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72985U -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72985U
CN219772985U CN202320434529.9U CN202320434529U CN219772985U CN 219772985 U CN219772985 U CN 219772985U CN 202320434529 U CN202320434529 U CN 202320434529U CN 219772985 U CN219772985 U CN 2197729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cable
bottom plate
anchor
foundation pit
external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345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智国
谢晟
韦巡洲
刘岩
范晓强
陈恩友
魏景涛
万茂绿
张钦文
梁朋
王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e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e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e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eological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3204345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729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729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729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主要包括新底板、插筋、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施工时,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进场,待基坑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对既有建筑物底板进行加筑新底板,新底板与旧底板之间用插筋连接;然后,在支护桩冠梁及底板外框斜向支撑处进行锚孔定位,确定锚索位;接着,钻机就位,依次钻孔,而后进行预应力锚索安装,预拉或反复张拉的方法调整锚索应力;接着,锚索安设完后,对锚孔进行注浆,养护2天后,进行张拉锁定作业;接着,对锚头和锚索自由端进行补浆,钻机穿过空心管桩于桩底成孔,安装预应力固脚锚索;最后,张拉锚索,在管桩顶部利用锚扣锁定,完成施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工程支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基坑阳角处有建筑物的锚索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用地的日趋紧张,基坑周边多数存在既有建构筑物、市政道路等,周边环境条件对基坑变形要求较为严格,对深基坑支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在微风化岩层的地质条件下,桩基虽然具有较高的抗压性能,但是由于其抗弯性能较差,且基坑阳角一定范围内的土压力和水平位移均大于基坑中部,基坑阳角是变形控制的不利位置,稳定性较差,很容易发生过大变形或整体倒塌,从而对周围建筑物产生严重影响。
同时,对于灰岩埋深较浅的基坑工程(微风化灰岩层面高程大于坑底高程),坑边管桩难以嵌入微风化灰岩。因此,出现坑边管桩基础支承于微风化灰岩层面的情况,其桩低高程大于坑底高程,极易受到基坑开挖的影响,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坑边管桩基础的安全稳定。
因此,本发明针对该种情况,提供一种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技术措施,以有效控制基坑阳角的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主要包括新底板、插筋、第一锚索、以及第二锚索。所述新底板设置在既有建筑物的旧底板的四周,与旧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插筋设置在旧底板与新底板之间,其一端嵌入旧底板内,另一端嵌入新底板内,实现旧底板与新底板之间的固定。所述第一锚索设置在新底板上,位于远离基坑阳角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与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地底。所述第二锚索设置在新底板与基坑支护桩之间,其一端与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坑支护桩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三锚索。所述第三锚索倾斜设置在基坑支护桩与既有建筑物底下管桩之间,其一端与基坑支护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桩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加固体。所述加固体设置在第三锚索与管桩之间的连接处,将管桩与第三锚索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四锚索和锚扣。所述第四锚索的一端从管桩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管桩,另一端与锚扣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锚索的一端穿过管桩后进入微风化灰岩层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锚索采用旋喷锚索。所述加固体采用旋喷加固体。旋喷锚索支护以其锚固半径大、锚固力强、加固范围广等特点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在需要锚索长度较长的工况时,可以选择使用预应力锚索,能够锚人深部比较坚固稳定的岩层之中去的同时,还有可按给定的荷载大小,方向设计和施工,灵活调整参数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并采用倾斜设计,其一端与新底板固定,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至地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新底板的边缘设有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与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索与斜向支撑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锚索采用对拉水平锚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均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锚索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首先,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进场,待基坑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对既有建筑物底板进行加筑新底板,新底板与旧底板之间用插筋连接,外框边缘设置有斜向支撑;然后,在支护桩冠梁及底板外框斜向支撑处进行锚孔定位,确定锚索位;接着,钻机就位,依次钻孔,而后进行预应力锚索安装,预拉或反复张拉的方法调整锚索应力;接着,锚索安设完后,对锚孔进行注浆,养护2天后,进行张拉锁定作业;接着,对锚头和锚索自由端进行补浆,钻机穿过空心管桩于桩底成孔,安装预应力固脚锚索;最后,张拉锚索,在管桩顶部利用锚扣锁定,完成施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可有效避免阳角施工过程中对既有建筑物桩基产生水平位移,从而提高基坑阳角处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采用锚索+支护桩的支护方式,使施工的经济效益大大提高,还有效缩短了施工工期。
(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在确保基坑支护安全的前提下,大大减小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的纵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的横向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号说明:
1-第一锚索,2-新底板,3-管桩,4-旧底板,5-插筋,6-基坑支护桩,7-基坑,8-第二锚索,9-既有建筑物,10-第三锚索,11-加固体,12-微风化灰岩层,13-第四锚索,14-锚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主要包括新底板2、插筋5、第一锚索1、以及第二锚索8。所述新底板2设置在既有建筑物9的旧底板4的四周,与旧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插筋5设置在旧底板4与新底板2之间,其一端嵌入旧底板4内,另一端嵌入新底板2内,实现旧底板4与新底板2之间的固定。所述第一锚索1设置在新底板2上,位于远离基坑7阳角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锚索1的一端与新底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地底。所述第二锚索8设置在新底板2与基坑支护桩6之间,其一端与新底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坑支护桩6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三锚索10。所述第三锚索10倾斜设置在基坑支护桩6与既有建筑物9底下管桩3之间,其一端与基坑支护桩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桩3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加固体11。所述加固体11设置在第三锚索10与管桩3之间的连接处,将管桩3与第三锚索10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四锚索13和锚扣14。所述第四锚索13的一端从管桩3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管桩3,另一端与锚扣14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四锚索13的一端穿过管桩3后进入微风化灰岩层12实现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锚索10采用旋喷锚索。所述加固体11采用旋喷加固体。旋喷锚索支护以其锚固半径大、锚固力强、加固范围广等特点在基坑7开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在需要锚索长度较长的工况时,可以选择使用预应力锚索,能够锚入深部比较坚固稳定的岩层之中去的同时,还有可按给定的荷载大小,方向设计和施工,灵活调整参数的优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锚索1采用预应力锚索并采用倾斜设计,其一端与新底板2固定,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至地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新底板2的边缘设有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与新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索1与斜向支撑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锚索8采用对拉水平锚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锚索1和第二锚索8均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锚索10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是:首先,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进场,待基坑支护桩6施工完成后,对既有建筑物9底板进行加筑新底板2,新底板2与旧底板4之间用插筋5连接,外框边缘设置有斜向支撑;然后,在支护桩冠梁及底板外框斜向支撑处进行锚孔定位,确定锚索位;接着,钻机就位,依次钻孔,而后进行预应力锚索安装,预拉或反复张拉的方法调整锚索应力;接着,锚索安设完后,对锚孔进行注浆,养护2天后,进行张拉锁定作业;接着,对锚头和锚索自由端进行补浆,钻机穿过空心管桩3于桩底成孔,安装预应力固脚锚索;最后,张拉锚索,在管桩3顶部利用锚扣14锁定,完成施工。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容易实施的优点。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新底板、插筋、第一锚索、以及第二锚索;所述新底板设置在既有建筑物的旧底板的四周,与旧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插筋设置在旧底板与新底板之间,其一端嵌入旧底板内,另一端嵌入新底板内,实现旧底板与新底板之间的固定;所述第一锚索设置在新底板上,位于远离基坑阳角的两个侧面上;所述第一锚索的一端与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向外延伸至地底;所述第二锚索设置在新底板与基坑支护桩之间,其一端与新底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基坑支护桩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三锚索;所述第三锚索倾斜设置在基坑支护桩与既有建筑物底下管桩之间,其一端与基坑支护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管桩底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加固体;所述加固体设置在第三锚索与管桩之间的连接处,将管桩与第三锚索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结构还包括第四锚索和锚扣;所述第四锚索的一端从管桩顶部竖直向下穿过管桩,另一端与锚扣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锚索的一端穿过管桩后进入微风化灰岩层实现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锚索采用旋喷锚索;所述加固体采用旋喷加固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采用预应力锚索并采用倾斜设计,其一端与新底板固定,另一端斜向下延伸至地里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底板的边缘设有斜向支撑;所述斜向支撑与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锚索与斜向支撑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锚索和第二锚索均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锚索采用多根并排设置。
CN202320434529.9U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Active CN2197729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529.9U CN219772985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34529.9U CN219772985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72985U true CN219772985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67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34529.9U Active CN219772985U (zh) 2023-03-08 2023-03-08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729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6400A (zh) 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
CN104532868B (zh) 高陡变形斜坡区桥梁锚拉式高承台群桩基础修建方法
CN109826632B (zh) 一种软弱破碎炭质页岩单线隧道的大变形控制方法
CN109930609A (zh) 一种用于上软下硬地层的排桩复合支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9183809B (zh) 一种淤泥质黏土深基坑工程复合支护换撑的施工方法
CN109898521A (zh) 一种用于基坑阳角的桩锚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8316328A (zh) 一种用于沉井施工的加压下沉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112982472B (zh) 一种适用于未见基岩地区的输电塔基础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9772985U (zh) 一种基坑阳角锚索支护结构
CN109837811B (zh) 一种用于路基段无砟轨道横向纠偏的反力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11206601A (zh) 一种高陡滑坡快速抢修加固的方法
CN112682063B (zh) 一种抑制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底部变形的支撑结构
CN110792095B (zh) 一种多桩承台-螺旋锚复合基础
CN113818474A (zh) 一种输电铁塔装配式承台锚索基础及施工方法
CN209523202U (zh) 基坑支护拉锚结构
KR20090049132A (ko) 지반 보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지반 보강 방법
CN220433681U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结构
CN218622309U (zh) 一种板桩-锚杆装配式挡土墙
CN219992477U (zh) 一种用于软土基坑不超红线的桩锚组合支护结构
CN220166561U (zh) 一种岩溶区岩石地基路基防塌陷结构
CN219527643U (zh) 一种既有重力式挡墙加固结构
CN217001020U (zh) 一种混凝土加固柱新增纵筋的浅层锚固结构
CN220468928U (zh) 岩壁吊车梁部位的充填型隐伏溶洞加固结构
CN218204422U (zh) 一种prc管桩与预应力锚索组合的基坑支护结构
CN211973553U (zh) 斜撑结合树根桩基础加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