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34160U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34160U
CN219934160U CN202321184746.3U CN202321184746U CN219934160U CN 219934160 U CN219934160 U CN 219934160U CN 202321184746 U CN202321184746 U CN 202321184746U CN 219934160 U CN219934160 U CN 2199341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valve
maintain
compressor
auxiliary circuit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8474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晓迪
侯志辉
宁明辉
王振
黄曙良
杨伟茂
李庆辉
刘昕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Hitachi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8474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341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341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341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在冷凝器的下游侧分支为:构造为可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冷却路径的主回路;构造为可直接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的第一辅助回路;和构造为可通过气液分离器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的第二辅助回路;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一切换阀,其配置为保持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第一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以及第二切换阀,其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第二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实现喷气增焓、补气和传统的空调效果,切换阀的选型灵活,提高工作状态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高极端严寒气候下的空调性能,喷气增焓系统应运而生;喷气增焓系统的常见流程为: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冷凝器进行冷凝冷却,并将冷凝放出的热量传递给中间介质,吸热升温的中间介质,冷凝后的制冷剂回路则分为主回路和辅助回路,其中主回路作为制冷回路,辅助回路作为补气回路使用。
补气回路中的制冷剂液体经过电子膨胀阀降压到一定中间压力后变为中压状态的气液混合物,进一步与来自主回路的温度较高的制冷剂液体发生热交换。辅助回路的制冷剂液体吸收热量变为气体,通过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补入压缩机工作腔;同时,主回路的制冷剂得到冷却,这部分过冷的制冷剂经过膨胀阀后进入蒸发器。
在蒸发器中,主回路中的制冷剂吸收低温环境中的热量而变成低压气体进入压缩机的吸气腔,经过压缩后,主回路和辅助回路的制冷剂在压缩机工作腔中混合,进一步压缩后排出压缩机,形成一个封闭循环。
在空调系统中,喷气增焓需要和传统的制冷流程并行使用,因此需要在空调系统中增加开关阀以引导制冷剂在不同的管路中流动。但空调系统的应用场景不同,受限于电缆布设、内部空间、生产工艺的限制,喷气增焓系统通常存在耗电量大、噪声大、工作状态不稳定,系统复杂易出故障的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分支为:主回路,所述主回路构造为可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冷却路径;第一辅助回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构造为可直接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和第二辅助回路,所述第二辅助回路构造为可通过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第一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和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第二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选择性地实现喷气增焓,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选择性地实现补气,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气态制冷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以提供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自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并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游分支出换热支路;所述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再次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热交换后形成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辅助回路或所述第二辅助回路向所述压缩机供给。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三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实现喷气增焓,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实现补气,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为可选的,选择性地实现传统的空调效果,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以通过所述主回路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多台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匹配设置的多条第一辅助回路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
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一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至与导通的第一辅助回路连接的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两台压缩机。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多台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匹配设置的多条第一辅助回路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
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多条所述第一辅助回路至少单向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在本申请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切换阀为单向阀,所述第一切换阀靠近所述辅助进气口设置。确保从辅助进气口流至单向阀的制冷剂尽量少,避免长时间使用盲管中逐渐液化存油,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性地实现喷气增焓、补气和传统的空调效果,切换阀的选型灵活,利于克服空调系统应用场景的电缆布设、内部空间和生产工艺的限制,提高工作状态的稳定性,降低系统的故障率。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增焓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增焓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补气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补气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增焓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实现补气效果时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提供的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图。
