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9814U - 一种弹性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弹性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9814U
CN219839814U CN202320293340.2U CN202320293340U CN219839814U CN 219839814 U CN219839814 U CN 219839814U CN 202320293340 U CN202320293340 U CN 202320293340U CN 219839814 U CN219839814 U CN 2198398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fabric
elasticity
zone
elastic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2933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效宇
张盈盈
张嘉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Guho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2933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98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98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98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弹性面料,该面料为纬编面料,包括沿面料纵向分布的若干弹性分布单元,所述弹性分布单元沿面料的横向延伸,并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弹性区、第二弹性区、第三弹性区、第二弹性区和第一弹性区,所述第一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弹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同一块面料上设置不同弹性的区域,满足服装或家居用品使用时对不同部位弹性要求的需要;包括至少三个弹性阶段,使得弹性的过渡更加平缓,增加了使用舒适度;面料弹性分区大小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设置,变化更佳灵活,可满足对不同尺寸的弹性分区的需求,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弹性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面料领域,具体指一种弹性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面料是家居或服装领域常用的面料类型之一,其实由线圈依次套嵌形成,并具有一定的弹性。
面料在应用过程中,针对服装的不同部位,其对面料弹性的需求不同,例如裤装面料,其臀部和膝盖的弹性及弹性回复性要求较高,其腿部对弹性的需求较小,反而更看重面料的稳定性。现有的面料的弹性大多通过编织纱线进行改变,但形成的面料未做不同区域的弹性区分,难以满足穿着者或使用者对不同部位弹性不同的要求,因此,开发具有分区弹性的面料是十分必要的。对比,专利CN105063870B公开了一种具有不同弹性分区的针织面料,其通过立体区和平面区的编织纱线和编织组织的不同,获得了具有不同弹性分区的经编面料。但对于具有不同弹性分区的纬编面料的开发尚未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弹性面料,尤指纬编针织面料,其具有不同的弹性分区结构,可以满足设计者或者使用者对于不同弹性分区的使用。
一种弹性面料,包括沿面料纵向分布的若干弹性分布单元,所述弹性分布单元沿面料的横向延伸,并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弹性区、第二弹性区、第三弹性区、第二弹性区和第一弹性区,所述第一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编织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弹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细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弹性区为氨纶机包纱线圈依次前后套嵌,所述第二弹性区为涤纶高弹丝线圈依次套嵌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区为涤纶低弹丝线圈依次前后套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50-100D,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75-150D,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100D-200D。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M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二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N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三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P个浮线组织,且M>N>P。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化学低弹丝或纤维素纤维纱线中的任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100D/72F涤纶FDY纱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棉纱或莫代尔纱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通过在同一块面料上设置不同弹性的区域,满足服装或家居用品使用时对不同部位弹性要求的需要;
2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弹性分区划包括至少三个弹性阶段,使得弹性的过渡更加平缓,增加了使用舒适度;
3本实用新型的面料弹性分区大小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需要进行设置,变化更佳灵活,可满足对不同尺寸的弹性分区的需求,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面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面料编织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面料编织图。
第一弹性区1,第二弹性区2,第三弹性区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弹性面料,包括沿面料纵向分布的若干弹性分布单元,所述弹性分布单元沿面料的横向延伸,并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弹性区、第二弹性区、第三弹性区、第二弹性区和第一弹性区,所述第一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弹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编织区的纱线编织不同,来获得不同弹性区域,具体的,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编织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纱线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3的纱线弹性,更具体的,所述第三弹性区3为氨纶机包纱线圈依次前后套嵌,所述第二弹性区2为涤纶高弹丝线圈依次套嵌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区1为涤纶低弹丝线圈依次前后套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延伸实施例,考虑到不同弹性的纱线在后续定型时可能会因收缩率不同而导致面料的褶皱,对此,可以采用所述第一弹性区1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纱线细度,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3的纱线细度,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弹性区1的纱线细度为50-100D,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纱线细度为75-150D,所述第三弹性区3的纱线细度为100D-200D。