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82260U -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982260U CN219982260U CN202321634798.6U CN202321634798U CN219982260U CN 219982260 U CN219982260 U CN 219982260U CN 202321634798 U CN202321634798 U CN 202321634798U CN 219982260 U CN219982260 U CN 2199822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e
- heel
- region
- arch
- distri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10000003371 to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60
- 210000002683 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976 improv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10000004744 fore-foo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5
- 206010024453 Ligament sprai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544 articulatio talocrurali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6256 fatigu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45 cartilag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041 ligame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6173 Fall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423 ank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165 myocardi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38 solvent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包括脚尖区、前脚掌区、足弓区以及足跟区,足弓区由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组成,足跟区由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组成,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本申请具有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使得儿童走路的稳定性提高,同时还有利于保持鞋底的穿着舒适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鞋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背景技术
鞋底,是指鞋的着地部分。鞋底主要的功能是对使用者的足部进行保护。
为了追求脚部的舒适性,目前市场上推出的鞋子大多采用硬度低、弹性佳的鞋底。这类鞋底穿着柔软、舒适,有利于降低使用者长时间站立带来的不适感。
但与成人足相比,1-3岁的儿童的足部的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有其独特的生理特征,足部骨骼70%的为软骨,足部皮肤光滑有弹性,足弓扁平,平衡稳定能力不强。如果鞋底太柔软,婴儿的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仍具有改进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包括置于鞋尖处的脚尖区、与脚尖区相邻的前脚掌区、置于鞋底中间位置且与前脚掌区相邻的足弓区,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还包括置于鞋底足跟位置且与足弓区相邻的足跟区;所述足弓区包括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所述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并排设置,且位于前脚掌区远离脚尖区的一侧,所述足弓内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弓外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足跟区包括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所述足跟内侧区和足跟外侧区并排设置,所述足跟内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跟外侧区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所述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