本申请中空调系统通过使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来执行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包括一系列过程,涉及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对室内空间进行制冷或制热。
低温低压制冷剂进入压缩机,压缩机压缩成高温高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并排出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所排出的制冷剂气体流入冷凝器。冷凝器将压缩后的制冷剂冷凝成液相,并且热量通过冷凝过程释放到周围环境。
膨胀阀使在冷凝器中冷凝形成的高温高压状态的液相制冷剂膨胀为低压的液相制冷剂。蒸发器蒸发在膨胀阀中膨胀的制冷剂,并使处于低温低压状态的制冷剂气体返回到压缩机。蒸发器可以通过利用制冷剂的蒸发的潜热与待冷却的材料进行热交换来实现制冷效果。在整个循环中,空调系统可以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
空调系统的室外机是指制冷循环的包括压缩机和室外热交换器的部分,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包括室内热交换器,并且膨胀阀可以提供在室内单元或室外机中。
室内热交换器和室外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或蒸发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冷凝器时,空调系统用作制热模式的加热器,当室内热交换器用作蒸发器时,空调系统用作制冷模式的冷却器。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机中可设置一台压缩机。
在如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机中可设置两台压缩机。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每一台室外机中可设置多台压缩机。
通过变频装置向工作状态的压缩机供给交流电。当变频装置的输出频率发生变化时,压缩机的转速发生变化,实现不同的空调能力。
空调系统中还设置有四通阀和气液分离器、毛细管和油分离器等部件。四通阀是根据空调系统的运转模式来切换制冷剂流向的阀,即在制冷模式下,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等管路连接室外换热器的一端,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等管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一端;由此,室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室内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类似的,在制热模式下,压缩机的排出侧经由四通阀等管路连接到室内换热器的一端,压缩机的吸入侧经由四通阀等管路连接到室外换热器的一端;由此,室内换热器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室外换热器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空调系统的制冷循环依次连接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以使得制冷剂在其中循环。
气液分离器是用于使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的壳状部件,设置于压缩机的吸入侧。气液混合的制冷剂流体经入口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基本相分离,气体进入气体通道进行重力沉降分离出液滴,液体进入液体空间分离出气泡,气体从气体出口流出。
油分离器用于分离压缩机排出的制冷剂中的润滑油,通常设置于压缩机的排出侧,油分离器分离出的润滑油可以通过管路引导至气液分离器;还可以通过设置单向阀,以引导分离后的制冷剂流至四通阀。
室外机中设置有室外控制电路。室外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存储单元、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元器件。处理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令或应用程序以实现相关功能。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可以设置于室外机中的各类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设置于室外机中的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值。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室外温度传感器、压缩机吸入侧的温度传感器、排出侧的温度传感器和排出侧的压力传感器等,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与变频模块、压缩机、室外风扇、四通阀、室外膨胀阀等设备通信连接,以向其输出处理器生成的控制指令。通信接口可以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例如WiFi、蓝牙、近场通信、NB-IoT等,以与其它电子设备通信连接,包括但不限于云服务器、计算机(上位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智能控制工装、可穿戴设备和车载设备等等。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可以包括多台室外机。每一台室外机可以单独工作,也可以构造成按组工作的形式,例如两台室外机为一组、四台室外机为一组等等。每一台或者每一组室外机配套设置与其对应的一台或多台室内机。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可以采用独立的送风结构,例如采用壁挂式送风结构、落地式送风结构、风管式送风结构、或者内嵌于天花板中的送风结构等等。送风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具有吸入空气的回风口,和将换热后的空气送入空调房间的送风口。风扇和第二换热器设置于壳体中。风扇设置于第二换热器附近。
与室内机对应设置的膨胀阀用于对流过自身的制冷剂进行减压同时调整制冷剂的循环流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线控器,线控器固定安装于空调房间的墙壁上。线控器上设置有供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操作界面以及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空调系统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遥控器,遥控器与室内机通信连接,遥控器上设置有供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的按键,以及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空调系统运行状态的显示界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室内机匹配对应设置有移动控制终端,移动控制终端与室内机通信连接,移动控制终端具有应用界面,可以通过应用界面输入设定温度、运转模式并显示空调房间实时温度或者运行状态。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移动控制终端可以是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
室内机中设置有室内机控制电路,室内机控制电路优选设置有室内控制器。室内控制器构造为驱动风扇工作、在显示面板上显示各项参数、人机交互、接收、处理各种传感器的采样信号以及实现必要的通信功能。
室内机控制电路也包括存储单元、处理器、输入/输出接口、通信接口等电性元器件。
存储单元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或非易失性存储器。存储单元配置为存储与室内单元至少一个元器件相关联的指令或数据,例如存储应用程序。示例性的,应用程序可以为通过风扇的不同转速的档位调节空调房间的温度。
室内处理器可以是专用处理器、中央处理单元(CPU)等。室内处理器可以访问存储单元以执行在存储单元中所存储的指令以实现相关功能。
输入/输出接口可以与设置于室内机中的各类传感器通信连接,以接收设置于室内机中的各类传感器的检测值。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设置于回风口处的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回风口处的湿度传感器,设置于送风口处的空气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换热器入口端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第二换热器出口端的制冷剂温度传感器等等。输入/输出接口可以是串行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还可以与指示灯、蜂鸣器、步进电机等元器件通信连接,以向其输出控制指令。步进电机可以是导风板的驱动部件。
