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7272U - 一种检测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检测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7272U
CN219997272U CN202321229130.3U CN202321229130U CN219997272U CN 219997272 U CN219997272 U CN 219997272U CN 202321229130 U CN202321229130 U CN 202321229130U CN 219997272 U CN219997272 U CN 219997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detection circuit
power supply
charging power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2913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2913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72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7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72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充电电源的正极与电池设备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的负极与电池设备的负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本申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检测电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个行业的设备复杂度越来越高,而当前诸多行业(如工业、汽车电子、铁路、物联网等)对电池外接设备尤其是充电电源的匹配要求也越来越高,如需要对外部充电电源的接入情况做实时检测及判定。
现有技术中,在对外部充电电源的接入情况做实时检测及判定时,常采用在电池设备的主回路中加入电流传感器或者分流器进行电流采样,如果电池设备的功耗为uA级,则需要继续添加复杂的放大器,然后输出电压值到控制器采样口,但由于采用放大器、控制器等部件,需要额外供电,浪费了电力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池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池设备的负极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对应一个检测电路。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当所述电池设备包括多个电池时,所述多个电池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在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设有开关MOS管,所述电池设备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控制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限流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控端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接地。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限流模块、电流放大模块和防反模块,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限流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限流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防反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防反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限流模块包括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电流放大模块包括三极管和所述防反模块包括二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所述防反模块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的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充电电源的正极与电池设备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的负极与电池设备的负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本申请通过外接的充电电源为检测电路供电,以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无需额外供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二极管压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与三极管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1-充电电源;102-电池设备;103-分流器;104-放大器;105-控制器;106-开关MOS管;300-检测电路;301-信号放大模块;3011-限流模块;3012-电流放大模块;3013-防反模块;302-信号处理模块;3021-信号控制模块;3022-信号转换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现有技术中,在对外部充电电源的接入情况做实时检测及判定时,常采用在电池设备的主回路中加入电流传感器或者分流器进行电流采样,如果电池设备的功耗为uA级,则需要继续添加复杂的模拟放大电路,然后输出电压值到控制器采样口,如图1所示,当将充电电源101接入电池设备102所处回路中时,在电池设备102的主回路中加入分流器103进行电流采样,如果此时电池设备102的功耗为uA级,则需要继续添加复杂的放大器104,然后输出电压值到控制器105采样口,但由于采用放大器104、控制器105等部件,需要额外供电,浪费了电力资源。
此外,还可以如图2所示,采用在电池设备102的主回路中加入开关MOS管106,正常待机时切断给电池设备102充电的回路,此时如果充电电源101接入,因为充电电源101的电压比电池设备102的电压要高一些,故B-点处的电压要大于P-点处的电压,利用这个特性通过放大器104检测这个压差差值,通过一定的放大倍数后,输出电压值到控制器105采样口。
但是这种检测电路采用专用芯片,成本较高;并且由于直接采用B-点处以及P-点处之间的电压差来检测电压信号,不能像电流一样可以模块化级联处理,整个检测电路只能单个用,串联或并联时都不能继续使用;此外,外部检测电压信号的电路与控制器105未隔离,串联或并联时不能继续使用。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电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充电电源的正极与电池设备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的负极与电池设备的负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这里,电池设备指的是锂电池,流经锂电池的电流较小。充电电源既可以为电池设备供电,又可以为检测电路供电。
本申请通过外接的充电电源为检测电路供电,以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无需额外供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检测电路进行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检测电路300用于检测充电电源101是否接入电池设备102所处回路中,充电电源101的正极与电池设备102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101的负极与电池设备102的负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01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101的负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设备102所处的回路中加入充电电源101,即充电电源101的正极与电池设备102的正极连接,充电电源101的负极与电池设备102的负极连接,可以实现充电电源101为电池设备102充电的目的。进一步地,检测电路300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01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101的负极连接,可以实现充电电源101为检测电路300充电的目的。这里,检测电路300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若检测电路300正常运行,则可以说明充电电源101接入电池设备102所处回路中。
这样一来,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外接的充电电源为检测电路供电,以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无需额外供电,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力资源浪费的问题,能够在不影响电路检测准确度的条件下降低电力资源的损耗。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检测电路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当电池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对应一个检测电路。其中,当电池设备包括多个电池时,多个电池可以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可以并联连接,或多个电池既可以串联连接又可以并联连接。
