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41601U -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 Google Patents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41601U
CN219841601U CN202321200712.9U CN202321200712U CN219841601U CN 219841601 U CN219841601 U CN 219841601U CN 202321200712 U CN202321200712 U CN 202321200712U CN 219841601 U CN219841601 U CN 2198416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 exchanger
vertical
air conditioner
tube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007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伟
詹飞龙
徐言先
韦林林
宗鹏鹏
李先庭
诸葛水明
王媛
石文星
薛世山
马骥
熊爱莲
吴飞飞
王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an'erm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an'erm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an'erm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an'ermei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007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416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416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416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效节能空调和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空调主机包括壳体、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压缩机和风机;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设于壳体内的中上部并与至少部分壳体顶面及侧面共同组成负压腔;在壳体内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横向两侧中下部及外换热器本体下部构成进风配风通道。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至少1组空调主机系统;空调主机系统的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靠近外立面;排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和/或抵近于外立面。本实用新型构建空调主机高效换热风路结构提高能量密度;便利空调主机检测维修;实现了设备平台外立面构建侧进侧出风路结构。

Description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高效节能空调和绿色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背景技术
空调是建筑物中最主要的能量设备,也是建筑节能的焦点。
现状商用空调主机的外换热器模块,已经从“壳管式换热器+冷却塔”进化到了空气表冷器,“翅片管换热器(表冷器)+顶出风轴流风机”已经成为了商用空调主机外换热器模块的标准配置;以“翅片管换热器+顶出风轴流风机”为基本型式的多联机、风冷水机模块,摆脱了对冷却塔及水源的依赖,提高了环境适应性和制冷能效。
但是,双碳时代到来,空调主机与建筑物关系再次发生重要改变:空调主机退出楼宇屋顶让位于光伏发电等功能,楼宇分布式能量系统概念推动空调主机进入建筑物内多层设备平台。
而现状多联机、风冷水机模块等“上出风”空调主机,以及主机与建筑物结构关系,还是“两张皮”,空调主机还是原来的主机,设备平台还是传统的外廊式结构空间,只是实施了空调主机的空间位移,两者都没有适应建筑物分布式能量系统的结构关系要求,呈现出空调主机风路不畅、制冷系统能效降低、进风排风通道占地过多、设备平台空间利用不合理、功率密度降低、主机占地面积增加等系列问题。
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高层建筑空调主机房制冷量与占地面积的比值即空调主机房制冷功率密度,均值约为1.16Mw/100㎡即11.6kw/㎡;如果建筑物单位面积制冷负荷为100W/㎡,则每1㎡空调主机房的制冷量可以满足116.3㎡建筑面积的用冷需求,主机房占地面积在建筑物总面积中的占比为0.85%,与《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推荐的0.8%是一致的。
而随着地球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的暖通空调设计中单位建筑面积制冷负荷的取值越来越大,长江流域高层超高层建筑甚至超过200W/㎡,由于建筑热负荷的增加以及分布式空调系统概念下的空调主机分散化局部化而带来的建筑物内不能跨区域跨楼层互相调用闲置空调资源,如果主机房制冷功率密度依然维持在11.6kw/㎡低水平,则每1㎡空调主机房的制冷量只能满足58㎡建筑面积的用冷需求,空调主机房面积在建筑总面积中占比上升到1.7%,大幅超出现行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的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的多联机、风冷水机模块等“上出风”商用中央空调主机,以及空调主机与外廊式设备平台之间的结构关系,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包括:
