入收集腔11b,而较少返回电气腔11a,即当泄压区设置薄弱区时,薄弱区的厚度需要尽可能薄,或将泄压区设置为通孔;同时,如果大量排放物进入收集腔11b而不能及时排出,则排放物可能会返回电气腔11a,影响电气腔11a的安全,因此,为尽可能减少返回电气腔11a的排放物的量,可选地,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应小于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但由于除了安全性之外,设计电池时还需考虑其他各方面影响因素,不能保证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恒大于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泄压区114也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设置薄弱区或是通孔,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公式(1)的范围,尽可能地保证电气腔11a的安全性。
过大时,例如超过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大值,而(P2÷P1)可能处于极小值,即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P2相对较小,而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1相对较大。此时由于泄压区114的厚度较厚,当电池10发生热失控时,排放物冲破薄弱区114进入第二通路16的难度较高,尽管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P2较小,排放物也难以通过第二通路18顺利泄压,则热失控排出的排放物极易返回该电气腔11a,即进入电气腔11a的排放物较多,而排出电气腔11a的排放物却较少,不利于利用收集腔11b收集排放物,反而可能影响电气腔11a的安全,例如容易导致汇流部件12短路。因此,为确保大部分的排放物排出电气腔11a,例如可以进入收集腔11b,参数/>不宜设置过大。
相对的,当过小时,例如超过上述限制,则参数(D+1)可能处于极小值,而(P2÷P1)可能处于极大值,即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大,而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小,当电池发生热失控时,排放物易于进入第二通路16,但由于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较大,难以及时开启泄压,排放物会在第二通路16或收集腔内堆积,从而易于返回电气腔,而由于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较小,第一平衡阀17可能过早开启,从而使得排放物更易于返回电气腔11a,影响电气腔11a的安全,因此参数/>也不宜设置过小。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参数可以设置为0.1mm、0.18mm、0.2mm、0.2bmm、0.36mm、0.bmm、1mm、3mm、bmm、8mm、10mm、13mm、1bmm、18mm、20mm或者25mm等不同数值。
上述公式(1)中,参数D+1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参数D+1的取值范围为:1mm≤(D+1)≤2.5mm;类似的,参数P2÷P1的取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参数P2÷P1的取值范围为:0.1≤P2÷P1≤10。其中,参数P1、P2的取值范围可以设置为:2KPa≤P1≤80KPa,2KPa≤P2≤80KPa,其中P1及P2均小于80KPa能够降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池出现非平衡阀区域的密封界面被破坏的概率;优选地,参数P1、P2的取值范围为:4KPa≤P1≤40KPa,4KPa≤P2≤40KPa。
表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泄压功能实验结果。其中实施例1-9为参数在公式(1)取值范围内的实验结果,对比例1-3为参数/>的值小于公式(1)最小值时的实验结果,对比例4-6为参数/>的值大于公式(1)最大值时的实验结果,在实施例1-9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均正常,其中泄压功能正常是指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中的至少一者能够正常开启进行泄压,且未发生其他结构或密封面的破坏。而在对比例1-6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异常,其中泄压功能异常是指电池10发生了除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之外的结构或密封面发生破坏的情况。
表1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满足:
以上公式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d表示第二壁11c的朝向电池单体20的表面与第一壁21a之间的最小距离。
应理解,在上文如图2至图16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中,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了第二壁11c与第一壁21a,对于不同的第二壁11c与第一壁21a,二者之间最小距离的计算方式不同,例如,在图2至图4或图3至5所示的实施例中,d为凹槽115的开口所在的平面与第一壁21a之间的最小距离,在图8至图16所示的几个实施例中,d为隔离部件朝向电池单体20的平面与第一壁21a之间的最小距离;而在图17至18所示的实施例中,d为梁113朝向电池单体20的平面与第一壁21a之间的最小距离。
应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需要合理控制第一通路15的结构参数,并保证当有排放物返回电气腔11a时,第一平衡阀17能够及时开阀泄压,因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控制公式(2)的范围,尽可能地保证电气腔11a的安全性。
当参数过大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大值,而参数(P2÷P1)处于极小值,即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小,而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大。此时由于泄压机构212通向电气腔的通路尺寸较大,排放物易于返回电气腔,但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较大,不易于及时开启泄压,容易导致排放物在电气腔11a内堆积,影响电气腔11a的安全,且第二平衡阀18的泄压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相对的,当参数过小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则参数(+1)可能处于极小值,而参数(P2÷P1)处于极大值,即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大,而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相对较小。此时排放物易于进入第二通路16,但由于第二平衡阀18不能够及时开启完成泄压,泄压机构212通向电气腔11a的通路尺寸较小,故排放物也不易于通过第一通路15进入电气腔11a,通过电气腔11a完成泄压,因此,当参数/>过小时,排放物容易在第二通路16或收集腔11b内堆积,导致电池10的箱体11密封界面失效,危害电池的安全。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参数可以设置为0.1mm、0.2mm、0.24mm、0.3mm、0.4mm、0.6mm、1mm、5mm、10mm、15mm、20mm、25mm或者30mm等不同数值。其中,参数(d+1)的取值范围为:1mm≤(d+1)≤3.0mm。公式(2)中其余参数可以参考公式(1)中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设置。