这里,当电池设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时,每个电池所处回路包括一个检测电路,具体地,当电池设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各个电池所处回路包括的检测电路串联连接。举例说明,当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由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组成的回路中时,每个电池所处回路中设有一个检测电路,其中一个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其中一个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其中另一个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中另一个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当电池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时,每个电池所处回路包括一个检测电路,具体地,当电池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各个电池所处回路包括的检测电路并联连接。举例说明,当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由多个电池并联连接的回路中时,每个电池所处回路中设有一个检测电路,全部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全部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电池端的随意串联或并联使用,相应的,可以实现检测电路的随意串联或并联使用检测,符合铅酸电池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操作。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既可以满足单个锂电池的外接充电电源的检测,又可以满足多个锂电池串联或并联时的外接充电电源的检测,节约电路成本,降低待机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在电池设备102所处回路中设有开关MOS管106时,如图4所示,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4中,电池设备102的负极与开关MOS管106的漏极连接,充电电源101的负极与开关MOS管106的源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第一端与充电电源101的正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第二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源极连接,检测电路300的第三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漏极连接。
这样,采用在电池主回路中加入开关MOS管106,正常待机时切断给电池充电的回路,此时如果充电电源101接入,因为充电电源101的电压比电池的电压要高一些,故B-点的电压要大于P-点的电压,利用这个特性通过检测电路300检测这个压差差值并进行处理输出,无需额外供电源,电路简洁,使用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检测电路300包括信号放大模块301和信号处理模块302,信号处理模块302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01的正极连接,信号处理模块302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30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信号放大模块301的第二输入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漏极连接,信号放大模块301的输出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源极连接。
具体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6中,信号处理模块302包括信号控制模块3021和信号转换模块3022,信号控制模块3021的输出端与信号转换模块3022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转换模块3022的输出端与信号放大模块301的输入端连接。信号放大模块301包括限流模块3011、电流放大模块3012和防反模块3013,电流放大模块3012的第一输入端与信号处理模块302的输出端连接,电流放大模块3012的第二输入端与限流模块3011的一端连接,限流模块3011的另一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漏极连接,电流放大模块3012的输出端与防反模块3013的一端连接,防反模块3013的另一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源极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信号控制模块3021用于采集经过信号转换模块3022转换后的信号数据并进行处理,信号转换模块3022用于将经过信号放大模块301发送的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如信号转换模块可以为光电转换模块,进而将经过信号放大模块301发送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光信号,通过使用光信号进行信号传输,可以对电路起到隔离作用。
信号放大模块301包括限流模块3011、电流放大模块3012和防反模块3013,限流模块3011用于限制电路中的电流,以电流过大损坏电流放大模块3012,防反模块3013用于实现防反接功能,进而控制电流的流向。
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降低硬件电路的设计难度与程序编程设计难度,实现物理隔离,进而实现一定范围的压差检测,进而实现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
示例性的,信号控制模块可以采用光电耦合器,信号转换模块可以采用限流电阻;限流模块可以采用限流电阻,电流放大模块可以采用三极管,防反模块可以采用二极管,下面根据上述设置进行举例说明:
如图7所示,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7中,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限流电阻R1和光电耦合器OP1,光电耦合器OP1的受控端与信号控制模块MCU的输出端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输入端与充电电源101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控制端与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限流电阻R1的另一端与第二限流电阻R2的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OP1的输出端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一限流电阻R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二限流电阻R2的一端连接,第二限流电阻R2的另一端与开关MOS管106的漏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开关MOS管106的源极连接。
上述方式中,采用限流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分立元件,由于分立元件就是最小的元件,内部没有集成的电路,故该检测电路待机时不耗电,解决了待机功耗问题;利用了二极管的正向电压与其导通电流的特性,故可通过二极管数量设置电源触发阈值的目的;该检测电路没有用到集成芯片,故没有类似集成芯片的引脚电压输入限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类似铅酸电池的随意串并联设计,还能够通过该检测电路检测到外接充电电源是否接入充电设备所处的回路中。
其中,由于普通二极管压降与电流(在电流1mA以内时)成正比例上升,如图8所示,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二极管压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在图8中,示出了二极管压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无电流时,二极管压降为0V,电流为100uA时,二极管压降约为0.2V,电流为1mA时,二极管压降约为0.7V。如果二极管串联2个,则电流在50-1000uA时,对应出现0.2V-1.4V变化,根据需要检测的充电电源对应的电压阈值情况,可以匹配一定数量的二极管,达到外部充电电源触发电压阈值的设定。
再通过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如图9所示,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与三极管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在图9中,示出了三极管电流放大倍数与三极管发射极电流之间的关系。Ic在30mA以内时其表现出来的电流放大倍数基本维持在120倍附近,根据Ic=β*IB的三极管电流放大特性,此时IB(三级管基极电流)的可配置范围为0-250uA,此电流可以通过串联在三极管基极的电阻R2来配置,通过该电阻R2配置基极电流IB的大小,来控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的大小,而集电极回路中串入了一个光耦OP1的初级,此光耦OP1在一定大小的Ic电流的作用下,会导通光耦OP1的次级电路,即光耦OP1的次级电路会出现明显的电压变化,故利用这个特性达到设定电压值的检测。
