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908406U -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908406U
CN219908406U CN202320681138.7U CN202320681138U CN219908406U CN 219908406 U CN219908406 U CN 219908406U CN 202320681138 U CN202320681138 U CN 202320681138U CN 219908406 U CN219908406 U CN 2199084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rail
hoisting
area
l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811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定安
龚铭波
李洋
于开福
朱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Wtsq Track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Wtsq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Wtsq Track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Wtsq Track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811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9084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9084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9084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属于轨道维护技术领域。包括两个牵引车、三个平车、两个游车和两个吊装扁担,平车上设有吊装装置,吊装装置包括吊臂、吊臂支座、升降吊装结构和第一配重块;吊装扁担的两端设有第一吊索,其一端设有第二配重块,其上侧设有负载吊装区和空载吊装区;负载吊装区靠近第二配重块设置,空载吊装区位于负载吊装区与第二配重块之间,升降吊装结构与空载吊装区连接时,吊装扁担水平;吊装尖轨或基本轨时,两个吊装装置分别吊装尖轨或基本轨的两端,升降吊装结构与负载吊装区连接,吊装扁担位于尖轨或基本轨的正上方且其通过第一吊索与尖轨或基本轨上的一组起吊点连接,每组起吊点包括两个起吊点。

Description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维护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2010728640.X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道岔换轨作业车,包括两个牵引车及两个牵引车之间的三个平车和一个游车,所述平车上设有吊装装置,所述吊装装置包括吊臂、平车上且用于支撑吊臂的吊臂支座、吊臂一侧且能沿吊臂运动的升降吊装结构和吊臂另一侧且能沿吊臂运动的配重块;第一平车、游车、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依次设于两个牵引车之间,所述吊臂支座能在平车上沿平车所在的方向运动,所述吊臂能绕吊臂支座旋转至少180°且其上铰接有可折叠与打开的接长臂;其中,所述道岔包括可动心轨辙叉、尖轨和基本轨且其上设有两个起吊点;所述第一平车、游车和第二平车的组合能运输道岔并在道岔装车与卸车时移动至对应道岔处,所述第一平车与第二平车上的吊装装置配合实现道岔的装车与卸车;其中,所述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的吊装装置在吊装尖轨和基本轨时均移动至远离游车的一端;所述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分离且分别移动至待更换道岔的两端,所述第二平车上的吊臂反转,所述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上的吊装装置配合实现道岔的更换;其中,所述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上的吊装装置均移动至相互靠近的一端;其中,所述吊装装置在吊装可动心轨辙叉时,所述接长臂折叠;所述吊装装置在吊装尖轨和基本轨时,所述接长臂展开。
申请人在采用前述道岔换轨作业车对尖轨和基本轨进行作业时发现如下问题,部分尖轨和基本轨的长度均大于40m,如果以40m计,对于60kg/m的基本轨,重量可达2.4吨;对于80kg/m的尖轨,重量可达3.2吨。采用接长臂与吊臂铰接的方式话,之间的铰接部件受力较大,对铰接部件要求非常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不采用接长臂,在吊装基本轨或尖轨时,采用两个吊装扁担即可,无需铰接部件。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包括两个牵引车1及其之间的三个平车和至少一个游车,所述平车上设有吊装装置7,所述吊装装置7包括吊臂、吊臂支座、升降吊装结构和第一配重块;该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辅助吊装尖轨9和基本轨的两个吊装扁担8;所述吊装扁担8的两端设有第一吊索10,其一端设有第二配重块11,其上侧设有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所述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均能与升降吊装结构连接,所述负载吊装区12靠近第二配重块11设置,所述空载吊装区13位于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所述升降吊装结构与空载吊装区13连接时,所述吊装扁担8水平;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两个吊装装置分别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的两端,所述升降吊装结构与负载吊装区12连接,所述吊装扁担8位于尖轨9或基本轨的正上方且其通过第一吊索10与尖轨9或基本轨上的一组起吊点连接,每组起吊点包括两个起吊点。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吊臂的长度为7-9m,所述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0-15m,所述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所述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小于5m。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吊臂的长度为8m,所述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2.5m,所述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所述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4m,所述空载吊装区13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1.5-2.5m。
