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42118U -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42118U
CN220042118U CN202321576875.7U CN202321576875U CN220042118U CN 220042118 U CN220042118 U CN 220042118U CN 202321576875 U CN202321576875 U CN 202321576875U CN 220042118 U CN220042118 U CN 2200421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ower supply
connection
supply devic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768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贤喜
刘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uthk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uth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uthk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uthk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5768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421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421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面盖组件,壳体组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纹连接柱,连接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其中,面盖组件通过螺纹连接柱和第一卡扣部与壳体组件连接。安装时,通过连接组件外侧壁上的第一卡扣部实现对面盖组件的卡合连接,实现初步连接,再通过螺栓来与螺纹连接柱连接,进行二次定位;本汽车电源装置能够通过卡合连接和螺纹连接的方式,共同起到对面盖组件的多重连接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稳定可靠,保证电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且采用软包的磷酸铁锂电芯组件,具有体积相对更小,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组装工艺相对更简单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启动电池(SLI)主要为燃烧汽车中的启动电动机提供动力,属于蓄电池的一种。发动机运转后,汽车电气系统的动力仍由电池提供。汽车启动电池通常为铅酸型,常规由六个串联连接的原电池组成,可提供标称的12伏系统。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启动电池包括壳体组件和电芯组件,将电芯组件安装于壳体组件内,之后在壳体组件的上端连接上壳体;常规的上壳体和壳体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粘接,缺点在于,电芯组件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电池内的温度升高导致胶水融化,从而导致上壳体脱落的情况,影响电池的使用安全。
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启动电池加以改进,以解决电池的上壳体容易松动脱落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电源装置,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和面盖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纹连接柱,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
其中,所述面盖组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卡合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若干个连接部,若干个所述连接部依次围设以形成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部设置有导向斜面。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螺纹连接柱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定位柱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供螺栓穿过并与所述螺纹连接柱连接。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围设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防护部的内壁上。
可选的,所述壳体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位所述防护部的限位块。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的两侧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上转动连接有把手组件;其中,所述把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组件相对地设置。
可选的,所述汽车电源装置还包括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源管理板,所述电源管理板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面盖组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管理板电连接的主板组件,所述面盖组件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接头组件、负极接头组件、启动按键和指示灯,所述正极接头组件和负极接头组件用于输出和输入电流,所述启动按键用于激活所述电芯组件输出电流,所述指示灯用于对所述电芯组件进行电量指示。
可选的,所述正极接头组件和所述负极接头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组件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安装时,将电芯放置于壳体组件内,再将面盖组件对准于壳体组件的上端部,通过连接组件外侧壁上的第一卡扣部实现对面盖组件的卡合连接,实现初步连接,再通过螺栓来与螺纹连接柱连接,实现对面盖组件的周向固定,进行二次定位;本汽车电源装置能够通过卡合连接和螺纹连接的方式,共同起到对面盖组件的多重连接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稳定可靠,保证电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施例中汽车电源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汽车电源装置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汽车电源装置的壳体组件和连接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汽车电源装置的部件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示说明:壳体组件1、面盖组件2、连接组件3、螺纹连接柱4、第一卡扣部5、连接部6、卡接槽7、导向斜面8、定位柱9、定位槽10、贯穿孔11、防护部12、台阶部13、限位块14、安装槽15、转轴部16、把手组件17、电芯组件18、电源管理板19、主板组件20、正极接头组件21、负极接头组件22、启动按键23、电极柱24、螺纹帽25、第二卡扣部2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电源装置,包括壳体组件1和面盖组件2,所述壳体组件1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3;所述连接组件3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纹连接柱4,所述连接组件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5;结合图1所示,面盖组件2与壳体组件1可拆卸连接,面盖组件2一方面起到保护电芯组件18的作用,另一方面提供一个承载面,用于容置各类按键和接头;
