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4479U - 无标定安全阀 - Google Patents

无标定安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4479U
CN219994479U CN202321053284.1U CN202321053284U CN219994479U CN 219994479 U CN219994479 U CN 219994479U CN 202321053284 U CN202321053284 U CN 202321053284U CN 219994479 U CN219994479 U CN 219994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land
face
valve rod
valv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5328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广宇
唐兴成
李来彬
王俊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c Plumbing & Heat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c Plumbing & Heat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c Plumbing & Heat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c Plumbing & Heating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5328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4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4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44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afet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标定安全阀,设有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阀门密封副,阀体由主阀体和位于主阀体上方的阀盖组成,阀门密封副包括阀座和阀瓣,阀座水平设置于阀体内,阀瓣位于阀座上方,阀瓣设有筒状结构,阀瓣的筒状结构开口朝上且设有或连接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阀杆,阀体内还设有压盖,压盖呈筒状,开口朝下,压盖的顶的中央设有用于穿过阀杆的压盖中央通孔,预压缩的弹簧套在阀杆上,其下端抵接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上端抵接于压盖的顶的下表面,阀体的进口朝下,位于阀座的下方,出口朝向一侧,位于阀座的上方。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安全阀内部结构,改良配合关系,能够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

Description

无标定安全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标定安全阀。
背景技术
安全阀属于自动控制阀类,主要用于压力容器、供暖设施、家用储热式热水系统、灌溉系统和控制热源等系统上,使内部压力不得超过设定值,以便对使用者人身安全及系统起到保护作用。其中较为常见的安全阀是弹簧式安全阀,这类安全阀中用于实现压力控制的机构主要一个启闭件或者说密封副,设有用于将启闭件推向密封位置的弹簧,常态下密封副在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常闭状态,当设备或管道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值时,启闭件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推力移动,使密封副处于开启状态,进而经该密封副开启的通道向系统外排放介质,使设备或管道内的压力得到释放,当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启闭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到常闭位置。例如中国专利文献CN218377860U公开了一种新型弹簧式安全阀,包括安全阀主体、弹簧组件和密封机构,弹簧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安全阀主体的内部;密封机构可拆卸安装在安全阀主体的内部,可以通过在弹簧座上适度旋进或旋出调节螺母,调整泄压压力。中国专利文献CN110715084A公开了一种超高压安全阀,包括阀座,所述阀座内设置有将其上下贯穿的介质通道,所述阀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下外套座,所述下外套座内设置有可上下滑动的阀杆,所述阀杆的下端与所述介质通道的上端接触密封,所述下外套座上开设有介质出口,所述下外套座的上部通过竖直的外套管固定连接上外套座的下部,所述外套管内设置有弹簧座,所述阀杆的顶部与所述弹簧座的底部之间设置有弹簧。