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3054U -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3054U
CN219893054U CN202320984147.3U CN202320984147U CN219893054U CN 219893054 U CN219893054 U CN 219893054U CN 202320984147 U CN202320984147 U CN 202320984147U CN 219893054 U CN219893054 U CN 2198930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or
assembly
bus bar
busba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9841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浩伟
李华阳
王飞
徐旺
张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Guangdong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Anhui Welling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qing Weiling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9841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30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30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30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定子组件包括:定子主体,定子主体适于安装定子绕组,沿定子主体的轴向,定子主体的端部具有第一装配部;汇流排组件,汇流排组件适于与定子绕组连接,且汇流排组件具有第二装配部,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配合装配以使汇流排组件固定于定子主体。由此,根据本申请的定子组件,通过定子主体具有第一装配部,汇流排组件具有第二装配部,且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配合装配,实现汇流排组件和定子主体配合装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固定于定子主体,从而提升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机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家用电器领域、生产制造等领域中,其中,电机性能的提升直接影响着众多领域的发展速度。其中,扁线电机凭借其可以实现更高的槽满率提升电机功率的优点,得到越来越多关注。现有电机的汇流排组件直接与定子绕组连接,且汇流排组件无法固定安装于定子主体,以使电机在使用过程中,当汇流排组件相对于定子主体移动时,容易导致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分离,进而导致电机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以使汇流排组件可靠地安装固定于定子主体,提升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电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动力总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包括:
定子主体,所述定子主体适于安装定子绕组,定子绕组为扁线绕组,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所述定子主体的端部具有第一装配部;
汇流排组件,所述汇流排组件适于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且所述汇流排组件具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配合装配以使所述汇流排组件固定于所述定子主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通过定子主体具有第一装配部,汇流排组件具有第二装配部,且第一装配部和第二装配部配合装配,实现汇流排组件和定子主体配合装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固定于定子主体,从而提升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汇流排组件与定子绕组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部为安装孔,所述第二装配部为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柱的外周壁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定子主体止抵限位,以限制所述汇流排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定子主体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柱的外周壁设有多个所述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安装柱的轴向依次间隔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安装柱具有邻接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二柱段远离所述汇流排组件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一柱段,所述第一柱段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柱段和所述第一柱段间形成有与所述定子主体抵接的台阶限位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部和多个所述第二装配部一一对应装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多个所述第一装配部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装配部沿所述汇流排组件的周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和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覆于所述汇流排外侧,所述汇流排适于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所述绝缘外壳具有所述第二装配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汇流排为环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径向内侧且穿设所述绝缘外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所述汇流主体均具有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多个所述连接端子均朝所述汇流排的轴向一侧延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汇流排为环形,所述汇流排具有适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所述绝缘外壳,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径向内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所述汇流主体均具有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多个所述连接部均朝所述汇流排的轴向一侧延伸。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电机包括上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为上述的电机;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车辆包括上述的动力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主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排组件的正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正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汇流排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定子组件1000;
汇流排组件100;
汇流排1;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第三汇流主体1c;
