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68502U - 热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热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68502U
CN219868502U CN202320812717.0U CN202320812717U CN219868502U CN 219868502 U CN219868502 U CN 219868502U CN 202320812717 U CN202320812717 U CN 202320812717U CN 219868502 U CN219868502 U CN 2198685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outlet
water tank
tank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127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浩
杜顺祥
黄娟
梁杰
李羲龙
孙强
陈炳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685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685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omestic Hot-Water Supply Systems And Details Of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该热泵热水器具有出水终端,该热泵热水器包括第一水箱、第二水箱、制热组件、循环水泵、出水管和回水管,制热组件用于对第一水箱的水和第二水箱内的水加热,第二水箱内的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温度,出水管的一端与出水终端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连接,回水管一端与出水终端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水箱连接。当出水终端出水时,第一水箱向出水终端供水,当出水终端不出水时,循环水泵、出水管和回水管配合循环第二水箱内的水。该热泵热水器相对于出水管内循环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方式,出水管内循环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水箱内的水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相对的即能够降低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

Description

热泵热水器
本申请要求于2022年05月13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21160517.3、申请名称为“热泵热水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热水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也叫空气能热水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其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冷媒介质循环,将冷媒介质中吸收的热量以及经压缩产生的热量传递给热泵热水器的水箱内的水中,从而实现加热水的目的。热泵热水器因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热泵热水器的水箱出水口到热水出口(例如,水龙头、淋雨喷头等)具有一定距离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中存留的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而成为冷水。用户再次使用时需要先将该部分冷水排出才能使用热水,导致用户需要耗时等待热水,且同时造成水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热泵热水器的进水管上设置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一回水管连接在水箱的出水管上,使得出水管、回水管和进水管配合形成一循环管路,进而使得出水管中的冷水通过循环水泵、回水管和进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以实现热水出口打开时即会出热水。
但是,具有循环管路的热泵热水器在使用时能源消耗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用以解决具有循环管路的热泵热水器在使用时能源消耗较大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器,所述热泵热水器具有出水终端,所述热泵热水器包括:
第一水箱,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箱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第一水箱向所述出水终端供水;
第二水箱,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水箱配置为所述第二水箱内水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水箱内水的温度;
制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水箱的水和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加热;
出水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终端连接;
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出水终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以使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依次流经第二连接管、出水管和回水管返回至所述第二水箱。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具有两个水箱,其中一个水箱为第一水箱,另一个水箱为第二水箱,其中,第二水箱内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内水的温度,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通过制热组件提供热量,以使得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内的水均为热水,第一水箱用于给出水终端供水,以使得用户在出水终端使用水时能够放出温度适中的水,第二水箱用于为出水管内的水循环提供水,即在出水终端不出水时,出水管、回水管和循环水泵配合循环第二水箱内的水,此设置使得用户在不用水时,出水管中循环的水为温度相对较低的热水,使得该热泵热水器在实现零冷水功能(用户使用水时,出水终端出水即为热水)的同时,降低了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具体的,该热泵热水器在出水终端不出水时,出水管内循环的水并非是第一水箱内的热水,而是第二水箱内的热水,第二水箱内的水的水温低于第一水箱内水的水温,相对于出水管循环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情况,出水管循环第二水箱内的水会散失较少的热量,减小了热泵热水器需要频繁工作以维持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温度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热泵热水器能源的消耗;该热泵热水器在用户用水时,出水终端先出温度稍低的热水(出水管中循环的水),然后再出温度适中的热水(第一水箱中的水),虽然出水管中循环的水的水温低于第一水箱内的水温,但是其为温度稍低的热水,并非为冷水,因此,即使出水终端先出出水管中循环的水,再出第一水箱内的水也不会影响用户的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制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阀;
