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7981U -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 Google Patents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7981U
CN219777981U CN202321168967.1U CN202321168967U CN219777981U CN 219777981 U CN219777981 U CN 219777981U CN 202321168967 U CN202321168967 U CN 202321168967U CN 219777981 U CN219777981 U CN 219777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laser
guide assembly
light guide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16896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风云
雷振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west Instru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west Instru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west Instrument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west Instrument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16896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7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7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7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ser Surger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其中,所述导光组件包括:第一透镜,第一透镜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并且腰被构造为反光镜;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直角梯形透镜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被构造为反光镜;以及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的较长的底边一侧。此外,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激光发射装置包括上述的导光组件并且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投线仪包括上述的导光组件或者激光发射装置。

Description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绘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导光组件、一种激光发射装置和一种包括上述的导光组件或者激光发射装置的投线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激光调节镜头一般来说可以将不同的方向的点激光转化成线激光,或者将一个点激光转化成另一个方向上的点激光。即现有的激光调节镜头要么实现激光的点线转换,要么实现激光方向的转变,但是均只能实现其中一种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发射装置所发射出的激光要么被调节成另一个方向的激光,要么被调节成一个线激光,但是只能分开地二选一地进行转换。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既需要知道当前位置的垂直落点,也需要知道当前位置所在的平面,即需要有一个线激光来指示当前位置所在的平面,此时现有技术中的导光组件则不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想到设计一种导光组件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而言,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并且所述腰被构造为反光镜;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被构造为反光镜;以及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的较长的底边一侧。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光组件之中,由于设置了包括三个透镜的导光组件,其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被构造为等腰梯形透镜。进一步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等腰梯形透镜的两个腰均被构造为反光镜。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激光,从而能够形成两个相对的激光点,而且这两个相对的激光点和所述当前位置共线。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被设置在经由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能够照射到的位置。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第三透镜能够接收到经由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下底角的大小为22.5度。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下底角的大小为30度。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该下底角在22.5度至30度的范围内变化都是可行的,只要作为第三透镜的圆柱透镜和作为第二透镜的直角梯形透镜的位置相匹配即可,使得由直角梯形透镜的非直角边腰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上并由此形成起点和第一透镜的非直角边腰所反射的激光点重合即可。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一体成型。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分离地独立进行构造也是可行的,其目的在于将照射到第一透镜的一部分激光导入第二透镜即可。也就是说,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直角边腰贴靠所述第一透镜的底边进行设置。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或所述第二透镜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为了能够形成与上述的经过方向转换的激光点共面的激光线,需要确保第三透镜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或所述第二透镜的梯形横截面垂直。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间隔开地进行设置。之所以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能够更高精度地确保由第二透镜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之上,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激光线。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激光发射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包括: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根据上述的方式进行构造;以及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导光组件固定设置并且被构造用于投射出第一直径的点激光并且所述点光源被配置为平行光源。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透明结构,以使得激光能够从所述透明结构射出。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的光斑的尺寸大于所述等腰梯形的顶边的尺寸。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点光源的激光不会全部进入等腰梯形,从而确保有部分激光能够形成转换了方向的激光。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投线仪,所述投线仪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导光组件或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
综上所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光组件之中,由于设置了包括三个透镜的导光组件,其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
附图说明
参考附图示出并阐明实施例。这些附图用于阐明基本原理,从而仅仅示出了对于理解基本原理必要的方面。这些附图不是按比例的。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似的特征。
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2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3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特点、优点和益处通过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发射装置所发射出的激光要么被调节成另一个方向的点激光,要么被调节成一个线激光,但是只能分开地二选一地进行转换。但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既需要知道当前位置的垂直落点,也需要知道当前位置所在的平面,即需要有一个线激光来指示当前位置所在的平面,此时现有技术中的激光发射装置则不能够满足这样的需求。
