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4569U -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 Google Patents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14569U
CN220014569U CN202320968702.3U CN202320968702U CN220014569U CN 220014569 U CN220014569 U CN 220014569U CN 202320968702 U CN202320968702 U CN 202320968702U CN 220014569 U CN220014569 U CN 2200145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anchor cable
foundation
grouting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6870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贾刚军
周凯
乔幸卓
欧高军
邹思竟
孙雄
刘金华
王克秋
文政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Chemical Geological Engineering Exploration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145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145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包括倾斜侧加固结构和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倾斜侧加固结构包括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轮廓或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作用于建筑物基础上,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施加纠偏压力;纠偏孔,所述纠偏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进行射水迫降纠偏。本实用新型利用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结合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实现综合纠偏。

Description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物建造、使用、增层或改造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等原因发生建筑物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严重者,发生倾倒或必须拆除重建。根据建筑物结构特点及地层情况,因地制宜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纠偏加固方法,将建筑物纠倾扶正,转危为安,能有效避免拆除造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居住和使用功能。
建筑物纠偏通常采用的主要有迫降法,主要包括掏土法、地基应力解除法、辐射井射水法、浸水法、堆载加压法、桩基卸载法等,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采用技术措施促使其沉降加大,达到纠偏扶正的目的。
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308533.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利用加固桩将建筑物倾斜一侧加固,并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布设倾斜的纠偏孔,利用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使建筑物以倾斜一侧为轴线转动纠偏。
该专利技术仍存在不足,应用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基础地基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倾斜建筑物倾斜率大、倾斜力矩较大的情况,建筑物层数低荷载轻的情况,纠偏难度较大,存在着在建筑物自身荷载重力作用下不易发生迫降纠偏扶正的问题。采用单一迫降法来使倾斜建筑物迫降纠偏,存在无法有效控制倾斜建筑物的迫降速率甚至迫降速率较低的情况,不能达到有效精准控制纠偏效果。所以针对这些情况,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包括:
倾斜侧加固结构,包括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其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及所述注浆孔均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所述注浆孔内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地基土;
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作用于建筑物基础上,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施加纠偏压力;
