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9991U - 光闸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闸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19991U CN220019991U CN202321729764.5U CN202321729764U CN220019991U CN 220019991 U CN220019991 U CN 220019991U CN 202321729764 U CN202321729764 U CN 202321729764U CN 220019991 U CN220019991 U CN 2200199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swing arm
- light receiving
- receiving groove
- shutter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8 optical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光闸装置,包括壳体和开关组件。其中,壳体内开设有活动腔、第一收光槽和第二收光槽,壳体沿第一方向开设有进光孔和出光孔;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腔内,第一摆臂的一端和第二摆臂的一端均与壳体沿第一方向铰接,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反光件,当第一反光件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第一收光槽,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反光件,当第二反光件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第二收光槽。两个收光槽的设置提高了散热效率,且两个摆臂能够协同工作,提高了开关组件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闸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激光器的发展日新月异,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加工设备及检测设备,这对激光器的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
激光光闸,是利用反光件改变激光初始的光路,实现光闸的开关效果,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出现波动时,改变其光路,待稳定后,重新恢复光路。由于激光照射时会产生热量,因此光闸内常会设置一个收光槽,用于吸收被反射的激光,在长时间处于关闭状态下,或是频繁的切换其开合和关闭状态时,都会造成热量集中于局部的收光槽中,不利于散热,且当激光功率升高时,收光槽容易出现难以负载而损坏的情况。
因此,亟需一种光闸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光闸装置,能够提高散热效率,且能够提高开关组件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灵敏度。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光闸装置,包括:
壳体,上述壳体内开设有活动腔、第一收光槽和第二收光槽,上述壳体沿第一方向开设有进光孔和出光孔;
开关组件,上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上述第一摆臂和上述第二摆臂沿上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上述活动腔内,上述第一摆臂的一端和上述第二摆臂的一端均与上述壳体沿上述第一方向铰接,上述第一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反光件,当上述第一反光件于上述第一方向遮挡上述出光孔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上述第一收光槽,上述第二摆臂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反光件,当上述第二反光件于上述第一方向遮挡上述出光孔时,能够将上述光线反射入上述第二收光槽。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反光件和上述第二反光件均配置全反镜片。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反光件和上述第二反光件的反射镜面均镀有高反膜。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于上述第一方向,上述第一反光件和上述第二反光件其中与上述进光孔相邻的一个配置半透半反镜片,另一个配置全反镜片。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上述第一支撑平台位于上述出光孔于第二方向的一侧,上述第一支撑平台内设置有电磁铁,上述第一摆臂设置有磁铁,上述第一支撑平台能够吸附或是排斥上述第一摆臂,上述第二方向和上述第一方向垂直。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上述第二支撑平台位于上述出光孔于第二方向的一侧,上述第一支撑平台内设置有电磁铁,上述第二摆臂设置有磁铁,上述第二支撑平台能够吸附或是排斥上述第二摆臂。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摆臂与上述壳体的铰接处和上述第二摆臂与上述壳体的铰接处均设置有弹性件,使得上述第一摆臂和上述第二摆臂具备向上述光线所在侧移动的趋势。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壳体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述第一限位块能够与上述第一摆臂背对上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侧抵接,以限制上述第一反光件于上述第一方向遮挡上述出光孔后,上述第一摆臂向远离上述第一支撑平台的一侧继续转动,上述第二限位块能够与上述第二摆臂背对上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侧抵接,以限制上述第二反光件于上述第一方向遮挡上述出光孔后,上述第二摆臂向远离上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一侧继续转动。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收光槽和上述第二收光槽内均设置有光电二极管,上述壳体外部设置有指示灯,上述光电二极管与上述指示灯电性连接。
作为上述光闸装置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一摆臂和上述第二摆臂于第三方向对称设置,上述第一收光槽与上述第二摆臂位于同侧,上述第二收光槽与上述第一摆臂位于同侧,且于上述第二方向,上述第一支撑平台和上述第二支撑平台位于上述出光孔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开关组件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为均位于其第一位置,光线沿初始光路,自进光孔射入壳体并自出光孔射出;当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反光件和第二反光件中的一个或两个处于其第二位置,改变光路,使得光线自进光孔进入壳体后,能够被第一反光件反射至第一收光槽或被第二反光件反射至第二收光槽又或是一部分被反射至第一收光槽,另一部分被反射至第二收光槽。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收光槽和第二收光槽,能够分担散热压力,避免局部过热,提高了散热效率,且第一摆臂和第二摆臂能够协同工作,提高了开关组件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光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壳体;11、活动腔;12、第一收光槽;13、第二收光槽;14、出光孔;15、第一限位块;16、第二限位块;
21、第一摆臂;22、第二摆臂;23、第一反光件;24、第二反光件;
31、第一支撑平台;32、第二支撑平台;40、光电二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闸装置,包括壳体10和开关组件。其中,壳体10内开设有活动腔11、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壳体10沿第一方向开设有进光孔和出光孔14;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活动腔11内,第一摆臂21的一端和第二摆臂22的一端均与壳体10沿第一方向铰接,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反光件23,当第一反光件23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14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第一收光槽12,第二摆臂2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反光件24,当第二反光件24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14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第二收光槽13。