所述管路内流通有工质,所述工质在所述压缩机的作用下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工质,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工质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绕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外壁,所述第二换热器绕设于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口和第二预留口,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留口对应的第三预留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预留口对应的第四预留口;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一端自所述第一预留口伸入所述外壳体,并自所述第三预留口伸入所述内壳体;
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自所述第二预留口伸出所述内壳体,并自所述第四预留口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三连接管伸出所述外壳体的部分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所述热泵热水器开启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闭。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出水管内的水流量的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和所述循环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流量计反馈的数据判断所述出水终端是否出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箱还包括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配置为外部水的进水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泵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
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出水终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本申请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外,本申请提供的热泵热水器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作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申请的概念,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热泵热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一水箱;
110、第一连接管;111、第一电磁阀;
200、第二水箱;
210、第二连接管;220、第三连接管;230、第四连接管;
211、第二电磁阀;
300、制热组件;
310、蒸发器;320、压缩机;330、第一换热器;340、第二换热器;350、节流阀;360、风机;
400、出水管;
410、流量计;
500、回水管;
600、循环水泵;
700、出水终端;
800、内壳体;
900、外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工质(如制冷器,如氟利昂)在蒸发器中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以形成低温低压的气态工质,气态工质经压缩机压缩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进入热泵热水器的水箱上的换热器,水箱内的水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以使得水箱内的水的温度升高,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经热交换后形成中温高压的液态工质,中温高压的液态工质经过节流阀节流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工质后进入蒸发器。如此重复循环该过程,实现对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的目的。
热泵热水器的水箱出水口到热水出口(例如,水龙头、淋雨喷头等)具有一定距离的出水管,该出水管中存留的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而成为冷水。用户再次使用时需要先将该部分冷水排出才能使用热水,导致用户需要耗时等待热水,且同时造成水资源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相关技术中,通常在热泵热水器的进水管上设置循环水泵,循环水泵通过一回水管连接在水箱的出水管上,使得出水管、回水管和进水管配合形成一循环管路,进而使得出水管中的冷水通过循环水泵、回水管和进水管重新进入水箱,以实现热水出口打开时即会出热水。但是,水箱内的热水在循环管路中循环的过程,会损失大量的热量,增加了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热泵热水器内设置两个水箱,分别为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水箱用于给出水终端供水,第二水箱用户为出水管内的水循环提供水,第二水箱内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内水的温度,由此使得用户在不用水时,出水管内循环的为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水箱内的水,相对于出水管内循环第一水箱内的水的方式,出水管内循环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水箱内的水能够减少热量的损失,相对的即能够降低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具有出水终端700,出水终端700为水龙头、淋雨喷头等的用户用水端,出水终端700出水时即为用户使用与热泵热水器连接的水龙头、淋浴喷头等时,即用户用水时,出水终端700不出水时即为用户不使用与热泵热水器连接的水龙头、淋浴喷头等时,即用户不用水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包括第一水箱100、第二水箱200、制热组件300、循环水泵600、出水管400和回水管500,其中,制热组件300用于对第一水箱100的水和第二水箱200内的水加热,且制热组件300对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的加热程度不同,以使得第二水箱200内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100内水的温度,也就是说,第二水箱200配置为第二水箱200内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100内水的温度,例如,第二水箱200内水的温度比第一水箱100内水的温度低3℃、5℃或6℃等。