连接端子11;连接部12;固定孔120;
绝缘外壳2;
第二装配部3;
安装柱30;限位部31;第一柱段3a;第二柱段3b;台阶限位面3c;
定子主体200;
第一装配部20;安装孔21;装配孔22;定子槽23;定子绕组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8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的定子组件1000,定子组件1000可以应用于电机,但本申请不限于此,定子组件1000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设置定子组件1000的设备上,本申请以定子组件1000应用于电机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定子组件1000包括定子主体200和汇流排组件100。定子主体200适于安装定子绕组24,定子绕组24可以为扁线绕组,可以较好地提升电机的驱动性能。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定子主体200的端部具有第一装配部20,汇流排组件100适于与定子绕组24连接,且汇流排组件100具有第二装配部3,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配合装配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从而限制汇流排组件100相对于定子主体200移动,以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定子主体200可以具有多个叠片,叠片可以为铁片,多个叠片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依次层叠,以使多个叠片层叠形成定子主体200。定子主体200具有装配孔22,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装配孔22构造为贯穿定子主体200的通孔,电机的转子组件设于装配孔22内,实现转子组件穿设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1000间产生电磁感应,以使转子组件沿定子主体200的周向相对于定子主体200旋转,从而实现电机工作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装配孔22的内周壁具有多个定子齿,多个定子齿沿装配孔22的周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定子齿之间限定出与装配孔22连通的定子槽23。也就是说,装配孔22的周壁具有多个定子槽23,多个定子槽23沿定子主体2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定子槽23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延伸设置。通过定子齿可以较好地绕设定子绕组24,通过定子槽23可以较好地容纳定子绕组24,从而实现定子绕组24安装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
定子绕组24适于与电源连接,以在定子绕组24通电时定子组件1000与转子组件间产生电磁感应,从而通过电磁感应带动转子组件转动,实现电机工作输出动力的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汇流排组件100连接在电源和定子绕组24之间,且汇流排组件100与电源和定子绕组24均电连接,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的电能,以及将电能分配给定子绕组24,实现定子绕组24通电的效果,以使定子组件1000与转子组件间产生电磁感应,实现电机工作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定子主体200与汇流排组件100相对设置,且定子主体200面向汇流排组件100一端具有第一装配部20,汇流排组件100面向定子主体200一端具有第二装配部3,且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对应设置,以在定子主体200和汇流排组件100配合装配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对应配合装配,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从而降低汇流排组件100相对于定子主体200移动的风险,以使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由此,通过设置定子主体200具有第一装配部20,汇流排组件100具有第二装配部3,且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配合装配,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从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装配部20可以为安装孔21,第二装配部3可以为安装柱30,安装柱30插设于安装孔21内,实现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配合装配的效果,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降低汇流排组件100相对于定子主体200移动的风险,从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
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过程中,汇流排组件100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靠近定子主体200移动,以使安装柱30适于伸入安装孔21内,从而实现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配合装配的效果,进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时,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间限位配合,避免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相互分离,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从而降低汇流排组件100相对于定子主体200移动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装配部20可以为安装柱30,第二装配部3可以为安装孔21,安装柱30插设于安装孔21内,实现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配合装配的效果,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的装配可靠性,进而有利于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安装柱30的外周壁具有限位部31,限位部31位于安装孔21内且与定子主体200止抵限位,以限制汇流排组件100朝向远离定子主体200方向移动,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相互分离的风险,进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
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时,限位部31与安装孔21的内壁止抵限位,从而实现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限位配合的效果,避免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相互分离,以在定子主体200的轴向上,限制汇流排组件100朝向远离定子主体200方向移动,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的效果,从而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相互分离的风险,进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
由于定子主体200由多个叠片层叠形成,相邻的两个叠片间具有间隙,且每个叠片均具有子安装孔,多个叠片的子安装孔相对设置以形成安装孔21。并且,限位部31朝向远离安装柱30的外周壁方向延伸设置,以使安装柱30位于安装孔21内时,限位部31适于卡在相邻两个叠片的间隙处,限位部31与叠片限位,从而实现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限位配合的效果。
