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32731U -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32731U
CN219832731U CN202320722321.7U CN202320722321U CN219832731U CN 219832731 U CN219832731 U CN 219832731U CN 202320722321 U CN202320722321 U CN 202320722321U CN 219832731 U CN219832731 U CN 219832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compressing
cavity
assembly
com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223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通
李骁
冯新宽
傅继贤
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223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32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32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32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用于压紧电池极片,包括压紧座组件、压紧组件和弹性组件。压紧座组件相对于放置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压紧座组件形成有缓冲腔,压紧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缓冲腔内,压紧组件相对于压紧座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压紧组件具有压紧部,压紧部位于缓冲腔外并用于抵接电池极片,弹性组件设置在缓冲腔内,弹性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缓冲部,缓冲部通过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至压紧组件和压紧座组件,弹性组件沿第一方向可变形以用于提供沿第一方向的缓冲力,保证压紧电池极片的同时避免压紧部硬压使电池极片受损。

Description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地涉及电池制造设备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极芯生产中,叠片机多工位叠片时,极片厚度有公差,公差累加后极芯厚度不相同,当多工位压片方案使用同一个竖直驱动机构时,会出现极芯压不紧情况,从而影响叠片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极片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电池极片,所述极片压紧装置包括:
压紧座组件,所述压紧座组件相对于放置所述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形成有缓冲腔;
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压紧组件相对于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压紧组件具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位于所述缓冲腔外并用于抵接所述电池极片;以及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弹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变形以用于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缓冲力,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压紧座组件。
可选地,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压紧座组件或所述压紧组件,以带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和所述压紧组件绕转动中心轴线同步转动。
可选地,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连接座组件,所述压紧座组件绕所述转动中心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座组件,所述极片压紧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压紧座组件与所述连接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连接座组件,以带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和所述连接座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可选地,所述连接座组件包括内腔,所述压紧座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腔中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内腔的内壁连接。
可选地,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内轴杆,所述压紧部连接至所述内轴杆,所述内轴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内轴杆。
可选地,所述缓冲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均容纳所述内轴杆的至少部分,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轴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内轴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尺寸匹配。
可选地,所述第一空腔比所述第二空腔更靠近所述压紧部;或者
所述第二空腔比所述第一空腔更靠近所述压紧部。
可选地,所述内轴杆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凸起。
可选地,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接触所述内轴杆,用于引导所述内轴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可选地,所述缓冲部构造为弹簧,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设置至所述弹簧两端的法兰盘。
可选地,所述弹簧焊接、金属粘接剂粘接或铆接连接至所述法兰盘;或者
所述弹簧和所述法兰盘为一体成型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该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以及
第一总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总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全部所述极片压紧装置的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电池极片,包括压紧座组件、压紧组件和弹性组件,压紧座组件相对于放置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压紧座组件形成有缓冲腔,压紧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缓冲腔内,压紧组件相对于压紧座组件沿第一方向可移动,压紧组件具有压紧部,压紧部位于缓冲腔外并用于抵接电池极片,弹性组件设置在缓冲腔内,弹性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缓冲部,缓冲部通过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至压紧组件和压紧座组件,弹性组件沿第一方向可变形以用于提供沿第一方向的缓冲力,保证压紧电池极片的同时避免出现硬压使电池极片受损。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压紧装置应用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时,每个极片压紧装置处的电池极片均能被压紧,避免存在个别工位电池极片压不紧的情况。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极片压紧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所示的极片压紧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压紧装置的弹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为根据图3所示弹性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极片压紧装置 110:压紧座组件
