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73873U -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Google Patents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73873U CN219873873U CN202321251368.6U CN202321251368U CN219873873U CN 219873873 U CN219873873 U CN 219873873U CN 202321251368 U CN202321251368 U CN 202321251368U CN 219873873 U CN219873873 U CN 2198738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hole
- shell
- hole
- clamping
- inserted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20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21 cell wa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外壳上的第一连接孔,设于外壳上的插杆,以及设于第一连接孔处的夹紧单元,插杆与第一连接孔适配设置,在外壳的插杆插入到另外一个外壳的第一连接孔后,夹紧单元能够将插杆锁止在第一连接孔内。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连接结构通过夹紧单元的作用,能够将入到第一连接孔内的插杆快速锁止,以提高外壳间的组装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池包。
背景技术
随着日常生活中锂电池的普及,锂电池的安装使用及外壳包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锂电池的外部一般都会安装一个壳体用来保护锂电池。
目前,在电池包内通常布置多组锂电池,并且将多组锂电池组装在一起,通常使用多个螺钉将锂电池的外壳固定在一起,但是,使用螺钉固定外壳时,组装操作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以提高外壳的组装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外壳上的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插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夹紧单元;
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插杆插入到另外一个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后,所述夹紧单元能够将所述插杆锁止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夹紧球,在所述插杆插进所述第一连接孔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和所述插杆的外壁分别与所述夹紧球抵紧。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球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夹紧球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的周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为盲孔,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口处通过锥形筒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固设于所述锥形筒直径小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锥形筒直径大的一端固连;
和/或,所述夹紧单元还包括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底连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底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挡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外壳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的转动件,所述插杆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插杆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穿过的穿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为盲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远离孔底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插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插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底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在其中一个外壳的插杆插入到另一个外壳的第一连接孔后,夹紧单元便能够将插杆锁止在第一连接孔内,操作简单,能够将两个外壳快速连接在一起,从而提高外壳的组装效率。
其次,在第一连接孔远离孔底的端部通过锥形筒连接第一挡板后,可以使第一连接孔远离孔底的端部的直径变小,从而通过锥形筒和第二挡板将夹紧球限制在第一连接孔内,在插杆插入到第一连接孔后,利用锥形筒和第二挡板能够避免夹紧球在第一连接孔内移动,能够提高插杆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再者,通过在第二连接孔内设置转动件,并通过在转动件上设置供插杆穿过的第三通孔,以及设置供插杆上的卡块穿过的穿槽,在插杆伸出第二连接孔,插杆的卡块穿过转动件的穿槽后,旋转转动件,穿槽的槽壁能够将插杆阻挡在第二连接孔外,使插杆无法缩回到第二连接孔内,配合夹紧球对插杆的夹紧,从而将插杆更稳定的固定在第一连接孔内,能够最大程度上提高插杆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此外,通过在插杆与第二连接孔间设置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弹力会驱使插杆伸出第二连接孔,可以使插杆不易回缩到第二连接孔内,从而加强插杆与第一连接孔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在不组装外壳时,密封盖能够阻挡插杆弹出第二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池包,电池包具有多个外壳,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外壳之间通过如上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所述外壳的连接结构,且所述外壳的连接结构分设在所述外壳两相对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导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粘接条,所述粘接条用于将电芯粘接在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包具备上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技术优势,通过外壳的连接结构能够快速将多个相邻的外壳连接在一起,并且多个外壳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提高外壳间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整包质量。
其次,通过在各外壳上设置多个外壳的连接结构,并分设在外壳两相对的外壁上,在连接两个外壳时,只需将每个插杆插入到对应的第一连接孔中,即可将两个外壳连接,非常简单、方便,且能够提高两个外壳间的连接强度。