第一水箱100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0,第一水箱100配置为当出水终端700出水时,第一水箱100向出水终端700供水。第二水箱200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第二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管210。出水管400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终端700连接,可选的,出水管400上设置有三通阀,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中的一个与三通阀连接,另一个与出水管400远离出水终端700的一端连接。回水管500的一端与出水终端7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进水口连接。循环水泵600配置为当出水终端700不出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以使第二水箱200内的水依次流经第二连接管210、出水管400和回水管500返回至第二水箱200。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管210、出水管400、回水管500和第二水箱200形成循环管路,以使得用户在不用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以使得出水管400内的水循环第二水箱200内的水,当用户用水时,循环水泵600停止运行,第二水箱200停止向出水管进水,此时第一水箱100向出水管400内供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在出水终端700出水时,出水终端700首先放出的水为出水管400内循环的第二水箱200内的水,然后才会放出第一水箱100内的水,也就是说,出水终端700首先放出的水的水温低于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的水温,待出水管400内的水放完之后才会放出第一水箱100的水,虽然第一水箱100内的水才是适合用户使用温度的水,但是第二水箱200内的水也为经过制热组件300加热的水,其只是温度稍低于第一水箱100内的水,但是其水温高于冷水(自来水)的温度,因此,出水终端700首先放出出水管400内循环的第二水箱200内的水并不会降低用户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在出水终端700不出水时,也就是说用户不用水时,出水管内循环的为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水箱200内的水,相对于出水管内循环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的方式,出水管内循环温度相对较低的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能够减少水在出水管和回水管500内循环时的热量损失,相对的即减少了热泵热水器需要频繁工作以维持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的温度的能源消耗,进而降低了热泵热水器能源的消耗。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在实现零冷水功能(用户使用水时,出水终端700出水即为热水)的同时,降低了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
可选的,为了节省热泵热水器的能源消耗,循环水泵600具有预设工作时间区段,例如,用户根据其用水习惯,设置循环水泵600在早上七点到早上九点,下午五点到下午七点以及晚上九点到晚上十点半运行,其他时间不运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示例性的,制热组件300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蒸发器310、压缩机320、第一换热器330、第二换热器340和节流阀350,也就是说,蒸发器310、压缩机320、第一换热器330、第二换热器340和节流阀350依次连接,并且节流阀350与蒸发器310连接,以形成循环管路。管路内流通有工质,工质在压缩机320的作用下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依次流经第一换热器330和第二换热器340。第一换热器330配置为与第一水箱10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一水箱100内的水进行加热,第二换热器340配置为与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进行加热。也就是说,第一水箱100内的水与流经第一换热器330内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进行热交换以使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的水温升高,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在第一换热器330内与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热交换后,再进入第二换热器340与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使第二水箱200内的水的水温升高,但是由于进入第二换热器340的工质的温度低于进入第一换热器330内的工质温度,因此第二水箱200内的水的温度低于第一水箱100内的温度。此设置实现了一套制热组件300既能够同时对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加热,基于第一水箱100的水与第一换热器330进行热交换后,自第一换热器330流出的工质的温度还较高,第二水箱200充分利用了自第一换热器330流出的工质的余热,增加了高温高压的气态工质的热量的利用率,减少了热量的浪费,同时也实现了无需对第二水箱200的水的水温进行调控,即可满足第一水箱100的水的温度高于第二水箱200的水的温度。第二水箱200的水充分吸收第一换热器330流出的工质的余热能够节省部分能源,同时出水管400内循环第二水箱200内的水也能够节省部分能源,两者结合能够为热泵热水器节省较多的能源。
可选的,制热组件300还包括风机360,风机360设置于蒸发器310的旁边,以增加蒸发器310周边的空气流通。
进一步的,第二水箱200还包括第三出水口,第三出水口与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连接管230连接,第二进水口配置为外部水的进水口。也就是说,在出水终端700出水时,外部水通过第二进水口进入第二水箱200,然后第二水箱200内的水通过第四连接管230进入第一水箱100为第一水箱100补充水,此设置充分利用了第二水箱200内的水,使得第一水箱100向出水终端700供水时,第二水箱200内的水补充入第一水箱100内,增加了第一水箱100内的水温升高的速度,同时也充分利用了第二水箱200内的热水,进一步节省了能源。同时,此设置使得第二水箱200的用途不限于用于供出水管400进行水循环,还用于向第一水箱100供水,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即使具有两个水箱,也不会增大热泵热水器的体积,同时,第二水箱200用于向第一水箱100供水,使得第二水箱200的容积可以适当增大,以使得出水管循环第二水箱200内的水时,不会因循环的时间较长而使得出水管内循环的水变为冷水。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水箱100通过第二水箱200供水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其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补水。此外,上述的外部水通常指自来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热泵热水器使用的安全性,第一换热器330绕设于第一水箱100的外壁,第二换热器340绕设于第二水箱200的外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还包括外壳体900和内壳体800,第一水箱100、第二水箱200、第一换热器330、第二换热器340和循环水泵600设置于内壳体800内,蒸发器310、压缩机320和节流阀350设置于内壳体800的外部且位于外壳体900的内部,也就是说,热泵热水器的各部件均设置与外壳体900内,一方面增加了该热泵热水器的美观性,另一方面,便于该热泵热水器的安装。