具体的,进光孔和出光孔14连通形成初始光路,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均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第一反光件2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反光件23位于出光孔14的径向一侧,对初始光路进行避让,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反光件23于第一方向位于进光孔和出光孔14之间,且三者处于同一直线,第一反光件23能够将自进光孔射入的光线反射至第一收光槽12中,形成第一光路,第一反光件23则通过第一摆臂21的转动完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同样的,当第二反光件24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反光件24位于出光孔14的径向一侧,对初始光路进行避让,当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反光件24于第一方向位于进光孔和出光孔14之间,且三者处于同一直线,第二反光件24能够将自进光孔射入的光线反射至第二收光槽13中,形成第二光路,第二反光件24则通过第二摆臂22完成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
开关组件包括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当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为均位于其第一位置,光线沿初始光路,自进光孔射入壳体10并自出光孔14射出;当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中的一个或两个处于其第二位置,改变光路,使得光线自进光孔进入壳体10后,能够被第一反光件23反射至第一收光槽12或被第二反光件24反射至第二收光槽13又或是一部分被反射至第一收光槽12,另一部分被反射至第二收光槽13。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能够分担散热压力,避免局部过热,提高了散热效率,且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能够协同工作,提高了开关组件于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的灵敏度。
可选的,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均配置全反镜片。由于全反镜片能够将光线全部反射,因此,当开关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仅需要第一反光件23或第二反光件24其中一个位于第二位置,改变初始光路即可。当需要快速且频繁的切换开关组件的打开状态和关闭状态时,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交替使用,当第一反光件23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二反光件24则处于第二位置,此时卡关组件则处于关闭状态,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同时通过摆臂切换其所在位置,且当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第三位置相遇时,初始光路重新连通,开关组件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反光件23到达第二位置时,第二反光件24则到达第一位置,开关组件则处于关闭状态,以此反复。
于其他实施例中,开关组件能够包括多个反光件,多个反光件交替的到达第一位置,阻断初始光路,且在交替的间隙,初始光路能够连通。
可选的,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的反射镜面均镀有高反膜。高反膜是利用增透和增反的原理制成的高反射率多层光学薄膜,能够提升反射镜的反光能力。
于其他实施例中,于第一方向,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其中与进光孔相邻的一个配置半透半反镜片,另一个配置全反镜片。半透半反镜片允许部分光反射,另一部分光透过。为了方便表述,以第一反光件23配置半透半反镜片,第二反光件24配置全反镜片,当开关组件处于关闭状态时,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均位于第二位置,光线自进光孔射入,第一反光件23能够将光线的一部分反射至第一收光槽12中,另一部分则透过第一反光件23射在第二反光件24上,第二反光件24则将这部分光线反射至第二收光槽13中,如此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能够同时承受近一半的功率,进而提高承受功率。
可选的,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31,第一支撑平台31位于出光孔14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一支撑平台31内设置有电磁铁,第一摆臂21设置有磁铁,第一支撑平台31能够吸附或是排斥第一摆臂21。如此,第一支撑平台31内的电磁铁吸引或排斥设置于第一摆臂21的磁铁,以驱动第一摆臂21转动,实现第一反光件23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切换。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反光件23处于其第一位置时,第一摆臂21被第一支撑平台31吸附,与第一支撑平台31抵接,当第一反光件23处于其第二位置时,第一摆臂21被第一支撑平台31排斥,向出光孔14所在侧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垂直。
可选的,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32,第二支撑平台32位于出光孔14于第二方向的一侧,第一支撑平台31内设置有电磁铁,第二摆臂22设置有磁铁,第二支撑平台32能够吸附或是排斥第二摆臂22。
可选的,第一摆臂21与壳体10的铰接处和第二摆臂22与壳体10的铰接处均设置有弹性件,使得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具备向光线所在侧移动的趋势。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能够更加迅速的向光线所在侧转动,使得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能够更加灵敏的切换其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
进一步的,如果弹性件对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的作用力能够支撑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分别到达第二位置,则第一支撑平台31和第二支撑平台32中的电磁铁则仅需要通过通断电控制对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的吸附或停止吸附即可,不在需要切换磁极,以实现吸附和排斥之间切换的效果。
可选的,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5和第二限位块16,第一限位块15能够与第一摆臂21背对第一支撑平台31的一侧抵接,以限制第一反光件23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14后,第一摆臂21向远离第一支撑平台31的一侧继续转动,第二限位块16能够与第二摆臂22背对第二支撑平台32的一侧抵接,以限制第二反光件24于第一方向遮挡出光孔14后,第二摆臂22向远离第二支撑平台32的一侧继续转动。如此设置,通过第一限位块15和第二限位块16能够使得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更加准确将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送至其第二位置。
可选的,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内均设置有光电二极管40,壳体10外部设置有指示灯,光电二极管40与指示灯电性连接。如此设置,当有光线照射在光电二极管40上时,指示灯则处于发光状态,用以提示,开关组件当前处于关闭状态。
可选的,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于第三方向对称设置,第一收光槽12与第二摆臂22位于同侧,第二收光槽13与第一摆臂21位于同侧,且于第二方向,第一支撑平台31和第二支撑平台32位于出光孔14的同一侧。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相对分开,更利于其进行散热。
进一步的,第一反光件23和第二反光件24中,反射镜前表面与摆臂上表面呈45°夹角,同时反射镜底线也与入射光呈45°夹角。
