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5211U -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75211U
CN219875211U CN202321091886.6U CN202321091886U CN219875211U CN 219875211 U CN219875211 U CN 219875211U CN 202321091886 U CN202321091886 U CN 202321091886U CN 219875211 U CN219875211 U CN 2198752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head
cable head
sealing
connect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188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立川
尹学超
李秀梅
李华晶
瞿鹏
陈祥波
何平平
笪超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Qi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Qi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Qi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Qian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188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752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752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752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涉及电缆接头连接技术领域,包括电缆头Ⅰ、密封头Ⅰ、安装座Ⅰ、电磁线圈Ⅰ和电缆头导线Ⅰ;其中,电缆头导线Ⅰ穿过电缆头Ⅰ内部,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电磁线圈Ⅰ中的三组耦合线圈两两相连,装配于安装座Ⅰ内,安装座Ⅰ位于密封头Ⅰ内,密封头Ⅰ一端和电缆头Ⅰ一端连接。它可确保电缆接头对接顺利,绝缘可靠,不易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接头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在油井中应用时,分为两个部分:上接头和下接头。常规的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上下接头的对接方式为传统的三芯插头对接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油管内壁残留金属粉末或其它颗粒物,当接头从油管下入过程会导致异物脱落,掉落在下接头保护膜表面,刺破保护膜进入下接头,导致上下接头对接不到位或者无法对接,甚至导致绝缘失效。
2、现有技术的下接头对接处绝缘层由上至下设置水层+保护膜+水层+重油腔室,对接时上接头穿过水层,刺破保护膜后,再穿过水层,进入重油腔室与下接头对接。整个过程中,水可能无法完全被分离开,从而导致绝缘失效。
3、上接头通过数千米柔性电缆下入油管内与下接头对接,因是三芯插头,采用传统的插接方式对接,对接时易出现卡住或者对接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对接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接头存在绝缘失效及对接故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它可确保电缆接头对接顺利,绝缘可靠,不易失效。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电缆头Ⅰ、密封头Ⅰ、安装座Ⅰ、电磁线圈Ⅰ和电缆头导线Ⅰ;其中,电缆头导线Ⅰ穿过电缆头Ⅰ内部,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电磁线圈Ⅰ中的三组耦合线圈两两相连,装配于安装座Ⅰ内,安装座Ⅰ位于密封头Ⅰ内,密封头Ⅰ一端和电缆头Ⅰ一端连接。密封头Ⅰ和电缆头Ⅰ连接,将密封头Ⅰ内的安装座Ⅰ压紧,起到密封作用,保护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形成的回路,以免绝缘失效。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通过电磁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传递电能,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的无线连接和传输,无需传统机械插拔的那种连接方式,可顺利实现电缆头直接的对接。
可选的,还包括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和电缆头Ⅰ另一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密封头Ⅰ上装配有密封圈Ⅰ。
可选的,电缆头Ⅰ另一端与密封筒螺纹连接形成密封腔,确保电缆头Ⅰ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可选的,密封头Ⅰ一端和电缆头Ⅰ一端螺纹连接。密封头Ⅰ装配在安装座Ⅰ外,密封头Ⅰ上装配有密封圈Ⅰ密封,密封头Ⅰ与电缆头Ⅰ螺纹连接,将安装座Ⅰ压紧。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电缆头导线Ⅱ、电缆头Ⅱ、高压插头、电磁线圈Ⅱ、压紧环、密封头Ⅱ和安装座Ⅱ;所述电缆头导线Ⅱ一端与高压插头连接,高压插头位于密封头Ⅱ内,高压插头另一端分别与三组电磁线圈Ⅱ一端连接,三组电磁线圈Ⅱ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三组电磁线圈Ⅱ安装在安装座Ⅱ上,安装座Ⅱ位于电缆头Ⅱ内,压紧环与电缆头Ⅱ连接。密封头Ⅱ对高压插头进行密封;压紧环与电缆头Ⅱ连接,将安装座Ⅱ压紧在电缆头Ⅱ内,实现对三组电磁线圈Ⅱ的密封,防止绝缘失效。电磁线圈Ⅱ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传输和无线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导线保护装置,所述电缆头导线Ⅱ另一端位于导线保护装置内。
