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8639U - 投影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投影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8639U
CN219758639U CN202320478238.XU CN202320478238U CN219758639U CN 219758639 U CN219758639 U CN 219758639U CN 202320478238 U CN202320478238 U CN 202320478238U CN 219758639 U CN219758639 U CN 2197586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upper plate
projection
top cover
picku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4782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玉伟
葛金辉
侯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Laser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4782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86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86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86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设备,属于投影技术领域。该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拾音组件以及网罩;设备壳体包括上板、底壳以及位于上板和底壳之间的侧壳,上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拾音组件位于上板的内侧,且与至少一个第一开孔相对设置;网罩覆盖于上板上,网罩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第二开孔与第一开孔相对设置。该投影设备通过在设备壳体的上板上设置第一开孔,并将拾音组件设置在上板内侧与该第一开孔相对的位置,如此便无需将拾音组件设置于拾音组件支架上,进而也无需在设备壳体的侧壳上设置开孔以设置拾音组件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投影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投影设备。
背景技术
投影设备是一种具有影像画面投射功能的设备,一些投影设备还具有拾音功能。
一种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拾音组件以及拾音组件支架,设备壳体包括上壳、底壳以及与上壳和底壳连接的侧壳,底壳靠近侧壳的位置处具有开口,拾音组件支架安装于该开口处,拾音组件位于拾音组件支架中。
但是,上述拾音组件支架设置于设备壳体的开口处,导致该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投影设备,所述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拾音组件以及网罩;
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板、底壳以及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侧壳,所述上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所述拾音组件位于所述上板的内侧,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相对设置;
所述网罩覆盖于所述上板上,所述网罩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相对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孔包括朝向所述投影设备内侧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具有锥面孔结构,所述锥面孔结构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开孔的中心的方向增大。
可选地,所述上板上具有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
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具有开口,所述顶盖覆盖于所述上板上,且所述顶盖的开口的边缘与所述上板的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抵接。
可选地,所述网罩在所述上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顶盖的开口在所述上板上的正投影中,且所述网罩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的开口的边缘抵接。
可选地,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网罩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网罩粘接,所述第一粘结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设置的第一粘结开孔;
所述第二粘接层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拾音组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拾音组件粘接,所述第二粘结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粘结开孔。
可选地,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中的至少一个粘接层为闭孔泡沫粘接层。
可选地,所述网罩上具有至少一个目标第二开孔,所述目标第二开孔与所述上板上的目标第一开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目标第二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目标第一开孔的孔径。
可选地,所述设备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板的内侧的拾音定位凸起,所述拾音组件上具有定位插槽,所述拾音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可选地,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位于所述的设备壳体的侧壳上。
