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6073U -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86073U
CN219886073U CN202321286987.9U CN202321286987U CN219886073U CN 219886073 U CN219886073 U CN 219886073U CN 202321286987 U CN202321286987 U CN 202321286987U CN 219886073 U CN219886073 U CN 2198860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disinfection
valve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8698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春娇
李永刚
刘金鑫
姜婉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2128698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860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860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860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Disinfection Or Sterilis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消毒箱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消毒箱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同时进液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出液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电机位于消毒箱外;叶轮位于消毒箱内;转轴的一端同心连接叶轮,另一端贯通消毒箱的侧壁并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同时转轴通过轴承与消毒箱的侧壁转动连接;防护罩连接在消毒箱的内壁,并罩设在叶轮外,同时防护罩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通液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不仅能对批量的病害组织进行消毒,而且可提高对病害组织消毒的程度。

Description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病原菌的分离就是指通过人工培养,从染病植物组织中将病原真菌与其它杂菌相分开,并从寄主植物中分离出来,再将分离到的病原菌于适宜环境内纯化,这个过程总称植物病菌的分离培养。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一般都是采用组织分离法,就是切取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后,移到人工培养基上培养。
目前对切取的小块病组织消毒的过程是:先通过无菌镊子将切取的小块病组织放置到无菌空瓶中,并在无菌空瓶中倒入消毒液,以通过消毒液对该病组织进行浸泡消毒,然后再倒掉消毒液,以在无菌瓶中剩下该病组织,然后再通过无菌水反复对该病组织进行清洗。在此过程中,由于需要反复手动倾倒无菌水,导致消毒操作繁琐,导致不能进行批量处理,则致使处理效率较低。
对此,为了能批量对多个切取的小块病组织进行消毒,CN217830055U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将样品盒11固定在通槽10内,打开盒盖12,将小块病害组织放置在样品盒11内,此时消毒液通过进液口2进入到箱体1内,启动控制器16控制液压升降杆6,带动支撑板9下落至箱体1内,消毒液对样品盒11内的病害组织样品进行消毒浸泡,当消毒完成后,打开出液口3排出消毒液,再加入无菌水进行反复清洗,最后控制加热管14进行加热烘干,完成操作后,控制液压升降杆6升起,打开样品盒的盒盖12,消毒镊夹取组织进行后续的培养。但是,CN217830055U公开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虽然能批量对多个病害组织进行消毒,但是其在处理过程中并不能使病害组织进行翻面,则容易产生对病害组织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不仅能对批量的病害组织进行消毒,而且可提高对病害组织消毒程度的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不仅能对批量的病害组织进行消毒,而且可提高对病害组织消毒的程度。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包括:
消毒箱,所述消毒箱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所述消毒箱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同时所述进液管上连接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液管上连接有第二阀门;
电机,所述电机位于所述消毒箱外;
叶轮,所述叶轮位于所述消毒箱内;
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同心连接所述叶轮,另一端贯通所述消毒箱的侧壁并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消毒箱的侧壁转动连接;
防护罩,所述防护罩连接在所述消毒箱的内壁,并罩设在所述叶轮外,同时所述防护罩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通液孔。
本申请不仅可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进行消毒,而且在消毒的过程中,由于电机可通过转轴驱动叶轮转动,则在消毒过程中,叶轮可扰动消毒液,则可使消毒箱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消毒液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消毒的效率和消毒的程度。
并且,当消毒完成后,并向消毒箱中充入无菌水后,由于电机可通过转轴驱动叶轮转动,则在清洗批量小块病组织表面上残留的消毒液过程中,叶轮可扰动无菌水,则可使消毒箱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无菌水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清洗的效率和清洗的程度。
