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7266U -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7266U
CN219847266U CN202320296196.8U CN202320296196U CN219847266U CN 219847266 U CN219847266 U CN 219847266U CN 202320296196 U CN202320296196 U CN 202320296196U CN 219847266 U CN219847266 U CN 2198472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leg
fixed
patient
rota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619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姗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2029619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72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72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72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通过屈伸装置和绑腿组件的设置,能够将患者的小腿部通过绑腿组件固定,然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连杆转动,进而第二连杆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而带动滑动块在固定滑杆上前后滑动,进而带动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屈伸运动;患者需要做腿部屈伸运动时,将后组固定带绑在脚踝处,将前组固定带绑在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收缩使得后组固定带的高度低于前组固定带的高度,进而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弯曲状态;当卧床患者需要做抬腿运动时,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收缩使得后组固定带的高度高于前组固定带高度,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斜向翘起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康复锻炼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背景技术
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在通常情况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治疗后初期阶段,需要卧床休息,从而缺少对双腿的锻炼,导致腿部血液循环减慢,不利于患者后期恢复后的行走,而中医重视增强形体功能和静养身心的统一结合,因此在恢复初期的卧床期间对腿部适量的辅助运动是十分必要的,而目前通常是通过人工对患者腿部进行屈伸和抬腿运动,长时间后比较费力,并且通过人工辅助的腿部运动一般不会持续很久,从而不能达到较好地运动康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支撑板、屈伸装置和绑腿组件,所述支撑架顶部水平固定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屈伸装置,每个所述屈伸装置底部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均贯通所述支撑板底部,所述屈伸装置开口处竖直向下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小腿部的绑腿组件,所述屈伸装置能够驱动所述绑腿组件前后运动,且所述屈伸装置用于驱动患者腿部作屈伸运动。
优选地,所述屈伸装置包括安装罩、驱动电机、连接杆、固定块、固定滑杆、滑动块、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安装罩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安装罩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通所述支撑板底部,所述安装罩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贯穿所述安装罩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罩内部,位于所述安装罩内部的所述转轴上套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靠近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面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罩内壁上,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罩和固定块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周向侧面通过多个连接杆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罩内壁上,所述转轴超出所述固定块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侧面的轴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设与滑动块的一侧,所述滑动块滑动设于固定滑杆上,所述固定滑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安装罩内壁上,且所述固定滑杆为水平设置,所述固定块底部固定设有绑腿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且所述转轴远离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不干涉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平面,所述滑动块的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均低于所述固定块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和所述支撑板底部所在平面高度。
优选地,所述绑腿组件包括连接板、电动推杆和固定带,所述连接板固定设于所述滑动块底部,且所述滑动块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中部,所述连接板底面前后两侧均竖直固定安设有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均竖直向下,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均通过柔性连接件与固定带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连接绳和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和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的伸出端和所述固定带相连接,所述连接弹簧套置于所述连接绳外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带的两端分别设置子、母面的魔术贴,通过粘合子母面的魔术贴将所述固定带固定于患者小腿部。
