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8321U - 一种卧式轴流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卧式轴流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8321U
CN219888321U CN202321234378.9U CN202321234378U CN219888321U CN 219888321 U CN219888321 U CN 219888321U CN 202321234378 U CN202321234378 U CN 202321234378U CN 219888321 U CN219888321 U CN 219888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cavity
impeller
shaft
axi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343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金琪
丹戎
钟发杰
胡建军
姚学良
高泽民
丁贵发
袁海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Apollo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Apollo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Apollo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Nuclear Power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Apollo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Apollo Intelligent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343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8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8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8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泵的领域,公开了一种卧式轴流泵,其包括泵体,泵体内开设有泵腔,泵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泵腔相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泵体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泵轴上设置有转动件,泵轴于泵腔内设置有叶轮,泵体内还开设有平衡腔,泵轴于平衡腔内设置有平衡盘,平衡盘靠近叶轮的一侧形成有与泵腔相连通的施压腔,平衡盘另一侧形成有泄压腔,泄压腔与进液口相连通。本申请具有减少对转动轴承的损伤,提高使用转动轴承的使用寿命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卧式轴流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卧式轴流泵。
背景技术
目前卧式轴流泵主要应用于大流量、低扬程的场合,适用于抽送清水、污水、腐蚀介质、高温液体等。
相关技术中,一种卧式轴流泵,包括泵体,泵体内开设有泵腔,泵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泵腔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泵腔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泵轴上设置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用于限制所述泵轴的移动,泵轴于泵腔内设置有叶轮,通过叶轮的转动从而使液体于进液口吸入并从出液口排出。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现有技术中液体转动将机械内转换为液体流动的势能,从而为液体的流动提供了能量,但在叶轮的两侧会形成压力差,使叶轮会产生向压力较低的进液口方向的拉力,通过转动轴承进行限位,从而避免了叶轮的移动,但在叶轮高速转动的情况下,转动轴承会承受很大的轴向力,进而导致轴承使用寿命不高,经常要对轴承进行维护和更换,亟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减少对转动轴承的损伤,提高使用转动轴承的使用寿命,本申请提供一种卧式轴流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卧式轴流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卧式轴流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开设有泵腔,所述泵体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泵腔相连通的进液口与出液口,所述泵体内转动连接有泵轴,所述泵轴上设置有转动件,所述泵轴于所述泵腔内设置有叶轮,所述泵体内还开设有平衡腔,所述泵轴于所述平衡腔内设置有平衡盘,所述平衡盘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泵腔相连通的施压腔,所述平衡盘另一侧形成有泄压腔,所述泄压腔与所述进液口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泵轴带动叶轮转动,从而使液体于进液口吸入泵腔内,在由出液口排出,泵腔内液体具有一定的压力,并于转动轴与泵体的缝隙处进入施压腔,从而施加平衡盘向远离叶轮方向的压力,达到平衡叶轮轴向力的作用,在经由泄压腔再排入进液管内,从而实现平衡腔内液体的流通;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通过施加于平衡盘上的压力平衡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减少了转动件所受到的轴向力,大大提高了转动件的使用寿命,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液体流经泵轴与泵体的缝隙,使泵轴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少了泵体与泵轴的损伤,且可以使泵轴转动得更为顺滑,提高泵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平衡盘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所述泵腔靠近所述叶轮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