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激光点线仪不能使用一个光源同时提供激光点以及激光线这一技术缺陷,即现有的投线仪在实际使用时例如安装垂直或水平物体时不能同时提供激光点和激光线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易于携带、使用方便而且价格便宜的投线仪。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投线仪能够与旋转水平台配套使用,使得激光投线仪能够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作旋转,并且能够根据需要旋转该激光投线仪。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属于测量工具这一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同时打出激光垂直点或者水平点以及激光垂直线或者水平线的激光点线仪。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投线仪包括激光投线仪主体、点/线分光镜、反光镜以及圆柱透镜等机构,并且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投线仪还包括旋转水平台,其中,点/线分光镜、反光镜以及圆柱透镜机构在激光投线仪的主体上。
具体而言,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想到设计一种导光组件、一种激光发射装置以及一种包括该导光组件或者激光发射装置的投线仪。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包括该激光发射装置的投线仪。其中,图1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1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进一步说明该导光组件的结构、相应的形状参数以及在具体使用时光线如何进行传导,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2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而图3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3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
从图1之中可以看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除了包括壳体以及诸如投射出平行光线的点光源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要包括将点光源转换成另一方向的点激光以及一个线激光的导光组件。为了让激光能够投射出来,所述激光发射装置所包括的壳体(图中未示出)需要具有透明结构,以使得激光能够从所述透明结构射出,而所述点光源(图中未示出)被设置在所述壳体(图中未示出)内并且被构造用于投射出第一直径的点激光。
以下将借助于图1重点介绍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光组件100,所述导光组件100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三组透镜,即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以及第三透镜130。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130被设置在经由所述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能够照射到的位置。理想情况下,所述第三透镜130被设置在经由所述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能够完全照射到的位置。当然,如果所述第三透镜130被设置在经由所述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能够部分照射到的位置也是可行的。此时,经由所述第三透镜130的作用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激光线会比完全照射相对暗一些而已。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110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并且所述腰被构造为反光镜。在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图1中示出的梯形透镜110看起来是等腰梯形透镜,但是其他透镜也是可行的,例如一个下底角为45度的直角梯形透镜,其只要能够满足其下底角为45度相对应的腰为反光镜,从而能够将垂直于顶面入射的激光转换90度形成一个与原激光方向相互垂直的激光即可。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110例如能够被构造为等腰梯形透镜。此时,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等腰梯形透镜110的两个腰均被构造为反光镜。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而且与原激光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激光,从而能够形成两个相对的激光点,而且这两个相对的激光点和所述当前位置共线。
相应地,所述第二透镜120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所述直角梯形透镜120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被构造为反光镜。此时,经由第一透镜110的顶面入射的激光能够在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上进行反射,从而打到后续的第三透镜130上。此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100还包括一个第三透镜130,所述第三透镜1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120的较长的底边一侧,以使得经由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上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130上。由于第三透镜1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从而能够形成远离所述入射光线的圆周面出射的激光,进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激光线。在此,圆柱透镜130要求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经由第二透镜120的反光面所发射的光线的线径,最后光通过圆柱透镜130产生光线,此时所产生的光线的起点或者终点与经过转向的激光所形成的激光点重合,即激光点在激光线上。也即是说,为了防止经过第二透镜120的非直角腰部反射的激光未经第三透镜130的处理便投射出去,故要求第三透镜即圆柱透镜130的直径不小于经由第二透镜120的反光面所发射的光线的线径。
在此,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110和所述第二透镜120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构造。也就是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第一透镜110和第二透镜120分离地独立进行构造也是可行的,其目的在于将照射到第一透镜110的一部分激光导入第二透镜120即可。也就是说,可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110和所述第二透镜120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即第二透镜120)的直角边腰贴靠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底边进行设置。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作为替代的实施方式,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110和所述第二透镜120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即第二透镜120)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110的底边平行并能够间隔一段距离进行设置。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1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110或所述第二透镜1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为了能够形成与上述的经过方向转换的激光点共面的激光线,需要确保第三透镜1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110或所述第二透镜1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130与所述第二透镜120间隔开地进行设置。之所以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能够更高精度地确保由第二透镜120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130之上,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激光线。
在图1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之中,由于导光组件100设置有三个透镜,使得所述导光组件100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例如,当建筑施工现场例如需要砌一堵墙对一个空间进行分割时,例如能够以当前的激光发射装置的位置进行分割,此时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例如能够指示这堵墙从哪开始砌,即墙体的起始位置;而激光线与激光点所共处的一个面则指示砌好的墙面所处的面,此时在施工时则不能超过这样的面,即利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尤其是其所包括的导光组件100便能够实现这样的技术目的。
以下将借助于图2和图3来描述使用时的光路演进方向的示例。其中,图2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2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而图3示出了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实施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300在使用时的光路示意图。