表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泄压功能实验结果。其中实施例1-9为参数在公式(2)取值范围内的实验结果,对比例1-3为参数/>的值小于公式(2)的最小值时的实验结果,对比例4-6为参数/>的值大于公式(2)的最大值时的实验结果,在实施例1-9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均正常,其中泄压功能正常是指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中至少一者能够正常开阀泄压,且未发生其他结构或密封面的破坏。而在对比例1-6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异常,其中泄压功能异常是指电池10发生了除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之外的结构或密封面发生破坏的情况。
表2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通过合理调节上述各个参数,可以调节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的尺寸关系,进而调节进入电气腔11a的排放物的占比,例如,可以使得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中较少部分进入电气腔11a,而大部分排放物可以排出电气腔11a。这样,既可以缓解排放物排出电气腔11a的排放压力,降低对电气腔11a的密封性的要求,也降低了对第二通路16的要求,同时也可以尽量保证电气腔11a的安全,避免大量排放物进入电气腔11a而影响汇流部件12等而造成短路,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至少包括一个第一平衡阀17和一个第二平衡阀18。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的数量可以根据电池10的实际结构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例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0包括两个第一平衡阀17和两个第二平衡阀18。本申请对于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的数量不作限定。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平衡阀17和至少一个第二平衡阀18,且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满足:
其中,S1表示该电池10包括的全部该第一平衡阀17的总泄压面积,即所有第一平衡阀17开启后能够使排放物通过的流通面积之和;S2表示该电池包括的全部该第二平衡阀18的总泄压面积;P1表示第一平衡阀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的开启压力,即所有第二平衡阀18开启后能够使排放物通过的流通面积之和。
应理解,当参数过大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此时参数(S1÷S2)可能处于极大值,即第一平衡阀17的泄压面积可能处于极大值,而第二平衡阀18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小值,参数(P2÷P1)处于极小值,则第二平衡阀18的开阀压力可能处于极小值,而第一平衡阀17的开阀压力可能处于极大值,这样,第二平衡阀18的开阀压力小,可以及时开启将排放物排出箱体11,但该第二平衡阀18的泄压面积过小,容易导致排放物排出箱体11的速度较慢,即便第二平衡阀18可以及时开启,也不能够起到良好的泄压效果。而第一平衡阀17的泄压面积虽然很大,但第一平衡阀17的开阀压力过大,使得排放物无法及时通过第一平衡阀17排出箱体,即容易使得排放物在电气腔11a内堆积,危害电气腔11a的安全。
当参数过小时,例如超出上述限制,此时参数(S1÷S2)可能处于极小值,例如第一平衡阀17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小值,第二平衡阀18的泄压面积处于极大值;参数(P2÷P1)可能处于极大值,例如第二平衡阀18的开阀压力处于极大值,第一平衡阀17的开阀压力处于极小值。此时第一平衡阀17极易开启,排放物容易经过第一通路15排向电气腔,但由于第一平衡阀17的泄压面积小,排放物容易在电气腔11a内堆积,影响电气腔11a的安全;同时,尽管第二平衡阀18具有足够的泄压面积,但由于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过大,排放物难以通过第二平衡阀18排出箱体11外部,继而会在收集腔11b内堆积,也容易导致回流至电气腔11a内的排放物增多,危害电气腔11a的安全。
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参数可以设置为0.017、0.034、0.05、0.1、0.3、0.6、1、1.2、1.5、1.7、5、10、15、20、24、30、38、40、45、50、55或者60等不同数值,其中,参数(S1÷S2)的取值范围为:0.17≤S1÷S2≤6。参数S1的取值范围为:300mm2≤S1≤3000mm2,参数S2的取值范围为:300mm2≤S2≤3000mm2,优选地,参数S1的取值范围为:400mm2≤S1≤2400mm2,参数S2的取值范围为:400mm2≤S2≤2400mm2。公式(3)中其余参数可以参考公式(1)中的取值范围进行设置。可选地,公式(3)中的参数S1和S2的单位也可以是除了mm2之外的其他单位,P1和P2的单位也可以是除KPa之外的其他单位,只要保证参数S1和S2的单位相同,P1和P2的单位相同即可。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和泄压面积之间的关系,使排放物进入电气腔11a或排出电气腔11a后均能及时排出箱体11。
表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10在不同设计参数下的泄压功能实验结果。其中实施例1-9为参数在公式(3)取值范围内的实验结果,对比例1-3为参数/>的值小于公式(3)的最小值时的实验结果,对比例4-6为参数/>的值大于公式(3)的最大值时的实验结果,在实施例1-9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均正常,其中泄压功能正常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中至少一者能够正常开阀泄压,且未发生其他结构或密封面的破坏。而在对比例1-6的条件下,电池10的泄压功能异常,其中泄压功能异常是指电池10发生了除第一平衡阀17和第二平衡阀18之外的结构或密封面发生破坏的情况。
表3