可选地,所述拾音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上板的中央区域的内侧,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投影设备的出光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中央区域为包括所述上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的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在设备壳体的上板上设置第一开孔,并将拾音组件设置在上板内侧与该第一开孔相对的位置,如此便无需将拾音组件设置于拾音组件支架上,进而也无需在设备壳体的侧壳上设置开孔以设置拾音组件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的效果。
另外,该设备壳体还包括覆盖于上板上的网罩,该网罩上具有与上板上的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孔,如此可以提升该投影设备外部的美观程度,并进一步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组合结构以及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顶盖的结构示意;
图8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投影设备中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实用新型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是一种投影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和图2,该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11、拾音组件12以及拾音组件支架13,设备壳体11包括上板111、底壳112以及与上板111和底壳112连接的侧壳113,底壳112靠近侧壳113的位置处具有开口,拾音组件支架13安装于该开口处,拾音组件12位于拾音组件支架13中。
但是,上述拾音组件支架13设置于设备壳体的开口处,进而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外部需要设置开口,降低了设备壳体的完整性。
另外,该投影设备还包括扬声器14,该扬声器14设置于侧壳113上,为了提升扬声器14的声音效果,该扬声器14位于投影设备朝向用户一侧的侧壳113上,而为了拾音组件12的拾音效果,拾音组件12也位于投影设备朝向用户一侧的底壳112上,这就导致扬声器14可能与拾音组件12之间的间距过近,进而扬声器14发出的声音可能会对拾音组件12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投影设备,可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投影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剖面位置可以为图3中的B-B处)。请参考图3以及图4,该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31、拾音组件32以及网罩33。
设备壳体31包括上板311、底壳312以及位于上板133和底壳312之间的侧壳313,上板311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k1,拾音组件32位于上板311的内侧,且与至少一个第一开孔k1相对设置。
网罩33覆盖于上板311上,网罩33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k2,至少一个第二开孔k2与至少一个第一开孔k1相对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的拾音组件,可以用于获取用户的语音控制指令,以便于在用户的控制下进行投影,当然,该拾音组件还可以用于获取其他的声音,并实现其他的功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通过在设备壳体的上板上设置第一开孔,并将拾音组件设置在上板内侧与该第一开孔相对的位置,如此便无需将拾音组件设置于拾音组件支架上,进而也无需在设备壳体的侧壳上设置开孔以设置拾音组件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的效果。
另外,该设备壳体还包括覆盖于上板上的网罩,该网罩上具有与上板上的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孔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网孔,如此结构下,该第二开孔可以隐藏于网罩上的网孔之中,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第二开孔,如此可以提升该投影设备外部的美观程度,并进一步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投影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的另一视角的组合结构以及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观察方向可以为图5中的方向f1,该方向f1可以为该投影设备的正前方的用户的观察方向,图6可以是从方向f1观察图5所示的投影设备组合之后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和图6,其中,投影设备还包括顶盖34,顶盖34上具有开口341,顶盖34覆盖于上板311上。示例性的,顶盖34可以如图7所示,图7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5、图6以及图8,另外,该投影设备可以包括上壳s1,上述上板311可以属于该上壳s1,另外,该上壳s1还可以包括侧板s11,该侧板s11与上板311的边缘连接,且侧板s11与上板311可以为一体结构,上述侧壳可以为与侧板s11的外侧。
顶盖34可以用于进一步提升上壳s1的上板311的完整性,以提升投影设备外观的美观程度,可选的该顶盖34可以由透明材质构成,如玻璃等。
另外,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的网罩33可以如图9所示,图9是图5所示投影设备中网罩的结构示意图。该网罩33可以为金属网罩。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投影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至少一个扬声器位于的设备壳体的侧壳上。对应的,请参考图5,上壳s1的侧板s11上具有用于设置扬声器的开口351。由于扬声器位于侧壳上,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中的拾音组件位于上板311处,也即是该拾音组件位于投影设备的顶部,与扬声器位于投影设备的不同侧,如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拾音组件和扬声器位于投影设备同一侧的投影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可以降低扬声器对于拾音组件的影响,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