现有弹簧式安全阀结构紧凑,适应于反复启闭,能够通过调节弹簧的预压缩程度改变所控制的压力阈值,实践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所控制的压力阈值主要依赖于弹簧的压缩程度,由于弹簧材料及弹簧加工中必然存在的差异,导致同规格的不同弹簧具有不同的特性(例如,自由状态下的轴向长度,弹性系数),为获得所需的控制精度,。需要进行出厂标定,例如,依据欧盟的相关标准,常规的弹簧式安全阀亦需要进行出厂标定。出厂标定是通过螺纹连接副调节弹簧的预压缩程度,进而调整控制压力的大小,使其达到/符合设定标准,由此产生了两方面有待改进的地方,一是在产品产生出来之后需要进行出厂标定环节,增加了相应的工作量,该环节既耗费人力物力又消耗时间,是目前制约大批量生产效率的瓶颈;二是需要设置用于调节弹簧预压缩程度/预压缩量的螺纹连接副,增加了相应的螺纹加工或配套要求,由于螺纹配合的特性,需要一定的轴向配合间隙,且螺纹配合本身在振动环境下长期使用也经常会出现松动的现象,由此影响了调节所能达到的精度以及长期使用过程中控制精度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安全阀内部结构,改良配合关系,取消标定相关配件,进而节约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无标定安全阀,设有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阀门密封副,阀体由主阀体和位于主阀体上方的阀盖组成,阀门密封副包括阀座和阀瓣,阀座水平设置于阀体内,阀瓣位于阀座上方,阀瓣设有筒状结构,阀瓣的筒状结构开口朝上且设有或连接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阀杆,阀体内还设有压盖,压盖呈筒状,开口朝下,压盖的顶的中央设有用于穿过阀杆的压盖中央通孔,预压缩的弹簧套在阀杆上,其下端抵接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上端抵接于压盖的顶的下表面,阀体的进口朝下,位于阀座的下方,出口朝向一侧,位于阀座的上方。
优选地,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均为环形的平面。
可选地,弹簧为螺旋弹簧,或者,弹簧为碟簧组。
优选地,压盖与阀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为下浮动连接。
优选地,压盖的下端设有向外弯出的压盖折边,压盖折边呈等高环形分布,其外缘设有朝上的下压盖限位端面,阀体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压盖限位凸缘,压盖限位凸缘呈环形,设有朝下的上压盖限位端面,上压盖限位端面位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上方,其平面投影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平面投影之间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
优选地,阀体的内壁上部向内延伸出环形的阀杆限位结构,阀杆限位结构的中央设有允许阀杆穿过的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阀杆的顶部设有环形肩台,形成朝下的上阀杆限位端面,阀杆限位结构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其中央通孔的顶口周围的朝上的下阀杆限位端面,上阀杆限位端面和下阀杆限位端面均为环形平面,两者的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
进一步地,阀杆的上部设有过轴线的竖向通槽,该竖向通槽将阀杆的上部对称地分隔为两叶,竖向通槽的下端位于上阀杆限位端面的下方。
进一步地,阀瓣的下端面设有密封件,用于实现与阀座之间的密封,密封件的主体部分覆盖阀瓣的下端面,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筒状,围在阀瓣的外侧,顶部设有向外弯出的密封件折边,密封件折边与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优选地,阀体的内壁设有朝上的下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压盖的下端设有朝下的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均呈环形平面分布,两者的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密封件的折边外缘延伸至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之间,被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夹持固定住,由此同时实现密封件折边在阀体内壁上的固定和密封。