一是空调主机设备平台的能量密度低。经过多次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现状空调主机按照占地面积计算功率密度都已超过40kw/㎡,而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只有11.6kw/㎡,即平台上的空调主机进出风道、维修通道和通风盲区占地面积达到空调主机面积的2.4倍以上;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占地面积过大,普遍达到建筑总面积的1.5%以上,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问题。现状空调主机及设备平台的进出风场结构不合理、纵深空间与顶部空间利用率低,还导致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现状超高层建筑中每隔12层左右设置的设备层,四周外廊全部被空调主机进出风口所占用。建筑外立面宽度是建筑物指标体系中仅次于建筑面积的重要资源,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空调主机设备平台争夺建筑外立面的宽度资源,占用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造成同层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视觉沟通被阻断,也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三是外换热器通风竖向不均匀性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中央空调主机的结构创新,以及中央空调主机与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关系的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主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备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包括壳体、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风机;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上部,并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顶面及侧面共同组成连通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风路的负压腔;在所述壳体内,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横向两侧中下部及外换热器本体下部构成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设置于负压腔顶部;所述风机上方设有与壳体连接的排风腔;优选地,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朝向空调主机壳体的短边侧。
进一步地,沿着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纵向长边方向至少设置2只风机。
进一步地,在壳体内底部,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端面外侧设置压缩机腔;所述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电气控制箱设置于压缩机腔内;所述气液分离器、空调压缩机、换热器总成、膨胀阀与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管路顺序连通,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管与竖直线的夹角α为15°~45°。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竖向高度为空调主机高度的50%~80%。
进一步地,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优选地,所述风机为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
一种空调主机系统,包括至少2台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并排布置。
一种空调主机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至少1组所述空调主机系统;所述设备平台设有用于通风的外立面,所述空调主机系统的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靠近外立面;空调主机的上方设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和/或抵近于外立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排风腔对应,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进风口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上部连续布列,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中下部连续布列。
优选地,所述外立面的排风区与所述外立面的进风区的分界为一条水平直线或者分界线接近于水平直线。
进一步地,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面积为用于通风的外立面面积的25%~50%。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主机的背板与设备平台的内墙面之间,构成用于人行、开展维修和设置空调系统铜管、电缆桥架的三合一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一种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空调主机及设备平台,其有益之处是:
①构建空调主机外换热器高效换热风路结构,提高空调主机能量密度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抬升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腾出底部空间,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横向两侧中部下部及下部构建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确立“中下部进风通道中速进风、顶部排风腔高速排风”的气动布局,将外换热器的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主体段落纳入空调主机内部;
本实施例在空调主机有限空间内,贴着V型翅片管换热器进风面展开获得大面积的换热器通风面,在大面积换热器通风面上再二次展开获得巨大面积的翅片传热面,降低了换热器本体传热温差,降低了冷凝压力提升了蒸发压力,提高了制冷剂循环量、蒸发器吸热量、冷凝器放热量,还又有效控制了空调主机体积,提高了空调主机的能量密度,为提升设备平台能量密度准备了前置条件。
②便利空调主机检测维修
本实施例将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等氟路电路组件,全部集中设置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一端外侧的压缩机腔,并且在设备平台上安装空调主机时压缩机腔朝向平台里侧的维修通道;