形成有流动缝,所述流动缝用于连通所述施压腔与所述泄压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使施压腔的液体具有更高的压力,从而可以使液体的压力更加充分的施加于平衡盘上,使平衡盘上施加的压力更好的平衡叶轮产生的轴向力,提高使用泵使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泵轴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平衡盘的限位块,所述泵轴上套设有调整垫,所述调整垫设置于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平衡盘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平衡盘的位置,在配合使用调整垫可以更好地进行调整流动缝的尺寸,提高使用泵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泵体内设置于延伸环,所述延伸环向靠近所述进液口延伸设置,所述泵轴转动设置于延伸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配合较长的泵轴向进液口延伸,从而对泵轴起到限位的作用,减少泵轴所受到的弯矩,提高叶轮转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泵腔内设置有导叶片,所述导叶片两端分别与泵腔内壁和延伸环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导叶片可以加强延伸环的连接强度,提高延伸环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导叶片呈流线型设置,且其厚度沿远离所述叶轮的方向先增加后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消除经过叶轮后的液体环量,将叶轮产生的速度能转化为压力能,并使液体能够更为顺滑的过渡,减少液体受到的阻力,从而减少液体的动能损耗,提高泵的扬程。
优选的,所述泄压腔与所述进液口之间连接有连通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为便捷地进行安装,且当管道堵塞时,可以通过更换连通管进行维修,提高使用连通管的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泵轴上套设有轴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轴套可以减少对泵体的损伤,确保泵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施加于平衡盘上的压力平衡叶轮产生的轴向力,减少了转动件所受到的轴向力,大大提高了转动件的使用寿命,且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液体流经泵轴与泵体的缝隙,使泵轴的表面形成一层水膜,减少了泵体与泵轴的损伤,且可以使泵轴转动得更为顺滑,提高泵使用的稳定性;
2.通过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配合形成流动缝,可以使施压腔的液体具有更高的压力,从而可以使液体的压力更加充分的施加于平衡盘上,使平衡盘上施加的压力更好的平衡叶轮产生的轴向力,提高使用泵使用的稳定性;
3.采用限位块进行限制平衡盘的位置,在配合使用调整垫可以更好地进行调整流动缝的尺寸,提高使用泵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卧式轴流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泵体;2、出液口;3、导叶片;4、叶轮;5、轴套;6、转动件;7、限位块;8、平衡盘;9、施压腔;10、泄压腔;11、平衡腔;12、泵轴;13、进液口;14、泵腔;15、第一限位环;16、流动缝;17、第二限位环;18、调整垫;19、延伸环;20、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卧式轴流泵。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卧式轴流泵,包括泵体1,泵体1内开设有泵腔14,泵腔14上分别开设有与泵腔14相连通的进液口13与出液口2,泵体1内转动连接有泵轴12,泵轴12与进液口13相对设置,泵轴12与进液口13同轴设置,泵体1内一体成型延伸环19,延伸环19向靠近进液口13延伸设置,泵轴12上设置有转动件6,转动件6为水润滑导轴承,泵轴12上还设置有轴套5,轴套5与转动件6安装于泵体1上,转动轴靠近出液口2的一端螺栓连接有叶轮4。
泵体1内还开设有平衡腔11,平衡腔11为圆柱腔,平衡腔11与泵轴12同轴设置,泵轴12上安装有平衡盘8,平衡盘8为圆柱状,平衡盘8靠近叶轮4的一端形成有与泵腔14相连通的施压腔9,平衡盘8另一侧形成有施压腔9,泄压腔10与进液口13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0。泵腔14内的液体作用于平衡盘8上,从而施加平衡盘8相远离叶轮4方向的压力,从而可以减少泵轴12受到的轴向力,减少泵轴12受到损伤的情况发生,提高使用转动件6的使用寿命。
平衡盘8靠近叶轮4的一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位环15,泵腔14靠近叶轮4的一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限位环17,第一限位环15与第二限位环17同轴设置,且大小相同,第一限位环15与第二限位环17之间形成有流动缝16,流动缝16用于连通施压腔9于泄压腔10。通过控制压力液体的流出,从而可以使液体的压力能够更为充分地作用于平衡盘8上,提高平衡盘8平衡叶轮4轴向力的效果。泵轴12上一体成型有用于限制平衡盘8的限位块7,限位块7呈圆环状,泵轴12上套设有调整垫18,调整垫18采用圆环状钢材,调整垫18安装于限位块7与平衡盘8之间,通过改变平衡盘8的厚度,从而控制流动缝16的大小,从而可以更好地平衡叶轮4产生的轴向力,提高叶轮4转动的稳定性。
泵腔14内固定有导叶片3,导叶片3两端分别与泵腔14内壁与延伸环19固定连接,导叶片3呈流线型设置,导叶片3的厚度沿远离叶轮4的方向先增加后减小。可以消除叶轮4所产生的环量,将叶轮4产生的速度能转化为压力能,减少液体于泵内的能量损害,确保泵的扬程。