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21396U -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21396U
CN219921396U CN202320754979.6U CN202320754979U CN219921396U CN 219921396 U CN219921396 U CN 219921396U CN 202320754979 U CN202320754979 U CN 202320754979U CN 219921396 U CN219921396 U CN 2199213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chair
seat
assembly
locking
sea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549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傅道元
郭锐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nuko Health Industr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nuko Health Industr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nuko Health Industry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nuko Health Industry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549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213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213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213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轮椅包括座椅组件、行走组件,座椅组件包括座架、扶手、靠背,扶手安装于座架,靠背安装于座架,座架设置有吊装件,吊装件包括两个第一吊耳和两个第二吊耳;行走组件与座椅组件可分离地连接,行走组件包括底架、转向轮和行走轮,转向轮安装于底架的底部前端,行走轮安装于底架的底部后端;其中,当座椅组件安装于行走组件,陪护人员推动轮椅实现患者的地面转移;当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分离,座椅组件通过第一吊耳与第二吊耳吊装于天轨组件,实现患者的悬吊转移。轮椅不仅能够单独实现患者的坐姿转移,还可以与其他吊装系统配合实现患者转移,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背景技术
轮椅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器械,常用来转移行动不便或丧失行动能力的病人,但其仅适于不同地点之间的转移。当患者需要转移到浴缸、水池或其他场景时,需要多名专业人士辅助进行,过程耗时耗力。同时,转移时抬动患者容易造成拉伤等意外,安全性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轮椅包括座椅组件、行走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架、扶手、靠背,所述扶手安装于所述座架,所述靠背安装于所述座架,所述座架设置有吊装件,所述吊装件包括两个第一吊耳和两个第二吊耳;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座椅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底架、转向轮和行走轮,所述转向轮安装于所述底架的底部前端,所述行走轮安装于所述底架的底部后端;其中,当所述座椅组件安装于所述行走组件,陪护人员推动轮椅实现患者的地面转移;当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行走组件分离,所述座椅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吊耳与所述第二吊耳吊装于天轨组件,实现患者的悬吊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吊耳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架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吊耳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架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吊耳高于所述第一吊耳布置,以控制患者悬吊转移的重心。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架与所述底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座架设置有第一锁止杆,所述底架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锁止杆的第一锁止槽,所述第一锁止杆安装于所述第一锁止槽以实现所述座架与所述底架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搭扣,所述搭扣与所述底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搭扣与所述第一锁止杆吻合的定位槽,转动所述搭扣以使所述搭扣搭接于所述第一锁止杆,避免所述第一锁止杆在所述第一锁止槽内晃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座架还设置有第二锁止杆,所述底架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锁止杆的第二锁止槽,所述第二锁止杆具有限位部,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底架可转动地连接,转动所述限位件以使所述限位件插接于所述限位部,紧固所述底架与所述座架之间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架具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止槽平滑过渡的第一引导部以及与所述第二锁止槽平滑过渡的第二引导部。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扶手与所述座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固定有保护带,所述座架固定有锁扣结构,所述保护带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锁扣结构,以防止患者下肢滑出。