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753458U -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753458U
CN219753458U CN202321315487.3U CN202321315487U CN219753458U CN 219753458 U CN219753458 U CN 219753458U CN 202321315487 U CN202321315487 U CN 202321315487U CN 219753458 U CN219753458 U CN 2197534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transition plate
fastener
end surface
shock p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31548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水
李萌
赵光明
丁圣潇
王琼琼
朱明�
赵新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dian Heavy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31548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7534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7534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7534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架结构技术领域,公开了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其中网架支座包括: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网架连接部的第一端面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网架连接部的第二端面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与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第一端面上设有多个供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通孔;第二端面上设有多个供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二通孔;弹性件套设于第二紧固件上;第一通孔长度方向与第二紧固件轴线方向一致;减震垫设于第一端面与第一安装部之间;第二通孔长度方向与第一紧固件轴线方向一致;网架连接部能相对于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运动。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双向减震措施,减少了地震对于网架结构的影响,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架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背景技术
网架结构作为一种高次超静定空间杆系结构,由于其受力性能好,刚度大、整体性好,经济安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及民用建筑领域。
传统的钢结构网架结构的支座底板直接安装在L型的基础上,无减震措施,当网架结构遭遇水平及竖向地震作用时,地震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基础上,导致地震荷载较大,难以确保结构强度。因此基础很可能因地震作用力过大导致损坏,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以解决传统的钢结构网架结构无法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地震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基础上,导致网架结构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架支座,包括:
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上表面一端;
网架连接部,包括第一端面和与所述第一端面相邻设置的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一紧固件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二紧固件穿过的第二通孔;
弹性件,套设于所述第二紧固件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抵接;所述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一致;
减震垫,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部之间;所述第二通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网架连接部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运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将第二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能够实现网架结构在受到地震水平方向或者竖向方向作用力时,网架连接部可沿水平方向运动(与第二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一致)或者竖向方向运动(与第一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一致),从而释放地震的作用力;进一步地,在网架连接部沿水平方向运动或者竖向方向运动时,通过在第一端面与第一安装部之间设置弹性件,在第二端面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设置减震垫,弹性件或者减震垫能够有效吸收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于网架结构的影响,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了网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安装部上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上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一端面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相连接。将第一紧固件与过渡板固定连接,无需在制备第一安装部的过程中提前埋设与第一紧固件相对应的固定套筒,减少了施工流程,同时第一紧固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过渡板上的位置,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
此外,将预埋件提前设置于第一安装部上,有利于将过渡板固定于第一安装部上,同时过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网架连接部与第一安装部的位置关系,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过渡板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的两端外且一一对应的限位凸起,每对所述限位凸起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将位于第一端面和过渡板上的限位凸起限制减震垫从第一端面和过渡板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第一端面与过渡板上相对应的限位凸起间留有间隙,能够在实现对减震垫限位的同时,保证第一端面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作用的减震吸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过渡板的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或所述过渡板朝向所述第一端面的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过渡板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位于第一端面或过渡板上的限位凸起沿第一端面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紧固件的轴线方向一致)设置且位于减震垫的两侧,能够避免减震垫从第一端面与过渡板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限位凸起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与过渡板之间的距离,即过渡板上的限位凸起与第一端面之间留有间隙,或第一端面上的限位凸起与过渡板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置,能够在对减震垫进行限位的同时,保证第一端面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的减震吸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减震垫相对设置的两端外设有限位凸起,所述减震垫其中一端外的所述限位凸起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上,另一端外的所述限位凸起设置于所述过渡板上;所述限位凸起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过渡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端面和过渡板上的限位凸起沿第一端面的滑动方向设置且相对于设置于减震垫的两侧,能够避免减震垫从第一端面与过渡板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限位凸起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与过渡板之间的距离,即过渡板上的限位凸起与第一端面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端面上的限位凸起与过渡板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置,能够在实现对减震垫限位同时,保证第一端面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的减震吸能。