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4317U -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4317U
CN219894317U CN202223543559.8U CN202223543559U CN219894317U CN 219894317 U CN219894317 U CN 219894317U CN 202223543559 U CN202223543559 U CN 202223543559U CN 219894317 U CN219894317 U CN 219894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sitic
parasitic wasp
collection device
collecting
coll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4355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彦周
李宏亮
张斓巍
刘桓吉
周青松
乔慧捷
朱朝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Zo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Zo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Zo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Zo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222354355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4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4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4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包括:支架,其构造为框架式结构;罩网,其适形于支架并覆盖其上以与支架共同限定容纳空间;收集机构,其接合至罩网顶部以与容纳空间连通,从而导引寄生蜂进入容纳空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构造简单、便于运输携带且易于组装拆卸,而且该装置结实耐用,成本低且可以持续循环使用。相比于传统的用于寄生蜂的收集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能够提供绿色、高效、无污染的相对更加环保的收集。利用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对寄生蜂进行收集的方法可以归类于干法收集,干法收集可以保障收集装置能够收集到活体寄生蜂,而且收集过程中不会对寄生蜂造成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寄生蜂。

Description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生物防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害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然而化学防治存在以下缺陷:害虫抗药性增强、害虫天敌数量减少以及由此导致的害虫大量繁殖,因而增大了害虫防治难度。此外,化学防治存在农药残留、环境污染等缺陷,造成对人畜的毒害。
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以自然天敌为主要手段的生物防治技术来控制害虫的发生危害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利用寄生蜂进行生物防治的成功先例。利用寄生蜂控制害虫不仅绿色、安全、无污染,而且能够可持续地控制害虫危害。
我国关于寄生蜂饲养和收集的装置,尤其是在田间作物害虫天敌培养和收集方面相对落后。为此,迫切需要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使用于不同作物害虫天敌饲养和收集天敌的装置,以便将寄生蜂(或其他捕食性天敌)收集起来,便于保存,运输或携带到其它地区释放,从而更好地做好害虫的生物防治工作。
因此,相关领域仍然存在对寄生蜂收集装置进行改进的需求,以进一步优化其制造、安装、使用等性能来改善或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借此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包括:支架,其构造为框架式结构;罩网,其适形于所述支架并覆盖至其上以与所述支架共同限定容纳空间;收集机构,其接合至所述罩网的顶部以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从而导引所述寄生蜂进入所述容纳空间。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架构造为矩形、正方形或圆形。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架包括:底部,其构造为面向所述寄生蜂收集装置将搁置于其上的置物面;支撑部,其从所述底部竖直向上延伸;顶部,其位于所述支撑部上并与所述底部相对布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撑部构造为由可调节的伸缩杆件形成。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顶部构造为棱锥状结构,所述收集机构在所述顶部的最高处接合所述罩网。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罩网被构造为预留接合孔,所述接合孔用于容纳所述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可拆卸地接合至所述罩网的接合孔。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接合孔处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构造成收紧或展开以固定或释放与所述接合孔接合的所述收集装置。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顶部的棱锥状结构的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部形成的夹角在15°-75°之间。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支架的框架式结构由管状的杆件构造而成,所述杆件构造为实心或空心的PVC管、不锈钢管或铝合金管。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底部和所述支撑部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所述杆件而形成,所述顶部通过四通接头连接所述杆件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构造简单、便于运输携带且易于组装拆卸,而且该装置结实耐用,成本低且可以持续循环使用。相比于传统的用于寄生蜂的收集方法,例如网扫、剪枝、喷雾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能够提供绿色、高效、无污染的相对更加环保的收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对寄生蜂进行收集的方法可以归类于干法收集,干法收集可以保障收集装置能够收集到活体寄生蜂,而且收集过程中不会对寄生蜂造成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寄生蜂。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的一部分将对于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另一部分将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描述。