图10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俯视图(为了清楚的示出上板,图7中的顶盖为透明状态),图11是图10所示投影设备中部分区域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1可以是图10中区域q1的放大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0和图11,上板311上具有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t1,投影设备的顶盖34上具有开口341,顶盖34覆盖于上板311上,且顶盖34的开口341的边缘与上板的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t1抵接。该顶盖定位凸起t1可以用于在安装顶盖34时,对顶盖34进行安装定位,以提升该顶盖34在投影设备中的安装精度。
示例性的,该上板311上具有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t1,在安装顶盖34时,可以使顶盖34的开口341的边缘与这两个顶盖定位凸起t1抵接后,再将顶盖34固定于上壳的上板311上。当然,上板311上还可以具有更多个顶盖定位凸起t1,以进一步提升顶盖34在投影设备中的安装精度,示例性的,顶盖34的开口341可以呈预设的弧状,这多个顶盖定位凸起t1也可以在上板311上排布该该预设的弧状,以使该顶盖34仅能够呈预设的姿态才能够与上板311上的多个顶盖定位凸起t1抵接,以进一步提升顶盖34在投影设备中的安装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清楚的示出各个结构,图11中对顶盖34的开口341的边缘进行了加粗设置,该加粗的线条即可以为开口341的边缘L,边缘L右侧可以包括顶盖34的开口341。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网罩33在上板311上的正投影位于顶盖34的开口341在上板311上的正投影中,且网罩33的边缘与顶盖34的开口341的边缘L抵接,如此便通过顶盖34对网罩33进行了定位。由于顶盖34经由上述上板311的顶盖定位凸起t1实现了精确的定位,进而顶盖34的安装精度较高,进而便可以通过顶盖34的开口341的边缘L来对网罩33进行定位,以提升网罩33在投影设备中的安装精度。
通过此种结构,便可以通过顶盖定位凸起t1来对顶盖34以及网罩33均进行定位,实现了简化投影设备的结构的效果。
请参考图10,拾音组件在第一方向f2上位于上板的中央区域q2的内侧,第一方向f2为与投影设备的出光方向垂直的方向,中央区域q2为包括上板311在第一方向f2上的中心的区域。图10中示出了网罩33上的多个第二开孔k2,拾音组件可以位于这多个第二开孔k2的下方。拾音组件位于该中央区域q2可以便于拾音组件获取投影设备前方的各个方向的声音(如各个方向的用户的声音)。
图12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可以是图6的C-C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粘接层n1和第二粘接层n2,第一粘接层n1位于上板311和网罩33之间,且分别与上板311和网罩33粘接,第一粘接层n1上具有与第一开孔k1对应设置的第一粘结开孔n11,该第一粘结层n1可以用于将上板311和网罩33粘接,第一粘接层n1上的与第一开孔k1对应设置的第一粘结开孔n11可以用于使外界的声音可以经由该第一粘结开孔n11以透过第一粘结开孔n11,降低第一粘结层n1对于声音的阻挡,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
由于上板311上的第一开孔k1与网罩33上的第二开孔k2相对设置,进而该第一粘结开孔n11也与网罩33上的第二开孔k2相对设置,外界的声音便可以经由网罩33上的第二开孔k2、第一粘接层n1上的第一粘结开孔n11以及上板311上的第一开孔k1传递。
第二粘接层n2位于上板311和拾音组件32之间,且分别与上板311和拾音组件32粘接,第二粘接层n2上具有与第一开孔k1对应设置的第二粘结开孔n21。该第二粘结层n1可以用于将上板311和拾音组件32粘接,第二粘接层n2上的与第一开孔k1对应设置的第二粘结开孔n21可以用于使外界的声音可以经由该第二粘结开孔n21以透过第二粘结开孔n21,降低第二粘结层n2对于声音的阻挡,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n1和第二粘接层n2中的至少一个粘接层为闭孔泡沫粘接层。闭孔泡沫粘接层中,可以包括多个泡孔,且大部分的泡孔被完整的孔壁围住,泡孔之间互不连通,如此结构的闭孔泡沫粘接层可以具有一定的隔音效果,降低除第一粘接层n1上的第一粘结开孔n11以及第二粘接层n2上的第二粘结开孔n21以外的其他位置或结构传来的声音对于拾音组件的影响,是的拾音组件获取的声音中的大部分为经由网罩33上的第二开孔k2、第一粘接层n1上的第一粘结开孔n11、上板311上的第一开孔k1以及第二粘接层n2上的第二粘结开孔n21传递至拾音组件的声音,如此可以降低投影设备中其他组件发出的声音对于拾音组件的影响,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另外,该闭孔泡沫粘接层还可以降低传入第一粘结开孔以及第二粘结开孔的声音的损失。
图13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3可以是图6的D-D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开孔k1包括朝向投影设备内侧的第一端(第一端可以为图13中第一开孔k1的下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可以为图13中第一开孔k1的上端),第一端和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具有锥面孔结构z,锥面孔结构z的内径沿远离第一开孔k1的中心的方向增大,该第一开孔k1的中心可以是指第一开孔k1的长度方向(图13中的竖直方向)的几何中心。也即是该锥面孔结构z使得该第一开孔k1的至少一端呈喇叭状。
第一开孔k1的端部可能由于加工工艺等原因而出现毛刺等结构,该毛刺等结构可能影响第一开孔k1的声音传递效果,进而影响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中,第一开孔k1的至少一端呈喇叭状,该喇叭状的结构可以避免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导致的第一开孔k1的端部出现的毛刺对于第一开孔k1传递声音的功能的影响。