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扣结构包括锁扣本体和锁杆,所述锁扣本体固定于所述座架,所述锁扣本体开设有第一插接槽和插孔,所述锁杆活动安装于所述插孔,所述保护带与所述锁扣结构连接的一端固定有卡扣,所述卡扣具有与所述锁杆对应设置的豁口,当所述卡扣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所述豁口抵住所述锁杆以实现所述锁扣结构与所述保护带之间的锁紧。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锁杆开设有第二插接槽,所述锁扣结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锁杆与所述锁扣本体之间,克服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插接槽与所述第二插接槽对齐,所述卡扣与所述锁扣本体解除锁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患者转移系统,患者转移系统包括天轨组件和前述的轮椅,所述天轨组件包括安装于天花板的滑轨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的悬吊件;所述悬吊件通过所述吊装件与所述座椅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悬吊件带动所述座椅组件沿所述滑轨移动以实现患者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患者需要转移时,可以直接分离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直接抬动座椅组件实现患者的坐姿转移;还可以与其他吊装系统配合,完成吊装系统和吊装件的连接后,实现患者的自行转移,降低安全风险,转移过程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轮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轮椅的分离示意图;
图3为图1所提供的轮椅中行走组件与座椅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所提供的行走组件中底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提供的座椅组件中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提供的锁扣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包括图1所提供的轮椅的患者转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滑轨;120、悬吊件;210、座架;211、第一锁止杆;212、第二锁止杆;2121、限位部;213、第一吊耳;214、第二吊耳;220、扶手;221、保护带;222、卡扣;230、靠背;240、锁扣结构;241、锁扣本体;2411、第一插接槽;242、锁杆;2421、第二插接槽;243、弹性件;244、压盖;250、座板;310、底架;311、第一锁止槽;312、第二锁止槽;313、第一引导部;314、第二引导部;320、转向轮;330、行走轮;340、搁脚板;350、搭扣;351、第一拨杆;360、限位件;361、第二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7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是用于区分特征名称,而非具有特殊含义,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轮椅作为一种常见的护理器械,常用来转移行动不便或丧失行动能力的病人,但其仅适于不同地点之间的转移。当患者需要转移到浴缸、水池或其他场景时,需要多名专业人士辅助进行,过程耗时耗力。同时,转移时抬动患者容易造成拉伤等意外,安全性欠佳。
本实用新型涉及患者转移系统,患者转移系统包括天轨组件和轮椅,天轨组件包括滑轨110和悬吊件120,滑轨110安装于天花板,悬吊件120与滑轨110滑动连接,悬吊件120与轮椅可拆卸地连接,悬吊件120带动轮椅沿滑轨110移动以实现患者的转移。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轮椅与滑轨11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悬吊件120设置为硬质吊杆,避免患者转移过程中发生晃动,造成倾倒或摔落等危险。可以理解的是,其他实施例中,悬吊件120设置为足够强度的吊绳以便于患者抓握。
结合附图,一些实施例中,悬吊件120与滑轨110之间设置有吊架,吊架与悬吊件120配合以实现轮椅的平稳起吊,增强患者转移系统的安全性。可以理解,吊架能够进一步保证轮椅左右两侧悬吊效果均匀,避免发生侧翻等意外事故。
患者转移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相关技术中已有记载,这里不再详细描述,以下将对轮椅的结构展开介绍。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轮椅包括座椅组件、行走组件,座椅组件包括座架210、扶手220、靠背230,扶手220安装于座架210,靠背230安装于座架210,座架210设置有吊装件,吊装件包括两个第一吊耳213和两个第二吊耳214;行走组件与座椅组件可分离地连接,行走组件包括底架310、转向轮320和行走轮330,转向轮320安装于底架310的底部前端,行走轮330安装于底架310的底部后端;其中,当座椅组件安装于行走组件,陪护人员推动轮椅实现患者的地面转移;当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分离,座椅组件通过第一吊耳213与第二吊耳214吊装于天轨组件,实现患者的悬吊转移。当患者需要转移时,可以直接分离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直接抬动座椅组件实现患者的坐姿转移。轮椅还可以与其他吊装系统配合,完成吊装系统和吊装件的连接后,患者能够自行转移,降低安全风险,转移过程省时省力。
进一步地,两个第一吊耳213分别布置于座架210的左右两侧,两个第二吊耳214分别布置于座架210的左右两侧,第二吊耳214高于第一吊耳213布置,以控制患者悬吊转移的重心。结合附图,当患者悬吊转移,第二吊耳214与第一吊耳213位于同一高度,患者以半躺的姿势处于座椅组件,有效避免患者在转移过程中向下滑出等意外情况,保证患者安全。具体地,吊架的每侧对应设置两根悬吊件120,两根悬吊件120分别对应连接轮椅同侧的第一吊耳213和第二吊耳214。
