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20281U -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 Google Patents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20281U
CN220020281U CN202321660985.1U CN202321660985U CN220020281U CN 220020281 U CN220020281 U CN 220020281U CN 202321660985 U CN202321660985 U CN 202321660985U CN 220020281 U CN220020281 U CN 22002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housing
shell
limiting
interfac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609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书田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6609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2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2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20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口装置及读卡器,接口装置包括壳体与接口组件,其中:接口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接口端,本体滑动嵌设于壳体,接口端具有收容于壳体内部的第一状态与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第二状态,且在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接口端可连接于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接口装置,在接口端处于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第二状态时,接口端可连接于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且在接口端处于收容于壳体内部的第一状态时,可减小接口装置的整体外形尺寸,便于用户的携带,同时接口端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读卡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背景技术
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的电子器件,由于其具有体积较小、性能稳定等优点,存储器广泛地以存储卡的形式使用在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电子设备上。
如对于相机来说,相机通常用于记录视频或图像,当用户需读取相机存储的视频或图像时,需在相机上插入读卡器,通过读卡器读取相机内部存储数据。现有读卡器通常包括壳体与接口,并将接口外露伸出至壳体外侧,但是此种设置会增加读卡器的外形尺寸,用户的携带不便,且接口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易导致接口的损坏,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读卡器的接口会增加其外形尺寸,且接口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一种接口装置,可连接于外部设备,所述接口装置包括:
壳体;
接口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接口端,所述本体滑动嵌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接口端具有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状态与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状态,且在所述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接口端可连接于所述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端包括第一公头接口与第二公头接口,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可收容或伸出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开设有滑槽,所述本体滑动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个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嵌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公头接口、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均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嵌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卡接件,所述壳体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在所述本体的滑动过程中,所述卡接件可卡接于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任意一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包括滚珠以及与所述滚珠相连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本体开设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开口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且所述滚珠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固定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壳体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本体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本体连接且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在所述本体在滑动过程中,所述限位件可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与连接板,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导轨,且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接口装置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当所述接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止件可抵接于所述接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接口组件的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锁止件包括按压部、第二弹性件以及挡柱,所述按压部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壳体,且其至少部分凸出至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挡柱均固定于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挡柱均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凸出;
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延伸的凹槽,且其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槽,两个所述挡槽均开口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且均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所述连接板弯折形成有挡板,当所述接口端由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挡板在所述凹槽内滑动,且当所述接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按压部受到按压时,所述挡柱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挡槽,且所述挡柱抵接于所述挡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分别伸出至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部。
