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7514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7514U
CN220017514U CN202321712619.6U CN202321712619U CN220017514U CN 220017514 U CN220017514 U CN 220017514U CN 202321712619 U CN202321712619 U CN 202321712619U CN 220017514 U CN220017514 U CN 220017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unit
air duct
wind wheel
dust
w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7126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彪
云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7126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17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7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7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结构、风轮、接水槽、清洁机构、集尘机构和引流结构,风轮转动设于风道结构内;接水槽用于承接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清扫风轮的除尘组件,集尘机构包括集尘槽,集尘槽设于风道结构的出风侧的底部,集尘槽设有排水结构;除尘组件能够沿风轮的轴向移动进行清扫,可以清扫整个风轮,并利用集尘槽收集清扫的灰尘等脏物;通过引流结构将接水槽与集尘槽进行连通,将接水槽的水引流至集尘槽,从而可以冲走集尘槽收集的脏物,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清洁风轮,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需要定期对风轮进行清洁,以清除积聚的灰尘等脏物。相关技术中,利用驱动机构可驱动除尘工具对风轮进行清扫,不需要拆卸风轮,然而清扫掉落的脏物需要人工进行及时处理,操作繁琐,清洁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自动清理风轮的脏物,清洁效率高,效果更好,使用体验更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应用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风道结构、风轮、接水槽、清洁机构、集尘机构和引流结构,所述风轮转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内;所述接水槽用于承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所述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清扫所述风轮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能够沿所述风轮的轴向移动;所述集尘机构包括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侧的底部,所述集尘槽设有排水结构;所述集尘机构包括集尘槽和引流结构,所述集尘槽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侧的底部,所述引流结构连通所述接水槽与所述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有排水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清洁机构采用除尘组件作为清洁工具,除尘组件能够沿风轮的轴向移动进行清扫,可以清扫整个风轮,并利用集尘机构的集尘槽收集清扫的灰尘等脏物;由于接水槽能够承接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通过引流结构将接水槽与集尘槽进行连通,将接水槽的水引流至集尘槽,并通过排水结构可以冲走集尘槽收集的脏物,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清洁风轮,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舌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集尘槽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壁远离所述风轮的一端,所述引流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流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壁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一毛刷件,所述第一毛刷件滑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内,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毛刷件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舌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一毛刷件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蜗舌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毛刷件朝向所述风轮的一侧设有第一毛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抵接的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凸筋之间设有用于清扫所述第一风道壁的第二毛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蜗壳内沿其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为第二风道壁,所述第二风道壁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毛刷件能够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蜗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毛刷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集尘槽分别沿所述风轮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蜗杆设于所述集尘槽内,所述第一蜗杆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蜗杆可拆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