另外,由于本申请的叶轮通过防护罩罩设起来,则电机驱动叶轮转动的过程中,消毒箱中批量的小块病组织不会被叶轮搅碎,以能在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消毒和清洗的过程中不易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造成损伤。
优选的,还包括:
消毒液存储箱,所述消毒液存储箱通过送液管接通所述进液管,且所述送液管接通有泵,并连接有第五阀门;
无菌水存储箱,所述无菌水存储箱连接在第一支架上,且所述无菌水存储箱的安装高度L大于所述消毒箱的高度H,同时所述无菌水存储箱通过输送管接通所述消毒箱的开口端,且所述输送管上连接有第三阀门。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消毒液存储箱可向消毒箱中充入消毒液,通过无菌水存储箱向消毒箱中充入无菌水,且由于无菌水存储箱的安装高度L大于消毒箱的高度H,因此无菌水存储箱中的无菌水可利用高度差使无菌水流入到消毒箱中,而不用再消耗电能,从而节约能源。
优选的,所述消毒箱的开口端通过布水机构接通所述输送管。
优选的,所述布水机构包括:
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靠近所述消毒箱布置;
布水槽,所述布水槽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上,且所述布水槽的安装高度J大于所述消毒箱的高度H,并小于所述无菌水存储箱的安装高度L,同时所述布水槽位于所述消毒箱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布水槽的槽口长度等于所述消毒箱的长度;
所述输送管的一端接通所述无菌水存储箱,另一端接通所述布水槽,且所述布水槽中的水从所述布水槽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所述消毒箱顶端的开口中。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布水槽的安装高度J大于消毒箱的高度H,并小于无菌水存储箱的安装高度L,则无菌水存储箱中的水可利用重力势能流到布水槽中后,再从布水槽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消毒箱中,则不用再消耗电能,并且由于布水槽位于叶轮的正上方,并且布水槽的长度大于等于叶轮的长度,因此从布水槽顶端的槽口溢出的液体是形成水帘状下流的,且所形成的水帘长度与消毒箱的长度相同,因此可使无菌水下流至消毒箱的过程中,分布更均匀,则在无菌水下流至消毒箱的过程中可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进行冲刷,以提高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清洗的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
水箱,所述水箱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且所述水箱的安装高度L大于所述消毒箱的高度H;
水管,所述水管的一端接通所述水箱,另一端接通在所述输送管上,且所述水管上连接有第四阀门。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水箱的安装高度L大于消毒箱的高度H,因此水箱中的水可利用重力势能下流至消毒箱,而不需要额外消耗电能,因此可节约能源。
优选的,还包括:
定时器;
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消毒箱的内壁;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所述第二阀门、所述第三阀门、所述第四阀门、所述泵、所述第五阀门和所述定时器。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申请实现自动化操作,从而可节能人力。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靠近所述消毒箱的底端。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消毒箱中的废液从出液管中流出。
优选的,还包括:软毛刷,多个所述软毛刷均连接在所述消毒箱的内壁。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批量小块病组织进行清洗的过程中,叶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来搅动无菌水,以使批量的小块病组织随无菌水翻动的过程中,当批量的小块病组织触碰到软毛刷时,还可被软毛刷进行摩擦清洁,以提高本申请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的清洗效果;同理,在对批量小块病组织进行清洁灰尘等杂质的过程中,叶轮在电机的驱动下来搅动水,以使批量的小块病组织随水翻动的过程中,当批量的小块病组织触碰到软毛刷时,还可被软毛刷进行摩擦清洁,以提高本申请对批量的小块病清洗表面杂质的效果。
另外,这些软毛刷由于其毛较软,则不易损伤批量小块病组织,且不会影响批量小块病组织被消毒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接通有废液收集箱。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消毒箱中产生的废液可从出液管流向废液收集箱,而不会直接流放到外界土壤,则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优选的,所述第三阀门位于所述水管与所述输送管的接通处和所述无菌水存储箱之间。
本申请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箱中的水箱消毒箱中充入时,只打开第四阀门即可,而不必控制第三阀门,以使操作简单。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可以实现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不仅可对批量的小块病组织进行消毒,而且在消毒的过程中,由于电机可通过转轴驱动叶轮转动,则在消毒过程中,叶轮可扰动消毒液,则可使消毒箱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消毒液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消毒的效率和消毒的程度。
本申请消毒完成后,并向消毒箱中充入无菌水后,由于电机可通过转轴驱动叶轮转动,则在清洗批量小块病组织表面上残留的消毒液过程中,叶轮可扰动无菌水,则可使消毒箱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无菌水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清洗的效率和清洗的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消毒箱不带有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消毒箱;11-进液管;12-出液管;101-第一阀门;102-第二阀门;2-电机;3-叶轮;4-转轴;30-防护罩;300-通液孔;5-消毒液存储箱;501-送液管;105-第五阀门;6-无菌水存储箱;201-第一支架;601-输送管;103-第三阀门;7-布水机构;71-第二支架;72-布水槽;81-水箱;82-水管;104-第四阀门;91-软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包括:
消毒箱1,消毒箱1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消毒箱1分别连接有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同时进液管11上连接有第一阀门101,出液管12上连接有第二阀门102;
电机2,电机2位于消毒箱1外;
叶轮3,叶轮3位于消毒箱1内;
转轴4,转轴4的一端同心连接叶轮3,另一端贯通消毒箱1的侧壁并与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同时转轴4通过轴承与消毒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
防护罩30,防护罩30连接在消毒箱1的内壁,并罩设在叶轮3外,同时防护罩30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通液孔300。
本实用新型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S1,将切取的批量小块病组织从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放置在消毒箱1中。
S2,打开第一阀门101,关闭第二阀门102,以通过进液管11向消毒箱1充入消毒液,等消毒箱1中充满消毒液后,就关闭第一阀门101,同时启动电机2,以使电机2通过转轴4驱动叶轮3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的叶轮3扰动消毒箱1中的消毒液,则可使消毒箱1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消毒液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消毒的效率和消毒的程度。
S3,等消毒到规定的时间后,关闭电机2,打开第二阀门102,以能将消毒箱1中的消毒液从出液管12排出去,直至将消毒箱1中的消毒液排完,则关闭第二阀门102。
S4,通过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可向消毒箱1内充入无菌水,等消毒箱1中充满无菌水后,再次启动电机2,以再次驱动叶轮3转动而扰动消毒箱1中的无菌水,从而可使消毒箱1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无菌水而翻动,以通过无菌水冲洗批量小块病组织上的消毒液,并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清洗的效率和清洗的程度。
S5,等批量小块病组织在消毒箱1中被无菌水清洗后,关闭电机2,并打开第二阀门102,以能将消毒箱1中的无菌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
S6,循环S4和S5,以对批量小块病组织通过无菌水进行多番清洗,以能将批量小块病组织上的消毒液清洗干净。
S7,最后通过无菌镊子将清洗完毕后的批量小块病组织夹出来,以对批量小块病组织进行后续的干燥、培养。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
消毒液存储箱5,消毒液存储箱5通过送液管501接通进液管11,且送液管501接通有泵,并连接有第五阀门105;
无菌水存储箱6,无菌水存储箱6连接在第一支架201上,且无菌水存储箱6的安装高度L大于消毒箱1的高度H,同时无菌水存储箱6通过输送管601接通消毒箱1的开口端,且输送管601上连接有第三阀门103。
当需要通过进液管11向消毒箱1中充入消毒液时,则启动泵和第五阀门105,以能将消毒液存储箱5中存储的消毒液在泵的驱动下依次通过送液管501和进液管11进入至消毒箱1中;而将泵和第五阀门105关闭后,则停止从消毒液存储箱5中流出消毒液。
当需要通过向消毒箱1中充入无菌水时,则打开第三阀门103,则无菌水存储箱6中存储的无菌水在高度差的作用下可通过输送管601流至消毒箱1的开口,以能最后下落至消毒箱1中;当将第三阀门103关闭后,则停止从无菌水存储箱6流出无菌水。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消毒箱1的开口端通过布水机构7接通输送管60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布水机构7包括:
第二支架71,第二支架71靠近消毒箱1布置;
布水槽72,布水槽72连接在第二支架71上,且布水槽72的安装高度J大于消毒箱1的高度H,并小于无菌水存储箱6的安装高度L,同时布水槽72位于消毒箱1的正上方,并且布水槽72的槽口长度等于消毒箱1的长度;
输送管601的一端接通无菌水存储箱6,另一端接通布水槽72,且布水槽72中的水从布水槽72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中。
当第三阀门103打开时,则无菌水存储箱6中的无菌水先通过输送管601流入至布水槽72中,且当布水槽72中充满无菌水后,布水槽72中的无菌水会从布水槽72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并最后下落至消毒箱1中。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
水箱81,水箱81连接在第一支架201上,且水箱81的安装高度L大于消毒箱1的高度H;
水管82,水管82的一端接通水箱81,另一端接通在输送管601上,且水管82上连接有第四阀门104。
其中,水箱81存储的水是自来水,用于清洁批量小块病组织上的灰尘等杂志。
在步骤S1中,等将切取的批量小块病组织从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放置在消毒箱1中后,且在S2之前,关闭第一阀门101和第二阀门102,并可打开第四阀门104,以使水箱81中的水利用高度差从水管82流至输送管601,以能通过输送管601流至消毒箱1的开口端,并最终下落至消毒箱1中,等消毒箱1中充满水后,关闭第四阀门104,并启动电机2,以使电机2通过转轴4驱动叶轮3转动,则可使消毒箱1中的批量小块病组织随着被扰动的水而翻动,因此利于提高对批量小块病组织清洁的效率和清洁的程度。而等清洁完毕后,打开第二阀门102,以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然后再进行S2中的操作。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
定时器;
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连接在消毒箱1的内壁;
控制器,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液位传感器、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泵、第五阀门105和定时器。
