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2869U -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2869U
CN219842869U CN202321027814.5U CN202321027814U CN219842869U CN 219842869 U CN219842869 U CN 219842869U CN 202321027814 U CN202321027814 U CN 202321027814U CN 219842869 U CN219842869 U CN 2198428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plate
winding
magnetic
post
integrated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2781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群友
冯乾森
罗绍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egmeet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egmee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egmeet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egmeet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2781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28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28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28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磁集成装置包括磁性组件和第一绕组,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公共柱和至少三个第一绕线柱,至少三个第一绕线柱在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之间并且绕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第一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第一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板以及第二端板;每一第一绕线柱均绕设一第一绕组。通过上述方式,将多个第一绕组集成在一个磁性组件上,解决了传统的分体式的磁器件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和组装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三相LLC(I nductor-I nductor-capac itance)电路是一种谐振电路,由谐振电感、谐振电容、和励磁电感构成,能够实现高效的电力转换和稳定的输出电压,可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电力电子、通信、医疗和家电等。
目前的三相LLC电路中,三个谐振电感以及三个励磁电感间均为独立的元器件,所占的空间较大,从而导致设置有三相LLC电路的电源设备的功率密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化学装置及电源设备,克服了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磁集成装置,包括:磁性组件和第一绕组,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绕线柱以及第一公共柱,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绕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并且绕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每一所述第一绕线柱均绕设一所述第一绕组。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共柱包括凸出部分,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柱之间设置一所述凸出部分并相对所述凸出部分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一公共柱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
可选的,所述第一公共柱的横截面同时满足为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其中,所述第一公共柱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往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的截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绕线柱的横截面为对称图形,其中,所述第一绕线柱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往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的截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第一绕线柱延伸方向的投影的形状同时满足为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图形,所述第一公共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中心轴位置。
可选的,还包括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二绕线柱与所述第一绕线柱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绕线柱上绕设有一第二绕组。
可选的,所述第二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绕线柱与所述第一绕线柱平行分布。
可选的,一所述第二绕线柱设置于一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的连接线上。
可选的,磁集成装置还包括第三端板和第二公共柱,所述第三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绕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所述第二公共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
可选的,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绕线柱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绕线柱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所述第二公共柱与所述第一公共柱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沿一方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绕设于第一绕线柱的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变压器副边线圈,所述第二绕组为绕设于第二绕线柱的电感线圈,或者,所述第一绕组为绕设于第一绕线柱的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绕设于第二绕线柱的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变压器副边线圈。
可选的,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均设置有气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设备,包括上述的磁集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集成装置,包括磁性组件和第一绕组,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公共柱和至少三个第一绕线柱,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绕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并且绕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每一所述第一绕线柱均绕设一所述第一绕组。通过上述方式,将多个第一绕组集成在一个磁性组件上,解决了传统的分体式的磁器件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和组装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相LLC电路的拓扑图;