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支架的另一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另一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寄生蜂收集装置;10-支架;100-底部;102-支撑部;104-顶部;106-杆件;12-罩网;120-容纳空间;122-接合孔;14-收集机构;16-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考附图来详细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示例性方案。提供附图是为了呈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但附图不必按具体实施方案的尺寸绘制,并且某些特征可被放大、移除或局剖以更好地示出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附图中的部分构件可在不影响技术效果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位置调整。在说明书中出现的短语“在附图中”或类似用语不必参考所有的附图或示例。
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下”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且指正常观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非另有指明,否则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零部件与其它零部件区分开。
在本文中,就术语“大致”而言,其意指引用的参数或数值不需要被精确地实现,而偏差或变化(其中,偏差或变化包括:例如,公差、测量误差、测量精度限制和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其它因素)可按照不妨碍期望所述特征提供的效果的总量而出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支架10的立体图。该寄生蜂收集装置1包括支架10、罩网12和收集机构14。支架10构造为框架式结构,例如可构造成矩形框架结构、正方形框架结构或圆形框架结构等。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该支架10的构型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保护范围。
支架10包括底部100、支撑部102和顶部104,它们共同构成支架10的框架式结构。其中,如图1-2所示,底部100位于框架下方,在支架10使用期间,该底部100面向搁置该支架10的支撑面(即搁置面,如地面)。以支架10为矩形构型的框架结构为例,支撑部102从底部100竖直向上延伸。顶部104位于支撑部102上并与底部100相对布置。顶部104构造为棱锥状结构,优选棱台状结构。支架10顶部104的这种设计使得光线更多地集中于顶部104的较高位置处,从而利用昆虫的趋光性来实现收集目的。支撑部102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或是可调节的。在支撑部102的长度是可调节的情况下,该支撑部102可以由长度可调节的伸缩杆件106形成。伸缩杆件106的伸缩长度可以在0.3米至5米之间,优选在1米至3米之间。
罩网12覆盖在支架10表面并与其构型相适形,例如以罩网12能够稍微宽松地套入支架10为宜。罩网12覆盖在支架10上后与支架10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120以用于容纳之后进入其中的寄生蜂。为了便于观察,在未覆盖罩网12的支架10的立体图(图2)中标示出容纳空间120。罩网12通常可以由尼龙或锦纶制成,其目数约为80-100目。当然,罩网12的材质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其材质,这依然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罩网12的顶部104对应于支架10的顶部104,收集机构14接合至罩网12的顶部104以与容纳空间120相连通,使得寄生蜂通过收集机构14进入容纳空间120。收集机构14在支架10的顶部104的最高处接合至罩网12。收集机构14例如可以是收集管。该收集管例如可以由玻璃或塑料等材质制成。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选择其它可能材质的收集管以适应不同诱导收集环境来实现收集目的是可以想到的。收集管的材质是基于昆虫的趋光属性且有利于实现收集目的而进行选择的。由此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并不仅限于收集寄生蜂,也可以用于其它昆虫。
罩网12预留有接合孔122,接合孔122的形状可以构造为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可选的形状。接合孔122的形状可以适形于其所要接合的上文提及的收集机构14的形状。孔优选地对应于支架10的顶部104设置,该接合孔122用于容纳该收集结构,而收集机构14可拆卸地接合至该罩网12的接合孔122。接合孔122处设有紧固件16,紧固件16例如可以是套环,在收集管接合至罩网12的接合孔122之后,套环套设在罩网12与收集管的接合处并通过收紧或展开套环来固定或释放与接合孔122相接合的收集管。
如前所述,支架10的顶部104构造为棱锥状尤其是棱台状结构。该顶部104的棱锥状结构的倾斜表面与支架10的底部100形成夹角,该夹角可选地在15°-75°之间,优选约为45°。取决于该支架10使用的诱集环境,支架10顶部104棱锥状结构的倾斜表面与支架10底部100之间的夹角可以进行适应性地调整,这并未超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支架10的框架式结构由管状的杆件106构成。该杆件106可以构造为实心或空心,其例如可以是PVC管、不锈钢管或铝合金管、其它可能的硬质塑料管或钢筋等。支架10的底部100和支撑部102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杆件106而形成,支架10的顶部104通过四通接头连接杆件106而形成,同时与支撑部102的杆件106相连接以与底部100相对地布置在构成支撑部102的杆件106的两端,从而构成支架10的框架式结构。其中各个三通接头和四通接头起到连接相邻杆件106并为杆件106提供空间布置和支撑的作用。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对框架式结构的支架10的理解,以该支架10构造为矩形框架式结构为例,将构成支撑部102的四个杆件106标注为a、b、c和d,而将构成底部100的矩形结构的四个端点分别标注为A、B、C和D,同时将构成顶部104的棱锥状机构的五个端点分别标注为E、F、G、H和I。再次参见图2,连接杆件106以构成支架10的底部100的三通接头可以布置在四个端点,即A、B、C和D处,而连接杆件106以构成支架10的顶部104的三通接头可以布置在E、F、G、H四个端点处。构成支撑部102的四个杆件106a、b、c和d对应地分别接合至底部100的三通接头和顶部104的四通接头。此外,在支架10的顶部104的I处可以布置收集机构14,优选地可以是收集管。当支撑部102由可调节的伸缩杆件106构成时,伸缩杆件106之间可以采用儿童接头进行连接,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想到其它机构用于调整伸缩杆件106的长度,这并未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构成支架10底部100的杆件106通常具有约1米的长度,构成支架10顶部104的棱锥状结构的倾斜杆件106具有约1米的长度。如前面提到的,为适应于不同的诱集环境,杆件106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和改变,这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3示出了罩网12罩设在支架10上的立体图,为了便于观察,省略了上部罩网12的绘制。图4同样示出了罩网12罩设在支架10上的立体图,同时示出了支架10上部的部分罩网12结构。如前面提到的,罩网12与支架10的结构相适形并且稍微宽松地套设于其上。
