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2002U -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2002U
CN219812002U CN202321002122.5U CN202321002122U CN219812002U CN 219812002 U CN219812002 U CN 219812002U CN 202321002122 U CN202321002122 U CN 202321002122U CN 219812002 U CN219812002 U CN 219812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supply
control
triode
control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021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学飞
成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ingf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ing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ingf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ingf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021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2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2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20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系统电源以及与所述系统电源连接的三路外部电源,三路外部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并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向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发送控制信息。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控制线以少量的资源完成三路电源供电的选控,当第一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关断;当第二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一电源和第三电源关断;当第三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关断。两条控制线完成三路电源的开关控制,电路所用器件简单经济、控制方式简单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应用于物流跟踪的物联网设备,一般带有电池,并且提供多种供电方式应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通过电源适配器接USB线给设备供电、利用太阳能或者通过专用的引线接到车机上的电瓶获取电能等等。多种电源并存就需要对多路电源进行控制管理。目前使用较广的多路电源电路技术以图1、图2的双电源技术为基础做扩展,存在的问题就是控制开关没法对每一路电源做单独的控制,系统最终从哪路电源获取电能,取决于哪路电源的电压更高,这样的控制技术没法满足精确管理的需求,更多时候,设备需要对每路电源的开启、关断都做准确的操控。例如,当指定某路电源开启供电时,其他电源就需要被关断,这样的使用场景对电源电路的设计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提供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系统电源以及与所述系统电源连接的三路外部电源,三路外部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与系统电源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向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发送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的状态信息输送到第三控制开关并对第三控制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三位拨动开关,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1引脚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3引脚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2引脚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按键,所述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或MCU,所述单片机或MCU的控制线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一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场效应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4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二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场效应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7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三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控制线以少量的资源完成三路电源供电的选控,实现当选择其中一路外部电源开启供电时,另外两路电源自动关断。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双电源电路示意图1。
图2为现有技术的双电源电路示意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4为三位拨动开关状态1示意图。
图5为三位拨动开关状态2示意图。
图6为三位拨动开关状态3示意图。
图7为按键开关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单片机或MCU的连接示意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系统电源以及与所述系统电源连接的三路外部电源,三路外部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与系统电源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向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发送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的状态信息输送到第三控制开关并对第三控制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控制线以少量的资源完成三路电源供电的选控,实现当选择其中一路外部电源开启供电时,另外两路电源自动关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三位拨动开关,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1引脚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3引脚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2引脚接地。三位拨动开关存在三种状态,分别是第1引脚与第2引脚短接、第3引脚和第2引脚短接、以及中间态(此时第1引脚与第3引脚都处于悬空状态)。当第1引脚与第2引脚短接时,第一控制开关接通形成回路,通过第一电源进行供电,并使得第二电源及第三电源关断。同理,当第2引脚和第3引脚短接时,第二控制开关接通形成回路,通过第二电源进行供电,并使得第一电源及第三电源关断。当三位拨动开关处于中间态时,第1引脚和第3引脚均悬空,使得第一电源以及第二电源关断,从而使得第三电源接通,通过第三电源进行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按键,所述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当按下相应的按键时,可以导通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从而通过第一电源或第二电源进行供电;当两组按键同时断开时,第三控制开关导通,从而通过第三电源进行供电。这种方式虽然控制方便,但是按键之间的联动性较差,不能很好的满足切换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所述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或MCU,所述单片机或MCU的控制线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通过单片机或MCU中预设的控制逻辑对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通过SW1和SW2两条控制线根据电源控制的需求,呈现接地或高阻态的状态,从而实现对应外部电源的供电切换。
请参阅图9,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一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场效应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4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二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场效应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7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三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在上述电路中,当控制线SW1状态接地、SW2状态悬空时,第一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二电源和第三电源关断;当控制线SW1状态悬空、SW2状态接地时,第二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一电源和第三电源关断;当控制线SW1和SW2状态的都悬空时,第三电源给系统供电、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关断。两条控制线完成三路电源的开关控制,电路所用器件简单经济、控制方式简单高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系统电源以及与所述系统电源连接的三路外部电源,三路外部电源分别为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第一电源、第二电源以及第三电源与系统电源之间分别连接有第一控制开关、第二控制开关以及第三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向第一控制开关以及第二控制开关发送控制信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二控制开关的状态信息输送到第三控制开关并对第三控制开关的状态进行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三位拨动开关,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1引脚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3引脚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三位拨动开关的第2引脚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采用两个相互独立的按键,所述按键的一端接地,另一端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采用单片机或MCU,所述单片机或MCU的控制线分别与第一控制开关或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场效应管Q1、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所述电阻R3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1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一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1的栅极与电阻R1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3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电阻R4的一端、电阻R5的一端以及电阻R2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5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场效应管Q4、三极管Q5以及三极管Q6,所述电阻R8的一端、电阻R6的一端、三极管Q6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4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二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与电阻R6的另一端以三极管Q5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8的另一端并联接入控制系统,所述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以及电阻R7的一端连接,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与第三控制开关连接,所述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5的发射极以及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包括: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场效应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所述电阻R11的一端、三极管Q8的发射极以及场效应管Q7的漏极并联接入第三电源,所述场效应管Q7的源极与系统电源连接,所述场效应管Q7的栅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以及电阻R12的一端连接,所述三极管Q8的基极与电阻R11的另一端以及三极管Q9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以及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9的发射极、电阻R13的另一端以及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与第二控制开关连接。
CN202321002122.5U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Active CN219812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122.5U CN21981200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02122.5U CN21981200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2002U true CN219812002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0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02122.5U Active CN219812002U (zh) 2023-04-25 2023-04-25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20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3900U (zh) 低功耗待机保护电路及空调器
CN106787129A (zh) 一种自动实现主备电源切换的电源管理系统
CN109412255B (zh) 一种低损耗高可靠性的双路电源切换电路
CN112952964B (zh) 清洁机器人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CN202003174U (zh) 一种遥控器及其供电控制电路
CN219812002U (zh) 一种三电源开关控制电路
CN204478392U (zh) 电流环通信电路和空调器
CN102842954B (zh) 一种功率双向流动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装置
CN215345003U (zh) 高充电转换效率的真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系统
CN206379878U (zh) 一种用于开关电源的同步电路
CN111262328A (zh) 一种车载终端备用电池管理系统
CN211606181U (zh) 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104600690A (zh) 一种led灯具及其输入极性自动转换电路
CN211908651U (zh) 一种储能变流器的黑启动电路
CN209767171U (zh) 一种低功耗锂电池保护电路
CN113541263A (zh) 一种便携式设备外接电源和电池供电自动切换电路
CN202602356U (zh) 一种直流双路输入的供电切换装置
CN201349203Y (zh) 供电及放电电路
CN212213300U (zh) 双人电热毯
CN215345001U (zh) 真无线蓝牙耳机充电系统之蓝牙耳机充电开关电路
CN213780904U (zh) 电源切换系统
CN217546193U (zh) 一种带rs485和5g模块双控制通道的网关电源
CN204065725U (zh) 一种433MHz无线射频远程控制开关
CN213484574U (zh) 一种主备电转换电路
CN219576718U (zh) 一种无线充设备的双线圈选通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