可选地,图12至图18所示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二壁11c的朝向该电池单体20的表面和第一壁21a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151,第一通路15包括第一间隙151。通过第一间隙151实现部分第一通路15,一方面便于实现,并且无需额外增加其他部件,可以节省空间;另一方面,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设置第一间隙151,可以降低对电气腔11a的密封性要求,尤其是可以降低对第二壁11c的密封性要求,从而可以降低电池10的加工难度,提高电池10的加工效率。
图19示出了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电池的截面示意图,图20示出了图19中所示实施例公开的连接结构152的结构示意图。在如图19至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10还包括:连接结构152,该连接结构152设置在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连接结构152用于形成部分第一通路15。通过连接结构152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尤其在电池单体20未发生热失控时,可以通过该连接结构152实现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的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实现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连接结构152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可以调整第一通路15的位置,进而可以实现经过第一通路15的排放物的定向排放,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52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例如,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设置有第一流道1521,第一通路15包括第一流道1521。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可以通过第一流道1521排至电气腔11a内,这样,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一流道1521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11a内部件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52设置有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流道1521,至少一个方向平行于第一壁21a,也就是说,在连接结构152的面积较大的表面上设置沿一个或者多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流道1521。设置多个第一流道1521可以分散排放物的排放方向,避免高温排放物朝向单一方向排放时,对该方向上的部件的破坏。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流道1521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根据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的位置关系,合理设置第一流道1521的延伸方向,避免排放物对电极端子214以及连接电极端子214的汇流部件1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不位于同一个壁,并且电极端子214所在的壁与第一壁21a也不相交,例如,该电极端子214所在的壁与第一壁21a相对设置时,该第一流道1521的延伸方向可以不受限制。例如,连接结构152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X向第一流道;再例如,该连接结构152可以设置有一个或者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X向第一流道,其中,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相互垂直;或者,该连接结构152还可以包括其他方向的第一流道1521,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可选地,如图19至图20所示,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也可以位于同一个壁,此时,该连接结构152可以包括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一流道1521,例如,连接结构152可以包括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多个第一流道1521。具体地,连接结构152的多个第一流道1521可以位于连接结构152的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侧壁,例如,该第一流道1521可以为连接结构152侧壁上的窄缝,以用于将小部分排放物排向电气腔11a内,并且尽可能避免该排放物对汇流部件12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与图19和图20不同,电极端子214还可以设置在电池单体20的与第一壁21a相交的壁,则至少一个方向包括平行于该电极端子214所在的壁的方向,以避免排放物经过第一流道1521流向电极端子214,避免排放物对该电极端子214的影响,例如,可以避免排放物中金属碎屑导致的连接电极端子214的不同汇流部件12之间的短路,进而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包括设置在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的导热垫和/或密封垫。具体地,连接结构152包括设置在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的导热垫,可以在电池10使用过程中,通过该导热垫为电池单体20散热。例如,该第二壁11c为热管理部件时,则可以通过导热垫将电池单体20的热量传输至热管理部件,以及时调整该电池单体20的温度,保证电池单体20的正常使用。例如,如图19至图20所示,连接结构152可以包括导热垫,该导热垫可以为图中设置有多个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Y向第一流道的部分。
另外,连接结构152包括密封垫时,可以提高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的密封性。例如,连接结构152可以包括密封垫,该密封垫可以为图中有多个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X向第一流道的部分。密封垫可以设置在导热垫的至少一侧边缘,例如,密封垫可以分别设置在导热垫的相对的两侧边缘,以提高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的密封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同时包括密封垫和导热垫时,密封垫与导热垫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2mm,以使得密封垫与导热垫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作第一流道1521,以引导排放物排出。