空调主机可能发生故障的,通常是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等氟路运动结构件和接触器、控制器、传感器等电路组件;本实施例空调主机的结构设计,便利了检查维修:故障发生时,在平台里侧的维修通道上打开压缩机腔背板,可能发生故障的压缩机、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等氟路电路组件,一览无余,检查维修非常便捷,解决了空调外机与生俱来的检查维修难题。
③为配合设备平台外立面构建侧进侧出风路结构创造了条件
经典的顶出风中央空调主机,乃是为楼顶露台场景量身定制;从楼顶露台移入建筑物中间层设备平台,需要顶出风空调主机风路与平台外立面组合方式的创新。
本实施例确立“主机中下部中速进风、顶部排风腔高速排风,进排风口同向同侧设置,进风面积:排风面积≈2:1”的气动布局,在沿长边设置的外换热器负压腔顶部设置排风截面面积约为进风面1/2的“排风腔”,开发设备平台顶部闲置空间;本实施例不仅结构紧凑,而且空调主机排风口进风口同向设置、同侧设置、上下设置,为安装在设备平台上比邻外立面设置、配合设备平台外立面构建空调主机侧进侧出的顺畅风路结构准备了条件;
本实施例在空调主机进风面积:排风面积≈2:1的设计概念下,排风速度达到进风速度2倍,排风动压头达到进风动压头的4倍,有效提高了空调主机外换热器排风的速度和动能,有效提高了空调主机排风射流穿越设备平台外立面射入环境大气的射程和扩散稀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进风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结构三维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结构竖向侧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结构3个水平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系统制冷原理图;
图6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系统气流运行竖向剖视图;
图7为实施例1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延伸设置的空调主机气流运行水平剖视图;
图8为实施例2采用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的竖向V型外换热器的空调主机结构竖向剖视图;
图9为实施例2采用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的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系统气流运行竖向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3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设备平台结构竖向侧视图;
图11为实施例3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设备平台结构俯视图;
图12为实施例3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设备平台气流运行俯视图;
图13为设备平台的外立面上进风区与排风区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定义,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申请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纵向”、“长度”、“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定义:外廊式设备间平台,设定垂直于外廊式设备平台外立面的方向为纵向,平行于外廊式设备平台外立面的方向为横向。
实施例1
如图1-7所示,一种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包括壳体、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压缩机121、气液分离器126和风机38。
壳体内底部设有用于安装翅片管换热器37的增高支架136;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设于壳体内的中上部,并与部分壳体顶面及侧面等共同组成连通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风路的负压腔124。
在壳体内,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横向两侧中下部,及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的下部由增高支架136拓展的空间,构成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即构成空调主机的进风通道135。
气液分离器、空调压缩机、换热器总成、膨胀阀与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管路顺序连通,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
翅片管换热器37下方设有集水盘。
风机38设置于负压腔124的顶部;风机38上方设有与壳体连接的排风腔33;排风腔33的排风口331朝向空调主机壳体的短边侧。
沿着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的纵向长边方向设置3只风机38。
在壳体内底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的端面外侧设置压缩机腔332;压缩机121、气液分离器126和电气控制箱等设置于压缩机腔332内。
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的翅片管与竖直线的夹角α为15°~45°。
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37的竖向高度为空调主机高度的50%~80%。
风机38为轴流风机。
本实施例的空调主机与室内换热器127连接构成空调系统。
一种空调主机系统,包括至少2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空调主机并排布置。
本实施例空调主机,贯彻空调主机撤离建筑物楼顶进入普通层的楼宇分布式能量系统理念,面向普通层单侧开放的外廊式设备平台的应用场景,以提升空调主机能量密度、方便空调主机机械电气组件维修、有利于发掘设备平台外立面进出风潜力、提高设备平台能量密度为目标,创新了空调主机系统结构。
