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00938U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00938U
CN219800938U CN202321337413.XU CN202321337413U CN219800938U CN 219800938 U CN219800938 U CN 219800938U CN 202321337413 U CN202321337413 U CN 202321337413U CN 219800938 U CN219800938 U CN 2198009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ode
cathode
pipe
communicated
exchange memb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374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常玉莹
马朋飞
鲍学智
赵瑞明
李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hi Hydrogen Energy Testing Bao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hi Hydrogen Energy Testing Bao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hi Hydrogen Energy Testing Bao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hi Hydrogen Energy Testing Bao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374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009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009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009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uel Cel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内设有阳极部和阴极部;负载,负载电连接阳极部和阴极部;电源,电源电连接阳极部和阴极部;阳极物料供给组件,阳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阳极部;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阳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阴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阴极部;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阴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本实用新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测试系统合二为一,用一套测试系统即可实现两种不同的测试情景,实现了一机多用。

Description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测试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电解槽反应机理则为燃料电池反应机理的逆反应。目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测试系统只能单一地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或电解槽测试,采用两套测试系统的占地面积大,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所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合二为一,用一套测试系统即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与电解槽测试两种不同的测试情景,实现了一机多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包括: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内设有阳极部和阴极部;负载,所述负载电连接所述阳极部和所述阴极部;电源,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阳极部和所述阴极部;阳极物料供给组件,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阳极部,并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燃料和去离子水,或供给电解所需的去离子水;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所述阳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阴极物料供给组件,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阴极部,并用于供给所述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氧化物和去离子水;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所述阴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通过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上设置阳极物料供给组件、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阳极物料供给组件和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以及电源和负载,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合二为一,用一套测试系统即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与电解槽测试两种不同的测试情景,实现了一机多用,同时降低了测试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组件包括:阳极物料供给管,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阳极部,且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上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之间的第一上游管部;阳极增湿器,所述阳极增湿器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的上游进口;燃料供给管,所述燃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的上游进口;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所述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的另一上游进口;第一回流管和三通控制阀,所述第一回流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二接口和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三接口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上游管部;阳极水泵,所述阳极水泵设在所述第一管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阳极生成物排放管,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靠近所述阳极部,且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阳极气水分离器,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下游出口;阳极排气管,所述阳极排气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气口;阳极排水管,所述阳极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且所述阳极排水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之间的第二上游管部,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通第二上游管部,另一端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回水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回气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另一端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回气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组件包括:阴极物料供给管,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阴极部,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上设有第六控制阀;阴极增湿器,所述阴极增湿器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的上游进口;空气供给管,所述空气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的上游进口;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所述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的另一上游进口;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两端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阴极水泵,所述阴极水泵设在所述第二回流管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阴极生成物排放管,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靠近所述阴极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阴极气水分离器,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下游出口;阴极排气管,所述阴极排气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气口;阴极排水管,所述阴极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所述阴极排水管上设有第七控制阀。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载和所述电源为集成式一体件。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式一体件为双向程控直流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阳极物料供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阴极物料供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1、质子交换膜电解槽;201、负载;202、电源;3、阳极气水分离器;4、阳极增湿器;5、阳极水泵;6、阴极增湿器;7、阴极气水分离器;8、阴极水泵;9、第一控制阀;10、第四控制阀;11、第五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三通控制阀;141、第一接口;142、第二接口;143、第三接口;15、第六控制阀;16、第七控制阀;17、阳极排气管;18、阳极排水管;19、燃料供给管;20、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1、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2、空气供给管;23、阴极排水管;24、阴极排气管;25、回气管;26、回水管;27、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8、阳极物料供给管;29、第一管;30、第二管;31、第三管;32、第二回流管;33、阴极物料供给管;34、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5、阳极部;36、阴极部;37、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8、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9、阴极物料供给组件;40、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垂直”、“顺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100。