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热垫的材料以及密封垫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例如,导热垫的材料可以包括导热硅胶。再例如,密封垫的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个:硅橡胶、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可溶性聚四氟乙烯(Polyfluoroalkoxy,PFA)和聚酰亚胺(Polyimide,PI)。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52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形成第一通路15的至少部分。例如,连接结构152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使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形成间隙,第一通路15包括该间隙。这样,通过合理选择连接结构152的材料,即可使得连接结构152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进而形成间隙,而无需对连接结构152进行额外的加工,更加简便,也可以保证电池单体20在正常使用时的密封性。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52被破坏可以包括:该连接结构152的至少部分被破坏。例如,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该连接结构152可能仅外部被破坏,露出连接结构152部分内部部件不会被破坏;或者,该连接结构152的内部结构被破坏,例如,该连接结构152可以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中部分结构层被破坏;或者,该连接结构152也可能被全部破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可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该连接结构152可以包括结构强度较低的区域,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通过排放物对该连接结构152的冲击力,使得连接结构152被破坏。
再例如,连接结构152包括设置在第一壁21a与第二壁11c之间的熔化层,熔化层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熔化,以使第一壁21a和第二壁11c之间形成间隙。由于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为高温排放物,设置的熔化层可以在电池单体20热失控时被熔化,以形成间隙,而在电池单体20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被破坏,可以保证电池1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可选地,该熔化层的厚度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熔化层的厚度为0.5mm~3mm,即熔化层的厚度通常大于或者等于0.5mm,以避免厚度过小导致熔化层被熔化后形成的间隙过小,甚至无法形成有效的间隙,进而可以避免第一通路15过小而阻碍排放物的排放;另外,熔化层的厚度通常小于或者等于3mm,以避免熔化层厚度过大时,被熔化的部分过大,即形成的间隙过大,这会导致大量排放物经过该间隙排至电气腔11a,很可能会对电气腔11a造成大面积破坏,尤其可能会导致不同汇流部件12短路,进而影响电池10的安全性。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沿厚度方向可以为多层结构,该熔化层可以位于多层结构中的任意一层。例如,该熔化层可以包括粘结剂,以用于固定。例如,连接结构15可以包括导热垫,该导热垫可以通过粘结剂与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1a固定,则该粘结剂可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形成间隙。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粘结剂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该粘结剂的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环氧型结构胶、丙烯酸酯结构胶、聚酰亚胺结构胶、马来酰亚胺结构胶、聚氨酯结构胶和亚格力胶水。再例如,粘结剂的材料包括聚合物胶和导热材料,聚合物胶的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环氧树脂、有机硅胶、聚酰亚胺,导热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Al2O3、ZnO、BeO、AlN、Si3N4、BN、SiC、B4C、碳纳米管和石墨纳米片,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上述连接结构152具有第一流道1521以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的方式,以及连接结构152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形成第一通路的方式,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例如,如图19至图20所示,连接结构152设置有第一流道1521,同时,该连接结构152也可以包括熔化层,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该熔化层的至少部分被熔化进而形成间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0所示,连接结构152设置有对应于泄压机构212的避让区1522,避让区1522用于为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提供变形空间,以避免连接结构152遮挡该泄压机构212而造成泄压机构212致动不及时,进而可以通过该泄压机构212快速排出排放物。
应理解,位于连接结构152的该避让区1522可以用于为泄压机构212提供变形空间,因此,经过泄压机构212的排放物排出电池单体20后,会经过该避让区1522流出,因此,该避让区1522可以看做第一通路15的至少部分,排放物可以通过该避让区1522排至电气腔11a。
如图20所示,该避让区1522对应至少两个泄压机构212,考虑到电池10内多个电池单体20通常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因此,该避让区1522可以同时对应多个泄压机构212,以便于加工。例如,该连接结构152设置的避让区1522可以为开口区域,该开口区域可以对应于一列电池单体20,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20的泄压机构212可以与电极端子214可以位于电池单体20的不同的壁上,如图2至18所示;泄压机构212也可以与电极端子214位于电池单体20的相同的壁上,如图19至20所示,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另外,如图19至图20所示的实施例中以连接结构152为空心结构为例,但是相关描述同样可以适用于实心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结构152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连接结构152的材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铝、钢、硬质塑料、陶瓷材料和云母,以保证该连接结构152的强度,使得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该连接结构152能够抵抗排放物的冲击,不会被大面积破坏,进而避免排放物对汇流部件12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连接结构152通常会选择连接强度较大的材料,因此,还可以在连接结构152与电池单体20之间设置可压缩的泡棉,一方面可以用于实现该连接结构152与电池单体20之间的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吸收该连接结构152与电池单体20的装配公差。