进一步地,压盖下部设有若干竖向条形裂隙,将压盖下部分割为若干宽叶和窄叶,宽叶和窄叶的数量相等且交替分布,下压盖限位端面设置在宽叶的外缘,窄叶的外缘不设下压盖限位端面,压盖限位凸缘上设有若干分别对应于各窄叶的竖向缺口,各窄叶的外侧面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竖向缺口表面竖向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弹簧腔的长度依据实际检测获得的符合压力控制要求的弹簧长度加工,装配后的弹簧处于符合控制要求的预压缩程度,因此无需进行弹簧预压缩程度的调节,省掉了出厂标定环节;由于不需要设置用于出厂标定中调节弹簧预压缩程度的螺纹副,避免了螺纹副的配合间隙和加工误差对控制精度的影响,也不会出现因螺纹连接松动导致的控制压力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安全阀的构造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阀瓣(及阀杆)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压盖的构造示意图。
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3,这种无标定安全阀设有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阀门密封副,阀体可以由主阀体(阀体的主体部分,亦可简称为阀体)10和位于主阀体上方的阀盖20组成,阀门密封副包括阀座12和阀瓣30,阀座水平设置于阀体(主阀体)内,可以由位于阀体相应部位内壁上的向内环形凸起结构加工形成,阀座孔(阀座的中间通孔)构成介质流通道,连接阀门的进口11和出口12,阀瓣位于阀座上方,阀体的进口朝下,位于阀座的下方,出口朝向一侧,位于阀座的上方。在常态(常规使用状态,不包含手动泄压状态)下,阀瓣在弹簧34的推力下,压在阀座上,使阀门密封副关闭。当进口侧的介质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克服弹簧作用力及其他阻力(如果有的话),推动阀瓣向上移动,使阀门密封副开启,介质得以从进口流入,出口流出,进而实现所连接设备/容器或管道的泄压。如进口侧的介质压力不足以推动阀瓣脱离阀座,阀门密封副持续保持关闭,安全阀处于闭合状态(可称为常态)。在阀门各部分构造确定后,阀门开启时对应的进口压力(或者说,进出两侧压差)依赖于弹簧施加于阀瓣的推力(或称压力),因此对于确定的开启压力,要求弹簧具有特定的弹力(闭关状态下对阀瓣的作用力),或者说,需要调整弹簧的作用力,使其符合安全阀整定压力的要求。
如同现有安全阀,阀体内各件/各结构的基本构造可采用旋转对称结构。
为便于设置弹簧,阀瓣包含一个筒状结构32,该筒状结构的开口(或称筒口)朝上,且设有(或连接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阀杆35,由此可以将弹簧(阀门弹簧)套在阀杆上,弹簧下部伸入阀瓣的筒状结构内,底端(或称下端)抵在阀瓣的底(或称底板,为阀瓣的筒状结构的底)的上表面,该上表面可以为圆环形平面,无论弹簧的底端压在该上表面周向上的什么位置,都不影响弹簧的弹力。
阀体内还设有压盖40,压盖(压盖的主体部分,或者说基本轮廓)呈筒状,开口朝下,压盖的顶(或称顶板)的中央设有用于穿过阀杆的压盖中央通孔41。弹簧呈压缩状态,可称为预压缩的弹簧。由于弹簧的下端抵接于(压力接触)阀瓣的底(或称底板)的上表面,上端抵接于压盖的顶的下表面,由此将弹簧限定在阀瓣的底和压盖的顶之间,使其处于一定的压缩状态,产生所需的弹力。对于任一确定的弹簧,改变阀瓣的底(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顶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即可改变弹簧的弹力。
压盖的顶的中央可以设有用于进行阀杆导向的阀杆滑套(滑筒)46。当设有阀杆滑套时,阀杆穿过阀杆滑套,与阀杆滑套的内壁滑动配合。在此情形下,阀杆滑套的孔可与压盖中央通孔连为一体,形成等径的竖向孔道。
由于安全阀所控制的压力阈值(泄压压力)或整定压力依赖于弹簧的预压缩程度,或者说,依赖于弹簧在安全阀处于常态(关闭状态)时的实际长度(竖向尺寸),可以依据对弹簧的实际检测数据,使阀瓣的底和压盖的顶之间的距离恰好使弹簧的预压缩程度符合设定的压力控制要求。对于相同用途(适应场合)的同种安全阀,或者说,相同构造及规格的安全阀,安全阀所控制的压力阈值与弹簧力(弹簧在安全阀处于常态时的弹力)正相关,也就是,确定的压力阈值对应于确定的弹力,可以依据实验或理论计算获得这种对应关系。对于实际中的任一弹簧(例如,螺旋弹簧,或对合碟簧组),只要检测出该弹簧在相应弹力下的实际长度,依据检测获得的弹簧应有的实际长度确定并加工出阀瓣的底和压盖的顶之间的距离(在安全阀关闭状态下),就能够使安全阀所控制的压力阈值符合设定值。
可以使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均为环形的平面(水平面),在此情形下,无需限定弹簧的转角(或者说,上、下两端的周向位置)。
弹簧的具体形式依据现有技术或安全阀内部的相应构造选择。通常情形下,可以选用螺旋弹簧,或者为碟簧组(例如,对合组合碟簧,或称对合碟簧组),所称对合碟簧组为由若干碟簧沿竖向依次对合形成的碟簧组。
压盖与阀体之间的连接方式通常可以为固定连接。然而,作为一个较佳的实施方式,压盖与阀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下浮动连接,所称下浮动连接为允许阀盖相对于阀体竖向移动且限定最高移动位置的活动连接,也就是,限定了最高移动位置的竖向移动/活动连接。
例如,压盖的下端设有向外(径向上的外侧方向)弯出的压盖折边43,压盖折边呈等高环形分布,其外缘可以加工出朝上的下压盖限位端面44,阀体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压盖限位凸缘16,压盖限位凸缘呈环形,设有朝下的上压盖限位端面。上、下压盖限位端面均呈旋转对称的平面(水平面)状,上压盖限位端面位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上方,其平面投影(水平面投影,下同)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平面投影之间至少有部分(例如,大部分)区域重叠,当压盖上移至一定程度(高度)时,下压盖限位端面与上压盖限位端面在平面投影中重叠的区域相互抵靠(贴合),阻止压盖进一步向上移动,由此形成压盖的最高移动位置。