可选的,导向装置与压紧环固定连接。
可选的,电缆头Ⅱ与壳体固定连接。
可选的,密封头Ⅱ与电缆头Ⅱ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Ⅱ;和/或,压紧环与电缆头Ⅱ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Ⅲ,以保证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密封头Ⅰ和电缆头Ⅰ连接,将密封头Ⅰ内的安装座Ⅰ压紧,起到密封作用,保护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形成的回路,以免绝缘失效。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通过电磁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传递电能,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的无线连接和传输,无需传统机械插拔的那种连接方式,可顺利实现电缆头直接的对接。
(2)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密封头Ⅱ对高压插头进行密封;压紧环与电缆头Ⅱ连接,将安装座Ⅱ压紧在电缆头Ⅱ内,实现对三组电磁线圈Ⅱ的密封,防止绝缘失效。电磁线圈Ⅱ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提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中的电磁线圈Ⅰ实现电磁感应,或者,与另一个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中的电磁线圈Ⅱ实现电磁感应,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传输和无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的三个电磁线圈之间两两相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同一实施例中的多个技术方案,以及不同实施例的多个技术方案之间,可进行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不存在矛盾或冲突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和2,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电缆头Ⅰ1、密封头Ⅰ16、安装座Ⅰ15、电磁线圈Ⅰ13和电缆头导线Ⅰ11;其中,电缆头导线Ⅰ11穿过电缆头Ⅰ1内部,电缆头导线Ⅰ11一端和电磁线圈Ⅰ13连接;电磁线圈Ⅰ13中的三组耦合线圈两两相连,装配于安装座Ⅰ15内,安装座Ⅰ15位于密封头Ⅰ16内,密封头Ⅰ16一端和电缆头Ⅰ1一端连接。
密封头Ⅰ16和电缆头Ⅰ1连接,将密封头Ⅰ16内的安装座Ⅰ15压紧,起到密封作用,保护电缆头导线Ⅰ11一端和电磁线圈Ⅰ13连接形成的回路,以免绝缘失效。电缆头导线Ⅰ11一端和电磁线圈Ⅰ13连接,通过电磁线圈的电磁感应原理传递电能,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的无线连接和传输,无需传统机械插拔的那种连接方式,可顺利实现电缆头直接的对接。具体应用时,可配备两个本实施例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实现两根电缆之间的无线连接,简化了电缆之间的连接方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密封筒2,所述密封筒2和电缆头Ⅰ1另一端连接。所述电缆头导线Ⅰ11另一端从密封筒2引出,电缆头导线Ⅰ11位于电缆头Ⅰ1内,电缆头导线Ⅰ11一端和电磁线圈Ⅰ13连接;实现对电缆头导线Ⅰ11的密封。
可选的方案之一,所述密封头Ⅰ16上装配有密封圈Ⅰ12。在密封头Ⅰ16一端和电缆头Ⅰ1一端连接处装配有密封圈Ⅰ12,起到密封作用。
电缆头Ⅰ1另一端与密封筒2螺纹连接形成密封腔14。防止电缆头导线Ⅰ11和电磁线圈Ⅰ13与井液接触,确保电缆头Ⅰ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密封头Ⅰ16一端和电缆头Ⅰ1一端螺纹连接,密封头Ⅰ16装配在安装座Ⅰ15外,密封头Ⅰ16上装配有密封圈Ⅰ12密封,密封头Ⅰ16与电缆头Ⅰ1螺纹连接,将安装座Ⅰ15压紧。
实施例2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包括电缆头导线Ⅱ59、电缆头Ⅱ5、高压插头58、电磁线圈Ⅱ56、压紧环55、密封头Ⅱ52和安装座Ⅱ54;所述电缆头导线Ⅱ59一端与高压插头58连接,高压插头58位于密封头Ⅱ52内,高压插头58另一端分别与三组电磁线圈Ⅱ56一端连接,三组电磁线圈Ⅱ56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三组电磁线圈Ⅱ56安装在安装座Ⅱ54上,安装座Ⅱ54位于电缆头Ⅱ5内,压紧环55与电缆头Ⅱ5连接。
密封头Ⅱ52对高压插头58进行密封;压紧环55与电缆头Ⅱ5连接,将安装座Ⅱ54压紧在电缆头Ⅱ5内,实现对三组电磁线圈Ⅱ56的密封,防止绝缘失效。电磁线圈Ⅱ56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与上述实施例提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中的电磁线圈Ⅰ13实现电磁感应,或者,与另一个本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中的电磁线圈Ⅱ56实现电磁感应,实现电缆头之间的电能传输和无线连接。
可选的实施方案之一,还包括导线保护装置6,所述电缆接头导线Ⅱ59另一端位于导线保护装置6内。电缆头Ⅱ5通过螺纹与导线保护装置6连接;电缆头导线Ⅱ59从电缆头Ⅱ5上的出线孔60穿出,导线保护装置6对电缆头导线Ⅱ59起到保护作用。
