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1477U - 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1477U
CN219891477U CN202321001477.2U CN202321001477U CN219891477U CN 219891477 U CN219891477 U CN 219891477U CN 202321001477 U CN202321001477 U CN 202321001477U CN 219891477 U CN219891477 U CN 219891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equal
optical
optical lens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147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林燕
应永茂
程嘉健
李业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ny Optics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147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1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1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1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光学镜头,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一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三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五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八透镜和光焦度为正的第九透镜,第三透镜为像侧面凹面的透镜;第五透镜为凹凸型透镜;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5.8≤F1/F≤‑2.0。

Description

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体积、大视场、高解像的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由于广角镜头具有广视角的特性,在拍摄大范围视觉冲击力强的画面,可以拍摄下更多的画面内容,因此能够满足一些对成像范围有特别需求的场景,可以应用于运动相机、无人机、车载影像、视频会议设备等,甚至在剧烈震动、高压强和高低温等复杂环境下也有使用。在此情况下,为了得到更清晰的成像画面、更广的视角,市场对广角镜头的成像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应对高低温等多变的使用环境,还要求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同时能够搭配较高像素的芯片以满足在不同使用场景下都能拍摄到清晰和生动的画面。
然而,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广角镜头很难满足多元化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高解像、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学镜头,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一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三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五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六透镜、光焦度为正的第七透镜、光焦度为负的第八透镜和光焦度为正的第九透镜,
所述第三透镜为像侧面凹面的透镜;
所述第五透镜为凹凸型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5.8≤F1/F≤-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为凸凹型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为凹凸型透镜或像侧面凹面的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为双凸型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为像侧面凸面的透镜;
所述第八透镜为物侧面凹面的透镜;
所述第九透镜为凹凸型透镜或物侧面凸面的透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与所述第八透镜胶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位于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之间或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光阑后透镜组的整组焦距FB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6≤FB/F≤2.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阑的前一枚透镜的像侧面和光阑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s满足如下关系:0≤Ts/TTL≤0.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4.8≤F2/F≤-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1、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F/(R21+R22)≤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1、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1≤F/(R31+R32)≤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5≤F4/F≤4.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F/(R51+R52)≤-0.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0≤F6/F≤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4≤F7/F≤2.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6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T67/F≤0.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和所述第九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89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0≤T89/TTL≤0.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3.2≤F8/F≤-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九透镜的有效焦距F9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3≤F9/F≤3.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距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8≤BFL/F≤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7.4≤TTL/F≤9.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如下关系:2.5≤TTL/H≤3.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D/H/F≤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满足如下关系:1.7≤F/ENPD≤1.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具有最大中心厚度的第n透镜的中心厚度dn与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九透镜中具有最小中心厚度的第m透镜的中心厚度dm满足如下关系:5.0≤dn/dm≤6.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配置有九枚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正负光焦度,优化各透镜的凹凸形状以及合理参数的设置,实现了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的成像靶面可达到1/1.8",主光线入射角CRA小于18°,可适配多款大靶面sensor,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侧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光学镜头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九透镜L9和保护平板玻璃CG。