通信接口可以是支持不同的无线通信协议的软件接口,例如WiFi、蓝牙等。
室内机控制电路上通常设置有电源电路,以提供12V和5V电压。
室外机控制电路和室内机控制电路通信连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在冷凝器的下游侧分支为:
构造为可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冷却路径的主回路,主回路用于确保空调系统的正常功能正常执行。
构造为可直接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的第一辅助回路,第一辅助回路用于实现压缩机的增焓效果。
构造为可通过气液分离器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的第二辅助回路,第二辅助回路用于实现压缩机的补气效果。
为提高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冷循环还包括第一切换阀和第二切换阀,其中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第一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第二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在空调系统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且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中设置有多台压缩机。与压缩机匹配设置的多条第一辅助回路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在空调系统中的一台压缩机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对应的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与导通的第一辅助回路连接的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中设置有第一压缩机10和第二压缩机12。与第一压缩机10和第二压缩机12匹配设置的两条第一辅助回路(20、22)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16、18)。
如图3所示,在第一压缩机10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对应的第一切换阀16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0的导通状态,另一个第一切换阀18则可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2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至第一压缩机10。
相应的,如图4所示,在第二压缩机12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对应的第一切换阀18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2的导通状态,另一个第一切换阀16则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0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第二压缩机12。
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空调系统中,第一切换阀(16、18)可以是电磁阀。
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开启增焓效果而只需实现补气效果时,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气液分离器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如图5所示,在空调系统只需要实现补气效果时,两个第一切换阀(16、18)均配置为保持相应的两条第一辅助回路(20、22)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14并经气液分离器14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提升吸气压力完成压缩机的补气效果。
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开启增焓效果,同时也不需要实现补气效果时,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切换阀(16、18)均配置为保持相应的两条辅助回路(20、22)的切断状态,且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空调系统维持传统的运行模式。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形成的气态制冷剂由板式换热器30供给。板式换热器30设置在冷凝器28的下游侧,自冷凝器28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板式换热器30,并在板式换热器30下游分支出换热支路。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再次流入板式换热器30,在板式换热器30中热交换后形成气态制冷剂,并按照不同的需求通过第一辅助回路(20、22)或第二辅助回路24向压缩机供给,如图1所示,即向第一压缩机10和/或第二压缩机12供给。
在换热支路上设置有第三切换阀32,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如图3所示,在第一压缩机10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对应的第一切换阀16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0的导通状态,另一个第一切换阀18则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2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至第一压缩机10,实现对第一压缩机10的喷气增焓。
相应的,如图4所示,在第二压缩机12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对应的第一切换阀18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2的导通状态,另一个第一切换阀16则配置为保持相应的第一辅助回路20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第二压缩机12,实现对第二压缩机12的喷气增焓。
在如图3和图4所示的空调系统中,第一切换阀(16、18)可以是电磁阀,第二切换阀26和第三切换阀32也采用电磁阀。
如图5所示,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开启增焓效果而只需实现补气效果时,两个第一切换阀(16、18)均配置为保持相应的两条第一辅助回路(20、22)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导通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14并经气液分离器14向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开启增焓效果,同时也不需要实现补气效果时,如图6所示,两个第一切换阀(16、18)均配置为保持相应的两条辅助回路(20、22)的切断状态,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以通过主回路1向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空调系统维持传统的运行模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切换阀(16、18)、第二切换阀26和第三切换阀32可以由室外控制器驱动动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切换阀为单向阀(34、36)且第一切换阀(34、36)靠近辅助进气口(38、48)设置。
如图9所示,在需要开启增焓效果时,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自板式换热器30流出的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流入作为第一切换阀的两个单向阀(34、36),由于单向阀(34、36)正向导通时需克服的阻力几乎可以忽略,因此气态制冷剂可以直接流经单向阀(34、36)进入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38、48),完成喷气增焓。
如图10所示,在需要开启补气效果时,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导通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由于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38、48)和气液分离器14存在压力差(通常满足辅助进气口处的压力为气液分离器14处的压力的1.6倍),自板式换热器30流出的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会自动流入压力更低的气液分离器14,从而提升了吸气压力完成了补气效果。
