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90478U - 温湿度计 - Google Patents

温湿度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90478U
CN219890478U CN202320539964.8U CN202320539964U CN219890478U CN 219890478 U CN219890478 U CN 219890478U CN 202320539964 U CN202320539964 U CN 202320539964U CN 219890478 U CN219890478 U CN 2198904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screen
hygrothermograph
circuit board
frame
lim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3996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华鸣
吴文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Qiany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iy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3996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904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904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904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湿度计,包括上框、下框、显示屏以及电路板,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的框架,所述显示屏一侧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容置导电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层叠设置且通过所述导电条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框之间设有将所述导电条限定在所述缺口槽中的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通过显示屏上的缺口槽容置导电条,并通过限位结构进一步对导电条进行限位,使得导电条可稳定的设置于显示屏与电路板之间,从而使得温湿度计可对其上框小型化,提升显示屏相对于上框的暴露面积,突出所述显示屏,提升温湿度计的可观赏性。

Description

温湿度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湿度计。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各种智能居家设备进入了大众的视野,人们通过温湿度计检测环境温湿度,以便精确的调节室内温湿度,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厂家为了降低温湿度计的生产成本,大多使用的LCD屏幕,但因LCD屏幕的结构限制,温湿度计的一般需要为LCD屏幕配置较大的框部,以维持温湿度计的结构稳定性。
但是,随着人们对美观性需求的急剧提升,传统的使用大框部的温湿度计因其美观性较低,而受到人们的抵触。为此,厂家通过缩小框部的体积,提升LCD屏幕占显示区域的面积,以迎合用户的需求。一般的情况下,温湿度计的显示屏幕与电路板层叠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导电条电性连接,一旦框部的体积缩小后,电路板的左右两端因屏幕宽度的限制无法设置固定装置,使得导电条容易从LCD屏幕与电路板之间掉落,从而使得LCD屏幕与电路板之间接触不良,温湿度计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不利于良好的长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温湿度计。
适应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适应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而提供一种温湿度计,包括上框、下框、显示屏以及电路板,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的框架,显示屏一侧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容置导电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层叠设置且通过所述导电条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框之间设有将所述导电条限定在所述缺口槽中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外侧,围蔽所述缺口槽,以对所述导电条进行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柱,该多个限位柱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外围。
具体的,所述导电条在缺口槽与所述电路板的限位下,所述导电条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相对暴露于外界,所述多个限位柱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设置。
具体的,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设置,该两个限位柱之间的第一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呈锐角或钝角设置;第三限位柱与第四限位柱分别对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该两个限位柱之间的第二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具体的,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限位柱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的一端插置于所述限位孔中,或,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之间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上框朝向所述下框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显示屏相适配,以将所述显示屏约束于所述框架内。
具体的,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和/或,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之间螺纹连接。