1-3岁的儿童的足部骨骼70%的为软骨,足部的脚趾和足弓尚未发育成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童鞋划分为不同区域,且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设置为硬度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使得鞋底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偏硬,可以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以至于儿童不容易因脚趾和脚后跟无法得到支撑而向前或者向后跌倒,有利于增强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设置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使得鞋底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相较于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偏软,以增强鞋底整体的柔软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儿童站立及行走时足部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因设置较硬的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给儿童足部带来的疲惫感,从而使得鞋底既能满足对儿童脚底的支撑作用,使得儿童行走的稳定性增强,又能保持鞋底的良好的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足弓内侧区的硬度为63-67邵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足弓内侧区的硬度为63-67邵尔,使得足弓内侧区的硬度高于前脚掌区,且低于足跟内侧区,从而使得鞋底硬度相对较软的前脚掌区可以通过足弓内侧区逐渐过渡到鞋底硬度相对较硬的足跟区,从而使得鞋底硬度分布更加连贯,有利于减少在儿童行走的过程中因相邻区硬度相差较大所带来的不适感;
同时,足弓内侧区的硬度高于前脚掌区,软于足跟内侧区,使得足弓区可同时兼顾支撑性和柔软性,有利于更好地增强对儿童足底的支撑作用,使得儿童行走的稳定性提高,还有利于更好地保持鞋底的穿着舒适度。
优选的,所述脚尖区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尖区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利用六边形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鞋底硬度较强的脚尖区的减震性能,有利于减少脚尖区的硬度设置过硬可能给儿童脚趾以及前脚掌带来的冲击而导致儿童脚趾损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足跟外侧区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足跟外侧区设置有若干个六边形花纹,利用六边形的稳定性,提升鞋底硬度较强的足跟区的减震性能,在足弓区落地时,足跟外侧区和足跟内侧区相互配合,由足跟内侧区提供支撑,由足跟外侧区提供减震缓冲,有利于在兼顾足跟区支撑性能的同时,减少与足跟外侧区相邻的足跟内侧区的硬度设置过硬可能给儿童的足跟带来的冲击而导致儿童足跟损伤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的相邻区域的边界均凹陷有分区深沟槽,所述前脚掌区内还凹陷有若干前脚掌深沟槽,若干所述前脚掌深沟槽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分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分区深沟槽和前脚掌深沟槽的设置,使得鞋底弯曲性能增加,有利于减少因设置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硬度较大而造成不易弯折的情况,从而使得儿童在向前行走脚尖垫起时,鞋底能够发生一定弯折,鞋底与儿童足底的进一步贴合,有利于增加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降低儿童行走时因鞋底与儿童足底脱离而造成儿童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优选的,所述前脚掌区设置有若干V型纹路,所述V型纹路的顶点位于前脚掌区的深沟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V型纹路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鞋底在控制活动中扭转歪斜等特殊情况下的抓地性能,使得在行走过程中率先触地以及最后离地的前脚掌区具备良好的横向以及纵向的抓地性能;同时,V型纹路可以与相邻的脚尖区的六边形花纹配合,利用六边形花纹的减震性能和V型纹路的抓地性能,有利于放松触感较为敏感的足心肌肉群的同时,有利于降低儿童行走过程中因鞋底摩擦力不足而摔倒的风险。
同时,通过设置V型纹路的顶点位于前脚掌深沟槽上,使得前脚掌区在涉水时的排水通道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前脚掌区的排水性能,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前脚掌区的防滑性能。