纠偏孔,所述纠偏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进行射水迫降纠偏,优选用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进行迫降纠偏,具体为:利用高喷机械正对纠偏孔方向在建筑物基础及以下标高范围高喷高压气水冲切建筑物基础的地基土,该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为现有技术,具体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308533.4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建筑物迫降纠偏后,所述纠偏孔内高压喷射水泥浆加固地基。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由树根桩内锚固锚索并在桩周设置呈伞状结构的钢材插入体而形成的复合注浆体。优选的,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由树根桩内锚固锚索,利用导向锥体及导向钢板、传力杆和施压组件将多个钢材插入体压入位于建筑物基础下方的桩周形成伞状结构的复合注浆体。优选的,所述施压组件包括依次套装于锚索上的应力计、钢垫板、穿心式千斤顶、钢垫板、钢垫块、钢垫板、带锁夹片的工具锚。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包括预应力锚索组件、传压装置和施压装置,多根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锚固端锚固于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区域,具体的,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与所述纠偏孔错位设置,所述传压装置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并作用于所述建筑物基础上,所述施压装置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张拉端并顶紧静压所述传压装置。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贯穿建筑物基础,所述传压装置为钢管混凝土复合体,由建筑物基础上设置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的钢管,对钻孔垫层及以上段浇捣混凝土而形成。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设于建筑物基础的外侧,所述传压装置为植筋于建筑物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承台梁,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台梁。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施压装置包括依次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张拉端锚索上的钢垫板、应力计、钢垫板、无夹片锚具、钢垫片、锁夹片锚具、传力顶板、穿心式千斤顶和工具锚;所述施压装置的施压方法如下:
①锁定穿心式千斤顶外的工具锚;
②预张拉,锁定锁夹片锚具;
③通过穿心式千斤顶施压设计压力,在无夹片锚具和锁夹片锚具间加入钢垫片;
④卸压千斤顶;
⑤施加压力按设计逐级增加时,重复①、③、④。
在本结构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两侧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且所述第二注浆孔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由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压力注浆稳固地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工施工方法,按如下施工步骤形成上述如任一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步骤S1,建筑物倾斜侧的加固: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注浆孔或者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其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及所述注浆孔均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所述注浆孔内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地基土,注浆孔的布设按设计分序间跳、先外围后内侧施工,于设计加固深度处自下而上分层提升多次注浆作业,形成稳固的地基基础;
步骤S2,布设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预应力锚索组件,在每一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施工作用于建筑物基础的传压装置,在每一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张拉端设置作用于传压装置的施压装置,施压装置连接应力监测系统;
预应力锚索组件及传压装置施工3天后可开始工作,初始施加锚固力值一般按锚索拉力标准值的1/10~1/15,每日间隔时间施压3~5次,每次恢复至上次压力或至少增加一级压力,一般一级为30~100kN,且施压过程不超过预应力锚索组件可提供的锚固力和传压装置可承受的承载力,压力值为施压装置卸载后锚索锁定状态锚固力初始值,通过应力监测系统监测;
步骤S3,布设纠偏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纠偏孔;
步骤S4,冲切土体纠偏:在纠偏孔内采用高喷机械对正纠偏孔方向,在建筑物基础及以下标高范围高喷高压气水冲切建筑物基础的地基土,冲切泥浆溢流出纠偏孔;同时,采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全站仪对建筑物基础进行沉降及倾斜过程的监测;根据应力监测系统监测的施压装置数据结合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数据,动态调整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加载压力和调整高喷机械冲切土体的提速、转速和气水压来冲切任意深度土体;
纠偏过程中,根据已实施高喷参数后的沉降速率,调整高喷技术参数,同时根据应力监测系统监测施压装置数据,根据迫降过程应力值损失大小情况,调整纠偏孔高喷技术参数、锚索加载参数,控制沉降速率不大于沉降量和回倾速率的预警值;
步骤S5,倾斜相反侧加固:观测建筑物扶正至允许值后利用高喷机械在纠偏孔纠偏作业段以下至少0.5米至纠偏作业段以上至少0.5米段高压喷射水泥浆加固;