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使得第一透镜L1对经过其上的光线具有发散作用,使经其出射的光线保持上升走势;搭配其凸凹的形状,可使光线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入射角较小,从而使得光线能够顺利经过第一透镜L1到达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实现大视场角;
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或像侧面凹面的透镜,当第二透镜L2为弯月形状,可收集经过第一透镜L1进入的光线,有利于光线在第二透镜L2上平稳过渡,减少敏感性;当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为凹面,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凹面配合,可实现镜头前端口径的减小,减小体积,有利于实现小型化和降低成本;
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为凹面,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有利于光线顺利进入后方光学系统,有利于补偿前两组镜片引入的球差,并可以进一步矫正前方镜片组产生的像差,同时使大角度光线尽可能进入系统,更有助于提升照度;
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透镜,有利于会聚光线,既可以增大镜头的光圈,又可以缩短镜头总长,使光学系统更加紧凑;
第五透镜L5为凹凸型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使得第四透镜和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的光线走势更平稳,也使得经第四透镜L4出射的光线被第五透镜L5更好地承接,减少了各视场光线的损失,提升了各视场的相对照度;
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为凸面,具有正光焦度,搭配非球面的设置,有利于更好的校正中心视场区域的像差,更有利于实现更大FNO的要求;
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双凸型透镜,使得第七透镜L7对光线具有汇聚作用,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减小像差,另一方面,又能够使光线在最后可以有效平稳的汇聚,从而保证光线平稳过渡到后方及成像面;
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为凹面,具有负光焦度,使经过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的光线能够平缓过渡至成像面,有利于校正像散和场曲,提高光学系统的解像能力;
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或物侧面凸面的透镜,可以有效地压缩光线,有利于收紧光束,减小主光线角度,以便匹配芯片CRA曲线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均为玻璃材质,能够有效地抑制光学镜头后焦随温度变化的偏移,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可避免因使用环境中高、低温温度变化造成的镜头成像模糊,影响到镜头的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七透镜L7与第八透镜L8胶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色差或消除色差;改善像质、减少光能量的反射损失,从而实现高解像,提升镜头成像的清晰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用于限制光束的光阑STO位于第四透镜L4和第五透镜L5之间或第五透镜L5和第六透镜L6之间,有利于实现小FNO,增大进光量,压缩前后光线,缩短光学系统的总长,减小前后透镜的口径。
其中,沿光轴方向位于物侧面与光阑STO之间的透镜构成前透镜组,位于光阑STO与像侧面之间的透镜构成后透镜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光阑后透镜组的整组焦距FB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6≤FB/F≤2.8,有利于控制光线射出光学系统的入射光线高度,减小光学系统的像差和透镜的外径;同时可校正位于光阑STO前的透镜组产生的场曲,降低场曲对解像力的影响。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阑的前一枚透镜的像侧面和光阑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s满足如下关系:0≤Ts/TTL≤0.2,可使光阑STO前一枚透镜和光阑STO的间隔距离较小,使光阑STO附近光线平缓过渡,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5.8≤F1/F≤-2.0,通过合理设置第一透镜L1的焦距,有利于大视场角光线进入光学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4.8≤F2/F≤-2.0,合理设置第二透镜L2的焦距,使第二透镜L2为负透镜或焦距较大,在改变像差的同时,不会引起光线汇聚,有利于光圈变大,可实现更大的进光量,有利于增加成像面亮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1、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F/(R21+R22)≤0.6,能够有效地控制第二透镜L2的表面曲率,可辅助入射光线进入光学镜头,并有效地修正像差,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1、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1≤F/(R31+R32)≤1.5,能够很好的承接前组光束,补偿前两个镜片引入的球差,进一步矫正前方镜片组产生的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5≤F4/F≤4.1,有利于控制第一透镜L1至第四透镜L4之间的光线走势,减小经第一透镜L1进入的大角度光线引起的像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1、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2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F/(R51+R52)≤-0.1,通过调整第五透镜L5的焦距和曲率半径,能够更好的矫正前面四个透镜带来的像差,改善高级球差、彗差,有利于实现高分辨率,使得整体分辨率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0≤F6/F≤3.2,通过合理设置透镜焦距,有利于改善镜头热补偿,使光学镜头在高低温时都具有良好的解像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7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4≤F7/F≤2.4,有利于使光线会聚,保证整个光学镜头的通光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六透镜L6和第七透镜L7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67与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