再者,在外壳侧壁上开设散热孔,并在外壳内壁上设置导热层,可将外壳内部的热量传导至外壳上,并通过散热孔增大外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率。
此外,外壳内底部设置粘接条后,在将电池放入到外壳中,可通过粘接条将电池与外壳粘接,从而提高电池在外壳中的连接稳定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插杆插入到另外一个外壳的第一连接孔中的工作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转动件上第三通孔和穿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包上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电池包上外壳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2、第一连接孔;3、插杆;4、夹紧球;5、锥形筒;6、第一挡板;7、第一通孔;8、第一弹簧;9、第二挡板;10、第二通孔;11、第二连接孔;12、转动件;13、卡块;14、第三通孔;15、穿槽;16、密封盖;17、第二弹簧;18、散热孔;19、导热层;20、粘接条;21、增强槽;22、防滑套;23、涡卷弹簧;24、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能够快速组装外壳1;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
整体而言,该外壳的连接结构包括设于外壳1上的第一连接孔2,设于外壳1上的插杆3,以及设于第一连接孔2处的夹紧单元,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适配设置,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优选为插接连接,在组装两个外壳1时,将其中一个外壳1的插杆3插入到另外一个外壳1的第一连接孔2后,夹紧单元能够将插杆3快速锁止在第一连接孔2内,能够提高组装外壳1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夹紧结构包括设于第一连接孔2内的夹紧球4,在插杆3插进第一连接孔2后,可使第一连接孔2的内壁和插杆3的外壁分别与夹紧球4抵紧,从而利用夹紧球4与第一连接孔2的内壁和插杆3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将插杆3固定在第一连接孔2内,以使两个外壳1连接在一起。
在具体实施时,夹紧球4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夹紧球4围绕第一连接孔2的中心轴的周向设置,以提高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插杆3插入进第一连接孔2时,插杆3的端部插入到多个夹紧球4围绕成的中心,能够通过插杆3驱使夹紧球4朝向远离插杆3的方向移动,最终通过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对夹紧球4的挤压,以使夹紧球4分别与第一连接孔2的内壁和插杆3的外壁抵紧。
此外,插杆3的端部优选为锥形,以便于插杆3插入到多个夹紧球4之间,并且在第一连接孔2的孔底开设与插杆3端部适配的增强槽21,插杆3的端部插入到第一连接孔2后,能够继续插入到增强槽21中,既能够提高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之间的摩擦力,又能够降低插杆3的晃动,从而提高插杆3与第一连接孔2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在插杆3的外壁上包裹上防滑套22,以提高插杆3与夹紧球4之间的摩擦力,并且优选具有一定弹性的夹紧球4,能够使夹紧球4自身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以使插杆3能容易插入到第一连接孔2内,其结构可在夹紧球4外壁上包裹一层弹性层,该弹性层的材质可以为硅胶。
基于上述设置,在第一连接孔2的孔口处通过锥形筒5连接有第一挡板6,在第一挡板6上设置有供插杆3穿过的第一通孔7,并且第一挡板6固设于锥形筒5直径小的一端,第一连接孔2与锥形筒5直径大的一端固连,设置锥形筒5后,能够使第一连接孔2远离孔底的端部的直径小于第一连接孔2的直径,在插杆3插入到第一连接孔2后,能够避免夹紧球4通过第一连接孔2的孔口与第一连接孔2脱离。
另外,作为夹紧单元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夹紧单元还可以包括通过第一弹簧8与第一连接孔2的孔底连接的第二挡板9,第二挡板9上开设有供插杆3穿过的第二通孔10,第一弹簧8一端与第一连接孔2的孔底连接,第一弹簧8的另一端与第二挡板9连接,在插杆3插入到第一连接孔2内后,通过第一弹簧8的作用,将夹紧球4抵紧在锥形筒5侧壁、第一连接孔2内壁、挡板以及插杆3外壁围绕成的空间内,以限制夹紧球4的移动,从而防止夹紧球4与第一连接孔2脱离。其中,第一连接孔2优选为盲孔,当然第一连接孔2也可以为通孔,当第一连接孔2为通孔时,第一弹簧8的其中一端与第一连接孔2孔底的内壁固连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外壳1上的第二连接孔11,以及转动设于第二连接孔11处的转动件12,插杆3滑动设于第二连接孔11内,插杆3侧壁上设置有卡块13,转动件12上开设有供插杆3穿过的第三通孔14,第三通孔14侧壁上开设有供卡块13穿过的穿槽15。
其中,转动件12转动位于第二连接孔11远离孔底的端部,并通过涡卷弹簧23与第二连接孔11连接,涡卷弹簧23一端与转动件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孔11的孔壁或端部固定连接,在插杆3伸出第二连接孔11前,通过旋转转动件12,使穿槽15与卡块13对齐,再将插杆3穿过转动件12的第三通孔14,并使插杆3上的卡块13穿过第三通孔14上的穿槽15,并且在卡块13伸出穿槽15后,转动件12会在涡卷弹簧23的扭力下,驱使转动件12回转,以使卡块13与穿槽15无法对齐,最终使插杆3无法回缩到第二连接孔11内。
另外,在第二连接孔11远离孔底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盖16,插杆3通过第二弹簧17与第二连接孔11连接,第二弹簧17一端与插杆3连接,第二弹簧17另一端与第二连接孔11的孔底连接。其中,密封盖16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第二连接孔11连接。并且,第二连接孔11优选为盲孔,当然第二连接孔11也可以为通孔,当第二连接孔11为通孔时,第二弹簧17的其中一端与第二连接孔11孔底的内壁固连即可。
基于上述设置,第一连接孔2和第二连接孔11成型于连接件24上,连接件24与外壳1固连。
本实施例的外壳的连接结构的使用过程如下:
在将两个外壳1连接时,拆下其中一个外壳1上的密封盖16,旋转转动件12,使穿槽15对准卡块13,第二弹簧17的弹力驱使插杆3穿过第三通孔14,并使卡块13穿过穿槽15,随即,松开转动件12,涡卷弹簧23的扭力会驱使转动件12回转,穿槽15与卡块13无法对准,从而阻碍插杆3回缩到第二连接孔11内,然后,将伸出第二连接孔11的插杆3伸入另外一个外壳1上的第一连接孔2中,插杆3的端部会挤压夹紧球4朝向远离插杆3的方向移动,并通过锥形筒5的侧壁、第一连接孔2的内壁、第二挡板9以及插杆3的外壁形成的空间将夹紧球4抵紧,从而增大夹紧球4与插杆3之间的摩擦力,最终将插杆3固定在第一连接孔2内,以使两个外壳1连接。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具有多个外壳1,如图3-4所示,各外壳1上均设置有实施例一的外壳的连接结构,且相邻两个外壳1之间通过外壳的连接结构连接,以提高电池包的整包质量以及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个外壳1上设置有至少四组外壳的连接结构,且外壳的连接结构分设在外壳1的外壁的两侧。其中,每个外壳1上的外壳的连接结构优选为四个,且在外壳1的外壁的两侧分别设置两个外壳的连接结构,以提高相邻两个外壳1间的连接强度。
此外,外壳1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18,在外壳1内壁上设置有导热层19。如此设置,外壳1内部产生的热量会通过导热层19更容易的传导至外壳1上,而在外壳1上开设散热孔18,能够增大外壳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够很好的将外壳1内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其中,导热层19选为导热硅胶垫。