111:缓冲腔 111A:第一空腔
111B:第二空腔 112:导向件
113:第一连接端 114:第二连接端
115:端盖 116:套筒
117:紧固件 120:压紧组件
121:压紧部 122:内轴杆
123:凸起 130:弹性组件
131:第一连接部 132:缓冲部
133:第二连接部 140:连接座组件
140A:顶盖 140B:筒体
140C:底座 141:安装腔
142:角接触轴承 143:轴环
144:第三连接部 145:凹槽
146:台阶部 147:锁紧螺母
D1:第一方向 X1:转动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术语的目的仅在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且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所述/该”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指出另外的方式。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所引用的诸如“第一”和“第二”的序数词仅仅是标识,而不具有任何其他含义,例如特定的顺序等。而且,例如,术语“第一部件”其本身不暗示“第二部件”的存在,术语“第二部件”本身不暗示“第一部件”的存在。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地说明,这些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代表实施方式,并不是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压紧装置100,用于压紧电池极片(未示出)。极片压紧装置100包括压紧座组件110、压紧组件120和弹性组件130。
压紧座组件110形成有缓冲腔111。压紧组件120设置至压紧座组件110,且压紧组件120至少部分地伸入缓冲腔111内。压紧组件120具有压紧部121,压紧部121位于缓冲腔111外并用于抵接电池极片。弹性组件130设置在缓冲腔111内。压紧座组件110可以相对于放置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沿第一方向D1移动,压紧组件120可以相对于压紧座组件11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弹性组件130包括连接部和缓冲部132,缓冲部132通过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至压紧组件120和压紧座组件110。弹性组件130可以沿第一方向D1形变,从而提供沿第一方向D1的缓冲力。
在压紧组件120和压紧座组件110之间设置弹性组件130,通过弹性组件130所产生的缓冲力使压紧部121抵紧电池极片,避免电池极片和压紧部121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出现压紧部121压不紧电池极片的情况。此外还能够避免出现压紧部121和电池极片之间刚性接触(硬压)致使电池极片受损的情况。
具体地,参见图1,本实施方式中,连接部包括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缓冲部132通过第一连接部131固定连接至压紧座组件110,缓冲部132通过第二连接部133固定连接至压紧组件120。
优选地,极片压紧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未示出)。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以连接至压紧座组件110。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压紧座组件110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以使压紧部121压紧电池极片或者松开电池极片。例如,电池极片可以放置于一压紧平台(未示出),极片压紧装置100靠近压紧平台设置,并且压紧部121可以沿第一方向D1与压紧平台相对。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极片压紧装置100整体相对于电池极片沿第一方向D1移动,压紧部121沿第一方向D1移动并靠近压紧平台,直至压紧部121抵接电池极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极片压紧装置100继续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压紧组件120相对于压紧座组件110向背离电池极片的方向移动,并挤压或者拉伸弹性组件130,通过缓冲部132所产生的缓冲力使压紧部121压紧电池极片又不至于压坏电池极片。
优选地,极片压紧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未示出)。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以连接至压紧座组件110或压紧组件120。压紧座组件110和压紧组件120能够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绕转动中心轴线X1同步转动。实现压紧部121可以相对于电池极片(或者压紧平台)转动,这在压紧部121转动至电池极片的外侧时,方便将电池极片取出或者放入压紧平台。
具体地,参见图1,极片压紧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座组件140。压紧座组件110连接至连接座组件140。压紧座组件110构造为能够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绕转动中心轴线X1旋转,压紧座组件110例如可以通过轴承与连接座组件140连接。压紧座组件110能够和连接座组件140沿第一方向D1同步移动,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连接至连接座组件140,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沿第一方向D1移动带动极片压紧装置100沿第一方向运动。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组件140设置有第三连接部144,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座组件140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D1移动,从而带动压紧座组件110和压紧组件120整体沿第一方向D1移动。连接座组件140包括安装腔141,压紧座组件110的至少部分位于安装腔141并通过轴承与安装腔141的内壁连接。压紧座组件110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压紧座组件110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
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可以为直线电机、液压缸或者气缸等等。例如可以将直线电机设置至靠近压紧平台的位置,并将第三连接部144与直线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或者也可以将液压缸或者气缸设置至压紧平台,然后将第三连接部144与液压缸或者气缸的活塞端连接,活塞沿第一方向D1运动。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极片压紧装置100的移动的稳定性,还可以在压紧平台上设置沿第一方向D1延伸的滑轨,并将第三连接部144连接至滑块,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滑块沿滑轨移动带动极片压紧装置100整体沿第一方向D1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也可以为旋转电机。驱动第三连接部144可以通过传动装置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例如传动装置可以为相匹配的齿轮和齿条,第三连接部与齿条连接,齿条沿第一方向D1设置,齿轮和旋转电机设置在压紧平台上并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选择第一驱动装置的设置形式和连接方式。
