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41522U -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41522U
CN219941522U CN202223471713.5U CN202223471713U CN219941522U CN 219941522 U CN219941522 U CN 219941522U CN 202223471713 U CN202223471713 U CN 202223471713U CN 219941522 U CN219941522 U CN 2199415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air inlet
air outlet
air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7171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久重
王青松
田鑫
王宁宁
庄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C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C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MC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7171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415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415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415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通气装置连通,所述罐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其中,所述导流板的其他侧与所述罐体具有距离,以使从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罐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其他侧与所述罐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从所述出气口流出。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优化气流的流动方向,延长气流加湿的路径,提高气体的增湿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气治疗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仪是呼吸衰竭患者维持呼吸、保证通气、挽救及延长病人生命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也是目前一项能替代人工的自主通气功能的有效方法。通气治疗设备通过向病人输送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气体,从而替代人体自主通气功能,已普遍使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大手术期间的麻醉呼吸管理、呼吸支持治疗和急救复苏中。
湿化罐作为通气治疗设备中用于给气体加温加湿的重要装置,其加湿的效果的好坏是治疗过程中保证患者正常通气的关键一环。然而现有的湿化罐在使用过程中,气体从侧壁进入罐体内后,气流直接冲向罐体的顶部区域,后从罐体内流出。这使得气体在空间体积有限的湿化罐内并未得到充分有效的湿化,同时带来比较大的气阻。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加湿装置,可优化气流的流动方向,延长气流加湿的路径,提高气体的增湿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加湿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通气装置连通,所述罐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其中,
所述导流板的其他侧与所述罐体具有距离,以使从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罐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其他侧与所述罐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罐体的顶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罐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连接;或者,
所述导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罐体的顶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罐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的距离。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所述通气装置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排出所述气体;
其中,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进气口延伸到所述罐体内,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口延伸到所述罐体内;
其中,所述进气管的延伸段与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段为水平平行,并与所述罐体的周壁分离。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孔,所述一个或多个孔被配置为:便于从所述进气管流出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所述罐体内的上壁,以驱动所述罐体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所述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所述罐体内的底部部分;和/或
便于所述罐体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所述加湿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入所述出气管。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筋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筋用于调整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的间距。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罐体的上部区域呈台阶状,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设置在所述台阶状的区域上。
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的外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弯管。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呼吸管路和通气装置,所述通气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有如上所述的进气口,所述呼吸管路的输入端连通有如上所述的出气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包括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加湿装置,包括罐体,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用于与通气装置连通,罐体内设有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导流板,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与罐体的内壁连接,其中,导流板的其他侧与罐体具有距离,以使从进气口流入罐体内的气体通过其他侧与罐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从出气口流出。通过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导流板将进气口和出气口分隔开,避免从进气口进入罐体内的气体直接从出气口流出,通过导流板将的至少一侧连接到罐体内的周壁上,从而阻挡气流从连接端处流通,引导气流从导流板与罐体内之间所形成的空间内流动,最终从出气口处流出罐体,如此,可通过设置导流板与罐体之间的空间位置,优化气流的流向,延长气流在罐体内的流动路径,使得气流在有限体积的罐体内充分地加湿加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加湿装置与通气装置的装配结构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罐体内的气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原理图;