一种读卡器,用于读取终端设备,所述读卡器包括:
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装置;
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将所述壳体吸附至所述终端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读卡器还包括存储件与连接器,其中:
所述存储件嵌设于所述壳体,用于存储数据信息;
所述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存储件电性连接,当所述壳体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读取至所述存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接口端连接于所述外部设备,且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外部设备可用于给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上述接口装置及读卡器,当用户推动接口组件时,本体带动接口端在壳体上滑动,并在接口端处于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第二状态时,接口端可连接于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且在接口端处于收容于壳体内部的第一状态时,可减小接口装置的整体外形尺寸,便于用户的携带,同时接口端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卡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卡器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卡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向结构剖视图;
图5为部分实施例中第一公头接口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部分实施例中第二公头接口伸出至壳体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接口装置;
110、壳体;111、滑槽;112、第二电路板;113、柔性电路板;114、卡接槽;115、限位槽;116、导轨;117、凹槽;118、挡槽;120、接口组件;121、第一公头接口;122、第二公头接口;130、本体;131、第一电路板;132、卡接件;1321、滚珠;1322、第一弹性件;133、固定槽;134、第一盖体;135、第二盖体;140、限位件;141、限位柱;142、连接板;143、导槽;144、挡板;150、锁止件;151、按压部;152、第二弹性件;153、挡柱;
200、读卡器;210、磁吸件;220、存储件;230、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接口装置100,接口装置100包括壳体110与接口组件120,接口装置100可连接于外部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接口装置100可以为读卡器200的组成结构,当接口装置100插接于外部设备时,读卡器200可读取外部设备的存储数据。并且,外部设备可以为相机、手机、IPAD等可以存储视频或图像的数码产品。
接口组件120包括本体130与至少一个接口端,本体130通过嵌设的方式设置于壳体110上,并且本体130在壳体110上可滑动。接口端具有收容于壳体110内部的第一状态与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的第二状态,并且在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接口端可连接于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接口端为两个,并且两个接口端分别设置于本体130相对的两侧,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接口端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其他数量,对于接口端的具体数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上述接口装置100,当用户推动接口组件120时,本体130带动接口端在壳体110上滑动,并在接口端处于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的第二状态时,接口端可连接于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且在接口端处于收容于壳体110内部的第一状态时,可减小接口装置100的整体外形尺寸,便于用户的携带,同时接口端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接口端包括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即接口端为两个,并且两个接口端分别为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可收容或伸出壳体110相对的两侧,如在第一公头接口121伸出壳体110时,可将第一公头接口121插接于外部设备,以对外部设备内部存储数据进行读取,或给外部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作业;同样地,如在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壳体110时,可将第二公头接口122插接于外部设备,以对外部设备内部存储数据进行读取,或给外部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作业。通过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可拓展接口装置100的插接类型,进而拓宽接口装置100的适用范围。且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收容于壳体110内部时,可减小接口装置100的整体外形尺寸,便于用户的携带,同时,接口端不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公头接口121为USB接口,如USB Type-C接口,第二公头接口122为闪电(Lightning)接口。当然,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的类型可以依据需求进行适应性选择,并且接口组件120也不局限于仅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两种接口类型与数量,对于接口组件120的数量以及类型可根据需求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为了实现接口组件120在壳体110上的滑动,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壳体110开设有滑槽111,本体130嵌设于滑槽111,以将本体130连接于壳体110上,本体130在滑槽111内可滑动。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30为腔体式结构,本体130包覆于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外侧,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分别位于本体130相对的两个端部,并且第一公头接口121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公头接口122的至少部分均伸出至本体130外侧。通过本体130在滑槽111内的滑动,本体130可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便于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的电性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当外部设备接口为USB母头接口时,本体130在滑槽111内沿某一方向进行滑动,本体130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第一公头接口121与外部设备接口相配对,以使得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同样地,如图6所示,当外部设备接口为闪电(Lightning)母头接口时,本体130在滑槽111内沿与上述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本体130带动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第二公头接口122与外部设备接口相配对,同样可使得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接口装置100无需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时,可滑动本体130,使本体130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同时收容于滑槽111内部,即在此状态下,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在滑槽111内部的正投影位于滑槽111内部,防止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长期暴露于外界环境中受到灰尘、水滴等杂质的影响,可对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进行收容与保护,便于用户的携带。