图21示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X-Y平面的截面示意图,图22为图21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21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池10包括:电池单体组20a,电池单体组20a包括沿第一方向X排列的多个电池单体20,电气腔11a包括与所述第二壁11c相交的第三壁11d,电池单体组20a的面向所述第三壁11d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壁11d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二间隙。通过第二间隙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可以无需增加额外部件,减少加工难度,也可以降低端面与第三壁11d之间的密封要求。
如图21所示,电池10还包括:第一间隔结构153,设置在端面2011与第三壁11d之间,第一间隔结构153用于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通过第一间隔结构153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一方面可以提高端面2011与第三壁11d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尤其在电池单体20未发生热失控时,可以通过该第一间隔结构153实现端面2011与第三壁11d之间的相对固定,或者也可以实现端面2011与第三壁11d之间的密封性;另一方面,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间隔结构153的具体形态和位置,可以调整第一通路15的位置和走向,进而可以实现经过第一通路15的排放物的定向排放,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应理解,通过第一间隔结构153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的方式和通过第二间隙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的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为了便于说明,本申请主要结合附图对第一间隔结构153进行详细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间隔结构15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例如,如图22所示,第一间隔结构153设置有第二流道1531,第一通路15包括第二流道1531。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可以经过该第二流道1531排放,这样,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二流道1531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11a内部件的影响,例如,避免对电极端子214和汇流部件12的影响,进而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流道1531可以为贯穿第一间隔结构153的通孔和/或凹槽,既便于加工,又可以使得排放物快速通过。例如,如图21至图22所示,这里以该第二流道1531为贯穿第一间隔结构153的通孔为例,即该第一间隔结构153可以为多孔结构,例如,该第一间隔结构153可以选择蜂窝形结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流道1531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第二流道1531的径向尺寸小于或者等于2mm,其中,径向垂直于排放物在第二流道1531内的流动方向,以避免第二流道1531尺寸过大,也就避免流经该第二流道1531的排放物过量,也可以避免流经该第二流道1531的排放物颗粒尺寸较大。第二流道1531对排放物具有过滤作用,可以过滤大尺寸颗粒,使得最终回到电气腔11a的排放物所含高温颗粒较小,温度较低,进而可以降低热失控电池单体10的排放物对其他电池单体20的影响,尽量避免电池10内的热扩散。具体地,若该第二流道1531为通孔,则该第二流道1531的径向尺寸可以为该第二流道1531的孔径的最大值;若该第二流道1531为凹槽,则该第二流道1531的径向尺寸可以为该凹槽的深度或者凹槽的宽度的最大值,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流道1531内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用于在泄压机构212未致动时密封第二流道1531,且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使第二流道1531导通,这样可以在电池单体20未发生热失控时,提高电气腔11a的密封性,以避免电池单体20被影响或者破坏。其中,该填充物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例如,该填充物的材料可以包括发泡胶和/或塑料,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间隔结构153可以设置有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二流道1531。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流道1531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根据电池单体20的电极端子214与泄压机构212的位置关系,合理设置第二流道1531的延伸方向,避免排放物对电极端子214以及连接电极端子214的汇流部件12的影响。例如,如图21至22所示,以泄压机构212与电极端子214位于相对设置的两个壁为例,该第一间隔结构153可以设置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多个第二流道1531,该第三方向Z垂直于第二壁11c,以使得排放物经过该第二流道1531,实现定向排放,还可以避免对电极端子214以及连接电极端子214的汇流部件12的影响。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间隔结构153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考虑到第一间隔结构153对排放物具有过滤、吸热降温及部分拦截的功能,为了避免第一间隔结构153失效,避免排放物大面积破坏该第一间隔结构153,第一间隔结构153的材料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个:金属、陶瓷、硅橡胶和塑料。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第一通路15的至少部分。