为了使得与第一水箱100和第二水箱200连接的各管路伸出或伸入外壳体900和内壳体800,外壳体900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口和第二预留口,内壳体800上设置有与第一预留口对应的第三预留口以及与第二预留口对应的第四预留口。出水管400与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连接的一端自第一预留口伸入外壳体900,并自第三预留口伸入内壳体800,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管110和第二连接管210设置于内壳体800内。第二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三连接管220,第三连接管220自第二预留口伸出内壳体800,并自第四预留口伸出外壳体900,回水管500与第三连接管220伸出外壳体900的部分连接。可选的,第三连接管220伸出外壳体900的一端设置有三通阀,回水管500与三通阀的一个入口端连接,三通阀的另一个入口端与外部水的出水端连接,以使的外部水为第二水箱200供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第一水箱100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压缩机320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在热泵热水器开启时,控制器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压缩机320的启闭,以使得第一水箱100内的水的温度维持在预设温度上。
为了判断出水终端700是否出水,出水管400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出水管400内的水流量的流量计410,流量计410和循环水泵600分别与控制器通讯连接,控制器通过流量计410反馈的数据判断出水终端700是否出水。也就是说,当流量计410检测的水流量小于等于预设流量时,控制器控制循环水泵600运行,以使出水管400内的水通过回水管500循环回第二水箱200;当流量计410检测的水流量大于预设值时,控制器控制循环管路停止运行,同时使得第一水箱100向用水终端供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循环水泵600的设置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如下两种:
设置方式一,如图1所示,水泵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
第一进水端与第一连接管110远离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一连接管110的一端与第一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进水端连接。第二进水端与第二连接管210远离第二出水口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第二连接管210的一端与第二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进水端连接。出水端与出水管400远离出水终端700的一端连接,也就是说,出水管400的一端与出水端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终端700连接。
第一连接管11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1,第二连接管210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1,循环水泵600、第一电磁阀111和第二电磁阀211配置为当出水终端700出水时,循环水泵600关闭,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211关闭,当出水终端700不出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211打开。也就是说,当用户用水时,第一电磁阀111打开以使得第一水箱100内的水能够经过第一连接管110、出水管400进入出水终端700,实现出水终端700出水时,第一水箱100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同时,为了避免第二水箱200也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关闭循环水泵600,关闭第一电磁阀111,以使得第二水箱200无法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当用户不用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211打开,以使得第二水箱200在循环水泵600的作用下参与出水管400的水循环,此时第一电磁阀111关闭,使得第二水箱200的水不会被循环水泵600抽出,以实现出水管400内水循环时,循环的为第二水箱200内的水。
设置方式二:如图2所示,循环水泵600设置于第二连接管210上,第一连接管110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1,第二连接管210上还设置有第二电磁阀211,循环水泵600、第一电磁阀111和第二电磁阀211配置为当出水终端700出水时,循环水泵600关闭,第一电磁阀111打开,第二电磁阀211关闭,当出水终端700不出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211打开。也就是说,当用户用水时,第一电磁阀111打开以使得第一水箱100内的水能够经过第一连接管110、出水管400进入出水终端700,实现出水终端700出水时,第一水箱100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同时,为了避免第二水箱200也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关闭第一电磁阀111,以使得第二水箱200无法向出水终端700供水,同时,此时出水管400内的水无需进行循环,故关闭循环水泵600。当用户不用水时,循环水泵600运行,第一电磁阀111关闭,第二电磁阀211打开,以使得第二水箱200在循环水泵600的作用下参与出水管400的水循环,此时第一电磁阀111关闭,使得第二水箱200的水不会被循环水泵600抽出,以实现出水管400内水循环时,循环的为第二水箱200内的水。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情况均为对循环水泵600在预设工作时间区段内的描述。
可选的,循环水泵600、第一电磁阀111和第二电磁阀211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以实现热泵热水器的自动控制。
其中,“上”、“下”等的用语,是用于描述各个结构在附图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申请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申请可实施的范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此外,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热水器具有出水终端,所述热泵热水器包括:
第一水箱,具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水箱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第一水箱向所述出水终端供水;
第二水箱,具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处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水箱配置为所述第二水箱内水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水箱内水的温度;
制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第一水箱的水和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加热;
出水管,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水终端连接;
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出水终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接;
