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39738U -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39738U
CN220039738U CN202321206205.6U CN202321206205U CN220039738U CN 220039738 U CN220039738 U CN 220039738U CN 202321206205 U CN202321206205 U CN 202321206205U CN 220039738 U CN220039738 U CN 220039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oil
oil leakage
detector
threa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620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jia Dehui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jia Dehui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jia Dehui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jia Dehui Tianj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620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39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39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39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尤其涉及沉箱相关技术领域,包括漏油检测仪和连接机构,其中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口、油管、对接口、限位环、连接头和螺纹槽,所述漏油检测仪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漏油检测仪的下方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该漏油检测仪,这样在需要使用漏油检测仪时,只需通过转动连接头,用连接头上的螺纹槽与水下沉箱连接在一起,连接头通过限位环与对接口转动连接,这样油就可以通过连接头进入到对接口经过油管进入到漏油检测仪中进行对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这样就完成了对漏油检测仪便于连接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沉箱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沉箱是深基础的一种,多用于码头、防波堤,它是一种有顶无底的箱型结构,内部设置隔板,可在水中漂浮,可通过调节箱内压载水控制沉箱下沉或漂浮,施工时在箱内填充砂或块石,然后顶部加盖板封顶,形成主体的承重和立墙结构是一个有顶有底的箱形结构,顶盖上装有气闸,便于人员、材料、土进出工作室,同时保持工作室的固定气压,沉箱是有盖无底、依靠自重或加重、随着挖土而能自沉的钢筋混凝土井筒,井筒的平面形状可分为圆形、椭圆形和矩形,多用圆形模施工;井筒壁的下端有刃脚,人工在内部沿筒壁挖土,而由机械设备或半机械设备向井外弃土,有时需水下作业,如遇孤石阻碍下沉,尚需考虑爆破,随挖随沉,待地上浇筑的井筒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时即可继续开挖;井筒自重不足时,应加钢轨、铁块或土袋,达到预定深度时即可封底,而水下沉箱需要时刻关注是否发生储存泄露的,故此,就特别需要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但是现有的漏油检测装置,在我们使用时会发现,部分漏油检测装置的组合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还有可能会出现连接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这样会影响漏油检测装置正常检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漏油检测装置,在我们使用时会发现,部分漏油检测装置的组合连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连接过程较为繁琐,还有可能会出现连接效果不稳定的情况发生,这样会影响漏油检测装置正常检测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包括漏油检测仪和连接机构,其中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口、油管、对接口、限位环、连接头和螺纹槽,所述漏油检测仪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漏油检测仪的下方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口、油管、对接口、限位环、连接头和螺纹槽,所述漏油检测仪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管,所述油管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口,所述对接口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槽。
优选的,所述连接口以漏油检测仪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头通过限位环与对接口转动连接,所述油管以漏油检测仪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螺纹孔、螺纹柱、固定座、第二螺纹孔和螺栓,所述漏油检测仪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外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
优选的,所述第二螺纹孔以固定座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座通过螺纹柱与漏油检测仪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漏油检测仪,通过连接口、油管、对接口、限位环、连接头和螺纹槽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漏油检测仪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连接口,然后在连接口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油管,之后在油管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上对接口,之后在对接口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上限位环,并在限位环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上连接头,接下来在连接头的内侧表面开设出螺纹槽,这样在需要使用漏油检测仪时,只需通过转动连接头,用连接头上的螺纹槽与水下沉箱连接在一起,连接头通过限位环与对接口转动连接,这样油就可以通过连接头进入到对接口经过油管进入到漏油检测仪中进行对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这样就完成了对漏油检测仪便于连接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口和油管相互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漏油检测仪;2、连接机构;201、连接口;202、油管;203、对接口;204、限位环;205、连接头;206、螺纹槽;3、固定机构;301、第一螺纹孔;302、螺纹柱;303、固定座;304、第二螺纹孔;305、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条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包括漏油检测仪1和连接机构2,其中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口201、油管202、对接口203、限位环204、连接头205和螺纹槽206,漏油检测仪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2,漏油检测仪1的下方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3。
进一步的,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口201、油管202、对接口203、限位环204、连接头205和螺纹槽206,漏油检测仪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201,连接口2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管202,油管20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口203,对接口20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4,限位环204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头205,连接头205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槽206,通过连接口201、油管202、对接口203、限位环204、连接头205和螺纹槽206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漏油检测仪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连接口201,然后在连接口2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油管202,之后在油管20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上对接口203,之后在对接口20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上限位环204,并在限位环204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上连接头205,接下来在连接头205的内侧表面开设出螺纹槽206,这样在需要使用漏油检测仪1时,只需通过转动连接头205,用连接头205上的螺纹槽206与水下沉箱连接在一起,连接头205通过限位环204与对接口203转动连接,这样油就可以通过连接头205进入到对接口203经过油管202进入到漏油检测仪1中进行对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这样就完成了对漏油检测仪1便于连接的效果。