如图6所示,安装柱30以图6中方向放置时,限位部31可以构造为“倒钩”状结构,以在安装柱30位于安装孔21内时,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限位部31适于与叠片限位,从而实现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限位配合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柱30的外周壁设有多个限位部31,多个限位部31沿安装柱30的轴向依次间隔开,通过设置安装柱30设有多个限位部31,从而提升第一装配部20与第二装配部3间限位配合的效果,进一步地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相互分离的风险,进而进一步地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安装柱30具有邻接的第一柱段3a和第二柱段3b,第二柱段3b远离汇流排组件100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柱段3a,第一柱段3a插设于安装孔21内,第二柱段3b和第一柱段3a间形成有与定子主体200抵接的台阶限位面3c。
如图6所示,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过程中,第一柱段3a伸入安装孔21内,且在第一柱段3a完全伸入安装孔21内时,台阶限位面3c与定子主体200抵接,以使安装柱30和定子主体200限位配合,进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限位配合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可靠地固定于定子主体200,降低汇流排组件100定子主体200相互分离的风险,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柱段3a和第二柱段3b一体成型,从而提升第一柱段3a和第二柱段3b间的连接强度,有利于降低第一柱段3a和第二柱段3b分离的风险,并且能够保证台阶限位面3c的结构强度,提升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限位配合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可靠地固定于定子主体200,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装配部20和第二装配部3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装配部20和多个第二装配部3一一对应装配,通过多个第一装配部20和多个第二装配部3一一对应装配,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的装配稳定性,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多个第一装配部20分别与多个第二装配部3一一对应,以在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的过程中,多个第一装配部20分别与多个第二装配部3对应配合,从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的装配稳定性,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进而有利于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多个第一装配部20沿定子主体200的周向排布,多个第二装配部3沿汇流排组件100的周向排布,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在定子主体200的周向上限位,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限位配合的效果,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的装配稳定性,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主体200相对旋转的风险,进而提升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装配部20沿定子主体200的周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装配部3沿汇流排组件100的周向间隔设置,且在定子主体200的轴向上,多个第一装配部20分别与多个第二装配部3一一对应配合,以在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配合装配时,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可靠地固定于定子主体200,且在定子主体200的周向上,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和定子主体200相互限位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汇流排组件100可以包括:汇流排1和绝缘外壳2,绝缘外壳2包覆于汇流排1外侧,以达到绝缘的效果,避免汇流排1与设置于电机内的零部件接触导电,从而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
汇流排1具有适于与定子绕组24连接的连接端子11,实现将电能分配给定子绕组24的效果。连接端子11的至少部分位于绝缘外壳2外侧,避免绝缘外壳2对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连接产生影响,以便于连接端子11与定子绕组24电连接,提升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间的电连接可靠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
如图4所示,绝缘外壳2具有第二装配部3,以在汇流排组件100固定于定子主体200时,实现汇流排1与定子主体200绝缘配合的效果,避免汇流排1与定子主体200间电连接的风险,从而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进一步地,第二装配部3与绝缘外壳2一体成型,从而提升第二装配部3与绝缘外壳2间的连接强度,降低第二装配部3与绝缘外壳2分离的风险,以使汇流排组件100可靠地固定于定子主体200,进而降低汇流排组件100与定子绕组24分离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汇流排1为环形,以在绝缘外壳2包覆于汇流排1外侧时,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的结构为环形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的结构与定子主体200适配,便于汇流排组件100装配于定子主体200。汇流排1具有与定子绕组24连接的连接端子11,连接端子11位于汇流排1的径向内侧且穿设绝缘外壳2,从而便于连接端子11与定子绕组24连接,提升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间的电连接可靠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并且通过设置连接端子11位于汇流排1的径向内侧,以使汇流排组件100的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汇流排组件100的尺寸,也便于连接端子11与定子绕组24连接。
相邻两个连接端子11沿汇流排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从而避免相邻两个连接端子11接触,有利于避免汇流排1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汇流排1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汇流主体均具有连接端子11,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多个连接端子11均朝汇流排1的轴向一侧延伸。
具体地,如图8所示,在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可以包括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具有连接端子11,且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依次层叠设置。
流排组件100装配于定子主体200时,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多个连接端子11均朝向远离定子主体200一侧延伸设置,以使多个连接端子11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出绝缘外壳2,以便于连接端子11与定子绕组24连接,提升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间的电连接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汇流排1为环形,汇流排具有适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穿设绝缘外壳2,以使连接部12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绝缘外壳2外侧,便于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避免绝缘外壳2对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产生影响。连接部12位于汇流排1的径向内侧,具体地,在汇流排1的径向上,连接部12位于汇流排1的径向内侧,且相邻两个连接部12沿汇流排1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以使汇流排1结构紧凑,有利于减小汇流排组件100的尺寸,并且避免相邻两个连接部12接触,有利于避免汇流排1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汇流排1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汇流主体均具有连接部12,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多个连接部12均朝所述汇流排1的轴向一侧延伸。