图2是目前的分体式的电感和变压器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提供的一种磁集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磁集成装置的磁性组件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磁性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一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磁性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提供的一种磁集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8是图7所示的磁集成装置的磁性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图8所示的磁性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一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的磁性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的另一示意图;
图11是磁通φ5和磁通φ6在如图8所示的磁性组件上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三中提供的一种磁集成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所示的磁集成装置的磁性组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图13所示的磁性组件沿垂直于第一方向的一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三相LLC(I nductor-I nductor-capac itance)电路的拓扑图,其中,Cr1、Cr2和Cr3均表示为谐振电容,L1、L2和L3表示为谐振电感,T1、T2和T3表示为变压器。在目前的三相LLC电路中,谐振电感a和变压器(包括原边线圈和副边线圈,原边线圈即为励磁电感)b采用分体式的结构,如图2所示为谐振电感a和变压器b的示意图,共需要3个谐振电感a和3个变压器b,占用空间大,且组装复杂,维护成本较高。
鉴于此,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磁集成装置1000,磁集成装置1000包括磁性组件1和多个第一绕组2。多个第一绕组2集成设置于磁性组件1,多个第一绕组2共用一个磁性组件1,以减小磁集成装置1000占用的体积。同时,通过限定第一绕组2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多个第一绕组2与磁性组件1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多个第一绕组2工作时产生的磁通可相互抵消,进而降低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为便于更好地理解该磁集成装置1000,接下来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磁集成装置1000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具体结构作出说明。
实施例一
对于上述磁性组件1,以应用于三相电路中为例,请参阅图4,磁性组件1包括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一公共柱13和三个第一绕线柱14。第一端板11与第二端板12平行设置,第一公共柱13和设置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之间,第一公共柱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连接,第一绕线柱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连接,第一绕线柱14和第一公共柱13均垂直于第一端板11以及第二端板12,第一绕线柱1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第一绕线柱14绕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Z1圆周阵列分布,如图5所示,沿第一方向观察磁性组件1的横截面,三个绕线柱14的中心点均位于圆心在第一公共柱13的中心轴Z1上的圆C1上,相邻的第一绕线柱14之间的距离相同,其中,第一方向为第一端板11朝向第二端板12的方向,磁性组件1的横截面为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如此,每个第一绕线柱14距离第一公共柱13的距离相同,在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上,三个第一绕线柱14与第一公共柱13的中心处之间的磁通路的路程均相同,且相互之间具有120度夹角。
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的形状与第二端板12的形状相同,且第一端板11的大小与第二端板12的尺寸相同,如此,每个第一绕线柱14与第一公共柱13之间不仅距离相同,而且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具有相同形状大小的截面面积以容纳磁通。
为了使得磁通在磁性组件1内分布更加均匀,进一步的,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沿第一绕线柱14延伸方向的投影的形状同时满足为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第一公共柱13设置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的中心轴位置,第一公共柱13的横截面同时满足为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其中,第一公共柱13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第一端板11往第二端板12的方向的截面;第一绕线柱14的横截面为对称图形,其中,第一绕线柱14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第一端板11往第二端板12的方向的截面。具体的,请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沿第一绕线柱14延伸方向的投影为将正三角形的三个角导圆角后得到的图形,三个第一绕线柱14分别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角,第一绕线柱14的横截面为的形状为圆形,磁性组件1整体高度对称,三个第一绕线柱14上绕设的绕组在通入电流后,磁性组件1中的磁通分布比较均衡。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绕线柱14的横截面的形状还可以为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本申请在此不作限定。
对于上述第一绕组2,请参阅图3,每一个第一绕组2分别绕设在一个第一绕线柱14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电路中起变压器的作用,第一绕组2还包括原边线圈21和副边线圈22,一原边线圈21绕设于一第一绕线柱14上,一副边线圈22绕设于原边线圈21外层,如此,原边线圈21与副边线圈22耦合,当电流通过原边线圈21时,对应的副边线圈22产生感应电动势。每一原边线圈21之间的绕线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副边线圈22绕设于第一绕线柱14上,原边线圈21绕设于副边线圈22外层;又或者将原边线圈21和副边线圈22交替绕设在第一绕线柱14上。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绕组2还可以只包括一个线圈,以起到电感的作用。
请参阅图4和图6,图6中的符号“×”表示磁通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符号“·”表示磁通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当磁集成装置1000工作时,三个第一绕组2通过三相交流电后,在任一时刻,由于三相电流中的其中一相与另外两项电流的方向相反,因而在某一时刻,两个第一绕组2产生相同方向的第一磁通φ1,剩余的第一绕组2产生与另外两个第一绕组2方向相反的第二磁通φ2,由于三个第一绕线柱14与第一公共柱13之间的距离相同,三个第一绕线柱14之间的距离相同,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的形状和尺寸相同,因而每一第一绕线柱14至第一公共柱13之间的磁通路径和磁阻相同,且第一磁通φ1在第一公共柱13上的方向与第二磁通φ2在第一公共柱13上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一磁通φ1和第二磁通φ2可于第一公共柱13的中心区域大幅抵消,从而降低了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绕组2在第一绕线柱14上的绕线方式可根据实际外部电路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当磁集成装置1000工作时,各个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可于第一公共柱13上抵消即可。