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卧式轴流泵的实施原理为:工作时,泵轴12转动从而带动叶轮4进行转动,在叶轮4的转动下,可以使液体由进液口13吸入泵腔14内,再由出液口2排出,从而提高了液体的动能,进入泵腔14内的液体通过泵轴12与轴套5之间的缝隙进入施压腔9,同时在泵轴12上形成水膜,对平衡盘8施加向远离叶轮4的压力,与叶轮4转动所产生的压力进行平衡,从而可以减少泵轴12上轴向的力,最后再由连通管20排入进液口13处,从而实现平衡腔11内液体的流动;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泵轴12上的轴向力,从而减少了对转动件6的损耗,确保转动件6的使用寿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1),所述泵体(1)内开设有泵腔(14),所述泵体(1)上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泵腔(14)相连通的进液口(13)与出液口(2),所述泵体(1)内转动连接有泵轴(12),所述泵轴(12)上设置有转动件(6),所述泵轴(12)于所述泵腔(14)内设置有叶轮(4),所述泵体(1)内还开设有平衡腔(11),所述泵轴(12)于所述平衡腔(11)内设置有平衡盘(8),所述平衡盘(8)靠近所述叶轮(4)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泵腔(14)相连通的施压腔(9),所述平衡盘(8)另一侧形成有泄压腔(10),所述泄压腔(10)与所述进液口(13)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盘(8)靠近所述叶轮(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限位环(15),所述泵腔(14)靠近所述叶轮(4)的一侧壁设置有第二限位环(17),所述第一限位环(15)与所述第二限位环(17)之间形成有流动缝(16),所述流动缝(16)用于连通所述施压腔(9)与所述泄压腔(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2)上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平衡盘(8)的限位块(7),所述泵轴(12)上套设有调整垫(18),所述调整垫(18)设置于所述限位块(7)与所述平衡盘(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1)内设置于延伸环(19),所述延伸环(19)向靠近所述进液口(13)延伸设置,所述泵轴(12)转动设置于延伸环(19)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14)内设置有导叶片(3),所述导叶片(3)两端分别与泵腔(14)内壁和延伸环(19)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叶片(3)呈流线型设置,且其厚度沿远离所述叶轮(4)的方向先增加后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腔(10)与所述进液口(13)之间连接有连通管(2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卧式轴流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轴(12)上套设有轴套(5)。
CN202321234378.9U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卧式轴流泵 Active CN219888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378.9U CN219888321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卧式轴流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34378.9U CN219888321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卧式轴流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8321U true CN219888321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00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34378.9U Active CN219888321U (zh) 2023-05-20 2023-05-20 一种卧式轴流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83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77436Y (zh) 一种双吸多级卧式水平中开泵结构
CN106968909A (zh) 江河用组合式水动力抽水泵
CN219888321U (zh) 一种卧式轴流泵
CN108869379B (zh) 一种具有轴向导流叶片的离心泵密封环
CN212003608U (zh) 一种小流量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CN108131327B (zh) 一种基于固液两相流的离心泵的设计方法
CN203394792U (zh) 节能型深井潜水多级离心泵
CN215672848U (zh) 一种高效节流密封的自平衡多级离心泵
CN108869384B (zh) 一种具有圆柱型导流叶片的离心泵径向密封环
CN101691872A (zh) 化工流程泵的叶轮改型结构
CN112594191A (zh) 一种小流量高扬程的多级离心泵
CN204900319U (zh) 一种利用密封弹簧减小轴封磨损的叶片泵
CN110360120A (zh) 一种独立首级叶轮的立式多级液下离心泵
CN208651178U (zh) 一种无平衡鼓、平衡盘的节能新型多级离心泵
CN111894858A (zh) 一种新型多级增压泵
CN114321000B (zh) 一种不对称双吸叶轮及双吸离心泵
CN202157969U (zh) 多级多出口悬臂式离心泵
CN201396310Y (zh) 一种可有效平衡轴向力的双叶片叶轮
CN220118347U (zh) 小堆横置式主泵
CN104235053A (zh) 一种高效低比转速离心式水泵
CN114483641B (zh) 一种叶轮及应用该叶轮的水泵
CN217440307U (zh) 一种侧向吸入垂直吐出两端支撑两级卧式离心泵
CN216895085U (zh) 一种离心泵平衡盘结构
CN220705829U (zh) 一种小流量高扬程液力透平
CN207111513U (zh) 一种金属离心机泵半开式叶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u Jinqi

Inventor after: Song Danrong

Inventor after: Zhong Fajie

Inventor after: Hu Jianjun

Inventor after: Yao Xueliang

Inventor after: Gao Zemin

Inventor after: Ding Guifa

Inventor after: Yuan Haifeng

Inventor before: Lu Jinqi

Inventor before: Dan Rong

Inventor before: Zhong Fajie

Inventor before: Hu Jianjun

Inventor before: Yao Xueliang

Inventor before: Gao Zemin

Inventor before: Ding Guifa

Inventor before: Yuan Haife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