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2187U -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2187U
CN219962187U CN202320173414.9U CN202320173414U CN219962187U CN 219962187 U CN219962187 U CN 219962187U CN 202320173414 U CN202320173414 U CN 202320173414U CN 219962187 U CN219962187 U CN 219962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knapsack
refrigeration
backpack
refrig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341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强
孙刚
孙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iya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iya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iya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iyang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341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2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2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2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包括穿戴主体、制冷机构和控制机构;制冷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穿戴主体的背包,设置在背包内的制冷部,连通于制冷部的进、出口之间的热交换软管,热交换软管贴合设置在背包主体上,并在背包上形成多个回路;制冷剂预装于热交换软管内;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制冷部一侧的PLC电控单元,以及设置在背包外侧且与PLC电控单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本装置换热方式直接,无需较低的蒸发温度,与同样工况下的风冷式制冷相比,制冷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实现了快速制冷的同时,产品重量小;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可以对人体上半身及时降温,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单人降温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背景技术
当前市面上人体便携降温设备主要分为蓄冷式和制冷式两大类,其中,蓄冷式设备在使用前需要将蓄冷介质(蓄冷袋)冷冻蓄冷,蓄冷完成后将蓄冷袋与身体相贴以进行降温,体感差、持续降温时间短。制冷式为将便携制冷装置穿戴于身上,传统的风冷式制冷重量较大,制冷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包括穿戴主体;以及
制冷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穿戴主体的背包,设置在所述背包内的制冷部,连通于所述制冷部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热交换软管;所述热交换软管贴合设置在所述背包主体上,并在所述背包上形成多个回路;以及
制冷剂,所述制冷剂预装于所述热交换软管内,并在所述制冷机构内形成气态与液态的往复循环;以及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部一侧的PLC电控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包外侧且与所述PLC电控单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热交换软管为多层软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为高分子树脂管,所述外层管为pu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制冷部包括微型压缩机,以及与所述微型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微型压缩机的底部为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为出液口,所述热交换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微型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热交换软管上且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降温风扇;所述降温风扇内部固定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扇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PLC电控单元设置在所述微型压缩机的上端,所述PLC电控单元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穿戴主体为马甲。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由热交换软管、微型压缩机、冷凝器、降温风扇组成的微型制冷系统,制冷剂在热交换软管内受热蒸发为气体,软管降温带走皮肤周围的热量,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微型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后进入冷凝器,降温风扇运转为冷凝器降温,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降温后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出液口进入热交换软管内,液态制冷剂在软管内蒸发为气态吸热,使软管降温,过程循环往复。换热方式直接,无需较低的蒸发温度,与同样的工况下的风冷式制冷相比,制冷效率高、响应速度块,实现了快速制冷的同时,产品重量小。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人体温度,当人体温度过高时,PLC电控单元自动控制微型压缩机工作,同时电磁阀打开,空调背包对人体自动进行降温。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料系统牵引缓冲保险装置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包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热交换软管的剖视图;
图中,1、穿戴主体,2、背包,3、微型压缩机、4、冷凝器,5、热交换软管,6、PLC电控单元,7、温度传感器,8、内层管,9、外层管,10、制冷剂,11、电磁阀,12、降温风扇,13、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需要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如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以下对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包括穿戴主体1、制冷机构和控制机构。穿戴主体1为马甲,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样式的马甲与制冷机构进行组合安装,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扩大了适用范围。制冷机构包括背包2、制冷部和热交换软管5,背包2与穿戴主体1为可拆卸连接,制冷部设置在背包2内,制冷部的底部为出液口与进气口,热交换软管5与穿戴主体1保持贴合,并在穿戴主体1上形成多个回路,热交换软管5的两端与制冷部的出液口、进气口连通。制冷剂10预装于热交换软管5内,并在制冷机构内形成气态与液态的往复循环。控制机构包括PLC电控单元6、温度传感器7,PLC电控单元6设置在制冷部的上方,温度传感器7设置在背包2的背面与人体背部贴合部位,温度传感器9与PLC电控单元6电气连接。