图13示出的是第一开孔k1的第一端具有锥面孔结构z的结构示意图,但该锥面孔结构z还可以位于第一开孔k1中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图14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可以是图6的E-E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开孔k1中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第二端可以为图14中第二开孔k2的上端)具有锥面孔结构z,锥面孔结构z的内径沿远离第一开孔k1的中心的方向增大,该第一开孔k1的中心可以是指第一开孔k1的长度方向(图14中的竖直方向)的几何中心。也即是该锥面孔结构z使得该第一开孔k1的第二端呈喇叭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中,第一开孔k1的第二端呈喇叭状,该喇叭状的结构可以避免由于加工工艺的原因导致的第一开孔k1的第二端出现的毛刺对于第一开孔k1传递声音的功能的影响。
当然,第一开孔k1的第一端以及第二端还可以均具有锥面孔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15是图6所示的投影设备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可以是图6的F-F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网罩33上具有至少一个目标第二开孔k21,目标第二开孔k21与上板311上的目标第一开孔k11相对设置,且目标第二开孔k21的孔径大于目标第一开孔k11的孔径(示例性的,目标第二开孔k21的孔径可以由1.8毫米增大至2毫米)。目标第二开孔k21的孔径大于目标第一开孔k11的孔径可以降低网罩33上的目标第二开孔k21对声音的阻挡效果,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
其中,目标第二开孔是网罩上的多个第二开孔中的某个第二开孔,网罩上的多个第二开孔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开孔可以为该目标第二开孔,对应的,目标第一开孔是上板上的多个第一开孔中的某个第一开孔,上板上的多个第二开孔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一开孔可以为该目标第一开孔。
在一种示例性的实施例中,设备壳体还包括位于上板311的内侧的拾音定位凸起t2,拾音组件32上具有定位插槽,拾音定位凸起位t2于定位槽中。通过拾音定位凸起位t2以及拾音组件32上的定位槽的结构,可以实现拾音组件32在上板311上的精确定位,提升拾音组件32的安装精度。示例性的,拾音组件32上可以具有拾音孔k3(拾音孔k3用于获取声音),该拾音孔k3与上板311上的第一开孔相对设置,而该拾音定位凸起位t2以及拾音组件32上的定位槽可以确保拾音孔k3与上板311上的第一开孔相对设置,提升拾音组件的拾音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了投影设备中的多种包括第一开孔、第二开孔以及拾音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拾音组件处的多种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中,网罩上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开孔,上板上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开孔,这多个第一开孔以及第二开孔的结构可以包括上述多种结构中的至少一种。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还可以包括用于实现投影功能的器件,该用于实现投影功能的器件可以位于设备壳体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投影设备,通过在设备壳体的上板上设置第一开孔,并将拾音组件设置在上板内侧与该第一开孔相对的位置,如此便无需将拾音组件设置于拾音组件支架上,进而也无需在设备壳体的侧壳上设置开孔以设置拾音组件支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较差的问题,实现了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的效果。
另外,该设备壳体还包括覆盖于上板上的网罩,该网罩上具有与上板上的开口相对设置的第二开孔以及多个阵列排布的网孔,如此结构下,该第二开孔可以隐藏于网罩上的网孔之中,用户难以直接观察到第二开孔,如此可以提升该投影设备外部的美观程度,并进一步提升投影设备的设备壳体的完整性。
本实用新型中术语“A和B的至少一种”,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B的至少一种,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同理,“A、B和C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七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A、B和C这七种情况。同理,“A、B、C和D的至少一种”表示可以存在十五种关系,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单独存在C,单独存在D,同时存在A和B,同时存在A和C,同时存在A和D,同时存在C和B,同时存在D和B,同时存在C和D,同时存在A、B和C,同时存在A、B和D,同时存在A、C和D,同时存在B、C和D,同时存在A、B、C和D,这十五种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在附图中,为了图示的清晰可能夸大了层和区域的尺寸。而且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上,或者可以存在中间的层。另外,可以理解,当元件或层被称为在另一元件或层“下”时,它可以直接在其他元件下,或者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的层或元件。另外,还可以理解,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时,它可以为两层或两个元件之间唯一的层,或还可以存在一个以上的中间层或元件。通篇相似的参考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包括:设备壳体、拾音组件以及网罩;
所述设备壳体包括上板、底壳以及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底壳之间的侧壳,所述上板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孔,所述拾音组件位于所述上板的内侧,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相对设置;
所述网罩覆盖于所述上板上,所述网罩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开孔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开孔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包括朝向所述投影设备内侧的第一端以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中的至少一端具有锥面孔结构,所述锥面孔结构的内径沿远离所述第一开孔的中心的方向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板上具有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