优选的,所述脚尖区内凹陷有若干脚尖弧形槽和脚尖直线槽,所述脚尖直线槽贯穿所有脚尖弧形槽,且所述脚尖直线槽的一端与脚尖区的边缘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脚尖弧形槽和脚尖直线槽的设置,使得硬度较硬的脚尖区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提升该区域的抓地性能以及具备贯通的导水通道以提升该区域的排水性能,有利于减少脚尖区设置硬度较硬给鞋底防滑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足跟区内凹陷有若干足跟弧形槽,所述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分区深沟槽贯穿所有足跟弧形槽,且所述足跟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分区深沟槽的一端与足跟区的边缘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足跟弧形槽的设置,使得硬度较硬的足跟内侧区具备较大的摩擦系数以提升该区域的抓地性能以及与分区深沟槽配合具备贯通的导水通道以提升该区域的排水性能,有利于足跟内侧区设置硬度较硬给足跟区防滑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选的,所述鞋底靠近鞋垫的一侧设置有多条垂直交错的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鞋底远离地面靠近足底的一侧设置有多条垂直交错的支撑条,使得鞋底横向以及纵向的强度增强,有利于降低鞋底因设置有多道分区深沟槽和前脚掌深沟槽后,在受到弯折力时容易沿分区深沟槽或者前脚掌深沟槽断裂的风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童鞋划分为不同区域,且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设置为硬度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使得鞋底脚尖区与足跟内侧区相较于其他区域偏硬,可以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以至于儿童不容易因脚趾和脚后跟无法得到支撑而向前或者向后跌倒,有利于增强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使得鞋底前脚掌区、足弓外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的硬度相较于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偏软,以增强鞋底整体的柔软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儿童站立及行走时足部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因设置较硬的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给儿童足部带来的疲惫感。
2.通过脚尖区的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设置有若干个六边形花纹,利用六边形的稳定性,提升鞋底硬度较强的脚尖区和足跟区的减震性能,有利于降低与前述区域相邻的脚尖区和足跟内侧区的硬度较高可能给儿童脚趾以及前脚掌带来的冲击。
3.通过前脚掌区深沟槽的设置,使得前脚掌区弯曲性能增加,从而使得儿童在向前行走脚尖垫起时,鞋底前脚掌区能够发生一定弯折,有利于在儿童行走时,鞋底与儿童的足底进一步贴合,增加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以降低儿童行走时因鞋底与儿童足底脱离而造成儿童踝关节扭伤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用于示意靠近地面一侧的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用于示意远离地面一侧的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脚尖区;11、脚尖弧形槽;12、脚尖直线槽;2、前脚掌区;21、前脚掌深沟槽;22、V型花纹;23、前脚掌圆形花纹;3、足弓区;31、足弓内侧区;311、足弓内侧前区;312、足弓内侧后区;32、足弓外侧区;321、足弓外侧前区;322、足弓外侧后区;33、足弓圆形花纹;4、足跟区;41、足跟内侧区;411、足跟内侧前区;412、足跟内侧后区;42、足跟外侧区;421、足跟外侧前区;422、足跟外侧后区;43、足跟弧形槽;5、六边形花纹;51、凸点;6、梯型花纹;61、梯形直线槽;62、梯形圆槽;7、分区深沟槽;8、宽槽;9、支撑条;10、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包括置于鞋尖处的脚尖区1、与脚尖区1相邻的前脚掌区2、置于鞋底中间位置且与前脚掌区2相邻的足弓区3,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还包括置于鞋底足跟位置且与足弓区3相邻的足跟区4,相邻区域的边界均凹陷有分区深沟槽7。脚尖区1的长度为鞋底的长度的六分之一;前脚掌区2的长度为鞋底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足弓区3由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组成,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并排设置且位于前脚掌区2远离脚尖区1的一侧,足弓内侧区3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足弓外侧区3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的长度均约为鞋底的长度的三分之一,且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的宽度均约为鞋底的宽度的二分之一。足跟区4由足跟内侧区41以及足跟外侧区42组成,足跟内侧区41和足跟外侧区42并排设置,足跟内侧区4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足跟外侧区4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足跟内侧区41和足跟外侧区42的长度均为鞋底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且足跟内侧区41和足跟外侧区42的宽度均约为鞋底的宽度的二分之一。
