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6041U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6041U
CN219836041U CN202320177186.2U CN202320177186U CN219836041U CN 219836041 U CN219836041 U CN 219836041U CN 202320177186 U CN202320177186 U CN 202320177186U CN 219836041 U CN219836041 U CN 219836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a
catheter
catheter body
balloon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71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冼展超
曾乐朋
林冉
贾宝国
潘钰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Xianjianxinkang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jianxinkang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jianxinkang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jianxinkang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71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6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6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6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其包括导管本体、球囊和柔性件。导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近端和远端;球囊与导管本体连接;柔性件包括连接部和弯曲部,连接部与近端连接;柔性件相对导管本体具有伸直状态和弯曲状态;在伸直状态,弯曲部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弯曲状态,弯曲部朝向导管本体的一侧弯曲。当上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先将柔性件调节至伸直状态,进而使得弯曲部能够进入患者的主动脉内。而当弯曲部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此时则将柔性件调节至弯曲状态,以避免弯曲部划伤或刺破主动脉,整个植入过程较为方便安全且省时。

Description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背景技术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IABP(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是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心脏冠脉灌注,同时降低心脏后负荷的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措施。相比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左心室辅助装置等其他循环辅助措施,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存在经济成本较低,设备维护要求简单,医务人员技术门槛低等优势,因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经皮机械循环辅助措施。然而现有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中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头端设计均为锥形头端设计,质地较为坚硬,因此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透射引导,以避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出现,甚至进一步危及患者的生命。如此使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主动脉的过程不仅较为费时费力,而且易于发生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的过程中,较为费时费力,且易于发生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危险的问题,提供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
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包括:
导管本体,所述导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近端和远端;
球囊,所述球囊与所述导管本体连接;
柔性件,所述柔性件包括连接部和弯曲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近端连接;
所述柔性件相对所述导管本体具有伸直状态和弯曲状态;在所述伸直状态,所述弯曲部沿所述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弯曲状态,所述弯曲部朝向所述导管本体的一侧弯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一通道;所述柔性件构造有容纳腔;
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的第一通道内,且所述导丝的头端能够伸入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导丝的头端相对所述柔性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丝的头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弯曲部被所述导丝所拉直,以使所述柔性件处于伸直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丝的头端回撤至所述第一通道内,以使所述柔性件处于弯曲状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件呈螺旋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靠近所述近端的一侧,且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连接部背离所述弯曲部的一侧;
所述球囊用于与源气动系统连通,以使所述球囊在所述主动脉内进行充气或放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件呈弯曲状态时,所述柔性件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径向尺寸为d1;所述球囊沿所述导管本体的径向尺寸为d2,所述d1与所述d2满足关系:
d1≤d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管本体还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二通道,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通道互不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近端的一端与所述球囊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靠近所述远端的一端用于与源气动系统的输气管道相连通,以使所述源气动系统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二通道进入所述球囊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道环设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球囊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显影起始标记;
所述球囊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显影结束标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远端还构造有连接端口,所述连接端口用于与有创血压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能够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其包括源气动系统和有创血压传感器,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所述源气动系统和所述有创血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连接。