阀体的内壁上部向内延伸出环形的(围绕一周的)阀杆限位结构23,阀杆限位结构的中央设有允许阀杆穿过的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阀杆的顶部设有环形肩台39,以环形肩台形成的朝下的端面为上阀杆限位端面,阀杆限位结构的上表面设有(或者说包含)位于其中央通孔(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的顶口周围的朝上的下阀杆限位端面,上阀杆限位端面和下阀杆限位端面均呈旋转对称的平面(水平面)状(例如,环形平面),两者的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例如,大部分)区域重叠,阀杆下移到一定位置时,或者说上阀杆限位端面与下阀杆限位端面处于相同高度时,上、下阀杆限位端面在平面投影中重叠的区域相互贴合,阻止阀杆进一步下移,由此形成阀杆相对于阀体(阀杆限位结构)最低位置限定。
位于上阀杆限位端面上方的阀杆呈锥台状或曲顶状(可称为阀杆头部)36。阀杆的上部设有过轴线的竖向通槽(在一直径方向上贯通的槽,或称为缺口,或缝隙,或裂隙等)37,该竖向通槽将阀杆的上部对称地分隔为两叶(两部分),竖向通槽的下端(底部,或称槽底)位于上阀杆限位端面的下方。由此,装配时可以将阀盖通过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从阀杆上方套在阀杆上,阀杆上端的竖向通槽的设置允许阀杆上部的两叶在穿过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的过程中向内(两者相向)变形,使自由状态下下端外径大于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的阀杆头部得以穿过该通孔,然后利用弹性恢复到自由状态,使上阀杆限位端面卡在下阀杆限位端面的上面。
所述阀瓣的下端面设有密封件,用于实现与阀座之间的密封(软密封或硬密封,依据实际需要),所述密封件的主体部分31覆盖阀瓣的下端面,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筒状,围在阀瓣的外侧,顶部设有向外(四周外侧)弯出的密封件折边,密封件折边与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位于阀瓣下端面正下方的(或与阀座密封面接触的)密封件区域(或称为密封件的主体部分)采用相应的软/硬密封材质,其余部分则应采用柔性/弹性膜片。
例如,密封件可以采用柔性/弹性膜片,其主体部分(位于阀瓣下端面下面的部分,其中包括与阀座的密封面在密封时相接触的部分)应具有一定的厚度,亦应具有适宜的硬度(在实现所需软密封的情形下),密封件周边向上延伸的筒状及筒状顶部向外弯出的密封件折边应具有适宜的柔性及可变形性,且能够封闭住(覆盖)阀瓣与周边阀体内壁之间的全部间隙。
阀体的内壁设有朝上的下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压盖的下端设有朝下的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这些(及其他类似)端面的设置,在相应件的相应区域形成环形肩台或端面变径结构,或环形阶台状端面(参见图1)。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均呈环形平面分布,两者的平面投影(水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密封件的折边外缘(密封件折边的外侧边缘区域)延伸至(或者说位于,或至少部分位于)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之间,被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夹持固定住,由此同时实现密封件折边在阀体内壁上的固定和密封。这种端面限位方式允许两件之间在一定限度内相对移动/滑动,当压盖上移至一定高度时,上、下密封件折边夹持端面在平面投影中重叠的区域将位于两者之间的密封件折边外缘(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其他件,例如,夹持垫片,如果有的话)夹持在其中,上密封件折边夹持端面挡在下密封件折边夹持端面的上方,阻止压盖进一步上移,由此形成压盖相对于阀体最高位置的限定。
下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的径向中部可以设有环形凹槽,也可以不设有环形凹槽。当设有环形凹槽时,密封件的折边边缘设有插入环形凹槽的下弯结构33,以利于固定。
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的下面可以设有环形的夹持垫片49,延伸至上、下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之间的密封件的折边外缘位于夹持垫片的下面,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通过夹持垫片夹持密封件的折边外缘,由于夹持垫片是个完整的环形,在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上设有若干周向间隙/间断的情形下,能够通过夹持垫片实现对密封件的折边外缘的整周(全部周边)夹持。