其中,所述面盖组件2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柱4和所述第一卡扣部5与所述壳体组件1连接。
容易理解的是,本方案中的连接组件3上设置有螺纹连接柱4和第一卡扣部5,所述面盖组件2通过螺纹连接柱4来实现与连接组件3的螺纹连接,其中较优的选择为,在面盖组件2上对应于螺纹连接柱4的部位设置定位柱9,通过定位柱9和螺纹连接柱4的配合实现对面盖组件2的定位和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在连接组件3外侧壁上设置卡扣结构(第一卡扣部5),来实现对于面盖组件2的卡合连接,起到对面盖组件2的多重定位作用;
其中,上述两种连接机构均为稳定的机械连接结构,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松动的情况,有效地避免了面盖组件2脱落的情况,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安装时,将电芯放置于壳体组件1内,再将面盖组件2对准于壳体组件1的上端部,通过连接组件3外侧壁上的第一卡扣部5实现对面盖组件2的卡合连接,实现初步连接,再通过螺栓来与螺纹连接柱4连接,实现对面盖组件2的周向固定,进行二次定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本汽车电源装置能够通过卡合连接和螺纹连接的方式,共同起到对面盖组件2的多重连接作用,提高连接的稳定性,连接稳定可靠,保证电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组件2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扣部5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26,所述第二卡扣部26和所述第一卡扣部5卡合连接。结合图2所示,本方案中的第一卡扣部5为凸出于所述面盖组件2的内侧壁设置的凸块体,凸块体为横向设置,且凸块体的下端设置有导向面,便于第二卡扣部26沿着预设方向移动至与第一卡扣部5卡合连接。
具体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卡扣部5包括若干个连接部6,若干个所述连接部6依次围设以形成卡接槽7,所述第二卡扣部26卡接于所述卡接槽7内;其中,所述连接部6的外侧部设置有导向斜面8。结合图2和图3所示,本方案中的第一卡扣部5由三个连接部6依次围设组成,三个连接部6和壳体组件1的上端部之间形成由卡接槽7,所述卡接槽7用于卡接所述第二卡扣部26;其中第一卡扣部5的设置方式不仅限于连接部6围设,示例性的,还可以采用在连接组件3的外侧壁上开设卡接槽7的方式,并且沿着所述连接组件3的上端开口处向下延伸开设避让槽,以便于第二卡接部能够沿着避让槽移动至卡接槽7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组件2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定位柱9,所述定位柱9的下端面开设有定位槽10,所述螺纹连接柱4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定位槽10内;所述定位柱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孔11,所述贯穿孔11用于供螺栓穿过并与所述螺纹连接柱4连接。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电源的防水性能,可以在螺栓安装于螺纹连接柱4后,在螺栓的位置涂覆防水胶层。
结合图3所示,本方案中的螺纹连接柱4在与所述面盖组件2通过螺栓连接时,先通过将所述螺纹连接柱4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定位槽10内,起到对所述面盖组件2的定位作用,进一步的为了提高连接稳定性,通过螺栓贯穿于所述贯穿孔11并与所述螺纹连接孔螺纹连接,实现对面盖组件2的锁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组件2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防护部12,所述防护部12围设于所述连接组件3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5设置于所述防护部12的内壁上。通过所述防护部12围住所述连接组件3,起到对连接组件3的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挡住壳体组件1的开口位置,起到防水防尘的作用。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壳体组件1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组件3连接的台阶部13,所述台阶部13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位所述防护部12的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上开设有限位槽;对应的,所述防护部12的下端部设置有对接块,对接快至于限位槽内,起到对面盖组件2的限位作用;限制面盖组件2的盖合深度,保护壳体组件1和电芯组件1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面盖组件2的两侧部设置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内设置有转轴部16,所述转轴部16上转动连接有把手组件17。其中优选的,所述把手组件1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组件17相对地设置。
其中,把手部能够通过转轴部16实现转动连接,且两个相对设置的把手组件17便于用户手提搬运;其中,两个把手组件17的转轴可以相互靠近或远离设置,适应于不同规格的电源装置的设计。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汽车电源装置还包括电芯组件18,所述电芯组件18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1内;所述电芯组件18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源管理板19,所述电源管理板19与所述电芯组件18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板19起到对电芯组件18的控制作用,便于接收各类电信号控制电芯组件18进行充电或放电工作。其中,本方案中的电芯组件18采用软包的磷酸铁锂电池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铅酸电池,具有体积相对更小,重量更轻,安全性更高,组装工艺相对更简单的优势。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面盖组件2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管理板19电连接的主板组件20,所述面盖组件2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接头组件21、负极接头组件22、启动按键23和指示灯;
所述正极接头组件21和负极接头组件22用于输出和输入电流,便于外界负载或充电电源的接入;
所述启动按键23用于强制激活所述电芯组件18输出电流,电源装置休眠状态下,短按按键激活休眠状态;电源装置低电状态下,长按按键进入强制启动状态,以便于某些紧急状态下的使用;
所述指示灯用于对所述电芯组件18进行电量指示;其中,本方案中的指示灯主要功能为对电芯组件18的低电量的指示功能,直观体现电瓶电量状态,指示灯齐闪低电报警,指示需要进入充电工作;若个指示灯依次开启,形成跑马灯状,则显示电源装置正处于充电状态;