基于研究者多年在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的实践经验,并综合考虑现有的用于收集寄生蜂的相关装置存在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并开发了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该寄生蜂收集装置能够适用于多种不同的使用环境,例如室内、室外、田间等,并且在利用了昆虫具有趋光性特质的情况下实现了高效便捷地收集寄生蜂的有益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寄生蜂收集装置的构造简单、便于运输携带且易于组装拆卸,而且该装置结实耐用,成本低且可以持续循环使用。相比于传统的用于寄生蜂的收集方法,例如网扫、剪枝、喷雾等,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能够提供绿色、高效、无污染的相对更加环保的收集。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寄生蜂收集装置对寄生蜂进行收集的方法可以归类于干法收集,干法收集可以保障收集装置能够收集到活体寄生蜂,而且收集过程中不会对寄生蜂造成损伤,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寄生蜂。
虽然仅用有限量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容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公开的这样的实施例。相反,可通过合并任何数量的此前未描述的变化、改变、替代或等同装置来修改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相当。此外,虽然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不同实施例,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面可仅包括实施例中的一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被视为受前述说明的限制,但仅受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10),其构造为框架式结构;
罩网(12),其适形于所述支架(10)并覆盖至其上以与所述支架(10)共同限定容纳空间(120);
收集机构(14),其接合至所述罩网(12)的顶部(104)以与所述容纳空间(120)连通,从而导引所述寄生蜂进入所述容纳空间(1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构造为矩形、正方形或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包括:
底部(100),其构造为面向所述寄生蜂收集装置将搁置于其上的置物面;
支撑部(102),其从所述底部(100)竖直向上延伸;
顶部(104),其位于所述支撑部(102)上并与所述底部(100)相对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02)构造为由可调节的伸缩杆件(106)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04)构造为棱锥状结构,所述收集机构(14)在所述顶部(104)的最高处接合所述罩网(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罩网(12)被构造为预留接合孔(122),所述接合孔(122)用于容纳所述收集机构(14),所述收集机构(14)可拆卸地接合至所述罩网(12)的接合孔(1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合孔(122)处设有紧固件(16),所述紧固件(16)构造成收紧或展开以固定或释放与所述接合孔(122)接合的所述收集装置(1)。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104)的棱锥状结构的倾斜表面相对于所述底部(100)形成的夹角在15°-75°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的框架式结构由管状的杆件(106)构造而成,所述杆件(106)构造为实心或空心的PVC管、不锈钢管或铝合金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寄生蜂收集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100)和所述支撑部(102)通过三通接头连接所述杆件(106)而形成,所述顶部(104)通过四通接头连接所述杆件(106)而形成。
CN202223543559.8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Active CN219894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559.8U CN21989431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43559.8U CN21989431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4317U true CN219894317U (zh) 2023-10-27

Family

ID=8843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43559.8U Active CN219894317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4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18051B2 (en) Tomato growing system
KR100488827B1 (ko) 고설 재배 장치용 가대
CN219894317U (zh) 一种寄生蜂收集装置
US20030159345A1 (en) Garden memorial arch
CN211153039U (zh) 一种果树果实覆网辅助架
CN208836680U (zh) 苗木固定支架
JP2007202549A (ja) 梁材および梁材を利用した構造物
CN114371024A (zh) 一种便携式野外调查样方框
CN209073033U (zh) 草莓育苗引插装置
CN111316817A (zh) 便携式酸枣果实采收装置
CN214952304U (zh) 一种森林生态系统植物根系取样装置
CN213695000U (zh) 用于日光温室东西垄向栽培的可调节吊蔓装置
CN218601665U (zh) 一种可移动式中高杆作物植株照片拍摄装置
CN212487342U (zh) 一种收果器
JP3158098B2 (ja) イチゴ高設栽培架台用組立部材
CN215188461U (zh) 一种番茄种植搭架
CN208191536U (zh) 一种花卉支撑架
CN215421996U (zh)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收缩固苗装置
CN212993393U (zh) 一种温室大棚便捷式卷膜装置
CN215407770U (zh) 一种可快速进行组装的帐篷
CN212232357U (zh) 一种基于温室后墙的育苗设施
CN214155573U (zh) 一种自带桁架滑槽的可喷灌的农业大棚
GB2140311A (en) Golf practice apparatus
CN214015235U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大棚骨架
CN220326366U (zh) 一种家庭用薄膜温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