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94180U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794180U CN219794180U CN202321200949.7U CN202321200949U CN219794180U CN 219794180 U CN219794180 U CN 219794180U CN 202321200949 U CN202321200949 U CN 202321200949U CN 219794180 U CN219794180 U CN 2197941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recovery mechanism
- rainwater recovery
- rainwater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321 pre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安装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包括房体,房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雨水回收机构,雨水回收机构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卡块,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压块,压块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顶杆,通过雨水回收机构和卡块等结构的设置,将两个雨水回收机构拼接在一起时的安装更加方便,卡块放入卡槽的内部,卡块将压块向内部推动,连杆带动顶杆一起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失去限位,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限位杆向外部弹出,从而将卡块固定住,从而完成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物;建筑物的通风、节能和保温是任何住宅或者办公场所都必须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良好的通风才能保证建筑物内的有害气体及时的排出室外,避免对人身造成伤害,而适宜的居住温度也提高了建筑物的居住舒适度。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15700316A,名称为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包括建筑物,所述建筑物包括建筑体,所述建筑体的内部下方开设有储水池和保温室,所述保温室的外侧连接有炉灶。通过在建筑物的底部设置储水池和保温室,储水池与雨水回收机构和换气机构进行连接配合,夏季时通过储水池内部水体对通气管的气流进行冷却,冬季时储水池底部的保温室进行加热,将储水池内部的水体进行加热,储水池内部的水体对通气管内部的气体进行加热,使通气管内部热空气上升对雨水回收机构进行加热,促进雨水回收机构上端冰雪的融化,并对融化后的冰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储水池内部的水体加热对建筑物内部进行均匀的升温,便于始终对室内提供舒适的温度。
然而该实用新型的预售回收机构为一个整体,在拆卸安装时较为困难,且整体较大在运输的过程中容易损坏,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解决了安装困难,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包括房体,所述房体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雨水回收机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压块,所述压块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限位杆的内部开设有方槽,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方槽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优选的,每个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
优选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卡块的内部,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推杆的部分位于所述通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圆槽,所述压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圆槽的内部,所述圆槽的侧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压块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槽的顶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限位杆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连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的内部,所述雨水回收机构的内部开设有直槽,所述顶杆滑动连接在所述直槽的内部,所述直槽与所述滑槽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收机构和卡块等结构的设置,将两个雨水回收机构拼接在一起时的安装更加方便,卡块放入卡槽的内部,卡块将压块向内部推动,连杆带动顶杆一起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失去限位,由于第二弹簧的作用,限位杆向外部弹出,从而将卡块固定住,从而完成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雨水回收机构和凹槽等结构的设置,由于雨水回收机构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在安装的时候拼接较为困难,所以在每个雨水回收机构的顶部开设有凹槽,安装时可通过扣住凹槽进行完成拼接,不仅节省了材料,且安装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雨水回收机构的俯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的放大图。
图中:1、房体;2、雨水回收机构;3、凹槽;4、卡块;5、通槽;6、推杆;7、卡槽;8、直槽;9、压块;10、第一弹簧;11、圆槽;12、滑槽;13、连杆;14、顶杆;15、限位杆;16、第二弹簧;17、方槽;18、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包括房体1,房体1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雨水回收机构2,雨水回收机构2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卡块4,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压块9,压块9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连杆13,连杆13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顶杆14,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推杆6,限位杆15的内部开设有方槽17,顶杆14的一端与方槽17的形状尺寸均相同,通过雨水回收机构2和卡块4等结构的设置,将两个雨水回收机构2拼接在一起时的安装更加方便,卡块4放入卡槽7的内部,卡块4将压块9向内部推动,连杆13带动顶杆14一起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15失去限位,由于第二弹簧16的作用,限位杆15向外部弹出,从而将卡块4固定住,从而完成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请参阅图1-3,每个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3,通过雨水回收机构2和凹槽3等结构的设置,由于雨水回收机构2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在安装的时候拼接较为困难,所以在每个雨水回收机构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安装时可通过扣住凹槽3进行完成拼接,不仅节省了材料,且安装更加方便。