导向装置4与压紧环55固定连接,上述实施例中任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下放过程中,通过导向装置4保证电缆连接装置下放过程中,与另一电缆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Ⅰ13/电磁线圈Ⅱ56位置对应。
电缆头Ⅱ5与壳体3固定连接,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在壳体3内下放至本实施例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的端面,即压紧环55的端面上,实现无线连接。且因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不需要传统的插接方式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上设置保护膜和绝缘层。
密封头Ⅱ52与电缆头Ⅱ5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Ⅱ51;和/或,压紧环55与电缆头Ⅱ5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Ⅲ53,以保证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应用在直井或斜井中,分为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新增无线技术连接方式,即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整个对接过程中,不需要传统的插接方式——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导线直接接触,采用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端面无线对接,因此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均为完全密封的装置。
无线技术连接方式如图2所示,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对接端面设置有电磁线圈Ⅰ13,三个电磁线圈Ⅰ13形成一组耦合线圈,其中电缆头Ⅰ1的三个电磁线圈Ⅰ13上端分别与地面控制柜的三相UVW动力电缆连接,并与地面控制柜形成回路。电缆头Ⅱ连接装置同样在对接端面设置电磁线圈Ⅱ56,三个电磁线圈Ⅱ56形成一组耦合线圈,其中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三个电磁线圈Ⅱ56下端分别与电机的三相UVW电缆连接。
当电缆头Ⅰ连接装置进入电缆头Ⅱ连接装置腔室内时,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当电源接通后,电流通过电缆头Ⅰ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Ⅰ13产生磁场,磁场再通过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Ⅱ56转换为电流,通过导线传递给潜油机组,实现动力传输。
电缆头Ⅰ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
如图1所示,电缆头导线Ⅰ11从密封筒2引出后,电缆头导线Ⅰ11下端与电磁线圈Ⅰ13连接,电磁线圈Ⅰ13中的三组耦合线圈两两相连后装配在安装座Ⅰ15(如图2所示三个耦合线圈两两相连);
密封头Ⅰ16装配在安装座Ⅰ15外,密封头Ⅰ16上装配有密封圈Ⅰ12密封,密封头Ⅰ16与电缆头Ⅰ1螺纹连接,将安装座Ⅰ15压紧;
安装座Ⅰ15装配在密封头Ⅰ16内,且通过密封头Ⅰ16与电缆头Ⅰ1下端螺纹压紧固定在在密封头Ⅰ16内,电缆头Ⅰ1上端与密封筒2螺纹连接形成密封腔14,防止电磁线圈Ⅰ13与井液接触,确保电缆头Ⅰ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连接方式:
如图1所示,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下部的电缆头Ⅱ5通过螺纹与导线保护装置6连接;
将导线保护装置6引出的电缆头导线Ⅱ59从电缆头Ⅱ5上的出线孔60穿出,电缆接头导线Ⅱ59上端与高压插头58连接;
高压插头58通过螺纹安装在密封头Ⅱ52上,高压插头58与密封头Ⅱ52之间通过O型圈57实现密封。高压插头58上端与三组电磁线圈Ⅱ56连接,下端与电缆头导线Ⅱ59连接;
将密封头Ⅱ52放入电缆头Ⅱ5内腔中,密封头Ⅱ52与电缆头Ⅱ5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Ⅱ51密封;
分别将电缆头Ⅱ5的三组电磁线圈Ⅱ56的一端两两相连,如图2所示,然后装配到安装座Ⅱ54上,再将安装座Ⅱ54放入电缆头Ⅱ5腔室内;
压紧环55与电缆头Ⅱ5螺纹连接,并装有密封圈Ⅲ53实现密封,通过压紧环55与电缆头Ⅱ5螺纹连接将安装座Ⅱ54与密封头Ⅱ52压紧,保证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
导向装置4与压紧环55螺纹连接固定,电缆头Ⅰ连接装置下放过程中,通过导向装置4保证电缆头Ⅰ连接装置下放过程中,与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Ⅱ56位置对应;
壳体3与电缆头Ⅱ5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在壳体3内下放至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端面,与电缆头Ⅱ连接装置无线连接。且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为全密封结构,不需要传统的插接方式在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上设置保护膜和绝缘层。
以上方案中,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均为全密封结构,解决了因下落的金属颗粒物刺破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保护膜,引起的绝缘失效问题。并解决了水层没有完全被分离开引起的绝缘失效问题,以及电缆头Ⅱ连接装置不需要用到绝缘重油,节约成本的问题。
电缆头Ⅰ连接装置和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接线方式:
如图2所示,三个电磁线圈的一端两两相连后分别装配在安装座Ⅰ15、安装座Ⅱ54上,电缆头Ⅰ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Ⅰ13另一端与地面控制柜的三相UVW动力电缆连接,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Ⅱ56另一端与电机的三相UVW动力电缆连接。
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当电源接通后,电流通过电缆头Ⅰ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Ⅰ13产生磁场,磁场再通过电缆头Ⅱ连接装置的电磁线圈Ⅱ56转换为电流,再通过导线将电流传递给潜油机组,实现动力传输。
以上方案无插头裸露在外,解决了由于三芯插头对接时卡住或者对接不到位的问题。不存在容易有金属等颗粒物掉落,刺破保护膜进入下接头,导致绝缘失效的问题。无需绝缘重油,绝缘可靠,无需频繁提井、重复下井作业,成本较低。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头Ⅰ、密封头Ⅰ、安装座Ⅰ、电磁线圈Ⅰ和电缆头导线Ⅰ;其中,电缆头导线Ⅰ穿过电缆头Ⅰ内部,电缆头导线Ⅰ一端和电磁线圈Ⅰ连接;电磁线圈Ⅰ中的三组耦合线圈两两相连,装配于安装座Ⅰ内,安装座Ⅰ位于密封头Ⅰ内,密封头Ⅰ一端和电缆头Ⅰ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筒,所述密封筒和电缆头Ⅰ另一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头Ⅰ上装配有密封圈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头Ⅰ另一端与密封筒螺纹连接形成密封腔。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头Ⅰ一端和电缆头Ⅰ一端螺纹连接。
6.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头导线Ⅱ、电缆头Ⅱ、高压插头、电磁线圈Ⅱ、压紧环、密封头Ⅱ和安装座Ⅱ;所述电缆头导线Ⅱ一端与高压插头连接,高压插头位于密封头Ⅱ内,高压插头另一端分别与三组电磁线圈Ⅱ一端连接,三组电磁线圈Ⅱ另一端连接在一起;三组电磁线圈Ⅱ安装在安装座Ⅱ上,安装座Ⅱ位于电缆头Ⅱ内,压紧环与电缆头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线保护装置,所述电缆头导线Ⅱ另一端位于导线保护装置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与压紧环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缆头Ⅱ与壳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头Ⅱ与电缆头Ⅱ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Ⅱ;和/或,压紧环与电缆头Ⅱ之间装配有密封圈Ⅲ。
CN202321091886.6U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Active CN2198752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886.6U CN219875211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1886.6U CN219875211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75211U true CN219875211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37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1886.6U Active CN219875211U (zh) 2023-05-09 2023-05-09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752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90528A1 (en) Pothead with pressure energized lip seals
US9831740B2 (en) Universal motor adaptor for lead power cable connection systems
CN219875211U (zh) 一种投捞式电缆连接装置
CN101212158A (zh) 一种用于潜水电机的电缆密封结构
CN108022737B (zh) 一种用于水下控制系统的电飞线
CN210723583U (zh) 一种电连接器插座装置及其防护盖装置
CN209247953U (zh) 一种直流电缆的试验终端
CN112271493A (zh) 一种电连接器的供电端、输出端、组件及制造方法
CN206341058U (zh) 一种电机定子的出线结构
CN202422914U (zh) 油浸式变压器接地引线装置
CN202142832U (zh) 潜油伺服电机高压穿线密封组件
CN218118029U (zh) 投捞式潜油电动螺杆驱动装置
CN2122444U (zh) 潜油(水)电机与电缆联接装置
CN219872194U (zh) 一种电控一体机测试工装
CN216818080U (zh) 一种低噪音、微振动开口式ct感应取电装置
CN216085527U (zh) 一种潜油电机快速插接结构
CN216162392U (zh) 高压电缆分接异型接头
CN211456867U (zh) 一种保护型潜水电机
CN114243628B (zh) 一种耐高压电缆接头辅助密封结构
CN215984712U (zh) 一种采用fpc软线的燃气表
CN209692289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电气接线盒
CN109449040B (zh) 一种断路器
CN209250206U (zh) 一种智能牵引供电的高压电缆接头
CN209233117U (zh) 一种绝缘性能好的电池包线束
KR20000019708U (ko) 이산화탄소 용접기용 싱글케이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