机构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盖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被配置为在闭合所述集尘槽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表面之间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二毛刷件,所述第二毛刷件滑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侧,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毛刷件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蜗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毛刷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第二毛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蜗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蜗杆平行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壳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二毛刷件设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蜗舌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尘机构还包括第二盖板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二盖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盖板配置为在打开所述集尘槽时其一端朝向所述集尘槽,另一端与所述蜗舌抵接;且在闭合所述集尘槽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表面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空调器通过采用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除尘组件能够清扫整个风轮,并利用集尘机构的集尘槽收集清扫的灰尘等脏物;由于接水槽能够承接换热器的冷凝水,通过引流结构将接水槽与集尘槽进行连通,将接水槽的水引流至集尘槽,并通过排水结构可以冲走集尘槽收集的脏物,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清洁风轮,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佳,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盖板闭合状态);
图3是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一盖板打开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蜗壳与第一毛刷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蜗壳与第一毛刷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另一视角);
图6是图4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未安装换热器和风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的空调室内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盖板闭合状态);
图12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第二盖板打开状态)。
附图标记:
底座100;
风道结构200;风道201;蜗壳210;出风口211;进风口212;蜗舌213;第一风道壁214;接水槽215;出水口2151;第二风道壁216;凹槽2161;
换热器300;
风轮400;
清洁机构500;除尘组件501;第一驱动组件502;第一毛刷件510;第一毛刷部511;第一定位部512;第一凸筋5121;第二定位部513;第二凸筋5131;第二毛刷部5132;第一弧形部514;连接部515;第一电机520;第一蜗杆530;滑块531;卡槽5311;第二毛刷件540;第三毛刷部541;第三电机550;第二蜗杆560;导向杆570;
集尘机构600;集尘槽610;引流结构620;流道621;第二电机630;第一盖板640;第四电机650;第二盖板660;
空调室内机1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并非全部实施例。
空调室内机长时间使用过程中,会在风道内壁、风轮等部位积聚灰尘等脏物,容易滋生细菌,影响空气质量,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清洁。相关技术中,利用驱动机构驱动除尘工具对风轮进行清扫,无需拆卸风轮进行清洗,然而其仅能够清扫风轮表面积聚的灰尘,清扫后掉落的脏物需要人工进行及时处理,操作繁琐,费时费力,且散落的灰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清洁效果不理想。
相关技术中,一些空调室内机采用毛刷等结构刷洗风轮,但并不具有滑动扫刷风轮的功能,导致毛刷无法清洁整个风轮,洁净度达不到要求;另一些空调室内机采用吸尘方式清除灰尘,但此类结构存在占用空间大、技术成本高的问题,不利于推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1000,该空调室内机1000具体是挂壁式室内机,下面参照图1至图12来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
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1000,包括外壳、风道结构200、换热器300和风轮400,风道结构200、换热器300和风轮400均设置在外壳内,风道结构200设有进风口212和出风口211,风道结构200内形成有连通进风口212和出风口211的风道201。实施例的风轮400为贯流风轮,风轮400安装于风道结构200内,换热器300设置在风道结构200的进风口212一侧,风轮400能够带动空气经过换热器300后进入风道201,气流经过换热器300进行换热,形成冷风或热风并吹向室内,实现空气调节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外壳包括面框和底座100,风道结构200设置在底座100上,面框与底座100连接,图1中示出空调室内机1000在未安装面框状态的正面结构图。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清洁机构500,清洁机构500包括除尘组件501,除尘组件501用于清扫风轮400,除尘组件501配置为能够沿风轮400的轴向移动,由于风轮400沿空调室内机1000的长度方向设置,风轮400的轴向与图1中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的左右方向一致,也即是除尘组件501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从而可以对整个风轮400进行清洁。