从图2之中可以看出,所述导光组件200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且包括三组透镜,即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以及第三透镜230。其中,所述第一透镜210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β为45度(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由两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即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并且所述腰211和213被构造为反光镜。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而且与原激光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激光,从而能够形成两个相对的激光点,而且这两个相对的激光点和所述当前位置共线。相应地,所述第二透镜220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所述直角梯形透镜220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210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220的非直角腰221被构造为反光镜。此时,经由第一透镜210的顶面212入射的激光242、243和244能够在第二透镜220的非直角腰221上进行反射,从而打到后续的第三透镜230上。此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200还包括一个第三透镜230,所述第三透镜2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220的较长的底边一侧(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二透镜220的上侧),以使得经由第二透镜220的非直角腰221上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230上。由于第三透镜2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从而能够形成远离所述入射光线的圆周面出射的激光,进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激光线24234。在此,为了达到较好的光路调节效果,第三透镜230能够在经过第二透镜220的非直角腰部所发射的光线的方向上移动,以便确保第三透镜230的对角线能够和向上的激光线2412相交即可。在此,圆柱透镜230要求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经由第二透镜220的反光面所发射的光线的线径,最后光通过圆柱透镜230产生光线,此时所产生的光线的起点或者终点与经过转向的激光所形成的激光点重合,即激光点在激光线上。
在此,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210和所述第二透镜220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构造。也就是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分离地独立进行构造也是可行的,其目的在于将照射到第一透镜210的一部分激光导入第二透镜220即可。也就是说,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210和所述第二透镜220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即第二透镜220)的直角边腰贴靠所述第一透镜210的底边进行设置。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2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210或所述第二透镜2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为了能够形成与上述的经过方向转换的激光点共面的激光线,需要确保第三透镜2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210或所述第二透镜2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230与所述第二透镜220间隔开地进行设置。之所以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能够更高精度地确保由第二透镜220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230之上,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激光线。
在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之中,由于导光组件200设置有三个透镜,使得所述导光组件200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2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点光源240所发射出的激光241、242、243、244以及245所形成的光斑的尺寸大于所述等腰梯形210的顶边212的尺寸。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点光源240的激光不会全部进入等腰梯形210,从而确保有部分激光能够形成转换了方向的激光2412和/或2452。
此外,从图3之中可以看出,所述导光组件300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也同样包括三组透镜,即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以及第三透镜330。其中,所述第一透镜310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β为45度(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由两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即形成一个等腰梯形),并且所述腰311和313被构造为反光镜。以这样的方式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两个相反方向的而且与原激光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激光,从而能够形成两个相对的激光点,而且这两个相对的激光点和所述当前位置共线。相应地,所述第二透镜320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所述直角梯形透镜320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310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320的非直角腰321被构造为反光镜。此时,经由第一透镜310的顶面312入射的激光342、343和344能够在第二透镜320的非直角腰321上进行反射,从而打到后续的第三透镜330上。此外,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导光组件300还包括一个第三透镜330,所述第三透镜3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320的较长的底边一侧(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位于第二透镜320的上侧),以使得经由第二透镜320的非直角腰321上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330上。由于第三透镜330被构造为圆柱透镜,从而能够形成远离所述入射光线的圆周面出射的激光,进而在物体表面形成一个激光线34234。在此,圆柱透镜330要求其直径大于或者等于经由第二透镜320的反光面所发射的光线的线径,最后光通过圆柱透镜330产生光线,此时所产生的光线的起点或者终点与经过转向的激光所形成的激光点重合,即激光点在激光线上。
在此,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310和所述第二透镜320既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相互独立地进行构造。也就是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第一透镜310和第二透镜320分离地独立进行构造也是可行的,其目的在于将照射到第一透镜310的一部分激光导入第二透镜320即可。也就是说,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透镜310和所述第二透镜320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即第二透镜320)的直角边腰贴靠所述第一透镜310的底边进行设置。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3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310或所述第二透镜3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为了能够形成与上述的经过方向转换的激光点共面的激光线,需要确保第三透镜330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310或所述第二透镜320的梯形横截面垂直。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三透镜330与所述第二透镜320间隔开地进行设置。之所以间隔开一段距离,这样能够更高精度地确保由第二透镜320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330之上,从而能够形成完整的激光线。
在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之中,由于导光组件300设置有三个透镜,使得所述导光组件300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例如图3所示出的实施例之中,所述点光源340所发射出的激光341、342、343、344以及345所形成的光斑的尺寸大于所述等腰梯形310的顶边312的尺寸。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点光源340的激光不会全部进入等腰梯形310,从而确保有部分激光能够形成转换了方向的激光3412和/或3452。
由以上描述可知,图2和图3的主要区别在于:图2中的第二透镜的下底角θ为22.5度,而图3中的第二透镜的下底角θ为30度。通常情况下,为了达到较好的光路调节效果,第二透镜220所反射的非直角腰部221的中心位置所发射的光线将会恰好经过第三透镜230的圆柱的中心位置。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该下底角θ在22.5度至30度的范围内变化都是可行的,只要作为第三透镜的圆柱透镜和作为第二透镜的直角梯形透镜的位置相匹配即可,使得由直角梯形透镜的非直角边腰所反射的激光能够照射到第三透镜上并由此形成起点和第一透镜的非直角边腰所反射的激光点重合即可。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还包括水平指示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能够照射出竖直方向的激光线或者水平方向的激光线,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可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所指示的水平方向与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方向平行。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所指示的水平方向与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方向垂直。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包括水泡。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成本较低而且直观易用地向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使用者或者操作者展示水平方向。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激光发射装置,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包括: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根据上述的方式进行构造;以及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导光组件固定设置并且被构造用于投射出第一直径的点激光并且所述点光源被配置为平行光源。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透明结构,以使得激光能够从所述透明结构射出。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的光斑的尺寸大于所述等腰梯形的顶边的尺寸。以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所述点光源的激光不会全部进入等腰梯形,从而确保有部分激光能够形成转换了方向的激光。