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上具有开口,所述顶盖覆盖于所述上板上,且所述顶盖的开口的边缘与所述上板的至少两个顶盖定位凸起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在所述上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顶盖的开口在所述上板上的正投影中,且所述网罩的边缘与所述顶盖的开口的边缘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
所述第一粘接层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网罩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网罩粘接,所述第一粘接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设置的第一粘结开孔;
所述第二粘接层位于所述上板和所述拾音组件之间,且分别与所述上板和所述拾音组件粘接,所述第二粘接层上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孔对应设置的第二粘结开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和所述第二粘接层中的至少一个粘接层为闭孔泡沫粘接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罩上具有至少一个目标第二开孔,所述目标第二开孔与所述上板上的目标第一开孔相对设置,且所述目标第二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目标第一开孔的孔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壳体还包括位于所述上板的内侧的拾音定位凸起,所述拾音组件上具有定位槽,所述拾音定位凸起位于所述定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设备还包括至少一个扬声器,所述至少一个扬声器位于所述的设备壳体的侧壳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投影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拾音组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上板的中央区域的内侧,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投影设备的出光方向垂直的方向,所述中央区域为包括所述上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中心的区域。
CN202320478238.XU 2023-03-13 2023-03-13 投影设备 Active CN2197586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8238.XU CN219758639U (zh) 2023-03-13 2023-03-13 投影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478238.XU CN219758639U (zh) 2023-03-13 2023-03-13 投影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8639U true CN219758639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861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478238.XU Active CN219758639U (zh) 2023-03-13 2023-03-13 投影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86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836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acoustic module
US10631080B2 (en) Structure of microspeaker
WO2021190198A1 (zh) 电子设备
CN108574919B (zh) 一种移动终端
WO2021190209A1 (zh) 电子设备
US7450976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10873656B2 (en) Loudspeaker, loudspeaker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CN214507324U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EP2487935B1 (en) Unidirectional microphone
US4550429A (en) Shock absorbing transducer module
CN211630640U (zh) 固定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9758639U (zh) 投影设备
CN107635032A (zh) 壳体和电子设备
US10999669B2 (en) Combinatorial inner module
US20190373348A1 (en) Speaker Box
WO2020019549A1 (zh) 麦克风安装支架、麦克风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4315554U (zh) 一种带有拾音装置的终端设备
CN113015046B (zh) 一种拾音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225653B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CN112738313A (zh) 听筒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4205611U (zh) 听筒安装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18482941U (zh) 一种提升拾音心形指向性的有线麦克风
US11589143B2 (en) Speaker box
CN212183859U (zh) 定位机构、显示装置及电子装置
CN214101445U (zh) 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