T67/F≤0.3,有利于使光线平缓过渡至第七透镜L7,并尽可能地收集更多光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八透镜L8和第九透镜L9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89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0≤T89/TTL≤0.5,有助于光线平缓地经过最后一枚透镜到达成像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八透镜L8的有效焦距F8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3.2≤F8/F≤-1.0,有利于光线平缓过渡,矫正色差,提升光学镜头解像能力,改善成像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九透镜L9的有效焦距F9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3≤F9/F≤3.1,具有控制主光线出射角度作用,有利于实现高照度大靶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后焦距BFL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8≤BFL/F≤1.6,有利于使镜头在实现小型化的基础上,后焦距更长,有利于光学镜头的组装,避免干涉。
其中,后焦距BFL为最后一个光学表面顶点至后方焦点的距离,即后焦距BFL为第九透镜L9像侧面至像面的中心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7.4≤TTL/F≤9.2,可以有效限制光学镜头的长度,实现小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如下关系:2.5≤TTL/H≤3.2,可使光学镜头具有较大像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D/H/F≤0.8,在焦距固定的条件下,使得光学镜头具有大靶面、小口径的特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满足如下关系:1.7≤F/ENPD≤1.9,有利于增大进光量,实现小FNO的光学镜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具有最大中心厚度的第n透镜的中心厚度dn与第一透镜L1至第九透镜L9中具有最小中心厚度的第m透镜的中心厚度dm满足如下关系:5.0≤dn/dm≤6.7,合理控制各透镜厚度,有利于使各个透镜的作用稳定,有助于高低温下光线变化小,温度性能更佳。
以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设置给出四组具体实施方式来具体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因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学镜头共有九枚透镜,第七透镜L7与第八透镜L8胶合后共三个面,加上光阑STO、保护玻璃CG和像面IMA,共计22个面。为了便于叙述说明,将各个17个透镜面、光阑STO及保护玻璃CG编号为S1、S2至S20。且非球面满足下列公式:
式中,z为沿光轴方向,垂直于光轴的高度为h的位置处曲面到顶点的轴向距离;c表示非球面曲面顶点处的曲率;k为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十四阶、十六阶……的非球面系数。
四组实施例数据如下表1中数据:
表1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
第二透镜L2、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为非球面透镜。
光阑STO设置于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之间。
以下表2列出本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R值、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表2
表3列出的是本实施案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S3 0.00 9.18E-03 -7.77E-04 6.31E-05 -3.12E-06 7.70E-08
S4 3.45 9.90E-03 -1.01E-03 1.21E-04 -1.04E-05 4.25E-07
S9 0.56 2.13E-03 -5.64E-05 2.79E-05 -3.15E-06 1.17E-07
S10 0.00 1.90E-03 7.82E-05 1.44E-05 -2.15E-06 7.56E-08
S12 0.22 -8.23E-04 8.59E-05 1.19E-06 -1.54E-06 5.31E-08
S13 1.13 5.93E-04 2.98E-05 -1.37E-05 3.95E-06 -3.41E-07
S17 0.00 -1.10E-03 -1.63E-04 2.84E-05 -3.38E-06 1.35E-07
S18 1.17 8.02E-04 -1.33E-04 1.55E-05 -1.57E-06 5.50E-08
表3
根据图1以及表1-3,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实施例2: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2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2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
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为非球面透镜。
光阑STO设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
以下表4列出本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R值、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面序号 表面类型 R值 厚度 折射率 阿贝数
S1 球面 13.416 1.5 1.80 46.6
S2 球面 5.172 0.15
S3 非球面 5.835 0.55 1.50 81.6
S4 非球面 2.208 2.7
S5 非球面 23.438 3.52 1.85 40.1
S6 非球面 17.121 0.06
S7 非球面 10.228 1 1.88 37.2
S8 非球面 -16.608 0.69
S11(STO) 球面 Infinity 0.18
S10 非球面 -6.321 1.14 1.77 49.2
S11 非球面 -14.988 0.06
S12 非球面 -120.561 2.13 1.50 81.6
S13 非球面 -4.424 0.44
S14 球面 8.769 2.99 1.62 56.9
S15 球面 -5.991 1.45 1.76 27.5
S16 球面 11.7 0.52
S17 非球面 8.219 2.76 1.50 81.6
S18 非球面 -7.527 2
S19 球面 Infinity 0.5 1.52 64.2
S20 球面 Infinity 0.94
Image 球面 Infinity 0
表4
表5列出的是本实施案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表5
根据图2以及表1、表4和表5,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实施例3: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3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3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
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为非球面透镜。
光阑STO设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
以下表6列出本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R值、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表6
表7列出的是本实施案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S3 0.00 9.13E-03 -1.06E-03 1.12E-04 -6.61E-06 1.35E-07
S4 -0.37 6.73E-03 -7.34E-05 -2.31E-04 6.46E-05 -5.37E-06
S5 0.00 -2.34E-03 1.20E-04 2.42E-05 -3.55E-06 1.47E-07
