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61602U -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61602U
CN219961602U CN202321568170.0U CN202321568170U CN219961602U CN 219961602 U CN219961602 U CN 219961602U CN 202321568170 U CN202321568170 U CN 202321568170U CN 219961602 U CN219961602 U CN 2199616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bag
sterile
culture
drip irri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5681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焦顺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15681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616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616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616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气囊袋、培养容器、进排气组件和营养液补给组件;培养容器设于气囊袋内;进排气组件与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滴灌管一端连接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植物部分组织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植株的一类技术,在培养后期,组培苗需要经过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组培苗的炼苗驯化,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以促使组培苗生长健壮,为了使组培苗能够逐步适应自然环境,在驯化开始数天内,驯化环境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驯化后期,则要与预计的栽培条件相似。
为了使驯化环境与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在组培苗炼苗驯化时,通常会将长有完整组培苗的组培瓶由培养室转移到半遮荫的自然光下,并打开瓶盖注入少量自来水,使组培苗周围的环境逐步与自然环境相似,以提高其适应能力,在驯化结束后再移栽至温室或自然环境中,但是由于组培瓶内通风不良且湿度高,极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以致于植物生根困难,在炼苗移栽时可能会腐烂染病。
因此提出一种能够模拟外界环境条件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使得组培苗可以在增殖阶段直接接入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中,既能够使组培苗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又省去了传统组培后期的壮苗、生根、炼苗驯化等过程,在降低组培苗生产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组培苗炼苗移栽时的成活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传统植物无菌培养容器通风不良易导致培养基不透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
气囊袋;
培养容器,设于所述气囊袋内,用于放置培养基质以培养植物;
进排气组件,与所述气囊袋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袋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所述气囊袋内的空气排出;
营养液补给组件,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一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
优选地,所述进排气组件包括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所述进气结构包括气管,所述气管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连接外部气源。
优选地,所述排气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上的透气膜。
优选地,所述气管和透气膜分别设于所述气囊袋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所述滴灌管延伸至所述气囊袋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所述第二滤菌结构背离所述滴灌管一端形成所述进液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菌结构和第二滤菌结构为滤菌碟。
优选地,所述气囊袋为透明材质。
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优选地,所述培养容器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优选地,所述气管通过宝塔接头与所述气囊袋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灭菌后的培养容器设置在气囊袋内,又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在无菌环境下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2.可以在培养结束后直接将培养容器2取出,以将培养容器2盖好盖子发货,或者拿到温室移栽,即培养容器2作为一次性容器使用,避免了容器重复利用时由于刷洗不干净可能导致污染问题以及盒子透光率下降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连接营养液补给源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的剖视侧视图。
附图标记
10-培养基质;20-营养液补给源;
1-气囊袋;
2-培养容器;
3-进排气组件;31-进气结构;311-气管;312-第一滤菌结构;32-排气结构;321-透气膜;
4-营养液补给组件;41-滴灌管;42-第二滤菌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包括气囊袋1、培养容器2、进排气组件3和营养液补给组件4。
培养容器2设于气囊袋1内,其用于放置培养基质10以培养植物。
进排气组件3与气囊袋1连接,用于对气囊袋1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气囊袋1内的空气排出。
营养液补给组件4包括滴灌管41,滴灌管41一端连接培养容器2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气囊袋1外部形成进液口,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20。
其中,气囊袋1可以是塑料袋,其内部灭菌处理,培养容器2可以是塑料盒,通过灭菌处理后放置在气囊袋1内,滴灌管41连接培养容器2底部,并从气囊袋1袋口伸出,同时可以用橡皮筋等扎紧袋口,培养容器2底部铺设培养基质10,培养基质10中种植组培植物,当外部营养液补给源20输送营养液时,滴灌管41可以将营养液导入至培养容器2底部,以便于培养基质10吸收,营养液补给源20可以是针管,在培养前期只需提供低浓度的营养液即可,避免营养液浓度高烧苗,后期低浓度的营养液会很快被吸收完,在培养期间补加即可,避免养分不足。
进排气组件3能够对气囊袋1内提供新鲜的无菌空气,同时能够将气囊袋1内的空气排出,在排出气囊袋1内空气的同时带走了气囊袋1内的部分水蒸气,避免了气囊袋1内湿度过大,并且进气排气增加了气囊袋1内的空气循环,模拟外界通风环境,使组培苗能够逐步适应外界自然通风环境,既确保了气囊袋1内能够具有足够新鲜的无菌空气,同时也避免了培养基质10由于不通风导致培养基不透气的问题。
在培养结束后可以将培养容器2取出,直接将培养容器2盖好盖子发货,或者拿到温室移栽,即培养容器2作为一次性容器使用,这样避免了容器重复利用时由于刷洗不干净可能会导致污染问题以及盒子透光率下降等问题。
由于培养结束后培养容器2需要取出以发货或移栽,因此培养容器2的尺寸不宜过大,使用常见的外卖包装盒即可,因此装置整体也较为轻便,易于移动。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将灭菌后的培养容器设置在气囊袋内,又通过在气囊袋上设置进排气组件并将培养容器底部连接营养液补给组件,使得培养容器内的培养基质能够在无菌环境下具有充足的营养液灌溉,同时能够在进排气组件所提供的通风环境中获取新鲜的无菌空气,避免了传统植物无菌培养方式通风不良易导致容器内透气性不良等问题;
