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91608U -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91608U
CN219991608U CN202321693315.XU CN202321693315U CN219991608U CN 219991608 U CN219991608 U CN 219991608U CN 202321693315 U CN202321693315 U CN 202321693315U CN 219991608 U CN219991608 U CN 219991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pipeline
cell culture
cell
extracellu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9331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刚
李晔
段旭
余自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University WHU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University WHU filed Critical Wuhan University WHU
Priority to CN20232169331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91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91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91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系统依次连接的原料储存系统、细胞培养系统、细胞分离系统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控制系统,其通过控制管路系统的开关以单独控制原料储存系统、细胞培养系统、细胞分离系统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运行。本申请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各系统运行,从供体细胞培养到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收集均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于相应系统内自动完成,实现细胞外囊泡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从细胞外囊泡的产生到收集过程所有条件的均一性,确保获得的细胞内囊泡的均一性;细胞培养系统可模拟体内环境,提升供体细胞产生细胞外囊泡的能力,实现细胞外囊泡产量的增加。

Description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技术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背景技术
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释放的各种具有膜结构的囊泡统称,直径在纳米级别。细胞外囊泡包涵来自供体细胞的多种生物信号分子(如脂质、蛋白质、核酸等),通过将上述生物学活性物质选择性地递送至受体细胞,调节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载体。研究表明,包括间充质干细胞、免疫细胞及内皮细胞在内的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在皮肤损伤、骨缺损、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中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与其他生物治疗手段相比,细胞外囊泡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好,且由于粒径方面存在极大优势,还能通过各种生物学屏障(如血-脑屏障、血-脑脊液屏障等),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前景。然而,目前细胞外囊泡临床转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受限于当前细胞外囊泡生产的模式,无法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的细胞外囊泡以满足大规模临床应用的需求。
相关技术中,现有的规模化细胞外囊泡生产主要通过二维反应器培养供体细胞,一定时间后收集培养上清,再通过不同的技术分离纯化其中的细胞外囊泡。
但是,相关技术中的细胞外囊泡生产方法具有以下缺点:整个过程步骤较多,而各环节分离,且全程依赖人工操作,因此生产效率低;由于不同批次的人工操作难以实现严格的标准化,因此无法保证获得细胞外囊泡的均一性。因此,亟需一种用于细胞外囊泡的大规模生产、分离、收集的一体化装置,实现细胞外囊泡的自动化量产,以满足各种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细胞外囊泡生产系统生产效率低、细胞外囊泡均一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本申请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包括:
通过管路系统依次连接的原料储存系统、细胞培养系统、细胞分离系统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
控制系统,其通过控制所述管路系统的开关以单独控制所述原料储存系统、所述细胞培养系统、所述细胞分离系统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运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培养系统包括:
细胞培养罐,其用于培养细胞;
调控组件,其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并用于控制培养基处于三维培养条件,所述调控组件还用于监测所述细胞培养罐内的培养条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控组件包括涡轮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培养罐设置有供细胞贴壁的微球载体。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料储存系统包括:
液体储存罐,其用于储存培养基;
气体储存罐,其用于储存细胞培养所需气体;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连接所述液体储存罐与所述细胞培养罐,所述第二管道连接所述气体储存罐与所述细胞培养罐,所述第一管道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一阀门装置,所述第二管道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二阀门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分离系统包括:
细胞分离罐,其用于收集细胞培养液并将细胞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细胞培养罐和所述细胞分离罐的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三阀门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分离罐内设有用于过滤细胞的过滤膜。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包括:
基于差速离心法、尺寸排阻法、超滤法、沉淀法或免疫捕获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其用于收集细胞分离后的上清液并从中分离出细胞外囊泡;
所述管路系统包括连接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和所述细胞分离罐的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五阀门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还包括:
细胞外囊泡收集罐,其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
废液收集罐,其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分离后的废液;
所述管路系统还包括第六管道和第七管道,所述第六管道连接所述细胞外囊泡收集罐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所述第七管道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罐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所述第六管道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六阀门装置,所述第七管道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的第七阀门装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道连接于所述细胞培养罐的底部和所述细胞分离罐的顶部,所述第五管道连接于所述细胞分离罐的底部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的顶部。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管路系统的开关以控制原料储存系统、细胞培养系统、细胞分离系统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运行,从供体细胞培养到细胞外囊泡的分离收集均在控制系统的控制下于相应系统内自动完成,实现细胞外囊泡批量生产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并可确保从细胞外囊泡的产生到收集过程所有条件的均一性,确保获得的细胞内囊泡的均一性;细胞培养系统可模拟体内环境,提升供体细胞产生细胞外囊泡的能力,实现细胞外囊泡产量的增加;每个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其单独运行,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更换元件与定制生产流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生产的细胞内囊泡透射电镜图像与二维培养的细胞产生的细胞外囊泡的透射电镜图像对比示意图;
图3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与二维培养的细胞增殖能力对比折线图;
图4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培养的细胞活力与二维培养的细胞活力对比柱状图;
图5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培养细胞的细胞外囊泡产量与二维培养细胞的细胞外囊泡产量对比柱状图。
图中:1、原料储存系统;101、液体储存罐;102、气体储存罐;2、细胞培养系统;201、细胞培养罐;2011、培养基添加口;2012、气体添加口;2013、培养基输出口;202、调控组件;3、细胞分离系统;301、细胞分离罐;4、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01、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2、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3、废液收集罐;5、管路系统;501、第一管道;502、第二管道;503、第三管道;505、第五管道;506、第六管道;507、第七管道;6、控制系统;7、第一阀门装置;8、第二阀门装置;9、第三阀门装置;11、第五阀门装置;12、第六阀门装置;13、第七阀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能解决目前的细胞外囊泡生产系统生产效率低、细胞外囊泡均一性无法保证的问题。
参照图1所示,该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包括通过管路系统5依次连接的原料储存系统1、细胞培养系统2、细胞分离系统3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以及通过控制管路系统5的开关以单独控制原料储存系统1、细胞培养系统2、细胞分离系统3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运行的控制系统6。
参照图1,其中,细胞培养系统2包括细胞培养罐201和调控组件202,细胞培养罐201内装填培养基用于培养细胞,调控组件202连接于控制系统6并用于控制培养基处于三维培养条件,调控组件202还用于监测细胞培养罐201内的培养条件。
细胞培养罐201可模拟体内环境,提升供体细胞产生细胞外囊泡的能力,实现细胞外囊泡产量的增加,同时通过调控组件202控制以及监测培养环境,以便调节培养环境至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确保细胞具有较高的增殖速度,更多的释放外囊泡以提高外囊泡产量。
参照图1,具体的,调控组件202包括控制元件、三维培养环境发生器和培养条件监测组件,控制元件设于细胞培养罐201顶部,三维培养环境发生器为涡轮扇,其由细胞培养管顶部延伸至细胞培养罐201内,由控制元件控制运行,控制元件由控制系统6控制,而培养条件监测组件包括温度检测器、气压检测器、二氧化碳检测器和氧气检测器等,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增加不同的检测器件,培养条件监测组件由控制元件控制,同时控制元件接收培养条件监测组件的检测数据并传输至控制系统6进行处理。
通过控制系统6输出控制信号并通过控制元件控制涡轮扇转动,涡轮扇伸至培养基中搅动培养基,以创造流体环境,适用于悬浮细胞的培养,可提高细胞增殖速度和外囊泡释放量以提高外囊泡产量。
参照图1,进一步的,根据不同生产要求可选择不同的三维培养条件,对于悬浮细胞,培养时开启涡轮扇控制培养基处于流动状态,使细胞处于流体环境进行培养;对于贴壁细胞,培养时关闭涡轮扇,并在细胞培养罐201中添加供细胞贴壁的微球载体,为贴壁细胞的培养提供条件。