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本体130嵌设有第一电路板131,第一电路板131与第一公头接口121、第二公头接口122均电性连接。并且壳体110内部嵌设有第二电路板112,第二电路板112包括柔性电路板113(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柔性电路板113与第一电路板131电性连接。当第一公头接口121和/或第二公头接口122插接于外部设备时,使得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第二电路板112输出指令至柔性电路板113,并通过柔性电路板113将指令传递至第一电路板131,第一电路板131控制第一公头接口121和/或第二公头接口122对外部设备内部的存储数据进行读取作业,和/或,给外部设备进行供电或充电作业。并且,由于柔性电路板113具有柔性,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的滑动过程中,柔性电路板113自身形变可始终保证柔性电路板113与第二电路板112连接处,以及柔性电路板113与第一电路板131连接处的稳固性,以防止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的滑动过程中,第二电路板112与第一电路板131之间发生短路的不良现象,以确保第二电路板112与第一电路板131之间的信号传输可靠性。
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本体130设有卡接件132。壳体110开设有多个卡接槽114,并且多个卡接槽114沿本体13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在本体130的滑动过程中,卡接件132可卡接于多个卡接槽114中的任意一个,使第一公头接口121或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或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均收容于壳体110内部。如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114开口于壳体110靠近本体130的一侧,即卡接槽114开设于壳体110上,并且卡接槽114的槽深方向朝向壳体110内部延伸,壳体110沿本体130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卡接槽114,如图5所示,当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中,本体130带动卡接件132运动至卡接于其中一侧的卡接槽114中时,本体130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第一公头接口121与外部设备接口相配对,以使得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如图6所示,当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中,本体130带动卡接件132运动至卡接于另外一侧的卡接槽114中时,本体130带动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第二公头接口122与外部设备接口相配对,同样使得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电性连接。又如本体130带动卡接件132运动至卡接于中间的卡接槽114中时,本体130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同时收容于滑槽111内部,可对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进行收容与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卡接槽114的开设数量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三个,还可以为四个、五个甚至更多,对于卡接槽114的具体开设数量,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具体设置,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1、图2与图4所示,卡接件132包括滚珠1321与第一弹性件1322,第一弹性件1322连接于滚珠1321上,如第一弹性件1322的一端抵接或固接于滚珠1321上。本体130开设有固定槽133,并且固定槽133开口于本体130朝向壳体110的一侧,即固定槽133开设于本体130上,并且固定槽133的槽深方向朝向本体130内部延伸。第一弹性件1322设于固定槽133内,并且滚珠1321至少部分凸出固定槽133,即滚珠1321可部分凸出至固定槽133外部,或滚珠1321全部凸出至固定槽133外部。当用户通过推、拉、拔等方式作用于本体130上时,本体130在外部作用力下,通过克服第一弹性件1322的弹性作用力,使滚珠1321与卡接槽114相互分离,此时继续施加作用力于本体130上时,本体130在滑槽111内滑动,当滚珠1321运动至与另一卡接槽114相配合的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322发生弹性复位,滚珠1321重新卡接于另一卡接槽114内,即表明本体130已运动至指定位置,且滚珠1321可发生咔嚓的声音,以产生到位反馈信息于用户,此时第一公头接口121或第二公头接口122运动至壳体110外侧,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可与外部设备进行配对,或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同时运动至滑槽111内部,对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进行收容与保护。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322为复位弹簧,当第一弹性件1322受到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保证第一弹性件1322可带动滚珠1321卡接于卡接槽114内,或第一弹性件1322与卡接槽114分离。当然,第一弹性件1322的具体类型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复位弹簧,还可以为弹性片、柔性片或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一弹性件1322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为了避免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与壳体110出现分离的不良现象,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接口装置100还包括限位件140。壳体110在靠近本体130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115,限位槽115在本体130的厚度方向贯通本体130,并且限位槽115沿本体130的滑动方向延伸。限位件140至少部分伸入至限位槽115内部,即限位件140部分或全部位于限位槽115内。限位件140与本体130连接,当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中,本体130可带动限位件140同步运动,由于限位件140至少部分收容于限位槽115内,当限位件140在滑动过程中,限位件140可抵接于限位槽115相对的两侧壁,并且在限位件140抵接于限位槽115的侧壁上时,限位件140无法继续运动,即表明本体130已运动至极限位置,可防止本体130滑移至滑槽111外侧,避免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与壳体110出现分离的不良现象。
其中,如图2所示,限位件140包括限位柱141与连接板142。限位柱141至少部分插入限位槽115内,限位柱141的一端与本体130连接,限位柱141的另一端与连接板142连接,通过限位柱141可将本体130与连接板142连接在一起。壳体110朝向本体130的一侧设有导轨116,并且导轨116的延伸方向与本体130的滑动方向一致,连接板142设有与导轨116相配合的导槽143。当用户通过推、拉、拔等方式作用于本体130上时,本体130在外部作用力下可在滑槽111内滑动,本体130带动限位柱141与连接板142进行滑动,在限位柱141的滑动过程中,限位柱141可抵接于限位槽115相对的两侧壁,并且在限位柱141抵接于限位槽115的侧壁上时,限位柱141无法继续运动,即表明本体130已运动至极限位置,可防止本体130滑移至滑槽111外侧,避免本体130在滑动过程与壳体110出现分离的不良现象。另外,导槽143可沿着导轨116的延伸方向进行滑动,由于导槽143开设于连接板142上,且连接板142与本体130连接,通过连接板142可限定本体130的滑动方向,以对本体130的运动路径进行导向。
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接口装置100还包括锁止件150,锁止件150通过嵌设、卡接等方式设置于壳体110。当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锁止件150可抵接于接口组件120,锁止件150用于防止接口组件120的滑动,避免接口组件120在与外部设备插接过程中出现反向滑动的不良现象,如在本实施例中,避免接口组件120朝向收容于壳体110内部的方向滑动,以方便用户对接口组件120与外部设备进行插接操作。