请参阅图1-3,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7,卡块4滑动连接在卡块4的内部,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推杆6的部分位于通槽5的内部,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圆槽11,压块9滑动连接在圆槽11的内部,圆槽11的侧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10,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焊接在压块9的一侧,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8,限位杆15滑动连接在限位槽18的内部,限位槽18的顶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焊接在限位杆15的顶部,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2,连杆13滑动连接在滑槽12的内部,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直槽8,顶杆14滑动连接在直槽8的内部,直槽8与滑槽12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一般雨水回收装置为一个整体,如此使得在安装的时候较为困难,但将两个雨水回收机构2拼接在一起时的安装更加方便,首先将卡块4放入卡槽7的内部,卡块4将压块9向内部推动,连杆13带动顶杆14一起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限位杆15失去限位,由于第二弹簧16的作用,限位杆15向外部弹出,从而将卡块4固定住,从而完成安装,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每块雨水回收机构2形状尺寸均相同,在首尾的可将卡块4切除,从而保持美观,当雨水回收机构2需要拆卸维修时,只需要推动推杆6,推杆6带动限位杆15向一侧移动,从而使得卡块4失去限位,由于第一弹簧10的作用,将压块9想外部推出,从而可以取出,拆卸安装均非常方便,维护简单;
通过雨水回收机构2和凹槽3等结构的设置,由于雨水回收机构2的表面比较光滑,因此在安装的时候拼接较为困难,所以在每个雨水回收机构2的顶部开设有凹槽3,安装时可通过扣住凹槽3进行完成拼接,不仅节省了材料,且安装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包括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房体(1)的顶部安装有若干个均匀布置的雨水回收机构(2),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卡块(4),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滑动装配有压块(9),所述压块(9)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连杆(13),所述连杆(13)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顶杆(14),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限位杆(15),所述限位杆(15)的一侧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推杆(6),所述限位杆(15)的内部开设有方槽(17),所述顶杆(14)的一端与所述方槽(17)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均开设有凹槽(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卡槽(7),所述卡块(4)滑动连接在所述卡块(4)的内部,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所述推杆(6)的部分位于所述通槽(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圆槽(11),所述压块(9)滑动连接在所述圆槽(11)的内部,所述圆槽(11)的侧壁上焊接有第一弹簧(10),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压块(9)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限位槽(18),所述限位杆(15)滑动连接在所述限位槽(18)的内部,所述限位槽(18)的顶壁上焊接有第二弹簧(16),所述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焊接在所述限位杆(15)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滑槽(12),所述连杆(13)滑动连接在所述滑槽(12)的内部,所述雨水回收机构(2)的内部开设有直槽(8),所述顶杆(14)滑动连接在所述直槽(8)的内部,所述直槽(8)与所述滑槽(12)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00949.7U CN219794180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200949.7U CN219794180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794180U true CN219794180U (zh) | 2023-10-03 |
Family
ID=88187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200949.7U Active CN219794180U (zh) | 2023-05-18 | 2023-05-18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794180U (zh) |
-
2023
- 2023-05-18 CN CN202321200949.7U patent/CN21979418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915116B (zh) | 一种自适应节能墙体结构 | |
CN106439993A (zh) | 高寒地区近零能耗建筑的多能互补采暖及供热系统 | |
CN204494579U (zh) | 与建筑屋面一体化的太阳能采暖与通风复合能量系统 | |
CN201297782Y (zh) | 复合陶瓷太阳能集热管 | |
CN219794180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型绿色建筑装置 | |
CN203640382U (zh) | 太阳能烟囱电站温室建筑 | |
CN101761195A (zh) | 一种带保温层的光伏面砖 | |
CN103471258A (zh) | 一种太阳能真空集热板 | |
CN202018158U (zh) | 一种空调热水器 | |
CN201202231Y (zh) | 彩钢屋面板太阳能采热器 | |
CN202012162U (zh) | 节能温室专用型材支架 | |
CN202018097U (zh) | 串联式循环回路蜂窝集热器集热地温空调系统 | |
CN210858103U (zh) | 一种新型节能空中别墅 | |
CN103741834B (zh) | 仿生智能外围护结构 | |
CN210399731U (zh) | 无霜空气源热泵混合加热烘房 | |
CN201343968Y (zh) | 一种新的节能窗户 | |
CN202511481U (zh) | 三合一太阳能热水器 | |
CN2847115Y (zh) | 地下水方式的地能辐射冷暖系统 | |
CN204081123U (zh) | 仿生智能外围护结构 | |
CN207260366U (zh) | 一种环保节能的建筑结构 | |
CN216552587U (zh) | 一种干挂幕墙保温结构 | |
CN201358593Y (zh) | 一种节能环保房屋 | |
CN201443931U (zh) | 聚源热泵 | |
CN204616799U (zh) | 太阳能养蛇越冬暖房 | |
CN204663102U (zh) | 一种节能防震保温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