可改变细胞培养罐201内的三维培养环境以适应不同细胞的培养要求,提高整个装置的适用性。
参照图1,原料储存系统1包括液体储存罐101和气体储存罐102,其中,液体储存罐101用于储存培养基,配制好的基础培养基输入液体储存罐101中储存备用;而气体储存罐102用于储存细胞培养所需气体,包括无菌氧气、无菌二氧化碳等,用以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入细胞培养罐201内以调节细胞培养环境。
原料储存罐储存培养基,在一次培养完成后,可直接由控制系统6控制原料储存罐向细胞培养罐201中输送培养基以进行下一次细胞培养,从而实现连续生产。
参照图1,管路系统5包括第一管道501和第二管道502,第一管道501连接液体储存罐101与细胞培养罐201,第二管道502连接气体储存罐102与细胞培养罐201,并且第一管道501上设有连接于控制系统6的第一阀门装置7,第二管道502设有连接于控制系统6的第二阀门装置8。
参照图1,具体的,第一管道501的一端插入液体储存罐101中,另一端从细胞培养罐201顶部插入细胞培养罐201内,则在细胞培养罐201的顶部开设有与第一管道501连通的培养基添加口2011;第二管道502的一端与气体储存罐102连通,另一端从细胞培养罐201底部插入细胞培养罐201内,则细胞培养罐201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管道502连通的气体添加口2012。
通过蠕动泵控制液体储存罐101向细胞培养罐201输送的培养基体积,可实现培养基体积的精准控制,同时便于通过控制系统6实现自动控制;而第一管道501和第二管道502与细胞培养罐201的连接位置的设置,可在添加培养基和气体时培养基各组分能够充分混合,以提高培养基的均匀性。
参照图1,第一管道501上的第一阀门装置7包括蠕动泵、双向止回阀、细胞供应管道和细胞因子添加管道,蠕动泵和双向止回阀设于第一管道501上,细胞供应管道和细胞因子添加管道连接于第一管道501用于工作人员向细胞培养罐201中添加供体细胞和细胞因子等,以与基础培养基混合得到完全培养基;第二阀门装置8包括设于第二管道502上的蠕动泵和单向止回阀。
参照图1,细胞分离系统3包括细胞分离罐301,细胞分离罐301用于收集细胞培养液并将细胞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
参照图1,进一步的,细胞分离罐301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细胞的过滤膜,其将细胞分离罐301分隔为上部和下部两个空间;通过过滤膜实现对细胞的分离,简单方便且分离效果好。
参照图1,管路系统5还包括第三管道503,第三管道503连接细胞培养罐201和细胞分离罐301,第三管道503上设有连接于控制系统6的第三阀门装置9。
参照图1,具体的,细胞培养罐201的底部还开设有培养基输出口2013,以便于将细胞培养罐201内细胞培养液完全抽出,第三管道503一端连接于培养基输出口2013,另一端从细胞分离罐301顶部连接于细胞分离罐301,即第三管道503连通于细胞分离罐301的上部空间;第三阀门装置9包括设于第三管道503上的蠕动泵和单向止回阀。
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包括基于差速离心法、尺寸排阻法、超滤法、沉淀法或免疫捕获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和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以及废液收集罐403,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用于收集细胞分离后的上清液并从中分离出细胞外囊泡,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废液收集罐403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分离后的废液,以便集中处理,避免污染。
具体的,根据不同生产要求选择不同的细胞外囊泡分离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差速离心法、尺寸排阻法、超滤法、沉淀法、免疫捕获法等,其中,基于差速离心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可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差速离心获得细胞外囊泡;基于尺寸排阻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在细胞培养上清通过尺寸排阻色谱柱时实现细胞外囊泡的分离;基于超滤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通过设置不同滤膜的孔径,可获得相应大小范围的细胞外囊泡;基于沉淀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将细胞培养上清与聚乙二醇进行共孵育后低速离心可获得沉淀中的细胞外囊泡;基于免疫捕获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将细胞培养上清与抗体包被的磁球共培育,再利用磁场分离可获得与磁球结合的细胞外囊泡。
参照图1,管路系统5还包括连接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和细胞分离罐301的第五管道505,连接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的第六管道506,连接废液收集罐403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的第七管道507,第五管道505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五阀门装置11,第六管道506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六阀门装置12,所述第七管道507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七阀门装置13。
参照图1,具体的,第五管道505一端从细胞分离罐301的底部与细胞分离罐301连接,即第五管道505连通于细胞分离罐301的下部空间,第五管道505另一端从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顶部与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连通,第六管道506和第七管道507与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的连接位置均位于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的底部;第五阀门装置11、第六阀门装置12和第七阀门装置13均包括蠕动泵和单向止回阀。
进一步的,各系统均通过线路与控制系统6连通以便通过控制系统6控制各系统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的实施步骤包括:
供体细胞及相应培养基的输入:根据不同类型细胞选择合适的基础培养基于培养基储存罐中保存;通过细胞供应管道和细胞因子添加管道添加相应的细胞悬液(贴壁细胞需同时添加三维微球)、血清、细胞因子、抗生素等成分至细胞培养罐201中,同时通过蠕动泵抽送基础培养基至细胞培养罐201中配成完全培养基。