S6 0.00 -6.12E-03 -1.21E-03 3.36E-04 -3.17E-05 1.22E-06
S7 -1.07 9.04E-03 -5.95E-04 2.25E-04 -5.12E-05 4.33E-06
S8 0.00 2.04E-02 4.11E-04 3.97E-04 -1.63E-04 1.58E-05
S10 -14.11 9.52E-03 -1.17E-03 2.11E-04 -2.01E-05 -5.34E-07
S11 -2.52 7.85E-03 -1.14E-03 1.76E-04 -2.84E-06 -1.38E-06
S12 0.00 4.48E-03 -8.71E-04 1.15E-04 -2.20E-06 -4.46E-07
S13 -0.29 1.02E-03 -1.48E-04 3.23E-06 -3.64E-06 3.95E-07
S17 2.71 2.38E-03 -2.21E-06 -1.12E-05 7.41E-07 -1.77E-08
S18 0.80 6.90E-03 7.25E-05 5.13E-06 -1.01E-06 3.89E-08
表7
根据图3以及表1、表6和表7,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实施例4: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4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4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三透镜L3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
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为非球面透镜。
光阑STO设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
以下表8列出本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R值、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面序号 表面类型 R值 厚度 折射率 阿贝数
S1 球面 18.047 0.6 1.80 46.6
S2 球面 4.056 1.68
S3 非球面 28.224 0.9 1.77 49.2
S4 非球面 4.202 1.53
S5 非球面 10.117 2.35 1.81 40.7
S6 非球面 13.799 0.35
S7 非球面 9.709 1.25 1.82 24.1
S8 非球面 -53.43 0.37
S11(STO) 球面 Infinity 0.23
S10 非球面 -5.647 0.94 1.69 31.2
S11 非球面 -7.8 0.08
S12 非球面 20.266 2.33 1.50 81.6
S13 非球面 -4.13 0.08
S14 球面 8.99 3.65 1.62 63.4
S15 球面 -4.067 0.6 1.81 25.5
S16 球面 8.807 0.57
S17 非球面 14.526 1.87 1.77 49.2
S18 非球面 -9.068 2.46
S19 球面 Infinity 0.5 1.52 64.2
S20 球面 Infinity 0.67
Image 球面 Infinity 0
表8
表9列出的是本实施案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
表9
根据图4以及表1、表8和表9,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实施例5: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5的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5中,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第一透镜L1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二透镜L2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三透镜L3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凸凹型透镜,第四透镜L4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五透镜L5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凸型透镜,第六透镜L6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七透镜L7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第八透镜L8为具有负光焦度的凹凹型透镜,第九透镜L9为具有正光焦度的凸凸型透镜。
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九透镜L9为非球面透镜。
光阑STO设置于第四透镜L4与第五透镜L5之间。
以下表10列出本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包括表面类型、曲率半径R值、厚度、材料的折射率、阿贝数:
/>
表10
表11列出的是本实施案例中各非球面透镜的非球面系数,K为该表面的二次曲面常数,A4、A6、A8、A10、A12分别为四阶、六阶、八阶、十阶、十二阶的非球面系数。
面序号 K A4 A6 A8 A10 A12
S3 0.00 9.61E-03 -1.11E-03 1.14E-04 -6.49E-06 1.20E-07
S4 -0.25 9.29E-03 -8.04E-04 -1.17E-04 6.42E-05 -7.13E-06
S5 0.00 -4.43E-03 1.41E-04 3.08E-05 -8.79E-07 -1.92E-07
S6 0.00 -6.31E-03 -1.05E-03 3.20E-04 -3.48E-05 1.74E-06
S7 2.90 1.03E-02 -7.96E-04 2.37E-04 -4.73E-05 4.02E-06
S8 0.00 2.21E-02 6.01E-04 5.46E-04 -1.76E-04 1.57E-05
S10 -14.86 9.58E-03 -1.08E-03 2.45E-04 -2.35E-05 -2.84E-06
S11 -8.10 8.12E-03 -1.18E-03 1.68E-04 -4.27E-07 -2.96E-06
S12 0.00 4.75E-03 -7.27E-04 1.27E-04 -6.74E-06 -5.03E-07
S13 -0.22 5.79E-04 -5.65E-05 -4.71E-06 -3.88E-06 5.27E-07
S17 0.90 1.64E-03 3.83E-05 -1.42E-05 9.13E-07 -2.56E-08
S18 0.53 6.01E-03 7.03E-05 4.46E-06 -1.01E-06 2.81E-08
表11
根据图5以及表1、表10和表11,本实施例能够提供一种小体积、大视场(FOV=160°)、高解像(三千五百万像素)、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
本实用新型配置有九枚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优化设置各透镜的形状,以及合理的参数设置,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正负光焦度,优化各透镜的凹凸形状以及合理参数的设置,视场角可达160°,像素可达三千五百万,在-40℃-80℃温度范围内成像清晰的光学镜头,保证成像质量,同时,光学镜头的成像靶面可达到1/1.8",主光线入射角CRA小于18°,可适配多款大靶面sensor,应用前景广阔,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2)

1.一种光学镜头,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方向,依次包括:光焦度为负的第一透镜(L1)、光焦度为负的第二透镜(L2)、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三透镜(L3)、光焦度为正的第四透镜(L4)、光焦度为正或负的第五透镜(L5)、光焦度为正的第六透镜(L6)、光焦度为正的第七透镜(L7)、光焦度为负的第八透镜(L8)和光焦度为正的第九透镜(L9),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透镜(L3)为像侧面凹面的透镜;所述第五透镜(L5)为凹凸型透镜;
所述第一透镜(L1)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5.8≤F1/F≤-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L1)为凸凹型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L2)为凹凸型透镜或像侧面凹面的透镜;