图6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罐体内的气体的流动原理图;
图7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罐体内的气体的流动原理图;
图8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弯管竖直朝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所述连接弯管水平朝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所述进气管、弹性连接筋和出气管的装配图;
图11是本申请再一实施例具有弹性连接筋的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12是图11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水面;1、罐体;2、通气装置;21、主机管路插座;3、导流板;4、进气管;5、出气管;6、连接弯管;7、弹性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出的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示出的加湿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示出的加湿装置与通气装置的装配结构图;图4为图3的俯视图。有鉴于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用于与通气装置2连通,罐体1内设有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导流板3,导流板3的至少一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中,导流板3的其他侧与罐体1具有距离,以使从进气口流入罐体1内的气体通过其他侧与罐体1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从出气口流出。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适用于通气治疗设备,通气装置2与进气口连通,出气口与呼吸管路连通,可将从通气装置2通入的气体在加湿装置内加温加湿后通入呼吸管路,以输送给患者。通气装置2可以为常见的呼吸机和高流量氧疗仪等。其中罐体1内注入有加湿液(例如水和特调的液体),用于与进入罐体1内的干气体进行湿热交换。罐体1内设置导流板3,导流板3可与罐体1一体成型或者可拆卸地耦接到罐体1的内壁上。
罐体1可为圆柱型,罐底放置在通气装置2的底座上,从罐体1顶部向下一定距离切割侧壁形成安装台,在安装台上开设进气口和出气口。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设置在罐体1的中上部区域,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设置在同一平面上。例如,当加湿液容纳在罐体1中时,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位于液体平面上方。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相对于罐体1底部的高度可以等于出气口相对于罐体1底部的高度。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可以比位于罐体1的右侧壁的出气口更靠近罐体1的左侧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可以对称地位于罐体1的中心轴线的两侧。
导流板3设于罐体1内且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将进气口和出气口部分隔挡,导流板3可以阻止进气口流入罐体1内的气流直接进入到出气口,使气流能够穿过罐体1的内部空间。以朝向人体的进气口和出气口所在侧为前侧,导流板3具有前后、左右和上下六个侧面,导流板3的至少一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包括:导流板3的任意一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五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五个空间;或者,导流板3的两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四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四个空间;又或者,导流板3的三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三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三个空间等。
作为本实施例的具体解释,以导流板3的前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一空间,以导流板3的后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二空间,以导流板3的左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三空间,以导流板3的右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四空间,以导流板3的上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五空间,以导流板3的下侧与罐体1之间形成第六空间为例。本实用新型的导流板3的导流方向包括如下诸多情况:当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位于导流板3的左右两侧时:
在一个示例中,导流板3的任意一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五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空间包括:
当导流板3的顶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从进气口通入的气流在第三空间内扩散,直到罐体1的内侧和导流板3的壁面,气体在处于第三空间内的罐体1壁面内旋转后改变流向,沿导流板3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第二空间、第五空间和第六空间流动后吹向出气口所在的第四空间内,并从出气口流出。
同样地,当导流板3的后侧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气流流经第三空间、第一空间、第五空间、第六空间和第四空间,从出气口流出。
在又一个示例中,导流板3的两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四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空间包括:
当导流板3的顶侧和后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从进气口通入的气流在第三空间内扩散,直到罐体1的内侧和导流板3的壁面,气体在处于第三空间内的罐体1壁面内旋转后改变流向,沿导流板3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和第六空间后吹向出气口所在的第四空间内,并从出气口流出。
同样地,当导流板3的顶侧和前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气流流经第三空间、第二空间、第六空间和第四空间,从出气口流出。
在又一个示例中,导流板3的三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其余三侧与罐体1的内壁形成空间包括:
当导流板3的顶侧、后侧和下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从进气口通入的气流在第三空间内扩散,直到罐体1的内侧和导流板3的壁面,气体在处于第三空间内的罐体1壁面内旋转后改变流向,沿导流板3与罐体1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间吹向出气口所在的第四空间内,并从出气口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气流流经多个空间的顺序并不是严格的先后顺序。当改变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于导流板3的方向时,气流流经的六个空间的顺序亦会相应改变,流动的规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本实用新型不再过多赘述。