如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100,包括: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负载201、电源202、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阴极物料供给组件39和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内设有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负载201电连接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电源202电连接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阳极部35,并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氢气和去离子水,或供给电解所需的去离子水。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并用于排放阳极部35反应后的生成物。阴极物料供给组件39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阴极部36,并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压缩空气和去离子水。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并用于排放阴极部36反应后的生成物。
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测试时,负载201电连接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燃料和去离子水通过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运送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靠近阳极部35的位置,在阳极部35附近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通过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排放,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氧化物和去离子水通过阴极物料供给组件39运送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靠近阴极部36的位置,在阴极部36附近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物通过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排放,通过观察负载201的各性能状况,最终完成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测试。
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测试时,电源202电连接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给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供电,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阳极部35和阴极部36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通过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和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排放,最终完成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可以是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集成部件,既可作为燃料电池的反应场所也可作为电解时的电解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100,通过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100上设置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和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负载201和电源202,可以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测试系统与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测试系统合二为一,用一套测试系统即可实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测试与电解槽测试两种不同的测试情景,实现了一机多用,同时降低了测试系统的占地面积,节约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阳极物料供给组件37包括:阳极物料供给管28、阳极增湿器4、燃料供给管19、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第一回流管、三通控制阀14和阳极水泵5。
阳极物料供给管28的下游出口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所述阳极部35,且阳极物料供给管28上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9,并具有位于第一控制阀9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之间的第一上游管部。阳极增湿器4的下游出口连通阳极物料供给管28的上游进口。燃料供给管19的下游出口连通阳极增湿器4的上游进口。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的下游出口连通阳极增湿器4的另一上游进口。第一回流管包括第一管29、第二管30、第三管31,第一管29连通三通控制阀14的第一接口141和阳极增湿器4,第二管30连通三通控制阀14的第二接口142和阳极增湿器4,第三管31的一端连通三通控制阀14的第三接口143且另一端连通第一上游管部。阳极水泵5设在第一管29上。
三通控制阀14可以具有不同的导通位,通过控制不同的导通位可以分别实现第一管29、第二管30、第三管31之间的导通。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测试时,三通控制阀14呈90°垂直打开即第一接口141和第二接口142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管29和第二管30导通,第二管30和第三管31断开,氢气从燃料供给管19的上游进口进入,再通过燃料供给管19的下游出口进入阳极增湿器4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阳极增湿器4中,去离子水从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的上游进口进入,再通过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的下游出口进入阳极增湿器4的另一个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阳极增湿器4中,进入到阳极增湿器4中的氢气通过阳极物料供给管28的上游进口进入,从下游出口流出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阳极部35中,在阳极增湿器4中的去离子水经过第一回流管的第一管29上的阳极水泵5加压流入三通控制阀14,从第一接口141进入三通控制阀14的去离子水从第二接口142流出到第二管30,最终流回到阳极增湿器4中,被加湿的氢气经第一控制阀9由阳极物料供给管28的下游出口提供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阳极部35中。
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测试时,三通控制阀14呈180°顺向打开即第一接口141和第三接口143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管29和第二管30断开,第二管30和第三管31导通,去离子水从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的上游进口进入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中,再由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0的下游出口经阳极增湿器4、阳极水泵5、三通控制阀14提供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靠近阳极部35的位置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包括: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的上游进口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并靠近阳极部35,且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上设有第二控制阀12。在该技术方案中,阳极生成物通过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包括:阳极气水分离器3、阳极排气管17和阳极排水管18。
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上游进口连通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的下游出口。阳极排气管17的上游进口连通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出气口。阳极排水管18的上游进口连通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且阳极排水管18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3。
也就是说,进入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内的生成物,通过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的下游出口进入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阳极气水分离器3中,进入到阳极气水分离器3中的生成物的气体通过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出气口进入到阳极排气管17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阳极排气管17中,最终排出,在生成物中冷凝下来的水聚集于阳极气水分离器3,当阳极气水分离器3内水量到达一定液位时多余的水通过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出水口进入到阳极排水管18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阳极排水管18中,最终排出,增加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有利于保护环境。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阳极生成物排放管27具有位于第二控制阀12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之间的第二上游管部,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38包括:回水管26和回气管25。
回水管26的一端连通第二上游管部,另一端连通阳极增湿器4,回水管26上设有第四控制阀10;回气管25的一端连通阳极气水分离器3,另一端连通阳极增湿器4,回气管25上设有第五控制阀11。
也就是说,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的测试时,未反应完的的水经第四控制阀10由回水管26连通阳极增湿器4的一端进入阳极增湿器4再利用,生成的气体被未反应完的水带入阳极增湿器4经第五控制阀11由回气管25连通阳极气水分离器3的一端进入阳极气水分离器3中,有利于水的回收再利用,节约资源。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阴极物料供给组件39包括:阴极物料供给管33、阴极增湿器6、空气供给管22、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1、第二回流管32和阴极水泵8。
阴极物料供给管33的下游出口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阴极部36,阴极物料供给管33上设有第六控制阀15。阴极增湿器6的下游出口连通阴极物料供给管33的上游进口。空气供给管22的下游出口连通阴极增湿器6的上游进口。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1的下游出口连通阴极增湿器6的另一上游进口。第二回流管32的两端连通阴极增湿器6。阴极水泵8设在第二回流管32上。