图23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3所示,电池10还包括:第二间隔结构15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20之间,第二间隔结构154用于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设置在电池10中相邻两个电池单体20之间的第二间隔结构154,在电池单体20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用于吸收电池单体20的膨胀变形;在电池单体20下方隔离部件116为热管理部件时,也可以用于阻隔热管理部件产生的水气;在电池单体20发生热失控时,一方面可以阻隔电池单体20之间传递的热量,另一方面,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用于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则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允许少量排放物排至电气腔11a,增加了排放物的排放路径,也就提高排放物的排放效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至少部分第一通路15。第二间隔结构154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使两个电池单体2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第一通路15包括第三间隙。这样,通过合理选择第二间隔结构154的材料,即可使得第二间隔结构154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进而形成第三间隙,而无需对第二间隔结构154进行额外的加工,更加简便,也可以保证电池单体20在正常使用时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间隔结构154被破坏可以包括:该第二间隔结构154的至少部分被破坏。例如,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能仅外部被破坏,露出第二间隔结构154部分内部部件不会被破坏;或者,该第二间隔结构154的内部结构被破坏,例如,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中部分结构层被破坏;或者,该第二间隔结构154也可能被全部破坏,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包括结构强度较低的区域,以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通过排放物对该第二间隔结构154的冲击力,使得第二间隔结构154被破坏。
再例如,第二间隔结构154为多层结构,多层结构包括熔化层,熔化层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熔化,以使两个电池单体2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由于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为高温排放物,设置熔化层在电池单体20正常使用过程中不易被破坏,可以保证电池1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应理解,该熔化层可以位于第二间隔结构154的任意一层,例如,熔化层可以为第二间隔结构154的最外层,以便于该熔化层可以直接与电池单体20接触,及时熔化。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间隔结构154也可以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的熔点高于第二区域的熔点,第二区域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熔化,以使两个电池单体2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这样,第二间隔结构154包括耐高温的第一区域及不耐高温的第二区域,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排放物可以熔化第二区域,以形成第一通路15;同时,第二间隔结构154的第一区域还可以基本不被破坏,以确保可以阻隔电池单体20之间的热量传递,避免热扩散。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位置分布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该第一区域可以为中心区域,以便于隔热;而第二区域通常为边缘区域,以便于在该第二区域被破坏后,对隔热作用影响较小,或者,该第二区域也可以包括部分中间区域,以增加该第二区域的分布面积,进而增加排放物的排放速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第二区域的面积,以确保用于阻隔热量的第一区域的面积占比大于50%,避免热扩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第二区域的材料包括橡胶和/或塑料,以避免第二区域被高温排放物破坏。
图2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间隔结构154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图24所示,第二间隔结构154设置有第三流道1541,第一通路15包括第三流道1541。经过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可以通过第三流道1541排至电气腔11a内,这样,通过合理设置该第三流道1541的位置,可以实现排放物的定向排放,减少排放物对电气腔11a内部件的影响,可以避免电池单体20之间的热扩散,进而提高电池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设置有沿至少一个方向延伸的多个第三流道1541。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流道1541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设置。例如,如图24,该第二间隔结构154可以设置有沿第三方向Z延伸的多个第三流道1541,该第三方向Z垂直于夹持该第二间隔结构154的两个电池单体20的排列方向,第三方向Z也垂直于电气腔11a的第二壁11c,以使得排放物经过该第三流道1541,实现定向排放,还可以避免高温排放物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20的影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第三流道1541可以包括:贯穿第二间隔结构154的通孔;和/或,设置在第二间隔结构154的朝向两个电池单体20中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表面的凹槽,以便于加工。例如,多个第三流道1541可以包括相互平行分布的多个通孔,每个通孔沿第三方向Z贯穿第二间隔结构154;再例如,多个第三流道1541可以包括多个凹槽,该多个凹槽可以包括:开口朝向夹持该第二间隔结构154的两个电池单体20中至少一个电池单体20的凹槽,例如,图24以多个第三流道1541包括开口朝向相对两侧的凹槽为例,并且,图24中多个第三流道1541相互平行,且分布均匀,既便于加工,又可以使得经过该第三流道1541的排放物相对分散,避免排放物集中导致局部区域排放物过量的问题,以保证电池单体20和电池10的安全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流道1541内可以设置有填充物,填充物用于在泄压机构212未致动时密封第三流道1541,且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使第三流道1541导通,这样可以在电池单体20未发生热失控时,用于阻隔电池单体20之间的热量传输。