具体地,如图1与图2所示,锁止件150包括按压部151、第二弹性件152以及挡柱153。按压部151嵌设于壳体110,如在壳体110上开设有通孔,并将按压部151嵌设于通孔内,以将锁止件150设置于壳体110上,按压部151在壳体110上可朝向靠近或远离壳体110内部的方向移动,并且按压部151的至少部分凸出至壳体110外侧,即按压部151可直接设置于壳体110外侧,或按压部151部分设置于壳体110外侧,方便用户对按压部151进行按压操作。第二弹性件152与挡柱153均固定于按压部151朝向壳体110内部的一侧,并且第二弹性件152与挡柱153均朝向壳体110内部凸出,即第二弹性件152与挡柱153同时位于按压部151的同侧。壳体110开设有沿本体130滑动方向延伸的凹槽117,即凹槽117的长度方向与本体130的滑动方向一致,并且壳体110沿本体130的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槽118,两个挡槽118均开口于凹槽117的内壁,并且两个挡槽118均与凹槽117相连通。连接板142具有挡板144,如连接板142弯折形成有挡板144,当接口端有第一状态运动至第二状态时,挡板144在凹槽117内滑动,并且当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按压部151受到按压时,挡柱153的至少部分伸入至挡槽118,并且挡柱153抵接于挡板144,在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挡柱153可防止挡板144出现反向滑动的不良现象,由于挡板144与连接板142一体成型,且连接板142连接于本体130上,进而防止本体130出现反向滑动的不良现象,以方便用户对接口组件120与外部设备进行插接操作。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52为复位弹簧,当第二弹性件152受到外力作用时,复位弹簧能够发生弹性形变,以保证按压部151可带动挡柱153伸入至挡槽118内,或按压部151带动挡柱153与挡槽118分离。当然,第二弹性件152的具体类型不局限于上述提供的复位弹簧,还可以为弹性片、柔性片或其他能够发生弹性形变的元件。对于第二弹性件152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上述接口装置100,当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此时需将接口装置100插接于外部设备上,用户通过按压的方式作用于按压部151上,按压部151克服第二弹性件152的弹性作用力,使按压部151朝向靠近壳体110内部的方向运动,按压部151带动挡柱153朝向靠近壳体110内部的方向运动,挡柱153的至少部分可伸入至挡槽118,且挡柱153能够抵接于挡板144的侧壁上,防止挡板144出现反向滑动的不良现象,进而防止本体130出现反向滑动的不良现象,使第一公头接口121或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的位置固定,以方便用户对接口组件120与外部设备进行插接操作。并且,在完成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的插接操作之后,用户松开按压部151,第二弹性件152复位并带动按压部151朝向远离壳体110内部的方向运动,按压部151带动挡柱153退出挡槽118,即可完成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的插接操作。
为了便于本体130内部元件的装拆作业,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2所示,本体130包括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并且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形成两端开口的腔体式结构,即使得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连接形成分体式结构的本体130,方便在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内部进行第一公头接口121、第二公头接口122、第一电路板131等内部元件的装拆作业。并且在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连接形成本体130之后,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分别伸出至本体130的两个端部,使得本体130能够带动第一公头接口121与第二公头接口122伸出至壳体110外侧,便于接口装置100与外部设备的电性连接。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可通过螺丝锁付为一体结构,并共同形成本体130。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还可以通过卡扣、螺纹结构等连接为一体。对于第一盖体134与第二盖体135的具体连接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另外,如图1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读卡器200,读卡器200包括磁吸件210与如上述技术方案任一项的接口装置100,读卡器200用于读取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其中,磁吸件210通过嵌设、卡接等方式设置于壳体110的内部或外侧,磁吸件210用于将壳体110吸附至终端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如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为相机、手机、IPAD等可以存储视频或图像的数码产品。
上述读卡器200,通过磁吸件210将壳体110磁性吸附于终端设备(如相机、手机等),实现终端设备与读卡器200之间的连接,并在终端设备与读卡器200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读卡器200,读卡器200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拆卸方便,且仅需完成终端设备与读卡器200之间的磁性吸附连接,即可对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进行读取,操作简便。
进一步地,如图1与图4所示,读卡器200还包括存储件220与连接器230。存储件220设于壳体110,存储件220可以为SD卡、Micro SD卡、Cfexpress卡等一类的存储卡,存储件220用于存储数据信息。
连接器230嵌设于壳体110的外侧,以将连接器230固定于壳体110上,并且连接器230与存储件220电性连接,通过连接器230可将存储数据传输至存储件220。连接器230至少部分凸出至壳体110外侧,换言之,部分连接器230凸出至壳体110外侧,或连接器230全部凸出至壳体110外侧。当壳体110吸附于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部抵接于连接器230,实现连接器230与存储件220之间的电性导通,用于将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读取至存储件220。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230包括至少一根弹簧针(pogo pin),并且弹簧针至少部分凸出至壳体110外侧。当壳体110吸附于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部抵接于弹簧针,实现连接器230与存储件220之间的电性导通,可将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读取至存储件220。在另一实施例中,连接器230也可以为弹片,并且弹片至少部分凸出至壳体110外侧。当壳体110吸附于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的传输部抵接于弹片,实现连接器230与存储件220之间的电性导通,可将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读取至存储件220。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器230还可以为其他传输件,对于连接器230的具体类型,本实用新型不做限制。
一实施例中,如图1与图4所示,在接口端连接于外部设备,并且连接器230连接于终端设备时,外部设备可用于给终端设备充电。如在本实施例中,外部设备为手机,终端设备为相机,通过读卡器200将手机与相机电性连接,可使得手机给相机进行充电作业,以进一步拓展读卡器200的使用场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接口装置,可连接于外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装置包括:
壳体;
