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10066U -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0066U
CN219810066U CN202320835354.2U CN202320835354U CN219810066U CN 219810066 U CN219810066 U CN 219810066U CN 202320835354 U CN202320835354 U CN 202320835354U CN 219810066 U CN219810066 U CN 219810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refrigeration
flow path
condens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8353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东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Win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Win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Win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Qingdao Haier Special Refrigerator Co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Win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8353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0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0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0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制冷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其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输入端与冷凝器相连通;蒸发器组包括冷冻蒸发器、冷藏蒸发器和流路切换件,流路切换件设置于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流路切换件与回气口相连通;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与冷冻蒸发器连通或断开。本公开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冷冻蒸发器和冷藏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流路切换件,根据检测冷冻蒸发器或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降低了温度过高造成化冻的概率,且提升了冷媒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装置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风直冷式冰吧系统制冷剂先通过冷藏蒸发器对冷藏区域进行制冷,再进入冷冻蒸发器对冷冻区域进行制冷。
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冰吧的门体长时间开启,或者在向箱体内装卸负载的情况下,冷藏区域内的温度急剧升高,制冷剂在流经冷藏区域时吸收了大量热量,制冷剂再经过冷冻区域时,则存在制冷剂的温度高于冷冻设定温度,进而导致冷冻区温度回升,造成化冻现象。
相关技术中,通过将冷冻蒸发器和冷藏蒸发器采用并联的方式,以使得冷藏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直接回到压缩机内。
在已公开的实施过程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冰吧对冷藏区域的冷藏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对冷藏区域进行制冷的过程中,不能同时对冷冻区域进行制冷,进而使得冷冻区域存在长期不制冷而出现化冻的风险。并且,冷藏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直接回到压缩机,也降低了能源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申请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提升了能源利用率,且降低了化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蒸发器组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相连通;蒸发器组包括冷冻蒸发器、冷藏蒸发器和流路切换件,流路切换件设置于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流路切换件与回气口相连通;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与冷冻蒸发器连通或断开。
可选的,流路切换件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其中,流路切换件的入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与冷冻蒸发器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出口与回气口相连接。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藏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温度。
可选的,流路切换件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流路切换件的入口与冷冻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出口与回气口相连接。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冻蒸发器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冻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温度。
可选的,流路切换件包括电磁阀。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电磁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冷凝器相连通,第二接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接口与冷冻蒸发器的入口端相连接。
可选的,制冷系统还包括:第一节流件,设置于冷凝器和冷藏蒸发器之间的流路;第二节流件,设置于冷凝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冷设备包括:箱体包括冷藏腔和冷冻腔;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冷藏蒸发器用于对冷藏腔进行制冷,冷冻蒸发器用于对冷冻腔制冷。
