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03484U - 气体净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体净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03484U
CN220003484U CN202321181286.9U CN202321181286U CN220003484U CN 220003484 U CN220003484 U CN 220003484U CN 202321181286 U CN202321181286 U CN 202321181286U CN 220003484 U CN220003484 U CN 220003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semi
lean
lean liquid
liquid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128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t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t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t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teng Energy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128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03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03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03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工艺领域,公开了一种气体净化系统,该气体净化系统包括吸收塔、涡轮增压泵及与吸收塔连接的富液出口管线、半贫液入口管线和贫液入口管线,涡轮增压泵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有涡轮的腔室,另一端设置有与涡轮同轴连接且连接于贫液出口管线或半贫液入口管线的侧泵,腔室与富液出口管线连通。该气体净化系统用于回收富液出口管线中多余的压力能,并能够将该压力能用以泵送贫液或半贫液至吸收塔。

Description

气体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净化工艺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气体净工艺中的减压阀作为吸收塔的液位控制阀,在富液进入闪蒸器之前降低压力,在该过程中液位控制阀将浪费该部分压力能,同时气体净化流程中包括贫液泵用于将贫液加压至吸收塔的压力以上,已启动汽提过程。
传统水力透平基于泵反转运行原理,转速通常低于3000rpm,一方面,用于发电的传统系统需接合离合器,联轴器,中间轴承发电机等,另一方面,用于增压的系统同样需离合器,联轴器等接合,并配置同步电机,共同同轴驱动贫液泵或半贫液泵,这两种传统回收装置结构复杂,并且由于接合过程反复,易损件较多,维修率也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富液进入闪蒸器之前由于降压过程导致的压力能浪费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净化系统,该气体净化系统用于回收富液出口管线中多余的压力能,并能够将该压力能用以泵送贫液或半贫液至吸收塔,结构简单,维修率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净化系统,该气体净化系统包括吸收塔、涡轮增压泵及与所述吸收塔连接的富液出口管线、半贫液入口管线和贫液入口管线,所述涡轮增压泵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有涡轮的腔室,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同轴连接且连接于所述贫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的侧泵,所述腔室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连通。
优选地,所述富液出口管线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增压泵并联的液位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液位控制阀为减压阀。
优选地,所述富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前端设置有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富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后端和所述增压泵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备用管线,所述备用管线上设置有原备用高压泵。
优选地,未连接所述侧泵的所述富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上设置有高压增压泵。
优选地,所述贫液入口管线连接于所述吸收塔的上段顶部。
优选地,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连接于所述吸收塔的中段顶部。
优选地,所述富液出口管线连接于所述吸收塔的下段底部。
优选地,所述侧泵内的泵叶与所述涡轮共用同一转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与吸收塔连接的富液出口管线排出高压富液,使用该气体净化系统则不需要使用减压阀减压浪费富液中的压力能,而是通过增加涡轮增压泵,通过高压的富液涌入腔室中带动涡轮转动,进而将与涡轮同轴的侧泵驱动转动,而贫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中的贫液或半贫液此时也不需要由原先的高压多级泵驱动,而是使用侧泵的转动带动贫液或半贫液流动。使得该气体净化系统用于回收富液出口管线中多余的压力能,并能够将该压力能用以泵送贫液或半贫液至吸收塔,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能量最大化的回收利用,减小了系统使用能耗,结构简单,维修率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气体净化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塔;2-高压增压泵;3-贫液入口;4-原备用高压泵;5-半贫液入口;6-涡轮增压泵;7-增压泵;8-减压阀;9-富液出口;10-贫液入口管线;11-半贫液入口管线;12-备用管线;13-富液出口管线;14-涡轮;15-泵叶;16-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的气体净化系统,该气体净化系统包括吸收塔1、涡轮增压泵6及与所述吸收塔1连接的富液出口管线13、半贫液入口管线11和贫液入口管线10,所述涡轮增压泵6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有涡轮14的腔室16,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涡轮14同轴连接且连接于所述贫液出口管线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的侧泵,所述腔室16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该气体净化系统用于回收富液出口管线13中多余的压力能,并能够将该压力能用以泵送贫液或半贫液至吸收塔1,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能量最大化的回收利用,减小了系统使用能耗,结构简单,维修率低。
以下以侧泵连接在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为例对压力能的回收过程作进一步说明,在该示例中的压力能回收过程为:贫液从贫液入口3进入吸收塔1中回收再使用,半贫液从半贫液入口5进入吸收塔1中回收再使用,吸收塔1底部的富液经过富液出口管线13经过腔室16带动涡轮14转动再进入富液出口管线13最后流至富液出口9进入下一工序,由于富液的压力能带动涡轮14转动将压力能转化为涡轮14转动的机械能,再由于涡轮14的转动带动与其同轴连接的侧泵转动,侧泵的转动带动半贫液入口管线11内的半贫液流动,从而将机械能转化为半贫液流动的动能。在该气体净化系统中,涡轮14与侧泵同轴连接并且共用壳体,结构简单,使用该涡轮增压泵6可回收高达80%的水力能量,并将该水力能量直接转移至半贫液中。
该气体净化系统可以为一个集成的撬块单元,其中配备有涡轮增压泵6、必要的管道阀门、仪器仪表及控制系统,例如配备有富液出口管线13、半贫液入口管线11、贫液入口管线10和备用管线12,并且在上述各管线中安装有必要的管道阀门和仪器仪表,仪器仪表如压力表和流量表,而控制系统则用于整体控制,例如控制各泵的运行、仪器仪表测量信息的采集以及管道阀门的开闭。核心涡轮增压泵6由高速涡轮14为侧泵提供动力。
此外,该集成的撬块单元中还可以集成可拓宽系统运行范围的辅助喷嘴和高效的轴承自润滑回路。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增压泵6并联的液位控制阀。作为液位控制阀的一种选择,所述液位控制阀为减压阀8。通过减压阀8作为备用,调节富液经过涡轮14的压力能,进而可以调节涡轮14的转速,而通过转速的自行调节,以确保最优效率。
结合涡轮14与侧泵的同轴连接,消除传统能量回收设备振动、不对中、机械不稳定等问题,系统可用性高达99%,维护达到最少。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前端设置有增压泵7。通过增压泵7的设置可以作为侧泵得到补充使用,对贫液或半贫液的传输动能进行补偿,以弥补涡轮14转速不够导致的动能不够的情况。
当然,为了在特殊情况发生时,增压泵7的补偿动能还难以满足传输需求的时候,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后端和所述增压泵7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备用管线12,所述备用管线12上设置有原备用高压泵4。此时,通过开启原备用高压泵4对贫液或半贫液的传输动能进行进一步的补偿,以满足传输需求。
在该实施方式中,未连接所述侧泵的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设置有高压增压泵2。高压增压泵2与高压增压泵相同,不采用涡轮增压泵6进行动能补充。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贫液入口管线10的布置方式,将所述贫液入口管线10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上段顶部。通过这样的布置能够发挥贫液最优的吸收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半贫液入口管线11的布置方式,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中段顶部。通过这样的布置能够发挥半贫液最优的吸收效果,而此时的贫液流动至该位置的时候与半贫液浓度相当,因此,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小。
在该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供一种富液出口管线13的布置方式,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下段底部。通过这样的布置方式,富液汇流在底部更为集中,流出效果好。
在该实施方式中,所述侧泵内的泵叶15与所述涡轮14共用同一转轴。通过这样的设置,消除了原工艺泵同轴连接的需要,同时消除了原工艺泵中的联轴器、离合器、中间轴承、机械密封等。
在该实施方式中,贫液入口管线10中流量占据总流量的20%,半贫液入口管线中流量占据总流量的80%,由于半贫液流量大,因此,增压负荷大,因此,通常将涡轮增压泵6设置为用于给半贫液入口管线中的半贫液增压。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净化系统包括吸收塔(1)、涡轮增压泵(6)及与所述吸收塔(1)连接的富液出口管线(13)、半贫液入口管线(11)和贫液入口管线(10),所述涡轮增压泵(6)的一端设置有容纳有涡轮(14)的腔室(16),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涡轮(14)同轴连接且连接于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的侧泵,所述腔室(16)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涡轮增压泵(6)并联的液位控制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阀为减压阀(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前端设置有增压泵(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位于所述侧泵的后端和所述增压泵(7)的前端之间设置有备用管线(12),所述备用管线(12)上设置有原备用高压泵(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未连接所述侧泵的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或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上设置有高压增压泵(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贫液入口管线(10)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上段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贫液入口管线(11)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中段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富液出口管线(13)连接于所述吸收塔(1)的下段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泵内的泵叶(15)与所述涡轮(14)共用同一转轴。
CN202321181286.9U 2023-05-16 2023-05-16 气体净化系统 Active CN220003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1286.9U CN220003484U (zh) 2023-05-16 2023-05-16 气体净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1286.9U CN220003484U (zh) 2023-05-16 2023-05-16 气体净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03484U true CN220003484U (zh) 2023-11-14