压盖下部设有若干竖向条形裂隙(间隙)48,将压盖下部分割为若干宽叶(分割出的周向尺寸较大的部分,或称宽条)和窄叶(分割出的周向尺寸较小的部分,或称窄条),宽叶和窄叶的数量相等且交替分布,下压盖限位端面设置在宽叶的外缘,窄叶的外缘不设下压盖限位端面,压盖限位凸缘上设有若干分别对应于各窄叶的竖向缺口(竖向通槽结构),各窄叶的外侧面(外侧侧面)47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竖向缺口表面竖向滑动配合,所称竖向滑动配合为允许两者相对竖向滑动且不允许相互脱离的活动连接方式,由此限定了压盖相对于阀体只可能上下移动,不能相对转动。
压盖折边设置在宽叶,自宽叶的底端向外向上(斜向向外上方)延伸,由此在压盖下部形成纵剖面呈V形的结构,V形的外侧边缘顶部为平面,该平面构成所述的下压盖限位端面。
由于在压盖下部设有了若干竖向条形裂隙,允许各宽叶产生一定的形变,装配时可以将压盖从主阀体的上端口插到设定的位置,以方便装配。
阀体可以由主阀体(阀体的主体部分,亦可简称为阀体)和位于主阀体上方的阀盖组成,主阀体的上端为朝上的平面端口(主阀体的顶口,或称上端口),阀盖呈倒杯状,其下端为朝下的平面端口(阀盖的底口,或称下端口),阀盖的下端口能够与主体的上端口对合,形成内部为腔体的整个阀体。所述阀杆限位结构位于阀盖内,所述压盖限位凸缘(包括上压盖限位端面)设置在主阀体内。将阀盖安装到位后,常态下,依靠弹簧作用,阀杆通过阀杆限位结构向阀盖施以向下的力,使阀盖的下端口与主阀体的上端口相接。
阀盖的内壁上可以设有朝下(端面朝下)的端面凸轮结构22,可以将端面凸轮结构的端面视为在阀盖的内壁上环绕一周的阶台(竖向位置变化的曲面阶台)或内凸结构的端面,端面凸轮结构的端面上设有高位区(或称凸轮高位区)、低位区(或称凸轮低位区)和连接高位区和低位区的平滑过渡区(或称凸轮过渡区,或过渡区),高位区的端面和低位区的端面均为水平的端面,高位区的端面高度高于低位区的端面高度。高位区和低位区的数量均与压盖的窄叶数量相同,分别对应于各窄叶,压盖上的窄叶顶面(可以为顺滑的曲面)与端面凸轮结构的端面在径向上至少有部分重叠位置。在常态下(安全阀正常状态,或者说非泄压状态),窄叶的顶面位于端面高位区的下面(各窄叶的顶面分别位于各自对应的高位区下面),与高位区之间可以有间隙或相互贴合(无压接触),由此端面凸轮结构与窄叶没有作用力或限位关系。旋转阀盖,在窄叶顶面由高位区向低位区相对移动的过程中,窄叶顶面与过渡区的端面接触后开始将阀盖向上顶起,窄叶顶面达到低位区时,阀盖顶起的高度最高。
阀盖的顶部可设有可拆式的顶盖25,顶盖的外缘卡接与阀盖顶口的内壁,相互间设有配套的卡接结构28,顶盖的底面中央设有向下延伸的插柱26,插柱插入阀杆上部的竖向通槽内,填充在由竖向通槽分割形成的两叶之间,由此避免两叶向内(相向)弯曲,避免阀盖脱出。
当需要手动泄压时,旋转阀盖,直至将各凸轮低位区转至各自对应的窄叶的顶面45,使阀盖处于最高位置。在阀盖升高的过程中,阀盖内侧的阀杆限位结构带动阀杆一同升高,使阀座密封副开启,由此实现手动泄压,手动泄压完成后可反向旋回阀盖,使窄叶重新位于凸轮高位区的下面。
弹簧装配到阀门内的实际长度(竖向/轴向尺寸)由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也可称为阀瓣的底和压盖的顶之间的间距)限定,因此可以依据弹簧特性及安全阀泄压阈值(整定压力)确定阀门装配后弹簧的应有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检测获得弹簧在所需弹力(使安全阀的开启压力符合整定压力要求时所需的常态下弹簧弹力)下的实际长度,以此作为弹簧的应有长度。依据弹簧的应有长度进行相关面(可称为工艺标定面)的切削加工,使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适应于弹簧的应有长度需求。在此情形下,安全阀制备出来后无需进行标定或弹簧调整,就能使泄压阈值与设计要求的整定压力一致。
在现有切削(泛指任意方式的减量加工,包括磨削)加工方式下,可以选择任意一个或多个能够影响/改变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的平面(水平的面)作为工艺标定面,工艺标定面的切削程度依据实际测得的弹簧应有长度(在所需弹力下的长度)确定,或者说,通过改变或控制工艺标定面的切削程度(相关尺寸,或称切削量)调整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之间的间距,使安全阀的实际泄压阈值与整定压力(标准值)一致。这种方式相当于将安全阀标定(弹簧压力调整)前移至加工过程,且在现有技术背景下,可以选择适宜材质/特性的弹簧,使其在安全阀的使用寿命中,弹力特性的变化不超出安全阀泄压阈值允许的变化/误差范围,由此安全阀的使用寿命中,也无需进行重新标定。
基于加工上的便利,工艺标定面可以为下列任意一个或多个面:
上压盖限位端面。增加上压盖限位端面的切削程度(竖向上的切削量),将导致压盖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升高(在其他结构和尺寸不变的情形下,下同),增大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降低泄压阈值;反之,减小上压盖限位端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压盖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降低,减小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增大泄压阈值。