可选的,箱体包括:背板和侧板;冷凝器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设置于背板,第二冷凝器设置于侧板。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组。压缩机的排气口与冷凝器相连通。压缩机的回气口与蒸发器组相连通。蒸发器组与冷凝器相连通。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包括冷冻蒸发器、冷藏蒸发器和流路切换件。流路切换件设置于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且流路切换件与回气口相连通。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与冷冻蒸发器连通或断开。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通过在冷冻蒸发器和冷藏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流路切换件,根据检测冷冻蒸发器或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这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流路切换件以使得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连通,以使得冷媒继续进入流路进行制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则控制流路切换件与回气口导通,以使得冷媒回到压缩机。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能够根据冷媒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降低了温度过高造成化冻的概率,且提升了冷媒的利用率。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一种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另一种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一种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制冷系统另一种运行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制冷系统;
110压缩机;
120冷凝器;122第一冷凝器;124第二冷凝器;
130蒸发器组;132冷冻蒸发器;134冷藏蒸发器;136流路切换件;1362入口;1364第一出口;1366第二出口;
140第一温度传感器;150第二温度传感器;
160电磁阀;162第一接口;164第二接口;166第三接口;
170第一节流件;180第二节流件;190干燥过滤器;
200制冷设备;
210箱体;212背板;214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字符“/”表示前后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表示:A或B。
术语“和/或”是一种描述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A或B,或,A和B这三种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10、冷凝器120和蒸发器组130。冷凝器120与压缩机110的排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130的输出端与压缩机110的回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130输入端与冷凝器120相连通。蒸发器组130包括冷冻蒸发器132、冷藏蒸发器134和流路切换件136,流路切换件136设置于冷藏蒸发器134和冷冻蒸发器132之间的流路上,流路切换件136与回气口相连通。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136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134与冷冻蒸发器132连通或断开。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10、冷凝器120和蒸发器组130。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0相连通。压缩机110的回气口与蒸发器组130相连通。蒸发器组130与冷凝器120相连通。
进一步地,蒸发器组130包括冷冻蒸发器132、冷藏蒸发器134和流路切换件136。流路切换件136设置于冷藏蒸发器134和冷冻蒸发器132之间的流路上,流路切换件136与回气口相连通。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136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134与冷冻蒸发器132连通或断开。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100,通过在冷冻蒸发器132和冷藏蒸发器134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流路切换件136,根据检测冷冻蒸发器132或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这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流路切换件136以使得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连通,以使得冷媒继续进入流路进行制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则控制流路切换件136与回气口导通,以使得冷媒回到压缩机110。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100,能够根据冷媒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降低了温度过高造成化冻的概率,且提升了冷媒的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所示,流路切换件136包括入口1362、第一出口1364和第二出口1366。其中,流路切换件136的入口1362与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1364与冷冻蒸发器132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出口1366与回气口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流路切换件136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包括入口1362和第一出口1364。第二流路包括入口1362和第二出口1366。通过控制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导通,以实现对流经流路切换件136的冷媒进行流向切换。
具体地,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0的一端连通,冷凝器120的一端与冷藏蒸发器134的一端连通,冷藏蒸发器134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件136的入口1362相连接,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一出口1364与冷冻蒸发器132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出口1366与回气口相连接,冷冻蒸发器132的出口端与回气口连通。在第一流路导通、第二流路关闭的情况下,经过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进入冷冻蒸发器132进行继续制冷运行,经过冷冻蒸发器132后再回到压缩机110。在第一流路关闭、第二流动导通的情况下,经过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出口1366直接回到压缩机110内。
可选的,结合图1至图3所示,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40。第一温度传感器140设置于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140。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通过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的温度。根据流出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实现对制冷系统100的合理控制,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且提升制冷设备200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40和流路切换件136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的温度,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与冷冻蒸发器132对应的冷冻腔设置有目标冷冻温度。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冷冻温度的情况下,说明从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温度过高,如果继续流入冷冻蒸发器132内,则会导致冷冻腔内的温度过高进而出现化冻的情况。因此,结合图2所示,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冷冻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二流路导通,第一流路关闭,进而通过流路切换件136将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出口1366引流至压缩机110,降低了化冻风险。