步骤S6,倾斜相反侧的两侧加固: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两侧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第二注浆孔,由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压力注浆稳固地基;
步骤S7,建筑物扶正至允许值后,向预应力锚索组件的中空段内压力注浆或灌入高强度自密实浇注料,然后锁定锚索并用混凝土封闭锚头。
在本方法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按如下步骤施工:
步骤S11,钻孔:在孔口采用夹板固定的方式设置套管,向下钻至设计深度后,向下继续钻设桩内锚索孔,清孔后,向孔底装入有导向帽并带锁夹片工作锚具的设有注浆管的锚索;
步骤S12,在树根桩孔段安装钢筋笼、或钢管、或钢筋笼内置钢管及两根底端封口的注浆管,向锚孔段控制注浆,一次注浆初凝后或待初凝后的二次注浆之后,随着填石过程通过一根底端封口的注浆管注清水清洗石间泥渣,直至填石到基础底部设计标高、孔口返清水;
步骤S13,当锚索达到锚固力设计要求时,向桩孔中心装入混凝土导向体,从锚索套入设注浆管的插着锥头钢花管的钢材插入体,将底部设卡口和上部设卡位可承压的中空传力杆的底部和钢材插入体用绳固定,将钢材插入体对准要射入的方向装入桩孔内,依次装好应力计、钢垫板、穿心式千斤顶、钢垫板、钢垫块、钢垫板、带锁夹片的工具锚,用千斤顶施压并增加钢垫块的方式通过传力杆将钢材插入体顶入桩孔壁,再重复装入导向板、重复将钢材插入体按设计射入方向依照上述步骤顶入桩孔壁,直至最后一件钢材插入体射入桩孔壁;
步骤S14,向桩孔内填石至孔口,并用所述已经注水的底部封口的注浆管随填石过程注水清洗石间泥渣、孔口返清水,通过所述已经注水的底部封口的一次注浆,待初凝后或初凝后的二次注浆后,向钢材插入体的注浆管注浆,在树根桩位于建筑物基础下方的部位形成伞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将建筑物倾斜一侧加固,并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布设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以及倾斜的纠偏孔,利用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中装有应力计的锚索张拉锁定后卸载穿心式千斤顶提供预应力作用向下施压建筑物,同时利用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使建筑物以倾斜一侧为轴线转动纠偏,实现射水纠偏结合施压迫降综合纠偏,纠偏量根据监测数据、锚索应力数据动态信息化调整高喷机械的提速、转速、气水压来冲切任意深度土体,可以通过应力值变化、沉降变化情况,精准调整纠偏孔施工、锚索加载技术参数,施工精准、简单、高效、易行、周期短、不影响建筑物结构安全,适用于建于天然地基土上的建筑物纠偏,也适用于软硬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物纠偏,尤其适合于向载荷偏心一侧倾斜的建筑物纠偏,纠偏过程无需打竖井、开固定的射流孔和回流孔,操作者无需竖井下施工,相比竖向孔射水纠偏,整体迫降纠偏效果快,减轻了施工者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纠偏工作量、纠偏周期短,不扰民,对周边环境无影响,施工期间居民可居住,不用搬迁,不影响建筑结构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设于建筑物基础外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施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包括倾斜侧加固结构1、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2、纠偏孔3,其中:
所述倾斜侧加固结构1包括注浆孔1.1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1.2,其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1.2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注浆孔1.1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轮廓布设至少1排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并在该锚索树根桩复合体的外侧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至少1排注浆孔。且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及所述注浆孔均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所述注浆孔内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地基土;本实施例的所述注浆孔内由压力注入添加有水玻璃添加剂的水泥浆,注浆方式采用袖阀管注浆或压密注浆。
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2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即: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侧以及建筑物的两侧靠近倾斜相反侧处设置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作用于建筑物基础上,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施加纠偏压力。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2包括预应力锚索组件2.1、传压装置2.2和施压装置2.3,多根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锚固端锚固于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区域,且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与所述纠偏孔3错位设置,所述传压装置2.2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自由段并作用于所述建筑物基础上,所述施压装置2.3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张拉端并顶紧静压所述传压装置2.2,利用施压装置张拉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中的锚索,通过传压装置作用于建筑物基础,使建筑物基础在施压装置的施压下迫降。