默认在初始状态,开关MOS管断开,充电电源101未接入,此时该电路没有电,故不工作。当充电电源101接入时,由于充电电源101的电压比电池设备102的电压高(电池设备处于正常使用情况),由于电池设备102的B+和充电电源101P+连接在一起,故B-的电势大于P-的电势。此时,电流从B-开始依次流经第二限流电阻R2、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P-,即第二限流电阻R2、三极管Q1、二极管D1所在的回路可以正常工作。由于三极管Q1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流IBE已经因电压差使得流过电流正常,故根据三极管Q1的放电特性,流经Q1的电流ICE也会产生数倍于Q1的IBE,此时,电流从P+开始依次流经光耦OP1(发光二极管侧)、第一限流电阻R1、三极管Q1和二极管D1,使得这条回路本身由于充电电源101的接入,就完全由充电电源101来进行外部供电。通过上述步骤,由于光耦OP1的发光二极管也流过了一定的电流,故根据光耦OP1的特性,OP1另外隔离的一端会产生动作输出电流至MCU。
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防反模块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示例性的,检测B-、P-的电压阈值,可以通过D1处串联二极管的数量,比如一个二极管完全导通时是0.7V,若设置阈值为2V左右,可以串入3个二极管D1;通过R2和D1,以及二极管压降与电流关系,可以设定电压阈值。并且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可以将R2处的电流放大,以得到R1回路中的电流。
另外,由于此电路只有三极管、光耦等器件,故能实现该电路的随意串联使用,即锂电池端的随意串联使用。具体地,电池设备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电池,各个电池所处回路中的检测电路串联连接;电池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各个电池所处回路中的检测电路并联连接。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0中,电池设备包括两个串联连接的电池(102a、102b),每个电池所处回路中分别包括一个开关MOS管(106a、106b),这时,各个电池所处回路中的检测电路串联连接。或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在图11中,电池设备包括多个并联连接的电池(102a、102b),每个电池所处回路中分别包括一个开关MOS管(106a、106b),这时,各个电池所处回路中的检测电路并联连接。
这样一来,上述方式可以实现电池端的随意串联或并联使用,相应的,可以实现检测电路的随意串联或并联使用检测,符合铅酸电池的使用习惯,便于用户操作。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既可以满足单个锂电池的外接充电电源的检测,又可以满足多个锂电池串联或并联时的外接充电电源的检测,节约电路成本,降低待机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上述检测电路,由于电路简洁,可以节省硬件资源,从而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在进行电池的串联或并联使用检测时不需要重新设计电路结构,降低硬件电路的设计难度与程序编程设计难度;后续可以拓展的电路较多,可延伸出多种功能,比如模组信号检测,实现物理隔离,可扩展一定数量的并联使用的模组,以实现一定范围的压差检测(无需交互)。另外,将电压信号转为电流信号作为检测电路的检测信号,可以增加抗干扰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检测电路,用于检测充电电源是否接入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电池设备的正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电池设备的负极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每个电池对应一个检测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电池设备包括多个电池时,所述多个电池串联连接和/或并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检测电路,在电池设备所处回路中设有开关MOS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设备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充电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检测电路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电路包括信号放大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信号控制模块和信号转换模块,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转换模块包括第一限流电阻和光电耦合器,所述光电耦合器的受控端与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电源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控制端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器的输出端接地。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模块包括限流模块、电流放大模块和防反模块,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限流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限流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电流放大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防反模块的一端连接,所述防反模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模块包括第二限流电阻,所述电流放大模块包括三极管和所述防反模块包括二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开关MOS管的源极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反模块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二极管。
CN202321229130.3U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检测电路 Active CN2199972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9130.3U CN219997272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检测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29130.3U CN219997272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检测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7272U true CN219997272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04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29130.3U Active CN219997272U (zh) 2023-05-19 2023-05-19 一种检测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72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8021B2 (en) Solar energy s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with changeable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rechargeable batteries
CN102331561B (zh) 一种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CN111983298A (zh) 一种开关量采集电路和方法
CN110021992A (zh) 一种主备电源切换电路及方法
CN102480819A (zh) Led驱动电路
CN217335186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切换电路及双电源供电电路
US20240120729A1 (en) Fault handling system of solid-state transformer
CN219997272U (zh) 一种检测电路
CN210838007U (zh) 电池均衡电路及供电装置
CN102495267A (zh) 交流电流检测电路及断电零功耗的自动断电电路
CN111781506B (zh) 一种高精度可调的锂电池单体电压控制电路
CN212033826U (zh) 供电电路以及电子设备
CN103973101A (zh) 一种新型dc-dc电源适配器
CN209215559U (zh) 一种低成本电池组串检测装置
CN202453405U (zh) 交流电流检测电路及断电零功耗的自动断电电路
CN211348568U (zh) 蓄电池综合参数自动测试设备
CN109217459A (zh) 一种多路电源输入的切换电路
CN217240582U (zh) 一种直接干接点输入和电压输入的电路及信号电路
CN108736550A (zh) 一种用于电池采样集成芯片的唤醒电路
CN220553838U (zh) 一种基于bms的电池包省电电路
CN205179240U (zh) 一种便携式船载一体化光电巡航夜视仪
CN213152029U (zh) 拨动式开关机电路、电源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6490213U (zh) 恒流输出控制电路
CN217767226U (zh) 一种待机控制电路和装置
CN215956093U (zh) 一种太阳能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