可以理解的是,清洁机构500还包括第一驱动组件502,第一驱动组件502用于驱动除尘组件501移动,第一驱动组件502可以采用电机或其他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源,除尘组件501可采用毛刷、清洁棉或其他形式的清洁工具,清洁时第一驱动组件502可驱动除尘组件501左右移动,可以清除风轮400表面积聚的灰尘等脏物,清洁效果好。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还包括集尘机构600,集尘机构600包括集尘槽610,集尘槽610设置在风道结构200的出风侧,考虑到在除尘组件501清扫风轮400时,扫除的脏物会沿风道201朝向出风口211掉落,实施例中集尘槽610具体设置位于出风口211的底部,通过集尘槽610能够收集掉落的脏物,便于清理脏物。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000内设置有接水槽215,接水槽215用于承接换热器300产生的冷凝水,具体的,接水槽215设置靠近空调室内机1000的后侧,并位于换热器300后侧的下方。
参照图4所示,实施例中集尘机构600还包括有引流结构620,引流结构620连通接水槽215和集尘槽610,用于将接水槽215的冷凝水引流至集尘槽610;集尘槽610具有排水结构,利用冷凝水能够冲洗集尘槽610,通过排水结构可以冲走集尘槽610收集的脏物,无需人工操作清理脏物,实现自动清洁风轮400,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佳。
相对于相关技术中采用吸尘的清除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接水槽215、引流结构620、集尘槽610与排水结构连通形成排水通道,通过除尘组件501清扫风轮400,并利用集尘槽610收集灰尘,然后冷凝水通过排水通道冲洗集尘槽610,达到自动清理灰尘的目的,实现方式更容易,成本更低,更实用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2可理解到,由于接水槽215的位置高于集尘槽610,引流结构620可以是引流槽、引流管等结构,例如利用引流管直接将接水槽215与集尘槽610连通,可以将冷凝水引流到集尘槽610中。此外,排水结构可以是设置在集尘槽610的排水孔,排水孔可通过排水管将水排出空调室内机1000;排水结构也可以是排水泵,利用排水泵抽走集尘槽610内的积水。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道结构200包括蜗壳210,蜗壳210内形成有风道201,风轮400转动连接于蜗壳210内,结合图2和图3可理解到,蜗壳210具有蜗舌213和与蜗舌213相对的第一风道壁214,其中,集尘槽610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4远离风轮400的一端,清洁过程中脏物能够沿第一风道壁214掉落到集尘槽610;引流结构620为形成于第一风道壁214的流道621,接水槽215设有出水口2151,流道621的上端与出水口2151连通,流道621的下端与集尘槽610连通,使冷凝水能够沿流道621流向集尘槽610。
参照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流道621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4的左端,流道621可与蜗壳210一体成型,可理解到,第一风道壁214的壁面凹陷形成流道621,使流道621不影响风轮400的运转。当然,此处仅为示例,流道621不限于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4的左端,也可以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4的右端,也可以同时在第一风道壁214的左端和右端分别设置流道621,两端的流道621分别连通接水槽215和集尘槽610。
需要说明的是,参照图2和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水槽215设置靠近蜗壳210的进风口212处,具体的,接水槽215形成于第一风道壁214背离风轮400的一侧,接水槽215可与蜗壳210一体成型,结构更可靠。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除尘组件501包括第一毛刷件510,第一毛刷件510滑动设置在风道201内靠近出风口211位置,利用第一驱动组件502驱动第一毛刷件510沿蜗壳210的长度方向移动,使第一毛刷件510能够在风道201内来回扫刷风轮400。
参照图5和图7所示,具体来说,第一毛刷件510大致平板状,第一毛刷件510朝向风轮400的一侧设有与风轮400的外轮廓匹配的第一弧形部514,第一弧形部514设有第一毛刷部511,通过第一毛刷部511能够对风轮400的表面进行清扫,第一毛刷部511可以是毛料、塑料丝等材质,具体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502包括第一电机520和第一蜗杆530,第一电机520安装在蜗壳210的外侧壁,第一蜗杆530可设置在风道201内,第一电机520与第一蜗杆530驱动连接,第一蜗杆530与第一毛刷件510传动连接,第一电机520具体可以是步进电机,第一毛刷件510上可设置与第一蜗杆530匹配的螺纹孔,第一电机520驱动第一蜗杆530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一毛刷件510沿第一蜗杆530移动,从而可以驱动第一毛刷件510对风轮400进行清扫。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蜗杆530沿蜗壳21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使第一毛刷件510能够在风道201内来回移动,通过第一蜗杆530进行传动,具有传动平稳、可靠性高等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第一毛刷件510工作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毛刷件510清洁风轮400过程中,可以先利用第一电机520通过第一蜗杆530带动第一毛刷件510移动进行清扫,此时风轮400保持不动,来回数次后驱动风轮400转到一定的角度,然后继续对风轮400进行清扫,如此重复操作实现对整个风轮400的清洁;也可以是在第一毛刷件510来回移动时驱动风轮400同步转动,达到清扫整个风轮400的目的,具体清洁方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选择。
参照图8和图9所示,图8示出空调室内机1000在未安装换热器300和风轮400状态的正面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毛刷件510设置有第一定位部512和第二定位部513,其中第一定位部512与蜗舌213滑动配合,第二定位部513与第一风道壁214滑动配合,通过第一定位部512和第二定位部513配合进行定位,使第一毛刷件510能够限定在风道201内,移动更稳定。
具体的,第一弧形部514位于第一定位部512与第二定位部513之间,第一蜗杆530连接于第一毛刷件510远离第一毛刷部511的一端;第一毛刷件510在第一蜗杆530的驱动下进行移动时,第一定位部512和第二定位部513可理解为第一毛刷件510两端的支撑部位,仅需一根第一蜗杆530即可保持第一毛刷件510移动的稳定性,能够避免第一毛刷件510发生偏移,无需增加额外的导向结构,实现成本更低。