其中,该填充物的材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例如,该填充物的材料可以包括发泡胶和/或塑料,但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用电设备,该用电设备包括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可能实施方式的电池10。可选地,该用电设备可以是图1中所示的车辆1,也可以是手机、便携式设备、笔记本电脑、轮船、航天器、电动玩具和电动工具等其他使用电池的用电设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27)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1),包括电气腔(11a);
电池单体(20),容纳于所述电气腔(11a),所述电池单体(20)的第一壁(21a)设置有泄压机构(212);
第一通路(15)和第二通路(16),所述第一通路(15)和所述第二通路(16)被配置为在所述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经由所述泄压机构(212)与所述电池单体(20)的内部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通路(15)用于将所述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向所述电气腔(11a)内,所述第二通路(16)用于将从所述泄压机构(212)排出的排放物排出所述电气腔(11a);
第一平衡阀(17),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一通路(15)的排放物排出所述箱体(11);
第二平衡阀(18),用于将经过所述第二通路(16)的排放物排出所述箱体(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腔(11a)包括第二壁(11c),所述第一壁(21a)面向所述第二壁(11c)。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阀(17)位于所述电气腔(11a)除所述第二壁(11c)之外的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机构(212)对应的泄压区(114),所述泄压区(114)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二通路(16)。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包括:
收集腔(11b);用于在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收集经过所述第二通路(16)排出的排放物,所述第二平衡阀(18)设置于所述收集腔(11b)的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收集腔(11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设置有开口朝向所述泄压机构(212)的凹槽(115),所述凹槽(115)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收集腔(11b),所述第二壁(11c)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机构(212)对应的泄压区(114),所述泄压区(114)为所述凹槽(115)的开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5)的远离所述电池单体(20)的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壁(11c)的除所述凹槽(115)以外的区域的远离所述电池单体(20)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衡阀(18)位于所述凹槽(115)的底壁和/或侧壁。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用于隔离所述电气腔(11a)和所述收集腔(11b)。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1)还包括:
防护构件(117),所述防护构件(117)用于与所述第二壁(11c)形成所述收集腔(11b)。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衡阀(18)位于所述防护构件(117)。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机构(212)对应的泄压区(114),所述泄压区(114)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壁(11c)的薄弱区,所述薄弱区用于在所述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能够被破坏,以使所述排放物穿过所述薄弱区而进入所述收集腔(11b)。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设置有与所述泄压机构(212)对应的泄压区(114),所述泄压区(114)包括贯穿所述第二壁(11c)的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在所述泄压机构(212)致动时,所述排放物能够经过所述通孔进入所述收集腔(11b)。
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阀(17)和所述第二平衡阀(18)满足:
其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D表示所述泄压区(114)的最小厚度。
1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衡阀(17)和所述第二平衡阀(18)满足:
其中,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d表示所述第二壁(11c)的朝向所述电池单体(20)的表面与所述第一壁(21a)之间的最小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壁(11c)的朝向所述电池单体(20)的表面和所述第一壁(21a)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151),所述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一间隙(151)。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连接结构(152),所述连接结构(152)设置在所述第一壁(21a)与所述第二壁(11c)之间,所述连接结构(152)用于形成部分所述第一通路(15)。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152)设置有第一流道(1521),所述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一流道(1521)。
2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电池单体组(20a),所述电池单体组(20a)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电池单体(20);