在进行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测试时,压缩空气进入到空气供给管22中,通过空气供给管22的下游出口运送至阴极增湿器6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阴极增湿器6中,去离子水进入到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1中,通过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21的下游出口运送至阴极增湿器6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阴极增湿器6中,去离子水经第二回流管32的一端和阴极水泵8对去离子水的增压回到阴极增湿器6的另一端,被加湿的压缩空气经第六控制阀15由阴极物料供给管33的下游出口提供至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且靠近阴极部36处,在阴极部36附近发生化学反应。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包括: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的上游进口连通质子交换膜电解槽1并靠近阴极部36。在该技术方案中,阴极部36反应后生成的气体经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的上游进口排出,进入到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中,并最终从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的下游出口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40包括:阴极气水分离器7、阴极排气管24和阴极排水管23。
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上游进口连通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的下游出口。阴极排气管24的上游进口连通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出气口。阴极排水管23的上游进口连通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出水口,阴极排水管23上设有第七控制阀16。
也就是说,阴极生成的气体通过阴极生成物排放管34的下游出口进入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上游进口,进而进入到阴极气水分离器7中,再由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出气口进入阴极排气管24的上游进口,进入到阴极排气管24中,冷凝下来的水聚集于阴极气水分离器7内,再由阴极排水管23的下游出口排出,当阴极气水分离器7内的水到达一定量时,多余的水通过阴极气水分离器7的出水口进入到阴极排水管23的上游进口,再由第七控制阀16由阴极排水管23的下游出口排出。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负载201和电源202为集成式一体件。在该技术方案中,负载201和电源202为一个部件,有利于节约成本。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集成式一体件为双向程控直流电源。采用双向程控直流电源既可做为精度高、响应快的直流电源,也可做为功能丰富直流电子负载,有利于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度和可靠性,同时节约零部件的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或“需要说明的”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质子交换膜电解槽,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内设有阳极部和阴极部;
负载,所述负载电连接所述阳极部和所述阴极部;
电源,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阳极部和所述阴极部;
阳极物料供给组件,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阳极部,并用于供给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燃料和去离子水,或供给电解所需的去离子水;
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所述阳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
阴极物料供给组件,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阴极部,并用于供给所述燃料电池反应所需的氧化物和去离子水;
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用于排放所述阴极部反应后的生成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组件包括:
阳极物料供给管,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阳极部,且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上设有用于控制管路通断的第一控制阀,并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控制阀和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之间的第一上游管部;
阳极增湿器,所述阳极增湿器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物料供给管的上游进口;
燃料供给管,所述燃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的上游进口;
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所述阳极去离子水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的另一上游进口;
第一回流管和三通控制阀,所述第一回流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第三管,所述第一管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一接口和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第二管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二接口和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所述三通控制阀的第三接口且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上游管部;
阳极水泵,所述阳极水泵设在所述第一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阳极生成物排放管,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靠近所述阳极部,且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
阳极气水分离器,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下游出口;
阳极排气管,所述阳极排气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气口;
阳极排水管,所述阳极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且所述阳极排水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管具有位于所述第二控制阀和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之间的第二上游管部,所述阳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
回水管,所述回水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上游管部,另一端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回水管上设有第四控制阀;
回气管,所述回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阳极气水分离器,另一端连通所述阳极增湿器,所述回气管上设有第五控制阀。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组件包括:
阴极物料供给管,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且靠近所述阴极部,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上设有第六控制阀;
阴极增湿器,所述阴极增湿器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物料供给管的上游进口;
空气供给管,所述空气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的上游进口;
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所述阴极去离子水供给管的下游出口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的另一上游进口;
第二回流管,所述第二回流管的两端连通所述阴极增湿器;
阴极水泵,所述阴极水泵设在所述第二回流管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阴极生成物排放管,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并靠近所述阴极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组件包括:
阴极气水分离器,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生成物排放管的下游出口;
阴极排气管,所述阴极排气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气口;
阴极排水管,所述阴极排水管的上游进口连通所述阴极气水分离器的出水口,所述阴极排水管上设有第七控制阀。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和所述电源为集成式一体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一体件为双向程控直流电源。
CN202321337413.XU 2023-05-30 2023-05-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Active CN2198009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7413.XU CN219800938U (zh) 2023-05-30 2023-05-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37413.XU CN219800938U (zh) 2023-05-30 2023-05-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00938U true CN219800938U (zh) 2023-10-03

Family

ID=8818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37413.XU Active CN219800938U (zh) 2023-05-30 2023-05-30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009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258101B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CN102401883A (zh) 检测串联燃料电池中单个异常操作的方法和信号处理算法
CN101373843A (zh) 一种可拆卸的燃料密封平板式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
CN112701324A (zh) 一种带有比例阀的燃料电池引射装置的控制方法
WO2007148550A1 (ja) 燃料電池の配管構造
CN215070070U (zh) 一种电池阳极引射回流装置
CN115939469A (zh) 一种热电联产的一体式可再生燃料电池系统
CN11166852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US6794070B2 (en) Fuel cell apparatus with compressor means for reducing fuel leakage danger and improving efficiency
CN219800938U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电解槽的测试系统
CN212750936U (zh) 一种燃料电池系统
CN109728326B (zh) 一种燃料电池的燃料气系统及车辆
CN101431163A (zh) 阳极排气流量检测和补救措施
CN209691863U (zh) 一种燃料电池
CN209592196U (zh) 一种适用于燃料电池电化学测试的简易增湿装置
CN209561547U (zh) 燃料电池
CN116544470A (zh) 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堆稳定性测试系统
CN212461751U (zh) 一种燃料电池及其控制系统
US7919209B2 (en) System stability and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with anode heat exchanger plumbing and re-circulation rate
CN112993321B (zh)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的冷却液循环系统
CN113571738A (zh) 一种空冷型燃料电池阳极氢气循环引射器装置
CN216158451U (zh) 一种加热组合开关阀及应用其的燃料电池
CN215118960U (zh) 车辆燃料电池系统
CN220829575U (zh)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
CN215815957U (zh) 一种空冷型燃料电池阳极氢气循环引射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