结合图3所示,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的温度小于目标冷冻温度的情况下,说明从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温度低于目标冷冻温度,可以用于对冷冻腔进行制冷。因此,在第一温度传感器140检测的温度小于目标冷冻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一流路导通,第二流路关闭,进而通过流路切换件136将冷藏蒸发器134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出口1364引流至冷冻蒸发器132,继续对冷冻腔进行制冷运行,提升了冷媒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流路切换件136包括入口1362、第一出口1364和第二出口1366。流路切换件136的入口1362与冷冻蒸发器132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1364与冷藏蒸发器134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出口1366与回气口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流路切换件136包括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第一流路包括入口1362和第一出口1364。第二流路包括入口1362和第二出口1366。通过控制第一流路或第二流路导通,以实现对流经流路切换件136的冷媒进行流向切换。
具体地,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0的一端连通,冷凝器120的一端与冷冻蒸发器132的一端连通,冷冻蒸发器132的另一端与流路切换件136的入口1362相连接,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一出口1364与冷藏蒸发器134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出口1366与回气口相连接,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与回气口连通。在第一流路导通、第二流路关闭的情况下,经过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进入冷藏蒸发器134进行继续制冷运行,经过冷藏蒸发器134后再回到压缩机110。在第一流路关闭、第二流动导通的情况下,经过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出口1366直接回到压缩机110内。
可选的,结合图4至图6所示,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150。第二温度传感器150设置于冷冻蒸发器132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温度。
在该实施例中,在冷冻蒸发器132的出口端设置第二温度传感器150。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通过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的温度。根据流出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实现对制冷系统100的合理控制,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且提升制冷设备200的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制冷系统100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150和流路切换件136相连接。控制器用于根据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的温度,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与冷藏蒸发器134对应的冷藏腔设置有目标冷藏温度。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冷藏温度的情况下,说明从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温度过高,如果继续流入冷藏蒸发器134内,则会导致提升冷藏腔内的温度,进而降低了冷藏效果。因此,结合图5所示,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的温度大于或等于目标冷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二流路导通,第一流路关闭,进而通过控制流路切换件136切换,以使得从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二出口1366直接回到压缩机110,降低了对冷藏效果的影响。
结合图6所示,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的温度小于目标冷藏温度的情况下,说明从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温度低于目标冷藏温度,可以用于对冷藏腔进行制冷。因此,在第二温度传感器150检测的温度小于目标冷藏温度的情况下,控制流路切换件136的第一流路导通,第二流路关闭,进而通过流路切换件136将冷冻蒸发器132流出的冷媒通过第一出口1364引流至冷藏蒸发器134,继续对冷藏腔进行制冷运行,提升了冷媒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流路切换件136包括电磁阀。通过采用电磁阀,方便对流路的控制,且提升控制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6所示,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电磁阀160。电磁阀160包括第一接口162、第二接口164和第三接口166,第一接口162与冷凝器120相连通,第二接口164与冷藏蒸发器134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接口166与冷冻蒸发器132的入口端相连接。
在该实施例中,压缩机110的排气口与冷凝器120的一端连通,冷凝器120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口162相连通,第二接口164与蒸发器组130的冷藏蒸发器134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接口166与蒸发器组130的冷冻蒸发器132的入口端相连接。蒸发器组130的出口端与压缩机110的回气口与相连通。通过在蒸发器组130的入口1362侧设置电磁阀160,以切换电磁阀160的接口连通状态,实现对冷媒流向的控制。具体地,在第一接口162和第二接口164相连通的情况下,冷媒进入冷藏蒸发器134进行制冷运行。在第一接口162和第三接口166相连通的情况下,冷媒进入冷冻蒸发器132进行制冷运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6所示,制冷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节流件170,设置于冷凝器120和冷藏蒸发器134之间的流路。第二节流件180,设置于冷凝器120和冷冻蒸发器132之间的流路。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冷凝器120和冷藏蒸发器134之间设置第一节流件170实现对进入冷藏蒸发器134的冷媒进行降压处理。通过在冷凝器120和冷冻蒸发器132之间设置第二节流件180实现对进入冷冻蒸发器132的冷媒进行降压处理。通过设置第一节流件170和第二节流件180,以提升冷媒的换热效果。
可选的,制冷设备200还包括干燥过滤器190,设置于冷凝器120的出口端和蒸发器组130的入口端之间,以实现对进入蒸发器组130的冷媒进行干燥处理,提升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200包括:箱体210包括冷藏腔和冷冻腔。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冷藏蒸发器134用于对冷藏腔进行制冷,冷冻蒸发器132用于对冷冻腔制冷。