优选地,两个所述屈伸装置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板。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申请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通过屈伸装置和绑腿组件的设置,能够先将卧床期间的患者的小腿部通过绑腿组件固定,然后启动屈伸装置中的驱动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连杆转动,进而第二连杆随着第一连杆的转动而带动滑动块在固定滑杆上前后滑动,进而使得绑腿组件带动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前后运动,从而达到代替人工对患者腿部进行屈伸运动;通过绑腿组件中前后两组电动推杆和固定带的设置,使得卧床患者需要做腿部屈伸运动时,将后组固定带绑在脚踝处,将前组固定带绑在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的高度低于前组固定带的高度,进而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弯曲状态,以便于更好地在屈伸装置的驱动下进行腿部屈伸运动,当卧床患者需要做抬腿运动时,将前后组固定带分别绑在脚踝和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的高度高于前组固定带高度,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斜向翘起状态,然后在做抬腿运动时同时控制前后组电动推杆伸缩,以更好地实现抬腿运动;通过固定带与电动推杆伸出端之间的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使得在对患者腿部进行辅助屈伸运动和抬腿运动时,患者腿部位置的变化能够随着柔性连接件的变形进行微调,从而提高腿部屈伸运动和抬腿运动的流畅性和舒适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顶部视角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图4中A部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屈伸运动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的抬腿运动的使用状态图。
附图标记:1、支撑架;2、支撑板;3、屈伸装置;4、绑腿组件;5、安装罩;6、驱动电机;7、连接杆;8、固定块;9、固定滑杆;10、滑动块;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转轴;14、连接板;15、电动推杆;16、固定带;17、柔性连接件;18、连接绳;19、连接弹簧;20、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板2、屈伸装置3和绑腿组件4,支撑架1顶部水平固定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屈伸装置3,两个屈伸装置3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板20,该设计提高本装置整体稳定性,每个屈伸装置3底部均设有开口,开口均贯通支撑板2底部,屈伸装置3开口处竖直向下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小腿部的绑腿组件4,屈伸装置3能够驱动绑腿组件4前后运动,且屈伸装置3用于驱动患者腿部作屈伸运动,在该设计中,能够将卧床期间的患者的小腿部通过绑腿组件4固定,然后通过屈伸装置3驱动绑腿组件4能够带动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前后运动,从而达到代替人工对患者腿部进行屈伸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屈伸装置3包括安装罩5、驱动电机6、连接杆7、固定块8、固定滑杆9、滑动块10、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安装罩5固定设于支撑板2上,安装罩5底部设置有开口,开口贯通支撑板2底部,安装罩5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轴13固定连接,转轴13贯穿安装罩5一侧并延伸至安装罩5内部,位于安装罩5内部的转轴13上套置有固定块8,固定块8靠近驱动电机6的一侧面固定设于安装罩5内壁上,转轴13与安装罩5和固定块8均转动连接,固定块8的周向侧面通过多个连接杆7固定设于安装罩5内壁上,转轴13超出固定块8远离驱动电机6的一侧面的轴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1的一端,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转动设与滑动块10的一侧,滑动块10滑动设于固定滑杆9上,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和滑动块10以及固定滑杆9构成曲柄滑块机构,固定滑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固定块8与安装罩5内壁上,且固定滑杆9为水平设置,固定块8底部固定设有绑腿组件4,在上述设计中,通过屈伸装置3和绑腿组件4的设置,能够先将卧床期间的患者的小腿部通过绑腿组件4固定,然后启动屈伸装置3中的驱动电机6带动转轴13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1转动,进而第二连杆12随着第一连杆11的转动而带动滑动块10在固定滑杆9上前后滑动,进而使得绑腿组件4带动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前后运动,从而达到代替人工对患者腿部进行屈伸运动;
具体地,第二连杆12位于第一连杆11的外侧,且转轴13远离驱动电机6的一端不干涉第二连杆12的旋转平面,且第一连杆11的长度小于第二连杆12的长度,该设计满足机械设计中的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条件,滑动块10的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均低于固定块8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和支撑板2底部所在平面高度,此设计能够避免绑腿组件4在随着滑动块10移动时不受支撑板2和固定块8的阻碍。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4~图7,绑腿组件4包括连接板14、电动推杆15和固定带16,连接板14固定设于滑动块10底部,且滑动块10位于连接板14的中部,连接板14底面前后两侧均竖直固定安设有电动推杆15,两个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均竖直向下,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均通过柔性连接件17与固定带16相连接,且柔性连接件17包括连接绳18和连接弹簧19,连接弹簧1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和固定带16相连接,连接绳18的两端分别与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和固定带16相连接,连接弹簧19套置于连接绳18外侧,其中,连接绳18为弹性绳,连接绳18的设计能够有效减轻连接弹簧19在长时间处于拉伸状态下而产生的弹性形变,在该设计中,通过绑腿组件4中前后两组电动推杆15和固定带16的设置,使得卧床患者需要做腿部屈伸运动时,将后组固定带16绑在脚踝处,将前组固定带16绑在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15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16的高度低于前组固定带16的高度,进而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弯曲状态(如图6所示),以便于更好地在屈伸装置3的驱动下进行腿部屈伸运动,当卧床患者需要做抬腿运动时,将前后组固定带16分别绑在脚踝和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15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16的高度高于前组固定带16高度,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斜向翘起状态(如图7所示),然后在做抬腿运动时同时控制前后组电动推杆15伸缩,以更好地实现抬腿运动;通过固定带16与电动推杆15伸出端之间的柔性连接件17的设置,使得在对患者腿部进行辅助屈伸运动和抬腿运动时,患者腿部位置的变化能够随着柔性连接件17的变形进行微调,从而提高腿部屈伸运动和抬腿运动的流畅性和舒适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带16的两端分别设置子、母面的魔术贴,通过粘合子母面的魔术贴将固定带16固定于患者小腿部,且固定带16内侧面可以设置一层软垫如海绵垫等,以提高患者运动时的舒适感,在该设计中,通过魔术贴的设计使得在固定患者小腿部时,便于根据患者小腿部围度大小进行调节固定带16的松紧。
