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23902U -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23902U
CN219823902U CN202320114213.1U CN202320114213U CN219823902U CN 219823902 U CN219823902 U CN 219823902U CN 202320114213 U CN202320114213 U CN 202320114213U CN 219823902 U CN219823902 U CN 2198239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iver
dosing
micro
mobi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142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静
於双飞
蒋帅
刘小泉
王路艳
滕坤
蒋小烜
刘高杰
刘辉
石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Dingda High Tech Construction Co ltd
Changzhou Architectua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Dingda High Tech Construction Co ltd
Changzhou Architectua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Dingda High Tech Construction Co ltd, Changzhou Architectual Research Institut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Dingda High Tech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142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239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239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239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位于浮体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动力系统包括水泵、气液混合区、文丘里管、空气导管及导流管道,水泵通过水泵进水管道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再进入气液混合区,进入气液混合区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

Description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综合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河道水体污染具有时空分散、不同河道水体具有不同的水环境特征。由于河道水体污染物的复杂性和分散性,精准识别目标河流的水环境特征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
不同河道水体具有不同的水环境特征,如河流水动力条件、水质状况、水生态环境、接纳污染物种类和方式等。同一河流在不同时期,如不同季节、丰水年和枯水年等,水环境参数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河道水环境特征的差异和变化必然要求生态修复措施的适应和动态调整,因而精准识别目标河流的水污染物特征是河道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
但精准识别水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内部组成结构和净化规律是一个漫长而且复杂的过程。当前对于河道水体修复治理,多注重于某一河道在某一时期内的治理结果,无法达到良好的河道生态修复治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位于浮体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
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水泵、气液混合区、文丘里管、空气导管及导流管道,水泵通过水泵进水管道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再进入气液混合区,进入气液混合区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和微纳米曝气机,
所述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通过管道输送至微纳米曝气机,微纳米曝气机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粒径较大的臭氧气体分割成微气泡/纳米气泡,并通过臭氧导气管道进入气液混合区;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药系统包括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通过带有药剂添加阀门的加药管分别加入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内,然后分别通过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的加药泵泵入药剂投加管道内,再进入气液混合区。
河水、微气泡/纳米气泡、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和空气均经过文丘里管压缩后从导流管道混合排出,一方面达到了曝气及投加药剂的目的,另一方面反向的推动力为装置提供航行动力。
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太阳能板提供电力。
将纳米曝气产生的纳米气泡通过文丘里导流管形成移动式增氧,而且是在河水上部增氧(使蓝藻不能形成优势浮游藻类),不搅动河底底泥(河道水体污染物不能释放出来),纳米气泡氧的利用率是20%-35%,提高氧了氧的利用率和氨氮的去除率,降低了河水的浊度;
将微生物菌剂、化感物质处理剂通过文丘里导流管与河水充分混合,增强菌剂等的利用率,微生物菌剂采用缓释载体直接作用于底泥,提升了河水中COD、总磷、总氮和叶绿素的去除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六个水质检测仪器,分别为水温在线监测仪、pH在线监测仪、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仪、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总磷在线监测仪。
进一步的,所述的文丘里管管壁开有小孔,小孔连接空气导管。
进一步的,所述的化感物质加药箱和生物菌剂加药箱底部设有药剂自流阀。
进一步的,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通过PLC连接,自动控制系统控制微纳米曝气系统的臭氧发生量及曝气速率、加药系统的药剂投加量和投加速率、动力系统的水泵泵吸流量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太阳能板提供电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浮体,2-水泵,3-水质检测仪器,4-臭氧发生器,5-微纳米曝气机,6-加药泵,7-化感物质加药箱,8-生物菌剂加药箱,9-自动控制系统,10-导流管道,11-水泵进水管道,12-水泵出水管道,13-臭氧导气管道,14-药剂投加管道,15-药剂添加阀门,16-药剂自流阀,17-气液混合区,18-文丘里管,19-空气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1、位于浮体1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通过浮体使得整体装置保持稳定浮于水体表面,
动力系统包括水泵2、气液混合区17、文丘里管18、空气导管19及导流管道10,水泵2通过水泵进水管道11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12再进入气液混合区17,进入气液混合区17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18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
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4和微纳米曝气机5,
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臭氧通过管道输送至微纳米曝气机5,微纳米曝气机5将臭氧发生器4产生的粒径较大的臭氧气体分割成微气泡/纳米气泡,并通过臭氧导气管道13进入气液混合区17;
加药系统包括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通过带有药剂添加阀门15的加药管分别加入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内,然后分别通过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的加药泵6泵入药剂投加管道14内,再进入气液混合区17。
河水、微气泡/纳米气泡、化感物质及生物菌剂和空气均经过文丘里管18压缩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一方面达到了曝气及投加药剂的目的,另一方面反向的推动力为装置提供航行动力。在无需治理的区域,通过文丘里管18压缩河水和空气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得到动力。
将带有动力系统的移动式装置为河道水体治理平台,形成移动式河道水体治理与日常维护技术;曝气系统的气流在增氧的同时通过反推河水提供装置的航行动力,文丘里导流管控制装置的航行方向,太阳能板提供电力。
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六个水质检测仪器3,分别为水温在线监测仪、pH在线监测仪、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仪、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总磷在线监测仪。
文丘里管18管壁开有小孔,小孔连接空气导管19。
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底部设有药剂自流阀16。
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9通过PLC连接,自动控制系统9控制微纳米曝气系统的臭氧发生量及曝气速率、加药系统的药剂投加量和投加速率、动力系统的水泵2泵吸流量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工作时,通过装置的在线监测系统对当前区域进行水质监测,得到水质监测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与监测指标的地表水Ⅲ类标准值进行比较是否采取河水治理措施,治理完成或者无需治理时装置前行对下一区域进行水质监测;直至完成相应河道水体的整体净化和养护。水质监测数据包括溶氧量(DO)的数据C(DO)、水质化学需氧量(COD)的数据C(COD)、氨氮含量的数据C(氨氮)和总磷含量(TP)的数据C(TP)。
表1 地表水Ⅲ类标准值
监测指标 DO COD 氨氮 TP
Ⅲ类标准 5 mg/L 20 mg/L 1.0 mg/L 0.2 mg/L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本体上设有浮体(1)、位于浮体(1)上端部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
所述的动力系统包括水泵(2)、气液混合区(17)、文丘里管(18)、空气导管(19)及导流管道(10),水泵(2)通过水泵进水管道(11)将河水泵入水泵出水管道(12)再进入气液混合区(17),进入气液混合区(17)内的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与其连接的文丘里管(18)压缩,然后从导流管道(10)混合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包括臭氧发生器(4)和微纳米曝气机(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药系统包括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线监测系统包括六个水质检测仪器(3),分别为水温在线监测仪、pH在线监测仪、氧化还原电位在线监测仪、COD在线监测仪、氨氮在线监测仪和总磷在线监测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文丘里管(18)管壁开有小孔,小孔连接空气导管(19)。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化感物质加药箱(7)和生物菌剂加药箱(8)底部设有药剂自流阀(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纳米曝气系统、加药系统、动力系统和在线监测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9)通过PLC连接,自动控制系统(9)控制微纳米曝气系统的臭氧发生量及曝气速率、加药系统的药剂投加量和投加速率、动力系统的水泵(2)泵吸流量及在线监测系统的数据传输。
CN202320114213.1U 2023-01-20 2023-01-20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Active CN2198239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213.1U CN21982390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14213.1U CN21982390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23902U true CN219823902U (zh) 2023-10-13

