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69766U -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69766U
CN219769766U CN202320734138.9U CN202320734138U CN219769766U CN 219769766 U CN219769766 U CN 219769766U CN 202320734138 U CN202320734138 U CN 202320734138U CN 219769766 U CN219769766 U CN 2197697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supporting
support
mounting
sen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73413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nshe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nshe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nshe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nshen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73413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697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697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697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第一安装支座、第二安装支座和联接板,所述支撑立柱包括支撑面和安装面,第一安装支座和第二安装支座分别沿所述支撑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布置在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联接板安装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联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对应布置;支撑立柱具有中空的线缆通道,所述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立柱的支撑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联接板上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布置且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所述联接板水平布置且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联接板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多功能传感单元,是各类基础设施表面特征自动化检测的核心装置,通过多功能传感单元能够自动采集机场、铁路、街道及公路等基础设施的三维表面、纵断面、横断面、纹理断面等各类信息。
现有基础设施表面特征自动化检测装备采用的传感单元,为多为双单元设计,受单元尺寸、单元重量和安装高度等限制,必须采用车顶悬挂支撑方式,力臂长挠度大、工艺复杂、成本高是现有设备的主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车顶悬挂支撑方式力臂长挠度大、工艺复杂、成本高的主要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第一安装支座、第二安装支座和联接板,所述支撑立柱包括支撑面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和第二安装支座分别沿所述支撑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布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所述联接板安装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联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对应布置;所述支撑立柱具有中空的线缆通道,所述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立柱的支撑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联接板上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布置且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所述联接板水平布置且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联接板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通过支撑立柱提供主体结构刚度,具有较小的质量、限高和限宽(维持车辆载体限高限宽),良好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并同时提供了防水、防尘的封闭式线缆通道。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的支撑面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联接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联接板之间预留有传感单元装配间隔。
进一步,所述支撑立柱上端设有线缆防护罩,所述线缆防护罩铰接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所述线缆防护罩与所述支撑立柱密封连接,所述线缆防护罩扣合在所述联接板时,能够将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遮挡住。
进一步,所述线缆防护罩的下侧面以及靠近支撑面的一侧面均为敞口结构,所述线缆防护罩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面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通过敞口结构遮挡在所述支撑面的两侧以及所述联接板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下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联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联接板为L型结构,所述联接板的一侧壁固定在所述支撑面上且向上延伸,所述联接板另一侧壁水平布置,且另一侧壁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进一步,所述联接板的两个侧壁之间设有支撑角座。
进一步,所述第二安装支座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
进一步,所述密封垫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面为与车尾表面适配的弧面。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支座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支座与所述联接板对应布置,两个第一安装支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座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支撑面和安装面位于所述支撑立柱的相对两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传感单元;2、联接板;3、支撑角座;4、橡胶密封垫;5、支撑立柱;6、线缆防护罩;7、第一安装支座A;8、第二安装支座;9、第一安装支座B;10、限位板;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第三通孔;14、第四通孔;15、翻边;16、支撑面;17、线缆通道;18、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取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包括支撑立柱5、第一安装支座、第二安装支座8和联接板2,所述支撑立柱5包括支撑面16和安装面18,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和第二安装支座8分别沿所述支撑立柱5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布置在所述支撑立柱5的安装面18上,所述联接板2安装在所述支撑面16上,所述联接板2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对应布置;所述支撑立柱5具有中空的线缆通道17,所述支撑立柱5的安装面18上开设有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安装支座8上开设有第二通孔12,所述支撑立柱5的支撑面16上开设有与所述线缆通道17连通的第三通孔13,所述第三通孔13位于所述联接板2上方,所述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二通孔12对应布置且与所述线缆通道17连通,所述联接板2水平布置且开设有第四通孔14,所述联接板2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可将传感单元1安装在传感单元安装面上。本实施例的支撑装置,采用柱式支撑方式,可以针对目前各类支撑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多功能传感单元支撑装置,有效减了传感单元支撑力矩与竖向挠度,大幅降低多功能传感单元的安装高度、支撑装置重量、加工工艺、加工成本及制造周期。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立柱5的支撑面16上还设有限位板10,所述限位板10位于所述联接板2的下方,所述限位板10与所述联接板2之间预留有传感单元装配间隔。可使传感单元1安装在传感单元装配间隔中,可将传感单元的下表面一端抵接在所述限位板10上。提供传感单元底部结构稳定支撑,通过橡胶密封垫和防护罩提供防水、防尘功能,同时可拆卸防护罩提供了便捷、开放的传感单元拆装作业面。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立柱5上端设有线缆防护罩6,所述线缆防护罩6铰接在所述支撑立柱5上端,所述线缆防护罩6与所述支撑立柱5密封连接,所述线缆防护罩6扣合在所述联接板2时,能够将所述第三通孔13和第四通孔14遮挡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线缆防护罩6的下侧面以及靠近支撑面16的一侧面均为敞口结构,所述线缆防护罩6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面16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6通过敞口结构遮挡在所述支撑面16的两侧以及所述联接板2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6背离所述支撑面16的一侧下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翻边15,所述翻边15与所述联接板2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固定。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联接板2为L型结构,所述联接板2的一侧壁固定在所述支撑面16上且向上延伸,所述联接板2另一侧壁水平布置,且另一侧壁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如图3~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联接板2的两个侧壁之间设有支撑角座3。所述支撑角座3也可以采用L型结构,且中间连接有角板,对联接板2结构进行安装支撑。采用联接板和支撑角座提供传感单元顶部结构稳定支撑。