下压盖限位端面。增加下压盖限位端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压盖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升高,增大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降低泄压阈值;反之,减小下压盖限位端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压盖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降低,减小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增大泄压阈值。
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增加压盖的顶的下表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升高,增大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降低泄压阈值;反之,减小压盖的顶的下表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降低,减小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增大泄压阈值;
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增加阀瓣的底的上表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降低,增大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降低泄压阈值;反之,减小阀瓣的底的上表面的切削程度,将导致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在阀体内的相对位置升高,减小弹簧在常态下的实际长度,增大泄压阈值。
可以对所用弹簧进行测试,获得达到所需弹力下的实际长度,也就是弹簧的应有长度,进而获得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之间的应有距离。将弹簧的应有长度与设计长度(在工艺标定面依据设计尺寸加工时弹簧在安全阀内常态下的实际长度)进行比较,或者将压盖的顶的下表面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之间的应有距离与相应的设计距离(在工艺标定面依据设计尺寸加工时两者之间常态下的实际距离)进行比较,即可确定工艺标定面相对于设计尺寸应增加或减小的切削量。由于前述可用作工艺标定面的各面的竖向切削量的改变将导致弹簧实际长度的等量改变,由此可以依据弹簧实际长度应有的变化量(所需长度与设计长度的差值)确定工艺标定面应增加或减少的切削量。当选定多个工艺标定面时,各工艺标定面切削量变化导致的弹簧实际长度变化之和应与弹簧实际长度应有的变化量一致。
由于各工艺标定面允许的切削量改变是有限的,应将任一工艺标定面的切削量改变限定在允许的范围内,必要时,可选用多个工艺标定面,以保证任一工艺标定面的切削量改变都在允许的范围内。
在现有技术背景下,切削加工可以采用自动/数字化控制,因此这种弹力控制方式简便易行,且精度高,稳定性好,不会因长期使用或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类似于螺纹松动的现象而影响弹簧的实际长度。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各优选和可选的技术手段,除特别说明外及一个优选或可选技术手段为另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限定时,均可以任意组合,形成若干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无标定安全阀,设有阀体和位于阀体内的阀门密封副,阀体由主阀体和位于主阀体上方的阀盖组成,阀门密封副包括阀座和阀瓣,阀座水平设置于阀体内,阀瓣位于阀座上方,其特征在于阀瓣设有筒状结构,阀瓣的筒状结构开口朝上且设有或连接有沿轴线向上延伸的阀杆,阀体内还设有压盖,压盖呈筒状,开口朝下,压盖的顶的中央设有用于穿过阀杆的压盖中央通孔,预压缩的弹簧套在阀杆上,其下端抵接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上端抵接于压盖的顶的下表面,阀体的进口朝下,位于阀座的下方,出口朝向一侧,位于阀座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阀瓣的底的上表面和压盖的顶的下表面均为环形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弹簧为螺旋弹簧或者为碟簧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压盖与阀体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固定连接或者为下浮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压盖的下端设有向外弯出的压盖折边,压盖折边呈等高环形分布,其外缘设有朝上的下压盖限位端面,阀体的内壁上设有向内凸出的压盖限位凸缘,压盖限位凸缘呈环形,设有朝下的上压盖限位端面,上压盖限位端面位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上方,其平面投影与下压盖限位端面的平面投影之间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内壁上部向内延伸出环形的阀杆限位结构,阀杆限位结构的中央设有允许阀杆穿过的阀杆限位结构中央通孔,阀杆的顶部设有环形肩台,形成朝下的上阀杆限位