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还包括水平指示装置。以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能够照射出竖直方向的激光线或者水平方向的激光线,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
可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所指示的水平方向与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方向平行。替代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所指示的水平方向与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方向垂直。
优选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之中,所述水平指示装置包括水泡。以这样的方式能够成本较低而且直观易用地向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发射装置的使用者或者操作者展示水平方向。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投线仪,所述投线仪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提出的导光组件或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提出的激光发射装置。
综上所述,在依据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导光组件之中,由于设置了包括三个透镜的导光组件,其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方向,以指示当前位置的垂直点;并且能够将一部分的激光转换成线激光,从而能够指示当前位置、转换方向的激光点以及激光线相互共面,从而能够满足建筑用的场景的需求。
尽管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能够进行不同的改变和修改,其能够在并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畴的情况下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中的一个或一些优点。对于那些在本领域技术中相当熟练的技术人员来说,执行相同功能的其他部件可以适当地被替换。应当了解,在此参考特定的附图解释的特征可以与其他附图的特征组合,即使是在那些没有明确提及此的情况中。此外,可以或者在所有使用恰当的处理器指令的软件实现方式中或者在利用硬件逻辑和软件逻辑组合来获得同样结果的混合实现方式中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这样的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的修改旨在被所附权利要求所覆盖。

Claims (14)

1.一种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组件包括:
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被构造为梯形透镜,所述梯形透镜的至少一个腰与底边的夹角为45度,并且所述腰被构造为反光镜;
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被构造为直角梯形透镜,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直角边腰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底边平行设置,并且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被构造为反光镜;以及
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被构造为圆柱透镜并且被设置在所述第二透镜的较长的底边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被构造为等腰梯形透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等腰梯形透镜的两个腰均被构造为反光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被设置在经由所述第二透镜的非直角腰所反射的光能够照射到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下底角的大小为22.5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下底角的大小为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分别独立构造,并且所述直角梯形透镜的直角边腰贴靠所述第一透镜的底边进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纵向轴线与所述第一透镜或所述第二透镜的梯形横截面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与所述第二透镜间隔开地进行设置。
11.一种激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包括:
导光组件,所述导光组件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进行构造;以及
点光源,所述点光源相对于所述导光组件固定设置并且被构造用于投射出第一直径的点激光并且所述点光源被配置为平行光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发射装置还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透明结构,以使得激光能够从所述透明结构射出。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激光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光源所发射出的激光的光斑的尺寸大于等腰梯形的顶边的尺寸。
14.一种投线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线仪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导光组件或者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发射装置。
CN202321168967.1U 2023-05-15 2023-05-15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Active CN219777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967.1U CN219777981U (zh) 2023-05-15 2023-05-15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168967.1U CN219777981U (zh) 2023-05-15 2023-05-15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7981U true CN219777981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2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168967.1U Active CN219777981U (zh) 2023-05-15 2023-05-15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7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687621B (zh) 车辆用配光机构以及车辆
KR20210036929A (ko) 컬렉터의 조명 표면을 이미지화하는 발광 모듈
JP5881887B2 (ja) 自動車用の投射モジュール
JP3531014B2 (ja) レーザ照準装置
US20150176778A1 (en) Lighting device
TW533293B (en) Headlight
KR20200110221A (ko) 적어도 두 개의 콜렉터의 피조면을 이미지화하는 발광 장치
US11047547B2 (en) Stage lamp optical system having beam and pattern effects and light projecting device
JP2001502113A (ja) ヘッドライト
EP3181996A1 (en) Vehicle lamp and vehicle irradiation system
KR20200110215A (ko) 콜렉터의 허상 피조면을 이미지화하는 발광 장치
KR20050025538A (ko) 조명장치
JP2021532558A (ja) 自動車投光装置
US10895366B2 (en) Light source system and adjusting method therefor
US10955103B2 (en) Light module with light beam scanning, notably for motor vehicles, provided with a focusing system having small dimensions, and motor vehicle light device comprising such a light module
CN219777981U (zh)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JP2020155403A (ja) 光源装置、検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5005146A (zh) 一种分光模块及具有该分光模块的激光投线仪
CN116381844A (zh) 导光组件、激光发射装置以及投线仪
US11054102B2 (en) Collimator lens, light radi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758165B1 (ko) 레이저 다이오드를 포함하는 광출력장치
JP5229613B2 (ja) プロジェクタ型車両用前照灯
CN204883062U (zh) 一种分光模块及具有该分光模块的激光投线仪
JP2003086009A (ja) 車両用前照灯
JP2005085768A (ja) 照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