由于在实际工况下,电源无法达到完全三相平衡,因而在第一公共柱13中经过抵消后,通常还存在沿第一方向或者沿与第一方向相反方向的磁通,为了增大第一公共柱13的横截面积,以供容纳更多的磁通,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第一公共柱13被设置为,第一公共柱13包括中心部分131和凸出部分132,凸出部分132的一端与中心部分131连接,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绕线柱14之间设置一凸出部分132,并且任意相邻两个第一绕线柱14相对设置于两者之间的凸出部分132对称分布。
在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为了尽可能地增大第一公共柱13的横截面积,更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5,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分132自中心部分131向外延伸至与第一端板11的边沿和第二端板12的边沿相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7-9,磁性组件1还包括第二绕线柱15和第二绕组3,第二绕线柱15和第二绕组3的数量均与第一绕线柱14的数量相同,每一第二绕线柱15设置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之间,每一第二绕线柱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二端板12连接,第二绕线柱15与第一绕线柱14平行分布,所有第二绕线柱15绕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Z1圆周阵列分布。
请参阅图8和图10,图10中的符号“×”表示磁通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同的方向,符号“·”表示磁通的方向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当磁集成装置1000工作时,三个第二绕组3通过三相交流电后,在任一时刻,由于三相电流中的其中一相与另外两项电流的方向相反,因而在某一时刻,两个第二绕组3产生相同方向的第三磁通φ3,剩余的第二绕组3产生与另外两个第二绕组3方向相反的第四磁通φ4,三个第二绕线柱15至第一公共柱13之间的磁通路径和磁阻相同,且第三磁通φ3在第一公共柱13上的方向与第四磁通φ4在第一公共柱13上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三磁通φ3和第四磁通φ4可于第一公共柱13的中心区域大幅抵消,从而降低了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
为了降低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进一步的,请参阅图9-11,磁性组件1被设置为,一第二绕线柱15的中心轴Z3位于一第一绕线柱14的中心轴Z2与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Z1的连接线上。第二绕组3的绕线方向与第一绕组2的绕线方向相反,当磁集成装置1000工作时,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φ5的流向与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φ6的流向相反,如图11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因此在第一绕线柱14与第一公共柱13之间的第一端板11处,以及,在第一绕线柱14与第一公共柱13之间的第二端板12处,方向相反的磁通φ5和φ6相互抵消;在第一公共柱13处,磁通φ5和φ6同样具有相反的方向,因此也可相互抵消。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磁性组件2磁饱和,第一绕线柱14和所述第二绕线柱15均设置有气隙(图未示),可以理解的是,气隙可以填充有非导磁材料或磁导率小于绕线柱的磁材。
本实施例提供的磁集成装置1000在应用于图1所示的三相120度交错LLC拓扑中时,以图2所示的将电感和变压器单独设置的方式为对比例,基于数值计算和有限元电磁仿真,磁损耗率的结果如表一所示,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本实施例提供的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率降低了33.3%。
表一、有限元电磁仿真实验数据表
本实施例提供的磁集成装置1000可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第二绕组3用于作为谐振电感,第一绕组用于作为变压器,第二绕组3与原边线圈21串联。为了使得通过电流时,第二绕组3和原边线圈21产生相反方向的磁通,原边线21的绕线方向与第二绕组3的绕线方向相反。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原边线圈21和第二绕组3的绕线方式可根据实际外部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调整,满足原边线圈21与第二绕组3之间可产生相反方向磁通即可。
本实施例的磁集成装置1000相较于实施例一中的磁集成装置1000,集成度更高,且作第一绕组2和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可进一步相互抵消,从而具有更低的磁损耗。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12和图13,磁性组件1还包括第三端板16和第二公共柱17。第三端板16设置于第一端板11背向第二端板12的一侧,第二公共柱17和每一第二绕线柱15均设置于第一端板11和第三端板16之间,第二公共柱1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三端板16连接,每一第二绕线柱1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端板11和第三端板16连接,第二绕线柱15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绕线柱14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第二公共柱17与第一公共柱13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第三端板16间相互平行设置,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和第三端板16之间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第二绕线柱15和第二绕组3的数量均为三个。为了使得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和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之间可相互抵消,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φ7的方向应与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φ8的方向相同。
当磁集成装置1000工作时,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于第一公共柱13中抵消,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于第二公共柱17中抵消。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φ7的方向和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φ8的方向如图14中箭头所示,第一绕组2产生的磁通φ7和第二绕组3产生的磁通φ8在第一端板11处方向相反,因此磁通φ7和磁通φ8可在第一端板11处相互抵消,进而降低磁集成装置1000的磁损耗。
本实施例的磁集成装置1000相较于实施例二中的磁集成装置1000,实施二中的磁集成装置100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更小,本实施例的磁集成装置1000在垂直于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更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进行选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磁集成装置1000,包括磁性组件1和第一绕组2,磁性组件1包括第一端板11、第二端板12、第一公共柱13和至少三个第一绕线柱14,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绕线柱14在所述第一端板11以及所述第二端板12之间并且绕所述第一公共柱13的中心轴Z1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14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11以及所述第二端板12,所述第一公共柱13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11以及所述第二端板12;每一所述第一绕线柱14均绕设一所述第一绕组2。通过上述方式,将多个第一绕组2集成在一个磁性组件1上,解决了传统的分体式的磁器件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和组装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用电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磁集成装置1000,对于磁集成装置1000的结构和功能请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7)