所述纠偏孔3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利用高喷机械正对纠偏孔方向在建筑物基础及以下标高范围高喷高压气水冲切建筑物基础的地基土,待建筑物扶正至允许值后分序逐次高压喷射水泥浆加固。本实施例中的高喷机械由机械设备控制导管在其端部安装有垂直或呈一定角度的喷嘴的高喷头或可钻进高喷头。
本实施例利用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将建筑物倾斜一侧加固,并在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布设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以及倾斜的纠偏孔,利用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中装有应力计的锚索张拉锁定后卸载穿心式千斤顶提供预应力作用向下施压建筑物,同时利用高压气水迫降纠偏技术使建筑物以倾斜一侧为轴线转动纠偏,实现射水纠偏结合施压迫降综合纠偏。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进一步对锚索树根桩复合体进行设计,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1.2由树根桩内锚固锚索1.2.1,利用导向锥体1.2.2及导向钢板1.2.3、传力杆1.2.4和施压组件1.2.5将多个钢材插入体1.2.6压入位于建筑物基础下方的桩周形成伞状结构的复合注浆体。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施压组件包括依次套装于锚索上的应力计、钢垫板、穿心式千斤顶、钢垫板、钢垫块、钢垫板、带锁夹片的工具锚。所示施压组件用于提供传力杆顶推力,实现利用传力杆将钢材插入体插入桩周形成伞状结构,以提高对建筑物基础的承载效果。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的施工方法如下:
步骤S11,钻孔:在孔口采用夹板固定的方式设置套管,向下钻至设计深度后,向下继续钻设桩内锚索孔,清孔后,向孔底装入有导向帽并带锁夹片工作锚具的设有注浆管的锚索;
步骤S12,在树根桩孔段安装钢筋笼、或钢管、或钢筋笼内置钢管及两根底端封口的注浆管,向锚孔段控制注浆,一次注浆初凝后或待初凝后的二次注浆之后,随着填石过程通过一根底端封口的注浆管注清水清洗石间泥渣,直至填石到基础底部设计标高、孔口返清水;
步骤S13,当锚索达到锚固力设计要求时,向桩孔中心装入混凝土导向体,从锚索套入设注浆管的插着锥头钢花管的钢材插入体,将底部设卡口和上部设卡位可承压的中空传力杆的底部和钢材插入体用绳固定,将钢材插入体对准要射入的方向装入桩孔内,依次装好应力计、钢垫板、穿心式千斤顶、钢垫板、钢垫块、钢垫板、带锁夹片的工具锚,用千斤顶施压并增加钢垫块的方式通过传力杆将钢材插入体顶入桩孔壁,再重复装入导向板、重复将钢材插入体按设计射入方向依照上述步骤顶入桩孔壁,直至最后一件钢材插入体射入桩孔壁;
步骤S14,向桩孔内填石至孔口,并用所述已经注水的底部封口的注浆管随填石过程注水清洗石间泥渣、孔口返清水,通过所述已经注水的底部封口的一次注浆,待初凝后或初凝后的二次注浆后,向钢材插入体的注浆管注浆,在树根桩位于建筑物基础下方的部位形成伞状结构。
实施例三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对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布置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自由段贯穿建筑物基础,所述传压装置2.2为钢管混凝土复合体,由建筑物基础上设置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的钢管,对钻孔垫层及以上段浇捣混凝土而形成。本实施例的所述传压装置2.2顶压在建筑物原基础混凝土的位置,为靠近基础根侧部位。具体实施时,建筑物基础上范围段在预应力锚索组件2.1处的钻孔直径大于建筑物基础及垫层以下端的钻孔直径,钻孔后在内孔放入预应力锚索组件,向预应力锚索组件的钻孔内注入水泥浆,注浆高度低于基础及垫层底标高不小于建筑物迫降值,将预制好的带孔圆水泥饼2.4安装固定在注浆管4上,圆饼2.4套入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自由段后,设至建筑物基础垫层内固定,使锚固段与水泥饼2.4之间留有中空段2.0,然后在建筑物基础上范围段的钻孔内放入钢管2.5,然后向钢管2.5内浇捣混凝土形成传压装置,这种传压装置的设置无需开挖建筑物基础上范围段的土体,直接将施压装置作用于传压装置上。本实施例中预应力锚索组件的注浆采用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预应力锚索组件的注浆及传压装置的混凝土,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且添加有早强高性能减水剂外加剂,添加比例为水泥质量的2%~4%。
实施例四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且区别于实施例二,如附图3所示,本实施例将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设于建筑物基础的外侧,所述传压装置2.2为植筋于建筑物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承台梁,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2.1的自由段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台梁。具体实施时,在建筑物基础外侧开挖基槽,在预应力锚索组件2.1套设短钢管2.6及导管(导管用于纠偏扶正后待基槽回填向预应力锚索组件的钢管段注浆),设置垫层,在原建筑物基础上进行植筋,绑扎承台梁钢筋笼,支模浇捣形成承台梁,然后在承台梁基垫下掏土形成悬空高度不小于建筑物迫降值。
实施例五