供体细胞三维培养:以贴壁细胞的培养为例,开启第一阀门装置7输入供体细胞、三维微球及相应培养基的全部成分,于细胞培养罐201中培养48小时;以悬浮细胞的培养为例,开启第一阀门装置7输入供体细胞及相应培养基,并开启涡轮扇,培养供体细胞48小时。细胞培养所需的无菌二氧化碳或者氧气储存于气体储存罐102中,通过第二阀门装置8控制气体进入细胞培养罐201;通过温度检测器、氧气检测器、二氧化碳检测器、气压检测器等监测培养环境,以便对三维细胞培养条件进行调控。
供体细胞分离:当供体细胞分泌一定程度的细胞外囊泡后通过培养基输出口2013导出相应供体细胞及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细胞培养液),通过第三阀门装置9转移至细胞分离罐301,细胞培养液通过过滤膜,将供体细胞与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分离;开启第五阀门装置11,富含细胞外囊泡的上清液经由第五管道505转移至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之后关闭第五阀门装置11。
细胞外囊泡分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并选择相应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分离进入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中的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分离后第六阀门装置12开启,细胞外囊泡通过第六管道506进入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中,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分装与密封。
废液收集:细胞外囊泡分离完成后开启第七阀门装置13,分离后的上清通过第七管道507进入废液收集罐403中,用于后续的废液集中处理。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贴壁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控制系统6,经第一阀门装置7向培养基储存罐内添加10Lα-MEM基础培养基(Gibco,USA),储存备用。开启第一阀门装置7输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三维微球载体,添加200ml无细胞外囊泡FBS(Hyclone,USA)、20ml抗生素(Hyclone,USA)及1780mlα-MEM基础培养基,并按照100ng/ml的浓度添加细胞因子TNF-α,获得2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完全培养基,通过培养基添加口2011输入至细胞培养罐201中。
步骤二:开启第二阀门装置8,通过调控组件202监测并维持合适的细胞三维培养环境,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48小时。关闭第二阀门装置8及调控组件202,开启第三阀门装置9,转移细胞培养罐201中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培养上清至细胞分离罐301。
步骤三:转移至细胞分离罐301中的混合液通过细胞过滤膜,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分离,控制系统6开启第五阀门装置11,转移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至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
步骤四:富含细胞外囊泡的培养上清经第六管道506进入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中的尺寸排阻色谱柱,控制系统6开启第六阀门装置12、第七阀门装置13,细胞外囊泡经第六管道506进入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剩余洗脱液经第七管道507进入废液收集罐403。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透射电镜检测结果显示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囊泡(图中3D所示),直径分布于50-1000nm,呈细胞外囊泡的典型形态,与二维培养所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图中2D所示)相比未见明显形态差异。
如图3所示,将三维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二维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增殖能力对比,结果显示三维培养显著提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能力。
如图4所示,将三维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二维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细胞活性对比,结果显示三维培养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
如图5所示,将三维培养条件下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与传统二维培养获得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进行定量分析,发现相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三维培养条件下的细胞外囊泡产量明显高于二维培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管路系统(5)依次连接的原料储存系统(1)、细胞培养系统(2)、细胞分离系统(3)和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
控制系统(6),其通过控制所述管路系统(5)的开关以单独控制所述原料储存系统(1)、所述细胞培养系统(2)、所述细胞分离系统(3)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系统(2)包括:
细胞培养罐(201),其用于培养细胞;
调控组件(202),其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并用于控制培养基处于三维培养条件,所述调控组件(202)还用于监测所述细胞培养罐(201)内的培养条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控组件(202)包括涡轮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罐(201)设置有供细胞贴壁的微球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储存系统(1)包括:
液体储存罐(101),其用于储存培养基;
气体储存罐(102),其用于储存细胞培养所需气体;