当上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先将柔性件相对导管本体调节至伸直状态,使得柔性件的弯曲部沿导管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弯曲部能够进入患者的主动脉内。而当弯曲部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此时则将柔性件相对导管本体调节至弯曲状态,以使得弯曲部朝向导管本体的一侧弯曲,避免弯曲部在主动脉内,并带动导管本体沿主动脉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弯曲部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情况,整个植入过程较为方便安全且省时。由于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是通过改变柔性件相对导管本体的状态,来减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主动脉的可能性的。因而整个植入过程不需要进行透射引导,如此使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主动脉的过程较为方便省时;而且安全性也较高,不易于发生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危险;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技术的门槛,使更多临床医务人员能安全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也最终能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其包括源气动系统和有创血压传感器,还包括上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所述源气动系统和所述有创血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连接,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与输气管道连接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导管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导管本体;110-近端;120-远端;121-连接端口;130-第一通道;140-第二通道;200-柔性件;210-连接部;220-弯曲部;300-球囊;310-显影起始标记;320-显影结束标记;400-输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与输气管道400连接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包括导管本体100、球囊300和柔性件200。导管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近端110和远端120,具体的,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的yy'方向;球囊300与导管本体100连接;柔性件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弯曲部220,连接部210与近端110连接;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具有伸直状态和弯曲状态;在伸直状态,弯曲部220沿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弯曲状态,弯曲部220朝向导管本体100的一侧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导管本体100的近端110为当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导管本体100先进入主动脉内的一端。
当上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先将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调节至伸直状态,使得柔性件200的弯曲部220沿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弯曲部220能够进入患者的主动脉内。而当弯曲部220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此时则将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调节至弯曲状态,以使得弯曲部220朝向导管本体100的一侧弯曲,避免弯曲部220在主动脉内,并带动导管本体100沿主动脉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弯曲部220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情况,整个植入过程较为方便安全且省时。
由于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是通过改变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的状态,来减少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主动脉的可能性的。因而整个植入过程不需要进行透射引导,如此使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在植入主动脉的过程较为方便省时;而且安全性也较高,不易于发生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危险;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主动脉内球囊300反搏技术的门槛,使更多临床医务人员能安全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也最终能够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一个导丝伸入弯曲部220内,并使得导丝的一端相对弯曲部220移动,来实现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的状态的改变。在其中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将柔性件200采用硬度可变的材料制成,通过改变材料的硬度进而改变柔性件200相对导管本体100的状态。例如柔性件200通过多节相互连接的电磁材料制成,通过控制不同节之间的电磁材料的吸力和斥力,进而使得柔性件200的硬度发生改变。
以下针对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结构进行具体的描述。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导管本体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导管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一通道130,具体的,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为图1和图2中的yy'方向;柔性件200构造有容纳腔(图中未示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还包括导丝,导丝设置于导管本体100的第一通道130内,且导丝的头端能够伸入容纳腔内;导丝的头端相对柔性件2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导丝的头端伸入容纳腔内,弯曲部220被导丝所拉直,以使柔性件200处于伸直状态;在第二位置,导丝的头端回撤至第一通道130内,以使柔性件200处于弯曲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柔性件200采用橡胶等柔软可变形材料制成,使得整个柔性件200像一个猪尾导管。
需要说明的是,导丝的头端即为导丝靠近柔性件200的一端。当需要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植入患者的主动脉内时,此时将导丝的头端相对柔性件200移动至第一位置,导丝的头端伸入容纳腔内,弯曲部220则被导丝的头端所支撑起来,以使得弯曲部220沿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使得柔性件200处于伸直状态。而当弯曲部220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此时则将导丝的头端相对柔性件200移动至第二位置,导丝的头端回撤至第一通道130内,弯曲部220则失去了导丝的头端所带来的支撑力,并朝向导管本体100的一侧弯曲,以使得柔性件200处于弯曲状态,从而避免弯曲部220沿主动脉的延伸方向移动时,弯曲部220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情况,整个植入过程较为方便安全且省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位置,柔性件200呈螺旋状。由于在第二位置时,柔性件200呈螺旋状,因而当弯曲部220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弯曲部220处于螺旋状结构的卷绕内端,进而使得当弯曲部220进入患者的主动脉之后,弯曲部220更不易与主动脉的血管壁发生抵接或碰撞,从而进一步降低弯曲部220的头端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情况。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球囊300套设于导管本体100靠近近端110的一侧,且球囊300设置于连接部210背离弯曲部220的一侧;球囊300用于与源气动系统连通,以使球囊300在主动脉内进行充气或放气。通过将球囊300设置于连接部210背离弯曲部220的一侧,并使得球囊300在源气动系统的作用下,在主动脉内能够伴随心动周期进行充气或放气,从而达到增加组织灌注,降低左室心肌耗氧量的治疗目的。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柔性件200呈弯曲状态时,柔性件200沿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为d1;球囊300沿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为d2,d1与d2满足关系:d1≤d2。由于柔性件200沿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d1小于等于球囊300沿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d2,因而当球囊300在主动脉内伴随心动周期进行放气,以使得其自身体积最小时,柔性件200也不会与主动脉的血管壁抵接,避免柔性件200影响球囊300增加组织灌注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避免柔性件200与主动脉的血管壁发生抵接或碰撞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降低划伤或刺破患者的主动脉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导管本体100还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二通道140,第二通道140与第一通道130互不连通;第二通道140靠近近端110的一端与球囊300相连通,第二通道140靠近远端120的一端用于与源气动系统的输气管道400相连通,以使源气动系统内的气体经第二通道140进入球囊300内。