所述电气腔(11a)包括与所述第二壁(11c)相交的第三壁(11d),所述电池单体组(20a)的面向所述第三壁(11d)的端面与所述第三壁(11d)之间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二间隙。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第一间隔结构(153),设置在所述端面与所述第三壁(11d)之间,所述第一间隔结构(153)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路(15)。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间隔结构(153)设置有第二流道(1531),所述第一通路包括所述第二流道(1531)。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第二间隔结构(154),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20)之间,所述第二间隔结构(154)用于形成至少部分所述第一通路(15)。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结构(154)用于在所述泄压机构(212)致动时被破坏,以使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单体(2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所述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三间隙。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间隔结构(154)设置有第三流道(1551),所述第一通路(15)包括所述第三流道(1551)。
2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平衡阀(17)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平衡阀(18),且满足:
其中,S1表示所述电池包括的全部所述第一平衡阀(17)的总泄压面积;S2表示所述电池包括的全部所述第二平衡阀(18)的总泄压面积;P1表示第一平衡阀(17)的开启压力;P2表示第二平衡阀(18)的开启压力。
27.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所述电池用于为所述用电设备提供电能。
CN202320593736.9U 2022-06-23 2023-03-23 电池和用电设备 Active CN22004217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0760 WO2023245547A1 (zh) 2022-06-23 2022-06-23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PCT/CN2022/100760 2022-06-23
CNPCT/CN2022/135702 2022-11-30
PCT/CN2022/135702 WO2023245989A1 (zh) 2022-06-23 2022-11-30 电池和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175U true CN220042175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40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492.8A Pending CN117941144A (zh) 2022-06-23 2022-11-30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02320593736.9U Active CN220042175U (zh) 2022-06-23 2023-03-23 电池和用电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61492.8A Pending CN117941144A (zh) 2022-06-23 2022-11-30 电池和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7941144A (zh)
CA (1) CA3233869A1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233869A1 (en) 2023-12-28
CN117941144A (zh) 2024-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006903A1 (zh) 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JP7403561B2 (ja) 電池のケース、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JP2022545324A (ja) 電池のケース、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WO2022205069A1 (zh) 电池的箱体、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装置
KR20220013575A (ko) 전지 및 그 관련장치, 제조방법 및 제조설비
JP7466656B2 (ja) 電池、装置、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JP7417741B2 (ja) 電池の筐体、電池、電力消費機器、筐体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WO2022067810A1 (zh) 电池、装置、电池的制备方法以及制备装置
CN219873922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7981152A (zh) 电池、用电设备、制造电池的方法和设备
JP7419538B2 (ja) 電池、その関連装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機器
CN219917483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9286591U (zh) 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9873923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042175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JP7490085B2 (ja) 電池、電力消費装置、電池を製造する方法と装置
CN219873920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306448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20306449U (zh) 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526060B (zh) 电池及用电设备
JP2023547746A (ja) 電池の筐体、電池、電力消費機器、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機器
KR20230035213A (ko) 배터리, 전기 장치 및 배터리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