本申请通过液位传感器测量消毒箱1中的液位,并将所测量到的液位信息传送给控制器,则控制器可根据液位传感器发送的液位信息来控制第一阀门101、第二阀门102、第三阀门103、第四阀门104和泵的开关状态。如:
当在步骤S1中需要向消毒箱1中充入水的过程中,则当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消毒箱1中为零液位时,则控制器会分别控制关闭第一阀门101和第二阀门102,以及控制打开第四阀门104,以能实现自动向消毒箱1中充入水的作用,而当液位传感器监测到消毒箱1中为高液位时,则控制器会控制关闭第四阀门104,并控制启动电机2,以使电机2通过转轴4驱动叶轮3转动,从而使批量的小块病组织在扰动的水中清洁灰尘等杂质,且定时器到达提前预设的灰尘清洁时间后,则定时器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则此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2关闭,并控制启动第二阀门102,以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
当在步骤S1中将使用完毕后的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后,液位传感器再次检测到零液位,则再次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打开第一阀门101,关闭第二阀门102,同时控制启动泵和第五阀门105,以通过进液管11向消毒箱1充入消毒液,等液位传感器再次感应到高液位时,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控制关闭泵、第五阀门105和第一阀门101,同时启动电机2,以使电机2通过转轴4驱动叶轮3转动,从而通过转动的叶轮3扰动消毒箱1中的消毒液,等定时器到达提前预设的消毒时间后,则定时器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则此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2关闭,并控制启动第二阀门102,以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消毒液从出液管12排出去。
当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后,液位传感器再次检测到零液位,则再次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关闭第二阀门102、启动第三阀门103,以使无菌水存储箱6中的无菌水先通过输送管601流入至布水槽72中,且当布水槽72中充满无菌水后,布水槽72中的无菌水会从布水槽72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并最后下落至消毒箱1中,等液位传感器再次感应到高液位时,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三阀门103,以使消毒箱1中停止继续充入无菌水,同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电机2,以驱动叶轮3转动而扰动消毒箱1中的无菌水,以通过无菌水冲洗批量小块病组织上的消毒液,等定时器到达提前预设的清洗消毒液时间后,则定时器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则此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2关闭,并控制启动第二阀门102,以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无菌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
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无菌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后,液位传感器再次检测到零液位,则再次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分别控制关闭第二阀门102、启动第三阀门103,以使无菌水存储箱6中的无菌水先通过输送管601流入至布水槽72中,且当布水槽72中充满无菌水后,布水槽72中的无菌水会从布水槽72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并最后下落至消毒箱1中,等液位传感器再次感应到高液位时,向控制器发送信息,则此时控制器控制关闭第三阀门103,以使消毒箱1中停止继续充入无菌水,同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电机2,以驱动叶轮3转动而扰动消毒箱1中的无菌水,以通过无菌水冲洗批量小块病组织上的消毒液,等定时器到达提前预设的清洗消毒液时间后,则定时器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则此时控制器可控制电机2关闭,并控制启动第二阀门102,以将消毒箱1内使用完毕后的无菌水从出液管12排出去,如此循环多次(具体循环几次根据控制器中设定的程序进行)。
最后通过无菌镊子将清洗完毕后的批量小块病组织夹出来,以对批量小块病组织进行后续的干燥、培养。
其中,控制器是成熟的现有技术,且本申请如何通过控制器实现上述操作是根据控制器中的程序决定的,而控制器中的程序不是本申请保护的要点,且可通过专业人员编程实现。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12靠近消毒箱1的底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软毛刷91,多个软毛刷91均连接在消毒箱1的内壁。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出液管12接通有废液收集箱。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三阀门103位于水管82与输送管601的接通处和无菌水存储箱6之间。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消毒箱(1),所述消毒箱(1)的顶端为开口端,且所述消毒箱(1)分别连接有进液管(11)和出液管(12),同时所述进液管(11)上连接有第一阀门(101),所述出液管(12)上连接有第二阀门(102);
电机(2),所述电机(2)位于所述消毒箱(1)外;
叶轮(3),所述叶轮(3)位于所述消毒箱(1)内;
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同心连接所述叶轮(3),另一端贯通所述消毒箱(1)的侧壁并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连接,同时所述转轴(4)通过轴承与所述消毒箱(1)的侧壁转动连接;