参照图9所示,第一定位部512具体为与蜗舌213匹配的凹形结构,使第一定位部512能够紧密贴合于蜗舌213上,达到定位的目的;凹形结构的表面设有多个第一凸筋5121,多个第一凸筋5121间隔设置,第一定位部512通过第一凸筋5121与蜗舌213相抵接,有利于降低摩擦,提高移动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清扫蜗舌213的作用。
继续参照图9所示,第二定位部513具体为与第一风道壁214匹配的弧形结构,使第二定位部513能够紧密贴合于第一风道壁214上。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部513设有多个第二凸筋5131,多个第二凸筋5131间隔设置,第二定位部513通过第二凸筋5131与第一风道壁214相抵接,从而可以降低摩擦。
此外,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凸筋5131之间还设有第二毛刷部5132,第二毛刷部5132与上述实施例的第一毛刷部511的材质相同,当第一毛刷件510沿风道201移动时,通过第二毛刷部5132能够清扫第一风道壁214,可以清除积聚在第一风道壁214的灰尘,这样第一毛刷件510可以同时对风轮400和第一风道壁214进行清洁,清洁效率更高,清洁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流道621设置在第一风道壁214上,第一毛刷件510沿左右方向移动进行清扫第一风道壁214时,能够将第一风道壁214的灰尘清扫到流道621中,利用水流能够将流道621内的灰尘冲洗到集尘槽610,从而可以将流道621和集尘槽610冲洗干净,达到高效清洁风轮400与风道201的目的。
参照图5和图7所示,第一蜗杆530和集尘槽610分别沿风轮400的轴向设置,且第一蜗杆530设置在集尘槽610内,使第一蜗杆530不会占用风道201的空间,安装更紧凑。第一蜗杆530设有可移动的滑块531,滑块531与第一蜗杆530螺纹连接,且滑块531与第一毛刷件510可拆卸连接,便于拆卸更换或清洗第一毛刷件510。
结合图9可理解到,第一蜗杆530和滑块531均位于集尘槽610内,滑块531设有卡槽5311,第一毛刷件510设有连接部515,连接部515朝向集尘槽610设置并与卡槽5311扣接,装配简便;第一电机520驱动第一蜗杆530旋转时,滑块531能够沿第一蜗杆530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毛刷件510移动。第一毛刷件510清洁过程中,会将脏物清扫到流道621和集尘槽610中,并通过水流排走脏物,第一蜗杆530与集尘槽610的底壁隔开,不影响水流的冲洗。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集尘机构600还包括第一盖板640和第二电机630,第一盖板640沿集尘槽6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盖板640转动连接于蜗壳210靠近集尘槽610的位置,第二电机630与第一盖板640驱动连接,例如,第一盖板640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与蜗壳210转动连接的转轴,第二电机630与转轴驱动连接,通过第二电机630可以驱动第一盖板640打开或闭合集尘槽610。
图2示出第一盖板640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可理解到,第二电机630驱动第一盖板640闭合时,第一蜗杆530可带动第一毛刷件510移动至风道201的两端,使第一毛刷件510不影响第一盖板640的闭合,第一蜗杆530可以隐藏在集尘槽610内;当然,第一盖板640闭合时能够对第一毛刷件510起到限位作用,使第一毛刷件510不能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板640的宽度可根据集尘槽610的槽口尺寸进行设定,在第一盖板640闭合集尘槽610时,第一盖板640覆盖在集尘槽610的槽口位置,第一盖板640的表面能够与第一风道壁214的表面平滑过渡,使第一盖板640不会凸出于第一风道壁214的壁面,第一盖板640成为第一风道壁214的一部分,减小风阻。
图3示出第一盖板640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可理解到,需要清洗时,第二电机630驱动第一盖板640打开,此时第一毛刷件510在第一蜗杆530的带动下能够沿集尘槽610移动,第一盖板640不影响第一毛刷件510的移动;此外,第一盖板640打开时位于集尘槽610远离第二定位部513的一侧,能够对灰尘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便于收集灰尘。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640的宽度设计与出风口211的宽度接近,在打开状态时能够遮挡出风口211,能够防止灰尘溅射到风道201外侧。
考虑到第一蜗杆530安装于集尘槽610内,且第一蜗杆530与第一毛刷件510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蜗杆530、集尘槽610、第一盖板640、第一电机520和第二电机630集合形成整体式模块结构,整个模块结构可拆卸地安装在蜗壳210的出风口211处,安装简便,也便于维护。
参照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理解的是,蜗壳210内沿其长度方向的侧壁为第二风道壁216,其中,蜗壳210右侧的第二风道壁216设有凹槽2161,凹槽2161与第一毛刷件510的形状匹配,在完成清洁工作后,通过第一电机520驱动第一毛刷件510能够进入到凹槽2161,将第一毛刷件510收纳于凹槽2161内,从而可以隐藏第一毛刷件510;然后控制闭合第一盖板640,使第一毛刷件510不会移动到风道201内,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0的正常运行。
当然,此处仅为示例,凹槽2161不限于设置在蜗壳210右侧的第二风道壁216,也可以设置在左侧的第二风道壁216,可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进行选择。此外,凹槽2161所在位置可设定为第一毛刷件510的初始位置,便于对第一毛刷的移动行程进行初始化定位。
参照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除尘组件501包括第二毛刷件540,第二毛刷件540滑动设置在风道结构200的进风口212位置,第二毛刷件540用于对风轮400进行清洁,清洁机构500还包括第二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毛刷件540移动,第二驱动组件可以采用电机或其他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源,清洁时第二驱动组件可驱动第二毛刷件540沿左右方向移动,可以清扫风轮400表面的灰尘。
可以理解的是,实施例中第二毛刷件540位于风轮400与换热器300之间,第二毛刷件540朝向风轮400的一侧为第二弧形部,其与风轮400的外轮廓匹配,第二弧形部的表面设有第三毛刷部541,通过第三毛刷部541能够对风轮400进行清扫,第三毛刷部541可以是毛料、塑料丝等材质,具体根据实际使用要求进行选择。