在上述任一所述实施例中,本实施例对所述施压装置进行优化设计,如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施压装置2.3包括依次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2.1张拉端锚索上的钢垫板2.3.1、应力计2.3.2、钢垫板2.3.3、无夹片锚具2.3.4、钢垫片2.3.5、锁夹片锚具2.3.6、传力顶板2.3.7、穿心式千斤顶2.3.8和工具锚2.3.9。所述施压装置的施压方法如下:
①锁定穿心式千斤顶外的工具锚;
②预张拉,锁定锁夹片锚具;
③通过穿心式千斤顶施压设计压力,在无夹片锚具和锁夹片锚具间加入钢垫片;
④卸压千斤顶;
⑤施加压力按设计逐级增加时,重复①、③、④。
本实施例的所述施压装置设有经穿心式千斤顶压力张拉顶推传力顶板,在钢垫板和传力顶板间的无夹片锚具和锁夹片锚具之间,可增加钢垫片后卸压,通过预应力作用向下施压建筑物;采用本实施例的施压方法相比锤击工作夹片锁定,能减少千斤顶卸载时应力损失约20%~30%,并避免反复敲击工作夹片而磨损锚索钢绞线及工作夹片造成应力损失及工作夹片锁紧失效风险。
实施例六
在上述任一所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设计有第二注浆孔5,所述第二注浆孔5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两侧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且所述第二注浆孔5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由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压力注浆稳固地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注浆孔内由压力注入添加有水玻璃添加剂的水泥浆,注浆方式采用袖阀管注浆或压密注浆。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注浆孔的设置,进一步对纠偏后的建筑物两侧进行加固,提高建筑物结构的稳固性。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工施工方法,按如下施工步骤进行施工:
步骤S1,建筑物倾斜侧的加固: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注浆孔或者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其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及所述注浆孔均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所述注浆孔内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地基土,注浆孔的布设按设计分序间跳、先外围后内侧施工,于设计加固深度处自下而上分层提升多次注浆作业,形成稳固的地基基础;
步骤S2,布设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预应力锚索组件,在每一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施工作用于建筑物基础的传压装置,在每一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张拉端设置作用于传压装置的施压装置,施压装置连接应力监测系统;
预应力锚索组件及传压装置施工3天后可开始工作,初始施加锚固力值一般按锚索拉力标准值的1/10~1/15,每日间隔时间施压3~5次,每次恢复至上次压力或至少增加一级压力,一般一级为30~100kN,且施压过程不超过预应力锚索组件可提供的锚固力和传压装置可承受的承载力,压力值为施压装置卸载后锚索锁定状态锚固力初始值,通过应力监测系统监测;
步骤S3,布设纠偏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纠偏孔;
步骤S4,冲切土体纠偏:在纠偏孔内采用高喷机械对正纠偏孔方向,在建筑物基础及以下标高范围高喷高压气水冲切建筑物基础的地基土,冲切泥浆溢流出纠偏孔;同时,采用精密水准仪和精密全站仪对建筑物基础进行沉降及倾斜过程的监测;根据应力监测系统监测的施压装置数据结合建筑物沉降位移监测数据,动态调整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加载压力和调整高喷机械冲切土体的提速、转速和气水压力冲切任意深度土体;
纠偏过程中,根据已实施高喷参数后的沉降速率,调整高喷技术参数,同时根据应力监测系统监测施压装置数据,根据迫降过程应力值损失大小情况,调整纠偏孔高喷技术参数、锚索加载参数,控制沉降速率不大于沉降量和回倾速率的预警值;
步骤S5,倾斜相反侧加固:观测建筑物扶正至允许值后利用高喷机械在纠偏孔纠偏作业段以下至少0.5米至纠偏作业段以上至少0.5米段高压喷射水泥浆加固;
步骤S6,倾斜相反侧的两侧加固: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两侧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第二注浆孔,由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压力注浆稳固地基;
步骤S7,建筑物扶正至允许值后,向预应力锚索组件的中空段内压力注浆或灌入高强度自密实浇注料,然后锁定锚索并用混凝土封闭锚头。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水泥浆、水泥净浆或水泥砂浆、混凝土等均添加2-4%减水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倾斜侧加固结构,包括注浆孔或/和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其中: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沿建筑物倾斜一侧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及所述注浆孔均贯穿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所述注浆孔内压力注入水泥浆加固地基土;
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作用于建筑物基础上,用于对建筑物的倾斜相反侧施加纠偏压力;