防护罩(30),所述防护罩(30)连接在所述消毒箱(1)的内壁,并罩设在所述叶轮(3)外,同时所述防护罩(30)的侧壁上贯通有多个通液孔(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消毒液存储箱(5),所述消毒液存储箱(5)通过送液管(501)接通所述进液管(11),且所述送液管(501)接通有泵,并连接有第五阀门(105);
无菌水存储箱(6),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连接在第一支架(201)上,且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的安装高度L大于所述消毒箱(1)的高度H,同时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通过输送管(601)接通所述消毒箱(1)的开口端,且所述输送管(601)上连接有第三阀门(1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箱(1)的开口端通过布水机构(7)接通所述输送管(6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机构(7)包括:
第二支架(71),所述第二支架(71)靠近所述消毒箱(1)布置;
布水槽(72),所述布水槽(72)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架(71)上,且所述布水槽(72)的安装高度J大于所述消毒箱(1)的高度H,并小于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的安装高度L,同时所述布水槽(72)位于所述消毒箱(1)的正上方,并且所述布水槽(72)的槽口的长度等于所述消毒箱(1)的长度;
所述输送管(601)的一端接通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另一端接通所述布水槽(72),且所述布水槽(72)中的水从所述布水槽(72)顶端的槽口溢出至所述消毒箱(1)顶端的开口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水箱(81),所述水箱(81)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架(201)上,且所述水箱(81)的安装高度L大于所述消毒箱(1)的高度H;
水管(82),所述水管(82)的一端接通所述水箱(81),另一端接通在所述输送管(601)上,且所述水管(82)上连接有第四阀门(1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定时器;
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连接在所述消毒箱(1)的内壁;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电性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阀门(101)、所述第二阀门(102)、所述第三阀门(103)、所述第四阀门(104)、所述泵、所述第五阀门(105)和所述定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2)靠近所述消毒箱(1)的底端。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软毛刷(91),多个所述软毛刷(91)均连接在所述消毒箱(1)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12)接通有废液收集箱。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阀门(103)位于所述水管(82)与所述输送管(601)的接通处和所述无菌水存储箱(6)之间。
CN202321286987.9U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Active CN2198860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6987.9U CN21988607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86987.9U CN21988607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86073U true CN219886073U (zh) 2023-10-24

Family

ID=88410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86987.9U Active CN219886073U (zh) 2023-05-25 2023-05-25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860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60662U (zh) 医疗外科用手术刀消毒清洗设备
CN211382887U (zh) 一种医疗用具消毒装置
CN112138181A (zh) 一种检验科设备清洁消毒装置
CN113101392B (zh) 一种口腔科器械浸泡消毒设备
CN219886073U (zh) 一种植物病原菌分离消毒装置
CN211675507U (zh) Icu护理用消毒装置
CN213407105U (zh) 一种犬猫诊疗器械用消毒装置
CN212238289U (zh) 一种清洗消毒一体化装置
CN211071066U (zh) 一种医疗卫生用消毒装置
CN210096445U (zh)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消毒的消毒装置
CN218280160U (zh) 一种医疗用具消毒装置
CN213428229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消毒装置
CN212821476U (zh) 一种消毒烘干装置
CN213416578U (zh) 一种牧畜养殖厂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1244727U (zh) 一种临床实验用消毒设备
CN213884323U (zh) 一种医疗用智能分区消毒装置
CN213162068U (zh) 一种护理教学用器械消毒装置
CN211751229U (zh) 一种小儿消化内科器械消毒装置
KR100483240B1 (ko) 이동형 음식물 용기 자동세척장치 및 방법
CN207666896U (zh) 用于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装置
CN218889958U (zh) 一种感应式灭菌毛巾自取装置
CN219662361U (zh) 一种外科手术刀高效消毒机
CN219766151U (zh) 一种内镜清洗机
CN217173484U (zh) 一种用于二次供水设施水消毒的装置
CN214318676U (zh) 一种医用真空全自动清洗消毒机高效消毒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