参照图10所示,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550和第二蜗杆560,第三电机550与第二蜗杆560驱动连接,第二蜗杆560与第二毛刷件540螺纹连接,其中第三电机550安装在蜗壳210的外侧壁,第二蜗杆560位于风轮400与换热器300之间,第三电机550驱动第二蜗杆560旋转时能够带动第二毛刷件540沿第二蜗杆560移动,从而可以驱动第二毛刷件540对风轮400进行清扫。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蜗杆560沿风轮400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通过第二蜗杆560带动第二毛刷件540来回移动,能够对整个风轮400进行清扫。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毛刷件540设置在蜗壳210靠近蜗舌213的一侧,相对于安装于风道201内的第一毛刷件510的结构,能够有效利用换热器300与风轮400之间的间隙,安装紧凑,且可以利用换热器300对第二毛刷件540进行限位,使第二毛刷件540运行更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0内可同时设置第一毛刷件510和第二毛刷件540,可理解到,第一毛刷件510和第二毛刷件540分别设于风轮400的两侧,能够同时对风轮400进行清扫,大大提高清洁效率。
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杆570,第二毛刷件540的一端与第二蜗杆560连接,另一端与导向杆570滑动连接,导向杆570与第二蜗杆560平行设置,导向杆570对第二毛刷件540起到导向作用,能够使第二毛刷件540的两端保持平衡,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二毛刷件540移动的稳定性。
实施例中导向杆570设有一根,第二蜗杆560位于导向杆570的上方,也即是第二蜗杆560连接于第二毛刷件540的上端,导向杆570连接于第二毛刷件540的下端。此处仅为示例,也可以将第二蜗杆560与导向杆570的位置进行替换;此外,导向杆570的数量不限于一根,具体根据第二毛刷件540的宽度进行选择,第二毛刷件540的宽度越大,可采用两根或多根导向杆570对第二毛刷件540进行导向,可靠性更高。
参照图11和图12所示,实施例中集尘机构600还包括第二盖板660和第四电机650,第二盖板660沿集尘槽6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盖板660转动连接于蜗壳210靠近集尘槽610的位置,第四电机650与第二盖板660驱动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可参见图2和图3所述实施例中第二电机630与第一盖板640的连接方式。通过第四电机650可以驱动第二盖板660打开或闭合集尘槽610。
图11示出第二盖板660处于闭合状态的结构,在第二盖板660闭合时,第二盖板660覆盖在集尘槽610的槽口上,第二盖板660的表面能够与第一风道壁214的表面平滑过渡,使第二盖板660不会凸出于第一风道壁214的壁面,也即是第二盖板660成为第一风道壁214的一部分,减小风阻。
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二盖板660的宽度大于集尘槽610的槽口宽度,在第一风道壁214的表面靠近集尘槽610位置设置有容纳部,容纳部可以是与第二盖板660匹配的容纳槽,当第二盖板660闭合时,第二盖板660可以收纳在容纳槽内,达到隐藏第二盖板660的目的,不影响风道201的出风。
图12示出第二盖板660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可理解到,由于第二毛刷件540的安装位置与第一风道壁214相对设置,第二毛刷件540清扫时灰尘会沿蜗舌213向下掉落,为了使脏物能够落到集尘槽610中,实施例中第二盖板660被配置为在打开集尘槽610时,第二盖板660的一端朝向集尘槽610,另一端与蜗舌213抵接,使脏物能够沿第二盖板660滑落到集尘槽610中,同时第二盖板660能够闭合出风口211,能够防止灰尘落到风道201的外侧。
实施例中,由于第一风道壁214上设置有连通接水槽215与集尘槽610的流道621,通过流道621将水引流到集尘槽610,可以冲走第二毛刷件540清扫掉落的脏物,无需人工清理脏物,实现自动清洁风轮4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盖板660的宽度可根据出风口211的尺寸进行设定,在打开集尘槽610的状态时第二盖板660能够遮挡出风口211,并与蜗舌213抵接,从而能够引导脏物掉落到集尘槽610,设计合理,在完成风轮400的清洁后,第二盖板660可以收纳起来,不影响空调室内机1000的正常使用。
此外,实施例中集尘槽610与蜗壳210可采用一体成型结构,具体是将集尘槽610形成于第一风道壁214远离风轮400的一端,制作容易实现,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0,空调室内机1000通过除尘组件501能够清扫整个风轮400,并利用集尘机构600的集尘槽610收集清扫的脏物;由于接水槽215能够承接换热器300的冷凝水,通过引流结构620将接水槽215与集尘槽610进行连通,将接水槽215的水引流至集尘槽610,从而可以冲走集尘槽610收集的脏物,无需人工操作,实现自动清洁风轮400,清洁效率高,清洁效果更佳,用户使用体验更佳。
由于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6)

1.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道结构;
风轮,转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内;
接水槽,用于承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换热器产生的冷凝水;
清洁机构,包括用于清扫所述风轮的除尘组件,所述除尘组件能够沿所述风轮的轴向移动;
集尘机构,包括集尘槽和引流结构,所述集尘槽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出风侧的底部,所述引流结构连接所述接水槽与所述集尘槽,所述集尘槽设有排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舌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集尘槽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壁远离所述风轮的一端,所述引流结构为形成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壁沿所述蜗壳的长度方向的至少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一毛刷件,所述第一毛刷件滑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内,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毛刷件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舌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一毛刷件设有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蜗舌滑动配合,所述第二定位部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