Family

ID=88681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1286.9U Active CN220003484U (zh) 2023-05-16 2023-05-16 气体净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034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21075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空气供给系统
US20170120194A1 (en) Energy recovery system
CN111396288B (zh) 一种基于压力恒定的发电系统
WO2023178946A1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20003484U (zh) 气体净化系统
CN103306879A (zh) 机电一体化式透平式能量回收装置总成
CN213746959U (zh) 光轴机组与热泵机组双机联合运行供热系统
Farooque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various energy recovery devices used in SWRO process
CN202140228U (zh) 水轮发电机组尾水余压供水冷却系统
CN101871423B (zh) 回转型液压比例伺服驱动马达变桨距系统
CN105800734B (zh) 新能源高效柱塞泵海水淡化装置系统
CN107917074B (zh) 一种给恒压储气源供气的专用空压机系统
CN111075695A (zh) 一种喷射器强化储气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及其储气工艺
CN202254916U (zh) 循环水系统利用液力透平来回收功率的装置
CN204082563U (zh) 一种高抗汽蚀快速自吸油泵组
JPS6291693A (ja) 動力回収形キヤンドモ−タポンプ
Stover Retrofits to improve desalination plants
JPH10299418A (ja) 空気排出システム
CN212956732U (zh) 一种智能补偿供水系统
CN109899217B (zh) 水气复合蓄能发电系统及方法
CN110107560A (zh) 转叶式液压舵机
CN210769115U (zh) 一种水电站机组冷却水水泵供水系统
CN205760645U (zh) 一种节能型湿法脱硫装置
CN219580203U (zh) 低温甲醇洗装置
CN212389538U (zh) 一种装配高速液力透平的高速离心泵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