具体说明的是,所述正极接头组件21和所述负极接头组件22均包括若干个电极柱24,所述电极柱24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组件20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帽25;通过对于螺纹帽25的操作来实现对于外接电线的快速连接。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和面盖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的上端部设置有连接组件;
所述连接组件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螺纹连接柱,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卡扣部;
其中,所述面盖组件通过所述螺纹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卡扣部与所述壳体组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的内侧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卡扣部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扣部,所述第二卡扣部和所述第一卡扣部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若干个连接部,若干个所述连接部依次围设以形成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扣部卡接于所述卡接槽内;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部设置有导向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下端面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螺纹连接柱的一端插接于所述定位槽内;
所述定位柱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用于供螺栓穿过并与所述螺纹连接柱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防护部,所述防护部围设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设置于所述防护部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沿其周向方向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位所述防护部的限位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的两侧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转轴部,所述转轴部上转动连接有把手组件;其中,所述把手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把手组件相对地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芯组件,所述电芯组件安装于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电芯组件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电源管理板,所述电源管理板与所述电芯组件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组件内设置有与所述电源管理板电连接的主板组件,所述面盖组件的上端面设置有正极接头组件、负极接头组件、启动按键和指示灯,所述正极接头组件和负极接头组件用于输出和输入电流,所述启动按键用于激活所述电芯组件输出电流,所述指示灯用于对所述电芯组件进行电量指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头组件和所述负极接头组件均包括若干个电极柱,所述电极柱的一端与所述主板组件连接,另一端螺纹连接有螺纹帽。
CN202321576875.7U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Active CN2200421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6875.7U CN220042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76875.7U CN220042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42118U true CN220042118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212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76875.7U Active CN220042118U (zh) 2023-06-20 2023-06-20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421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8966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085077U (zh) 用于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WO2023130924A1 (zh) 排气装置、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872186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042118U (zh) 一种汽车电源装置
CN209822825U (zh) 具有插拔式bms模块的锂电池装置
CN217485645U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217158301U (zh) 供电装置以及用电装置
CN216872177U (zh) 电池箱体上盖、电池箱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2271769B (zh) 电池组和使用电池组的装置
CN220553573U (zh)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042076U (zh) 一种智能启动电池
CN220710402U (zh) 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20341343U (zh) 电池外壳、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21041451U (zh) 输出极连接件、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648493U (zh) 用电设备、电池及其电池箱体
CN220492014U (zh) 电池外壳、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18919088U (zh) 电池单体的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7281090U (zh) 紧固件、电池以及用电设备
CN220710582U (zh) 采集装置、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8548593U (zh) 电池顶盖及电池
CN220290875U (zh)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CN219497946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194979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CN220066047U (zh) 顶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