具体地,吊装45m长的尖轨9时,所述尖轨9的两端各具有一组起吊点,每组起吊点包括第一起吊点18和第二起吊点19,所述第一起吊点18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4.5m,所述第二起吊点19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17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均为与吊装扁担8平行的长条孔,所述升降吊装结构通过吊具与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吊装扁担8的顶部沿其所在的方向设有吊耳14,所述吊耳14竖向设置,所述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分别设于吊耳14的两端;所述吊具包括第二吊索15、第二吊索15下端的U形连接件16和可拆卸地设于U形连接件16上的插销17,所述第二吊索15的上端与升降吊装结构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16为与吊耳14配合的倒U形结构且其扣设在吊耳14上;所述插销17与吊耳14垂直,其穿过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其两端与U形连接件16的两条臂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游车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游车2、第一平车3、第二游车4、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依次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所述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分离且其上的吊臂支座运动至相互靠近的一端;所述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所述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上的吊臂支座均运动至远第二游车4的一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不采用接长臂,在吊装基本轨或尖轨时,采用两个吊装扁担即可,无需铰接部件。吊装可动心轨辙叉无需使用吊装扁担。另外,本专利增加了一个游车,避免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吊装尖轨或基本轨时,第一平车上的吊装装置与牵引车相互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吊装尖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第二平车和第三平车吊装尖轨时的俯视图;
图3是采用第一平车和第二平车吊装尖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吊装扁担与尖轨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吊装扁担与尖轨组合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牵引车、2第一游车、3第一平车、4第二游车、5第二平车、6第三平车、7吊装装置、8吊装扁担、9尖轨、10第一吊索、11第二配重块、12负载吊装区、13空载吊装区、14吊耳、15第二吊索、16U形连接件、17插销、18第一起吊点、19第二起吊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6,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包括两个吊装扁担8、两个牵引车1及两个牵引车1之间的三个平车和两个游车,三个平车分别为第一平车3、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两个游车分别为第一游车2和第二游车4。第一游车2、第一平车3、第二游车4、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依次设置。平车上设有吊装装置7,游车上不设置吊装装置7。平车和游车为标准平车,但其长度要满足运输要求,具体为1.5换长。
其中,吊装装置7包括吊臂、吊臂支座、升降吊装结构和第一配重块等;吊臂支座设于平车上且其能沿平车所在的方向运动。吊臂转动设于吊臂支座上,至少可以旋转180°;升降吊装结构设于吊臂上,其位于吊臂支座的一侧,其能沿吊臂运动,其具体可以为电葫芦。第一配重块设于吊臂上,其位于吊臂支座的另一侧,其能沿吊臂运动,以进行平衡。吊装装置7可以参见申请号为CN202010728640.X的专利的描述。
其中,吊装扁担8用于辅助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吊装可动心轨辙叉无需使用吊装扁担。吊装扁担8的两端设有第一吊索10(共两条,一条第一吊索10可固定在第二配重块11上),其一端设有第二配重块11,其上侧设有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均能与升降吊装结构连接,其吊装位置可在吊装扁担8所在的方向上进行调整。负载吊装区12靠近第二配重块11设置,即负载吊装区12与吊装扁担8一端的距离小于其与吊装扁担8另一端的距离。空载吊装区13位于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升降吊装结构与空载吊装区13连接时,吊装扁担8水平。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两个吊装装置(分别位于两个平车上,具体可以为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或者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分别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的两端,升降吊装结构与负载吊装区12连接。吊装扁担8位于尖轨9或基本轨的正上方,其与尖轨9或基本轨平行,其通过两条第一吊索10与尖轨9或基本轨上的一组起吊点连接,每组起吊点包括两个起吊点,则尖轨9和基本轨上均设有4个起吊点,可动心轨辙叉上的2个起吊点保持不变。
参见图1-3,本运输车的工作过程为: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分离且其上的吊臂支座运动至相互靠近的一端,第一配重块位于远离尖轨9的一端。该过程主要实现尖轨9或基本轨的吊装。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平车和游车均不分离,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上的吊臂支座均运动至远第二游车4的一端,第一配重块位于远离尖轨9的一端。该过程主要实现尖轨9或基本轨的吊装和运输。采用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第一平车3上的吊装装置7会运动至靠近对应端牵引车1的端部,因此增加第一游车2以避免吊装装置7影响牵引车1。本运输车对基本轨、尖轨和可动心轨辙叉的吊装过程可以参照申请号为CN202010728640.X的专利的描述(无接长臂使用过程,替换为吊装扁担使用过程)。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吊臂的长度为7-9m,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0-15m,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小于5m。具体地,吊臂的长度为8m,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2.5m,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4m,空载吊装区13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1.5-2.5m。更具体地,吊臂的长度为8m,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2.5m,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5吨(具体为铁块,尺寸为0.6m*0.6m*0.8m),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4m,空载吊装区13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2m。
其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均为与吊装扁担8平行的长条孔,进一步地,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位于同一与吊装扁担8平行的直线上。具体地,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可连接形成一条长条孔(如长度为2m)。升降吊装结构通过吊具与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连接。吊装扁担8的顶部沿其所在的方向设有吊耳14,吊耳14竖向设置,吊耳14具体为竖向设置的钢板(要求很高的强度),其上设置一条长条孔形成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分别设于吊耳14的两端。吊具包括第二吊索15、第二吊索15下端的U形连接件16和可拆卸地设于U形连接件16上的插销17等。第二吊索15的上端与升降吊装结构(输出的吊索下端的吊钩)连接,其下端与U形连接件16顶部的弯折部连接。U形连接件16为与吊耳14配合的倒U形结构,其竖向设置,其顶部与吊耳14垂直,其两条臂分别位于吊耳14的两侧,其扣设在吊耳14上。插销17与吊耳14垂直,其穿过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长条孔),其两端与U形连接件16的两条臂(其上设有供插销17插入的插孔)连接。