脚尖区1采用硬度为73-77邵尔的橡胶材料制成,脚尖区1由类长方形区与类半椭圆形区组成,类长方形区位于脚尖区1靠近前脚掌区2的一侧且位于鞋底的内侧,类长方形区的长度方向与鞋底的宽度方向一致,类长方形区的宽度方向与鞋底的长度方向一致。且类长方形区的长度为鞋底宽度的三分之二,类长方形区的宽度为脚尖区1沿鞋底长度方向的最大距离的三分之一。类长方形区内还凹陷有若干六边形花纹5,且若干六边形花纹5沿类长方形区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类半椭圆形区内还凹陷有脚尖弧形槽11和脚尖直线槽12,脚尖弧形槽11以及脚尖直线槽12均设置为两条,且脚尖弧形槽11的形状与脚尖区1边缘的形状相同,两条脚尖弧形槽11与脚尖区1的边缘平行且相邻脚尖弧形槽11之间的间距相同。两条脚尖直线槽12的一端均与脚尖区1的边缘连接,且两条脚尖直线槽12远离脚尖区1边缘的一端均与类长方形区连接。两条脚尖直线槽12把类半椭圆形区的面积平均分成三份。
前脚掌区2采用硬度为53-57邵尔的橡胶材料制成,前脚掌区2内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凹陷有若干前脚掌深沟槽21,在本实施例中,前脚掌深沟槽21的数量为三道,三道前脚掌深沟槽21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且前脚掌深沟槽21与脚尖区1以及前脚掌区2的分区深沟槽7平行,前脚掌深沟槽21与前脚掌区2以及足弓区3的分区深沟槽7也平行。前脚掌区2内还凹陷有若干V型花纹22,若干V型花纹22的开口均朝向鞋底内侧,V型花纹22设为两排,且同一排的若干V型花纹22沿鞋底的宽度方向均匀分布。距离脚尖区1以及前脚掌区2的分区深沟槽7最近的前脚掌深沟槽21贯穿其中一排所有V型花纹22的顶点处,距离前脚掌区2以及足弓区3最近的分区深沟槽7贯穿另一排所有V型花纹22的顶点处。相邻两排V型花纹22靠近置于中间位置的前脚掌深沟槽21的开口一端均与前脚掌深沟槽21连接且连接于同一点,且V型花纹22远离前脚掌深沟槽21的开口一端分别与脚尖区1以及前脚掌区2的分区深沟槽7、前脚掌区2以及足弓区3的分区深沟槽7连接。前脚掌区2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还凹陷有前脚掌圆形花纹23,前脚掌圆形花纹23的直径为前脚掌区2沿鞋底长度方向的长度的三分之二。
足弓内侧区31采用硬度为63-67邵尔的橡胶材料制成,足弓内侧区31呈类四边形,足弓内侧区31的长度方向与鞋底的长度方向一致,足弓内侧区31的宽度方向与鞋底的宽度方向一致,足弓内侧区31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
足弓外侧区32采用硬度为53-57邵尔的橡胶材料制成,足弓外侧区32呈类四边形,足弓外侧区32的长度方向与鞋底的长度方向一致,足弓外侧区32的宽度方向与鞋底的宽度方向一致,足弓外侧区32的长度是宽度的两倍。足弓外侧区32的两条长边的中点的连线凹陷有分区深沟槽7,分区深沟槽7将足弓外侧区32分割为足弓外侧前区321和足弓外侧后区322,足弓外侧前区321靠近前脚掌区2一侧,足弓外侧后区322靠近足跟外侧区42的一侧。
足跟内侧区41采用硬度为73-77邵尔的橡胶材料制成,足跟内侧区41位于鞋底的足跟部的内侧。足跟内侧区41由足跟内侧前区411和足跟内侧后区412组成,足跟内侧区41呈类四边形,足跟内侧前区411以及足跟内侧后区412的分界处凹陷有分区深沟槽7,分区深沟槽7的两端分别与足跟内侧区41的两条长边的中点处连接。足跟内侧前区411呈类四边形且位于靠近足弓内侧区31的一侧。足跟内侧后区412呈类四分之一圆形且位于靠近鞋底后端的一侧。
足跟外侧区42采用的材料的硬度为53-57邵尔,足跟外侧区42位于鞋底的足跟部的外侧。足跟外侧区42由足跟外侧前区421和足跟外侧后区422组成,足跟外侧区42呈类四边形,足跟内侧前区411以及足跟内侧后区412的分区深沟槽7同时也是足跟外侧前区421和足跟外侧后区422的分界线,足跟外侧前区421呈类四边形且位于靠近足弓外侧区32的一侧,足跟内侧后区412呈类四分之一圆形且位于靠近鞋底后端的一侧。
足跟内侧后区412和足跟外侧后区422内均凹陷有足跟弧形槽43,在本实施例中,足跟弧形槽43的数量为三道,三道足跟弧形槽43的形状与鞋底后端的边缘的轮廓相同,且相邻足跟弧形槽43之间的间距相同。足跟内侧后区412以及足跟外侧后区422的分区深沟槽7贯穿所有足跟弧形槽43且与足跟区4的边缘处连接,且位于足跟内侧后区412以及位于足跟外侧后区422的足跟弧形槽43关于足跟内侧后区412和足跟外侧后区422的分区深沟槽7对称设置。
足弓内侧区31、足弓外侧前区321以及足跟内侧前区411均凹陷有若干宽槽8,若干宽槽8相互交错以形成若干梯形花纹6。位于足弓内侧区31内沿鞋底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且最靠近边缘处的梯形花纹6内还凹陷有足弓圆形花纹33,足弓圆形花纹33的直径约为足弓内侧区31的宽度的四分之一。除足弓圆形花纹33所在的梯形花纹6之外的所有梯形花纹6内均凹陷有梯形直线槽61,每个梯形花纹6内的梯形直线槽61均设为两根,且梯形直线槽61的两端与梯形花纹6正对的两条边的中点连接,且两条梯形直线槽61的相交处还凹陷有梯形圆形槽。
足弓外侧后区322和足跟外侧前区421均凹陷有若干六边形花纹5,六边形花纹5的水平高度最低的顶角与其相邻的六边形花纹5的水平高度最低的顶角处于同一直线上,任意相邻两行中的任意相邻的三个六边形花纹5的三个相互靠近的顶角形成360度。脚尖区1、足弓外侧后区322和足跟外侧前区421的六边形花纹5的中心位置均突出有凸点51,凸点51的形状与六边形花纹5的形状一致。
鞋底远离地面且靠近足底的一侧还突出有若干垂直交错的支撑条9,支撑条9呈长条状,其中位于前脚掌区2的支撑条9的密度大于其他区的支撑条9的密度,位于足跟区4的支撑条9的交错位置还一体连接有支撑块10,支撑块10呈圆形,支撑块10的直径为支撑条9的宽度的三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的实施原理为:
当儿童穿着采用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制成的童鞋行走时,儿童足部的脚趾和足弓尚未发育成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容易往足部无力的方向倾斜,即容易往前或者往后倾斜,在无辅助支撑的情况下,儿童容易往前或者往后摔倒。设置脚尖区1与足跟内侧区41比其他区域的硬度硬,使得在鞋底触地时,前述区域形变幅度较小,可以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使得儿童不容易因脚趾和脚后跟无法得到支撑而向前或者向后摔倒,从而有利于增强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
同时,前脚掌区2、足弓外侧区32以及足跟外侧区42比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的硬度低,有利于增加鞋底整体的柔软度,以增加儿童行走时足部的舒适度,减少儿童行走时足部的疲惫感。
在儿童行走过程中,是由前脚掌区2先触地,然后足弓区3和足跟区4依次触地。设置足弓区3的硬度硬于前脚掌区2,软于足跟区4,使得鞋底硬度较软的区可以逐渐过渡转入鞋底硬度较硬的区,从而使得鞋底硬度分布更加连贯,有利于减少因相邻区域硬度相差较大带来的不适感。
通过将童鞋划分为不同区域,且脚尖区1与足跟内侧区41设置为硬度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以及前脚掌区2、足弓外侧区32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使得鞋底脚尖区1与足跟内侧区41相较于其他区域偏硬,可以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以至于儿童不容易因脚趾和脚后跟无法得到支撑而向前或者向后跌倒,有利于增强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同时也使得鞋底前脚掌区2、足弓外侧区32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硬度相较于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偏软,以增强鞋底整体的柔软度,从而有利于提升儿童站立及行走时足部的舒适度以及降低因设置较硬的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给儿童足部带来的疲惫感。此外,利用脚尖区1的内侧区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六边形花纹5的稳定性,提升鞋底硬度较强的脚尖区1和足跟区4的减震性能,降低与前述区域相邻的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的硬度较高可能给儿童脚趾以及前脚掌带来的冲击。与此同时,利用分区深沟槽7和前脚掌深沟槽21提升鞋底弯曲性能,减少因设置脚尖区1和脚内侧区硬度较大而造成不易弯折的情况,使得儿童在向前行走脚尖垫起时,鞋底能够发生一定弯折,增加鞋底的柔软度,使得鞋底可以与儿童的足底进一步贴合,增加儿童行走时的稳定性,降低儿童行走时因鞋底与儿童足底脱离而造成儿童踝关节扭伤的风险,既有利于为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儿童的足部从足部前端和足部后端提供稳定支撑,提高儿童走路的稳定性,同时有利于保持鞋底的穿着舒适度。
通过设置鞋底不同区通过分区深沟槽7进行分隔,使得不同区的连接处具有一定的缝隙,有利于鞋底不同区的硬度过渡,增加鞋底的抓地力,同时有利于增加童鞋在涉水时的导水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置于鞋尖处的脚尖区(1)、与脚尖区(1)相邻的前脚掌区(2)、置于鞋底中间位置且与前脚掌区(2)相邻的足弓区(3),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还包括置于鞋底足跟位置且与足弓区(3)相邻的足跟区(4);
所述足弓区(3)由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组成,所述足弓内侧区(31)和足弓外侧区(32)并排设置且均位于前脚掌区(2)远离脚尖区(1)的一侧,所述足弓内侧区(3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弓外侧区(3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
所述足跟区(4)由足跟内侧区(41)以及足跟外侧区(42)组成,所述足跟内侧区(41)和足跟外侧区(42)并排设置,所述足跟内侧区(41)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内侧,所述足跟外侧区(42)位于沿鞋底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前脚掌区(2)、足弓外侧区(32)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硬度均为53-57邵尔,所述脚尖区(1)和足跟内侧区(41)的硬度均为73-77邵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内侧区(31)的硬度为63-67邵尔。