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紧固件包括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的头端与所述过渡板焊接连接,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通过所述螺母拧设于所述螺栓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的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相连接。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端面与第一安装部相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使第一端面与减震垫弹性抵接,使网架连接部与减震垫弹性抵接,确保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安装部上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上设有过渡板,所述过渡板与所述第二端面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相连接。将第二紧固件与过渡板固定连接,无需在制备第二安装部的过程中提前埋设与第二紧固件相对应的固定套筒,减少了施工流程,同时第二紧固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过渡板上的位置,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
此外,将预埋件提前设置于第二安装部上,有利于将过渡板固定于第二安装部上,同时过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网架连接部与第二安装部的位置关系,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沿所述第二紧固件轴线方向设置且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件外。当网架结构遭遇到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时,通过在第二端面与第二安装部之间设有压缩弹簧,可以使网架连接部带动下述网架主体发生水平向运动,从而有效吸收地震的能量,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当网架连接部发生水平位移后,由于压缩弹簧的自身特性,可使网架连接部在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下恢复到原有位置。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网架连接部还包括支座球,所述支座球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通过加强筋连接。通过支座球和加强筋将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相连接于一体,从而提高了网架连接部的结构强度和抗侧能力。此外,当网架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支座球能够将作用力通过加强筋传递到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进而推动网架连接部的运动,从而释放网架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力,提高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网架结构,包括:
网架主体;
多个上述的网架支座,所述网架主体通过所述网架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网架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网架结构具有上述网架支座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支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支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支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支座中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第一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第二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网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安装部;101、第一紧固件;1011、螺栓;1012、螺母;1013、垫片;102、预埋件;103、过渡板;104、减震垫;2、第二安装部;201、第二紧固件;202、弹性件;3、网架连接部;301、第一端面;3011、第一通孔;3012、限位凸起;302、第二端面;3021、第二通孔;303、支座球;304、加强筋;4、网架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针对传统的钢结构网架结构无法有效吸收地震能量,地震的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基础上,导致网架结构容易受到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下面结合图1至图8,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1、图6和图7所示,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架支座,包括: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网架连接部3、弹性件202和减震垫104。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部2设于第一安装部1的上表面一端,网架连接部3包括第一端面301和与第一端面301相邻设置的第二端面302,第一端面301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一安装部1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第二端面302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201与第二安装部2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第一端面301上设有多个供第一紧固件101穿过的第一通孔3011;第二端面302上设有多个供第二紧固件201穿过的第二通孔3021。弹性件202套设于第二紧固件201上,且弹性件202的一端与第二端面302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2抵接;第一通孔30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一致;减震垫104设置于第一端面301与第一安装部1之间;第二通孔30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紧固件101的轴线方向一致;网架连接部3能相对于第一安装部1和第二安装部2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和第二安装部2一体连接并呈L型设置,L型的结构能够同时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对整个下述网架主体4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网架支座整体刚度与抗震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通孔3011的直径略大于第一紧固件101的直径,第二通孔3021的最小直径略大于第二紧固件201的直径。进一步地,通过将第一通孔30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将第二通孔30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紧固件101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从而能够实现网架结构在受到地震水平方向作用力时,第一端面301沿第一通孔3011长度方向运动,第二端面302沿第二紧固件201轴线方向运动;当网架结构受到地震竖向方向的作用力时,第二端面302沿第二通孔3021长度方向运动,第一端面301沿第一紧固件101轴线方向运动;从而释放地震的作用力,减小对网架结构的影响,提高结构安全性。