实施例2
参见图4,实施例2以吊装尖轨为例,吊装45m长的尖轨9时,尖轨9的两端各具有一组起吊点,每组起吊点包括第一起吊点18和第二起吊点19,第一起吊点18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4.5m,第二起吊点19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17m。吊装扁担8一端(与第二配重块11位于同一端)的第一吊索10与第一起吊点18连接,吊装扁担8另一端的第一吊索10与第二起吊点19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仅起区分作用,无其他特殊意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包括两个牵引车(1)及其之间的三个平车和至少一个游车,所述平车上设有吊装装置(7),所述吊装装置(7)包括吊臂、吊臂支座、升降吊装结构和第一配重块;其特征在于,该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还包括用于辅助吊装尖轨(9)和基本轨的两个吊装扁担(8);
所述吊装扁担(8)的两端设有第一吊索(10),其一端设有第二配重块(11),其上侧设有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所述负载吊装区(12)和空载吊装区(13)均能与升降吊装结构连接,所述负载吊装区(12)靠近第二配重块(11)设置,所述空载吊装区(13)位于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所述升降吊装结构与空载吊装区(13)连接时,所述吊装扁担(8)水平;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两个吊装装置分别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的两端,所述升降吊装结构与负载吊装区(12)连接,所述吊装扁担(8)位于尖轨(9)或基本轨的正上方且其通过第一吊索(10)与尖轨(9)或基本轨上的一组起吊点连接,每组起吊点包括两个起吊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的长度为7-9m,所述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0-15m,所述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所述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小于5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的长度为8m,所述吊装扁担(8)的长度为12.5m,所述第二配重块(11)的重量为2-3吨,所述负载吊装区(12)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4m,所述空载吊装区(13)与第二配重块(11)之间的距离为1.5-2.5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吊装45m长的尖轨(9)时,所述尖轨(9)的两端各具有一组起吊点,每组起吊点包括第一起吊点(18)和第二起吊点(19),所述第一起吊点(18)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4.5m,所述第二起吊点(19)与尖轨(9)对应端之间的距离为17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均为与吊装扁担(8)平行的长条孔,所述升降吊装结构通过吊具与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扁担(8)的顶部沿其所在的方向设有吊耳(14),所述吊耳(14)竖向设置,所述空载吊装区(13)和负载吊装区(12)分别设于吊耳(14)的两端;
所述吊具包括第二吊索(15)、第二吊索(15)下端的U形连接件(16)和可拆卸地设于U形连接件(16)上的插销(17),所述第二吊索(15)的上端与升降吊装结构连接,所述U形连接件(16)为与吊耳(14)配合的倒U形结构且其扣设在吊耳(14)上;所述插销(17)与吊耳(14)垂直,其穿过空载吊装区(13)或负载吊装区(12),其两端与U形连接件(16)的两条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游车的数量为两个,第一游车(2)、第一平车(3)、第二游车(4)、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依次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所述第二平车(5)和第三平车(6)分离且其上的吊臂支座运动至相互靠近的一端;
所述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组合能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采用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吊装尖轨(9)或基本轨时,所述第一平车(3)和第二平车(5)上的吊臂支座均运动至远第二游车(4)的一端。
CN202320681138.7U 2023-03-31 2023-03-31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Active CN2199084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138.7U CN219908406U (zh) 2023-03-31 2023-03-31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81138.7U CN219908406U (zh) 2023-03-31 2023-03-31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908406U true CN219908406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2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81138.7U Active CN219908406U (zh) 2023-03-31 2023-03-31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9084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50064Y (zh) 一种用于架设桥梁的前导梁式架桥机
CN105421249A (zh) 一种拖吊结合式新型挂篮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05223872U (zh) 一种拖吊结合式新型挂篮结构
CN109653105A (zh) 箱梁桥悬臂施工挂篮主桁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848801Y (zh) 单主梁上下双小车门式起重机
CN111847274B (zh) 一种道岔换轨作业车及换轨方法
CN219908406U (zh) 道岔换轨起重运输车
CN211998422U (zh) 折叠式客专箱梁专用吊具
CN209652772U (zh) 箱梁桥悬臂施工挂篮主桁系统
CN107381351A (zh) 安装辅助弹簧挂钩装置的吊机专用小车
CN101920913B (zh) 自行式大跨度塔式起重机
CN210973587U (zh) 一种小型移动吊装机
CN209797252U (zh) 一种辙叉空中翻转装置
CN201180055Y (zh) 一种轨道车辆的运输吊具
CN111362145A (zh) 一种桥面起重机
CN207293955U (zh) 具备新型起吊机构的铁路轨道施工用便梁横移吊
CN107738986B (zh) 全手动免维护简易吊装体系
CN216190463U (zh) 新型的20t单轨吊用重型起吊梁
CN216918369U (zh) 一种大直径多孔锚具快速定位安装工装
CN203568718U (zh) 一种墙体吊装运输装置
CN109896440A (zh) 用于移除盾构隧道内轨道的设备
CN213771095U (zh) 一种龙门架平吊吊具
CN220013239U (zh) 便携式收铺钢轨机
CN218841451U (zh) 四梁铸造门式起重机
CN217173007U (zh) 高度低的起吊小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