所述管路系统(5)包括第一管道(501)和第二管道(502),所述第一管道(501)连接所述液体储存罐(101)与所述细胞培养罐(201),所述第二管道(502)连接所述气体储存罐(102)与所述细胞培养罐(201),所述第一管道(501)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一阀门装置(7),所述第二管道(502)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二阀门装置(8)。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分离系统(3)包括:
细胞分离罐(301),其用于收集细胞培养液并将细胞从细胞培养液中分离;
所述管路系统(5)包括连接所述细胞培养罐(201)和所述细胞分离罐(301)的第三管道(503),所述第三管道(503)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三阀门装置(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分离罐(301)内设有用于过滤细胞的过滤膜。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包括:
基于差速离心法、尺寸排阻法、超滤法、沉淀法或免疫捕获法的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其用于收集细胞分离后的上清液并从中分离出细胞外囊泡;
所述管路系统(5)包括连接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和所述细胞分离罐(301)的第五管道(505),所述第五管道(505)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五阀门装置(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系统(4)还包括:
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其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
废液收集罐(403),其用于收集细胞外囊泡分离后的废液;
所述管路系统(5)还包括第六管道(506)和第七管道(507),所述第六管道(506)连接所述细胞外囊泡收集罐(402)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所述第七管道(507)连接所述废液收集罐(403)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所述第六管道(506)上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六阀门装置(12),所述第七管道(507)设有连接于所述控制系统(6)的第七阀门装置(1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道(503)连接于所述细胞培养罐(201)的底部和所述细胞分离罐(301)的顶部,所述第五管道(505)连接于所述细胞分离罐(301)的底部和所述细胞外囊泡分离罐(401)的顶部。
CN202321693315.XU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Active CN219991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315.XU CN219991608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93315.XU CN219991608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91608U true CN219991608U (zh) 2023-11-10

Family

ID=88619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93315.XU Active CN219991608U (zh) 2023-06-30 2023-06-30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91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20285B2 (en) Process for preparing macrophages, and kits and compositions therefore
CN201626959U (zh) 用于细胞培养的微灌流装置
CN107400633B (zh) 中空纤维交换器及中空纤维交换式培养系统
dos Santos et al. Bioreactor design for clinical‐grade expansion of stem cells
CN111757928A (zh) 用于细胞富集和分离的方法
US20020022216A1 (en) Selective expansion of target cell populations
AU2017261348B2 (en) Automated production and collection
CA3089788A1 (en) Bioprocessing methods for cell therapy
CN103298922A (zh) 细胞分选和培养的多功能生物反应器系统与方法
JP2014527808A (ja) 生物学的生成物の単一容器製造
WO2008031882A1 (en) Modular culture system for maintenanc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cells
CN100497583C (zh) 安全高效连续封闭式细胞培养病毒生产/灭活系统
US11958050B2 (en) Fluidic devices for closed cell culture applications under current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CN105861310A (zh) 一体式t细胞培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Miller et al. Use of tangential flow filtration in perfusion propagation of hybridoma cells for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CN207193305U (zh) 中空纤维交换器及中空纤维交换式培养系统
CN219991608U (zh) 一种细胞外囊泡自动化量产系统
CN202482329U (zh) 一种神经干细胞连续灌注培养系统
CN116042373A (zh) 一种持续生产并分离纯化细胞外泌体的系统及使用方法
CN110872562B (zh) 一种细胞外囊泡批量生产装置
Li et al. Closed loop bioreactor system for the ex vivo expansion of human T cells
CN209412234U (zh) 一种细胞免疫治疗临床应用的基因改造t细胞培养装置
KR20190075858A (ko) 적혈구계 세포 배양 중 적혈구를 수거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20240182852A1 (en) Cell-culture bioreactors
CN111363679A (zh) 一种用于刺激细胞大量分泌外泌体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