①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构建空调主机侧进侧出风路空调主机采用竖向断面为竖向V型的翅片管换热器,V型两侧的侧边为长边,为纵向,两端底边为短边为横向;沿着竖向V型纵向长边方向设置风机,设置了3只风机;风机上方设置排风腔,开发设备平台顶部闲置空间,排风腔排风口朝向主机短边侧。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抬升V型翅片管换热器,腾出底部空间,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横向两侧中下部及换热器下部构建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确立“中下部进风通道中速进风、顶部排风腔高速排风”的气动布局;
本实施例空调主机进风配风风道主体在空调主机内部设置,排风口进风口同向设置、同侧设置、上下设置,为空调主机安装在设备平台上比邻外立面设置、配合设备平台外立面构建空调主机侧进侧出的顺畅风路结构、撤销传统设备平台上空调主机之外的送风配风通道准备了条件;
本实施例从外换热器换热量Q=K×S×⊿t出发,在空调主机有限空间内,纵向延伸设置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贴着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进风面展开获得大面积的换热器通风面,在大面积换热器通风面上再二次展开获得巨大面积的翅片传热面,从而有效扩大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翅片换热面积S、降低换热器传热温差⊿t、提升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提升换热器Q。
②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端面外侧设置落地式压缩机腔。
空调主机氟路组件如压缩机、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气组件如接触器、继电器、传感器、控制器,是制冷系统的主要部件也是易损部件,维保任务繁重;
本实施例对比参照物经典风冷水机模块,对空调主机结构进行创新设计,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一端外侧设置落地式压缩机腔,将空调主机压缩机及电气控制箱等机械电气组件从V型翅片管换热器底部抽出,集中设置于压缩机腔中。
在压缩机从V型翅片管换热器底部抽出并且满足外换热器进风配风通道截面尺寸前提下,将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接水底盘降低高度设置,扩大翅片管换热器翅片长度和换热面积。
本实施例空调主机在设备平台安装时,压缩机腔在氟路电路桥架下方比邻人行通道维修通道安置,既便利氟路铜管和电力线路的进出连接,也便利氟路铜管和电力线路的检查维修。
本实施例压缩机腔的压缩机、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等氟路组件与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制冷剂连接管、室内换热器127等组件按照压缩机-四通阀-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四通阀-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顺序,组成制冷空调循环回路。压缩机作为制冷循环回路动力,在冷凝器蒸发器管路中分别建立制冷剂的高低压状态,驱动制冷剂在制冷循环回路中循环流动和反复相变实现“热量搬运”,即通过制冷剂液体在蒸发器内管路内蒸发吸热再通过铜管上涨接的巨大翅片吸热面积S吸收翅片间隙流动的低温环境空气的热量,通过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管路内冷凝放热再通过铜管上涨接的巨大翅片放热面积S向翅片间流动的高温环境空气放出热量,实现热量从空调蒸发器所在低温环境向冷凝器所在高温环境的迁移。
本实施例空调主机系统运行时,空调主机V型翅片管换热器负压腔风机运行抽排其吸风口所连通的外换热器负压腔内的空气,在负压腔内产生负压,拉动外换热器外侧环境空气以4m/s左右中速进入空调主机内部;外侧空气进入空调主机内部后,再分散减速,流向通风断面大、翅片总和面积巨大的V型外换热器,以1.6m/s左右低速流过V型外换热器翅片间隙,实现环境空气与外换热器铜管内制冷剂的热量交换;环境空气换热之后进入负压腔,再汇集加速流入压力最低的风机吸风口,被风机升压穿越排风腔以8m/s左右高速向外排出。
实施例2
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风机为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都是创新外换热器风路的空调主机,都是采用短边侧中下部中速进风、顶部高速排风的气动布局,将外换热器的进风通道排风通道的主体段落纳入主机内部;都是在空调主机有限空间内,贴着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进风面展开获得大面积的换热器通风面,在大面积换热器通风面上再二次展开获得巨大面积的翅片传热面;都是空调主机外部气流以4m/s左右中速进入主机,在主机内部进风气流减速分散,以1.6m/s左右低速穿过具有总和通风断面大、翅片总和换热面积巨大特点的V型翅片管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换热之后流入负压腔,在外换热器风机负压牵引下向风机吸风口汇集,经风机升压之后最后从排风腔以8m/s左右速度高速排出。
本实施例的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风机采用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
本实施例具有实施例1的全部优点,并且由于采用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风路动力更为强劲、通风效率更高;通过后倾式外转子离心风机竖向错位设置,可以按照多只离心风机吸风口总和宽度等于V型外换热器纵向长度来安排离心风机数量,设置多只风机满足风量需求。
实施例3
如图10-13所示,一种空调主机设备平台,设备平台151内沿横向设置多组空调主机系统;设备平台设有用于通风的外立面1,空调主机系统的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靠近外立面1;空调主机的上方设有排风腔33,排风腔33的排风口331抵近于外立面1。
外立面1上的排风区132与空调主机排风口331对应,外立面1上的进风区34与空调主机进风口125对应。
外立面上1的排风区132在外立面上部连续布列,外立面上的进风区34在外立面中下部连续布列。
外立面1的排风区132与外立面的进风区34的分界为一条水平直线或者分界线接近于水平直线。
外立面上的排风区132的面积为用于通风的外立面面积的25%~50%。
空调主机的39背板与设备平台的内墙面2之间,构成用于人行、开展维修和设置空调系统铜管、电缆桥架的三合一通道51。
制冷剂连接管81或冷冻水连接管设置在桥架8上,空调主机模块通过制冷剂连接管81或冷冻水连接管连通建筑各个楼层各个区域的空调室内机或风机盘管,空调主机模块与室内机/风机盘管联合运行,对建筑物室内空间制冷(制热)。