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一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区(1)的内侧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弓外侧区(32)设置有若干六边形花纹(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的相邻区域的边界均凹陷有分区深沟槽(7),所述前脚掌区(2)内还凹陷有若干前脚掌深沟槽(21),若干所述前脚掌深沟槽(21)沿鞋底的长度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脚掌区(2)内还凹陷有若干V型纹路,若干所述V型纹路的顶点均位于前脚掌深沟槽(2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尖区(1)内凹陷有若干脚尖弧形槽(11)和脚尖直线槽(12),所述脚尖直线槽(12)贯穿所有脚尖弧形槽(11),且所述脚尖直线槽(12)的一端与脚尖区(1)的边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足跟区(4)内凹陷有若干足跟弧形槽(43),所述足跟内侧区(41)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分区深沟槽(7)贯穿所有足跟弧形槽(43),且所述足跟内侧区(41)以及足跟外侧区(42)的分区深沟槽(7)的一端与足跟区(4)的边缘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远离地面的一侧设置有多条垂直交错的支撑条(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4798.6U CN219982260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634798.6U CN219982260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982260U true CN219982260U (zh) | 2023-11-10 |
Family
ID=88602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634798.6U Active CN219982260U (zh) | 2023-06-26 | 2023-06-26 |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982260U (zh) |
-
2023
- 2023-06-26 CN CN202321634798.6U patent/CN21998226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720168B (zh) | 具有改进型鞋底的鞋 | |
JP5138682B2 (ja) | 人間の足構造と歩行とに適したエルゴノミックな靴底 | |
US4538366A (en) | Athletic shoe with ridged outsole | |
US6115945A (en) | Shoe sole structures with deformation sipes | |
KR100926192B1 (ko) | 삼박자보행 및 보행교정용 신발창 | |
US8266825B2 (en) | Shoe sole element | |
CN201164073Y (zh) | 能量回收鞋 | |
US20240082681A1 (en) | Article of footwear with multiple durometer outsole and directional cleat pattern | |
US20030172553A1 (en) | Shoe midsole | |
US20120297641A1 (en) | Shoe Sole Element | |
US10433615B2 (en) | Sole for dispersing pressure of midfoot and metatarsal bones and shoe having same | |
US20020004999A1 (en) | Sole for a trail running shoe | |
US11564444B2 (en) | Footwear with dynamic arch system | |
EP0515507A4 (en) | Sports shoe sole | |
US20230210214A1 (en) | Running Shoes | |
CN104366896B (zh) | 一种基于生物力学的童鞋鞋底 | |
KR101773939B1 (ko) | 충격 완화 기능을 구비하는 신발밑창 | |
JP6483121B2 (ja) | 矯正用インサートデバイス | |
EP2399475A2 (en) | Footwear with Rocker Sole | |
US20030029060A1 (en) | Cleat | |
CN219982260U (zh) | 一种多密度分区支撑的鞋底 | |
CN203492893U (zh) | 鞋底以及鞋 | |
KR20070098791A (ko) | 하이힐용 장치 및 하이힐 구성 방법 | |
CN202364952U (zh) | 一种矫正鞋垫及使用该鞋垫的残障人矫正鞋 | |
KR100639503B1 (ko) | 원형신발바닥에 에어백이 내장된 건강 흔들 신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1156-1168, 11th Floor, Building 2, Dinghui City,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Taitong Tra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302, Building A18, No. 9 Jiusheng Road, Shangche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8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Taitong Trad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