1.一种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磁性组件,包括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第一绕线柱以及第一公共柱,至少三个所述第一绕线柱在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之间并且绕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圆周阵列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
第一绕组,每一所述第一绕线柱均绕设一所述第一绕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公共柱包括凸出部分,任意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绕线柱之间设置一所述凸出部分并相对所述凸出部分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一公共柱均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二端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公共柱的横截面同时满足为旋转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其中,所述第一公共柱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往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的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线柱的横截面为对称图形,其中,所述第一绕线柱的横截面为沿垂直于所述第一端板往所述第二端板的方向的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尺寸和形状均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沿所述第一绕线柱延伸方向的投影的形状同时满足为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对称图形,所述第一公共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中心轴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绕线柱,所述第二绕线柱与所述第一绕线柱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每一所述第二绕线柱上绕设有一第二绕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绕线柱位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二绕线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绕线柱与所述第一绕线柱平行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所述第二绕线柱设置于一所述第一绕线柱的中心轴与所述第一公共柱的中心轴的连接线上。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三端板和第二公共柱,所述第三端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背向所述第二端板的一侧,所述第二绕线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以及所述第三端板;所述第二公共柱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之间,并且所述第二公共柱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线柱和与之对应的第一绕线柱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所述第二公共柱与所述第一公共柱同轴分布,并且沿轴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端板与所述第一端板平行分布,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三端板沿一方向的垂直投影相同并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绕组包括绕设于第一绕线柱的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变压器副边线圈,所述第二绕组为绕设于第二绕线柱的电感线圈,或者,
所述第一绕组为绕设于第一绕线柱的电感线圈,所述第二绕组包括绕设于第二绕线柱的变压器原边线圈和变压器副边线圈。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柱和所述第二绕线柱均设置有气隙。
17.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磁集成装置。
CN202321027814.5U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Active CN2198428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814.5U CN21984286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27814.5U CN21984286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2869U true CN219842869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2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27814.5U Active CN219842869U (zh) 2023-04-28 2023-04-28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28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90952B (zh) 磁性元件及其適用之電源轉換裝置
US10381934B2 (en) Multiple parallel-connected resonant converter, inducto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and transformer-integrated magnetic element
EP3407364B1 (en) Transformer and llc resonant converter having the same
TWI594277B (zh) 集成磁性元件與應用其之全波整流變換器
EP2933803A1 (en) Magnetic element with multiple air gaps
CN101479817A (zh) 可配置多相耦合磁结构
WO2014151332A1 (en) Integrated magnetic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assembling same
CN210805499U (zh) 磁集成器件
JP2002057045A (ja) トランス
US9607758B2 (en) Magnetically shielded three-phase rotary transformer
WO2011021156A1 (en) Integrated multi-phase planar transformer
JP2019079944A (ja) コイル部品、回路基板、及び電源装置
CN219842869U (zh)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US20090219124A1 (en) Transformer for multi-output power supplies
CN114203408A (zh) 平板绕组变压器
CN112041949B (zh) 感应器装配件
CN116417225A (zh) 一种磁集成装置及电源设备
CN110635663B (zh) 集成磁组合件和将其组装的方法
JP6278153B1 (ja) 変圧器
US9424978B2 (en) Magnetically shielded three phase rotary transformer having three magnetic cores
JPH11243019A (ja) 変圧器
JP2019021733A (ja) プレーナ型トランス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
JP5627725B2 (ja) Dc/dcコンバータ
CN219534249U (zh) 双路电感器
CN217544320U (zh) 一种电感装置、转换器电路、印刷电路板、电子设备和电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