本实施例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重负荷空调主机横向成组布置的重负荷设备平台,将设备平台外立面视为重要资源、视为与设备平台面积同等重要的资源。将设备平台外立面上进风面进风速度提升到中速(4m/s以上)排风面排风速度控制在适度高速(8m/s左右)作为设备平台实现“重负荷”的前提条件,重组外立面上进风面与出风面的位置关系、面积比例关系、能量强度关系,并且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重负荷空调主机,构建设备平台高强度高效率进出风外立面,为大幅度提升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准备条件。
本实施例采用重负荷空调主机沿设备平台横向密集布置,将传统设备平台上相互孤立的多只空调主机排风口集中连片设置,有效整合外立面进风区排风区资源,有效压缩排风区与进风区边界长度;
本实施例在设备平台外立面顶部设置高速排风区,在中下部设置大面积中速进风区;进风区与排风区互补设计,排风区之外全为进风区,扩大进风区断面面积,构建设备平台低阻力高效率进出风外立面。
本实施例设备平台运行时,各只空调主机外换热器负压腔风机运行,抽排各自连通的负压腔内的空气,在负压腔内产生负压,拉动环境空气穿越设备平台外立面进入空调主机内部;外部环境空气进入空调主机内部后,在空调主机内部进风气流以钝角入射翅片间隙的后侧翅片,被后侧翅片刨刀刨下的进风气流进入翅片间隙,减速分散,低速穿过具有总和通风断面大、翅片总和换热面积巨大特点的换热器进行热量交换;环境空气换热之后流入负压腔,在外换热器风机负压牵引下向风机吸风口汇集,被风机升压穿越排风腔,通过设备平台外立面顶部,高速射入环境大气扩散稀释;本实施例排风速度≥进风速度2倍,排风气流以进风气流4倍以上动能以射流形式射入大气环境,扩散稀释效果好。
本实施例采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重负荷空调主机横向成组布置的重负荷设备平台的有益之处是:
①构建设备平台低阻力高效率进出风外立面
本实施例将设备平台外立面视为与设备平台面积同等重要的资源,将设备平台外立面上进风面进风速度提升到中速(4m/s以上)与排风面排风速度控制在适度高速(8m/s左右)作为设备平台实现“重负荷”的前提条件,重组外立面上进风面与出风面的位置关系、面积比例关系、能量强度关系;
本实施例采用重负荷空调主机沿设备平台横向密集布置,将传统设备平台上相互孤立的多只空调主机排风口集中连片设置,有效整合外立面进风区排风区资源,有效压缩排风区与进风区边界长度;
本实施例在设备平台外立面顶部设置高速排风区,在中下部设置大面积中速进风区;进风区与排风区互补设计,排风区之外全为进风区,扩大进风区断面面积;
本实施例构建了高强度高效率的设备平台进出风外立面,为大幅度提升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准备了基础条件。
②提高了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减少设备平台占地
本实施例采用实施例1或2所述的重负荷空调主机,在空调主机有限空间内,在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通风面上再二次展开出巨大面积的翅片传热面,从而有效扩大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翅片总和换热面积、降低换热器传热温差、提升蒸发压力降低冷凝压力,形成了重负荷的特质条件。
本实施例在具有重负荷特质的空调主机基础上,通过设备平台布局方式创新,在空调主机内内置外换热器新风通道,开发设备平台顶部闲置空间的排风风道功能,压缩空调主机之间横向间距,将人行通道、维修通道、铜管电缆桥架通道实行“三合一”,从而大幅度压缩设备平台上无效低效空间和通风盲区的占地面积,将设备平台平均制冷制热功率密度(即单位面积制冷量制热量)由现状11.6kw/㎡左右提高到25kw/㎡以上,大幅增加100%;在相同制冷负荷下,节约设备平台占地面积1/2以上。
③压减空调主机进出风面占用的设备层外立面横向宽度
建筑外立面宽度是建筑物指标体系中仅次于建筑面积的重要资源,现状空调主机进出风面占用建筑设备层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造成同层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风采光、视觉沟通被阻断,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本实施例通过重组空调主机内部外换热器及外换热器进出风路径,提高了空调主机的功率密度,从而在相同建筑热负荷条件下大幅度压减了设备平台占地面积,大幅度压减了空调主机进出风面所占用的建筑设备层外立面横向宽度,保证了同层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之间的通风采光、视觉沟通。
④便利空调主机检测维修
本实施例采用的重负荷空调主机,将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等氟路电路组件,集中设置到V型翅片管换热器短边侧的压缩机腔;
本实施例将空调主机压缩机腔的背板朝向设备平台里侧维修通道,便利了空调主机检查维修:故障发生时,在设备平台里侧的维修通道上打开空调主机压缩机腔背板,可能发生故障的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阀、膨胀阀、电气箱等氟路电路组件,一览无余,检查维修非常便捷,本实施例解决了空调主机与生俱来的检查维修难题。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风机;
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设于所述壳体内的中上部,并与至少部分所述壳体顶面及侧面共同组成连通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换热风路的负压腔;
在所述壳体内,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横向两侧中下部及外换热器本体下部构成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设置于负压腔顶部;所述风机上方设有与壳体连接的排风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朝向空调主机壳体的短边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沿着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纵向长边方向至少设置2只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底部,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端面外侧设置压缩机腔;所述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和电气控制箱设置于压缩机腔内;所述气液分离器、空调压缩机、换热器总成、膨胀阀与空调室内机的制冷剂管路顺序连通,组成空调系统制冷剂循环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翅片管与竖直线的夹角α为15°~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竖向高度为空调主机高度的50%~8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为轴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9.一种空调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2台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所述空调主机并排布置。