其中,导流板3与罐体1之间的距离基于导流板3的形状大小确定。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板3为矩形板状结构,优选地,导流板3朝向进气口和出气口方向的板面远远大于其他板面,例如导流板3的左右板面的面积远远大于上下板面和前后板面的面积,以阻挡从进气口进入的气流直接流向出气口处,同时缩小导流面的在罐体1内的使用空间。
如图5所示,图5为罐体内的气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原理图。图5中箭头的方向为气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方向。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3的第一侧与罐体1的顶壁连接,导流板3的第二侧与罐体1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连接。
具体而言,导流板3的第一侧为如上所述的导流板3的顶侧,导流板3的第二侧为如上所述的导流板3的后侧。如图7所示,图7中的箭头表示为在本实施例中空间坐标系内气体在罐体内的流动路径。当导流板3的顶侧和后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从进气口进入罐体1内的气流扩散并向前吹,直到罐体1侧壁,此时气流沿管壁向四周流动,当罐体1中的水面100较高时,高于导流板3的底部时,气流沿罐体1的管壁旋转半圈,通过导流板3的前侧与罐体1所在的空间,流动到出气口一侧,直到接近出气口时,气流汇聚流出罐体1。当罐体1中水面100较低,低于导流板3底部时,除上述气流外,还会有部分气流沿罐体1侧壁向下,然后从导流板3的下侧与水面100之间的空间,进入到出气口一侧,最终汇聚到出气口流出。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导流板3的第一侧与罐体1的顶壁连接,导流板3的第二侧与罐体1远离进气口的一侧连接,导流板3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与罐体1的底壁连接。
具体而言,导流板3的第三侧为如上所述的导流板3的下侧。如图6所示,图6中的箭头表示为在本实施例中空间坐标系内气体在罐体内的流动路径。当导流板3的顶侧、后侧和下侧分别与罐体1的内壁连接时,从进气口进入罐体1内的气流扩散并向前吹,直到罐体1侧壁,此时气流沿管壁向四周流动,气流沿管壁旋转半圈,通过导流板3的前侧与罐体1所在的空间,流动到出气口一侧,直到接近出气口时,气流汇聚流出罐体1。
如此,通过设定导流板3相对于罐体1内的连接位置和连接方向,使气流在罐体1内以蛇形状的流动路径与罐体1中的湿气充分接触,把罐体1中的湿气带走,从而使得气流进行有效地加温加湿。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示例中,可以设置罐体1内加湿液的温度以实现加温作用。在一些示例中,罐体1可包括一种或多种金属/非金属导热材料或者由一种或多种金属/非金属导热材料制成,金属/非金属导热材料可以被配置为将热量传导至加湿液,以起到加温作用。
在进一步地技术方案中,导流板3的第三侧与罐体1之间的距离为30mm-50mm;导流板3与第二侧相对的第四侧与罐体1之间的距离等于罐体1的直径一半。
相关技术中,加湿罐的尺寸相对固定,以适配于通气装置2的底座。加湿罐的直径通常在100mm-120mm之间,通过将导流板3的底部与罐体1之间预留30mm-50mm的空间较为适宜。其中导流板3的第四侧为导流板3的前侧,导流板3的前侧与罐体1之间的距离等于罐体1的直径的一半表征为导流板3的宽度与罐体1的内径一致。
进一步地,导流板3相对于进气口和出气口所在的平面垂直。当导流板3的顶侧与罐体1顶部连接时,导流板3沿罐体1的顶部垂直向下延伸,导流板3的正视投影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线的中线平行,优选地,导流板3的正视投影位于进气口和出气口连线的中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3与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导流板3与出气口之间的距离。进气口和出气口位于导流板3的两侧时,进气口与导流板3之间距离较远,使得在出气口排放气体之前,气体可以被完全加湿和/或加温。
为了更好的实现气体在通气装置2、加湿装置和呼吸管路之间的流通,进气口通过进气管4与通气装置2连通,出气口通过出气管5排出气体。其中,进气管4的一端穿过进气口延伸到罐体1内部,进气管4的另一端伸出罐体1内与通气装置2连通,出气管5的一端穿过出气口延伸到罐体1内部,另一端伸出罐体1内与呼吸管路连通。如此进气管4和出气管5促进罐体1内与通气装置2和/或呼吸管路之间的气体连通,且通过进气管4向罐体1内输入气体时,气体沿着进气管4的出口端吹向罐体1的四周。
作为本实施例的延伸,可设置进气管4的出口方向以改变气体第一时间进入罐体内的方向。其中,进气管4的延伸段与出气管5的延伸段为水平平行,并与罐体1的周壁分离。示例性地,进气管4的出口端与罐体1的前后方向平行,使得气流吹向罐体1内的后壁方向后向四周扩散;示例性地,进气管4的出口端朝向罐体1的顶壁/底壁方向弯曲,并与罐体1的顶壁/底壁分离,使得气流吹向罐体1内的顶壁/底壁方向后向四周扩散。具体地,进气管4、出气管5、罐体1和通气装置2可以被配置为一体件,或者进气管4和出气管5可以通过其他可行的方式耦接到罐体1、通气装置2和/或呼吸管路上,这在本文中不受限制。
可选地,所述出气管5远离所述罐体1的一侧的外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弯管6。在本实施例中,图8示出了连接弯管竖直朝向的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连接弯管水平朝向的结构示意图。出气管5可通过连接弯管6连通呼吸管路,连接弯管6卡接到通气装置2的主机管路插座21上。连接弯管6的固定端套接到伸出罐体内的出气管5的外周面上,自由端沿垂直于/倾斜于呼吸管的方向延伸,图8示例性地展示了连接弯管6的自由端相对于出气管5竖直向上延伸的情况,以适配于竖直朝向的主机管路插座21。连接弯管6的固定端可旋转,如此可改变自由端的延伸方向,例如相对于出气管5水平向左或向右延伸、相对于出气管5倾斜向下延伸等,以适配于水平朝向或倾斜朝向的主机管路插座21,以便于多角度地连通呼吸管路。
连接弯管6可以可拆卸地耦接到通气装置2的主体管路插座上。连接弯管6可以通过卡扣连接、电气连接、吸附连接等连接到该主机管路插座2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弯管6可以通过固定连接(诸如焊接连接等)耦接到通气装置2上。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弯管6可以通过其它可行的方式耦接至该装置,本文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可选的方案中,进气管4和出气管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孔(未示出),一个或多个孔被配置为:便于从进气管4流出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罐体1内的上壁,以驱动罐体1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罐体1内的底部部分;和/或便于罐体1内的上部部分中的加湿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出气管5。
其中,一个或多个孔可以被设置为靠近插入到罐体1中的进气管4和/或出气管5的端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孔可以通向罐体1的顶壁。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孔可以被配置为便于从进气管4流出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罐体1内的顶壁,以驱动罐体1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罐体1内的底部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孔可以被配置为便于罐体1内的上部部分中的加湿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入出气管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罐体1的上部区域呈台阶状,进气管4和出气管5均设置在台阶状的区域上。罐体1的上部部分呈台阶形状,使得进气管4和出气管5可以设置在上部部分并延伸到罐体1中。在上述情况下,进气管4和出气管5不会占据与罐体1的高度相对应的附加空间,从而避免了由于罐体1的高度过高而可能导致的不稳定性。