毛刷件朝向所述风轮的一侧设有第一毛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部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壁抵接的多个凸筋,多个所述凸筋间隔设置,相邻的所述凸筋之间设有用于清扫所述第一风道壁的第二毛刷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内沿其长度方向一侧的侧壁为第二风道壁,所述第二风道壁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毛刷件能够收纳于所述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蜗杆,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蜗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一蜗杆与所述第一毛刷件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蜗杆和所述集尘槽分别沿所述风轮的轴向设置,所述第一蜗杆设于所述集尘槽内,所述第一蜗杆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蜗杆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机构还包括第一盖板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盖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一盖板被配置为在闭合所述集尘槽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表面之间平滑过渡。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组件包括第二毛刷件,所述第二毛刷件滑动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进风侧,所述清洁机构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毛刷件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和第二蜗杆,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第二蜗杆驱动连接,所述第二蜗杆与所述第二毛刷件传动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导向杆,所述第二毛刷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蜗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杆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蜗杆平行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蜗壳,所述蜗壳设有蜗舌和与所述蜗壳相对的第一风道壁,所述第二毛刷件设于所述蜗壳靠近所述蜗舌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机构还包括第二盖板和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与所述第二盖板驱动连接,所述第二盖板被配置为在打开所述集尘槽时其一端朝向所述集尘槽,另一端与所述蜗舌抵接;且在闭合所述集尘槽时与所述第一风道壁的表面平滑过渡。
16.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321712619.6U 2023-06-30 2023-06-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017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619.6U CN22001751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712619.6U CN22001751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7514U true CN220017514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92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712619.6U Active CN220017514U (zh) 2023-06-30 2023-06-30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7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20017514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9489128A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01751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JP2007170789A (ja) 空気調和機
KR20090044786A (ko) 공기조화기
CN210772600U (zh) 一种便于拆装维护的工业制冷设备
CN114396663A (zh) 热泵节能转轮除湿机
CN220793392U (zh) 一种全空气系统空调出风口清理结构及全空气系统空调
CN216769591U (zh) 一种空调内机及空调器
CN218991961U (zh) 一种离心式消防排烟风机
KR10081114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CN217085657U (zh) 一种计算机导风罩
CN212204766U (zh) 空调器
CN21768546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9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055251U (zh) 一种具有防尘功能的空气源热风机
CN215934087U (zh) 一种电力工程安装用自动除尘配电柜
CN217482876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20952302U (zh) 一种电子提花机降温装置
CN218955147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的风流量分配装置
CN220813100U (zh) 一种烘干系统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903687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2211593U (zh) 一种具有灰尘过滤机构的电器柜
CN21893649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21000262U (zh) 一种烘干系统及衣物处理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