10.一种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至少1组权利要求9所述空调主机系统;所述设备平台设有用于通风的外立面,所述空调主机系统的空调主机外换热器的进风配风通道靠近外立面;空调主机的上方设有排风腔,所述排风腔的出风口设置和/或抵近于外立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排风腔对应,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进风口对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上部连续布列,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在所述外立面中下部连续布列;所述外立面的排风区与所述外立面的进风区的分界为一条水平直线或者分界线接近于水平直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面积为用于通风的外立面面积的25%~50%。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主机的背板与设备平台的内墙面之间,构成用于人行、开展维修和设置空调系统铜管、电缆桥架的三合一通道。
CN202321200712.9U 2023-05-18 2023-05-18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Active CN2198416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0712.9U CN219841601U (zh) 2023-05-18 2023-05-18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00712.9U CN219841601U (zh) 2023-05-18 2023-05-18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41601U true CN219841601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00712.9U Active CN219841601U (zh) 2023-05-18 2023-05-18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416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95085A (zh) 基于风冷和水冷复合单元的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4470335A (zh) 基于热管技术的数据中心节能冷却系统
CN117190302A (zh) 一种负压腔排风腔互补设计重负荷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219841601U (zh) 带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系统和设备平台
CN101839529A (zh) 热回收热泵型新风空调机组
CN109915968B (zh) 一种防堵塞的蒸发冷却结合机械制冷的空调机组
CN109990412B (zh) 机械制冷结合自然冷却方式的数据中心空调系统
CN116608512A (zh) 一种具有竖向v型翅片管换热器的空调主机及其空调主机系统和设备平台
CN219841603U (zh) 一种立体送风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219841602U (zh) 一种多只负压腔沿长边设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219868215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及其空调主机和设备平台
CN220103273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及其空调主机和系统、设备平台
CN220556201U (zh) 一种风机竖向布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219756527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及其多系统重负荷空调主机和设备平台
CN116772302A (zh) 一种立体送风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219889664U (zh) 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
CN116624933A (zh) 一种多只负压腔沿长边设置的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113932321A (zh) 一种高速出风窄立面空调外机
CN116608513A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及其沿长边设置多负压腔的双制冷系统空调主机和设备平台
CN116678042A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及其空调主机和空调主机系统、空调设备平台
CN219841605U (zh) 底板设置补风槽口的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总成的空调主机
CN221005236U (zh) 一种风机低位倾斜设置空调主机设备平台
CN219841604U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总成及其空调主机和空调系统
CN221324586U (zh) 一种负压腔排风腔互补设计重负荷空调主机及其设备平台
CN116772303A (zh) 一种翅片管换热器及其多系统重负荷空调主机和设备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