进一步的,连接口201以漏油检测仪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连接头205通过限位环204与对接口203转动连接,油管202以漏油检测仪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通过连接头205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起到对漏油检测仪1更便于对接的效果。
进一步的,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螺纹孔301、螺纹柱302、固定座303、第二螺纹孔304和螺栓305,漏油检测仪1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01,第一螺纹孔301的外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02,螺纹柱302的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03,固定座303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4,第二螺纹孔304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305,通过第一螺纹孔301、螺纹柱302、固定座303、第二螺纹孔304和螺栓305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在漏油检测仪1的内侧表面开设出第一螺纹孔301,然后在第一螺纹孔301的外侧表面螺纹连接上螺纹柱302,之后在螺纹柱302的下方表面固定连接上固定座303,并将固定座303的内侧表面开设出第二螺纹孔304,接下来在第二螺纹孔304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上螺栓305,这样就可以通过将螺纹柱302和固定座303焊接在一起,并通过螺栓305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孔304从而将漏油检测仪1固定在水下沉箱,当漏油检测仪1损坏时,就可以通过漏油检测仪1拧出螺纹柱302,从而完成漏油检测仪1便于更换的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螺纹孔304以固定座30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固定座303通过螺纹柱302与漏油检测仪1固定连接,通过固定座303的设置,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起到漏油检测仪1安装更稳定的效果。
工作原理:首先在漏油检测仪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连接口201,然后在连接口2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上油管202,之后在油管20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上对接口203,之后在对接口20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上限位环204,并在限位环204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上连接头205,接下来在连接头205的内侧表面开设出螺纹槽206,这样在需要使用漏油检测仪1时,只需通过转动连接头205,用连接头205上的螺纹槽206与水下沉箱连接在一起,连接头205通过限位环204与对接口203转动连接,这样油就可以通过连接头205进入到对接口203经过油管202进入到漏油检测仪1中进行对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这样就完成了对漏油检测仪1便于连接的效果,接下来,在漏油检测仪1的内侧表面开设出第一螺纹孔301,然后在第一螺纹孔301的外侧表面螺纹连接上螺纹柱302,之后在螺纹柱302的下方表面固定连接上固定座303,并将固定座303的内侧表面开设出第二螺纹孔304,接下来在第二螺纹孔304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上螺栓305,这样就可以通过将螺纹柱302和固定座303焊接在一起,并通过螺栓305螺纹连接第二螺纹孔304从而将漏油检测仪1固定在水下沉箱,当漏油检测仪1损坏时,就可以通过漏油检测仪1拧出螺纹柱302,从而完成漏油检测仪1便于更换的效果,这样就完成了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条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包括漏油检测仪(1)和连接机构(2),其中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口(201)、油管(202)、对接口(203)、限位环(204)、连接头(205)和螺纹槽(206),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检测仪(1)的外侧表面设置有连接机构(2),所述漏油检测仪(1)的下方表面设置有固定机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口(201)、油管(202)、对接口(203)、限位环(204)、连接头(205)和螺纹槽(206),所述漏油检测仪(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口(201),所述连接口(20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有油管(202),所述油管(202)的一端表面固定连接有对接口(203),所述对接口(203)的外侧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环(204),所述限位环(204)的外侧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头(205),所述连接头(205)的内侧表面开设有螺纹槽(20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201)以漏油检测仪(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连接头(205)通过限位环(204)与对接口(203)转动连接,所述油管(202)以漏油检测仪(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第一螺纹孔(301)、螺纹柱(302)、固定座(303)、第二螺纹孔(304)和螺栓(305),所述漏油检测仪(1)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01),所述第一螺纹孔(301)的外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02),所述螺纹柱(302)的下方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303),所述固定座(303)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304),所述第二螺纹孔(304)的内侧表面螺纹连接有螺栓(3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304)以固定座(303)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所述固定座(303)通过螺纹柱(302)与漏油检测仪(1)固定连接。
CN202321206205.6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Active CN220039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6205.6U CN2200397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6205.6U CN2200397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39738U true CN220039738U (zh) 2023-11-17

Family

ID=887361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6205.6U Active CN22003973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39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4381A (zh) 一种用于旋挖钻孔桩的工艺方法
CN110387880A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0468833B (zh) 用于内河航道的水上钻孔灌注桩施工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6284313A (zh) 基于循环泥浆护壁的长螺旋挤压入岩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02720186B (zh) 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水下一次成型浇筑法
CN108589707A (zh) 一种全套管长螺旋钻与旋挖钻组合式施工工法
CN104047542B (zh) 嵌岩斜桩冲击钻管锤系统及嵌岩斜桩冲击施工方法
CN102134853A (zh) Ct式锁口钢管桩基坑止水支护装置及工法
CN110629747A (zh) 复杂地质条件下桩基础全套管全回转施工工艺
CN107338789A (zh) 一种潜孔冲击式三重管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方法
CN111663892A (zh) 一种嵌岩斜桩冲击钻进成桩施工工艺
CN109385992A (zh) 在人工填石层中成孔的施工方法
CN112144514A (zh) 旋挖钻机遇易塌砂卵石地层成孔成桩的简易方法
CN106758759B (zh) 一种用于深水裸岩河床的栈桥桩基及其锚固方法
CN201943077U (zh) Ct式锁口钢管桩止水帷幕
CN220039738U (zh) 一种水下沉箱漏油检测装置
CN212052725U (zh) 溶洞区桩施工结构
CN101481913A (zh) 嵌岩地下连续墙冲孔槽段施工方法
CN108625388A (zh) 一种适用于浅基岩地质条件的套筒组合式大直径单桩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0685291B (zh) 一种用于深水区内混凝土围堰的支撑装置及其施工工艺
CN106930274A (zh) 一种钢筋笼位置固定的全套筒回转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
CN112281880A (zh) 一种复杂地层长螺旋引孔插打锁口钢管桩围堰的施工方法
CN109989346B (zh) 桥梁大直径预制混凝土管柱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CN110593258A (zh) 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施工方法及加固结构
CN210975801U (zh) 既有建筑桩基钢套管桩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