通过在导管本体100上构造第二通道140,以使得源气动系统的输气管道400输送的气体能够经第二通道140内进入球囊300内,从而使得球囊300在主动脉内能够伴随心动周期进行充气或放气。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第二通道140环设于第一通道130的外周。通过将第二通道140环设于第一通道130的外周,从而使得整个导管本体100呈圆柱形状,导管本体100的外周呈圆环状,使得整个导管本体100的最大径向尺寸较小,当导管本体100在进入主动脉内并沿主动脉的延伸方向移动时,不易与主动脉的血管壁发生抵接或碰撞。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球囊300靠近连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有显影起始标记310;球囊300远离连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有显影结束标记320。通过在球囊300的两侧设置显影起始标记310和显影结束标记320,使得当球囊300在患者的主动脉内时,能够便于医生快速找到球囊300的位置。具体的,显影起始标记310和显影结束标记320能够在X光下清晰可视。可选的,显影起始标记310和显影结束标记320采用钽丝制成,或在显影起始标记310和显影结束标记32的表面涂覆硫酸钡。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的远端120还构造有连接端口121,连接端口121用于与有创血压传感器连接。通过连接端口121将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与有创血压传感器连接,并使得有创血压传感器与第一通道130连通,以使得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能够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具体的,由于流体具有压力传递作用,主动脉内的血压压力将通过本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内的液体传递到外部的有创血压传感器上,从而可获得血管内实时压力变化的动态波形。在其中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连接端口121为螺纹连接口,方便与有创血压传感器进行安装和拆离。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其包括源气动系统和有创血压传感器,还包括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源气动系统和有创血压传感器分别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连接,能够实现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包括:
导管本体(100),所述导管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为近端(110)和远端(120);
球囊(300),所述球囊(300)与所述导管本体(100)连接;
柔性件(200),所述柔性件(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弯曲部(220),所述连接部(210)与所述近端(110)连接;
所述柔性件(200)相对所述导管本体(100)具有伸直状态和弯曲状态;在所述伸直状态,所述弯曲部(220)沿所述导管本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所述弯曲状态,所述弯曲部(220)朝向所述导管本体(100)的一侧弯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一通道(130);所述柔性件(200)构造有容纳腔;
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还包括导丝,所述导丝设置于所述导管本体(100)的第一通道(130)内,且所述导丝的头端能够伸入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导丝的头端相对所述柔性件(200)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丝的头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弯曲部(220)被所述导丝所拉直,以使所述柔性件(200)处于伸直状态;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丝的头端回撤至所述第一通道(130)内,以使所述柔性件(200)处于弯曲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柔性件(200)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00)套设于所述导管本体(100)靠近所述近端(110)的一侧,且所述球囊(300)设置于所述连接部(210)背离所述弯曲部(220)的一侧;
所述球囊(300)用于与源气动系统连通,以使所述球囊(300)在所述主动脉内进行充气或放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件(200)呈弯曲状态时,所述柔性件(200)沿所述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为d1;所述球囊(300)沿所述导管本体(100)的径向尺寸为d2,所述d1与所述d2满足关系:
d1≤d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本体(100)还沿其长度方向构造有第二通道(140),所述第二通道(140)与所述第一通道(130)互不连通;
所述第二通道(140)靠近所述近端(110)的一端与所述球囊(300)相连通,所述第二通道(140)靠近所述远端(120)的一端用于与源气动系统的输气管道(400)相连通,以使所述源气动系统内的气体经所述第二通道(140)进入所述球囊(30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140)环设于所述第一通道(130)的外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囊(300)靠近所述连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有显影起始标记(310);
所述球囊(300)远离所述连接部(210)的一侧设置有显影结束标记(320)。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120)还构造有连接端口(121),所述连接端口(121)用于与有创血压传感器连接。
10.一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源气动系统和有创血压传感器,还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所述源气动系统和所述有创血压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连接。
CN202320177186.2U 2023-01-17 2023-01-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Active CN219836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186.2U CN219836041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7186.2U CN219836041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6041U true CN219836041U (zh) 2023-10-17

Family

ID=88298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7186.2U Active CN219836041U (zh) 2023-01-17 2023-01-17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60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93995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ressure at an outflow of a duct
US8932246B2 (en) Device for supporting the heart and circulatory system
AU767637B2 (en) Improved intra-aortic balloon catheter and insertion sheath
EP1105173B1 (en) Intravascular cann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use
US7678098B2 (en) Venous cannula an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system
US7468050B1 (en) Long term ambulatory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US7374531B1 (en) Long term ambulatory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with three dimensional tortuous shape
US11135420B2 (en) Introducer assembly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JP2001523529A (ja) カニューレポンプを備えた心臓補助システム
CN219836041U (zh)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导管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
JP2022173347A (ja) 血液ポン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れの使用方法
JPH05200110A (ja) 血液循環補助装置
US20020138093A1 (en) Intra-aortic balloon catheter having a gas lumen insert
CN115721836A (zh) 一种经颈内静脉单根双腔右室辅助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