但该规格不是固定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所需的面料风格进行纱线细度的选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不同支之处在于形成不同弹性区域的方式,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编织区的浮线组织的设置数量来控制其弹性,在纬编织物的横向织行中,其浮线组织越多,其相应的横向延伸性越小。例如,所述第一弹性区1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M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二弹性区2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N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三弹性区3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P个浮线组织,且M>N>P,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区1的每个编织行的最小循环单元中均包含3个浮线组织,第二弹性区2的每个编织行的最小循环单元中均包含2个浮线组织,第三弹性区3的每个编织行的最小循环单元中均包含1个浮线组织,每个弹性区的编织行的最小编织单元数量相同,为6个编织针位,一个编织行也称作一路编织,则形成的第三弹性区3的弹性大于第二弹性区2的弹性,第二弹性区2的弹性大于第一弹性区1的弹性。该浮线组织所处的针位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每个弹性区的边支行或者编织路数可以根据需要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为化学低弹丝或纤维素纤维纱线中的任一种,例如可以是涤纶FDY,或锦纶FDY或者棉纱、粘胶纱、棉混纺纱、莫代尔纱、莫代尔混纺纱、涤粘纱等低弹或者无弹性的纱线,以减少因纱线弹性带来的对于结构形成的弹性的干扰,更具体的,可以是100D/72F涤纶FDY纱线,100D/72F锦纶FDY纱线,32S棉纱或莫代尔纱线、40S棉纱或莫代尔纱线。必要时,也可以对第三弹性区3选择具有一定弹性的纱线以满足第三弹性区3的弹性需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3的一种变形实施例,其区别之处在于浮线组织的分布方式,具体为:第一弹性区1、第二弹性区2、第三弹性区3的浮线组织的设置为不均匀设置,例如,每个第一弹性区1包括20路编织行,且20路编织行以每2路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第1路的最小编织单元共包括6个浮线组织,第2路的最小编织单元共包括5个浮线组织;第二弹性区2包括20路编织行,且20路编织行以每2路为最小循环单元,其中第1路的最小编织单元共包括3个浮线组织,第2路的最小编织单元共包括2个浮线组织,第三弹性区3包括20路编织行,且不含浮线组织。
上述实施例的面料可以应用于服装或者家具用品,每个编织区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使用场景进行设置。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9)

1.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该面料为纬编面料,包括沿面料纵向分布的若干弹性分布单元,所述弹性分布单元沿面料的横向延伸,并包括依次分布的第一弹性区、第二弹性区、第三弹性区、第二弹性区和第一弹性区,所述第一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弹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编织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弹性,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弹性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弹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小于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弹性区为氨纶机包纱线圈依次前后套嵌,所述第二弹性区为涤纶高弹丝线圈依次套嵌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区为涤纶低弹丝线圈依次前后套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50-100D,所述第二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75-150D,所述第三弹性区的纱线细度为100D-200D。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M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二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N个浮线组织,所述第三弹性区的每个编织行均包括P个浮线组织,且M>N>P。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化学低弹丝或纤维素纤维纱线中的任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100D/72F涤纶FDY纱线。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区的纱线、第二弹性区的纱线和第三弹性区的纱线均为棉纱或莫代尔纱线。
CN202320293340.2U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弹性面料 Active CN2198398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3340.2U CN219839814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弹性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293340.2U CN219839814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弹性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9814U true CN219839814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304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293340.2U Active CN219839814U (zh) 2023-02-23 2023-02-23 一种弹性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98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84965A1 (zh) 一种轻薄针织面料
CN207062493U (zh) 双面毛圈布
CN105274719A (zh) 一种仿超柔绒双面纬编针织保暖面料
JP2024045222A (ja) 全コースが改変された弾性ニット布地およびその衣服
US3287938A (en) Run-resistant elastic fabric
US20020184925A1 (en) Tricot knit fabric having balanced stretch characteristic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KR101782000B1 (ko) 환편 원단의 제조방법
CN219839814U (zh) 一种弹性面料
US3290904A (en) Compressive hos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7905118B2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textiles
CN112725993A (zh) 一种空三提多层针织面料及编织方法、针织鞋面
CN214882103U (zh) 一种高密度纬编针织内衣面料
JP2001303415A (ja) 筒状編地
CN202214554U (zh) 一种具有柔软、弹性和抗紫外功能的纬编小方格面料
CN215856612U (zh) 一种空三提多层针织面料及针织鞋面
CN212000097U (zh) 一种涤棉拉毛面料
CN207904462U (zh) 一种涤腈粘针织布
Semnani Advances in circular knitting
JP7079110B2 (ja) シングル丸編地
JP2009007682A (ja) 伸縮性経編地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8969499U (zh) 一种带纹理的针织面料
CN218203323U (zh) 一种罗纹针织面料
CN211897278U (zh) 一种具有亲肤性、保暖性的德芙绒面料
CN220846480U (zh) 一种抗皱多层厚身面料
CN220300978U (zh) 一种远红外自发热蓄热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