具体的,所述下框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壁旋转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
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通过在显示屏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置导电条的缺口槽,且通过限位结构将所述导电条约束于所述缺口槽内,使得导电条可稳定的设置于电路板与显示屏之间,以便于显示屏与电路板之间电性导通,且无需增大上框的体积,便于缩小温湿度计的边框,增大显示屏占上框的面积,突出所述显示屏,提升温湿度计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自第一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自第二视角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上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实用新型即将揭示的各个实施例,除非明文指出彼此之间的相互排斥关系,否则,各个实施例所涉的相关技术特征可以交叉结合而灵活构造出新的实施例,只要这种结合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且可满足现有技术中的需求或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某方面的不足即可。对此变通,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湿度计,该温湿度计通过在显示屏的一侧设置缺口槽以容置导电条,且通过限位结构将所述导电条约束于所述缺口槽内,使得导电条稳定地设置于显示屏与电路板之间,便于显示屏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无需为固定所述导电条而增大上框的体积,增加了显示屏暴露于上框的面积,提升了温湿度计的美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结合图1与图2,所述温湿度计100包括框架110、显示屏130及电路板140。所述框架110包括上框111与下框112,所述上框111与下框112相配合形成所述框架110,所述框架110用于容置所述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
所述显示屏130靠近所述上框111设置,所述电路板140较所述显示屏130远离所述上框111,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相层叠设置。结合图3,所述上框111朝向所述显示屏130的一面设有限位槽1115,所述限位槽1115的形状与所述显示屏130的形状相适配,以通过限位槽1115将所述显示屏130约束于所述框架110内。
结合图2与图5,所述显示屏130与所述电路板140之间通过导电条150相电性连接,电路板140通过导电条150向所述显示屏130输出电信号,驱动显示屏130工作。结合图3,所述显示屏130对应所述导电条150设有缺口槽133,所述导电条150设置于所述缺口槽133中,导电条150的形状与缺口槽133的形状相适配,以便于导电条150稳定地电性连接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30,而不会从电路板140与显示屏130之间掉落,影响温湿度计100的使用。
缺口槽133设置于显示屏130的背面132,且缺口槽133自显示屏130的背面132向显示屏130的正面131方向凹陷,显示屏130的背面132靠近所述电路板140,以便装配于所述缺口槽133中的所述导电条150分别与显示屏130和电路板140相接触,电性连接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
所述缺口槽133设置于显示屏130的下侧135边缘,由两个侧壁相围设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结合图2与图3,所述显示屏130包括上侧134、下侧135、左侧136及右侧137,所述缺口槽133设置于所述显示屏130的下侧135,当所述温湿度计100竖立于工作台上时,显示屏130的下侧135较上侧134靠近所述工作台。
结合图2与图4,上框111包括上框部1111、下框部1112、左框部1113以及右框部1114,所述下框部1112与所述显示屏130的下侧135相对应,也即是说,缺口槽133与导电条150也对应所述下框部1112设置,所述下框部1112上设有设置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朝向所述电路板140设置,以固定所述导电条150,而无需在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以及右框部1114设置限位结构,从而便于缩小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以及右框部1114的体积,提升显示屏130暴露于上框111的面积,突出所述显示屏130,提升温湿度计100的美观性。
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上框111与所述电路板140之间,所述限位结构用于将所述导电条150限定于所述缺口槽133中。所述限位结构对应设置于缺口槽133的缺口周围,以围蔽缺口槽133的缺口,使得导电条150在限位结构的围蔽下,不会从缺口槽133中脱出,以便于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通过导电条150稳定地电性连接。
具体言之,结合图4,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柱160,所述限位柱160固设于所述上框111的背面,该多个限位柱160沿所述缺口槽133的缺口依次设置,以对应所述缺口槽133的缺口形成固定位,所述固定位用于围蔽所述缺口槽133的缺口,以将导电条150稳定地限制于所述缺口槽133中。
进一步的,结合图5,所述导电条150在缺口槽133与电路板140的限位下,导电条150的第一侧壁151、第二侧壁152以及第三侧壁153相对于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暴露于外界,且第一侧壁151与第二侧壁152相对设置,第三侧壁153连接第一侧壁151与第二侧壁152。所述多个限位柱160沿所述第一侧壁151、第三侧壁153以及第二侧壁152的延伸路径依次设置,以封闭导电条150从缺口槽133脱出的路径,使得导电条150稳定地设置于所述缺口槽133中,以便于电性连接电路板130与显示屏140。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与图5,所述多个限位柱160中包括第一限位柱161、第二限位柱162、第三限位柱163以及第四限位柱164。其中第一限位柱161与所述第二限位柱162相靠近设置,第一限位柱161对应所述第一侧壁151设置,第二限位柱162对应所述第三侧壁153设置,且第一限位柱161与第二限位柱162之间的第一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153呈锐角或钝角,以避免导电条150经其第一侧壁151的方向从缺口槽133中脱出,使得导电条150稳定地设置于所述缺口槽133中,以便于电性连接电路板130与显示屏140。