接口组件,包括本体以及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至少一个接口端,所述本体滑动嵌设于所述壳体,所述接口端具有收容于所述壳体内部的第一状态与伸出至所述壳体外侧的第二状态,且在所述接口端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接口端可连接于所述外部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端包括第一公头接口与第二公头接口,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可收容或伸出所述壳体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开设有滑槽,所述本体滑动嵌设于所述滑槽,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相对的两个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嵌设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第一公头接口、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均电性连接,所述壳体内部嵌设有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卡接件,所述壳体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间隔开设有多个卡接槽,在所述本体的滑动过程中,所述卡接件可卡接于多个所述卡接槽中的任意一个。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包括滚珠以及与所述滚珠相连的第一弹性件,所述本体开设有固定槽,且所述固定槽开口于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件设于所述固定槽内,且所述滚珠至少部分凸出所述固定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壳体在靠近所述本体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沿所述本体的滑动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本体连接且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限位槽,在所述本体的滑动过程中,所述限位件可抵接于所述限位槽相对的两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与连接板,所述限位柱至少部分插入所述限位槽,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本体的一侧设有导轨,且所述导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本体的滑动方向一致,所述连接板设有与所述导轨相配合的导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装置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当所述接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锁止件可抵接于所述接口组件,用于防止所述接口组件的滑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包括按压部、第二弹性件以及挡柱,所述按压部可移动地嵌设于所述壳体,且其至少部分凸出至所述壳体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挡柱均固定于所述按压部朝向所述壳体内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弹性件与所述挡柱均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凸出;
所述壳体设有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延伸的凹槽,且其沿所述本体滑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挡槽,两个所述挡槽均开口于所述凹槽的内壁,且均与所述凹槽相连通;
所述连接板弯折形成有挡板,当所述接口端由所述第一状态运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挡板在所述凹槽内滑动,且当所述接口端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按压部受到按压时,所述挡柱至少部分伸入至所述挡槽,且所述挡柱抵接于所述挡板。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第一盖体与第二盖体,所述第一盖体与所述第二盖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公头接口与所述第二公头接口分别伸出至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部。
12.一种读卡器,用于读取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包括: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装置;
磁吸件,所述磁吸件设置于所述壳体,用于将所述壳体吸附至所述终端设备以进行数据传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读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读卡器还包括存储件与连接器,其中:
所述存储件嵌设于所述壳体,用于存储数据信息;
所述连接器嵌设于所述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存储件电性连接,当所述壳体吸附于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终端设备的传输部抵接于所述连接器,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的存储数据读取至所述存储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读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口端连接于所述外部设备,且所述连接器连接于所述终端设备时,所述外部设备可用于给所述终端设备充电。
CN202321660985.1U 2023-06-27 2023-06-27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Active CN22002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985.1U CN220020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60985.1U CN220020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20281U true CN220020281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3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60985.1U Active CN220020281U (zh) 2023-06-27 2023-06-27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2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61608B2 (en) Card reader
US6102715A (en) Personal computer peripheral device adapter
US7442086B1 (en) Chip card retaining mechanism
US862264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ot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US8730680B2 (en) Chip card h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488214B2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780090B2 (en) Chip card holder
US7837487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KR100830250B1 (ko) 카드 방출 기구를 갖춘 메모리 카드 커넥터
US20060014436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US7833040B2 (en) Card socket assembly
US20100032485A1 (en) Card reader
JP4817271B2 (ja) カードリーダー
US20090316342A1 (en) Accessory holding mechanism used 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US7497727B2 (en) Card connector
CN220020281U (zh) 接口装置及读卡器
US20150311630A1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220381594U (zh) 读卡器
CN109546385A (zh) 卡座组件以及移动终端
KR200455633Y1 (ko) 카드 리더
WO2023093790A1 (zh) 电子设备
CN214899098U (zh) 扩展坞
KR100635666B1 (ko) 메모리카드 착탈유닛 및 그를 구비한 전자기기
US8077469B2 (en) Chip card assembling structure
JP3770267B2 (ja) メモリカードと電子機器の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