端面,阀杆限位结构的上表面设有位于其中央通孔的顶口周围的朝上的下阀杆限位端面,上阀杆限位端面和下阀杆限位端面均为环形平面,两者的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阀杆的上部设有过轴线的竖向通槽,该竖向通槽将阀杆的上部对称地分隔为两叶,竖向通槽的下端位于上阀杆限位端面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阀瓣的下端面设有密封件,用于实现与阀座之间的密封,密封件的主体部分覆盖阀瓣的下端面,周边向上延伸,形成筒状,围在阀瓣的外侧,顶部设有向外弯出的密封件折边,密封件折边与阀体的内壁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阀体的内壁设有朝上的下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压盖的下端设有朝下的上密封件折边外缘夹持端面,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均呈环形平面分布,两者的平面投影至少有部分区域重叠,密封件的折边外缘延伸至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之间,被上、下密封件折边边缘夹持端面夹持固定住,由此同时实现密封件折边在阀体内壁上的固定和密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标定安全阀,其特征在于压盖下部设有若干竖向条形裂隙,将压盖下部分割为若干宽叶和窄叶,宽叶和窄叶的数量相等且交替分布,下压盖限位端面设置在宽叶的外缘,窄叶的外缘不设下压盖限位端面,压盖限位凸缘上设有若干分别对应于各窄叶的竖向缺口,各窄叶的外侧面分别与各自对应的竖向缺口表面竖向滑动配合。
CN202321053284.1U 2023-05-05 2023-05-05 无标定安全阀 Active CN219994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3284.1U CN219994479U (zh) 2023-05-05 2023-05-05 无标定安全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53284.1U CN219994479U (zh) 2023-05-05 2023-05-05 无标定安全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4479U true CN219994479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1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53284.1U Active CN219994479U (zh) 2023-05-05 2023-05-05 无标定安全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44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049017A (en) Adjustable relief valve
US4867201A (en) Parallel-motion dual-diaphragm valve
US3702141A (en) Gas type safety valve
US4915355A (en) Seal
US8607818B2 (en) Pressure relief valve
RU2527813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едла клапана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х клапанах
KR101926952B1 (ko) 다이어프램 밸브, 유체 제어 장치, 반도체 제조 장치 및 반도체 제조 방법
CA2662907A1 (en) Valve with regulating function
JPS621505Y2 (zh)
US20170102091A1 (en) Control member for a fluid control device
CN219994479U (zh) 无标定安全阀
US10976756B2 (en) Gas regulator internal vent limiting device
CN116447361A (zh) 无标定安全阀及其制备方法
US4712769A (en) High temperature balanced valve trim
US20160061341A1 (en) Valve device with enhanced reseat capabilities
CN105135015B (zh) 导阀下阀瓣分体结构先导式安全阀
US4398696A (en) Butterfly valve
CN1148882A (zh) 多介质安全卸压阀
CA2806406C (en) Switching valve
EP0153516A1 (en) Safety valve
US5078177A (en) Pop-type relief-valve construction
CN206072455U (zh) 轴流式调压器
GB2094442A (en) Leaf spring biassed check valve
CN218863294U (zh) 一种高压多级降压套筒导向调节阀
CN219413592U (zh) 一种金属密封球阀阀座可调节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