所述第三限位柱163与所述第四限位柱164相靠近设置,第三限位柱163对应第三侧壁153设置,第四限位柱164对应所述第二侧壁152设置,且第三限位柱163与第四限位柱164之间的第二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153呈锐角或钝角,以避免导电条150经其第二侧壁152的方向从缺口槽133中脱出。
第二限位柱162与第三限位柱163均设置于所述第三侧壁153的一侧,通过第二限位柱162与第三限位柱163可阻止导电条150经其第三侧壁153的方向从缺口槽133中脱出。
由此,通过设置第一限位柱161、第二限位柱162、第三限位柱163以及第四限位柱164形成固定位,与缺口槽133相配合,可将导电条150稳定地设置于所述缺口槽133中,使得导电条150可稳定地电性连接显示屏130与电路板140,不会影响所述温湿度计100的使用。
结合图5,所述电路板140对应所述限位结构的限位柱160设有限位孔141,所述限位柱160与所述限位孔141之间相螺纹连接;或者,所述限位柱160插置于所述限位孔141中,将导电条150稳定地约束于缺口槽133中,且限位柱160与电路板140相连接,还可对电路板140进行定位,以及固定电路板140,使得电路板140稳定的设置于框架11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典型实施例中,所述上框111与所述下框112之间设有卡接结构,通过所述卡接结构使得上框111与下框112之间稳定连接。具体言之,结合图2,卡接结构包括卡环171和卡扣172,其中,所述上框111设有卡环171,所述下框112对应所述卡环171设有卡扣172,所述卡环171对应扣接所述卡扣172,以使得上框111与所述下框112相扣接,使得上框111与下框112之间稳定地相连接。
具体言之,所述卡环171为环状结构,且设置于上框111的朝向下框112的一侧,且卡环171向所述下框112凸出设置。所述卡扣172为凸起结构,卡扣172设置于下框112的内壁上。当上框111与下框112相配合扣合时,卡环171进入所述下框112内,卡扣172进入所述卡环171内,使得卡扣172与所述卡环171相卡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环171包括两个环状结构,所述卡扣172也包括两个凸起结构,两个环状结构与所述两个凸起结构相配合扣合,使得卡环171与卡扣172之间稳定的扣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111的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及右框部1114上分别设有卡环171,下框112对应上框111的各个卡环171分别设有卡扣172,使得上框111的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及右框部1114均通过卡扣172结构与下框部1112相固定连接,使得上框111与下框112相固定连接构成所述框架110。
结合图2,所述上框111还设有卡凸173,所述下框112上设有卡槽174,所述卡凸173与所述卡槽174相插接配合,以进一步将上框111与下框112相固定。具体的,所述上框111的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以及右框部1114均设有卡凸173,所述下框112对应各个卡凸173也设有相应的卡槽174,以对上框111与下框112相限位,使得上框111与下框112不会相对晃动,提高框架110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上框111的下框部1112设有固定柱1117,结合图5,所述下框112对应所述固定柱1117设有固定孔1121,固定柱1117与所述固定孔1121相螺纹连接,以使得上框111的下框部1112与下框112相固定连接,且间接固定所述电路板140,使得电路板140稳定的设置于框架110内。上框111的下框部1112与下框112相螺纹连接,上框111的上框部1111、左框部1113及右框部1114与下框112之间通过卡接结构相连接,使得上框111的上框部1111、下框部1112、左框部1113及右框部1114均与下框112相固定连接,以维持所述框架110的结构稳定性,且还可将电路板140稳定地设置于框架110中。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述上框111的背面上设有多个定位柱1118,该多个定位柱1118沿所述导电条150的第三侧壁153设置,结合图5,所述电路板140设有多个定位孔148,所述多个定位孔148也沿所述导电条150的第三侧壁153设置,多个定位柱1118分别对应插置于所述多个定位孔148中,以使得上框111与电路板140相定位,且还可对应缺口槽133进行限位。
结合图2,所述上框111的正面上设有镜片槽1116,所述镜片槽1116中设有防护镜片181,所述防护镜片181对应所述显示屏130设置,通过所述防护镜片181保护所述显示屏130不受外部干扰。
结合图3,所述框架110上还设有支撑架182,所述支撑架182设置于所述下框112的底壁1122的背面,支撑架182与下框112的底壁1122相旋转连接。所述支撑架182用于将所述温湿度计100支撑于工作台上,且支撑架182可通过旋转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台面。
结合图6,所述电路板140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183与控制芯片184,所述控制芯片184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83和显示屏130电性连接。温湿度传感器183将检测外部环境温湿度而获取的电信号输出至控制芯片184,控制芯片184对所述电信号进行处理后生成显示信号,并将所述显示信号输出至显示屏130,以驱动显示屏130显示所述显示信号所对应的温湿度信息。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架110上还设有控制按键,所述控制按键与所述控制芯片184相电性连接,通过所述控制按键控制所述控制芯片184。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183还包括电源185,所述电源185与所述控制芯片184电性连接,所述电源185为电池。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184通过线缆与外部电源相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计通过显示屏上的缺口槽容置导电条,并通过限位结构进一步对导电条进行限位,使得导电条可稳定的设置于显示屏与电路板之间,从而使得温湿度计可对其上框小型化,提升显示屏相对于上框的暴露面积,突出所述显示屏,提升温湿度计的可观赏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实用新型中实用新型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尽管已经采用特定于结构特征和/或方法逻辑动作的语言描述了本主题,但是应当理解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主题未必局限于上面描述的特定特征或动作。相反,上面所描述的特定特征和动作仅仅是实现权利要求书的示例形式。

Claims (10)