进一步说明,为了保证空调背包的制冷效果,避免冷气从热交换软管5中溢出,热交换软管5具有较高的气密性、耐腐蚀性和耐压性。故而,热交换软管5为多层软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管8和外层管9,制冷剂10预装于内层管8内。优选的,内层管8为高分子树脂管,外层管9为pu管。
进一步说明,制冷部3包括微型压缩机3,以及与微型压缩机3管道连接的冷凝器4,背包2与穿戴主体1为可拆卸连接,连接方式为拉链连接或魔术贴连接。微型压缩机3的底部为进气口,冷凝器4的底部为出液口,热交换软管5的两端分别与微型压缩机3的进气口、冷凝器4的出液口连接。冷凝器4底部的出液口与热交换软管5的连接处设置有电磁阀11。冷凝器4的前端面上安装有降温风扇12,包括垂直固定在冷凝器4前端面上的旋转轴,以及设置在旋转轴上的两个扇叶。PLC电控单元6设置在微型压缩机3的上端,微型压缩机3的左侧还设置有用于给微型压缩机3、PLC电控单元6、降温风扇12等供电的蓄电池13。应理解,降温风扇12为现有技术,其中旋转轴与扇叶的连接结构已被公开,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使用者将制冷空调背包穿戴于身上,当温度传感器感应到人体温度过高时,PLC电控单元会控制微型压缩机开始工作,同时电磁阀打开,制冷剂受热后直接在热交换软管内蒸发为气体,以带走皮肤周围的热量,气态制冷剂被吸入微型压缩机压缩后变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后进入冷凝器,降温风扇运转为冷凝器降温,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降温后变为中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冷凝器出液口进入热交换软管内,液态制冷剂在软管内蒸发为气态吸热,使软管降温,过程循环往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换热方式直接,无需较低的蒸发温度,与同样工况下的风冷式制冷相比,制冷效率高、响应速度快,实现了快速制冷的同时,产品重量小;采用智能化控制技术,温度传感器实时感应人体温度,自动控制微型压缩机运作,从而对人体上半身及时降温,提高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主体;以及
制冷机构,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穿戴主体的背包,设置在所述背包内的制冷部,连通于所述制冷部的出口和进口之间的热交换软管;所述热交换软管贴合设置在所述穿戴主体上,并在所述穿戴主体上形成多个回路;以及
制冷剂,所述制冷剂预装于所述热交换软管内,并在所述制冷机构内形成气态与液态的往复循环;以及
控制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制冷部一侧的PLC电控单元,以及设置在所述背包外侧且与所述PLC电控单元连接的温度传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软管为多层软管,包括同轴设置的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内层管为高分子树脂管,所述外层管为pu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部包括微型压缩机,以及与所述微型压缩机连接的冷凝器;所述微型压缩机的底部为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底部为出液口,所述热交换软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微型压缩机的进气口、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软管上且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出液口处设置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的一侧设置有降温风扇;所述降温风扇内部固定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扇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PLC电控单元设置在所述微型压缩机的上端,所述PLC电控单元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供电的蓄电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主体为马甲。
CN202320173414.9U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Active CN219962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414.9U CN219962187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3414.9U CN219962187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2187U true CN219962187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93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3414.9U Active CN219962187U (zh) 2023-01-30 2023-01-30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2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490715B (zh) 一种半导体制冷的穿戴式冷却背心
CN106061775B (zh) 车辆用热量管理系统
CN20517798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05939467U (zh) 多联机空调系统
CN106263134A (zh) 用于空调服的制冷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238522U (zh) 用于空调服的制冷系统
CN105466057B (zh) 一种基于仿生蜂窝结构的穿戴式空调服
CN105455242B (zh) 一种基于微型制冷的穿戴式空调服
CN205585355U (zh) 基于微型制冷的穿戴式空调服
CN205593203U (zh) 基于仿生蜂窝结构的穿戴式空调服
CN219962187U (zh) 一种便携式制冷空调背包
CN2464099Y (zh) 半导体致冷降温服装
CN212590375U (zh) 一种空调背心
CN206369396U (zh) 一种双系统循环水冷却装置
CN212720092U (zh) 一种模块集成式蒸发冷却变频离心冷水单元冷站
CN108561955A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方法
CN107975972A (zh) 一种太阳能半导体制冷背包及其控制方法
CN2926901Y (zh) 一种集中空调冷却降温系统
CN210471082U (zh) 一种背负式人体降温装置
CN207527895U (zh) 一种智能恒温冷藏箱
CN206551820U (zh) 一种驾驶舱恒温节能环保型小麦联合收割机
CN213189540U (zh) 一种高温环境下的生命体征监测管理系统
CN216481507U (zh) 一种机房空调
CN218185405U (zh) 一种新型穿戴式空调衫
CN214630015U (zh) 一种带温控功能的衣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