流排组件100装配于定子主体200时,沿定子主体200的轴向,多个连接部12均朝向远离定子主体200一侧延伸设置,以使多个连接部12的至少部分结构伸出绝缘外壳2,以便于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电能的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汇流排1可以包括: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位于绝缘外壳2内,且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设置有连接端子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机可以构造为直流电机或交流电机,其中交流电机可以为单相电机或三相电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电机构造为三相电机为例进行说明。电机可以具有三组定子绕组24,三组定子绕组24分别与设置于第一汇流主体1a的连接端子11、第二汇流主体1b的连接端子11、第三汇流主体1c的连接端子11连接,实现三组定子绕组24与汇流排1电连接的效果。由此,通过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实现汇流排组件100将电源的电能分配作用于三组定子绕组24的效果,进而有利于实现电机构造为三相电机的效果。
并且,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位于绝缘外壳2内,即绝缘外壳2包覆于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外侧,能够有效地避免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与设置于电机内的零部件接触导电,提升电机的使用稳定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同时保证三组定子绕组24与设置于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的连接端子11连接,实现三组定子绕组24与汇流排1电连接的效果,进而实现电机构造为三相电机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设置有适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部12,连接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绝缘外壳2外侧,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电能的效果,进而实现定子绕组24通电的效果。
通过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设有连接部12,实现汇流排组件100适于与电源连接的效果,以使汇流排组件100适用于电机,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的电能,以及将电能分配给电机的三组定子绕组24,以使电机能够正常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的至少部分结构位于绝缘外壳2外侧,从而便于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避免绝缘外壳2对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产生影响,实现汇流排1与电源电连接的效果,从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的电能效果,进而实现电机工作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12具有固定孔120,固定孔120构造为贯穿连接部12的通孔,固定孔120与电源连接固定,进而实现汇流排组件100用于接收电源输入电能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源可以具有与固定孔120对应配合的配电孔,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的过程中,先将固定孔120与配电孔对应配合,采用固定件穿过固定孔120和配电孔并固定,从而实现连接部12与电源连接固定的效果,固定件可以构造为螺栓或螺钉等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固定件构造为螺栓为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层叠设置,使汇流排1结构紧凑,从而有利于减小汇流排1的体积,进而减小汇流排组件100的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汇流排组件100的轴向,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依次层叠设置,且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依次间隔开,第一汇流主体1a和第二汇流主体1b间、以及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间可以设置有绝缘件,从而避免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间相互导电,提升汇流排组件100的使用稳定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绝缘件可以构造为绝缘垫、绝缘胶或绝缘漆,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以绝缘件构造为绝缘垫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绝缘件可以与绝缘外壳2一体成型,第一汇流主体1a和第二汇流主体1b间设有绝缘件,以实现第一汇流主体1a和第二汇流主体1b绝缘配合的效果,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间设有绝缘件,以实现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绝缘配合的效果,进而避免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间相互导电,提升汇流排组件100的使用稳定性,降低电机失效的风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可以构造为弧形,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层叠设置形成环型结构,从而便于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可以构造为环形,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均可以构造为闭环型结构,以在第一汇流主体1a、第二汇流主体1b和第三汇流主体1c层叠设置形成汇流排1时,以使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适配,有利于汇流排1与定子绕组24对应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电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定子组件1000,电机还包括转子组件,转子组件可以设置于定子组件1000的定子主体200内,且转子组件与定子组件1000间产生电磁感应,以使转子组件沿定子主体200的周向相对于定子主体200旋转,从而实现电机工作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机,通过设置上述定子组件1000,可以有利于电机的装配,且提高了电机使用时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动力总成包括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机、减速器和控制单元。减速器的输入轴与电机的转轴连接,通过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电机,可以提高动力总成使用电机时的安全性。另外,当电机上的转子组件高速转动时,转轴同时高速转动,转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连接,带动输入轴转动,电机上产生的转动力矩传递到减速器中的输入轴上,减速器将高速转动的转动力矩转换为低速转动的转动力矩,使得减速器输出的转速比转轴转动的转速低,从而实现减速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通过设置有上述实施例的动力总成,可以提高车辆使用动力总成时的安全性。