纠偏孔,所述纠偏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轮廓布设有向建筑物基础内侧倾斜的至少一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锚索树根桩复合体由树根桩内锚固锚索并在桩周设置呈伞状结构的钢材插入体而形成的复合注浆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张拉静压系统包括预应力锚索组件、传压装置和施压装置,多根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锚固端锚固于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半幅轮廓区域,所述传压装置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并作用于所述建筑物基础上,所述施压装置设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张拉端并顶紧静压所述传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与所述纠偏孔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贯穿建筑物基础,所述传压装置为钢管混凝土复合体,由建筑物基础上设置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的钢管,对钻孔垫层及以上段浇捣混凝土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设于建筑物基础的外侧,所述传压装置为植筋于建筑物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承台梁,所述预应力锚索组件的自由段穿过所述钢筋混凝土承台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装置包括依次套设于预应力锚索组件张拉端锚索上的钢垫板、应力计、钢垫板、无夹片锚具、钢垫片、锁夹片锚具、传力顶板、穿心式千斤顶和工具锚。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注浆孔,沿建筑物倾斜相反一侧的两侧半幅轮廓布设有至少一排,且所述第二注浆孔贯穿所述建筑物基础钢筋砼板或设于建筑物基础外侧,由所述第二注浆孔内压力注浆稳固地基。
CN202320968702.3U 2023-01-03 2023-04-25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Active CN22001456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0071815 2023-01-03
CN202320007181 2023-01-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14569U true CN220014569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71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68702.3U Active CN220014569U (zh) 2023-01-03 2023-04-25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145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28518B (zh) 一种人工挖孔支护桩预应力锚索锚固构造的施工方法
CN107513996A (zh)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索的锚具及其施工方法
CN106498943B (zh) 一次性高压旋喷型扩大头预应力土锚杆施工方法
KR20060059833A (ko) 선지보 터널 공법 및 이에 적합한 장치
US11976431B2 (en)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tensionless concrete pier foundations and foundations constructed thereby
CN106498950A (zh) 锚头置于桩身的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及其实施方法
US11840820B2 (en) Method for strengthening and lifting high-rise building having raft foundation
CN207512752U (zh) 一种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
CN107012875A (zh) 地下室支护
CN110055979A (zh) 用于边坡加固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锚墩及制作和施工方法
CN106968245A (zh) 预应力锚索人工挖孔抗拔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7119699A (zh) 一种基于等强度梁的抗滑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153871C (zh) 桩板锚索及用该锚索支护回填路基边坡加固技术施工工法
CN108301428A (zh) 桩顶预张拉后张桩基础及施工工艺
CN220014569U (zh)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
CN210106749U (zh) 一种软土地基超大断面顶管顶进作业的反力结构
CN116025190A (zh) 综合型倾斜建筑物纠偏加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5717397A (zh) 拉森钢板桩与预应力锚索组合支护施工方法
CN213867907U (zh) 用于输电线路的预制扩盘根键式掏挖类基础
CN212358029U (zh) 一种用于缆索吊机的隧道式锚碇结构
CN218932918U (zh) 桥台纠偏加固结构
CN112663695B (zh) 一种含砂质地层桩基础构筑物抬升纠偏的施工方法
CN113137060A (zh) 一种水塔的水箱吊装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09252517A (zh) 一种锚拉桩锚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4294034B (zh) 巷道支护系统及巷道支护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