2.可以在培养结束后直接将培养容器2取出,以将培养容器2盖好盖子发货,或者拿到温室移栽,即培养容器2作为一次性容器使用,避免了容器重复利用时由于刷洗不干净可能导致污染问题以及盒子透光率下降等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和图2,进排气组件3包括进气结构31和排气结构32,进气结构31包括气管311,气管311一端连接气囊袋1,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312连接外部气源。
其中,进气结构31用于对气囊袋1内提供无菌空气,排气结构32用于排出气囊袋1内的空气,外部气源可以对气管311输送空气,输送的空气通过第一滤菌结构312过滤后形成无菌空气再输送至气囊袋1内。
进一步地,排气结构32包括设置在气囊袋1上的透气膜321。
其中,透气膜321可以是微孔透气膜,当进气机构31输送空气时,气囊袋1膨胀,且内部气体压强增大,当气囊袋1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时,气囊袋1内空气通过透气膜321排出,当进气结构31停止输送空气时,气囊袋1内空气排出后气压逐渐变小,当气囊袋1内气压减小至与外部气压相等时,内部空气便不再排出,同时外部空气也不会通过透气膜321流入气囊袋1内,满足了气囊袋1内的无菌要求。
进一步地,气管311和透气膜321分别设于气囊袋1的相对两侧。
其中,气管311输送的无菌空气可以将气囊袋1内的空气挤向透气膜321一侧,使得原本位于气囊袋1内的空气先排出,从而替换为新鲜的无菌空气,并且气管311和透气膜321分别位于气囊袋1的相对两侧可以使得进气排气形成对穿气流,易于模拟外界通风环境。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滴灌管41延伸至气囊袋1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42,第二滤菌结构42背离滴灌管41一端形成进液口。
其中,第二滤菌结构42可以将输送至滴灌管41内的营养液过滤,使输送至滴灌管41内的营养液无菌。
进一步地,第一滤菌结构312和第二滤菌结构42为滤菌碟,既确保了滤菌效果,同时也减小了使用成本。
进一步地,气囊袋1为透明材质,以便于观察气囊袋1内植物生长状况。
进一步地,培养容器2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其中,进行植物无菌培养时可以先将通孔封闭,在植物培养完成后可以将培养容器2从气囊袋1内取出,并打开其底部通孔,取出后的培养容器2以及植物可以直接移栽在土中,培养容器2底部设置多个通孔可以在移栽时确保培养容器2内的培养基质与土壤充分接触,同时便于植物生根。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施例中,培养容器2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其中,培养容器2底部的抽拉式拆卸结构可以是位于培养容器2底部的底板,在植物培养完成后进行移栽时,可以先将培养容器2放置在土中,之后可以抽走培养容器2底部的底板,再将培养容器2向上移开,便可以使培养容器2内的培养基质10以及植物一同移栽至土中。
进一步地,气管311通过宝塔接头与气囊袋1连接,以使得连接更稳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囊袋(1);
培养容器(2),设于所述气囊袋(1)内,用于放置培养基质(10)以培养植物;
进排气组件(3),与所述气囊袋(1)连接,用于对所述气囊袋(1)提供无菌空气或将所述气囊袋(1)内的空气排出;
营养液补给组件(4),包括滴灌管(41),所述滴灌管(41)一端连接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气囊袋(1)外部形成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用于连接外部营养液补给源(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组件(3)包括进气结构(31)和排气结构(32),所述进气结构(31)包括气管(311),所述气管(311)一端连接所述气囊袋(1),另一端通过第一滤菌结构(312)连接外部气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结构(32)包括设置在所述气囊袋(1)上的透气膜(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11)和透气膜(321)分别设于所述气囊袋(1)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41)延伸至所述气囊袋(1)外部一端连接有第二滤菌结构(42),所述第二滤菌结构(42)背离所述滴灌管(41)一端形成所述进液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菌结构(312)和第二滤菌结构(42)为滤菌碟。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袋(1)为透明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设有多个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容器(2)底部为抽拉式拆卸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311)通过宝塔接头与所述气囊袋(1)连接。
CN202321568170.0U 2023-06-19 2023-06-19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Active CN2199616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8170.0U CN219961602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568170.0U CN219961602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61602U true CN219961602U (zh) 2023-11-07

Family

ID=88580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568170.0U Active CN219961602U (zh) 2023-06-19 2023-06-19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616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25573B2 (en) Integument and method for culturing organic material
US9095099B2 (en) Container for cultivat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CN203048953U (zh) 一种可拆卸的植物组织液体培养装置
CN213073934U (zh) 植物无糖培养系统及植物培养容器
CN101707980A (zh) 一种甘蔗组培苗袋装室外生根培养的方法
CN215872994U (zh) 一种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器
CN219961602U (zh) 一次性微型无菌温室
KR101960860B1 (ko) 조직배양 식물체의 대량 순화시설물
CN109952869B (zh) 马铃薯脱毒微型薯繁育工艺
CN209518055U (zh) 一种蓝莓组织培养容器
CN207083755U (zh) 一种脱毒马铃薯幼苗培养瓶
EP0418323A4 (en) Integument and method for culturing and growing organic material
CN105210866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兰科植物类原球茎增殖快繁方法
WO2014197442A1 (en) System for plant development
CN205408770U (zh) 一种温室植物栽培装置
CN209732117U (zh) 一种新型林业用育苗设备
CN1241470C (zh) 一种通过植物组织培养进行种苗培育的方法及其容器
JPS6344813A (ja) 養液培養装置
TWI417381B (zh) Cactus camellia fruiting body and mycelia fast culture flask device
CN2430012Y (zh) 植物光独立培养微繁殖供气装置
WO2016196714A1 (en) Plant propa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CN102369874B (zh) 一种试管外组培苗的分化增殖生根炼苗方法
CN105340733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苦苣苔叶片不定芽诱导方法
CN207201633U (zh) 一种喷溅式植物培养装置
CN105191798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百合鳞片增殖快繁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