此外,在网架连接部3沿水平方向(与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一致)运动或者竖向方向(与第一紧固件101的轴线方向一致)运动时,通过在第一端面301与第一安装部1之间设置弹性件202,在第二端面302与第二安装部2之间设置减震垫104,弹性件202或者减震垫104能够有效吸收地震的能量,减少地震对于网架结构的影响,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延长了网架结构的使用寿命。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端面301上相邻第一通孔3011间相互连通,且多个第一通孔3011相互形成的通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保持一致,多个第一紧固件101穿设于上述通孔中,将第一端面301与第一安装部1相连接。通过将多个第一通孔3011相互连通设置,能够减少第一通孔3011与第一紧固件101之间的安装时间,提高安装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第二通孔3021也可采用与第一通孔3011相同的形式设置于第二端面302上,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安装部1上设有预埋件102,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过渡板103与第一端面301通过第一紧固件101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紧固件101的一端与过渡板103进行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相较于将第一紧固件101与第一安装部1直接连接相比,无需在制备第一安装部1的过程中提前埋设与第一紧固件101相对应的固定套筒,减少了施工流程,同时在第一紧固件101与过渡板103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第一紧固件101在过渡板103上的位置,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
此外,将预埋件102提前设置于第一安装部1上,有利于将过渡板103固定于第一安装部1上,同时过渡板10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网架连接部3与第一安装部1的位置关系,进而确保施工精度、减少施工误差。当完成安装定位后,将预埋件102与过渡板103进行焊接连接,保证预埋件102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部1中还设置有多个预埋钢筋,多个预埋钢筋的一端与预埋件102的底部固定连接,背离预埋件102的另一端呈90度弯折,从而提高预埋件102埋设与第一安装部1内的连接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朝向第一端面301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位于减震垫104的两端外且一一对应的限位凸起3012,每对限位凸起3012之间留有间隙。
可以理解的是,在网架连接部3在沿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减震垫104与第一端面301相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减震垫104会偏离原有位置,无法实现对地震竖向作用的减震吸能。因此通过将位于第一端面301和过渡板103上的限位凸起3012沿第一端面301的滑动方向(与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一致)设置且位于减震垫104的两侧,能够避免在网架连接部3在沿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减震垫104滑从第一端面301和过渡板103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上相对应的限位凸起3012间留有间隙,如此设置,能够在实现对减震垫104限位同时,保证第一端面301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的减震吸能。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3012与第一端面301和过渡板103均一体成型,可在工厂进行预制作,方便后期的施工安装和质量控制。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端面301朝向过渡板103的端面上设有位于减震垫104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或过渡板103朝向第一端面301的端面上设有位于减震垫104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位于第一端面301或过渡板103上的限位凸起3012沿第一端面301的滑动方向设置且位于减震垫104的两侧,能够避免减震垫104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即过渡板103上的限位凸起3012与第一端面301之间留有间隙,或第一端面301上的限位凸起3012与过渡板103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置,能够在对减震垫104进行限位的同时,保证第一端面301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的减震吸能。
在另一个示例中,减震垫104相对设置的两端外设有限位凸起3012,减震垫104其中一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设于第一端面301上,另一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设置于过渡板103上;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
第一端面301和过渡板103上的限位凸起3012沿第一端面301的滑动方向设置且相对于设置于减震垫104的两侧,能够避免减震垫104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滑出,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进一步的,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第一端面301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即过渡板103上的限位凸起3012与第一端面301之间留有间隙,第一端面301上的限位凸起3012与过渡板103之间留有间隙,如此设置,能够在实现对减震垫104限位同时,保证第一端面301在竖向方向的正常运动,实现对地震的减震吸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紧固件101包括螺栓1011和螺母1012,螺栓1011的头端与过渡板103焊接连接,螺栓10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3011,通过螺母1012拧设于螺栓1011延伸出第一通孔3011的端部,使第一端面301与第一安装部1相连接。通过螺栓1011和螺母1012将第一端面301与第一安装部1相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1012使第一端面301与减震垫104弹性抵接,使网架连接部3与减震垫104弹性抵接,确保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紧固件201也采用螺栓1011和螺母1012,通过螺栓1011和螺母1012将第二端面302与第二安装部2相连接,并通过调节螺母1012使第二端面302与弹性件202弹性抵接。进一步地,过渡板103上设有螺栓101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螺栓1011设置于过渡板103的安装孔内,并采用焊接连接保证螺栓1011与过渡板103之间的连接强度。为了进一步确保结构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螺母1012与第一端面301和第二端面302上均设有垫片1013,且螺母1012采用双螺母1012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安装部2上设有预埋件102,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过渡板103与第二端面302通过第二紧固件201相连接。可以理解是,第二安装部2上设有预埋件102,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拥有与在第一安装部1上设有预埋件102,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相同的效果,第二紧固件201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在过渡板103上的位置,过渡板103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网架连接部3与第二安装部2的位置,在此不作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弹性件202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沿第二紧固件201轴线方向设置且套设在第二紧固件201外。在本实施例中,压缩弹簧的一端与第二端面30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安装部2连接,当网架结构遭遇到水平方向地震作用时,设置在第二端面302与第二安装部2之间的压缩弹簧,可以使网架连接部3带动下述网架主体4发生水平向运动,从而有效吸收地震的能量,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此外,当网架连接部3发生水平位移后,由于压缩弹簧的自身特性,可使网架连接部3在压缩弹簧的作用力下恢复到原有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网架连接部3还包括支座球303,支座球303与第一端面301和第二端面302通过加强筋304连接。通过支座球303和加强筋304将第一端面301和第二端面302相连接于一体,从而提高了网架连接部3的结构强度和抗侧能力。此外,当网架结构受到地震作用时,支座球303能够将作用力通过加强筋304传递到第一端面301和第二端面302,进而推动网架连接部3的运动,从而释放网架结构受到的地震作用力,提高结构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8所示,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网架结构,包括:
网架主体4;
多个上述的网架支座,网架主体4通过网架连接部3安装于网架支座上。
本实用新型的网架结构具有上述网架支座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安装部(1)、第二安装部(2),所述第二安装部(2)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的上表面一端;
网架连接部(3),包括第一端面(301)和与所述第一端面(301)相邻设置的第二端面(302),所述第一端面(301)通过多个第一紧固件(10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二端面(302)通过多个第二紧固件(20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相对设置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端面(301)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一紧固件(101)穿过的第一通孔(3011);所述第二端面(302)上设有多个供所述第二紧固件(201)穿过的第二通孔(3021);
弹性件(202),套设于所述第二紧固件(201)上,且所述弹性件(20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端面(30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抵接;所述第一通孔(301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紧固件(201)的轴线方向一致;
减震垫(104),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之间;所述第二通孔(302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紧固件(101)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网架连接部(3)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1)上设有预埋件(102),所述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所述过渡板(103)与所述第一端面(301)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10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过渡板(103)朝向所述第一端面(301)的端面上分别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104)的两端外且一一对应的限位凸起(3012),每对所述限位凸起(3012)之间留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301)朝向所述过渡板(103)的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104)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或所述过渡板(103)朝向所述第一端面(301)的端面上设有位于所述减震垫(104)的两端外的限位凸起(3012);所述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104)相对设置的两端外设有限位凸起(3012),所述减震垫(104)其中一端外的所述限位凸起(3012)设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上,另一端外的所述限位凸起(3012)设置于所述过渡板(103)上;所述限位凸起(3012)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过渡板(103)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件(101)包括螺栓(1011)和螺母(1012),所述螺栓(1011)的头端与所述过渡板(103)焊接连接,所述螺栓(101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011),通过所述螺母(1012)拧设于所述螺栓(1011)延伸出所述第一通孔(3011)的端部,使所述第一端面(301)与所述第一安装部(1)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上设有预埋件(102),所述预埋件(102)上设有过渡板(103),所述过渡板(103)与所述第二端面(302)通过所述第二紧固件(201)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202)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沿所述第二紧固件(201)轴线方向设置且套设在所述第二紧固件(201)外。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网架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架连接部(3)还包括支座球(303),所述支座球(303)与所述第一端面(301)和所述第二端面(302)通过加强筋(304)连接。
10.一种网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架主体(4);
多个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网架支座,所述网架主体(4)通过所述网架连接部(3)安装于所述网架支座上。
CN202321315487.3U 2023-05-26 2023-05-26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Active CN2197534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487.3U CN2197534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315487.3U CN2197534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753458U true CN219753458U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315487.3U Active CN219753458U (zh) 2023-05-26 2023-05-26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7534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138402A1 (en) High-performance shear friction damper
KR20110093429A (ko) 전단형 마찰댐퍼
CN210507950U (zh) 一种建筑幕墙支撑结构
CN209976061U (zh) 一种用于加固梁和柱节点的阻尼器及梁和柱的减震结构
CN219753458U (zh) 网架支座及网架结构
CN219772936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地基底部加固装置
KR100646329B1 (ko) 교량의 내진 장치
CN110836032B (zh) 一种摇摆自复位阻尼器
CN219840205U (zh) 一种抗震用连杆件
CN220100347U (zh) 一种钢结构工业厂房屋面支撑构件
CN105155711A (zh) 三维基础复合式阻尼器
CN215330651U (zh) 一种抗震效果好的钢结构支架
CN218233782U (zh) 一种新型抗震型钢结构
CN217974874U (zh) 一种房屋结构抗震阻尼装置
CN220908771U (zh) 一种具有抗震结构的钢构件
CN213981778U (zh) 一种复合式弹簧减震装置
CN212226658U (zh) 一种新型成品抗震支吊架
CN209212868U (zh) 动力系统避震底座
CN22020301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固定件
CN215594372U (zh) 一种钢结构式抗震工业厂房顶棚结构
CN215519195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框架结构
CN216405799U (zh) 一种装配建筑结构减震装置
CN220791901U (zh) 一种光伏支架平衡装置
CN215166569U (zh) 一种建筑减振支座
CN219158030U (zh) 一种钢结构抗震支撑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