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1973U -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1973U
CN219811973U CN202223419567.1U CN202223419567U CN219811973U CN 219811973 U CN219811973 U CN 219811973U CN 202223419567 U CN202223419567 U CN 202223419567U CN 219811973 U CN219811973 U CN 219811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s
precious
charger
charging
charger bab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4195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光炎
罗洪
徐炼波
万玄
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re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re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re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ree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4195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1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1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1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包括充电宝,所述充电宝呈凹槽型设置,所述充电板本体上正面一侧侧端上均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充电宝凹槽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充电头,且所述充电头和充电宝内部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背部一侧固定设有柔性带,且所述柔性带呈弧形设置。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宝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使用简单,便于对不同规格的手机进行加持固定,提高其放置稳定性,无需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电宝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背景技术
充电宝其实就是方便易携带的大容量随身电源。它是一个集储电,升压,充电管理于一体的便携式设备。充电宝自身的充电插头直接通过交流电源可以对移动设备充电且自身具有存电装置,相当于一个充电器和备用电池的混合体,相比备用电源而言可以简化一个充电插头的装置,而相比于充电器它又自身具有存电装置,可以在没有直电源或外出时给数码产品提供备用电源。
现有充电宝通常采用数据线连接移动设备,以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而在用数据线对移动设备进行充电时,数据线容易打结,并且在携带过程中,极易拉扯数据线影响充电,且在使用时,需将手机贴合设于充电宝表面,不具有固定功能,需始终对其进行抓取,防止其掉落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用性高,使用简单,便于对不同规格的手机进行加持固定,提高其放置稳定性,无需通过数据线进行连接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包括充电宝,所述充电宝呈凹槽型设置,所述充电宝上正面一侧侧端上均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充电宝凹槽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充电头,且所述充电头和充电宝内部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背部一侧固定设有柔性带,且所述柔性带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卡板、连接板和弹性件,所述卡板对称设于充电宝凹槽处两侧,所述连接板连接设于卡板上相对于充电宝侧端上一侧,所述弹性件均匀排列设于连接板和充电宝侧端内侧壁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充电宝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滑动设于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充电宝凹槽处正面一侧设有柔性层。
优选的,所述卡板呈L型设置。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将手机放置于充电宝凹槽处卡板之间,通过弹性件对于卡板进行推动,使其对于手机进行加持固定,将手机底部充电口插入充电头,即可完成充电,无需进行数据线连接,且固定单元可将手机和充电宝进行组装,使其一体,便于进行携带,通过手指穿过柔性带,对于充电宝进行托起,便于在充电过程中对于手机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1、充电宝,2、固定单元,3、充电头,4、柔性带,5、卡板,6、连接板,7、弹性件,8、限位槽,9、限位块,10、柔性层。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包括充电宝1,所述充电宝1呈凹槽型设置,所述充电宝1上正面一侧侧端上均设有固定单元2,所述充电宝1凹槽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充电头3,且所述充电头3和充电宝1内部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1背部一侧固定设有柔性带4,且所述柔性带4呈弧形设置。
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单元2包括卡板5、连接板6和弹性件7,所述卡板5对称设于充电宝1凹槽处两侧,所述连接板6连接设于卡板5上相对于充电宝1侧端上一侧,所述弹性件7均匀排列设于连接板6和充电宝1侧端内侧壁之间。
如图3所示,所述充电宝1侧壁上设有限位槽8,所述连接板6上设有限位块9,且所述限位块9滑动设于限位槽8内。
其中,所述充电宝1凹槽处正面一侧设有柔性层10;所述卡板5呈L型设置。
具体使用时,将手机通过充电宝1顶部放置于充电宝1凹槽处卡板5之间,通过弹性件7对于卡板5进行推动,使其对于手机进行加持固定,限位块9在限位槽8内滑动,对于连接板6进行稳定,进一步提高手机稳定性,将手机底部充电口插入充电头3,即可实现充电,无需进行数据线连接,且固定单元2可将手机和充电宝1进行组装,使其一体,便于进行携带,通过手指穿过柔性带4,对于充电宝1进行托起,便于在充电过程中对于手机进行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包括充电宝,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呈凹槽型设置,所述充电宝上正面一侧侧端上均设有固定单元,所述充电宝凹槽处底部中间位置设有充电头,且所述充电头和充电宝内部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充电宝背部一侧固定设有柔性带,且所述柔性带呈弧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卡板、连接板和弹性件,所述卡板对称设于充电宝凹槽处两侧,所述连接板连接设于卡板上相对于充电宝侧端上一侧,所述弹性件均匀排列设于连接板和充电宝侧端内侧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侧壁上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块,且所述限位块滑动设于限位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宝凹槽处正面一侧设有柔性层。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板呈L型设置。
CN202223419567.1U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Active CN219811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9567.1U CN2198119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419567.1U CN2198119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1973U true CN219811973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1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419567.1U Active CN219811973U (zh) 2022-12-20 2022-12-20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19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24807U (zh) 一种带充电功能的手机背夹
CN202636015U (zh) 一种分体式手机背夹
CN209572135U (zh) 耳机充电仓
CN205646915U (zh) 新型手机充电宝
CN219811973U (zh) 一种便携式充电宝装置
CN208337214U (zh) 一种多方位无线充电器支架结构
CN209419267U (zh) 一种pos机和电池的双充电底座
CN209200731U (zh) 一种桌面无线充电器
CN201985563U (zh) Ac交流数码万能充电器
CN206135438U (zh) 充电座以及带充电座的智能手表
CN209389753U (zh) 一种新型的多孔充电座
CN211266528U (zh) 可拆卸充电宝手机壳
CN103110261A (zh) 带充电功能的手机套
CN210957866U (zh) 一种背夹式移动电源
CN111064835B (zh) 一种无线磁铁手机支架
CN102142698A (zh) Ac交流数码万能充电器
CN201829586U (zh) 手机万能充电器
CN212085835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5817624U (zh) 一种多用型移动电源
CN216531766U (zh) 一种贴合于手机背部充电的蓝牙耳机盒
CN216069350U (zh) 一种多功能商务笔记本
CN210985685U (zh) 一种集成式充电支架
CN218648591U (zh) 一种便携式背夹移动电源
CN209329724U (zh) 一种可收纳插针减少使用空间的快速充电器
CN218071079U (zh) 一种智能手机用背夹式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