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1970U - Ups设备 - Google Patents

Ups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1970U
CN219801970U CN202223590025.0U CN202223590025U CN219801970U CN 219801970 U CN219801970 U CN 219801970U CN 202223590025 U CN202223590025 U CN 202223590025U CN 219801970 U CN219801970 U CN 219801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distribution unit
power distribution
copper bar
cop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5900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忠池
钟起红
张培
郑钟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sta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sta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sta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5900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1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1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1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UPS设备,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铜排组件和开关,所述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不同侧,所述开关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本实用新型方案利用配电单元部分铜排的布局搭接,即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配电单元的不同侧,同时开关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提高了配电单元的空间利用率,使其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此外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结构巧妙,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UPS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频UPS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UPS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采用主路、输出、旁路、维修四个开关在同一侧,为确保有足够的安规距离,往往在铜排搭接时留有空隙过大或者搭接方式不合理从而多出一些没必要的空间,空间利用率较低,配电单元整体体积比较大,导致在整个UPS(不间断电源)产品中所占体积较大,留给功率模块的体积就相对少很多;而且现有的这种四个开关集中在一侧的布局方式,虽然方便使用该UPS产品的工作人员操作,但是却存在以下缺陷:其一是开关集中在一处,不便于接线,其二是安装开关一侧占空间较大,另一侧又留有较大空间,布局不合理;其三是在后期维护的时候线路集中一处,维护起来也相对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UPS设备,以提高配电单元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UPS设备,所述UPS设备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铜排组件和开关,所述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不同侧,所述开关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
其中,所述开关包括:主路开关、输出开关、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所述主路开关与输出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前侧,所述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后侧。
其中,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钣金组件,所述钣金组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前空开安装支架和后空开安装支架,所述主路开关与输出开关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前空开安装支架上,所述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后空开安装支架上。
其中,所述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左右两侧及配电单元的上方。
其中,所述钣金组件还包括:前铜排安装板和后铜排安装板,所述前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中位于所述配电单元的前部的铜排,所述后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中位于所述配电单元的后部的铜排。
其中,所述机箱内预设空间内搭接预设数量的铜排,且每两根铜排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机箱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通过延长杆与所述开关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延长杆的前端与开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后端通过卡槽与所述手柄互相配合。
其中,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关上方的PC绝缘件、EMI板。
其中,所述机箱内还设有监控单元、旁路模块、功率模块和模块背板,所述监控单元、旁路模块、功率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上方;所述模块背板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后侧;所述机箱内设有前立柱和中立柱,所述前立柱和中立柱上均匀分布用于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UPS设备,通过对其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方案,利用配电单元部分铜排的布局搭接,即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配电单元的不同侧,同时开关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提高配电单元的空间利用率,使其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UPS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前面)。
图2为本实用新型UPS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后面)。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配电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配电单元的开关布局结构示意图(前面)。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配电单元的开关布局结构示意图(后面)。
附图标号说明:
1-功率模块,2-旁路模块,3-监控单元,4-配电单元,5-机箱,6-模块背板,7-EMI,8-PC绝缘件,9-开关;10-铜排组件,11-钣金组件,12-主路开关,13-输出开关;14-维修开关;15-旁路开关,16-后空开安装支架,17-前空开安装支架;18-手柄,19-延长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前”、“后”、“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UPS设备,所述UPS设备包括机箱5,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5内的配电单元4,所述配电单元4包括:铜排组件10和开关9,所述铜排组件10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4的不同侧,所述开关9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
其中,所述开关9包括:主路开关12、输出开关13、旁路开关15与维修开关14,所述主路开关12与输出开关13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4的前侧,所述旁路开关15与维修开关14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4的后侧。
其中,所述配电单元4还包括钣金组件11,所述钣金组件11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前空开安装支架17和后空开安装支架16,所述主路开关12与输出开关13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前空开安装支架17上,所述旁路开关15与维修开关14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后空开安装支架16上。
其中,所述铜排组件10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4的左右两侧及配电单元4的上方。
其中,所述钣金组件11还包括:前铜排安装板和后铜排安装板,所述前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10中位于配电单元4的前部的铜排,所述后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10中位于配电单元4的后部的铜排。
其中,所述机箱5内预设空间内搭接预设数量的铜排,且每两根铜排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比如可以为25mm。