结合附图,座架210与底架310可分离地连接,座架210设置有第一锁止杆211,底架310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锁止杆211的第一锁止槽311,第一锁止杆211安装于第一锁止槽311以实现座架210与底架310之间的连接。可以理解,第一锁止槽311限制第一锁止杆211的移动,进而限制座架210相对于底架310发生前后移动,保证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增强轮椅实现地面转移功能时的安全性。本实施例中,第一锁止杆211为圆杆以便于其在悬吊完成后落入第一锁止槽311。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锁止杆211还可以设置为方杆以进一步避免第一锁止杆211在第一锁止槽311内发生移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行走组件还包括搭扣350,搭扣350与底架310可转动地连接,搭扣350与第一锁止杆211吻合的定位槽,转动搭扣350以使搭扣350搭接于第一锁止杆211,避免第一锁止杆211在第一锁止槽311内晃动。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中,定位槽设置为与第一锁止杆211相匹配的弧形槽,行走组件还包括第一拨杆351,第一拨杆351与搭扣350同轴连接,转动第一拨杆351以驱动搭扣350转动进而使搭扣350搭接于第一锁止杆211,避免第一锁止杆211从第一锁止槽311内脱离而造成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的非预期分离。
进一步地,座架210还设置有第二锁止杆212,底架310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锁止杆212的第二锁止槽312。结合附图,第二锁止杆212具有限位部2121,行走组件还包括限位件360,限位件360与底架310可转动地连接,转动限位件360以使限位件360插接于限位部2121,限制座架210相对于底架310的上下移动,紧固底架310与座架210之间的连接,避免座椅组件与行走组件的非预期分离。本实施例中,限位件360安装有第二拨杆361,推动第二拨杆361以驱动限位件360转动,将限位件360插入限位部2121或将限位件360从限位部2121拔出。
进一步地,底架310具有导向结构,导向结构包括与第一锁止槽311平滑过渡的第一引导部313,以及与第二锁止槽312平滑过渡的第二引导部314。结合附图,第一引导部313设置为第一锁止槽311两侧的斜面结构与圆角结构,第二引导部314设置为第二锁止槽312一侧的斜面结构,当座椅组件完成悬吊下落,第一引导部313引导第一锁止杆211对应落入第一锁止槽311内,第二引导部314引导第二锁止杆212对应落入第二锁止槽312内,以便于座架210与底架310之间的对接。
进一步地,扶手220与座架210可转动地连接,可以理解,转动扶手220以将扶手220折叠,便于患者从座架210的左右两侧上下轮椅。结合附图,扶手220的端部固定有保护带221,座架210固定有锁扣结构240,保护带221可拆卸地连接于锁扣结构240,以避免扶手22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非预期的折叠,防止患者下肢从座椅组件两侧滑出,保证患者悬吊转移过程中的安全。
具体地,锁扣结构240包括锁扣本体241和锁杆242,锁扣本体241固定于座架210,锁扣本体241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411和插孔,锁杆242活动安装于插孔,保护带221与锁扣结构240连接的一端固定有卡扣222,结合附图,卡扣222具有与锁杆242对应设置的豁口,可以理解,拔出锁杆242后将卡扣222插入第一插接槽2411,再插入锁杆242以将卡扣222固定于锁扣本体241。当卡扣222插设于第一插接槽2411,豁口抵住锁杆242以实现锁扣结构240与保护带221之间的锁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锁杆242开设有第二插接槽2421,锁扣结构240还包括弹性件243,弹性件243设置于锁杆242与锁扣本体241之间,结合附图,锁扣本体241内固定有压盖244,锁杆242伸入锁扣本体241的一端具有定位轴肩。本实施例中,弹性件243设置为弹簧,弹簧套设在锁杆242外,起到预紧效果。自然状态下,锁杆242不受外力,弹簧的弹力向外推动锁杆242以使得第一插接槽2411与第二插接槽2421错开,锁杆242与卡扣222抵接,将卡扣222固定在锁扣本体241内。当需要折叠扶手220时,向内按压锁杆242以克服弹簧的弹力,使第一插接槽2411与第二插接槽2421对齐,卡扣222与锁扣本体241即解除锁定,拔出卡扣222实现扶手220的正常折叠。
可以理解,座椅组件还包括座板250,座板250固定于座架210以支撑患者坐姿。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座板250还开设有坐便孔,以便于丧失行动能力的患者直接使用轮椅如厕而无需转移,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座板250完全覆盖座架210以提高患者使用时的舒适度。
结合附图,行走组件还包括搁脚板340,搁脚板340可折叠以便于患者上下轮椅。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搁脚板340的高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体型的患者使用轮椅。具体地,底架310开设有多个高度不同的搁脚板340连接孔位,搁脚板340插接于不同的搁脚板340连接孔位以实现搁脚板340高度的有级调节。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转向轮320设置为万向轮以便于轮椅转向时的操控。结合附图,本实施例中,转向轮320设置有两个,行走轮330设置有两个,其中,行走轮330的直径大于转向轮320的直径,以使得推动轮椅时更加省力。一些实施例中,行走轮330设置有四个,四个行走轮330分别布置于底架310的四角处,转向轮320设置有两个,两个转向轮320与底架310前端的两个行走轮330对应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轮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椅组件,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架(210)、扶手(220)、靠背(230),所述扶手(220)安装于所述座架(210),所述靠背(230)安装于所述座架(210),所述座架(210)设置有吊装件,所述吊装件包括两个第一吊耳(213)和两个第二吊耳(214);
行走组件,所述行走组件与所述座椅组件可分离地连接,所述行走组件包括底架(310)、转向轮(320)和行走轮(330),所述转向轮(320)安装于所述底架(310)的底部前端,所述行走轮(330)安装于所述底架(310)的底部后端;