参见图1所示实施方式,压紧组件120还包括内轴杆122。内轴杆122沿第一方向D1延伸设置。内轴杆122的一端连接压紧部121,内轴杆122的另一端伸入缓冲腔111内。第二连接部133与内轴杆122连接。内轴杆122的轴线方向即为第一方向D1,并且内轴杆122的轴线即为转动中心轴线X1。
缓冲腔111包括第一空腔111A和第二空腔111B,第一空腔111A和第二空腔111B均容纳内轴杆122的至少部分。其中,弹性组件130位于第一空腔111A内,内轴杆122的尺寸与第二空腔111B的尺寸匹配。可以理解,内轴杆122与第二空腔111B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越小,可以减小内轴杆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的晃动。同样地,内轴杆122与第二空腔111B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过小可能会影响内轴杆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的流畅程度。
优选地,在第二空腔111B内设置有导向件112,导向件112接触内轴杆122。导向件112用于引导内轴杆122沿第一方向D1运动的作用,确保压紧组件120(压紧部121以及内轴杆122)稳定沿第一方向D1移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件112例如可以为直线轴承,起到导向和减小摩擦的作用。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空腔111A比第二空腔111B更靠近压紧部121。参见图1和图2,沿第一方向D1,压紧座组件110具有第一连接端113和与第一连接端113相反的第二连接端114。第一连接端113靠近压紧部121,第二连接端114靠近连接座组件140。压紧座组件110包括相连接的端盖115和套筒116。端盖115位于第一连接端113并和套筒116一起形成有第一空腔111A,套筒116形成有第二空腔111B。内轴杆122穿过端盖115并插入第二空腔111B内。
如图1所示,内轴杆122的外表面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123,凸起123位于第一空腔111A内,第二连接部133固定连接至凸起123。第一空腔111A和第二空腔111B可以构造为圆柱形。第一空腔111A的内径大于第二空腔111B的内径,方便设置弹性组件130。
参见图1、图3和图4,本实施方式中,缓冲部132具体为弹簧132,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31和第二连接部133)可以为设置至弹簧132两端的法兰盘。法兰盘和弹簧132与内轴杆122同轴设置并且套设在内轴杆外。参见图1,弹簧132通过第一连接部131和紧固件117与端盖115固定连接,弹簧132通过第二连接部133和紧固件117与凸起123固定连接。法兰盘能够将弹簧132所产生的弹性力均匀传递至端盖115和凸起123。
端盖115和套筒116连接的位置形成有台阶结构。非工作状态下,凸起123支撑在台阶结构的位置,避免弹簧132长期处于被拉伸的状态,提高弹性组件130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凸起123可以构造为与第一空腔111A尺寸匹配的圆环状构件。作为第二连接部133的法兰盘的尺寸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空腔111A的尺寸匹配。“尺寸匹配”具体是指凸起123以及法兰盘的外径稍小于第一空腔111A的内径。可以提高内轴杆122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的稳定性。
优选地,弹簧132可以通过焊接、金属粘接剂粘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与法兰盘连接。弹簧132和法兰盘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且可以分开生产制造,能够有效节省成本。
弹簧132和法兰盘也可以为一体成型的构件。采用整体切削成型的方式生产弹性组件130,可以减少法兰盘和弹簧132的装配工序。
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第二空腔比第一空腔更靠近压紧部。换句话说,图1中所示的导向件112和弹性组件130的设置位置可以进行调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弹性组件130也可以采用非套设的方式与内轴杆连接。例如缓冲部132可以构造为相对于转动中心轴线X1对称设置在内轴杆122外的两个弹簧。缓冲部132也可以由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构成,例如缓冲部132可以为橡胶柱或者橡胶圈。
本实施方式中,连接座组件140包括顶盖140A、筒体140B和底座140C,顶盖140A、筒体140B和底座140C固定连接并形成有安装腔141。底座140C部分地凸出于筒体140B的外壁以形成第三连接部144,用于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的输出端。
如图1所示,套筒116的外壁形成有台阶部146,顶盖140A和底座140C分别对应设置有容许套筒116穿过的通孔。套筒116依次穿过位于顶盖140A的通孔、筒体140B和位于底座140C的通孔后,套筒116的位于连接座组件140的外端与锁紧螺母147连接。
套筒116通过角接触轴承142连接至连接座组件140以实现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可转动。角接触轴承142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41内。图1所示实施方式中,在筒体140B的沿第一方向D1的相反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台阶,限位台阶分别与顶盖140A和底座140C形成有凹槽145。角接触轴承142的内圈固定连接至套筒116,角接触轴承142的外圈位于凹槽145内。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部146与靠近顶盖140A的角接触轴承142抵接。在底座140C的通孔内设置有轴环143,轴环143与套筒116连接,并且轴环143连接在锁紧螺母147和靠近底座140C的角接触轴承142之间。台阶部146和锁紧螺母147可以实现套筒116的轴向定位,限制套筒116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沿第一方向D1移动。
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三连接部144沿第一方向D1移动时,连接座组件140和角接触轴承142同步沿第一方向D1移动,角接触轴承142带动套筒116沿第一方向D1同步移动。在筒体140B的两端的位置分别设置有角接触轴承142,可以提高套筒116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转动的稳定性。
参见图1和图2,套筒116的位于连接座组件140外的端部为第二连接端114,第二连接端114用于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例如,可以将第二驱动装置与连接座组件140或者是放置有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连接,然后将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连接端114相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套筒116和端盖115同步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端盖115带动第一连接部131同步转动,进而缓冲部132带动第二连接部133同样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第二连接部133转动并带动内轴杆122同步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最终实现压紧部121相对于连接座组件140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的效果。
具体地,第二驱动装置例如可以为旋转电机。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可以沿转动中心轴向X1设置,或者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也可以通过传动件连接至第二连接端114,以带动套筒116绕转动中心轴线X1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还提供了一种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适用于多个工位同时压紧电池极片。该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包括第一总驱动装置和至少两个极片压紧装置100。第一总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全部的压紧座组件同时沿第一方向D1移动。