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以使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依次流经第二连接管、出水管和回水管返回至所述第二水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热组件包括通过管路依次首尾连接的蒸发器、压缩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节流阀;
所述管路内流通有工质,所述工质在所述压缩机的作用下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工质,高温高压的气态的工质依次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
所述第一换热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第一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所述第二换热器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以对所述第二水箱内的水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绕设于所述第一水箱的外壁,所述第二换热器绕设于所述第二水箱的外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二水箱、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和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所述内壳体内,所述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和所述节流阀设置于所述内壳体的外部且位于所述外壳体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第一预留口和第二预留口,所述内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留口对应的第三预留口以及与所述第二预留口对应的第四预留口;
所述出水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连接的一端自所述第一预留口伸入所述外壳体,并自所述第三预留口伸入所述内壳体;
所述第二进水口处设置有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自所述第二预留口伸出所述内壳体,并自所述第四预留口伸出所述外壳体,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三连接管伸出所述外壳体的部分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器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水箱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压缩机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
在所述热泵热水器开启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控制所述压缩机的启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出水管内的水流量的流量计,所述流量计和所述循环水泵分别与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流量计反馈的数据判断所述出水终端是否出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还包括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四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水口配置为外部水的进水口。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
所述第一进水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一出水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进水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所述第二出水口的一端连接;
所述出水端与所述出水管远离所述出水终端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水泵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上;
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
所述循环水泵、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配置为当所述出水终端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关闭,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当所述出水终端不出水时,所述循环水泵运行,所述第一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
CN202320812717.0U 2022-05-13 2023-04-12 热泵热水器 Active CN21986850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605173 2022-05-13
CN202221160517 2022-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68502U true CN219868502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22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12717.0U Active CN219868502U (zh) 2022-05-13 2023-04-12 热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685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0778B (zh) 一种热泵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542614B (zh) 供热制冷系统
CN201637105U (zh) 一种空气能热水器
CN215337085U (zh) 空气能热水器
CN108253643B (zh) 一种即热蓄热热泵与太阳能耦合热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1322444Y (zh) 一种储水式热泵热水器
CN212481463U (zh) 一种采暖和恒温卫浴用水系统
CN219868502U (zh) 热泵热水器
CN202008223U (zh) 复合加热的热泵热水器
CN201852358U (zh) 多功能热泵装置
CN206269367U (zh) 热泵中央热水系统
CN213514443U (zh) 水箱组件、供热系统
CN202158657U (zh) 双系统即开即热型热泵热水器
CN101482323B (zh) 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小容量储水箱
EP3922920A1 (en) Water heater, control method for water heater and storage medium
CN207894047U (zh) 一种即热蓄热热泵与太阳能耦合热水系统
CN210035871U (zh) 一种水源热泵热水机组
CN206056009U (zh) 一种空调热水器循环系统
CN201327185Y (zh) 中温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JP4164441B2 (ja) 給湯システム
CN101482319A (zh) 中温直热式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215765321U (zh) 二氧化碳热泵供暖系统
CN111486595A (zh) 新型热泵热水器
CN217423616U (zh) 热水器
CN213746988U (zh) 一种具有双模式供热的热泵热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