本公开提供的制冷设备200包括箱体210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制冷系统100。箱体210包括冷藏腔和冷冻腔。冷藏蒸发器134用于对冷藏腔进行制冷,冷冻蒸发器132用于对冷冻腔制冷。本公开提供的制冷设备200通过在冷冻蒸发器132和冷藏蒸发器134之间的流路上设置流路切换件136,根据检测冷冻蒸发器132或冷藏蒸发器134的出口端的冷媒的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这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小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可以控制流路切换件136,以使得冷媒继续进入流路进行制冷。在流出的冷媒的温度大于或等于设定温度的情况下,则控制流路切换件136与回气口导通,以使得冷媒回到压缩机110。通过本公开提供的制冷系统100,能够根据冷媒温度,确定冷媒的流向,进而降低了温度过高造成化冻的概率,且提升了冷媒的利用率。
可选的,结合图7所示,箱体210包括:背板212和侧板214。冷凝器120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122和第二冷凝器124,第一冷凝器122设置于背板212,第二冷凝器124设置于侧板214。
在该实施例中,冷凝器120包括设置于背板212的第一冷凝器122和设置于侧板214的第二冷凝器124。通过在箱体210的背板212和侧板214分别设置第一冷凝器122和第二冷凝器124,能够对背板212和侧板214起到防凝露的效果,且能够提升部件布局的紧凑性,以减小设备体积,提升空间利用率。
可选的,制冷设备200包括冰吧设备或冰箱。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
冷凝器,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
蒸发器组,蒸发器组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回气口相连通,蒸发器组的输入端与冷凝器相连通;
蒸发器组包括冷冻蒸发器、冷藏蒸发器和流路切换件,流路切换件设置于冷藏蒸发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上,流路切换件与回气口相连通;
其中,通过切换流路切换件的连通路径,以用于控制冷藏蒸发器与冷冻蒸发器连通或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流路切换件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其中,流路切换件的入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与冷冻蒸发器的进口端连通,第二出口与回气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藏蒸发器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藏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流路切换件包括入口、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
流路切换件的入口与冷冻蒸发器的出口端连接,第一出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入口端连接,第二出口与回气口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冷冻蒸发器的出口端,用于检测冷冻蒸发器流出的冷媒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
流路切换件包括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磁阀,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第一接口与冷凝器相连通,第二接口与冷藏蒸发器的入口端相连接,第三接口与冷冻蒸发器的入口端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节流件,设置于冷凝器和冷藏蒸发器之间的流路;
第二节流件,设置于冷凝器和冷冻蒸发器之间的流路。
9.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包括冷藏腔和冷冻腔;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冷藏蒸发器用于对冷藏腔进行制冷,冷冻蒸发器用于对冷冻腔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箱体包括:背板和侧板;
冷凝器包括串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设置于背板,第二冷凝器设置于侧板。
CN202320835354.2U 2023-04-13 2023-04-13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ctive CN219810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5354.2U CN219810066U (zh) 2023-04-13 2023-04-13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835354.2U CN219810066U (zh) 2023-04-13 2023-04-13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0066U true CN219810066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12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835354.2U Active CN219810066U (zh) 2023-04-13 2023-04-13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00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33537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refrigerators
EP2395304B1 (en) Control method for refrigerator
EP2198223A2 (en) Integrated refrigerating/freezing system and defrost method
CN100425932C (zh) 热液除霜的冷冻系统
CN101922838A (zh) 一种冷冻能力可变的电冰箱
CN102798261B (zh) 制冷系统及具有它的制冷设备
CN110986410A (zh) 一种低温储藏装置的制冷系统、低温储藏装置及控制方法
KR100377616B1 (ko) 냉장고의 냉기순환 시스템
CN104456794A (zh) 制冷装置
CN10609119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9810066U (zh) 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105387644A (zh) 冷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JP3847499B2 (ja) 二段圧縮冷凍冷蔵装置
CN210374250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109780776B (zh) 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04748424A (zh) 多联机系统的室外机组件及具有其的多联机系统
CN210292479U (zh) 一种双蒸发温度制冷系统
EP1616136B1 (en) Refrigeration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system
CN220338771U (zh) 冷柜系统和冷柜
KR100461657B1 (ko) 다수개의 증발기를 구비한 냉동사이클
CN219141205U (zh) 一种双系统的风直冷冰箱
CN214371043U (zh) 冰箱的压缩制冷系统及冰箱
CN217844343U (zh) 一种空调冷柜一体式制冷系统
CN2723919Y (zh) 直冷变温冰箱
CN213713605U (zh) 制冷化霜系统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