如图11所示,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开启增焓效果,同时也不需要实现补气效果时,第二切换阀26配置为保持第二辅助回路24的切断状态,第三切换阀32配置为保持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此时,由于换热支路处于切断状态,没有气态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或者气液分离器14;虽然压缩机运转过程中,辅助进气口(38、48)处的制冷剂可能会流至单向阀(34、36)的反向端,但由于单向阀(34、36)正向导通逆向截止的特性,制冷剂最多只能到达单向阀(34、36)的反向端而不会倒流到制冷循环中,保证了系统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向阀(34、36)靠近辅助进气口(38、48)设置,确保从辅助进气口流至单向阀的制冷剂尽量少,避免长时间使用盲管中逐渐液化存油,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在本申请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单向阀包括如图所示的入口端接管38、阀座40、阀芯42、阀盖44和出口端接管46。
采用单向阀的设计机械工作原理简单、无需供电支持,节约电量消耗,也可以省去电磁阀线圈线束、插接端子的设计空间,对于设计条件更为严苛的应用场景更为适用。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切换阀26和第三切换阀32可以选用电磁阀,由室外控制器驱动动作。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空调系统,包括至少一台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循环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分支为:
主回路,所述主回路构造为可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的冷却路径;
第一辅助回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构造为可直接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和
第二辅助回路,所述第二辅助回路构造为可通过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
第一切换阀,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第一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和
第二切换阀,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第二辅助回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且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气态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
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在所述冷凝器的下游侧;
自所述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并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下游分支出换热支路;所述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再次流入所述板式换热器,在所述板式换热器中热交换后形成气态制冷剂,通过所述第一辅助回路或所述第二辅助回路向所述压缩机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制冷循环还包括:
第三切换阀,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或导通状态以调节所述换热支路中的制冷剂流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所述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或者
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切断状态,以通过所述主回路向所述蒸发器供给制冷剂。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多台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匹配设置的多条第一辅助回路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
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一路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直接流入至与导通的第一辅助回路连接的压缩机的辅助进气口。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系统中设置有多台压缩机;与所述压缩机匹配设置的多条第一辅助回路并联设置,每一条第一辅助回路上设置有一个第一切换阀;
所述第一切换阀配置为保持多条所述第一辅助回路的至少单向的切断状态,所述第二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辅助回路的导通状态,所述第三切换阀配置为保持所述换热支路的导通状态,以引导经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先流入压缩机上游侧的气液分离器并经所述气液分离器向所述压缩机供给热交换后的气态制冷剂。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换阀为单向阀,所述第一切换阀靠近所述辅助进气口设置。
CN202321184746.3U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系统 Active CN2199341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4746.3U CN21993416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84746.3U CN21993416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34160U true CN219934160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8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84746.3U Active CN219934160U (zh) 2023-05-16 2023-05-16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341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87867B2 (en) Chiller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8516847B2 (en) Thermal storage air conditioner
CN101297167B (zh) 过冷却器、蒸汽压缩系统及过冷却方法
US9207004B2 (en)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EP2916082A1 (en) Multi-coupled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multi-coupled heat pum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CN100516715C (zh) 一种包含引射器的蒸气压缩制冷系统
CN104048366A (zh) 空调器及其室外机、制热补气方法和制冷补气方法
US20120036876A1 (en) Heat pump system
CN112629082A (zh) 一种制热控制系统、多联机空调系统及制热控制方法
JP2012145251A (ja) ヒートポンプ装置
CN102788447B (zh) 热泵空调系统
US9874383B2 (en) Air conditioner
CN219934160U (zh) 空调系统
CN203501520U (zh) 空调用螺杆式冷水机组
CN204630142U (zh) 制冷制热循环系统
CN217685941U (zh) 一种双工况冷水机组
CN212511506U (zh) 一种空调室外机和空调设备
CN213238035U (zh) 一种集成氟泵的机房冷却机组
CN114198872B (zh) 一种机房空调、机房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5143658A (zh) 一种双工况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2001221458A (ja) 除湿機
CN113829840A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和温度控制方法
CN220852489U (zh) 空气调节系统
CN203313586U (zh) 一种通信机柜的散热装置
CN111442569A (zh) 热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