Family

ID=88248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14213.1U Active CN219823902U (zh) 2023-01-20 2023-01-20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239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860475B (zh) 分段排水式短程硝化接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进行污水深度脱氮的装置和方法
CN107285466A (zh) 无泡曝气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9734198B (zh) 一种废水处理的双氧层生物膜反应器及废水处理方法
CN105668762A (zh) 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废水处理系统及方法
CN101343108A (zh) 水力空化与臭氧耦合处理污水的方法
CN209428226U (zh) 一种应用于污水脱氮的污泥双回流aoa生物膜处理装置
CN219823902U (zh) 用于治理河道水体的移动式装置
CN204116066U (zh) 曝气器性能测试装置
CN215906187U (zh) 高活性微生物的筛选驯养和种群配置的活化装置
CN107364953B (zh) 一种管道式污水处理系统
CN110002600A (zh) 微生物菌落的培养方法、原位培养装置及废水治理方法
CN205635243U (zh) 维生素c生产废水深度处理装置
CN104961233B (zh) 利用溶解氧调节耦合间歇曝气启动城市污水短程硝化的装置及方法
CN207552078U (zh) 一种难降解废水强化微电解预处理系统
CN112645528A (zh) 一种无人生态活水控藻方法及其设备
CN203284257U (zh) 城镇污染地表水体净化装置
CN113683270A (zh) Aao与交替式污水处理一体化中试设备及方法
CN203833702U (zh) 一种中低浓度氨氮废水的生物强化处理装置
CN205710084U (zh) 一种水处理装置
CN216236561U (zh) 一种可调节氧化还原电位的柔性污水处理生化舱
CN205556366U (zh) 一种涂装污水综合处理装置
CN205527988U (zh) 一种一体式养殖场废水生物处理反应器
CN115974332A (zh) 一种河道水体的净化与养护方法
CN205472873U (zh) 基于臭氧微纳米气泡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05011762U (zh) 在线增殖扩培污水处理系统中活性菌群的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