其中,当所述座椅组件安装于所述行走组件,陪护人员推动轮椅实现患者的地面转移;当所述座椅组件与所述行走组件分离,所述座椅组件通过所述第一吊耳(213)与所述第二吊耳(214)吊装于天轨组件,实现患者的悬吊转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吊耳(213)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架(210)的左右两侧,两个所述第二吊耳(214)分别布置于所述座架(210)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吊耳(214)高于所述第一吊耳(213)布置,以控制患者悬吊转移的重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210)与所述底架(310)可分离地连接,所述座架(210)设置有第一锁止杆(211),所述底架(310)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锁止杆(211)的第一锁止槽(311),所述第一锁止杆(211)安装于所述第一锁止槽(311)以实现所述座架(210)与所述底架(310)之间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搭扣(350),所述搭扣(350)与所述底架(3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搭扣(350)与所述第一锁止杆(211)吻合的定位槽,转动所述搭扣(350)以使所述搭扣(350)搭接于所述第一锁止杆(211),避免所述第一锁止杆(211)在所述第一锁止槽(311)内晃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架(210)还设置有第二锁止杆(212),所述底架(310)对应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二锁止杆(212)的第二锁止槽(312),所述第二锁止杆(212)具有限位部(2121),所述行走组件还包括限位件(360),所述限位件(360)与所述底架(310)可转动地连接,转动所述限位件(360)以使所述限位件(360)插接于所述限位部(2121),紧固所述底架(310)与所述座架(210)之间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310)具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锁止槽(311)平滑过渡的第一引导部(313)以及与所述第二锁止槽(312)平滑过渡的第二引导部(31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220)与所述座架(210)可转动地连接,所述扶手(220)固定有保护带(221),所述座架(210)固定有锁扣结构(240),所述保护带(221)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锁扣结构(240),以防止患者下肢滑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结构(240)包括锁扣本体(241)和锁杆(242),所述锁扣本体(241)固定于所述座架(210),所述锁扣本体(241)开设有第一插接槽(2411)和插孔,所述锁杆(242)活动安装于所述插孔,所述保护带(221)与所述锁扣结构(240)连接的一端固定有卡扣(222),所述卡扣(222)具有与所述锁杆(242)对应设置的豁口,当所述卡扣(222)插设于所述第一插接槽(2411),所述豁口抵住所述锁杆(242)以实现所述锁扣结构(240)与所述保护带(221)之间的锁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轮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242)开设有第二插接槽(2421),所述锁扣结构(240)还包括弹性件(243),所述弹性件(243)设置于所述锁杆(242)与所述锁扣本体(241)之间,克服所述弹性件(243)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插接槽(2411)与所述第二插接槽(2421)对齐,所述卡扣(222)与所述锁扣本体(241)解除锁定。
10.患者转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天轨组件,所述天轨组件包括安装于天花板的滑轨(110)以及滑动安装于所述滑轨(110)的悬吊件(120);
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轮椅,所述悬吊件(120)通过所述吊装件与所述座椅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悬吊件(120)带动所述座椅组件沿所述滑轨(110)移动以实现患者转移。
CN202320754979.6U 2023-04-06 2023-04-06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Active CN2199213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4979.6U CN2199213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54979.6U CN2199213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21396U true CN219921396U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87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54979.6U Active CN219921396U (zh) 2023-04-06 2023-04-06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213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48230B2 (en) Docking systems for medical devices and related devices
US8650676B2 (en) Patient lift and transfer device
CA2761862C (en) Transport apparatus
CA2497094C (en) Improved multiple level roll-in cot
EP1948107B1 (en) Patient transfer system with operating table conversion platform
US4767148A (en) Multiple level roll-in cot
US4999862A (en) Wheelchair mounted invalid lift
US11337875B2 (en) Wheelchair lift-transfer device
US7131151B2 (en) Multiple level roll-in cot
EP2329804B1 (en) Folding patient lift device
CA2720399A1 (en) Multi-functional patient transfer device
US11399994B2 (en) Device configured to transport a human body
CN219921396U (zh) 轮椅及患者转移系统
CN216570626U (zh) 升降主机、悬吊机、移位机
CN217091185U (zh) 乘载模组、照护机和移位机
WO2021210784A1 (ko) 리프팅 기능이 구비된 휠체어
US20120068838A1 (en) Bariatric Patient Lift Apparatus
CN112451225B (zh) 一种用于急救车的推床
CN219878482U (zh) 一种折叠轮椅自锁结构及应用其的折叠轮椅
CN210932276U (zh) 一种可调靠背铲式担架
JP2004267291A (ja) 担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