另外,在外壳1内底部设置粘接条20,在将电池放入到外壳1内部后,粘接条20可将电池粘接在外壳1内,其中,粘接条20优选采用压敏胶制作,在电池放入到外壳1内时,通过电池对外壳1底部的粘接条20挤压,能够方便的将电池粘接在外壳1中。
经测试,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外壳1之间采用实施例一的外壳的连接结构连接时,能够满足电池包中外壳1间的连接强度的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设于外壳上的第一连接孔,设于所述外壳上的插杆,以及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处的夹紧单元;
所述插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适配设置,在所述外壳的所述插杆插入到另外一个所述外壳的所述第一连接孔后,所述夹紧单元能够将所述插杆锁止在所述第一连接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单元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的夹紧球,在所述插杆插进所述第一连接孔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内壁和所述插杆的外壁分别与所述夹紧球抵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紧球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夹紧球围绕所述第一连接孔的中心轴的周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孔为盲孔;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口处通过锥形筒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置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挡板固设于所述锥形筒直径小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锥形筒直径大的一端固连;
和/或,所述夹紧单元还包括通过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底连接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的孔底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挡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设于外壳上的第二连接孔,以及转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处的转动件,所述插杆滑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内,所述插杆侧壁上设置有卡块,所述转动件上开设有供所述插杆穿过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侧壁上开设有供所述卡块穿过的穿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连接孔为盲孔;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远离孔底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有密封盖,所述插杆通过第二弹簧与所述第二连接孔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插杆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的孔底连接。
7.一种电池包,具有多个外壳,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外壳上均设置有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的连接结构,且相邻两个所述外壳之间通过所述外壳的连接结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所述外壳的连接结构,且所述外壳的连接结构分设在所述外壳两相对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侧壁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所述外壳内壁上设置有导热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内底部设置有粘接条,所述粘接条用于将电芯粘接在所述外壳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51368.6U CN219873873U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51368.6U CN219873873U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73873U true CN219873873U (zh) | 2023-10-20 |
Family
ID=88345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251368.6U Active CN219873873U (zh) | 2023-05-22 | 2023-05-22 |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73873U (zh) |
-
2023
- 2023-05-22 CN CN202321251368.6U patent/CN2198738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642576B1 (en) | Lithium ion battery and charger thereof | |
CN217158371U (zh) | 顶盖组件与单体电池 | |
CN213212264U (zh) | 一种锂电池组件 | |
CN208422982U (zh) | 动力电池包 | |
CN219873873U (zh) | 外壳的连接结构及电池包 | |
CN208123965U (zh) | 一种照明装置 | |
CN218957887U (zh) | 一种电池模组结构 | |
CN210474566U (zh) | 一种超声波能量转换装置 | |
CN214957082U (zh) | 一种小型软包锂电池 | |
CN211741385U (zh) | 一种电表箱的干燥防潮结构 | |
CN210200796U (zh)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发电的蓄电池保护机构 | |
CN217617920U (zh) | 一种具有防尘结构的充电钻 | |
CN219718897U (zh) | 一种组合式电子仪器塑胶外壳 | |
CN218996987U (zh) | 一种能防盗散热的电池盖板组件 | |
CN217770641U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盒 | |
CN212967107U (zh) | 一种带有保护结构固态硬盘安装结构 | |
CN214171199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减震套的连接结构 | |
CN220584456U (zh) | 一种cwdm光收发模块 | |
CN211086350U (zh) | 一种软包电芯测试夹具 | |
CN214753998U (zh) | 水壶电池组及电动助力车 | |
CN215184363U (zh) | 一种高散热性能的手机电池 | |
CN220106732U (zh) |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电池电源盒 | |
CN218788673U (zh) | 一种充电器 | |
CN220628327U (zh) | 一种密封防水的充电枪 | |
CN213522336U (zh) | 一种线声源转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