此外,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开设有活动腔(11)、第一收光槽(12)和第二收光槽(13),所述壳体(10)沿第一方向开设有进光孔和出光孔(14);
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第一摆臂(21)和第二摆臂(22),所述第一摆臂(21)和所述第二摆臂(22)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活动腔(11)内,所述第一摆臂(2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摆臂(22)的一端均与所述壳体(10)沿所述第一方向铰接,所述第一摆臂(21)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一反光件(23),当所述第一反光件(23)于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所述出光孔(14)时,能够将光线反射入所述第一收光槽(12),所述第二摆臂(22)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反光件(24),当所述第二反光件(24)于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所述出光孔(14)时,能够将所述光线反射入所述第二收光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件(23)和所述第二反光件(24)均配置全反镜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光件(23)和所述第二反光件(24)的反射镜面均镀有高反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反光件(23)和所述第二反光件(24)其中与所述进光孔相邻的一个配置半透半反镜片,另一个配置全反镜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支撑平台(31),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位于所述出光孔(14)于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第一摆臂(21)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能够吸附或是排斥所述第一摆臂(21),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32),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位于所述出光孔(14)于第二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内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第二摆臂(22)设置有磁铁,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能够吸附或是排斥所述第二摆臂(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1)与所述壳体(10)的铰接处和所述第二摆臂(22)与所述壳体(10)的铰接处均设置有弹性件,使得所述第一摆臂(21)和所述第二摆臂(22)具备向所述光线所在侧移动的趋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内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5)和第二限位块(16),所述第一限位块(15)能够与所述第一摆臂(21)背对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的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一反光件(23)于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所述出光孔(14)后,所述第一摆臂(21)向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的一侧继续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块(16)能够与所述第二摆臂(22)背对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的一侧抵接,以限制所述第二反光件(24)于所述第一方向遮挡所述出光孔(14)后,所述第二摆臂(22)向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的一侧继续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光槽(12)和所述第二收光槽(13)内均设置有光电二极管(40),所述壳体(10)外部设置有指示灯,所述光电二极管(40)与所述指示灯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光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臂(21)和所述第二摆臂(22)于第三方向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收光槽(12)与所述第二摆臂(22)位于同侧,所述第二收光槽(13)与所述第一摆臂(21)位于同侧,且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和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位于所述出光孔(14)的同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29764.5U CN220019991U (zh) | 2023-07-04 | 2023-07-04 | 光闸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729764.5U CN220019991U (zh) | 2023-07-04 | 2023-07-04 | 光闸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19991U true CN220019991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77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729764.5U Active CN220019991U (zh) | 2023-07-04 | 2023-07-04 | 光闸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19991U (zh) |
-
2023
- 2023-07-04 CN CN202321729764.5U patent/CN2200199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208912A1 (zh) | 棱镜结构、光学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EP0506847A1 (en) | FIBER OPTICAL SWITCH WITH A CURVED REFLECTOR. | |
CN111570410B (zh) | 激光清洗枪头和激光清洗机 | |
CN112711163A (zh) | 投影装置 | |
CN220019991U (zh) | 光闸装置 | |
EP0786680B1 (en) | Beam diverting shutter for a laser beam | |
JP2014145671A (ja) | レーザレーダ | |
CN117741899B (zh) | 一种反射模块以及摄像模组 | |
RU2007124605A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истема для направлени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пучка | |
CN101604114B (zh) | 投影机和光学引擎 | |
JP2005249834A5 (zh) | ||
CN110653487A (zh) | 激光焊接装置 | |
CN100461279C (zh) | 光学头及光盘驱动装置 | |
JP2007199307A (ja) | 光学絞り装置、および、プロジェクタ | |
JP2001272612A (ja) | 光スイッチ装置 | |
CN212009112U (zh) | 投影装置 | |
CN115280206A (zh) | 光开关和光导引方法及系统 | |
CN219608217U (zh) | 一种高速光程扫描装置 | |
CN206922821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8513854U (zh) | 激光光闸 | |
JP7474375B1 (ja) | 羽根駆動装置、撮像装置及び携帯型電子機器 | |
CN220475104U (zh) | 基于振镜的光澜安全开关和具有其的激光器 | |
CN218001199U (zh) | 偏光型智能光源及具有该光源的机器视觉系统 | |
CN212571683U (zh) | 一种棱形反射镜导光臂关节 | |
KR102303142B1 (ko) | 센서조립체와 이것을 구비한 카메라모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