工作原理:将本装置的支撑架1放置在患者腿部位置,当患者需要做腿部屈伸运动时,将后组固定带16绑在脚踝处,将前组固定带16绑在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15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16的高度低于前组固定带16的高度,进而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弯曲状态(如图6所示),然后启动驱动电机6带动转轴13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连杆11转动,进而第二连杆12随着第一连杆11的转动而带动滑动块10在固定滑杆9上前后滑动,进而使得绑腿组件4带动患者的小腿部进行前后运动,从而对患者腿部进行屈伸运动;当卧床患者需要做抬腿运动时,将前后组固定带16分别绑在脚踝和膝盖处,然后控制前后两组电动推杆15收缩使得患者小腿部抬升,同时后组固定带16的高度高于前组固定带16高度,使得在固定后患者腿部呈斜向翘起状态(如图7所示),然后在做抬腿运动时同时控制前后组电动推杆15进行伸缩,从而对患者腿部进行抬腿运动;此外,本装置既可以实现对患者单个腿部的辅助运动,也可以实现对患者双腿同时进行辅助运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背离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Claims (7)

1.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板(2)、屈伸装置(3)和绑腿组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顶部水平固定设有支撑板(2),所述支撑板(2)顶部对称设有两个屈伸装置(3),每个所述屈伸装置(3)底部均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均贯通所述支撑板(2)底部,所述屈伸装置(3)开口处竖直向下设置有用于固定患者小腿部的绑腿组件(4),所述屈伸装置(3)能够驱动所述绑腿组件(4)前后运动,且所述屈伸装置(3)用于驱动患者腿部作屈伸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伸装置(3)包括安装罩(5)、驱动电机(6)、连接杆(7)、固定块(8)、固定滑杆(9)、滑动块(10)、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所述安装罩(5)固定设于所述支撑板(2)上,所述安装罩(5)底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贯通所述支撑板(2)底部,所述安装罩(5)一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所述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与转轴(13)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贯穿所述安装罩(5)一侧并延伸至所述安装罩(5)内部,位于所述安装罩(5)内部的所述转轴(13)上套置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靠近所述驱动电机(6)的一侧面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罩(5)内壁上,所述转轴(13)与所述安装罩(5)和固定块(8)均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8)的周向侧面通过多个连接杆(7)固定设于所述安装罩(5)内壁上,所述转轴(13)超出所述固定块(8)远离所述驱动电机(6)的一侧面的轴段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杆(11)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2)的另一端转动设与滑动块(10)的一侧,所述滑动块(10)滑动设于固定滑杆(9)上,所述固定滑杆(9)的两端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固定块(8)与所述安装罩(5)内壁上,且所述固定滑杆(9)为水平设置,所述固定块(8)底部固定设有绑腿组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杆(12)位于所述第一连杆(11)的外侧,且所述第一连杆(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杆(12)的长度,且所述转轴(13)远离所述驱动电机(6)的一端不干涉所述第二连杆(12)的旋转平面,所述滑动块(10)的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均低于所述固定块(8)底部所在平面高度和所述支撑板(2)底部所在平面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腿组件(4)包括连接板(14)、电动推杆(15)和固定带(16),所述连接板(14)固定设于所述滑动块(10)底部,且所述滑动块(10)位于所述连接板(14)的中部,所述连接板(14)底面前后两侧均竖直固定安设有电动推杆(15),两个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均竖直向下,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均通过柔性连接件(17)与固定带(16)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17)包括连接绳(18)和连接弹簧(19),所述连接弹簧(19)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和所述固定带(16)相连接,所述连接绳(18)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动推杆(15)的伸出端和所述固定带(16)相连接,所述连接弹簧(19)套置于所述连接绳(18)外侧,所述连接绳(18)为弹性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16)的两端分别设置子、母面的魔术贴,通过粘合子母面的魔术贴将所述固定带(16)固定于患者小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屈伸装置(3)之间均匀设置有多个固定板(20)。
CN202320296196.8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Active CN2198472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6196.8U CN219847266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6196.8U CN219847266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7266U true CN219847266U (zh) 2023-10-20

Family

ID=88342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6196.8U Active CN219847266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72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220742U (zh) 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术后护理康复装置
CN111744142A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临床锻炼装置
CN113101599A (zh) 骨科护理用下肢康复锻炼装置
CN219847266U (zh) 一种中医心血管内科用康复锻炼装置
CN108324507A (zh) 下肢康复训练设备
CN213220770U (zh) 一种患者产后康复训练装置
CN212327335U (zh) 一种病患康复护理用手臂康复锻炼器
CN113274701A (zh) 一种骨伤科用锻炼恢复装置
CN108653999A (zh) 一种肢体锻炼装置
CN211935401U (zh) 一种妇产科用胯部锻炼器
CN108324506A (zh) 智能起立床
CN210812309U (zh) 一种血管外科术后辅助康复装置
CN213373518U (zh) 一种小儿脑瘫康复训练装置
CN113509360A (zh) 一种神经科用康复运动器材
CN109620512B (zh) 一种用于外科病人的手臂固定套
CN213157450U (zh) 一种预防下肢血栓锻炼装置
CN217091912U (zh) 用于冠心病辅助运动治疗一体架
CN211705100U (zh) 新型临床护理用辅助起身装置
CN214388718U (zh) 一种心脏手术后恢复装置
CN214910070U (zh) 股骨头坏死术后锻炼装置
CN217854415U (zh) 一种产后盆底肌康复训练器
CN113633514B (zh) 一种卧床患者被动式踝泵运动装置
CN212416867U (zh) 心脏介入术后康复锻炼器
CN215461768U (zh) 一种心脏外科术后康复护理装置
CN212941203U (zh) 一种患者胸部术后护理锻炼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