这里,车辆可以是新能源车辆,在一些实施例中,新能源车辆可以是以电机作为主驱动力的纯电动车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新能源车辆还可以是以内燃机和电机同时作为主驱动力的混合动力车辆。关于上述实施例中提及的为新能源车辆提供驱动动力的内燃机和电机,其中内燃机可以采用汽油、柴油、氢气等作为燃料,而为电机提供电能的方式可以采用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这里不作特殊限定。需要说明,这里仅仅是对新能源车辆等结构作出的示例性说明,并非是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5)

1.一种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子主体,所述定子主体适于安装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扁线绕组,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所述定子主体的端部具有第一装配部;
汇流排组件,所述汇流排组件适于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且所述汇流排组件具有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配合装配以使所述汇流排组件固定于所述定子主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为安装孔,所述第二装配部为安装柱,所述安装柱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的外周壁具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安装孔内且与所述定子主体止抵限位,以限制所述汇流排组件朝向远离所述定子主体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的外周壁设有多个所述限位部,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安装柱的轴向依次间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具有邻接的第一柱段和第二柱段,所述第二柱段远离所述汇流排组件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一柱段,所述第一柱段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柱段和所述第一柱段间形成有与所述定子主体抵接的台阶限位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部和所述第二装配部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装配部和多个所述第二装配部一一对应装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装配部沿所述定子主体的周向排布,多个所述第二装配部沿所述汇流排组件的周向排布。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组件包括:汇流排和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覆于所述汇流排外侧,所述汇流排适于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所述绝缘外壳具有所述第二装配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为环形,所述汇流排具有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径向内侧且穿设所述绝缘外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所述汇流主体均具有所述连接端子,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多个所述连接端子均朝所述汇流排的轴向一侧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为环形,所述汇流排具有适于与电源连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穿设所述绝缘外壳,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汇流排的径向内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包括多个层叠设置的汇流主体,多个所述汇流主体均具有所述连接部,沿所述定子主体的轴向,多个所述连接部均朝所述汇流排的轴向一侧延伸。
13.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的定子组件。
14.一种动力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为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机;
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的输入轴与所述电机的转轴连接;
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电机。
15.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4所述的动力总成。
CN202320984147.3U 2023-04-26 2023-04-26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Active CN2198930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4147.3U CN219893054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984147.3U CN219893054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3054U true CN219893054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984147.3U Active CN219893054U (zh) 2023-04-26 2023-04-26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30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90102312A1 (en) Insul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522406B2 (en) Termin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overmolded unit with coil end windings
US20180241277A1 (en) Distributed connection ring assembly for stator assembly
WO2022007950A1 (zh) 连接器、电机、动力总成以及车辆
CN219893054U (zh) 电机的定子组件及电机、动力总成、车辆
US20200235617A1 (en) Electric machine assembly
US11411460B2 (en) Electric machine assembly and method to assemble
US20120306311A1 (en)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US11018545B2 (en) Electric machine winding assembly
CN115498798A (zh) 一种电机、动力总成及车辆
US11967864B2 (en) Electric machine rotor
US11817741B2 (en) Electrified vehicle having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with slot pocket
CN215580579U (zh) 一种扁线与圆线混合使用的双绕组定子及永磁电机
US20160315509A1 (en) Electric Machine for a Vehicle
CN212648673U (zh) 汇流排、电机、水泵和车辆
US11502572B2 (en) Electric machine stator
US10931176B2 (en) Electric machine thermal management
US20240097514A1 (en) Hybrid interlock and adhesive rotor cores
CN202435161U (zh) 一种电动输油泵电机转子
CN218888368U (zh) 多绕组电机、动力装置及电动车
US11901769B2 (en) Stator with piloting supports
CN219164312U (zh) 定子、电机组件和车辆
KR100608877B1 (ko) 단상 유도 전동기의 접지터미널 고정 구조
CN116995835A (zh) 电机定子、电机组件和车辆
CN118057967A (zh) 电机、定子及定子的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