1.一种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框、下框、显示屏以及电路板,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相配合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显示屏与所述电路板的框架,所述显示屏一侧设有缺口槽,所述缺口槽容置导电条,所述电路板与所述显示屏相层叠设置且通过所述导电条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框之间设有将所述导电条限定在所述缺口槽中的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外侧,围蔽所述缺口槽,以对所述导电条进行限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柱,该多个限位柱设置于所述缺口槽的外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条在缺口槽与所述电路板的限位下,所述导电条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及连接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的第三侧壁相对暴露于外界,所述多个限位柱沿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三侧壁以及所述第二侧壁依次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分别对应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三侧壁设置,该两个限位柱之间的第一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呈锐角或钝角设置;第三限位柱与第四限位柱分别对应所述第三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设置,该两个限位柱之间的第二虚设连线与所述第三侧壁呈锐角或钝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对应所述限位柱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的一端插置于所述限位孔中,或,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之间螺纹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朝向所述下框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显示屏相适配,以将所述显示屏约束于所述框架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之间设有卡接结构,和/或,所述上框与所述下框之间螺纹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包括底壁,所述底壁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壁旋转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湿度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有温湿度传感器与控制芯片,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和所述显示屏电性连接。
CN202320539964.8U 2023-03-14 2023-03-14 温湿度计 Active CN2198904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9964.8U CN219890478U (zh) 2023-03-14 2023-03-14 温湿度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39964.8U CN219890478U (zh) 2023-03-14 2023-03-14 温湿度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90478U true CN219890478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0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39964.8U Active CN219890478U (zh) 2023-03-14 2023-03-14 温湿度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904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91701B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0917545B2 (en)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784467B2 (en) Thermostat with display and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9660396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indication effect
KR101208599B1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020137476A1 (en) Slide type mobile phone using slide module
US831753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ttery connector
US8821184B2 (en) Power connector for transmitting high current
JP5334406B2 (ja) 電源コネクタを備える携帯式電源
CN219890478U (zh) 温湿度计
US4255637A (en) Light regulator switch
CN110602286A (zh) 电子设备、传感器扩展装置和电子设备组件
KR100524486B1 (ko) 엘시디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050124213A1 (en) Suspension lamp having quick connection function
CN215497231U (zh) 一种usb插座隐藏式手控器
US20110205455A1 (en) Television Set
CN214429869U (zh) 一种智能控制盒
CN214429854U (zh) 一种智能控制盒
CN116506718B (zh) 摄像机
CN214956566U (zh) 一种节能led薄膜开关
CN220291106U (zh) 一种端子排
CN211606634U (zh) 一种多摄像头模组
CN218647862U (zh) 一种按压式取电及采样模块
CN215494763U (zh) 一种多功能手控器
CN218888816U (zh) 一种用于酒店的便捷式智能门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