由于每个极片压紧装置100中设置有缓冲腔111和弹性组件130,即便每个极片压紧装置100处的叠放的电池极片的厚度和间隙不同,也能够保证每个极片压紧装置100处的电池极片在缓冲力的作用下均能被压紧,避免存在个别工位电池极片压不紧的情况。可以实现多个工位同时压紧电池极片,在提高合格率(减少电池极片受损)的同时提高电池极片的生产效率。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3)

1.一种极片压紧装置,用于压紧电池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紧装置包括:
压紧座组件,所述压紧座组件相对于放置所述电池极片的压紧平台沿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形成有缓冲腔;
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至少部分地伸入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压紧组件相对于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移动,所述压紧组件具有压紧部,所述压紧部位于所述缓冲腔外并用于抵接所述电池极片;以及
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设置在所述缓冲腔内,所述弹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可变形以用于提供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缓冲力,所述弹性组件包括连接部和缓冲部,所述缓冲部通过所述连接部分别固定连接至所述压紧组件和所述压紧座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压紧座组件或所述压紧组件,以带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和所述压紧组件绕转动中心轴线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紧装置还包括连接座组件,所述压紧座组件绕所述转动中心轴线可枢转地连接至所述连接座组件,所述极片压紧装置构造为使得所述压紧座组件与所述连接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同步移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连接座组件,以带动所述压紧座组件和所述连接座组件沿第一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组件包括内腔,所述压紧座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腔中并通过轴承与所述内腔的内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内轴杆,所述压紧部连接至所述内轴杆,所述内轴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缓冲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内轴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包括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所述第二空腔均容纳所述内轴杆的至少部分,所述弹性组件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内轴杆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空腔内,且所述内轴杆的尺寸与所述第二空腔的尺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腔比所述第二空腔更靠近所述压紧部;或者
所述第二空腔比所述第一空腔更靠近所述压紧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杆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空腔内设置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接触所述内轴杆,用于引导所述内轴杆沿所述第一方向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部构造为弹簧,所述连接部构造为设置至所述弹簧两端的法兰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焊接、金属粘接剂粘接或铆接连接至所述法兰盘;或者
所述弹簧和所述法兰盘为一体成型的构件。
13.一种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压紧装置;以及
第一总驱动装置,所述第一总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全部所述极片压紧装置的所述压紧座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CN202320722321.7U 2023-03-30 2023-03-30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Active CN219832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321.7U CN219832731U (zh) 2023-03-30 2023-03-30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22321.7U CN219832731U (zh) 2023-03-30 2023-03-30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32731U true CN219832731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74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22321.7U Active CN219832731U (zh) 2023-03-30 2023-03-30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32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52675B (zh) 一种空间机械臂用机电一体化快速更换接口
CN107834798B (zh) 一种整体实心结构的凸极同步电机转子
CN108390502B (zh) 大行程精密二级电动缸
US7385319B2 (en) Motor fixing structure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219832731U (zh) 极片压紧装置和多工位极片压紧系统
CN109396319B (zh) 压铆装置
CN115070816A (zh) 机器人关节模组及机器人
CN110671436B (zh) 轴悬式安装直驱电机用联轴器及其刚度设计方法
CN110254200B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的组件及其应用
CN110480373B (zh) 一种用于快速安装轴类零件的弹簧夹套机构
CN208483168U (zh) 压铆装置
CN114977616A (zh) 电动机
CN211239582U (zh) 一种汽车刹车系统用高速直流无刷电机
CN210106451U (zh) 一种带离合装置的常闭联轴器
CN109382773B (zh) 一种压紧夹具
CN216097367U (zh) 一种电动车开关配件压装装置
CN209881571U (zh) 电机转子轴向定位结构及雨刮电机
CN108772849B (zh) 一种基于力矩电机的串联弹性驱动器
CN113814932B (zh) 一种联轴器装配工装及其装配方法
CN215700002U (zh) 用于桥壳加强环加工的夹具
CN114709036B (zh) 一种复合绝缘子与法兰盘的压接设备
CN113695471B (zh) 一种工字轮装配机及一种成形模具
CN220890880U (zh) 基于电子驱动的行驻车一体式制动卡钳总成
CN114498980B (zh) 一种自起动永磁电机转子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2837965A (zh) 一种接地刀闸操作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