其中,所述机箱5上设有手柄18,所述手柄18通过延长杆19与所述开关9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延长杆19的前端与开关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19的后端通过卡槽与所述手柄18互相配合。
其中,所述配电单元4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关9上方的PC绝缘件8、EMI板。
其中,所述机箱5内还设有监控单元3、旁路模块2、功率模块1和模块背板6,所述监控单元3、旁路模块2、功率模块1依次设置在所述配电单元4的上方;所述模块背板6设置在所述机箱5的后侧;所述机箱5内设有前立柱和中立柱,所述前立柱和中立柱上均匀分布用于连接所述功率模块1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UPS设备,通过其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方案,利用配电单元4部分铜排的布局搭接,即铜排组件10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配电单元4的不同侧,同时开关9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提高配电单元4的空间利用率,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降低成本;进一步地,采用主路开关12、输出开关13在前,旁路开关15、维修开关14在后的开关布局方式,进一步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而且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结构巧妙,降低成本。
具体地,整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UPS设备包括机箱5、配电单元4、监控单元3、旁路模块2、功率模块1和模块背板6等部分。
其中,参考图1,所述UPS设备可通过更换导轨位置及模块背板6即可兼容8个3U排列的功率模块1或12个2U排列的功率模块1,其主要在机箱5的前立柱和中立柱上均匀分布功率模块1的所用到的连接孔,且连接孔的距离及位置经过事先按(1U=44.45mm)来计算,从而能够通过人工调节出可容纳2U、3U功率模块1的合适距离。
其中,所述配电单元4包括钣金组件11、铜排组件10、PC绝缘件8、EMI板7和开关9,其配电单元4接线部分的铜排均在其配电单元4的左右二个方位及配电单元4的上面,并非聚集在一处,这样可避免过多的电缆过度集中在其一处,避免电缆过密产生大量热量无法排出,避免涡流的产生,便于操作以及后期维护。
其中,主路开关12与输出开关13在前,旁路开关15与维修开关14在后,摒弃了以往采用的将主路、输出、旁路、维修四个开关放置在一侧的布局方式,从图4及图5中可以看出:主路开关12与输出开关13其通过螺栓安装于前空开安装支架17上,而旁路开关15与维修开关14其通过螺栓安装于后空开安装支架16上,其开关的操作主要通过延长杆19的前端与开关通过螺栓相固定后,后端的再通过卡槽与手柄18互相配合后再进行操作。而采用此种前后布局方式很明显地缩小了开关放置所需的空间,减少开关间的铜排搭接的距离,使得其可达到结构巧妙,又可降低生产成本,便于操作的目的。
其中,所述钣金组件11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空开安装支架17、后空开安装支架16、前铜排安装板、后铜排安装板、接地固定件、过线板等八部分组成。
其中,铜排组件10,可以在472*590*670(宽*深*高,单位:mm)空间内搭接44根40*5(宽度*厚度,单位:mm)的铜排,且每两根铜排之间的距离均大于等于25mm,以保证足够的安规距离。
具体搭接方案如下:主路A下与旁路A下相连接,主路B下与旁路B下相连接,主路C下与旁路C下相连接;旁路A下与维修A下相连接,旁路B下与维修B下相连接,旁路C下与维修C下相连接;维修A上与输出A下相连接,维修B上与输出B下相连接,维修C上与输出C下相连接,其余铜排引伸与旁路模块2、机箱5模块接线使用及预留客户所需要的安装孔。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出的一种UPS设备,通过对其空间结构优化布局方案,利用配电单元4部分铜排的布局搭接,即铜排组件10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配电单元4的不同侧,同时开关9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提高了配电单元4的空间利用率,使其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降低成本;此外,采用主路开关12、输出开关13在前,旁路旁路开关15、维修旁路开关14在后的开关布局方式,进一步使其便于前期接线与后期维护;此外,提高了材料利用率,结构巧妙,降低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UPS设备包括机箱,以及设置在所述机箱内的配电单元,所述配电单元包括:铜排组件和开关,所述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不同侧,所述开关采用非同一侧布局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包括:主路开关、输出开关、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所述主路开关与输出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前侧,所述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后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钣金组件,所述钣金组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左侧板、右侧板之间的前空开安装支架和后空开安装支架,所述主路开关与输出开关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前空开安装支架上,所述旁路开关与维修开关通过螺栓安装于所述后空开安装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排组件中的部分铜排布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左右两侧及配电单元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钣金组件还包括:前铜排安装板和后铜排安装板,所述前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中位于所述配电单元的前部的铜排,所述后铜排安装板用于安装所述铜排组件中位于所述配电单元的后部的铜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预设空间内搭接预设数量的铜排,且每两根铜排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或等于预设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上设有手柄,所述手柄通过延长杆与所述开关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杆的前端与开关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延长杆的后端通过卡槽与所述手柄互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开关上方的PC绝缘件、EMI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UPS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箱内还设有监控单元、旁路模块、功率模块和模块背板,所述监控单元、旁路模块、功率模块依次设置在所述配电单元的上方;所述模块背板设置在所述机箱的后侧;所述机箱内设有前立柱和中立柱,所述前立柱和中立柱上均均匀分布用于连接所述功率模块的连接孔。
CN202223590025.0U 2022-12-28 2022-12-28 Ups设备 Active CN219801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025.0U CN2198019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Ups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590025.0U CN2198019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Ups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1970U true CN219801970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7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590025.0U Active CN219801970U (zh) 2022-12-28 2022-12-28 Ups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1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801970U (zh) Ups设备
CN207967944U (zh) 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结构
CN203423620U (zh) 一种变流器dc/dc功率模块
CN201966634U (zh) 一种ups机柜
CN102074904A (zh) 基于模块化设计的地铁车辆通用电气柜
CN205453556U (zh) 固定式高压软启动装置
CN204809660U (zh) 模数化高可靠智能低压配电柜的母线结构
CN210167971U (zh) 模组模块化整流柜
CN105916342A (zh) 一种高散热性能铜排固定结构
CN201018435Y (zh) 一种矿用隔爆型软起动器
CN111511152A (zh) 一种基于主控柜集成液压功能模块装置
CN217362160U (zh) 一种配电柜多功能安装板
CN220139972U (zh) 一种防静电多功能电控柜
CN219871614U (zh) 一种高压母线绝缘故障监测管理装置
CN205377031U (zh) 一种电柜结构
CN221042800U (zh) 一种电力设备同步监测设备
CN21894039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配电柜内部支架结构
CN214124464U (zh) 一种用于电容补偿柜的电容机架
CN216218139U (zh) 一种便于电路板安装的微机主变后备保护测控机箱
CN215378094U (zh) 一种动力配电柜
CN214957843U (zh) 一种带有排线结构的配电控制设备
CN2296082Y (zh) 电器安装板开启式动力配电箱柜
CN217508025U (zh) 一种机械电气配电箱
CN102904172A (zh) 并柜专用柜及并柜方法
CN209911782U (zh) 一种标准集中型控制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