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所述第二安装支座背离所述安装面18的一侧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与所述第二通孔1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密封垫背离所述安装面18的一侧面为与车尾表面适配的弧面。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安装支座为至少两个,两个第一安装支座分别为第一安装支座A7和第一安装支座B8,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支座与所述联接板2对应布置,两个第一安装支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座8的两侧。本实施例采用三个安装支座构成静定结构,将安装支座与车体刚性铆接在一起,同时提供封闭式线缆联接通道,允许多功能传感单元线缆由安装支座进入到车体。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所述支撑面16和安装面18位于所述支撑立柱5的相对两侧。
其中,所述第一安装支座、第二安装支座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可以长短不一,也可以长度相同,具体根据车体车尾表面的具体形状来进行设置。所述支撑立柱5可以竖直安装,也可以略微倾斜安装。
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撑立柱5可选用矩形空心管。通过竖向矩形空心管提供主体结构刚度,具有较小的质量、限高和限宽(维持车辆载体限高限宽),良好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并同时提供了防水、防尘的封闭式线缆通道。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安装在车尾外部的中间位置,直立吊装传感单元,相比现有技术,通过采用在一个位置安装传感器单元,节省了安装成本。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通过支撑立柱提供主体结构刚度,具有较小的质量、限高和限宽(维持车辆载体限高限宽),良好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并同时提供了防水、防尘的封闭式线缆通道。本实施例的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为传感单元的支撑提供了稳固可靠的力学结构,大幅降低了多功能传感单元支撑装置的复杂性和生产成本,提升了检测设备的通过性和环境适应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立柱、第一安装支座、第二安装支座和联接板,所述支撑立柱包括支撑面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和第二安装支座分别沿所述支撑立柱的长度方向间隔安装布置在所述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所述联接板安装在所述支撑面上,所述联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对应布置;所述支撑立柱具有中空的线缆通道,所述支撑立柱的安装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支座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支撑立柱的支撑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联接板上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布置且与所述线缆通道连通,所述联接板水平布置且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联接板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的支撑面上还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联接板的下方,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联接板之间预留有传感单元装配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立柱上端设有线缆防护罩,所述线缆防护罩铰接在所述支撑立柱上端,所述线缆防护罩与所述支撑立柱密封连接,所述线缆防护罩扣合在所述联接板时,能够将所述第三通孔和第四通孔遮挡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防护罩的下侧面以及靠近支撑面的一侧面均为敞口结构,所述线缆防护罩的上端铰接在所述支撑面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通过敞口结构遮挡在所述支撑面的两侧以及所述联接板的两侧,所述线缆防护罩背离所述支撑面的一侧下方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处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联接板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板为L型结构,所述联接板的一侧壁固定在所述支撑面上且向上延伸,所述联接板另一侧壁水平布置,且另一侧壁的下表面为传感单元装配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板的两个侧壁之间设有支撑角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支座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面设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上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五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背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面为与车尾表面适配的弧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支座为至少两个,其中一个第一安装支座与所述联接板对应布置,两个第一安装支座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安装支座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和安装面位于所述支撑立柱的相对两侧。
CN202320734138.9U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2197697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4138.9U CN219769766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734138.9U CN219769766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69766U true CN219769766U (zh) 2023-09-29

Family

ID=88135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734138.9U Active CN219769766U (zh) 2023-04-04 2023-04-04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6976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9769766U (zh) 一种多功能传感单元的支撑装置
CN111263542B (zh) 一种改进型智能家居用网关设备
CN201378902Y (zh) 一种箱体导线出入口的防水结构
CN104737258A (zh) 一种接线盒及接触器装置
CN113532633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房建施工地噪音检测装置
CN206341180U (zh) 一种光伏板及光伏板组串
CN212772614U (zh) 一种装配式钢板水箱
CN213181742U (zh) 一种插拔式电压传感器
CN212642295U (zh) 一种电力拉线护套装置
CN218997073U (zh) 一种电视发射天线防护外罩
CN213472980U (zh) 探头的安装结构
CN220585884U (zh) 一种可节约空间的桥架
CN215296326U (zh) 一种人居环境多功能在线监测仪集成装置
CN216532456U (zh) 一种标准屏蔽机柜
CN212721490U (zh) 一种户外多要素环境探测器防水外壳
CN203367613U (zh) 一种电缆防水接头与护罩的对接装置
CN211526034U (zh) 一种地铁用具有保护结构的光电开关固定支架
CN216994527U (zh) 一种汽车侧围连接板总成结构
CN220851706U (zh) 一种机械设备外壳
CN220580726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降噪装置
CN218674641U (zh) 一种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检测装置
CN216483354U (zh) 一种设有辅助拆装结构的液位传感器
CN203671224U (zh) 一种用作框架组装的铝型材
CN214255104U (zh) 一种具有新型顶盖的箱变
CN212311226U (zh) 焊接领域的产品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