在又一可行的方案中,进气管4和出气管5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筋7连接,弹性连接筋7用于调整进气管4和出气管5之间的间距。具体而言,如图10所示,图10为进气管、弹性连接筋和出气管的装配结构图。弹性连接筋7可以被配置为连接进气管4和出气管5,从而避免进气管4和出气管5在进气口和出气口中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4、出气管5和弹性连接筋7可以被配置为一体件。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管4、出气管5和弹性连接筋7之间可拆卸连接。
更具体地,图1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具有弹性连接筋的加湿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12为图11的前视图。弹性连接筋7为由弹性材料制备而成的条状结构。其在进气管4和出气管5之间呈瓦楞状,其可通过拉伸弹性连接筋7调整进气管4和出气管5之间的距离,以插接到间隔距离不同的进气口和出气口上。其中进气口和出气口参照如上相关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呼吸管路和通气装置2,通气装置2的输出端连通有如上所述的进气口,呼吸管路的输入端连通有如上所述的出气口。在本实施例中,通气装置2可为呼吸机或高流量氧疗仪,通气装置2的主机上设有底座,罐体1的底部卡合在底座上,罐体1上部的进气口通过进气管4耦接到通气装置2的主机内部,通气装置2可向进气管4内输入气体,气体在罐体1内部加温加湿后,通过出气口或插接到出气口内的出气管5流向呼吸管路,顺着呼吸管路向患者输入适宜温度和湿度的气体,从而替代人体自主通气。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用于与通气装置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内设有位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之间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至少一侧与所述罐体的内壁连接,其中,
所述导流板的其他侧与所述罐体具有距离,以使从所述进气口流入所述罐体内的气体通过所述其他侧与所述罐体之间所形成的空间,从所述出气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罐体的顶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罐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连接;或者,
所述导流板的第一侧与所述罐体的顶壁连接,所述导流板的第二侧与所述罐体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侧连接,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三侧与所述罐体的底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相对于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所在的平面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进气口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流板与所述出气口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与所述通气装置连通,所述出气口通过出气管排出所述气体;
其中,所述进气管穿过所述进气口延伸到所述罐体内,所述出气管穿过所述出气口延伸到所述罐体内;
其中,所述进气管的延伸段与所述出气管的延伸段为水平平行,并与所述罐体的周壁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一个或多个孔,所述一个或多个孔被配置为:便于从所述进气管流出的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所述罐体内的上壁,以驱动所述罐体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所述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到所述罐体内的底部部分;和/或
便于所述罐体内的上部部分中的所述气体中的至少一部分流入所述出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通过弹性连接筋连接,所述弹性连接筋用于调整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之间的间距。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上部区域呈台阶状,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均设置在所述台阶状的区域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的外周面活动套接有连接弯管。
10.一种通气治疗设备,包括呼吸管路和通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装置的输出端连通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所述呼吸管路的输入端连通有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CN202223471713.5U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Active CN2199415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713.5U CN21994152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71713.5U CN21994152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41522U true CN219941522U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396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71713.5U Active CN219941522U (zh) 2022-12-23 2022-12-23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415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43704A (en) Humidifier apparatus
CN107596531B (zh) 医用加湿器
CN106237478B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WO2022017019A1 (zh) 一种湿化器及通气治疗设备
CN219941522U (zh) 一种加湿装置及通气治疗设备
WO2021139198A1 (zh) 一种湿化罐
CN206285330U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呼吸机
WO2023103842A1 (zh) 湿化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5062339U (zh) 一种电暖器
CN217246093U (zh) 湿化罐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09916962U (zh) 储液装置、加湿器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7246092U (zh) 湿化罐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0644785U (zh) 呼吸机
CN207694060U (zh) 医用呼吸机湿化器
CN208741703U (zh) 医用加湿器
CN213220314U (zh) 一种用于呼吸机湿化器的水箱
CN110755726A (zh) 一种同轴加热呼吸管路
CN220158980U (zh) 一种呼吸机的防倒灌加热水罐
CN110812656A (zh) 一种麻醉机专用氧气湿化器
CN219398605U (zh) 通气管路和通气治疗设备
CN213220312U (zh) 一种呼吸机湿化器用防倒灌结构
CN217548745U (zh) 一种出气转接机构及医用湿化设备
CN214734527U (zh) 一种制氧机用加湿装置
CN212816816U (zh) 一种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轮椅
CN215741195U (zh) 具有换水功能的气体湿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