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七透镜(L7)均为双凸型透镜;
所述第六透镜(L6)为像侧面凸面的透镜;
所述第八透镜(L8)为物侧面凹面的透镜;
所述第九透镜(L9)为凹凸型透镜或物侧面凸面的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阑(STO),所述光阑(STO)位于所述第四透镜(L4)和所述第五透镜(L5)之间或所述第五透镜(L5)和所述第六透镜(L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阑后透镜组的整组焦距FB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6≤FB/F≤2.8。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阑(STO)的前一枚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光阑(STO)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s满足如下关系:0≤Ts/TTL≤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4.8≤F2/F≤-2.0。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1、所述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2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F/(R21+R22)≤0.6。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1、所述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3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1≤F/(R31+R32)≤1.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L4)的有效焦距F4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5≤F4/F≤4.1。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1、所述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R52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F/(R51+R52)≤-0.1。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L6)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0≤F6/F≤3.2。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L7)的有效焦距F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1.4≤F7/F≤2.4。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L6)和所述第七透镜(L7)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67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T67/F≤0.3。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L8)和所述第九透镜(L9)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89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0≤T89/TTL≤0.5。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透镜(L8)的有效焦距F8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3.2≤F8/F≤-1.0。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透镜(L9)的有效焦距F9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2.3≤F9/F≤3.1。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后焦距BF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8≤BFL/F≤1.6。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满足如下关系:7.4≤TTL/F≤9.2。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满足如下关系:2.5≤TTL/H≤3.2。
2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所对应的所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最大通光口径D、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对应的像高H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如下关系:0.3≤D/H/F≤0.8。
2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ENPD满足如下关系:1.7≤F/ENPD≤1.9。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九透镜(L9)中具有最大中心厚度的第n透镜的中心厚度dn与所述第一透镜(L1)至所述第九透镜(L9)中具有最小中心厚度的第m透镜的中心厚度dm满足如下关系:5.0≤dn/dm≤6.7。
CN202321001477.2U 2023-04-27 2023-04-27 光学镜头 Active CN219891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1477.2U CN21989147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光学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1477.2U CN21989147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1477U true CN219891477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395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1477.2U Active CN219891477U (zh) 2023-04-27 2023-04-27 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1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12727B (zh) 光学镜头
CN112180538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2882200B (zh) 光学镜头
CN110412721B (zh) 光学镜头
CN114415349B (zh) 光学镜头
CN114415350B (zh) 光学镜头
CN114002825B (zh) 鱼眼镜头
CN111239962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1427138A (zh) 内合焦式成像镜头
CN110632745B (zh) 光学镜头
CN109975952B (zh) 光学镜头
CN114415348B (zh) 光学镜头
CN113970840B (zh) 光学镜头
CN219891477U (zh) 光学镜头
CN111221099B (zh) 光学镜头及成像设备
CN116430555A (zh) 光学镜头
CN111897104A (zh) 光学成像镜头
CN220773329U (zh) 广角光学镜头
CN219349252U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220526089U (zh) 无人机镜头
CN220961978U (zh) 光学镜头
CN219871930U (zh) 超广角镜头
CN213517721U (zh) 一种定焦镜头
CN220188791U (zh) 光学成像系统
CN213633972U (zh) 一种定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